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秋) (2)

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秋) (2)

举报
开通vip

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秋) (2)2021年秋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备课人:2021年下期科学学科教学计划教师姓名:任教年级:五任教班级:谈谈你的学生:从本次期末测试来看。学生基础扎实,对养蚕、电路、材料的作用印象深刻,失分少。对电路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物质分离的实验不熟悉,推理题不认真思考。从平时表现来看,基本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操作能力一般,注意力集中。但思维欠活跃。写写你制定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单元/课题课标点(科学知识)科学态度、STSE一、我们的脑1、人体对刺激的反应2、人体指挥部———脑3、保护我们的脑1、人体有...

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秋) (2)
2021年秋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备课人:2021年下期科学学科教学计划教师姓名:任教年级:五任教班级:谈谈你的学生:从本次期末测试来看。学生基础扎实,对养蚕、电路、材料的作用印象深刻,失分少。对电路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物质分离的实验不熟悉,推理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不认真思考。从平时表现来看,基本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操作能力一般,注意力集中。但思维欠活跃。写写你制定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单元/课题课标点(科学知识)科学态度、STSE一、我们的脑1、人体对刺激的反应2、人体指挥部———脑3、保护我们的脑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结构。2、人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认知、情感和决策。3、脑需要被保护。4、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1、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同理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理解脑高度发达的智人创造了丰富的人工世界,改善与推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理解人脑控制的情感和思想,引导与控制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沉与浮1、谁沉谁浮2、改变沉浮3、制作航道浮标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并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1、乐于探究物体(材料)的沉浮,实事求是,完成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愿意合作与分享。2、了解水密隔舱、潜艇、航道浮标等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产品。三、地表的变化1、地表在变化2、地震3、火山4、地球的内部5、塑造地表的巧手6、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1、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2、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3、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1、有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合作分享,意识到遵循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2、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四、物质变化1.燃烧2.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3.生锈4.生活中的物质变化1、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2、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3、知道重要的发明和技术给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4、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1、对物质变化产生探究欲望,能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尊重事实、尊重证据。2、生活中有很多与物质变化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化工技术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五、热的传递1、热传导2、谁的传热本领强3、热对流和热辐射4、制作保温装置1、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3、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酒精灯)。4、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1、对材料的导热性能表现出探究兴趣,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材料的导热性能。2、生活中有很多与热传递相关的现象,了解保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六、信息的传递1、语言与信号2.符号与文字3.电与通信4.信息工程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知道某些科技产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1、学会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辩证看待某些科技产品的利弊。2、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了解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的关键。说说你所教的教材(内容、重难点、教法学法分析):第一单元“我们的脑”,采用递进的认知结构。以“刺激与反应→脑的结构与功能→保护人脑”的顺序来组织教材。第1课,人体对刺激的反应。教材按照“了解现象一理解本质一拓展应用”的逻辑顺序组织活动。创设人体受到刺激的情境,组织学生体验刺激与反应的过程,从现象深人到本质,了解刺激产生反应的保护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分析感觉器官功能以及保护感觉器官的措施等。第2课,人体指挥部一一一脑。本节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材按照"感性体验一理性分析一引导迁移"的逻辑顺序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反应过程→推测大脑的指挥功能→拓展一心二用干扰大脑指挥"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第2课时,引导学生在"发现视错觉提出问题→体验双眼视觉实验→理性分析大脑的分析和综合功能→观察描述脑的结构→阅读大脑损伤案例分析功能"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人脑的结构与功能。第3课,保护我们的脑。本节课是本章最后一课,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教材按照"知道保护脑的措施→调查脑休息的时间→制订保护脑的作息计划"的逻辑顺序组织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第二单元"沉与浮",整体上是按照递进结构、先分后总编排的,从生活中的沉浮现象人手,比较研究并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最后回到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解决所创设的问题。依据课标要求,本单元教材以"判断沉浮→比较漂浮能力→改变沉浮→迁移应用"为认知逻辑,布设了"谁沉谁浮""改变沉浮""制作航道浮标"3课书6个活动。第1课,让学生基于经验预测生活中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用实验检测并进行沉浮分类,再针对相同形状和体积的材料,用案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其漂浮能力,为第2课"改变沉浮"奠定知识基础。第2课,教材基于任务驱动,让学生设计更多"让它沉下去""让它浮起来"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第3课,教材引领学生应用前两课知识设计制作航道浮标。结合教学内容,本单元融人了潜艇、独木舟、钢铁轮船、水密隔舱、航道浮标等科技史,以指南车信箱和插图的方式予以呈现,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产品,也是漂浮能力的实际应用。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以"作用与变化"两方面内容为重点,依据学生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引领学生从"改变作用(因)→引发变化(果)"因果关联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搜集信息等活动,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导致的地表变化,按"总分分"的结构组织编排了6课书。第1课,"地表在变化",让学生了解风光各异的地表会发生改变,初步知道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第2课,"地震",让学生了解地震,感受震动,懂得地震时的自我保护。第3课,"火山",让学生了解火山及喷发现象,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第4课,"地球的内部",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的构成,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第5课,"塑造地表的巧手",让学生了解水流可以塑造地表,知道风、水、温度、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第6课,"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的事例,能做出利弊分析。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科技史实以及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过程。整个单元的探究能力关键词是“证据、联想、类比、模型构建、解释或说明”。第四单元“物质变化”,在四年级下册的“变与不变”单元,学生已经探究了物理变化,知道有些物体的变化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比如捏泥人、蜡烛的熔化等。本单元就是在儿童的这些认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另一类常见的物质变化一一一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并没有直接出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大概念,学生要通过探究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还要明白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能让学生对物质变化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能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并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教材以化学变化的剧烈程度为线索,按从知识到应用的逻辑:“较剧烈的化学反应(纸和蜡烛的燃烧)→明显的化学反应(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缓慢的化学变化(铁的生锈)→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布设四课书,呈现“分总”的单元结构。本单元的认知发展线索是:首先通过比较纸的撕碎、折叠与纸的燃烧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两者变化有本质的区别,接着引导学生重点研究蜡烛的燃烧现象,发现燃烧会产生新物质;然后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是否产生了新物质;进而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设计“铁生锈的影响因素”的对比实验并付诸实践;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与物质变化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化工技术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和“热胀冷缩”两个单元,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会发生状态的变化,比如冰融化、水沸腾等现象,在了解这些现象过程中,初步感知到热会发生传递。本单元以“分总”的结构,编排了4课,共7个探究活动,将系统深人地认识热的各种传递现象。第1课“热传导”,通过“物体怎样传热”和“测量变化的水温”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热在同一物体的内部传递,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研究热在不同的物体之间的传递,由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将逐渐达到温度平衡。第2课“谁的传热本领强",通过"比较各种材料的传热本领""探究空气的传热本领"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或物质的传热本领强弱不同。第3课"热对流和热辐射",通过"热水会下沉还是会上升"和"观察热对流"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形成对流。冷热流层间进行热的传递,增加了热传递的速度。随着水的流动,热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这种热的传递方式称为热对流。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以及自然现象,推测物体还能不靠任何介质向外发射出热辐射。第4课"做一个保温装置",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装置"活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知道热可以用传导、对流或辐射方式进行传递,如果减少热的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学习的目的是改善生活和服务生活。"热的传递"单元按"情境导人→示例聚焦→类比举证→提炼概念→拓展迁移"的认知流程,编排一系列丰富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基础上,归纳出"热传导""传热本领""热对流"和"热辐射"等现象各自共同属性,抽象提炼出热传递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如空气不易传热的应用、设计制作保温装置等),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了解热传递现象。第六单元"信息的传递",从信息传递的视角来进行阐释,教材编排总体按照人类信息传递技术进步的历程来安排,选择了语言和信号、符号与文字、电报电话、智能手机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来组织内容,以期学生在了解信息传递的发展过程中,知道人们的需求会不断促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能深刻体会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能辩证看待某些科技产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第1课,从有了人类以来,就有要表达交流、传递信息的需求,在同一时空里语言的使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加大,空间领域的跨度也越来越大,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已无法满足,继而安排活动让学生体会信号的传递,最后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今更多的用信号传递信息的方式,并在比较分析中认识为什么有些信息传递的方式能沿用至今。第2课,依然是从人类需求出发,信息越来越多,人们记忆有限,不同时空信息如何传递,通过"解读象形字"和"我是小小印刷匠"两个活动使学生明白符号与文字的使用可以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播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但依然有它的不足。第3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希望传递信息更快、更远、更准确的同时,还希望成本更低。随着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以及电磁波理论的建立,电报、电话相继问世。教材安排了体验活动"发电报"以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的基本方法———编码、信号转换、信号传输,并对基本通信原理获得初浅的认识。阅读材料"电话",让学生了解承载信息传递的介质发生巨大变革,知道基于电的通信技术带给人们信息传递有多么便捷。第4课,学生通过调查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了解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仅仅以手机作为通信技术的代表产品,让学生走进这个互联互通的"地球村",最后依然回到人们的需求上来。未来通信是什么样子,师生一起展望。本课教材的最后用阅读资料"五次信息革命"总结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历程。聊聊你的措施(有效教学、学习辅导、习惯养成):1、注重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对于五年级学生,也要从强调个人兴趣发展到学习动机;教材编写上注意了从问题开始,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产生与教师一起探索科学事物存在与变化原因的内在动力。要注意运用这些问题情景,结合自己的经验创设更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景,使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2、注重科学方法,培养科学能力在与感知觉相联系的观察实验方法方面,“我们的脑”教学单元中,多次采用“黑箱法”。在思维方法使用方面,如“地表的变化”多次使用"类比法"。3、注重技术方法,培养技术思维4、注重重演科技史,体验人类的聪明和智慧5、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保持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空间。遵循规定的安全实验程序。建议并执行恰当的安全操作步骤。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在用火加热或使用化学药品时可能出现的灼伤;使用玻璃器皿或锐器时可能出现的刺伤;动植物实体观察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伤人;感官观察时的安全隐患,如强光、强噪声、强刺激异味;户外活动触动不明物体,等等。认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示范进行活动(包括户外)。始终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定定你执教的研究课:上课时间:第周级别:课题::想想你(将)展开的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常规教育,上期试卷分析1上期期末总结,编座位,翻阅新书12白板教学8.30-9.32人体对刺激的反应11.2人体指挥部———脑12白板、实验教学9.6-9.1031.2人体指挥部———脑11.3保护我们的脑2白板、实验教学9.13-9.174中秋放假02.1谁沉谁浮11白板、实验教学9.20-9.2452.2改变沉浮1国庆放假01白板、实验教学9.27-10.16国庆放假0010.4-10.872.3制作航道浮标13.1地表在变化12白板、实验教学10.11-10.1583.2地震1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12白板、实验教学10.18-10.2293.3火山13.4地球的内部12白板、实验教学10.25-10.29103.5塑造地表的巧手13.6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12白板、实验教学11.1-11.511期中复习1期中测试12白板教学11.8-11.1212第三单元复习检测14.1燃烧12白板、实验教学11.15-11.19134.2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14.3生锈12白板、实验教学11.22-11.26144.4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第四单元复习检测12白板、实验教学11.29-12.3155.1热传导15.2谁的传热本领强12白板、实验教学12.6-12.10165.3热对流和热辐射15.4制作保温装置12白板、实验教学12.13-12.17176.1语言与信号16.2符号与文字12白板、实验教学12.20-12.24186.2符号与文字16.3电与通信1212.27-12.31196.4信息工程1第五六单元复习检测121.3-1.720期末复习1期末复习、期末考试21.10-1.1421期末总结1.17-1.21本学期将准备的教具:单元课题活动材料准备课时建议一、我们的脑1、人体对刺激的反应自制PPT、实验演示视频、冰块、小镜子、手电筒12、人体指挥部——脑自制PPT、视频、直尺、活动手册23、保护我们的脑自制PPT、活动手册1二、沉与浮1、谁沉谁浮教学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数据统计表(一)苹果、梨子、蜡烛、松木块、小石块、塑料尺、回形针、水槽、水(二)相同形状和体积的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水槽,水,相同规格质量的重物(回形针或垫圈),镊子12、改变沉浮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独木舟、水密隔舱、钢铁轮船、潜艇等科技史相关的影像资料。学生材料:带盖的空瓶子、水槽、水、橡皮泥球13、制作航道浮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航道浮标的影像资料等。学生材料:泡沫塑料块、牛奶盒、空矿泉水瓶、空易拉罐、空玻璃瓶、配重用的水,锚系用的线和石块等。1三、地表的变化1、地表在变化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各种地貌的音像资料、喜马拉雅山脉地质变化的相关资料等;学生材料: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等。12、地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地震发生时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材料: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活动手册、小木棍、纸、护目镜、记录笔等。13、火山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火山地貌图片,火山喷发的音像资料。学生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活动手册、记录笔等14、地球的内部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地球结构和板块运动的科普音像资料。学生材料: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材料(不同颜色、不同软硬的橡皮泥或其他材料),活动手册,记录笔等15、塑造地表的巧手教师材料:搜集流水改变地表、岩石变化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学生材料:流水冲刷形成沟壑的模拟实验材料(泥土沙盘、支架、塑料瓶、水等);自然界温度变化影响岩石的模拟实验材料(酒精灯、风化较大的页岩类小石头、护目镜、夹子、烧杯、冷水等)16、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师材料:教学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洞庭湖围湖造田及治理的资料等学生材料:搜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典型事例,活动手册、记录笔等1四、物质变化1、燃烧教师材料:纸、火柴、蜡烛、湿毛巾等。学生材料:剪刀、纸、烧杯、火柴、燃烧皿、蜡烛、澄清石灰水等12、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学生材料:小苏打、白醋、烧杯、量筒、玻璃片、玻璃、火柴、小木棒、紫甘蓝13、生锈学生材料:铁丝、铁锈、砂纸、吸水纸、盐、磁铁、电路检测器、锤子等14、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学生材料:半瓶可乐、导气管、橡皮塞、澄清石灰水、试管1五、热的传递1、热传导学生材料:金属棒热传导实验装置、凡士林、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涂蜡的金属圆片、大烧杯(500mL)、小烧杯(250mL)、温度计2支12、谁的传热本领强教师演示材料:厨房炊具的实物或图片、"空气传热装置,(见教材图片所示)、酒精灯等。学生材料:长短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烧杯、热水13、热对流和热辐射教师演示材料:铁架台、烧瓶、烧瓶夹、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绳子(用于系温度计)等。学生材料:玻璃杯、玻璃杯盖片、热水、冷水、红墨水;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锯木屑等。14、制作保温装置教师演示材料:暖水瓶学生分组材料:烧杯、热水、温度计、棉花、玻璃片、锡箔纸、泡沫板、报纸等1六、信息的传递1、语言与信号教师材料:能发出信号的物品,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资料(课件或视频)12、符号与文字教师材料:课件(岩画、象形字、甲骨文等图片资料,介绍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视频资料)学生材料:准备印章、印泥、橡皮(陶泥)、刻刀、白纸、合适的条形盒盖23、电与通信教师材料:电报电话发明发展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学生材料:发电报所需工具和译码本14、信息工程教师材料:信息技术工程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两部或多部手机1学校审阅意见:教学设计课例编号1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第一学期课题《人体对刺激的反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有感受各种刺激的感觉器官,人体能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刺激和反应对我们很重要。2.在体验过程中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3.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感觉器官、珍爱生命的意识,为生命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学重点:通过施加刺激、观察对应的反应,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感受刺激与反应对我们很重要。教学难点:在体验过程中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揭示单元内容。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湘版科学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下单元页,通过观看单元页,你们肯定知道了第一单元我们来学习“脑”的有关知识。二、引出刺激与反应的话题1.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品尝过柠檬吗?品尝柠檬时有哪些反应和感受?2.我们在品尝柠檬时嘴里冒出了好多唾液、情不自禁地做出腮帮缩紧,鼓起、皱眉的动作。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和感受呢?你们肯定想到了,因为我们感觉器官舌头感受到了酸的刺激,所以做出了这样的反应。三、刺激与反应的体验活动1.如果我们的其它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眼睛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和在光线比较弱的环境中,眼睛会做出反应吗?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肯定会说:瞳孔会有变化。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瞳孔变大?什么样的环境中瞳孔变小?我们来看一下。原来眼睛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瞳孔变小,在光线比较弱的环境中瞳孔变大。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同学们,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2.如果将一杯盛有冰块的凉水放在手臂上,手臂上的皮肤会做出什么反应?手臂上会起一层鸡皮疙瘩。3.你遇到这种情景吗?听到刺耳的声音,耳朵特别不舒服,情不自禁的用双手捂上耳朵。4.鼻子闻到难闻的气味,会产生恶心、反胃的感觉,于是情不自禁的用手捂住鼻子。四、建立认识:身体的感觉器官能够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1.现在让我们对刚才的体验活动进行一下整理。舌头在品尝柠檬时受到酸的刺激,我们会做出唾液增多,双腮鼓起、收缩、皱眉的反应;眼睛在光线不同的环境中,瞳孔大小出现变化,眼睛在光线强的环境中瞳孔变小,在光线弱的环境中瞳孔变大;皮肤在接触冰水的时候,受到凉的刺激,皮肤上会出现一层鸡皮疙瘩;耳朵听到刺耳的鞭炮声,我们会产生耳朵不舒服,捂住双耳的反应;鼻子闻到难闻的气味时,会出现恶心,捂鼻子的反应。通过观看图表,你们肯定发现了:我们的舌、眼睛、皮肤、耳、鼻这些主要感觉器官在受到刺激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五、建立认识:缺少某种感觉器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1.你们肯定发现了:我们的舌、眼睛、皮肤、耳、鼻这些主要感觉器官在受到刺激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果缺少某种感觉器官,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让我们通过分析和体验活动来回答这个问题吧。2.分别分析缺少眼睛、鼻子、舌这些感觉器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方便。3.通过刚才分析、体验活动,在来回答我们的问题:如果缺少某种感觉器官,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你们肯定发现了:缺少某种感觉器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六、人体有感受各种刺激的感觉器官,人体能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刺激和反应对我们很重要。1.现在我们知道了,感觉器官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除此之外,感觉对刺激产生的反应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让我们来举例说明吧。2.举例说明(1)眼睛在光线强的环境中如果瞳孔不变小,会出现什么后果?在光线弱的环境中如果瞳孔不变大,会出现什么后果?(2)听到鞭炮声,如果不捂住双耳会出现什么后果?(3)肚子饿时会咕咕叫,如果不咕咕叫会出现什么后果?(4)吃饭时,如果没有吃饱的反应,会出现什么后果?(5)皮肤接触冰凉的水时,如果我们的皮肤不起鸡皮疙瘩会出现什么后果?(6)在洗热水藻的时候,如果我们的皮肤不对热做出反应,会出现什么后果?(7)如果看到红灯不做出停下来的反应,会出现什么后果?3.小结:结合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我们发现:当感觉器官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七、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1.看来缺少某种感觉器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保护感觉器官。下面是这些做法是在保护感觉器官吗?2.判断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说出改正方法。躺着看书、看手机;听音乐时音量大、时间长;用力抠鼻子;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八、布置作业今天这节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你将自己最近一周的睡眠时间进行记录。教学设计课例编号2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第一学期课题《脑的保健》(1.2人体指挥部一脑、1.3保护我们的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脑对人体行为有重要的作用;睡眠对于保护大脑很重要;了解人脑的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了解大脑的位置和颅骨的保护作用;举例说出保护脑健康所采取的主要措施。2.通过反应尺等实验,推断人的反应和视觉结果与人脑的功能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抽象判断能力。3.认识脑保护和脑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意识。教学重点:1.知道脑对人体行为有重要的作用;睡眠对于保护大脑很重要。2.了解人脑的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了解大脑的位置和颅骨的保护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大脑的判断功能。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聚焦话题,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人体受到刺激时,我们的感觉器官会做出反应,请你思考:是谁在指挥着我们的身体做出这些反应呢?让我们通过“眼疾手快”的游戏寻找答案吧。二、感性体验:眼疾手快1.眼疾手快(1)要求:一位同学竖直拿尺子,另一位同学的手与尺子零刻度线齐平,拿尺子的同学突然松手使尺子掉下来,另一位同学尽可能快的抓住尺子,记录抓到尺子的位置。(2)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位同学是怎样做实验的。(3)讲述:同学们,你们现在开始做实验吧。(4)同学们你们做完实验了吗?老师给你们看看刚才视频中这两位同学填写的实验记录单。三、理性分析:脑指挥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1.结合“眼疾手快”体验活动进行理性分析(1)问题:谁在指挥身体?想象从看到尺子下落到用手抓尺子的过程中,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学生:通过刚才抓尺子的活动,我认为脑在指挥我们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是这样工作的。当我们看到尺子下落时,眼睛把看到尺子下落的信息传给脑,脑发出命令,命令手抓住下落的尺子。(2)你们的想法和他们的一样吗?其实就像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是我们的脑在指挥我们的身体。脑在指挥我们的身体,做出抓尺子的动作时,需要多长时间呢?我们来看一看书中指南车信箱提供的信息,结合你们刚才抓住下落尺子的距离,请你推测一下自己刚才在抓住尺子的过程中脑的反应速度?(4)指南车资料阅读女同学在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是20厘米。说明尺子下落的时间是0.2秒,在0.2秒的时间内,大脑命令眼睛注视尺子,当眼睛发现尺子下落时,会把尺子下落的信息报告给脑,脑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命令手臂做出抓尺子的动作,同时提醒眼睛注意尺子下落的位置,并将这个位置信息报告给脑,脑命令手在看到尺子下落的位置去抓尺子。老师说了这么长时间,可是大脑的实际反映速度却只有0.2秒。让我们来感受0.2秒的时间长度。看来脑接收信息并指挥反应的速度真是非常迅速。(5)一心二用、一心一意抓尺子如果一边背诵诗歌一边做抓尺子实验,大脑的反应速度与专心抓尺子相比,一样吗?你们肯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法是否正确,我们来做实验进行验证。现在就请你们来做实验。边做实验,边将每次实验时尺子落下的距离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中这是刘同学填写的记录单记录数据抓尺要求抓住尺子时,尺子落下的距离(厘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专心抓尺2215196边背诗歌边抓尺40384537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同学:每次专心抓尺子与边背诵诗歌边抓尺子的数据,我发现:通过每次专心抓尺子落下的距离比边背诵诗歌边爪尺子要短。说明,专心抓尺子大脑的反应速度比边背诵诗歌边抓尺子的反应速度要快。(6)师小结:就像你们发现的那样,一心二用影响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时间。看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四、认识脑的功能。1.脑的认识判断功能视错觉实验一:比大小、两条线平行吗?(1)脑除了指挥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之外还有哪些功能?我们通过体验活动来找到答案。(2)请你们看看,比较一下黄色的圆和紫色的圆大小一样吗?两条黑线是平行的吗?(3)听一听两位同学观察的结果。同学:发现紫色的圆比黄色的圆大,两条黑线不是平行的。(4)还是这两幅图:我们换一种观察方式:将黄色的圆和紫色的圆周围的黑色圆遮挡住,在比较大小;将黑色线周围的橙色线遮挡住再次观察两条黑线看是否平行。(5)观察完了吗?我们听听观察结果。同学:遮挡黄色和紫色圆周围的黑色圆,再次比较大小,我发现黄色圆和紫色圆的大小实际上是一样的。遮挡两条黑线周围的的橙色线,我发现两条黑线是平行的。(6)为什会出现同学们发现的现象呢?是我们的眼睛出现了问题了吗?告诉大家,不是我们的眼睛出现了问题。眼睛就像一个照相机它如实记录刺激,把刺激信息传给大脑,是大脑的认知判断出现了问题,于是就有了刚才认为黄色圆和紫色圆大小不一样,两条黑线是不平行的错觉。2.视错觉实验之二——双眼的立体视觉(1)这种视错觉的现象,在生活中还会出现。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2)捂住一只眼睛,筷子对准瓶口,尝试将筷子插入瓶子中。睁开双眼,筷子对准瓶口,尝试将筷子插入瓶子中。(3)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实验的。(4)做完实验之后,同学有疑问了。同学:捂住一只眼睛,为什么明明感觉筷子对准瓶口了,可是却不能将筷子插入瓶子中呢?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形成立体的视觉后,才能确保将筷子插入瓶中。这就是脑的认识判断功能(6)小结: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脑是人体的指挥部,它指挥了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还能对事物做出认知和判断。(7)老师这还有两个案例,我们来看一下,分析这两个案例,来看看大脑还有哪些功能。案例一:说明脑的情感功能。案例二:说明脑的认知功能。五、认识脑的主要内部结构与功能1.脑的内部结构(1)脑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我们通过阅读一段资料来了解一下。第一张人脑解剖图是比利时医生维萨里根据人体的真实结构绘制的。1543年,他发表著作《人体的结构》,对脑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平衡,脑控制呼吸和心跳。2.小结:脑结构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受到了伤害,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保护脑。六、认识脑保护和脑健康的重要性1.我们先通过看图了解大脑在头部的位置。大脑在颅骨的下面。2.触摸头部,说一说颅骨有什么作用?对了,就像你们想的那样,坚硬的颅骨能够保护被它环绕的大脑不受损伤。3.老师这有一些同学的日常行为的照片,请你们从保护脑角度出发,判断一下这些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1)课间仍在学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课上和课间都学习,脑会感到疲劳,这种疲劳带到下节课的学习中,会出现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头昏脑胀。除此之外,老师还想告诉大家,出现疲劳还不休息,就会由疲劳转为过度疲劳,对大脑皮层产生损害,影响我们的健康。课间休息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稳定情绪,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2)剧烈运动时戴头盔。这种做法是对的。它在保护我们的大脑不会因为意外受到损伤。(3)深夜还在上网这种做法不对。如果深夜上网,大脑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会导致第二天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犯困,学习效率下降。五、建立认识:睡眠对于保护大脑很重要,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1.睡眠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2017年12月,我国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时间”。(插入这段蓝色的字)2.这是上节课刘老师布置给的大家的作业,请你结合标准中的规定,看看全部达到10小时了吗?如果没有达标,就要重新设计作息时间,确保每天的睡眠达到标准中的规定。3.观察判断:小明周六的作息计划是否合适?4.给出作息计划制定时的参考:睡眠时间有保证,各项活动交替进行,每项活动安排的时间不长。七、小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1.阅读第一单元单元页中的小诗,思考这首小诗中的诗句与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2.天气冷暖衣服换,喜怒哀乐情绪转;与我们学习的刺激与反应的知识有关;搜集信息作加工,智慧头脑来判断;告诉了我们脑具有认识判断功能;人类活动千千万,协调指挥不慌乱;这句诗指的是脑的协调指挥功能,正是因为有了脑的协调指挥功能,我们的生命活动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设计课例编号3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谁沉谁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物体放在水中出现沉、浮现象。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2.科学探究漂浮的物体,它们在水面上部的体积与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同,做出假设:水面上体积大的(相对就是水面下体积小的)漂浮能力强。实验方案设计:采用同样形状和体积的不同材料的物体,比较它们液面上下的体积。实施实验方案,对具体材料构成的物体进行判断。通过这个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建立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验证的数据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等系列能力。3.科学态度、STSE知道实验是证明假设是否成立的重要方法,实事求是,用数据支撑观点。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放在水中出现沉、浮现象。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建立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验证的数据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等系列能力。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1观察不同物体的沉与浮活动2比较它们的漂浮能力1.教师谈话引人:“物体放人水中,有的沉有的浮。现在有这样一些物体(出示图片),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板书课题,同时进入新课学习。1.猜想物体是沉还是浮。(1)出示图片(或实物):梨子、苹果、松木块、蜡烛、塑料尺、小石块、回形针。(2)猜一猜,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学生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中。2.试一试物体是沉还是浮。(1)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明确判断沉浮的标准——水槽中的水必须到合适的高度(至少能完全淹没所有的物体),将某个物体缓慢按入水中后再松开,稳定后,触底不动的为沉,上浮致漂浮的为浮。(2)试一试,根据实验结果,将物体学浮情况分类,并将实验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中。3.小结:物体放人水中,出现两种情况,即有的沉、有的浮。4.引发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浮起来的物体——浮起来的物体中,谁的漂浮能力更强?(1)学生思考、讨论时给予引导和提示,促使学生关注到:①怎样判断漂浮能力——看露出水面的部分的多少。②当物体的材料、形状、体积大小各不相同时,去比较其漂浮能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从而导入下一活动的教学:比较不同材料(相同形状、相同体积)的漂浮能力。1.初步设计。(1)明确比较对象:漂浮的物体(2)明确比较方法:漂浮能力强弱是物体在水面上部的体积与浸没在水中体积的比较;水面上体积大的(相对就是水面下体积小的)漂浮能力强。我们实验只看物体在水面上的高度,这样要选择确定能够浮起来的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材料。(3)确定比较的问题: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材料,谁的漂浮能力更强?教材中呈现的材料分别是松木板、泡沫塑料板、白色聚丙烯塑料板(纯DD板),2.案例示范,完善设计。(1)说一说你的想法?①用手往水里按,试试自己的感受……②别用手按,用这些完全一样的回形针……(2)参照教科书,完善设计。我们的问题: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种材料,谁的漂浮能力更强?我们的猜想: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强。需要的器材: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种材料,水槽,水,回形针或垫圈(重物),镊子。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添加重物。不改变的因素: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及添加方法要一样。要改变的因素:材料本身。实验的步骤:1.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面静止后,放入松木板,待其漂浮状态稳定后,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加在松木板上面的中间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载多少重物而不沉。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比较另外两种材料。3.开展实验,记录数据。(1)提醒学生规范操作: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放置,注意平衡,避免倾覆。(2)提醒学生做好数据记录。4.收集数据,统计交流。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设计课例编号4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学期第1学期课题改变沉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可以用下沉的物体使漂浮的物体沉、也可以用上浮的物体使下沉的物体浮起,还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或中空状态使下沉的物体浮起。知道潜艇是可以控制其上浮还是下沉,钢铁轮船可以漂浮,木船使漂浮能力更强。2.科学探究一是将漂浮的物体沉下去。既可以是中空的封闭水瓶加水或重物,也可以捆绑沉的物体,直到物体下沉。二是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既可以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是捆绑浮的物体,直到物体上浮。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验证设想的方案,根据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设想。3.科学态度、STSE积极参与到物体沉浮变化的科学实践。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改变沉浮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愿意合作与分享。从独木舟、水密隔舱、钢铁轮船、潜艇等科技史中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1让它沉下去活动2让它浮上来1.从“在漂浮的物体上添加重物”的事例直接引人本课第1个活动的学习。1.讨论让浮在水面的小瓶沉下去的方法。2.设计。(1)让学生想出办法并画出结构设计图,这是此活动的重点。教材所示的空瓶子以及给空瓶子注水的结构设计图,隐含着方法提示和设计参考.(2)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例如直接往空瓶子里加水、加其它重物;还可以将空瓶子与石块、铁块、沙包等重物绑在一起;(3)完成结构设计图之后,组织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设计理由。3.实验。4.拓展。末尾指南车信箱中关于潜艇的介绍,既是学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予以证实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的事例,又是下一活动的方法暗示,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交流。1.讨论、设计、实验(1)提供给学生实心橡皮泥球,沉在水底,让学生讨论:怎么设计它浮上来?注意这材料本身是缺乏漂浮能力的,且容易手工塑形。(2)让学生想出办法并画出结构设计图,也是此活动的重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例如把橡皮泥展开做成空心的盒子、做成小船等;还可以将漂浮能力很强的大泡沫塑料块、其至是充满了空气的气球用手按人水中与橡皮泥球绑在一起等。2.拓展教材中提供了水泥船、钢铁轮船、独木舟的照片,前面两者是本身缺乏漂浮能力的(钢筋水泥、钢铁材料),与橡皮泥球是同类型,后者是本身具有漂浮能力的(木材),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可以让沉的物体浮起来(水泥、钢铁),还可以让本来浮着的物体上浮得更多(独木舟),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教学设计课例编号5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学期第1学期课题制作航道浮标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航道浮标是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我们可以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或者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制作航道浮标。2.科学探究观察航道浮标实景图,能合理推测、分析其结构和功能。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航道浮标,能用结构设计图、流程设计图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并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3.科学态度、STSE有对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观察和推测的兴趣,能创新完成航道浮标的设计与制作,愿意合作与分享。了解航道浮标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对航行方向和航行路线提供标示,也避免触底或触礁等不利情况发生。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1了解航道浮标,明确需求活动2设计制作航道浮标活动3改进并展示航道浮标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应用前段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来制作航道浮标。1.简介用途。介绍航道浮标的工作环境及作用:漂浮于水面,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2.观察外部特征。观察人们往水中投放航道浮标以及投放后的图片资料,观察其外部形状、颜色等特征。3.合理推测。“想一想,航道浮标是怎样保持在水面漂浮不倒却又不被水流冲走的?”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上轻下重、重心低,水面部分才能直立。如果是金属材料,中空才能漂浮。锚系才能稳定。”5.明确学习需求。“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航道浮标。”1.设计(1)选择材料。“选择材料本身漂浮能力强的还是相反呢?说一说这样选择的理由。”(2)结构设计。“总体结构及预估的效会是怎样的?画出我们的结构设计图。”(3)流程设计。“具体的制作步骤又是怎样的?画出我们的流程设计图。”(4)汇报交流,初步完善设计。2.制作(1)按照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试着制作。(2)初次评估。评估要点·能够稳定漂浮于指定水域,指示航道左侧和右侧。(3)组内反思。“我们制作的航道浮标还可以改进吗?”1.改进(1相互交流,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2)材料、结构、流程的改进。“在活动手册中继续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3)再次制作,并注意操作方法的改进。2.展示(1)展示与评估,推选好作品。(2)展示与评估。教学设计课例编号6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上学期课题地表在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才变成了高山。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各种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科学探究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在山顶发现“鱼龙”,联想到“鱼龙”曾经生活在海底,类比推理得:喜马拉雅山曾经处于海底。充分体现地球科学探究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搜集、阅读各种地貌及地貌改变的资料,初步分析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科学态度、STSE知道类比推理是人类研究地学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方法。知道想象与联想推动人类不断地探索。有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乐于合作分享。教学重点: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认识地貌,导入新课1.谈话:我国幅员辽阔,地表形态多样。请你回忆一下,你都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风景?2.图片展示,介绍:华山,峰峦叠嶂;月亮湖,地处沙漠;延安宝塔山,坐落在黄土高原;海南,看到了大海。3.小结:山地、沙漠、高原、大海被称之为地貌。此外还有丘陵和平原。4.介绍丘陵和山地的区别。5.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表主要有山地、沙漠、高原、大海、丘陵和平原等地貌,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6.欣赏并思考:以下风光各属于什么地貌?认识世界之最的地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最大的山地——安第斯山脉;最大的丘陵——哈萨克丘陵;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祁连山等也坐落其上,相当壮观!7.导入新课:欣赏了不同地貌的风光,你们想过吗?风光各异的地表会发生变化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去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进行地质考察吧。二、类比推理,发现地表在变化1.出示图片,介绍资料1:如今的喜马拉雅山脉白雪皑皑,异峰突起。奇怪的是,科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鱼龙化石,被命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它是一种大型海生鱼龙,外貌与今天的鲨鱼和海豚类似。它体长16米多,牙齿锐利,性凶猛,是无可匹敌的快速游泳家。2.提问:这只鱼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3.交流:因为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鱼龙化石,所以1.5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应是海洋。4.追问:仅凭一个鱼龙化石的证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可靠吗?5.质疑:鱼龙可能是其他动物带上去的,就不能证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6.出示资料2:在发现鱼龙化石的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这是,否可以确信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7.疑问:如果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喜马拉雅山脉那么高,水怎么上去的?8.推理:水往低处流,不是水上去,而是海底怎么升高的。9.资料3: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43米(2005年测量),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现在还在以每年1.8厘米的速度长高。资料3又给我们什么信息?10.回顾推理过程,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才变成了高山。11.列举:台湾海峡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我国西北的沙漠地区植树造林;想象一下,若干年以后,这里可能变成森林。12.总结: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地表在变化是不争的事实。三、联系实际,寻找改变地表的力量1.提问:在你的身边,什么力量正在改变地表形态?2.交流:小河修成水库;荒地盖起高楼大厦;修城铁、盖大桥、架高速路,都能改变地表形态。3.小结:这些都是出人工活动角度来分析的,还有什么力量改变地表?4.交流: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流水冲刷形成的;暴雨产生的泥石流掩埋房屋,填平沟壑。5.讲述:大自然的力量有的缓慢改变着地表形态,如流水;还有的剧烈且快速地改变着地表,例如地震火山。列举:海南岛琼州地震、冰岛火山。6.请对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进行分类。四、课堂总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地球表面有山地、沙漠、高原、海洋、丘陵、平原等地貌,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2.通过大量的化石证据和地质考察,科学家推断: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变成了高山。还有很多事例证明: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地表在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3.而改变地表的力量分为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内部力量主要是地震和火山;外部力量包括自然力量和人工活动。五、作业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地震的秘密,请你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教学设计课例编号7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地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可以改变地表。了解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科学探究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地震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做震动实验,根据实验的感受类推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根据地震现象,构建地震模型,用地震模型说明地震情况。科学态度,STSE懂得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产生巨大危害。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懂得自我保护。教学重点: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教学难点:做震动实验,根据实验的感受类推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一、复习导入谈话:在上节科学课中,我们了解到海南岛琼山地震,导致陆地沉陷为海。由此可知,地震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地震。二、资料分享,了解地震谈话:课前,老师请大家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吧。地震后的照片:地震会使房屋倒塌,建筑物损毁,有的村庄或城市变成废墟。地震让道路破损,桥梁中断。地震会造成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这些裂缝还会出现在山上。地震如果发生在海底,除了海底裂缝以外,还会产生海啸。地震时的感受:地震发生时,人会感觉到上下震动,屋顶的吊灯左右摇晃。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甚
本文档为【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秋)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doc
大小:79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数学
上传时间:2021-09-25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