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蔬菜害虫

蔬菜害虫

举报
开通vip

蔬菜害虫null第六章 重要蔬菜害虫 第六章 重要蔬菜害虫 null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 鳞翅目、粉蝶科。菜青虫是的幼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 。喜食甘蓝、花椰菜和球茎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1~2龄幼虫啃食叶肉,3龄以上的幼虫可将叶片咬成孔洞和缺刻,轻则影响白菜、甘蓝等蔬菜包心,重则将叶片吃光,只剩叶脉和叶柄,使幼苗整株死亡。幼虫排出的粪便污染叶球和叶片,遇雨可引起腐烂,在白菜上造成的伤口便于病菌侵入,可诱发软腐病。  ...

蔬菜害虫
null第六章 重要蔬菜害虫 第六章 重要蔬菜害虫 null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 鳞翅目、粉蝶科。菜青虫是的幼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 。喜食甘蓝、花椰菜和球茎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1~2龄幼虫啃食叶肉,3龄以上的幼虫可将叶片咬成孔洞和缺刻,轻则影响白菜、甘蓝等蔬菜包心,重则将叶片吃光,只剩叶脉和叶柄,使幼苗整株死亡。幼虫排出的粪便污染叶球和叶片,遇雨可引起腐烂,在白菜上造成的伤口便于病菌侵入,可诱发软腐病。  null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5~20mm;翅展45~55mm。粉白色。前翅基部灰黑色,顶部有1个三角形黑斑,下方有2个黑色圆斑。后翅前缘离翅基2/3处有一黑斑。展翅时,前后翅三个圆斑在一条直线上。 卵:似瓶形,长约1毫米,表面有许多较规则的纵横凸纹,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28~35毫米,青绿色,背面密生细茸毛和细小黑色毛瘤,体侧沿气门线有黄色斑点1列。蛹:纺锤形,两端尖细,头部前端中央有一管状突起,体背有3条纵背。nullnull 发生为害规律 1年发生的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成都地区7~8代,每代约1月。以蛹越冬, 大多在菜地附近墙壁、屋檐下或篱笆下、砖石或杂草等处。翌年3月中旬开始陆续羽化。由于越冬蛹分散,越冬环境条件差异大,越冬蛹翌年羽化时间参差不齐,长达一个月之久,因此造成以后各世代的世代重叠。 成虫具日出性,早晨露水干后活动,晴朗无风的白天中午活动最盛。羽化后6~7小时开始交尾。一般于交尾后次日开始产卵。选择含芥子油糖苷的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产卵。卵散产,产于叶背,竖立叶面上。卵在菜地呈嵌纹分布,以后随幼虫生长,又逐渐趋向随机分布。null 幼虫多在清晨孵化,先吃卵壳,再啃食叶肉,残留表皮。第2龄食叶成孔洞和缺刻。随着龄期的增加,幼虫的活动范围扩大,且能转叶转株为害。 幼虫共5龄,1~3龄食叶量约占3%,4龄约占13%,5龄进入暴食期,约占84%。低龄幼虫受到惊动有吐丝下垂的习性,而高龄幼虫则卷缩落地。 除越冬蛹外,多化蛹于菜株上,以叶背为多。 菜青虫的最适温为20-25℃, 76%左右的相对湿度最为适宜。以春末夏初(4-6)和秋末冬初9-11)十字花科蔬菜面积大,食料充足,蜜源植物丰富,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大,故形成春、秋2个为害高峰。盛夏时由于气象、寄主及天敌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其发生显著下降。null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 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夏季停种过渡性寄主,能显减少菜青虫的危害。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虫源。 2.生物农药防治 苏云金杆菌Bt乳剂、复方Bt乳剂、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粉。在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时使用效果最好。 3.化学防治 5%定虫隆乳油2000倍液 5%伏虫隆乳油4000倍液 5%氟铃脲2000倍液 25%灭幼脲3号500倍液喷雾 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null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 20%速灭杀乳油2000倍液 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 5.7%氟氰菊脂乳油2500倍液 5%定虫隆乳油1500倍液 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 null 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 菜蛾别名小菜蛾、两头尖、小青虫。 属鳞翅目,菜蛾科。世界性重要害虫。国内各省市菜区均有分布。其中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犹为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起,菜蛾逐渐上升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 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初龄幼虫可钻入叶片组织潜叶啃食叶肉。2龄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成为透明的斑块。3-4龄幼虫可将叶片啃食呈孔洞,严重时叶片呈网状。null形态识别 成虫:为灰褐色,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前后翅狭长。前翅后缘呈黄色三度曲折的波纹,两翅合拢时呈三个接连的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 卵:椭圆形,稍扁平。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黄绿色,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腹部第4-5节膨大,故整个虫体呈纺锤形。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的两个“U”字形纹。并且臀足向后伸长。 蛹:初化蛹为绿色,渐变淡黄绿色,最后为灰褐色。 nullnull生活经过及习性 全国各地均发生,各地发生代数不一。东北3-4代,长江流域9-14代,华南17-22代。世代重叠严重。以蛹越冬。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1年有2个为害高峰,分别为3-6月和8-11月,一般秋季高于春季。夏季由于高温、暴雨等原因,田间虫口密度较低,发生较轻。北方以春季为主,每年4-6月为害严重。 null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仅在受惊扰时才在蔬菜植株间作短距离飞行。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雌、雄均可多次交配。交尾后1-2天产卵。产卵有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喜趋向含有异硫氢酸酯类化合物的植株上产卵。如喜趋向于甘蓝、花椰菜、白菜等作物上产卵。成虫产卵期可达10天,平均每头雌产卵100-200粒,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多产于叶片背面叶脉间凹陷处。卵期3-11天。null 初孵幼虫潜入叶肉取食,形成隧道;2龄初从隧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荷叶肉,留下上表皮呈“开天窗”状;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空洞,严重时仅留叶脉。幼虫很活跃,遇到惊扰即扭动、倒退或翻滚 落下。幼虫有4龄,发育历期12~27天。幼虫对食物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极低,在老叶、黄叶上亦能完成其生长发育。4龄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83.52%,是主要为害虫期。老熟后在附近结网状薄茧化蛹,蛹期约9天。 凡是十字花科蔬菜周年种植,复种指数高,相互间作套种,管理粗放,野生十字花科植物多的地方,菜蛾的为害就重。 null4..防治方法(参考菜青虫) 4.1 抗性问题突出 菜蛾是蔬菜害虫抗药性发展最快,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杀极灭、苯甲酰苯脲等多类杀虫剂产生较强抗性,导致防治失败的重要害虫。也是目前在大田对微生物农药产生抗性的唯一害虫。菜蛾抗生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隐性或不完全隐性,由1个或多个等位基因控制,菜蛾对Bt产生抗性被认为是因晶体不能进入刷状缘膜,或由结合亲合力降低或由于完全没有受体分子所致。其抗性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关系不大。菜蛾抗药性程度各地不尽相同,抗药性治理首先应加强农业防治,优先选择生物防治方法,用药剂防治应注意科学合理用药。 null4.2 阿维菌素 1.8%齐螨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是微生物杀虫剂,齐螨素又叫杀虫菌素、阿维杀虫素、灭虫清、爱福丁等,对植物组织有很强的渗透性,当害虫接触药剂后,出现麻痹症状,不食不动,2~4天后死亡。齐螨素制剂使用后在织物表面残留量少,对益虫损伤很小,在土壤中易被分解。一般在低龄幼虫期防治,使用。 4.3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4.4菜蛾颗粒体病毒 据武汉报道,以菜蛾颗粒体病毒4~6头病体1000~2000倍加0.1%活性炭喷洒,防效可达80%左右。 菜蛾防治适期掌握在幼虫孵化盛期至2龄前。 null 豆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 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豇豆荚螟,豇豆螟,豇豆钻心虫等。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及欧洲。在国内分布普遍。 寄主植物有豇豆、菜豆、芸豆、碗豆、绿豆、刀豆、扁豆、大豆、小豆等豆科作物,是豇豆、菜豆、芸豆、扁豆等豆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豆野螟以幼虫蛀食豆科植物的花蕾、豆荚。蛀食花器,造成落花。蛀食豆荚,早期造成落荚。后期造成种子受害,蛀孔外堆集粪便,造成豆荚腐烂。此外还能吐丝缀卷几张叶片并在其中蚕食叶肉或蛀食嫩茎,造成枯梢。null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0-13mm ,体背及触角黄褐色。前翅灰褐色, 自外缘向内有大、中、小透明斑一块。后翅1/3面积处被深褐色条纹分开,近外缘暗褐色,其余透明,伴有闪光,内含3条淡褐色纵线,前缘近基部有2块小褐斑。后翅基部半透明,近外缘1/3面积色同前翅。 卵:椭圆形,极扁平。 幼虫:体黄绿色,毛片和斑棕褐色,中、后胸背面具毛片6个,前排4个(具2根刚毛),后排2个(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毛片6个,前排4个,后排2个,都具1根刚毛。 蛹:茧为丝质,很薄、白色。 nullnull发生为害规律 1年发生4-9代,长江流域各省5-6代,福建、广西、台湾6-7代,广东9代。 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于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上、中旬,第2、3代开始世代重叠严重。田间以6月中旬-8月下旬为害最严重,即第2、3代为主害代。11月后进入越冬。在自然条件下,豆野螟的为害,前期(6月上旬)在四季豆上,中后期(6月中旬-8月)在豇豆上,后期(9月后)在扁豆上发生量较大。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白天潜伏在茂密的豆株叶背下面,受惊作短距离飞翔,一般只飞3-5米。成虫吸食花蜜为补充营养。交尾产卵多在傍晚,卵多产在花蕾、花瓣或苞叶及花托上。卵散产 。null 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钻入花器取食雄蕊。1~2龄幼虫嗜食花器,随龄期增加嗜食鲜荚。3龄前幼虫随花落地后,爬行转移危害,3龄后能吐丝下垂,寻找、蛀入果荚,食害豆粒。1头幼虫一生最多可蛀花、蕾20余朵。蛀入孔较圆滑,粪便排于蛀孔外。幼虫昼伏夜出,有背光性,白天潜伏,晚上转荚为害。幼虫一生转株转荚2~3次。幼虫有自相残杀习性。老熟幼虫在土表隐蔽处或浅土层中化蛹。 喜欢高湿环境,夏季连续阴雨,平均气温在26℃左右发生较有利。天敌小花蝽、胡蜂,草蛉、瓢虫、蜘蛛;姬蜂、茧蜂、寄生蝇。null防治技术 要做到治花和治荚相结合,治植株花和落地花相结合;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实行玉米和豆科作物间作或水旱轮作;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及摘除被害卷叶和荚果。 2.诱杀成虫 5月下旬至10月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灯位稍微高于豆架。 3.化学防治 豆野螟防治指标为花害率20%,百花有虫10头,荚害率5%。 null2.5%功夫乳油、20%氰戊菊脂乳油300mg/hm2等拟除虫菊酯类化学药剂较好; 3.2%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0-900kg/hm2, 5%抑太保乳油375-750ml/hm2。 豆野螟低龄幼虫主要为害花器,因此喷药部位主要是花和荚。豌豆开花一般在上午8~10时,10时后闭合,在豌豆上用药应掌握在8~10时为好。同时对落地花也应喷药,注意农药交替使用。 null 斑潜蝇 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在斑潜蝇属中,约有156种可为害或取食栽培作物和观赏植物,大多数种类是单食性或寡食性的。约有10种是可造成严重损失的多食性种类。我国分布的16种斑潜蝇中,有4种属于此类:番茄斑潜蝇 Liriomyza bryoniae(Kaltenbach)、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vhard)。 美洲斑潜蝇1993年以来在我国海南、广东等省普遍发生,严重为害豆类、瓜类、茄类和十字花科蔬菜,并迅速向北扩展蔓延。 null 美洲斑潜蝇 寄主有6科。嗜食的是豆科、葫芦科和茄科蔬菜。主要以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为害,形成不规则弯曲蛇形蛀道。成虫取食叶片造成细小的白色斑点。 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早衰变黄、枯死。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3~2.3,翅长1.3-2.3mm 。头部黄色,中胸背板黑亮,中胸背板黑色有光泽,背中鬃3+1根。小盾片半圆形,黄色,两侧黑色,缘鬃4根。腹部大部分黑色,但背板边缘有黄色边。翅腋瓣黄色,但边缘及缘毛黑色。足基节和腿节鲜黄,胫节和跗节较黑。null幼虫:蛆状,初孵幼虫无色,体长0.5mm, 渐变为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3mm,后气门有形似圆锥状突起,顶端有3个气孔,各开一口。 蛹:椭圆形,腹面稍扁平,长约2.0-2.2mm。颜色变化较大,初为鲜黄色,常变深至金黄,深褐色。 nullnull生活经过及习性 四川1年7-15代。 成虫上午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尾,取食活动。雌虫以产卵管刺破叶面表皮取食或产卵,导致植物细胞死亡,造成大量直径为0.15-0.3mm的白色刻点。雄虫不能刺伤叶片,但可在雌虫造成的伤口上取食,成虫具趋黄、趋光和趋蜜性。卵散产于叶面表皮下,1个产卵孔只产1粒卵,产卵数量随温度和寄主植物的不同而异,一般每雌产卵60-120多粒。 null 幼虫孵化后在表皮下取食叶肉,形成不规则的白色蛇形虫道,黑色虫粪交替排在蛀道的两侧。每条取食道只有1头虫,其长度和宽度随着虫龄的增长而增加。1-2龄的幼虫的食道在2cm以下,药剂防治适期。老熟幼虫咬破表皮掉落于土中或下部叶片化蛹。 其发生与气候、食料、天敌有关。适温22-34(26-30 ℃虫口上升最快 );四川有春秋两个高峰。大面积连作瓜类和豆类发生较严重。 null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①瓜菜品种合理布局 瓜、豆、菜不连片种植,套种,间种。 ②田间管理和清洁 收获后田间要及时清除蔬菜残株、黄叶。合理施肥,及时灌溉,恶化害虫生存条件。 2.黄板诱杀成虫 作物生长的前、中期将有黏虫胶的黄板水平放置在植株的上部,诱杀成虫,效果显著。 3.化学防治 受害株率达 10-15%可以施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或成虫高峰期上午9-11点施药效果最好。 阿维菌素 (1.8%害极灭乳油, 1.8%阿巴丁乳油,0.9%爱福丁乳油。 3000倍)。 48%毒死蜱乳油1500倍null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 异名Phyllotreta vittata (Fabricius)属鞘翅目、叶甲科。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 国内为害蔬菜的跳甲主要有4种,除黄曲条跳甲外,另3种为黄直条跳甲Phyllotreta rectilineata Chen.、黄狭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la (Redt.)和黄宽条跳甲Phyllotreta humillis Weise.其中以黄曲条跳甲的分布最广,为害较重,且愈在南为害愈重。黄狭条跳甲和黄宽条跳甲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黄直条跳甲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null 寡食性,成虫、幼虫均可以为害。成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的小白菜、油菜、萝卜、芥菜等。群集在一张叶片上,叶背尤其多,被害叶片布满稠密的椭圆形孔洞。作物苗期受害特别重,尤其是刚出土的幼苗。幼虫生活在土中,为害根部,形成不规则的条状疤痕。被害的萝卜表面被蛀成许多黑斑,变腐烂。对白菜还可以传播软腐病。成虫危害较重。 null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8-2.4mm。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许多刻点,排成纵行。每鞘翅中央有1黄色、中等宽度的纵条纹,此纹外侧凹曲颇深,内侧中部平直,仅两端向内弯曲。后足腿节膨大。 nullnull发生及为害规律 在我国1年发生4-8代。我国南岭以北各地均以成虫越冬,在华南地区无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春季发生较轻,秋季发生较重,盛夏高温季节数量较少。 成虫善于跳跃,高温时能飞翔,略有趋光性,具有明显的趋黄色和趋嫩绿的习性,故可以用黄盆诱集。喜欢取食叶色较深绿的十字花科蔬菜。成虫在早晚活动,产卵在根部周围的土壤中。 初孵幼虫在主根或较粗的支根上咬食表皮。2龄后,部分幼虫钻入皮下为害。羽化后的成虫钻出土面活动为害。 世代发育期与小白菜的生育期有同步现象。即小白菜出苗时,成虫迁入产卵.收获时处于蛹后期或成虫羽化初期,到下熟小白菜出苗,下代成虫又开始产卵。高温季节,小白菜生长迅速,18-20天可能收获,此时黄曲条跳甲完成1代也仅需22天左右;低温季节,两者发育同时减慢。因此连作小白菜有利于此虫发生为害。 null 湿度对其发生数量关系最大,特别是产卵期和卵期。成虫产卵喜潮湿土壤,含水量低的极少产卵。卵在低于90%的相对湿度时,孵化极少,90%以上,孵化率随湿度上升而加大,以接近饱和湿度下孵化率最高。幼虫期由于食料内水分充足,湿度对其生存的影响比卵期小。 适温范围为21-30℃。夏季高温季节,食量剧减,繁殖率下降,并有蛰伏现象,因而发生较轻。 黄曲条跳甲属寡食性害虫,偏嗜深色十字花科蔬菜,一般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区,终年食料不断,有利于其大量繁殖,受害重。叶色深的比叶色浅的虫量多,受害重。对食料选择性强,在花菜、甘蓝中夹种青菜时,它只为害青菜,而不为害花菜和甘蓝。对萝卜、芥菜、甘蓝和花菜的为害,苗期比后期重。null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寄主范围较窄,耐饥饿力差,怕干旱。因此避免十字花科蔬菜特别是青菜类连作;不能轮作的,前茬青菜收获后马上耕翻晒垄。 2.生物防治 国内试验,斯氏线虫科的Steinernema capocaposae及异小线虫科的Heterorhabditis sp.(86H-1)具有很高的寄生率。田间小区试验,应用S. capocaposae喷洒线虫液(135头/ cm2),5天后寄生率达94%,有效虫口下降97%。但对如何确定线虫用量及线虫能否在蔬菜田定居,形成稳定的种群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null3.化学防治 在3片真叶前,50头/m2以上可作为防治的指标,4片真叶以上,防治指标可适当放宽。 3.1生长期防治 90%晶体敌百虫750g/gm,或40%速灭菊酯1500倍或25%杀虫双1000倍喷雾或灌根。4月中下旬施药消灭产卵前的越冬成虫是控制全年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 3.2土壤处理 连作青菜在耕翻播种时,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可杀死幼虫和蛹,残效期在20天以上。 null 粉虱类 在我国为害蔬菜的粉虱主要有2种: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和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同属同翅目、粉虱科。银叶粉虱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ing与烟粉虱形态十分相似,美国原称银叶粉虱为烟粉虱B型,而把B. tabaci 称为烟粉虱A型。烟粉虱广泛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20世纪90年代未期以来,在广东、北京、新疆均相继大发生,严重为害瓜类、番茄、甘蓝及多种花卉。烟粉虱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爆发成灾,造成大田和温室作物的严重损失,已成为蔬菜生产中的严重问题。null 两种粉虱有很多共同的寄主,如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南瓜、豆类等温室蔬菜作物及一些观赏植物,常混合发生,属世界性害虫。据报道温室白粉虱的寄主有23目,47个科,144个属,213种植物。而烟粉虱寄主范围更广。据报道有74科500种以上。在蔬菜作物上,烟粉虱比温室白粉虱寄主范围更广,温室白粉虱基本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而烟粉虱则对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能造成严重为害。 两种粉虱均以成虫、若虫口针深入植物韧皮部取食。被害叶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死亡。此外,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密度高时,叶片呈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另一方面,烟粉虱可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的生物型传播不同的病毒病。粉虱传播的病毒病是比粉虱本身为害更严重的问题。null 温室白粉虱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0.95—1.4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的蜡粉 。前翅脉有分叉。左右翅合拢平坦 。(烟粉虱 :前翅脉一条不分叉,左右翅合拢成屋脊 状 ) 若虫:椭圆,扁平,淡黄色或淡绿色。体表具长短不一 的蜡丝。 伪蛹壳(4龄若虫):椭圆,扁平,黄褐,体背具5—8对 长短不一的蜡丝。nullnull发生为害规律 在温室条件下1年可发生10余代。世代严重重叠。 成虫羽化多在清晨,此时蜡粉较少,不久便很快分泌蜡粉。成虫活动适温为25-30℃,当温度达到40.5℃时,成虫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对黄色、绿色有趋性。 喜欢群集于黄瓜、茄子、西红柿、菜豆嫩叶上取食。成虫有两性生殖(后代均为雌虫)和孤雌生殖(后代均为雄虫)的能力。卵散产,有一小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内,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 初孵幼虫先在叶上爬行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寻找适当取食部位,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不能爬行,开始固定生活。1龄幼虫有足、触角及尾须,2龄后其足、触角、尾须均退化。3龄幼虫脱下皮壳化蛹,并包被在蛹壳下。 发生受温湿度的影响不大。春季至秋季都能为害。 null防治技术 身体被蜡粉,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对药产生抗性。因此应该采取农业防治为主,有效的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若为温室或大棚,应培育无虫苗,熏杀残余虫口,尼龙纱封闭通风口,控制外来虫源。附近避免种植黄瓜、番茄等喜食作物,以降低虫口。 2.诱杀成虫 黄板诱杀成虫。1m×0.2m硬纸板或纤维板油漆涂成黄色,再加上机油。 3.生物防治 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蚜。15天1次,共3次。null4.化学防治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100L水加50-70g喷雾),1.8%阿维菌素乳油450-600ml/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吡虫啉乳油37.5-75ml/hm2 ,3%啶虫脒乳油37.5~75ml/hm2对粉虱有特效。 此外,2.5%联苯菊酯乳油、2.5%功夫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5%阿克泰水分散性粒剂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温室中可以采取烟雾法或熏蒸法较好。 null 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 黄守瓜通常指的是黄足黄守瓜 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属鞘翅目,叶甲科。俗称瓜萤、黄萤、守瓜等。 我国已知的守瓜类昆虫有15种,其中4种为害较重。除黄足黄守瓜外,为害蔬菜的还有黑股黄守瓜A. femoralis femoralis Motschulsky、黄足黑守瓜A. cattigarensis Weise和黑足黑守瓜A. nigripennis Motschulsky。黄足黄守瓜分布最广,发生最多,在华南、华东为害最烈,华北次之,只有甘肃兰州以西未见发生。黑股黄守瓜国内仅台湾有分布。null 黄守瓜的成虫、幼虫均可为害。成虫食性杂,可以为害19科69种植物,但以葫芦科为主。在葫芦科中又以西瓜、黄瓜、丝瓜、南瓜受害最烈。成虫主要取食瓜叶,常仅食皮层,咬成半环状或环状伤痕。以后被害组织干枯脱落而成大孔,受害重的成为网状,仅见叶脉。在瓜苗期只有2、3片真叶时,因其为害,常致枯死。幼虫在土内为害瓜根,为专食性,只吃瓜类。幼龄幼虫只吃细根,3龄以后才吃主根,将根咬成条纹状,或蛀入根部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使整株枯死。也可蛀入接触地面的瓜,食害瓜肉,引起腐烂。 null形态识别 成虫:全体除复眼、上唇、后胸、腹面、腹部等呈黑色 外,其余皆呈黄色或橙红色,具光泽。前胸背板长方形,有细刻点,中央有一较深的波浪形凹沟。背板的前后四角各1根细长刚毛。鞘翅基部比前胸阔,两侧中后方膨大,翅面密布刻点。雌虫腹部较膨大,末端为尖锥形,露出鞘翅外。腹部末节腹面有“V”形的凹陷。雄虫腹末为圆锥形,较钝,部分露出鞘翅。腹部末节腹面有匙形构造。 卵:近球形。黄色。卵壳表面有密布六角形皱纹。 幼虫:长圆筒形。头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前胸盾板黄色。腹部末端臀板长椭圆形,有圆圈状褐色斑纹,并有纵形凹纹4条。 蛹:纺锤形。乳白色。nullnull发生为害规律 黄守瓜在我国北方一年1代,长江流域以1代为主,部分2代,华南2-3代,台湾3-4代。重庆2代。以成虫在杂草根、落叶、土缝和瓦砾下越冬。有群集性。 翌年春季当土温达到6℃时,开始活动,10℃时则全部出蛰。 重庆 3-4月出土活动,在2-3片真叶的苗圃内危害。5月中旬6月上旬有2次产卵高峰。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6月中、下旬幼虫盛发期,6-7月化蛹羽化。 成虫喜欢在温暖的晴天活动,飞翔能力较强。上午8-10点,下午2-5点活动最盛。成虫食叶时常以身体作半径旋转咬食1圈,然后在圈内取食,在叶片上留下环形食痕或孔洞。有假死性和趋黄性。阴雨天限制活动,晴天后大量取食为害。卵多产在寄主根部附近的土表凹陷处,成堆或散产。喜温好湿,成虫产卵盛期,降雨早、多,对当年的发生有利。null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温床育苗,提早移栽。间作芹菜、甘蓝及莴苣等。 2.化学防治 防治适时期应掌握在瓜苗移栽前后到5片真叶前。 喷雾 :每hm2用90%晶体敌百虫1.2kg、50%辛硫磷乳油750ml、25%杀虫双水剂1.5-2.0L、50%巴丹可溶性粉剂0.75-1.5kg、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375ml加水1000-1200kg 灌根:50%辛硫磷乳油750ml/hm2,25%杀虫双水剂1.5-2.0L/hm2,加水1000-1500kg,每株用量100ml 。 null 幼 虫孵化后,很快就潜入土内为害细根。3龄以后食主根、主茎及接触地面的瓜,造成瓜苗枯死,瓜果腐烂。幼虫均在土中活动,蜕皮3次,共4龄。幼虫期为19~38天。老熟幼虫在被害根际附近筑土室化蛹。 黄守瓜喜温好湿,成虫耐热性强,抗寒力差。在冬季严寒、年温差大的北方地区不能安全越冬或因春季低温冻死出蛰的成虫,故发生为害较轻。越往南方发生为害越重。在每年成虫产卵盛期,若遇降雨早、多,则对当年发生有利。保水强的壤土和粘土中卵孵化率较高,并便于做蛹室和成虫可羽化出土,而沙土则不利。 nullnull 侧多食跗线螨 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 别名茶黄螨、白蜘蛛等,属蛛形纲,螨目,跗线螨科。 是世界性主要害螨之一,该螨食性极杂,寄主植物约有30个科70多种植物,主要为害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菜豆、豇豆、黄瓜、苦瓜、丝瓜、萝卜、蕹菜、芹菜等蔬菜。还为害茶、柑橘、烟草。 以成螨、幼螨在嫩尖、花、幼果等较细嫩的部分为害。受害的叶片扭曲增厚,变硬,变脆,呈现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背灰褐色或黄褐色。受害嫩茎、嫩枝、花、蕾变为黄褐色。植株早衰、生长停止,果实畸形。null形态识别 雌成螨:椭圆形。长0.2mm,宽0.12mm。体阔卵形。体淡黄色至黄绿色,半透明,沿背中央有白色条纹。nullnull发生为害规律 侧多食跗线螨在南方露地1年25~30代,四川、重庆1年发生约25代。以雌成螨在避风处寄主植物的卷叶中、芽心、芽鳞内和叶柄的缝隙中或杂草上越冬。冬暖地区及温室条件下,可周年繁殖为害。 5月开始发生,6上、中旬梅雨季节至9-10月秋雨季节为盛发期。以成、幼螨集中在作物的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处刺吸汁液,有明显的趋嫩性。若螨为静止期,成螨活动能力较强。卵多散产在叶背、幼果的凹陷处或幼芽上。 本身爬行传播蔓延外,借风力作远距离传播。 温湿度是影响侧多食跗线螨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各螨态在15~30℃皆能正常生长、发育,以25℃最适。在25℃下,不管是日产卵量或总产卵量都最大,分别为3.24和50.19粒。高温对该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35℃条件下,卵孵化率明显降低,幼螨几乎不能生存。喜欢潮湿的环境,高湿对其发生有利。天敌有钝绥螨。null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收获后田园的枯枝落叶,减少虫源;选种抗虫品种(如南京早椒“早×甜”等品种) 。 2.化学防治 关键时期是点片发生阶段及时用药。重喷植株的上部,尤其是嫩叶背面,嫩茎及花器和幼果上。注意交替用药。 1.8%阿维菌素乳油,5%尼索朗乳油,2.5%联苯菊酯乳油,5%卡死克悬浮剂300~450ml/hm2; 20%甲氰菊酯乳油, 73%克螨特乳油450-750ml/hm2,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900ml/hm2等。 null3.形态特征 长仅0.2毫米左右,肉眼不可见。雌雄成螨为淡黄至橙黄,幼若螨淡绿色。 null 蚜虫类    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统称菜蚜。在我国主要有3种: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 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这3种蚜虫都属于同翅目、蚜科。 桃蚜、菜缢管蚜(萝卜蚜)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甘蓝蚜为新疆优势种。    菜蚜的成、若虫均吸食寄主植物的汁液。常使叶片卷曲、变黄,为害严重时,全株枯死。此外还排泄蜜露引发煤污病,污染蔬菜。菜蚜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秋菜大量减产,严重时要翻耕重种。 null形态识别 (有翅胎生雌蚜 ) 桃蚜:额瘤很发达,且向内倾斜。腹管绿色,很长,中后部稍膨大,末端有明显的缢缩。尾片绿色而大,具3对侧毛。 萝卜蚜:额瘤不显著。第1、2节背面及腹管各有2条淡黑色横带。腹管前两侧具黑斑。复眼赤褐色。翅脉黑色。腹管暗绿色较短,约与触角第5节等长,中后部稍膨大,末端缢缩不明显。 甘蓝蚜 :全身覆盖有明显的白色蜡粉。无额瘤。腹管很短,远比触角第5节短,中部稍膨大尾片短,呈圆锥形,基部稍凹陷,两侧有2~3根长毛。 null形态识别 (无翅胎生雌蚜 ) 桃蚜:全体绿色。但有时为黄色至樱红色。额瘤和腹管同有翅蚜。 一般无蜡粉。 萝卜蚜:全体黄绿色或稍覆白色蜡粉。胸部各节中央有一黑色横纹,并散生小黑点。腹管和尾片同有翅蚜。 甘蓝蚜 :全体暗绿色,也有明显的白色蜡粉,复眼黑色。无额瘤。腹管同有翅蚜。 nullnull发生为害规律 桃蚜和萝卜蚜四川1年30-40代,每17天完成1代,田间世代重叠特别严重。重庆无越冬现象。北方主要在桃枝梢、芽腋及缝隙和小枝杈等处产卵越冬,翌年3~4月孵化,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再产生有翅蚜迁回蔬菜田为害。北京与天津以卵在贮藏的大白菜上越冬,不经过寄主转迁,它们是春季蔬菜上的主要虫源,所以这两地蔬菜上蚜虫出现早。 桃蚜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左右,在此温度条件下繁殖最快。当气温超过28℃时,种群数量会迅速下降。相对温度低于40%或高于80%时均不利于其生长繁殖。 萝卜蚜繁殖适温为15~26℃,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8%以下。 null 3种蚜虫从春季至秋季以有翅蚜不断在田间扩散蔓延为害。有翅蚜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营养诱变和密度诱变是重要因素。食料恶化,高密度拥挤,高温干旱都易产生有翅蚜。此外,秋天短日照达10小时,易产生有翅性母从第2寄主向第1寄主上迁飞。有翅蚜对黄色有趋性,绿色次之,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春、秋季的气温适宜菜蚜的繁殖,故在春、秋两季大发生。秋季雨水偏少发生更重。在菜蚜发生季节,如连续晴天,气候较干燥,菜蚜发生多,为害重。夏季高温对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不利。大雨和暴雨对蚜虫有机械冲刷作用。null 作用较大的天敌有菜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和食蚜蝇也有较大的控制作用。此外,一些虫霉菌,在高温条件下对蚜虫的寄生率也很高。田间还有小花蝽、瘿纹、蜘蛛等天敌。对蚜虫的发生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null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选择较抗病虫的品种如白菜中的大青口、小青口,萝卜中的枇杷缨、“胜利”油菜等品种 ; 蔬菜苗床地,应尽量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留种地及桃、李等果园,以减少蚜虫的迁入; 蔬菜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败叶 ; 实行间套作如番茄地间种玉米,可减轻番茄上蚜虫的为害; 调节蔬菜生育期如秋季适当迟播、迟栽十字花科蔬菜可减轻蚜虫为害。 2.物理防治 黄板诱蚜;银灰色膜拒蚜 null3.化学防治 由于蚜虫繁殖快,蔓延迅速,所以化学防治必须及时、准确、周到。 50%抗蚜威500-800g/hm2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300g/hm2 3%啶虫脒乳油600-750ml/hm2 40%乐果1.2-1.5kg/hm2 2.5%溴氰菊酯300-400ml/hm2 2.5%功夫菊酯150-300ml/hm2 10%氯氰菊酯乳油250-450ml/hm2 植物性农药:0.65%茴蒿素水剂300-400倍;2.5%鱼藤酮乳油400-500倍 null 烟剂:适合在保护地内防治蚜虫。每亩用22%敌敌畏烟剂0.3千克,或用10%氰戊菊酯烟雾剂0.5千克。均分4-5堆,摆放在田埂上,傍晚覆盖后用暗火点燃,人退出后,管好门,次日早晨通风后再进入温室。 4. 生物防治 天敌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草铃、食蚜蝇、食虫蝽、蚜茧蜂及蚜霉菌等,尽量保护天敌。 nullnull 地下害虫 概说 地下害虫是指一生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或地面附近根茎部的害虫。根据其为害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长期生活在土中,为害地下部分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等,如金针虫和蛴螬;白天在土中生活,夜间出土活动取食为害植物的近土面组织,如地老虎类;对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器官都能为害,如东方蝼蛄。 危害中草药的主要有地老虎类、蛴螬类、蝼蛄类、金针虫类、白蚁类。地下害虫是一类多食性害虫。null 地老虎类 地老虎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地蚕、土蚕、切根虫、夜盗虫等,是中草药苗期重要的地下害虫。 我国南方各省常见的地老虎有7-8种,其中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发生为害最重。其次是大地老虎A. tokionis Butler和八字地老虎A. segetum Schiffermüller。四川小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常混合发生,有时在局部地区较重。null地老虎类形态识别nullnullnull小地老虎发生规律 在我国南方一年发生6-7代,四川4-5代,雅安3代。无论田间发生多少代,大多地区每年都以第一代幼虫发生量最大,危害春播中药材最重。根据今年各地调查和标记回收表明,该虫是一迁飞性害虫。 一般以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四川可以幼虫、蛹和成虫越冬。但数量少,与次年春季越冬代成虫发生量很大的情况极不相称。 重庆越冬代成虫最早于2月上、中旬出现,最迟4月中、下旬,常3月中下旬盛发。 四川第一代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危害,最迟5月中旬,以4月中、下旬最烈。在重庆,第以代幼虫于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旬后进入化蛹盛期,第2代幼虫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一般虫口很少,第2代以后,田间虫口极少,对生产未见造成损失。null小地老虎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潜伏 ,夜出活动 。成虫飞翔能力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累计飞行可达34-65小时,飞行总距离达1500-2500km。成虫对黑光灯有很强的趋性(但对普通灯光趋性不强),并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喜吸食糖蜜等带有酸甜味的汁液)。 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最喜食油菜花,其次食桃、李、梨、白菜花等,成虫期补充营养对其交产卵和寿命等有很大影响。羽化后3-5天后交配,产卵。卵散产或成堆产 ,多产在土块或地面缝隙内(60-70%),每雌产卵800-2000粒。卵期因温度而异,25度下5-6天,30度以上未2-3天。 null 幼虫共6龄,但少数为7-8龄。1-2龄幼虫多在寄主心叶取食,3龄后潜伏在浅土中,夜间出来取食。4龄以上幼虫多将植株近地面茎基部咬断,将苗拖入土中继续取食。5-6龄进入暴食期,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1.2%,每头一夜可交断幼苗3-5株,造成大量缺苗断垄。3龄后幼虫有假死性和自相残杀性,遇惊动缩成环形。幼虫经30-45天老熟后土中筑土室化蛹。蛹室距地面约1寸。蛹期9-17天。null小地老虎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温度。既不喜高温,又不耐低温,最适18-23℃。当平均温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且不能产卵;当温度达30℃,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引起1-3龄幼虫的大量死亡;5℃以下,幼虫经2小时即全部死亡。 2.湿度。要求湿度较高。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影响成虫的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发生危害重。一般地势低湿或雨量充沛的地区,该虫发生较多,为害也较严重;但降雨量过多,土壤含水量过大,会增加寄生菌的流行,虫口密度大大减少。 3.地貌及植被。凡背风向阳,靠近林带的田块发生较重;一般杂草多或蜜源植物多的地区,该虫发生都比较严重;凡水旱轮作的地区发生比较轻,旱作地区发生较重;凡前茬绿肥或套种绿肥的田块有利于该虫的发生。null4.土壤 一般砂壤土、壤土、黏壤土等土质疏松、保水性强的地区适于小地老虎发生,而高岗、干旱及粘土、沙土均不利发生。 5.天敌 地老虎天敌种类很多,尤其是中华广肩步甲Calosoma chinense Kirby的捕食最普遍,其次是寄生蜂和寄生蝇寄生菌。这些天敌对地老虎的发生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虻、蚂蚁、蚜狮、蟾蜍、鸟类、细菌、真菌以及多种的寄生线虫等。) null地老虎类防治技术 1. 农业防治 翻耕晒田;做好田间清洁卫生,清除田边杂草;水旱轮作,或结合苗期灌水,能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 2. 诱杀及人工捕杀 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进行诱杀;在高龄幼虫盛发期,每天早晨扒开松土捕杀幼虫;;用新鲜泡桐叶、莴苣或烟叶,用水浸泡后,于幼虫盛发期的傍晚放人菜田内,次日清晨翻开叶片进行人工捕捉。也可采用鲜草或菜叶400—450kg/hm2,在菜田内撒成小堆诱集捕捉。null3. 性诱剂应用 一般掌握在成虫始盛期开始,利用每枚含70微克性信息素的小地老虎人工合成性诱剂(江苏省金坛激素研究所生产),按8个/hm2诱捕器计,把制作好的诱捕器用三角架支撑在田间,距地面约1米高。一般10天更换一次诱芯。 null4.药剂防治 (1)叶面喷药 低龄幼虫盛发期,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5%抑太宝乳油10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均匀喷洒叶片(特别是心叶)和杂草。 (2)毒饵 在高龄幼虫盛发期,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均匀地与切碎的鲜草或与炒香的麦麸拌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每隔一定距离撒成小堆。null(3)地面撒施或药液灌根 如在虫口密度高的情况下,可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5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或用5%敌百虫粉剂30-45kg/hm2进行地面撒施,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敌百虫不宜用于高粱) 此外,目前利用小卷蛾线虫Steineernema feltiae和地老虎六索线虫Hexamermis agroris 以及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杀虫剂(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来防治地老虎也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null 蝼 蛄 类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土猴。我国南方常见的有3种,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分布最广,为害最重。台湾蝼蛄G. formosana Shiraki仅分布于广东、广西和台湾。在北方主要以华北蝼蛄G. unispina Saussure为主。四川主要为非洲蝼蛄G. africana Palist de Beauvois. 蝼蛄为杂食性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刚播的和发芽的种子,或把作物幼苗的嫩茎咬断。根茎部受害后造成乱麻状(或纤维状)缺刻,使植株发育不良或干枯死亡。另外由于蝼蛄在近地表下活动造成隧道,切断幼苗根部,且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失水而枯死。在蝼蛄发生为害盛期,常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null非洲蝼蛄 发生及为害规律 在南方1年1代,以成虫或中老龄若虫在地下越冬。翌年3月移至地表活动取食。越冬若虫5-6月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至7月交尾产卵。越冬成虫4-5月产卵。产卵前先在腐殖质较多或未腐熟的厩肥土下筑土室产卵,每室产卵25-40粒。一头雌虫可产卵60-80粒。卵期约15天。若虫8-9龄。初龄若虫群集于卵室,稍大后分散取食,约经4个月羽化为成虫。约在11月后,成虫或若虫入土越冬。此虫具强烈的趋光性、趋湿性和趋厩肥习性,还嗜食香、甜食物食。 null非洲蝼蛄形态识别 成虫:体淡黄褐色。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前翅达腹部中央,后翅纵卷如尾状,超过腹部末端。雄虫前翅具坚硬的音锉。前足开掘足,后足胫节外侧有3-4个能活动的距。尾须2根。 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长约2.8mm,宽约1.5mm。孵化前为暗紫色,长约4mm,宽约2.3mm。 若虫:体似成虫。初孵若虫为乳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暗褐色。 nullnull蝼蛄类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有条件的地区,可执行水旱轮作;施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在蝼蛄重发区,可结合播种,用3%米乐尔15-22.5kg/hm2,或10%二嗪农颗粒剂30-45kg/hm2,或5%辛硫磷颗粒剂15-22.5kg/hm2与450-750kg的干细土混匀后撒于苗床上、播种沟或移栽穴内后覆土。 2.诱杀成虫 在成虫盛发期,选晴朗无风闷热的夜晚,利用20W黑光灯进行诱杀成虫,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null3.药剂拌种 用50%辛硫磷乳油0.2-0.33kg拌种100 kg;也可用50%乐果乳油0.5kg,加水20 Kg,拌种250-300kg,可有效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保苗效果长达20天。 4.毒饵诱杀 在成虫盛发期,用50%巴丹可溶性粉剂与麦麸1:50拌成毒饵;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倍液0.55kg,拌炒香的谷糠5 kg;或用90%敌百虫0.15 kg兑水30倍,拌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 kg,傍晚撒在苗床上。 null 蛴螬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幼虫的总称,别名白土蚕、虾蛄虫、大头虫等,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 蛴螬食性杂,蛴螬在土中食害种茎、咬断幼苗的根茎,常造成幼苗枯死,缺苗断垄;也可食害花生果荚和各种块根、块茎,造成孔洞或坑道,不仅引起减产,且伤口容易遭受病菌侵入。成虫主要为害各种作物和果树、林木以及花卉新梢嫩叶、花穗和幼果,造成孔洞、缺刻或落花落果,是一类重要农业害虫。 null蛴螬类形态特征 金龟子幼虫(蛴螬)的一般特点:体肥大弯曲,呈“C”形,皮肤柔软,多皱纹,体白色或淡黄色,被细毛。头大而圆,红褐色或黄褐色。胸足3对,细长,腹部10节,第9、10节愈合成臀节,臀节背面称肛腹片;肛腹的后部生有刚毛,钩毛及刺毛等,刺毛等的排列形状(称刺毛列)常室区别种类的主要依据。 nullnull蛴螬类发生及为害规律 蛴螬由于种类多,其生活史不尽相同,一般1年发生1代,多数种类以幼虫在土中越冬,但也有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的(如华南大黑鳃金龟)。每年4-5月份成虫开始出土活动取食为害。 成虫白天藏匿土中,傍晚出土活动,取食新梢嫩叶、花穗和幼果,是各种植物地上部的重要害虫。有的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卵一般散产或成堆地产在松土中。成虫产卵对畜粪及腐烂的有机质有趋性。 幼虫共3龄,在土中生活,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器官,如根、茎、芽和种子等。一般1-2龄食量少,为害不严重,而3龄幼虫是为害的主要时期。幼虫在土中的分布常随土壤质地、土壤湿度以及土温的变化而升降,但多数集中在土表下15-20cm处。幼虫老熟后做土室化蛹。null蛴螬类防治技术 根据蛴螬发生为害特点,该虫的防治必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合理使用药剂,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人工捕杀及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翻耕晒田 ,科学施肥 。 2.生物防治 芽孢乳状菌防治蛴螬。null蛴螬类防治技术 3. 灯光诱杀 化学防治 拌种: 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20-25 kg,拌种子250-300 kg;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 kg,加水15-20 kg,拌种200 kg;或用25%辛硫磷、25%对硫磷微胶囊缓释剂0.5 kg,加水12.5 kg,拌种250 kg,对蛴螬均有良好的防效,同时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null毒土: 用3%米乐尔15-22.5kg/hm2,加入已过筛的细干土300-375kg拌匀后施用;或用50%辛硫磷乳油、25%对硫磷微胶囊缓释剂与过筛的细干土20-25kg拌匀后撒施于根部附近,结合中耕把药施入土中。如在播种时可把毒土施于种沟土面然后复土。 植株或树冠喷药:在金龟子发生严重的地区,可掌握在成虫盛发期,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5%快杀敌1500倍液等,于傍晚对树冠进行喷雾,可有效控制成虫的为害。
本文档为【蔬菜害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360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4-02-11
浏览量: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