首页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举报
开通vip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年第15卷 第3期 CHINA10《)PUIATION。砌璐ouR衄SANDDn,ⅡtoNMENrrV01.15No.32005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刘耀彬1 李仁东2 宋学锋1 (1.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tl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国外自19世纪未期开始开展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经历了起源阶段、展开阶段和多元化阶段,主要从环境经济 学、环境科学和卫生科学、可持续和生态学角度展开研...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年第15卷 第3期 CHINA10《)PUIATION。砌璐ouR衄SANDDn,ⅡtoNMENrrV01.15No.32005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刘耀彬1 李仁东2 宋学锋1 (1.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tl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国外自19世纪未期开始开展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经历了起源阶段、展开阶段和多元化阶段,主要从环境经济 学、环境科学和卫生科学、可持续和生态学角度展开研究。国内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展较快,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 引起的城市生态环境效应,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城市、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等。文章归纳和分析了东西方的界入 视角和关注重点.并指出研究中仍存在不足。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综述;评价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小 文章编号1002—2104《加略)∞一∞弱一嘶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 要求。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4%,1900年 时增加到13.3%,2000年世界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里,预计2025年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62.5%,而且发展中 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要比发达国家更快。世界城市 化给全人类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尤其是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l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回顾 1.1国外研究回顾 城市化引发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 意H』。19世纪末期,英国学者E.Howard著述《田园城市》, 试图用理性的规划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来协调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之 间的发展。然而真正以专题形式来研究它们的关系是从 20世纪中期开始的。20世纪初继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 学方法在城市健康、土地及社会分层研究中取得明显成效 以来,城市化与人类聚居问题一度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 圈(MAB)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子项目当中,其研究激起了世界性的广泛 关注【2J。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 评价的研究热潮高起,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几乎都围 绕着城市可持续研究而展开。根据国外对此问题关注的 程度差异大致可以将其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起源阶段。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大量向城市 集中,城市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人们开始关 注其生存的环境,城市化与其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开始引 收稿日期:2004—10—15 作者简介:刘耀彬,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管理。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2一SW一415)。 起各学科的广泛关注。城市规划学家首先从规划角度尝 试解决此问题,1898年Howard的“田园城市”理念激起了 规划学界的广泛关注。1904和1915年Geddes相继出版了 《城市开发》、《进化中的城市》,使社会学家融人人地关系 的研究当中。1925年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Park((城市》 的发表,意味着生态学对城市问题的重视。该学派充分利 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原理将城市化外部生态问题的研究 转向城市内部社会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面,从此城市化 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成为主流。在实践 方面,Fitter和Jovet分别从生态规划的角度研究了伦敦和 巴黎等城市的过度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演替关系问题。 (2)展开阶段。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 制定了MAB研究计划,其中人类聚居地的综合生态研究 被列为重点项目,从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在国 际学术团体和非官方组织之间积极展开。Meadows的《增 长的极限》和Goldsmith的《生命的蓝图》纷纷发表,他们都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世界城市化前景进行了“有极限增 长”的预测,激起了各国人们对城市化引发的世界资源环 境问题的普遍担心。在Et本,中野尊正等从环境保护的角 度系统阐述了城市化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绿 化、城市环境污染及防治等问题。在美国,Berry首次应用 生态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主 要因子,开创了生态因子研究法。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 及其生态环境关系研究异常活跃,它不仅在经济学、社会 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等学科间展开,其微观机理与运行机 · 55· 万方数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3期 制也得到环境科学和卫生科学研究者的极大兴趣。1986 年在卢布尔雅那举行的国际森林研究组织联盟(IuFRO)建 立“城市森林”计划工作组,开展研究城市化对森林破坏的 危害并寻求解决办法。同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展开了 健康城市研究,这个项目将城市健康问题列入研究议题。 (3)多元化阶段。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 出,使城市可持续研究拉开了序幕,城市化与其生态环境 关系问题的研究紧密围绕着可持续城市、卫生城市、健康 城市等主题而深入,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非常活跃。世 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1990年以来的 五次国际生态城市大会、1996年联合国人居环境大会以及 国际城市环境研究所(IIUE)的“可持续城市指标体系研 究”序列会议等,表征着此问题的关注进入了多元化的研 究阶段。2002年发表的《深圳宣言》对城市化、生态城市建 设和可持续城市等问题进行一系列总结,特别关注生态城 市建设中的人文和经济城市化的压力问题,为世界城市一 体化进程中城市问题的复合系统研究指明了方向。 1.2国内研究回顾 中国城市化发展较为特殊,国内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关系的研究起步晚,但进展较快。20世纪70至80年代是 国内环境保护阶段。80年代初,马世骏等提出了社会一经 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想丰富了城市生态研究理论, 从此沿着复合生态系统思路研究中国城市化及其生态环 境关系问题成为热潮。90年代中期后,随着世界可持续发 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先后从经济、环境、生态和地 理的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城市化及其生态 环境关系的研究也相应统一到可持续发展大框架之下,呈 现多元化的趋势∞J。 (1)环境保护阶段。中国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 问题的关注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1972年,中国参 与了MAB计划,当时有些学者呼吁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 问题。为了防治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第一次全国环境保 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方针,但由于当时城市化水平低 (17.4%),其重点是突出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在实 践方面,国内一些城市如南京、北京和广州开展了环境污 染的调查、评价及防治研究工作。 (2)复合生态系统研究阶段。1984年马世骏提出了社 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想,开创了城市生态学 的新理论。王如松、杨邦杰、宗跃光等从不同方面发展和 深化了这种思想。这种从自然系统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的提出,为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奠定 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把以生物一环境为主体的生态关系 研究,放到以人类一环境关系为主体的研究上,使得生态 学更密切联系当代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尤其对解 ·56· 决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 重要意义,对我国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实践也 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广州、昆明、天津、北京等利 用复合生态系统的思想积极开展了生态调控和生态建设 问题的研究。 (3)多元化阶段。9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可持续发展 成为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及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蓝图,城 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入多元化的阶段。1998 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 计理论与方法”为主题,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和卫生城市等 概念纷纷被引入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如黄光宇、 宋永昌、张炯等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奠定 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研究方向。进入21世 纪,相关研究更为活跃,有些学者还专门研究了城市化进 程中的人口、经济、资源与城市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问题, 并对城市一经济一环境不协调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 2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内容 2.1国外研究主要内容 城市一经济一环境三者相依相随,城市化与其生态环 境关系的研究内容庞杂,各个学科对它的关注存在较大差 异,从国外的研究内容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趋势,主要从 三个方面展开的: (1)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展开。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 经济学家Grossman等,研究的重点是判别经济发展中城市 化对环境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重要程度有多大?他们 注重归纳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选取表 征环境与经济的主要指标,进行数理分析与经验判别,然 后进行侧面解释,其实质是一种城市一经济一环境先验 论。1995年,Grossman和Krueger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42 个发达国家的板面数据进行实证,揭示了随着城市经济水 平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倒“u”型的演变规律,提 出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HJ。其后,沿着环 境经济的规范分析方法,国外学者作过大量类似的研究。 但由于在研究中所选取的表征指标和模型不同,他们得到 的结论存在很大的差异。可见,环境经济学分析是在假定 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历史数据来检验经济发展、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要素质量变化的关系,其研究结论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假设条件及数据质量,所以对同一问题得到 的结论并一定相同。 (2)从环境科学和卫生科学角度展开。由UNESCO、 IUFRO、WHO等机构发起,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城市化引起 的区域及全球资源环境效应,以及全球的资源环境保护及 环境变化机理上,当然作为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它的资源 万方数据 刘耀彬等: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消耗和生态环境退化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在城市化导致 的众多资源环境问题研究中,除了城市化导致的环境与生 态退化等问题外,水与土地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热点。城 市化引发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既包括水资源绝对缺乏、 相对缺乏和水污染、地下水开采过度等问题。利用先进的 GIS与RS、数值模拟等方法,国外学者在此方面做过大量 的长期定位研究,如AI—Kharabsheh等就对城市化与地表 水质量作过定位跟踪研究-50;其次,关于土地利用资源的 研究。尽管专供城市利用的土地总量很小,仅占全球陆地 面积的1%,但由于城市化地区是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 区,所以从土地利用界面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文 献比比皆是,而且一般都被纳入到国际生物圈计划(IBMP) 关于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总的框架下 面。应用RS进行大尺度数据处理,从时空维度进行过程 模拟和空间分异是当前国际上进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 系宏观研究的主要趋势。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刘盛和 等【6j进行了总结并予以评析。最后,关于城市化导致的环 境污染、生态退化问题。有关城市化引发的环境及生态问 题,如城市局部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不仅是环境 科学家和生物科学家热衷的课题,同时也激起了世界人们 的广泛注意。然而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造成的影 响也是多维的,这方面的文献更为丰富。如Deostbali-7J模 拟了城市化对城市局部气候的影响。Deplazes等旧J分析了 城市化对城市野生生物的多重影响。目前该问题的研究 趋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探索城市化 对城市气候、水文、生态的影响与破坏;二是利用实地调查 来分析城市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角度展开。由UNESCO、 IIUE和WHO等发起,参与的学科主要有生态学、地理学、 环境学、经济学等,研究的重点是可持续城市和生态城市。 其研究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利用生态学原理,将研 究的目标逐步集中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机理上,围 绕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分析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环境生态问题,探讨在 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揭示城市生态环境 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调控的机理。尽管可持续城市与 生态城市两个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由于可持续发展思 想与许多城市生态系统所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一致,生态城 市从本质上说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因此,生态城市往往 与可持续城市一并列于城市可持续研究的大框架之下。 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多从区域资源、环境、经济 和社会的角度,应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城 市可持续发展或生态城市建设的障碍,特别在分析城市现 实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城市 化发展规律来调控和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 城市,这是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91。具体 落实到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问题的研究,基本专注于两个 方面:一是可持续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的基本概念、理论 的探讨;二是评价的指标体系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及评价方法的应用。 2.2国内研究主要内容 1992年以来,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推动下,我国 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尽管研究起 步晚,但进展快。目前研究总体上已从生态环境与生态经 济的各自研究,转向城市化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社 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预测及调控,以及城市生 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1)城市化引起的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主要以环 境科学工作者、地学研究者和生态学家研究为主,基本从 资源与环境保护角度展开,研究的重点是探讨我国城市化 带来的环境问题(水、土、气、生物、资源与能源等)及应对 对策。由于学科背景差异,环境科学研究者更侧重于城市 化引发的环境污染的微观机理,地学研究者则更擅长于区 域研究与宏观分析,而生态学家更强调生态系统之间的联 系,注重生态平衡。①环境学家对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 效应研究。环境学家比较注重环境变化的机理分析,目的 是为了更好的环境保护。姜乃力【10J和史爱玲等111j从微 观角度探讨城市化引发的城市“热岛”、“混浊岛”、“雨岛” 及局地环流等气候效应等;盛学良等112]从宏观角度论述 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目前国内对此主要集 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城市化引起的“三废”排放机理及预 防研究上;二是从综合角度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 变化问题。②地理学家对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研 究。地理学家比较注重区域,往往从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角 度来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目的是协调好人地关系。城 市化引发的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是 我国地理学家关注城市化引发环境资源问题的切入点。 首先,城市化与水资源的研究。中国现有300多个城市不 同程度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城市发展与城市 水资源、水环境研究自然成为资源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 点。如张一平u3o和宋军继[143对城市化引发的城市水环 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周海丽等¨5j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 了深圳的城市化发展与城市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其 次,城市化引发的土地利用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 国也积极参与到IBMP计划中,从区域与城市内部两个尺 度来研究城市化与土地利用耦合的机理与关系问题。张 落成等-16j采用国际对比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的城乡土地利用的非均衡性问题。毛蒋兴等L17J对城市交 通系统和土地利用互动关系进行了探索;史培军等和国内 · 57· 万方数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3期 其他一些学者分别从区域的角度对土地变化及驱动力进 行分析,他们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城市化或城市人口变化是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u8I。③生态学家对城 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生态学家比较注重生 态因子之间耦合的机理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维护生态平 衡。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对森林、动植物,特别是 鸟类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城市以外的郊区、农村乃至荒野,而城市内部的动植 物群落往往被忽视。 (2)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主要以 经济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城市规划学者和生态科学者研 究为主,研究基本从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和生态健 康的角度展开的,研究的重点是评价不同城市社会、经济 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以及规划的合理程度。其研究内容 又可进一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问 题。毛文锋等【19J探讨了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 机理;方一平等伽。定量测评出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 调发展的类型。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是我国城市 经济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目的想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与解 决我国城市环境问题。②城市化与环境协调问题。杨文 举等幢刈认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不仅具有明显的 阶段性特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关联的特点也异 常明显,所以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只能靠城市化 的充分发展得到解决。城市化与环境协调关系的研究在 我国还刚刚起步,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化 规律对于指导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③城市 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它主要以生态学 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系统科学方法为手段,将城市社会、 经济与自然环境作为一个耦合系统,探讨其耦合机理、规 律及调控措施。自从马世骏等提出该理论以来,国内一些 生态科学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探索,极大地推动了理论的发 展怛'3J。目前还有些学者应用此理论将研究视角转向到 西部生态脆弱区,如李锋等坦J应用此原理,提出了西部城 市发展的生态调控对策。 (3)可持续城市、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研究。尽管可 持续城市、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在概念上存在差别,但从 其依存的基本原理看都可以统一到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大 框架之下。①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 论的提出,我国许多学者先后从经济、环境、生态和地理的 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 程加快,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的关系也日渐受到学术界的 关注。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张俊军等旧J对此进行了较 为全面的综述。目前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的研究热点主 · 58· 要集中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城 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及可持续城市化 等。②城市化与生态城市、健康城市的相关研究。90年代 以后,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作为人类理想的聚居形式而被 人们所追求,成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研究新的热点,国内 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城市化与生态城市、健康城市的 关系研究在国内还不足十年,现有文献多集中在城市化进 程中的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问题上ⅢJ,至于城市化与生 态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的规律认识等则显得十分薄弱。 3研究的不足 (1)研究视角。有关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如 汗牛充栋,对每一个系统的研究都有着庞大而繁杂的体 系,吸引了众多学科的注意。但由于学科研究的差异以及 人们长期以来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概念的认识及理解上 的差异,真正将二者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特别从系统 的、动态的、定量化的角度来深入探讨二者的关系并提出 确实可行的调控体系的专题性研究还十分鲜见。所以采 用定量方法,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研究城市化及其生态 环境关系并提出有效的调控体系,是当前城市化问题与城 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当务之急。 (2)研究内容。城市化与其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思路 驳杂,内容纷繁,具有典型的多维性特征。从国外大量相 关文献可以发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内容可以 概括为:以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退化和健康问题为研 究界面;以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环境对城市 化制约效应以及生态城市、健康城市为研究主线;最后统 一于城市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并从时间、空间 和视角三个维度上展开。各个维度之间相互交叉,共同构 建起丰富的研究内容。然而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看,不仅没 有作到时间、空间和视角的多维化结合,大多数研究依然 停留在对单要素的分析上,而且不够深入,更提不上深入 定量的长期定位研究。故当前开拓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 关系的研究领域,注重动态、区域与视角三位一体相结合 的创新研究是国内与国际研究接轨的一个方向。 (3)研究理论。由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作用关系的复 杂性,一方面,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基本立论点相 差甚远,同时由于参与研究人员的专业背景不同,对城市 化与生态系统的理解也不同,很多研究更注重经验分析, 很难做到对理论的深层次把握;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 驱使,重视城市规划、生态经济、轻基础研究,尤其获取第 一手基础数据的观测实验研究显得格外稀少。在这种研 究格局下,很难获得理论上的突破,所以当前鼓励东西互 万方数据 刘耀彬等: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补、学科交叉,借用多学科的理论来研究城市化及其生态 环境关系问题,这是该项研究中不可回避的现实。 (4)研究方法。尽管在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各个子 系统的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很多,但着眼于系统的角度,采 用多方法相结合来解决问题的研究基本缺乏,特别是对城 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性质的描述多,而对城市 化导致的物质流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人才流向、资金 周转等的定量研究少。对于如何协调城市化及其生态环 境的关系,如何对城市环境系统进行生态调控,还只局限 于理论上探讨,未能深入到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 (编辑:李 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27. [YangShihong.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allMJ.Science.Beijing: SciencePress,2003.20~27.] [2]史作民,陈涛.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生 态学杂志,1996,15(1):35~41.[ShiZuoming,ChenTao.Research AdvaneeofUrbanizationanditsEffectonUrbanECo—environment[J]. 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6,15(1):35~41] [3]鲁敏,李英杰,李萍.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学报,2002,17(4):42~48.[LuMin,LiYin裔ie,LiPing.Research ProgressofUrbanEcologyand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Jj.Journal ofShandongInstituteofARCH.andENG.2002,17(4):42~48.] [4]GrnssnmnG,KmegerA.EconomicGrowthandtheEnvironment[J].Quar- terlyJoumalofEconomics,1995(1lO):353~377. [51AtefA1一Kharabsheh,RakadTa’any.InfluenceofUrbanizationouWater QualityDeteriorationduringDroughtPeriodsatSouthJordan[JJ.Journalof AridEnvironments,2003,(53):619~630. [6]刘盛和,吴传钧,陈田.评析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研究[J].地 理研究,2001,20(1):111~119.[HuShenghe,WuC}lu跚jun,Chen Tian.ACriticalReviewontheProgressofUrbanLandUseTheoriesinthe West[J].GeographicalResearch,2001,20(1):111—119.] [7]VrishaliDeosthali.AssessmentofImpactofUrbanizationonClimate:An ApplicationofBio—climaticIndex[Jj.AtmosphericsEnvironment,1999, (33):4125~4133. [8]PeterDeplazes,DanielHe-酣inl,SandraGloor,eta1.Wildemessinthe City:TheUrbanizationofEchinococeusMuhilocularis[J].TrendsinParasi- tology,2004,20(2):77~84. [9]MaclarenVM.UrbanSustainabilityReporting[J].JournaloftheAmerican PlanningAssociation,1996,62(2):185~202. [103姜乃力.城市化对大气环境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辽宁城乡环 境科技,1999,19(2):63~66.[JiangNaili.NegativeEffectsofUrbaniza— tiononAtmesphereandStrategy[Jj,LiaoningUrbanandRuralEnviron· mentScinee,1999,19(2):63—66.] [11]史爱玲,闫庆松.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山东环境, 1999,88(1):35—36.[ShiAiling,YahQingsongEffectsofUrbanization onEnvironmentandStrategy[J].ShandongEnvironment,1999,88(1):35 ~36.] [123盛学良,董雅文,JohnToon.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 环境导报,2001(6):8~9.[ShengXueliang,DongYawen,JohnToon, EffectsofUrbanizationonEco—environmentandStrategy【Jj,Environment Review,2001,(6):8~9.j [131张一平.城市化与城市水环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1 (2):20~22,27.[ZhangYiping.StudyontheInterrelationsofUrbaniza— tionandUrbanWaterEnvironment[J].UrbanEnvironmentandUrban, Ecology,1998,11(2):20~22,27.] [14]宋军继.浅谈当前城市水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研 究,2003,10(3):114~116.[SongJunji.ResearchesonWaterEnviron- mentalProblemsandSolutionsinChineseCities[J].ResearchofSoiland WaterConservation,2003,10(3):114~116.] [153周海丽,史培军,徐小黎.深圳城市化过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 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2):273—279. [ZhouHaili,ShiPeijun,XuXiaoli.AStudyonurbanizationProcessand ChangesofWaterEvironmentinShenzhenCity[J].JournalofSeijingNor- malUnversity(NaturalScience),2003,39(2):273~279.] [161张落成,刘海鹏.中国城市化过程与城乡土地利用的特殊性[J]. 城市研究,2000,82(3):41~43,64.[ZhanglJlocheng,LiuHaipeng. ChineseUrbanizationandPeculiarityofUrban—ruralLand—use[J].Ur— banResearch,2000,82(3):41—43,64.] [17]毛蒋兴,阎小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述 评[J].城市规划汇刊,2002,140(4):34~37.[MaoJiangxing,YanXi- aopei.TheMutualRelationshipbetweenUrbanTransportSystemandLand UseinChina[J].UrbanPlanningForum,2002,140(4):34~37.] [18]史培军,潘耀忠,陈晋等.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 安全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293—299.[ShiPeijun, PanYaozhong,ChenJin.LandUse/coverChangeandenvironmentalSc— curityinShenzhenRegion[J].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1999,14(4): 293~299] [191毛文锋,张淑娟.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机理研讨[J].环 境与开发,1997,12(3):23~24,31.[MaoWenfeng,ZhangShujHall.A StudyonRegulatoryMechanismsfor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Ur· banEconomyandEnvironment[J].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1997, 12(3):23—24,31.] [201方一平,陈国阶.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城市 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5):21—23.[FangYiping,ChenGuojie.On CoordinationDegreebetweenEnvironmentalandEconomicDevelopmentin ChengduCity[J].UrbanEnvironmentandUrban,Ecology,2000,13(5): 21~23.] [21]杨文举,孙海宁.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J].生态经 济,2002(3):31~34.[YangWenju,SunHaining.AnExploratoryAnalys— isonEco—environmentalProblemsinUrbanizationPi'ooys8lJj.Ecological Economy,2002(3):31~34.] [22]李锋,王如松.中国西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特点与生态调控对策 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6):72~74.[LiFeng, WangRusong.CharacteristicsandEcologicalCountermeasuresofUrban ComplexEcosysteminWestChina[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 Environment,2003,13(6):72~74.] · 59· 万方数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3期 [23]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地 域研究与开发,1999,18(1):22~36.[ZhangJunjun,XuXueqiang,Wei Qingquan.ProgressonUrbanSustainableDevelopmentResearchinChina [J],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1999,18(1):22~36.] [24]玄泽亮,傅华.城市化与健康城市[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 (2):236~238.[XuanZeliang,Fuhua.UrbanizationandUrbanHealth [J].ChinaPublicHealth,2003,19(2):236—238.] Smmnm'm'yandCommentoftheCorrelationstudyof UrbanizationandUrbanEco——Environment LIUYao-binlLIRen-don92SONG聊,291 (1.SchoolofManagement,CUMT,XuzhouJiangsu221008,China; 2.InstituteofGeodesyandGeophysicsResearch,CAS,WuhanHubei430077,China) AbstractSincetheendofthe19山century.foreignscholarshavemadescientificresearcheson山erelationbetweenurbanizationandurban eco-envimnment.Theresearcheshavecomethroughthreephases(thebeginningphase,thedevelopingphaseandthecomplexphase),and havebeendonemainlyfromtheaspectsofenvironmentaleconomics,environmentalscience,healthscience,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colo· gy.Inthe1970s,relativeresearchesstartedinChina,andhavemaderapidpmgresssincethen.ThedomesticFeseal℃hescompriseprincipally urbaneco-environmentaleffectsderivedfromurbanization,urbandevelopmentinharmonybetweensociety,economicsandenvimnment,sustain— ablecity,eco-cityandhealthycity,etc.Theauthorssummarizeandanalyzethedifferencesinresearchperspectivesandconcemedemphasis betweentheworldandChina,andstatedthattherehavebeenstillplentyofshortcomingsintheexistingresearches. Keywordsurbanization;urbanecO—environment;correlation;summary;corrmqent 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要点 我们,来自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同发起 并于2005年4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武汉成功召开了首届长江论坛,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与经 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发表《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藉此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保护、 治理和开发长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健康的长江。我们关注到,虽然目前长江健康状况总体尚可,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局部无序的开发利用,加上投入不足等原因,引发了长江流域湖泊萎缩、湿地减 少、部分水域水体严重污染、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下降、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少数支流河段季节性断流干涸、局部地下 水超采、森林植被破坏、渔业资源衰退、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水域生态荒漠化趋势日益明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长江的保护、治理与开发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我们赞同,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理念的治江思路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鉴于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现状,当前维护健康长江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三个安全”:把让群众喝上干净水作 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保障长江流域以及南水北调沿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综合 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整体防洪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防洪安全;抓住关键区域,特别是生态脆弱的源头区、水电 开发相对集中的上游地区、重要水源区、洪水威胁严重的中下游地区、重要渔业水域及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密集分布区、作 为重要湿地的“两湖”与河口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维护生态安全。 我们积极倡导,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抓紧修订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将维护健康长江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统筹 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要加强水利、水电、环保、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城建、交通、旅游等涉水部门和单位以及流域上下 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地区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长江论坛的纽带作用;要加大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 持,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要加强法制保障,抓紧研究、制定《长江法》;要加强科技支撑,构建流域涉水综合信息系统,逐步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我们呼吁,流域不仅是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也是独特的经济 和入文地理单元,水资源的不可分割性、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依存,决定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 和社会规律,逐步实现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综合管理,这不仅是当今世界河流管理的趋势和方向,也是维护健 康长江的迫切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探索,共同推进,把流域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0· 万方数据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LIU YAO-bin, LI Ren-dong, SONG Xue-feng 作者单位: 刘耀彬,宋学锋,LIU YAO-bin,SONG Xue-feng(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 李仁东,LI Ren-dong(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刊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2005,15(3) 被引用次数: 39次 参考文献(24条) 1.杨士弘 城市生态环境学 2003 2.史作民;陈涛 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1996(01) 3.鲁敏;李英杰;李萍 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展[期刊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04) 4.Grossman G;Krueger A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外文期刊] 1995 5.Atef Al - Kharabsheh;Rakad Ta' any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during Drought Periods at South Jordan[外文期刊] 2003(53) 6.刘盛和;吴传钧;陈田 评析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1(01) 7.Vrishali Deosthali Assessment of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Climate:An Application of Bio - climatic Index[外文期刊] 1999 8.Peter Deplazes;Daniel Hegglinl;Sandra Gloor Wilderness in the City:The Urbanization of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外文期刊] 2004 9.Maclaren V M Urb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1996(02) 10.姜乃力 城市化对大气环境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1999(02) 11.史爱玲;闫庆松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1999(01) 12.盛学良;董雅文;John Toon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期刊论文]-环境导报 2001(06) 13.张一平 城市化与城市水环境 1998(02) 14.宋军继 浅谈当前城市水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水土保持研究 2003(03) 15.周海丽;史培军;徐小黎 深圳城市化过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16.张落成;刘海鹏 中国城市化过程与城乡土地利用的特殊性[期刊论文]-城市研究 2000(03) 17.毛蒋兴;阎小培 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 2002(04) 18.史培军;潘耀忠;陈晋 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1999(04) 19.毛文锋;张淑娟 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机理研讨 1997(03) 20.方一平;陈国阶 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期刊论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05) 21.杨文举;孙海宁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2(03) 22.李锋;王如松 中国西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特点与生态调控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06) 23.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9(01) 24.玄泽亮;傅华 城市化与健康城市[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3(02) 引证文献(39条) 1.谭文兵 城市化发展的资源环境消耗规律与理性模式思考[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2(15) 2.潘璐璐.廖柏寒 论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 3.林云龙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期刊论文]-新一代(下半月) 2011(10) 4.范龙龙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期刊论文]-科学之友 2009(30) 5.徐珂 关中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时空变化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27) 6.吴杰.崔维军 城市生态安全模型及评价研究——基于中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的分析[期刊论文]-干旱区资 源与环境 2009(3) 7.盛广耀 城市化模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9(1) 8.马继红.王灵芝.刘惠清 珲春市域城市化与生态效益的空间分异[期刊论文]-三峡环境与生态 2008(2) 9.刘耀彬 江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8(6) 10.刘耀彬.陈斐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排放效应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辑刊 2008(1) 11.姚铭.凌峰.李鲁健.李世杰.陆立民 珠江三角洲城郊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实践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7) 12.刘佳宁.赵细康 流动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分析——以广东省为例[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2007(7) 13.任淑花.卢新卫 延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研究[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5) 14.宋学锋.刘耀彬 基于SD的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情景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3) 15.刘耀彬.李仁东 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1) 16.马梅芳.马耀峰 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期刊论文]-市场研究 2012(7) 17.卞鸿雁.任志远 陕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关系[期刊论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1(2) 18.李碧.黄光庆 城市化对珠江河口的生态影响及对策[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08(5) 19.刘耀彬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特征及响应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6) 20.俞卫忠.陈建 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建设的新高度[期刊论文]-污染防治技术 2012(2) 21.任淑花.卢新卫.蔡慧 榆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耦合规律分析[期刊论文]-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4) 22.蔡克光.陈烈.祁新华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规划对策研究——以泉州市为例[期刊论文]-科技 资讯 2007(31) 23.马健.周忠学 西安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 2012(5) 24.张子龙.陈兴鹏.逯承鹏.郭晓佳.薛冰 宁夏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互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期刊论文]- 自然资源学报 2011(1) 25.王新杰.薛东前.延军平.周会粉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关系分析[期刊论文]-地球与环境 2010(1) 26.杨俊.李雪铭.孙才志.徐惠民 基于DPRSC模型的大连城市环境空间分异[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5) 27.杨海英.阎顺.于生华 新疆森林公园的分布及旅游开发初探[期刊论文]-干旱区地理 2007(1) 28.杨光梅.闵庆文 内蒙古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干旱区地理 2007(1) 29.吴健.胡冬雯.王敏.黄宇驰.吴建强.唐浩 上海人口变化与资源环境效应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4) 30.王新杰.薛东前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9(8) 31.刘耀彬.陈斐.周杰文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干旱区地理 2008(1) 32.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6) 33.刘耀彬.李仁东 江苏省未来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效应的多情景模拟[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2) 34.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世根·加帕尔 基于模糊数学的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分析[期
本文档为【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512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7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4-01-06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