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

举报
开通vip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索结构技术规程 索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征求意见稿) 2008年10月 目 录 TOC \o "1-2" \h \z \u 目 录 I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 5 3.1 结构选型 5 3.2 结构设计 12 4 索与锚具 14 4.1 一般规定 14 4.2 索体材料与性能 14 4.3 锚具 17 5 设计与分析 21 5.1 设计基本规定 21 5.2 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 21 5.3 静力分析 22 5.4 风效应分析 22 5.5 地震效...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
索结构技术规程 索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征求意见稿) 2008年10月 目 录 TOC \o "1-2" \h \z \u 目 录 I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 5 3.1 结构选型 5 3.2 结构设计 12 4 索与锚具 14 4.1 一般规定 14 4.2 索体材料与性能 14 4.3 锚具 17 5 设计与分析 21 5.1 设计基本规定 21 5.2 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 21 5.3 静力分析 22 5.4 风效应分析 22 5.5 地震效应分析 23 5.6 索截面计算 23 6 节点设计与构造 24 6.1 一般规定 24 6.2 悬索结构节点 24 6.3 斜拉结构节点 30 6.4 张弦结构节点 30 6.5 索穹顶节点 32 6.6 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索结构节点 33 6.7 锚锭系统 35 7 施工及验收 36 7.1 一般规定 36 7.2 制索 36 7.3 安装 37 7.4 张拉及索力调整 38 7.5 预应力损失 39 7.6 防护要求 40 7.7 维护 40 7.8 验收 41 附录A 悬索屋面的雪荷载积雪分布系数 μr 43 附录B 单索在任意分布荷载下的解析法计算 44 附录C 横向加劲索系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化计算 46 附录D 悬索屋面的风载体型系数μs 49 附录E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效应分析时索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 51 附录F 单索及横向加劲索系的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简化计算 53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56 条文说明 57 1 总 则 58 3 基本规定 59 3.1 结构选型 59 3.2 结构设计 60 4 索与锚具 61 4.1 一般规定 61 4.2 索体材料与性能 61 4.3 锚具 62 5 设计与分析 64 5.1 设计基本规定 64 5.2 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 65 5.3 静力分析 65 5.4 风效应分析 66 5.5 地震效应分析 66 6 节点设计与构造 70 6.1 一般规定 70 6.2 悬索结构节点 70 6.3 斜拉结构节点 71 6.4 张弦结构节点 71 7 施工及验收 72 7.1 一般规定 72 7.2 制索 72 7.3 安装 72 7.4 张拉及索力调整 73 7.5 预应力损失 74 7.6 防护要求 74 7.7 维护 74 1​ 总 则 1.0.1​ 为了在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以索为主要受力构件的各类索结构,包括悬索结构、斜拉结构、张弦结构及索穹顶等,可分别用于屋盖、采光顶及幕墙的设计与施工。 1.0.3​ 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及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拉索 tension cable 具有一定预应力的受拉构件,由索体、锚具和防护层组成。 2.1.2​ 索体 cable body 拉索受力的主要部分,可为钢丝束、钢丝绳、钢绞线或钢拉杆。 2.1.3​ 索结构 cable structure 由拉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而形成的预应力结构体系。 2.1.4​ 悬索结构 cable-suspended structure 由一系列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悬挂拉索按一定规律布置而组成的结构体系,包括单层索系(单索、索网)、双层索系及横向加劲索系。 2.1.5​ 斜拉结构 cable-stayed structure 由立柱(桅杆)顶部挂下斜拉索与其它构件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 2.1.6​ 张弦结构 structure with tension chord 由上弦刚性杆件与下弦拉索以及上下弦之间撑杆组成的结构体系。 2.1.7​ 索穹顶 cable dome 支承在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刚性周边构件上,由脊索、环索、撑杆及斜索组成的结构体系。 2.1.8​ 索桁架 cable truss 由在同一竖向平面内布置的承重索、稳定索或前受力索、后受力索以及两索之间的撑杆组成的结构体系。 2.1.9​ 横向加劲索系 transversely stiffened suspended cable system 由平行布置的单索及与索垂直方向上设置的梁或桁架等横向加劲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通过对横向加劲构件两端施加强迫位移在整个体系中建立预应力。 2.1.10​ 柔性索 flexible cable 按受力要求仅承受拉力的构件,如钢丝束、钢丝绳、钢绞线及钢拉杆。 2.1.11​ 劲性索 rigid cable 按受力要求,可承受拉力和部分弯矩的构件,如型钢。 2.1.12​ 初始几何状态 initial geometrical state 单索悬挂后,在自重作用下的自然形态。 2.1.13​ 初始预应力状态 initial prestress state 索结构在预应力施加完毕后的自平衡状态,是进行结构荷载分析的基础。 2.1.14​ 荷载状态 loading state 索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2​ 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 拉索张拉端锚固压实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拉索的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拉索的控制张拉应力; 2.2.2​ 材料性能 —— 索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设计值; —— 索的极限抗拉强度; —— 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 索材料的弹性模量; —— 索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2.2.3​ 几何参数 —— 索体净截面积; —— 拉索长度; 2.2.4​ 计算系数 —— 索的抗力分项系数; —— 结构重要性系数; —— 预应力荷载分项系数; 3​ 基本规定 3.1​ 结构选型 3.1.1​ 索结构的选型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形状,综合考虑材料供应、加工制作与现场施工安装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边缘构件及支承结构,设计时应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3.1.2​ 当索结构用于建筑物屋盖时,可选用本规程中所规定的悬索结构、斜拉结构、张弦结构或索穹顶。悬索结构应包括单层索系(单索、索网)、双层索系及横向加劲索系。 3.1.3​ 单索应采用重型屋面。当平面为矩形或多边形时,可将拉索平行布置构成单曲下凹屋面(图3.1.3a)。当平面为圆形时,拉索可按辐射状布置构成碟形的屋面,中心宜设置受拉环(图3.1.3b)。当平面为圆形并允许在中心设置立柱时,拉索可按辐射状布置构成伞形屋面(图3.1.3c)。 图3.1.3 单索 3.1.4​ 索网宜采用轻型屋面。平面形状可为方形、矩形、多边形、菱形、圆形、椭圆形等(图3.1.4)。 图3.1.4 索网 3.1.5​ 双层索系宜采用轻型屋面。承重索与稳定索可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上凸、下凹或凹凸形屋面,两索之间可分别以受压撑杆或拉索相联系。当平面为矩形或多边形时,承重索、稳定素可平行布置,构成索桁架形式的双层索系(图3.1.5a);当平面为圆形时,承重索、稳定索可按辐射状布置,中心宜设置受拉环(图3.1.5b)。 (a)矩形平面 (b)圆形平面 图3.1.5双层索系 3.1.6​ 横向加劲索系应采用轻型屋面。当平面形状为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时,拉索沿纵向平行布置。横向加劲构件的跨度等于或小于30m时可采用梁,跨度更大时宜采用桁架(图3.1.6)。 图3.1.6 横向加劲索系 3.1.7​ 斜拉结构宜采用轻型屋面,可设置立柱(桅杆)升出屋面,斜拉索可平行布置(图3.1.7a),也可按辐射状布置(图3.1.7b)。 图3.1.7 斜拉组合体系 3.1.8​ 张弦结构宜采用轻型屋面。屋盖平面可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张弦结构的上弦应为刚性构件,下弦应为拉索,上下弦之间以撑杆相连。根据不同的上弦构件,张弦结构可采用如下形式:张弦梁(图3.1.8-1a)、张弦拱(图3.1.8-1b)、张弦桁架(图3.1.8-1c)、张弦网壳(图3.1.8-1d)。张弦结构可按单向、双向和辐射式布置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平面(图3.1.8-2)。单层球面网壳网格形式可参照图3.1.8-3选用。 图3.1.8-1 张弦结构形式 图3.1.8-2 张弦结构布置方式 (a)短程线型球面网壳 (b)葵花形三向网格球面网壳 (c) 三向网格球面网壳 图3.1.8-3 张弦网壳网格形式 3.1.9​ 索穹顶的屋面宜采用膜材。当屋盖平面为圆形或拟椭圆形时,索穹顶的网格可采用梯形(图3.1.9a),联方形(图3.1.9b)或其它适宜的形式。索穹顶的上弦可设脊索及谷索,下弦可设若干层的环索,上下弦之间以斜索及撑杆连接。 (a) 梯形 (b) 联方形 图3.1.9 索穹顶 3.1.10​ 当索结构用于支承玻璃幕墙时,可采用单层索系或双层索系。单层索系可采用单索(图3.1.10a)、平面单层索网(图3.1.10b)或曲面单层索网(图3.1.10c)。双层索系可采用鱼腹式索桁架(图3.1.10d)或自平衡索桁架(图3.1.10e)。 图3.1.10 玻璃幕墙的索结构布置 3.1.11​ 当索结构用于支承玻璃采光顶时,可采用单层索系、双层索系或张弦结构。单层索系可采用鞍形曲面单层索网(图3.1.11a)。双层索系可采用鱼腹式索桁架(图3.1.11b)或轮辐式索桁架(图3.1.11c)。张弦结构可采用张弦拱(图3.1.11d)。 (a) 鞍形曲面单层索网 (b) 鱼腹式索桁架 (c) 轮辐式索桁架 (d) 张弦拱 图3.1.11 支承玻璃采光顶的索结构 3.2​ 结构设计 3.2.1​ 索结构中的索按受力要求可选用仅承受拉力的柔性索和可承受拉力和部分弯矩的劲性索,柔性索可采用钢丝束、钢丝绳、钢绞线或钢拉杆,劲性索可采用型钢。 3.2.2​ 为保证索结构的整体刚度可采用下列在索中建立预应力的措施: 1.​ 在单索上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等重屋面。也可在屋面板上超载加荷并浇筑板缝,然后卸载,使索与钢筋混凝土板构成壳体屋面。 2.​ 在索网中对稳定索、承重索通过张拉建立预应力。 3.​ 在双层索系中对稳定索或承重索通过张拉建立预应力,也可调节承重索与稳定素之间的撑杆长度或张拉拉索建立预应力; 4.​ 在横向加劲索系中,对横向加劲构件的支座下压使其强迫就位,从而对纵向索建立预应力; 3.2.3​ 索的反力可采用下列方法传递: 1.​ 以封闭的环梁形成自平衡体系(图3.2.3a); 2.​ 以斜拉索或斜拉杆通过地锚传至地基(图3.2.3b); 3.​ 通过边梁及其支承构件(如柱、框架)或落地拱传至地基(图3.2.3c)。 图3.2.3 索反力的传递方法 3.2.4​ 索结构应在设计与构造上采取措施防止支承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 3.2.5​ 设计索结构屋面时,对风吸力特别大的部位应采取加强屋面和索的连接构造或对屋盖局部加大屋面自重等措施,以防止屋面被风掀起。 3.2.6​ 对于单索屋盖,当平面为矩形时,索两端支点可设计为等高或不等高,索的垂度可取跨度的1/10~1/20;当平面为圆形时,中心受拉环与结构外环直径之比可取1/8~1/17,索的垂度可取跨度的1/10~1/20。 3.2.7​ 对于索网屋盖,承重索的垂度可取跨度的1/10~1/20,稳定索的拱度可取跨度的1/15~1/30。 3.2.8​ 对于双层索系屋盖,当平面为矩形时,承重索的垂度可取跨度的1/15~1/20,稳定索的拱度可取跨度的1/15~1/25;当平面为圆形时,中心受拉环与结构外环直径之比可取1/5~1/12,承重索的垂度可取跨度的1/17~1/22,稳定索的拱度可取跨度的1/16~1/26。 3.2.9​ 对于横向加劲索系屋盖,悬索两端支点可设计为等高或不等高,索的垂度可取跨度的1/10~1/20,横向加劲构件(梁或桁架)的高度可取跨度的1/15~1/25。 3.2.10​ 对于双层索系玻璃幕墙,索桁架矢高可取跨度的1/10~1/20。 3.2.11​ 悬索结构中,单层索系的单索屋盖最大挠度与跨度之比自初始几何状态之后不宜大于1/200;单层索系的索网、双层索系及横向加劲索系屋盖最大挠度与跨度之比自初始预应力状态之后不宜大于1/250。 3.2.12​ 斜拉结构、张弦结构或索穹顶屋盖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与其跨度之比不宜大于1/250。 3.2.13​ 单层平面索网玻璃幕墙的最大挠度与跨度之比不宜大于1/45。曲面单层索网及双层索系玻璃幕墙自初始预应力状态之后的最大挠度与跨度之比不宜大于1/200。 3.2.14​ 单层索网及双层索系玻璃采光顶自初始预应力状态之后的最大挠度与跨度之比不宜超过1/200。张弦结构玻璃采光顶的最大挠度与跨度之比不宜超过1/200。 4​ 索与锚具 4.1​ 一般规定 4.1.1​ 拉索应由索体及两端的锚具组成。 4.1.2​ 拉索索体可分别采用钢丝束、钢丝绳、钢绞线或钢拉杆。 4.1.3​ 拉索两端锚具的构造应由建筑外观、索体类型、索力、施工安装、索力调整、换索等多种因素确定。 4.1.4​ 室外长拉索宜考虑风振和雨振影响,设置适当的阻尼减震装置。 4.2​ 索体材料与性能 4.2.1​ 钢丝束索体选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丝的质量、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缆索用钢丝》CJ 3077的规定,钢丝束的质量、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塑料护套半平行钢丝拉索》CJ 3058的规定; 2.​ 半平行钢丝束索体可采用图4.2.1的索体截面形式。钢丝直径宜采用5mm或7mm,并宜选用高强度、低松弛、耐腐蚀的钢丝,极限抗拉强度宜采用1670、1770Mpa等级,索体护套可分别采用单层或双层; 单层护套索体 双层护套索体 图4.2.1 钢丝束索体截面形式 3.​ 钢丝束外应以高强缠包带缠包,高强缠包带外应有热挤高密度聚乙烯(HDPE)护套,在高温、高腐蚀环境下护套宜采用双层,高密度聚乙烯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缆索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CJ/T 3078的规定。 4.2.2​ 钢丝绳索体选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丝绳的质量、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钢丝绳》GB/T 20118的规定,密封钢丝绳的质量、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密封钢丝绳》YB/T 5295的规定,不锈钢钢丝绳的质量、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丝绳》GB/T 9944的规定; 2.​ 钢丝绳索体可分别采用图4.2.2的单股钢丝绳、密封钢丝绳、多股钢丝绳。钢丝绳索体应由绳芯和钢丝股组成,结构用钢丝绳应采用无油镀锌钢芯钢丝绳。 (a) 单股钢丝绳 (b)密封钢丝绳 (c)多股钢丝绳 图4.2.2 钢丝绳索体截面形式 3.​ 钢丝绳的极限抗拉强度可分别采用1570、1670、1770、1870、1960Mpa等级别。 4.2.3​ 钢绞线索体选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绞线的质量、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现行行业标准《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YB/T 152、《镀锌钢绞线》YB/T 5004的规定。不锈钢绞线的质量、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不锈钢绞线》JG/T 200的规定; 2.​ 钢绞线的极限抗拉强度可分别采用1570、1720、1770、1860、1960Mpa等级别。 3.​ 钢绞线可分别采用镀锌钢绞线、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不锈钢钢绞线,并可采用图4.2.3的索体截面形式。 (a)整体型 (b)单根防腐整体型 (c)单根防腐型 图4.2.3 钢绞线索体截面形式 4.2.4​ 钢拉杆索体选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拉杆的质量、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拉杆》GB/T 20934的规定; 2.​ 钢拉杆杆体的屈服强度可分别采用345、460、550、650 MPa等级别。 4.2.5​ 拉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式4.2.5计算: (4.2.5) 式中: —— 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 索的极限抗拉强度; —— 索的抗力分项系数,取2.0。 4.2.6​ 索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宜由试验方法确定。在未进行试验情况下,索体材料施加预应力后的弹性模量可参照表4.2.6取值。 表4.2.6 索体材料弹性模量 索体类型 弹性模量(N/mm2) 钢丝束 (1.9~2.0)×105 钢丝绳 单股钢丝绳 1.1×105 多股钢丝绳 1.4×105 钢绞线 镀锌钢绞线 (1.85~1.95)×105 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 (1.85~1.95)×1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1.85~1.95)×105 钢拉杆 2.06×105 4.2.7​ 索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值宜由试验方法确定。 4.3​ 锚具 4.3.1​ 锚具的质量、性能和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的规定。 4.3.2​ 浇铸锚具的制作、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塑料护套半平行钢丝拉索》CJ 3058的规定。 4.3.3​ 挤压锚具、夹片锚具的制作、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的规定。 4.3.4​ 玻璃幕墙拉索压接锚具的制作、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幕墙用钢索压管接头》JG/T 201的规定。 4.3.5​ 钢拉杆锚具的制作、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拉杆》GB/T 20934的规定。 4.3.6​ 钢拉索常用锚具及连接可采用图4.3.6的构造形式。钢丝束、钢丝绳索体可采用热铸锚锚具或冷铸锚锚具。钢绞线索体可采用夹片锚具,也可采用挤压锚具或压接锚具。承受低应力或动荷载的夹片锚具应有防松装置。锚具可采用图4.3.6h的方式进行调节。 (a) 单叉耳连接热铸锚具 (b) 双叉耳连接热铸锚具 (c) 双螺杆连接热铸锚具 (d) 螺纹螺母连接冷铸锚具 (e) 夹片锚具 (f) 挤压锚具 (g) 压接锚具 (h) 锚具调节方式 图4.3.6 钢拉索锚具构造形式及调节方式 4.3.7​ 钢拉杆可采用单叉耳、双叉耳或螺纹螺母连接接头(图4.3.7a、b、c),并可采用图4.3.7d的连接器进行连接或调节。 (a) 单叉耳连接钢拉杆接头 (b) 双叉耳连接钢拉杆接头 (c) 螺纹螺母连接钢拉杆接头 (d) 钢拉杆连接器 图4.3.7 钢拉杆接头及连接构造形式 4.3.8​ 热铸锚的锚杯坯件可采用锻件和铸件,冷铸锚的锚杯坯件宜采用锻件,销轴和螺杆的坯件应为锻件。毛坯锻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冶金设备制造通用技术条件 锻件》YB/T 036.7的规定,锻件材料应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其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和《合金结构钢》GB/T 3077的规定;采用铸件材料时,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的规定;当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时,宜采用45号钢。 4.3.9​ 锻钢成型的锚具无损探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4162中A级或B级、现行行业标准《钢锻件磁粉检验方法》JB/T 8468的有关规定执行。铸造成型的锚具超声波探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GB/T 7233中三级的有关规定执行。 4.3.10​ 锚具和连接件承载力应不低于索体的最小破断拉力。钢拉杆接头宜通过螺纹与杆体连接,其承载力应不低于杆体的最小破断拉力。 4.3.11​ 拉索需要进行疲劳试验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塑料护套半平行钢丝拉索》CJ 3058有关规定执行,玻璃幕墙拉索压管接头的疲劳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幕墙用钢索压管接头》JG/T 201有关规定执行。 5​ 设计与分析 5.1​ 设计基本规定 5.1.1​ 索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进行计算,索截面与节点设计中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位移计算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其中,取预应力荷载分项系数 =1.0。 5.1.2​ 索结构的计算应包括初始预应力状态的确定及荷载状态的计算,索结构的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和荷载状态分析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不考虑材料非线性。 5.1.3​ 索结构的荷载状态计算应在初始预应力状态的基础上考虑永久荷载与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的组合;并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施工安装荷载、地震和温度变化等作用。 5.1.4​ 索结构设计时,在永久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应避免索退出工作;在可变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作用下,应防止因索松弛而导致结构失效。 5.1.5​ 索结构计算时,应考虑索与下部支承结构的相互影响,有条件时宜采用包含下部结构的整体模型进行分析。 5.1.6​ 设计索结构屋面时,应考虑屋面雪荷载不均匀分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应按多种荷载工况进行分析。当平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时,屋面上的积雪分布系数可参考附录A采用。复杂形状的索结构屋面上的积雪分布系数应按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5.1.7​ 对于使用中需要更换索体的情况,在计算和节点构造上应做专门处理。 5.2​ 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 5.2.1​ 索结构的初始预应力状态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造型、使用功能、边界支承条件和合理预应力取值等要求,通过反复试算确定初始几何形状及相应的预应力分布。 5.2.2​ 当索结构的平面形状简单(如圆形、椭圆形、菱形等)且以受均布荷载为主时,可通过解析方法确定其初始预应力状态;当索结构曲面不能用解析函数表示,且初始平衡态难以判定时,可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或动力松弛法、力密度法等方法来确定其曲面形状和初始预应力状态。 5.2.3​ 在确定索结构曲面的几何形状时,应避免形成扁平区域。 5.2.4​ 当初始预应力状态分析中的预应力施加过程与实际的预应力施加过程不一致时,还应按实际的预应力施加过程进行施工成形分析。 5.3​ 静力分析 5.3.1​ 索结构的静力分析应在初始预应力态的基础上对结构在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内力、位移进行分析;当计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确定初始预应力状态。 5.3.2​ 单索在任意连续分布荷载下的内力与位移采用解析法计算时可参照附录B进行。 5.3.3​ 横向加劲索系在均布荷载下内力与位移的简化计算可参照附录C进行。 5.3.4​ 采用本规程提供的解析法分析索结构时应符合以下条件: 1.​ 索的垂度与跨度比小于1/10;索的支座高差与其跨度之比不大于1/10; 2.​ 支座刚度足够大,可简化为固定铰支座。 5.4​ 风效应分析 5.4.1​ 索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风的静力和动力效应。 5.4.2​ 对索结构进行风的静力效应分析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取值;对矩形、菱形、圆形及椭圆形等规则曲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可参考附录A采用;对于体形复杂且无相关技术资料参考时,其风荷载体型系数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5.4.3​ 对于形状较为简单的中小跨度索结构,可采用乘以响应风振系数的方法计算结构的风动力效应。响应风振系数的确定可参考相关技术资料或采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 5.4.4​ 对于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索结构,应通过风动力分析或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确定风的动力效应: 1.​ 跨度大于30m的单层索系结构,跨度大于60m的其它类型索结构; 2.​ 索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 3.​ 体型复杂且较为重要的结构。 5.4.5​ 对于墙面或屋面开洞的非封闭式索结构,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内压与结构外部风荷载的叠加效应。 5.5​ 地震效应分析 5.5.1​ 在单维地震作用下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或 8 度以下地区,对平面较规则的单层索系、双层索系及横向加劲索系的索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效应分析时,可按附录E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近似计算;对于其它类型索结构,应考虑索结构几何非线性,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5.5.2​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加速度曲线峰值应根据与抗震设防烈度相应的多遇地震的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进行调整,并应选择足够长的地震动持续时间。 多遇地震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 5.5.3​ 在进行地震效应分析时,索网结构阻尼比值可取0.01;对于由索单元与其它构件单元组成的索结构的阻尼比值可进行调整。 5.5.4​ 平行布置的单索和横向加劲索系的索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可按附录F进行简化计算。 5.5.5​ 对于体型复杂或较大跨度的索结构,宜进行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效应分析。进行多维地震效应计算时,可采用多维随机振动分析方法或时程分析法。 5.6​ 索截面计算 5.6.1​ 索截面根据承载力按下式验算: ≤ (5.6.1) 式中: ——索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设计值; ——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式4.2.1计算; ——索体的净截面面积; ——结构重要性系数。 6​ 节点设计与构造 6.1​ 一般规定 6.1.1​ 索结构节点构造应符合计算假定、传力路线明确、确保安全并便于制作和安装。 6.1.2​ 索结构节点的钢材及节点连接件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选用。节点采用锻造、锻压、铸造或其它其它加工方法进行制作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及现行行业标准《铸钢节点技术规程》CECS 235的有关规定。 6.1.3​ 索结构的连接节点应进行承载力和刚度验算。索结构连接节点应满足其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索的承载力设计值的1.25倍的要求。 6.1.4​ 索结构节点构造设计应考虑施加预应力的方式、结构安装偏差及进行二次张拉的可能性。 6.1.5​ 当索结构节点采用焊接连接时,其焊缝质量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6.2​ 悬索结构节点 6.2.1​ 不同方向连续索交叉节点连接可采用夹具连接,夹具可采用U形夹具或螺栓夹板。索体在夹具中不能滑移,夹具与索体之间的摩擦力应大于夹具两侧索体的索力之差,并应采取措施保证索体防护层不被挤压损坏。双向拉索的夹具连接可采用图6.2.1-1的构造形式,拉索与柔性边索的连接可采用图6.2.1-2的构造形式。 (a) 双向拉索的U形夹具连接 (b) 双向拉索的螺栓夹具连接 图6.2.1-1 拉索的钢夹具连接 图6.2.1-2 拉索与柔性边索的连接 6.2.2​ 在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多根拉索之间的连接可采用图6.2.2的连接板连接,在构造上应使拉索轴线汇交于一点,避免连接板偏心受力。 图6.2.2 同一平面多根拉索连接板连接 6.2.3​ 拉索与钢筋混凝土支承结构的锚固连接可采用图6.2.3-1的构造形式,拉索与钢柱的锚固连接可采用图6.2.3-2的构造形式。 图6.2.3-1 拉索与钢筋混凝土支承结构的锚固连接 图 6.2.3-2拉索与钢支承结构的锚固连接 6.2.4​ 可张拉的拉索锚具与支座连接可采用图6.2.4-1的构造形式,不可张拉的 拉索锚具与支座连接可采用图6.2.4.2的构造形式。 (a) (b) 图 6.2.4-1 可张拉的拉索锚具与支座连接 图 6.2.4-2 不可张拉的拉索锚具与支座连接 6.2.5​ 径向索与环索的连接可采用图6.2.5-1的构造形式,拉索与钢环梁的连接可采用图6.2.5-2的构造形式。 图 6.2.5-1 径向索与环索的连接 图 6.2.5-2 拉索与钢环梁的螺杆锚具连接 6.2.6​ 横向加劲索系的拉索与桁架下弦连接可采用图6.2.6的构造形式。 图6.2.6 拉索与桁架下弦连接 6.2.7​ 拉索与混凝土屋面板连接可采用图6.2.7-1的构造形式,拉索与屋面钢檩条连接可采用图6.2.7-2的构造形式。 (a) 连接板连接 (b) 钢筋钩连接 图6.2.7-1 拉索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连接 (a) U形夹具连接 (b ) 螺栓夹具连接 图6.2.7-2 拉索与屋面钢檩条的连接 6.3​ 斜拉结构节点 6.3.1​ 斜拉结构节点可由立柱(撑杆)、拉索及调节器构成,拉索与立柱(撑杆)通过耳板连接。斜拉结构立柱与拉索连接可采用图6.3.1-1的构造形式,撑杆与拉索连接可采用图6.3.1-2的构造形式。 图6.3.1-1 斜拉结构立柱与拉索连接 图6.3.1-2 斜拉结构撑杆与拉索连接 6.4​ 张弦结构节点 6.4.1​ 张弦梁、张弦拱、张弦桁架结构的索、杆节点连接构造应满足撑杆与索之间可产生转角位移的要求。 6.4.2​ 拉索与撑杆连接可采用图6.4.2-1相扣连接或图6.4.2-2榫式连接的构造形式。 图6.4.2-1索球与撑杆相扣连接 图6.4.2-2索球与撑杆榫式连接 6.4.3​ 张弦结构的拉索与支座节点锚固连接可采用图6.4.3的构造形式。 图6.4.3 张弦结构支座节点构造 6.4.4​ 拉索置于桁架钢管内部时的节点连接可采用图6.4.4的构造形式。 图6.4.4 拉索置于钢管内部的节点连接构造 6.4.5​ 张弦网壳拉索与杆件节点连接可采用图6.4.5的构造形式。 图6.4.5 张弦网壳拉索与杆件连接节点构造 6.5​ 索穹顶节点 6.5.1​ 索穹顶上弦节点连接可采用图6.5.1-1的构造形式,索穹顶下弦节点连接可采用图6.5.1-2的构造形式。 图6.5.1-1 索穹顶上弦节点连接 图6.5.1-2 索穹顶下弦节点连接 6.5.2​ 索穹顶索与膜材的连接可按现行标准《膜结构技术规程》CECS158的规定进行设计。 6.6​ 玻璃幕墙和采光顶索结构节点 6.6.1​ 可调节索力的玻璃幕墙拉索节点连接可采用图6.6.1的构造形式。 (a) (b) 图6.6.1 可调节索力的玻璃幕墙拉索节点连接 6.6.2​ 玻璃幕墙单层索网结构节点连接可采用图6.6.2的构造形式。 6.6.3​ 玻璃幕墙索桁架结构节点连接可采用图6.6.3的构造形式。 图6.6.3玻璃幕墙索桁架结构节点连接 6.6.4​ 采光顶索结构节点连接可采用图6.6.4的构造形式。 6.7​ 锚锭系统 6.7.1 拉索的锚锭系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重力锚、盘型锚、蘑菇型锚、摩擦桩、拉力桩、阻力墙等类型 (图6.7.1 a~f)。 图6.7.1 拉索的锚锭系统 7​ 施工及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执行。 7.1.2​ 施工前应对索、锚具及零配件的出厂报告、产品质量保证书、检测报告以及品种、规格、色泽、数量进行验收。 7.1.3​ 施工前应检查支承结构或边缘构件上用于索锚固的锚板、锚栓、孔道等的空间坐标、几何尺寸及倾角等,进行中间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索结构施工。 7.1.4​ 索结构制作、安装、张拉所用设备与仪表应在有效的计量标定期内。 7.1.5​ 锚具及其它连接部件涂装前,应去除锈斑,打磨光滑处理,确保连接处无毛刺、棱角。对拉索或其组装件的所有部位都应检查,损坏的钢绞线、钢拉杆或钢丝均应更换,受损的非承载部件应加以修补。 7.1.6​ 放索时,索应放在索盘支架上,以保证安全。索在室外堆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7.1.7​ 施工方应会同设计方对索结构施工各个阶段的索力及结构形状参数进行计算,并作为施工监测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7.1.8​ 施工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对拉索产生损坏。在拉索的周边严禁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 7.2​ 制索 7.2.1​ 非低松驰钢索(钢丝绳、不锈钢钢绞线等)下料前必须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值取钢索抗拉强度标准值的55%,持荷时间不小于1小时,预张拉次数不小于2次。 7.2.2​ 钢丝束、钢丝绳索体应根据设计要求对索体进行测长、标记和下料。当设计提供应力状态下的索长时,应进行应力状态标记下料,或经弹性伸长换算进行无应力状态下料。 7.2.3​ 钢丝束、钢绞线应力状态下料时,其张拉应力应考虑钢索自重挠度、环境温度影响、锚固效率等,可取200~300N/mm2。每根钢丝或钢绞线张拉应力应一致。 7.2.4​ 成品钢索交货长度为设计长度,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 钢索长度允许偏差 钢索长度L(m) 允许偏差(mm) ≤50 ≤15 50<L≤100 ≤20 >100 L/5000 7.2.5​ 钢拉杆应按《钢柆杆》GB/T 20934要求进行制作。成品钢柆杆交货长度为设计长度,钢拉杆成品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5的规定: 表7.2.5 钢拉杆长度允许偏差 单根杆长度(m) 允许偏差(mm) ≤5 ±5 5~10 ±10 >10 ±15 7.3​ 安装 7.3.1​ 拉索两锚固端间距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L/3000(L为两锚固端的距离)或20mm。 7.3.2​ 拉索的安装工艺应满足整体结构对索的安装顺序和初始态索力的要求,并应计算出每根拉索的安装索力和伸长量。 7.3.3​ 拉索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 7.3.4​ 索结构安装时,应在相应工作面上设置安全网,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7.3.5​ 在户外作业时,宜在风力不大于四级的情况下进行。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风速和风向,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拉索发生过大摆动。有雷电时,必须停止作业。 7.3.6​ 拉索在安装过程中,应防止雨水进入索体及锚具内部。 7.3.7​ 索夹安装时,应满足各施工阶段索夹拼装螺栓的拧紧力距要求。 7.3.8​ 安装顺序应为先安装承重索,后安装稳定索,并根据设计的初始几何形态曲面和预应力值进行调整。 7.3.9​ 各种屋面构件宜对称安装。 7.4​ 张拉及索力调整 7.4.1​ 索张拉前应进行预应力施工全过程模拟计算,计算时应考虑索张拉过程对预应力结构的作用及对下部结构的影响,根据索的预应力损失情况确定适当的预应力超张拉值,从而制定合理的张拉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7.4.2​ 张拉前应对张拉系统的设备和仪表计量标定,应由千斤顶主动顶加载试验设备,绘出曲线供现场使用。 7.4.3​ 索张拉应遵循分阶段、分级、对称、缓慢匀速、同步加载的原则,并根据结构和材料特点确定超张拉的要求。 7.4.4​ 索张拉前应确定以索力控制为主或结构位移控制为主的原则。对结构重要部位宜进行索力和位移双控。并规定索力和位移的允许偏差。 7.4.5​ 索张拉过程中应检测并复核拉力、实际伸长量和油缸伸出量,每级张拉时间不少于0.5min,并作好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日期、时间、环境温度、索力、索伸长量和结构位移的测量值。 7.4.6​ 预制的钢索应进行整体张拉,由单根钢绞线组成的群锚,可逐根钢索张拉。 7.4.7​ 对索施加预应力可采用液压千斤顶直接张拉;也可采用结构局部下沉或抬高、支座位移、沿与索正交的横向牵拉或顶推等多种方式对索施加预应力。当采用张拉设备施加预应力时其作用点形心必须与索形心在同一轴线上。 7.4.8​ 索张拉时可直接用千斤顶与经计量标定的配套压力表监控拉索的张拉力。也可用其它测力装置同步监控索的张拉力。 7.4.9​ 悬索结构的索张拉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张拉时,应综合考虑边缘构件及支承结构刚度与索力间的相互影响。 2.​ 索分阶段分级张拉时,应防止边缘构件与屋面构件变形过大。 3.​ 各阶段张拉后,应检查张拉力、拱度及挠度。张拉力允许偏差不应大于设计值10%,拱度及挠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设计值5%。 7.4.10​ 斜拉结构的索张拉还应考虑立柱、钢架和拱架等支承结构与被吊挂结构的变形协调以及结构变形对索力的影响,施工时以结构关键点的变形量及索力作为主要施工监控内容。 7.4.11​ 张弦梁、张弦拱、张弦桁架的索张拉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在钢结构拼装完成、拉索安装到位后,进行拉索预紧,预紧力宜取预应力态索力的20%。 2.​ 张拉过程中应保证结构的平面外稳定。对平面张弦结构应在两榀结构间联系杆件安装完毕、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稳定体系后,再将拉索张拉至预应力态索力;倒三角形截面形式的张弦结构可单榀张拉至预应力态索力。 3.​ 张弦结构的索张拉时宜使支座滑动,以释放对下部支承结构的推力。 7.4.12​ 张弦网壳结构的索张拉,应考虑多索分批张拉相互间的影响,单层网壳和厚度较小的双层网壳的索张拉时,应注意防止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失稳。 7.4.13​ 在索力、位移调整完成后,对于钢绞线拉索的夹片锚具应采取防松措施,使夹片在低应力状态下不松动。对钢丝拉索端的连接螺纹应检查螺纹咬合丝扣数量和螺母外露丝扣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在螺纹上加装防松装置。 7.4.14​ 在玻璃幕墙、采光顶的拉索张拉施工完成后,在面板安装前可根据索体分布情况进行配重检测,配重量取1.1至1.2倍的面板自重。 7.5​ 预应力损失 7.5.1​ 拉索张拉端锚固压实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可按下式计算: (7.5.1) 式中: ——张拉端锚固压实内缩位移值,可参照表7.5.1取值; ——索材料的弹性模量; ——拉索长度; 表 7.5.1张拉端锚固压实内缩位移值 锚具类型 (mm) 端部螺母连接锚具 螺母间隙 1 夹片式锚具 端部夹片有顶压 5 端部夹片无顶压 6~8 7.5.2​ 拉索的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可按下式计算: 对普通松弛级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 (7.5.2-1) 对低松弛级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 当 时 , (7.5.2-2) 当 时 , (7.5.2-3) 式中: ——控制张拉应力; ——索的极限抗拉强度。 7.5.3​ 拉索的预应力损失均应在拉索张拉过程中采用超张拉的方式予以补偿,拉索的控制张拉应力 应小于0.55 。 7.6​ 防护要求 7.6.1​ 对室外拉索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水、防腐蚀和耐老化措施,对室内拉索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和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7.6.2​ 索体的普通防腐蚀可对高强钢丝或钢铰线进行镀锌、镀铝、防腐漆、环氧喷涂处理或对光索体包裹护套,索体的多层防护可对高强钢丝和钢绞线经防腐蚀处理后再在索体外包裹护套。两端锚具应采用表面镀层防腐蚀或喷涂防腐涂料。 7.6.3​ 当拉索体系中外露的塑料护套有耐老化要求时,制作时可采用双层塑料,内层添加抗老化剂和抗紫外线成分,外层满足建筑色彩要求。 7.6.4​ 索体防火宜采用钢管内布索、钢管外涂敷防火涂料保护的方法。当拉索体系中外露的塑料护套有防火要求时,应在塑料护套中添加阻燃材料或外涂满足防火要求的特殊涂料。 7.7​ 维护 7.7.1​ 索的维护应由工程承包单位会同设计、制作、安装单位共同编制维护手册,交业主在日常使用中执行。其余构件维护可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7.7.2​ 应定期检查索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预应力损失或松驰,并采用恰当措施予以张紧。 7.7.3​ 索护套破损后修补材料应与原护套材料一致,修补后的护套性能应均一。 7.8​ 验收 7.8.1​ 索结构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和本规程的规定,分别按制作分项工程、安装分项工程和索张拉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7.8.2​ 验收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1.​ 结构 设计图 农村自建房设计图免费下载设计图纸下载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图谱pdf英文书写纸设计图下载养猪场设计图 、竣工图、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文件、使用软件名称; 2.​ 施工组织设计、 技术交底 金刚砂技术交底断桥铝门窗监理交底卫生间技术交底喷播草籽技术交底钢结构雨棚安全交底 记录; 3.​ 产品质量保证书、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制作工艺设计; 4.​ 施工检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加工安装自检记录、千斤顶标定记录、索预应力张拉及结构变形记录、张拉行程记录; 5.​ 锚具的无损探伤报告。 7.8.3​ 索制作分项工程应按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验收。 ——主控项目 1 钢索护套外径允许偏差应按《斜拉索热挤聚乙烯高强度钢拉索技术条件》GB/T 18365验收; 2 成品钢索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7.2.4条的规定; 3 成品钢柆杆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7.2.5条的规定; 4 钢索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4.2节的规定。 ——一般项目 1 索体表面应圆整、光洁、无损伤、无污垢、护套无破损; 2 锚具、销轴及其它连接件表面应无损伤。锚具防护层不应存在破损、起皱、发白等情况,防护层外观应均匀有一定光泽。 7.8.4​ 索安装分项工程应按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验收。 ——主控项目 1.​ 安装完成的索力和垂度、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索和其它结构构件连接的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所有锚具和其它连接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1.​ 安装完成后,索体表面应圆整、光洁、无损伤、无污垢、护套无破损,如果护套存在破损,应做相应的修补。 2.​ 安装完成后,锚具、销轴及其它连接件表面应无损伤;如果存在损伤,应做相应的修补。 7.8.5​ 索张拉分项工程应按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验收。 ——主控项目 1.​ 张拉完成后的索拉力和拱度、挠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索和其它结构构件连接的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所有锚具和其它连接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1.​ 张拉完成后,索体表面应圆整、光洁、无损伤、无污垢、护套无破损; 2.​ 张拉完成后,锚具、销轴及其它连接件应无损伤; 3.​ 张拉完成后所有索的伸长值、结构变形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张拉完成后,索、锚具及其它连接件的永久性防护工程应满足设计要求。 附录A 悬索屋面的雪荷载积雪分布系数 μr 图B.0.1 矩形平面、单曲下凹屋面 图B.0.2 圆形平面、碟形屋面 1—分布情况1 2—分布情况2 3—分布情况3 4—分布情况4 图B.0.3 圆形平面、伞形屋面 图B.0.4 椭圆形平面、马鞍型屋面 1—分布情况1 2—分布情况2 3—分布情况3 4—分布情况4 附录B 单索在任意分布荷载下的解析法计算 B.0.1​ 在初始任意分布荷载 下,单索的初始几何形态可按式B.0.1计算。 图B.0.1初始几何形态时单索在分布荷载下的计算简图 (B.0.1) 式中: —— 单索跨度; —— 单索两端支座高差; —— 水平坐标; —— 跨度等于索跨度的简支梁在 荷载下的弯矩函数; —— 初始几何状态时单索拉力的水平分量。 B.0.2​ 当分布荷载由初始 增加到 时,单索的拉力水平分量及几何形态可分别按式(B.0.2.1)及(B.0.2.2)计算。 图B.0.2 荷载状态时单索在分布荷载下的计算简图 (B.0.2.1) (B.0.2.2) 式中: —— 荷载状态时单索拉力的水平分量; —— 跨度等于索跨度的简支梁相应在 荷载下的剪力函数; —— 跨度等于索跨度的简支梁相应在 荷载下的剪力函数; —— 跨度等于索跨度的简支梁在 荷载下的简支梁弯矩; —— 单索的截面面积; —— 索材料的弹性模量; —— 由初始状态到荷载状态时单索的左、右两端支座水平位移; —— 索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 索由初始状态到荷载状态时的温差( ); —— 荷载状态时索两端的位移高差。 附录C 横向加劲索系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化计算 C.0.1​ 本方法适用于图C.0.1所示的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加劲索系静力简化计算,其中各索截面 、各横向加劲构件的抗弯刚度 及剪切刚度 分别相同。 图C.0.1 横向加劲索系计算简图 C.0.2​ 横向加劲构件支座下压量 按下式计算: (C.0.2.1) (C.0.2.2) 式中: —— 跨中的横向加劲构件支座下压量; —— 除跨中外,其它第 榀横向加劲构件支座下压量; —— 均布面荷载设计值; —— 单索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值,由式C.0.2.3计算; —— 参数,按式C.0.2.5计算。 1.​ 单索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值 按下式计算: (C.0.2.3) 式中: , (C.0.2.4) —— 支座下压前索的初始垂度; —— 单索的截面面积; —— 索材料的弹性模量; —— 索两端支座高差; —— 初始几何状态时单索拉力的水平分量。 2.​  是与索和横向加劲构件刚度比 及加劲构件抗弯刚度和剪切刚度比 相关的参数,按下式计算: (C.0.2.5) 式中: (C.0.2.6) (C.0.2.7) (C.0.2.8) 为索沿 方向刚度曲线函数。 值取各横向加劲构件在 方向坐标位置。 C.0.3​ 支座下压后跨中横向加劲构件支座反力 按下式计算: (C.0.3) C.0.4​ 支座下压后各索拉力的水平分量 按下式计算: (C.0.4.1) 式中: 、 按式(C.0.4.2、C.0.4.3、C.0.4.4)计算,当计算 时:取 ,下标 改为0;当计算 时:取 ,下标 改为 ; (C.0.4.2) (C.0.4.3) (C.0.4.4) ——初始几何状态时均布荷载设计值。 C.0.5​ 支座下压后及均布荷载下索拉力的水平分量 的计算公式与式(C.0.4.1、C.0.4.2、C.0.4.3、C.0.4.4)形式相同,仅将各式中 换成 即可。 C.0.6​ 支座下压后均布荷载作用下,横向加劲索系几何曲面函数 按下式确定: (C.0.6) C.0.7​ 横向加劲构件在支座下压后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函数按下式计算: (C.0.7) 附录D 附录E 悬索屋面的风载体型系数μs 项 次 平 面 体 型 体 型 系 数 1 矩形平面 单曲下凹屋面 2 圆形平面 碟形屋面 3 圆形平面 伞形屋面 4 菱形平面 马鞍形屋面 1—低点 2—高点 5 圆形平面 马鞍型屋面 1 11—高端 2—低端 6 椭圆形平面 马鞍形屋面 1—低点 2—高点 式中: —— 圆形平面的直径; —— 索的跨度; —— 承重索和稳定索的两端支座高差; —— 承重索的垂度。 附录F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效应分析时索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 E.0.1​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单维地震效应分析时,索结构第 振型的第 质点水平或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E.0.1.1) 式中: 、 、 —— 振型 质点分别沿 、 、 方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 相应于 振型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确定。当仅Z方向竖向地震作用时,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取 ; 、 、 —— 分别为 振型 质点的 、 、 方向的相对位移; —— 索结构第 节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其中恒载取结构自重标准值;可变荷载取屋面雪荷载或积灰荷载标准值,组合值系数取 0.5 。 —— 第 阶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按下列公式确定: 当仅X方向水平地震作用时: (E.0.1.2) 当仅Y方向水平地震作用时: (E.0.1.3) 当仅Z方向竖向地震作用时: (E.0.1.4) 式中: ——索结构质点数。 E.0.2​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索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时,其地震作用效应可按下式确定: (E.0.2.1) 式中: —— 振型与 振型的耦联系数,按下式确定: (E.0.2-2) —— 索结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 —— 分别为第 、第 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 —— 分别为第 、第 振型的阻尼比; —— 第 振型与第 振型的自振周期比; —— 计算中组合的振型数。 5.5.6​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索结构地震效应分析时,其参与组合的振型个数一般可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 附录G 附录H 单索及横向加劲索系的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简化计算 F.0.1​ 平行布置的单索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1.​ 自振频率计算公式: (F.0.1.1) 式中: ( …) (F.0.1.2) ( …) (F.0.1.3) 单索: (F.0.1.4) 2.​ 振型计算公式: ( ……) (F.0.1.5) 式中: (F.0.1.6) ( ……) (F.0.1.7) F.0.2​ 横向加劲索系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1.​ 自振频率计算公式: (F.0.2.1) 式中: ( ……, …… ) (F.0.2.2) ( …… , …… ) (F.0.2.3) , (F.0.2.4) (F.0.2.5) 2.​ 振型计算公式: ( …… , ……) (F.0.2.6) 式中: (F.0.2.7) ( ……; ……) (F.0.2.8) 注:在按(F.0.1.3)、(F.0.2.3)计算索结构无量纲化圆频率时,将出现两个频率解,当该
本文档为【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825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MB
软件:Word
页数:77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4-03-05
浏览量: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