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地气机运动规律的数字图象显示

天地气机运动规律的数字图象显示

举报
开通vip

天地气机运动规律的数字图象显示从“天圆地方”到《河图洛书》、《古太极图》 从“天圆地方”到《河图洛书》、《古太极图》 ----天地气机运动规律的数字图象显示 要了解《古太极图》的源头----《河图洛书》的真实内涵,除了必须了解《中医科学性的准思考》与《中医天文学》所介绍的古代中国天文学天地框架知识、气科学理论、天人相应观念之外,还应该了解远古中华先哲的时空观念。换句话说,就是《中医科学性的准思考》与《中医天文学》所分析的,是古代中国天文学观测体系与观测技术,《中华文明安身立命之本----古太极图》,是在古代中国天文学观测体系与观测技术基础之上,...

天地气机运动规律的数字图象显示
从“天圆地方”到《河图洛书》、《古太极图》 从“天圆地方”到《河图洛书》、《古太极图》 ----天地气机运动规律的数字图象显示 要了解《古太极图》的源头----《河图洛书》的真实内涵,除了必须了解《中医科学性的准思考》与《中医天文学》所介绍的古代中国天文学天地框架知识、气科学理论、天人相应观念之外,还应该了解远古中华先哲的时空观念。换句话说,就是《中医科学性的准思考》与《中医天文学》所分析的,是古代中国天文学观测体系与观测技术,《中华文明安身立命之本----古太极图》,是在古代中国天文学观测体系与观测技术基础之上,分析古代中国人对时空原理的科学认知方法,与在此基础上所生成的中华文明所独有的时空观念、物质生灭观念,并依据中华文明所独有的时空观念、物质生灭观念,来分析《古太极图》的实际内涵。 一、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按先天八卦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当今学术界习惯认为,中华民族的时空观念是“天圆地方”,并认定“天圆地方”的时空观念突出体现在天坛是圆形,地坛是方形的建筑实体之中。“天圆地方”的说法,的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历来为文化界、民间风俗、建筑风格与艺术等所尊奉。 尽管天坛是圆形,地坛是方形,但是从中华民族祭祀天、地、日、月的内容来看,古代中国人的时空观念却是以阴阳八卦为主导思想而建造起来的。 (一)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在四个方位的分布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天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求雨的地方。 地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北方,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地神的地方。 日坛、月坛均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 日坛又叫朝日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东方,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日神”的地方。 月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 “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的地方(参见《北京古都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布局图》)。 天坛.jpg (13.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1:42 上传 北京古都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布局图 (二)由来久远的祭祀习俗与《周易》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习俗。 距今已有5500年的牛河梁红山文化祭坛,就是以同心圆式的三圈淡红色石椿分三层叠起构成的大型祭坛。 考古专家们研究发现,牛梁河遗址的坛、庙、冢布局类似北京的天坛、太庙和明十三陵。祭坛遗址内有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和方形祭坛,建筑布局按南北轴线分布,而且注重对称,反映出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礼制体系参见《5000年前牛河梁人类文明遗迹照片》。 五千年前.jpg (9.0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1:43 上传 5000年前牛河梁人类文明遗迹照片 牛河梁红山文化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五千年以前的红山人,已经纳入了同一种信仰和同一行为模式之中。因此,女神庙、积石冢和大型祭坛的发现,被看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1]。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就已经成为一种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248327512_3,战国时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东荣城成山角)祭日,在莱山(山东掖县)祭月。西汉成帝年间在当时的都城长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东君祀”以祭日。魏晋南北朝时有春分东郊朝日,祭祖天神、地神,至今遗名尚存。明朝两代皇帝修建大型专用建筑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国有些地方的民间仍保留在春节祭祖“天地之神”的习俗,可见我国祭祖天地日月的习俗渊远流长。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国古代国家的盛大典礼之一,是帝王统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历代皇帝都极为重视。而且,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观念,是从周易而来。 《周易·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意思是说,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称为父亲。坤卦代表地,被尊称为母亲。 周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万物才能化生。”。 《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化生万物,有万物才能产生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万物离开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礼拜天地,建立了按节气定期祭祖天地的礼仪制度。 《周易·系辞》又曰:“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霍,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古人认为天地之中日来月往,月来日往,寒暑相互推移,才出现一年之内春夏秋冬四季的岁时更替。 尤其是自古以来君王的祭祀日神、月神的礼仪----春分祭日(十干所纪的十日);秋分祭月十二支所纪的十二月,祭祀的是“阴阳”各占一半的天地之气,干支则是用于标示天地阴阳之气运行规律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日神”、“月神”,是指十干所纪的十日(神),与十二支所纪的十二月(神)及其天上诸星宿神。十干、十二支与先天八卦都是《周易》所讲的气数。太阳、月亮这两个天体与《周易》所讲的气数没有直接对应的有机联系,故中华民族的日坛与月坛不是祭祖“太阳神”与“月亮神”。 (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依据《周易》先天八卦原理建造的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现存天坛所用石料与木料等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和以奇数代表阳的说法。现存地坛所用石料与木料等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偶数,是采用古人以地为阴和以偶数代表阴的说法。方位也是根据古代中国的天(阳)在南,地(阴)在北的取向。 古代帝王将天坛建在北京内城的正南方、将地坛建在正北方、日坛建在正东方、月坛建在正西方,其理论根据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图----《古太极图》。 《周易·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按照先天八卦方位,乾在南、坤在北、离在东、坎在西、兑在东南、艮在西北、震在东北、巽在西南。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这就是说乾为天在正南,坤为地在正北,离为日在正东方,坎为月在正西方。古人主张,先天八卦方位是天地日月的本来方位。 天坛的建筑形象为圆形,地坛的建筑形象为方形,日坛的建筑形象亦以圆形为主,月坛的建筑形象为方形,为什么天坛建成圆形,地坛建成方形,日坛亦建成圆形,月坛亦建成方形?这也是根据周易而来。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圆……坤为地……《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数千年以来,人们习惯认为,这句话的乾卦代表天象征圆形,坤卦代表地象征方形。这就是“天圆地方”说的由来。 按照周易这一原理,古代帝王为了更好的与天地感应,获取天地之神的佑护,于是就将天坛建成圆形,将地坛建成方形。 《周易·说卦》曰:“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离为火为日……为乾卦……”。按照后天八卦方位,离卦为南,坎卦为北,分别与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因此,日坛与天坛一样建成圆形,月坛与地坛一样建成方形。 天坛、地坛所内涵的“数”,也是按照《周易·系辞》所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偶数为阴数,阳数中最大的数为九,阴数中最大的数为十,其次为八。 天坛为天为阳,故其内涵的数为阳数单数,比如,祭天之坛----圈丘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周边均有汉白玉栏杆,每个栏杆和栏板都有精雕细刻的云龙图案。祭坛所用石料数目,都与“九”有关。上层直径9丈,中层15丈,下层21丈,都为奇数(阳数)以符“天为阳”之说。三层之和为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还含有“九五之尊”的意思。 台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所谓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即上帝的起居室。 最上层坛面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称太极石(也称“天心石”),太极石周围第一圈有9块扇形圆形石头相包围,第二圈为18块,第三圈为27块,……第九圈81块,取名九九。中层坛从第十圈开始,即90块扇面石,直至十八圈,为126块九组成,下层坛从十九圈开始,至第二十七圈,扇面石243块。三层坛共有378个“九”,合计用扇面石3402块参见《天坛太极石图》。 太极石.jpg (4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1:45 上传 天坛太极石图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底座为三层,顶又为三层,从基座到顶部共9层,寓意9重天,殿内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是按照天文星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穹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 地坛为地为阴,地坛建筑的数为偶数阴数。比如:地坛中心建筑祭坛拜台为正方形二层,上层坛面尺寸为6x6丈,下层为l0x10丈,两层之间的台阶为偶数8阶。地坛祭坛坛面由方形石组成,上层坛面中心为6x6=36块大方石,其外接八卦方位排列为(8x8)x8=512块较小型方石,下层为(8x8)x16=1024块小方石,地坛祭台外围墙2重(参见《地坛地面方石图》《地坛的内坛和外坛图》)。 地坛方石.jpg (11.4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1:46 上传 地坛地面方石图 地坛的内坛和外坛图 日坛内建筑的数为奇数阳数,比如,一层祭台尺寸5x5丈,高5尺9寸,9级台阶,外面一层圆形围墙。 月坛内建筑的数多为偶数阴数,比如,祭坛坛面尺寸4x4丈,高4尺6寸,6级台阶。 天坛内主要建筑圆丘周围围墙有4个门,东门曰泰元门,南门曰昭亨门,西门曰广利门,北门曰成贞门,这4个门名称中的元、亨、利、贞四个字,是《周易》中乾卦之四德。 《周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的建造方位、形象特点、台阶地面所用石块的数目、门楣的命名等,都可以证明中华民族的祭坛是按《周易》先天八卦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二、异说“天圆地方” 以上可见,“天圆地方”被理解为天的形状是圆的,地的形状是方的,由来已久。尤其是接受现代教育的读者,耳濡目染,听说的大多是: 咱们的祖先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是朴素的宇宙观……历史的局限……。近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这种说法的意思就是天的形状是圆的,地的形状是方的。近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以后,人们知道了地的形状肯定不是方的,如果说地球是方的,那肯定是常识性的错误。所以,有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对者,就以此为据,证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愚昧落后的;中庸者则以古人的活动范围小,不能环绕地球旅行,所以认为地球是方的,甚至大多数人以解“方”为“平”,来替古人开脱;拥戴中华传统文化者则只好刻意回避这种说法,实在回避不过去时,就只好语焉不祥,让你一头雾水。那么,“天圆地方”真的是在说天的形状是圆的,地的形状是方的么?当然不是,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睿智,绝不象后世的腐儒大师们那般愚蠢。《中医科学性的准思考》与《中医天文学》所介绍的古代中国天文学知识:“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就已经充分证明了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亦圆”之高见。 “天圆地方”不是指天地的形状。那“天圆地方”是说天地的什么内容呢?该不会是现在的和尚老道、国学、易学大师们总爱高谈阔论、却总也说不明道不白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个神秘的“道”吧?如果是那样,岂不是刚把“天圆地方”这个概念从千古误解中拯救出来,又把它送进了神秘王国?因为这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直接关系到能否揭示《古太极图》的数千年之谜底,所以必须要把“天圆地方”原本的真实含义弄清楚! (一)古今文献对“天圆地方”的两种解释“天圆地方”,在《淮南子》、《周髀算经》等史书,以及现代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文化的文献中都有论及。很多学者用天坛是圆形,地坛是方形来解释这一名词,认为是指古人所理解的天地结构。也就是说,现代人习惯以为,古人认为天是圆形,地是方形。然而,自古至今,“天圆地方”就是被解释成两种含义的。第一种含义是:《晋书·天文志》:“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三国志》:“苍天如圆盖,大地如棋局”。郑文光先生《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说:“天圆地方,是原始民族对于天地结构的一种直观的、朴素的想象……”,“最早,原始人们看天穹,有如一个倒扣着的锅,大地是平的。这种直观感觉就是天圆地方说。‘方’者,并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而是平平正正之谓。……天圆地方说后来经过许多人的修改、补充,……孔丘的大弟子曾参也真相信大地是方方正正的了,于是他发出疑问:‘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半球形的天穹和方形的大地怎麽能够吻合呢?但是这个破绽没有启发曾参进一步深思,相反,他把命题一改,变成:‘孔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这一来,讨论的就不是宇宙结构体系,而是讨论‘道’了。……”[2]英国李约瑟说:“古代中国思想界关于天地形状的最为盛行的想法,是认为天圆地方。”据考古材料推测,“天圆地方”的观念至少在公元前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产生,而且在后世的文献中也多见这种表述[3]。第二种含义是:阴阳是宇宙间一切事物产生的本原,“这一思想突出地表现在《大戴礼记》的《曾子天圆》篇中,这篇文章通过曾参的话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重要言论。文章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也,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由兴作也。’孔子这里说天道圆,地道方,并非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孔子这里的意思是:天以精气的无常变化,循环复杂的运动为其规律性;地以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职能的事物的存在为规律,天道和地道,一动一静,一明一幽,一圆一方,一吐气一受气,一阳一阴。各不相同,而又缺一不可,互相支持。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即认为精气是万物的本原,即‘品物之本’。 ……精气之阳者叫神,精气之阴者曰灵。这样一来,精气是‘品物之本’,那麽作为精气根本特性的阴阳当然也成了‘品物之本’。”[4] 这一含义依据“作为精气根本特性的阴阳”来解释“天圆地方”,说到“精气是‘品物之本’”,却没有进一步说明精气是如何成为“品物之本”,即作为天道、地道的一阴一阳是怎样生成万物的。 以上这两种含义,都因为没有下文而令人感到虚而不实。要想得出定论,只有从古人对“天圆地方”的相关论述来分析这个问题。 (二)“天圆地方”的完整含义《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对这个问题的完整叙述是:單居離请教曾子说﹕“天圓而地方,真的是如此吗?”曾子回答说﹕“離!你听到些什麽,尽管说吧!”單居離说﹕“就是因为弟子不明白,所以来请教您。”曾子说﹕“由天所生的头朝上,由地所生的头朝下,头朝上的称为圆,头朝下的称为方,如果真的是天为圆形,地为方形,圆形的天就不能将方形大地的四个角箍匝得严严实实。”曾子还进一步解释说:离!你过来,我告诉你。我曾经听孔夫子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是指(地体内)幽暗,圆是指(地体外)明亮。明亮是指(地)吐气,所以在外显现出景象。幽暗是指地体内包含着气,所以在内显现出景象。天以气的千变万化,循环往复为规律;地以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职能事物的存在为规律。天道地道,天动地静,天明亮地幽暗,天圆地方,天吐气地吸气,天(气)阳,地(气)阴,相互支撑,缺一不可。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是万物之根本,是礼乐仁义的祖宗,好坏治乱都由此而兴起。”即“天圓地方”的“圆”是指“吐气”,“方”是指“含气”。那麽“气”由谁来“吐”,又由谁来“含”呢?由“地体”来“吐”,由“地体”来“含”。《吕氏春秋·圆道》说:“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 即地吐出的气为天,地包含的气为地。圣明的君主效法天地吐气与含气(简而言之是天地呼吸),气一上一下,圜转周徊复杂多变,不能够静止停留,所以说天道圜。依据什麽说地道方?万物不同性质不同形状,全都各自有各自的内涵与特性,你不能是我,我不能是你,所以说地道称为方。 《吕氏春秋·圆道》还指出: “日夜运行一周,是圜道。月运行的轨道二十八宿,轸与角属,是圜道。精气运行四时,一上一下,冬与夏相互对应,春与秋相互对应,是遵循圜道的规律。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是遵循圜道的规律。” 即古人将天空星象有规律的运行;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同时并存,而且永恒运动于天地之中。北半球的春与南半球的秋相互对应;北半球的夏与南半球的冬相互对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三者都称为“圆道”。 日夜运行一周,实质上是地体自转一周,是圜道。月运行的轨道二十八宿,轸宿与角宿这些由星官(官,意为“宣”,宣也有发散、吐气的意思)组成的特定星象,是遵循圜道的规律。春夏秋冬的四时之气,是遵循圆道的规律。 总而言之,圆道是指气依附于地体与有形质物体而运动的现象与规律。古人运用六律、六吕测地气来制定二十四节气,并据此制订出十二支所纪的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历法来标识天地之气运行规律,二十四节气除了依据律管测侯地气,还与日、月、五星“舒气”于二十八宿的规律直接对应。这就是《史记》所说的: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由此可知作为圆道的二十八宿星象,是依据与地体有直接关系的诸天体吐气含气规律而确定的,有关这方面内容在《史记天官书》中有详细介绍,此不赘述。 其实,如果郑文光先生稍稍浏览一下他所引古文的前因后果,就会发现,《曾子·天圆》的上下文所讲“天圆地方”,与地是方的形状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自古以来就不乏习惯于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学人,竟然以讹传讹,严重误解“天圆地方”准确含义达数千年之久!近现代的一些学者似乎更加变本加厉,他们受历史条件局限,接受的是西方现代科学启蒙。尤其是能够进入高层次研究领域的人员,大多是读完物理、化学、数学的大学本科之后,才开始专门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相对于古代中国的学人来说,缺失古代汉语造诣与中华传统优秀科学文化滋养,很难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根本问题。加之长久以来形成的“中国什么都不如外国”的偏狭视角,严重低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实际价值也是屡见不鲜。 严重西化与学术腐败已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很难使民众听到、见到货真价实的中华文明知识了。比如2009年7月22日中央台科教拦目播放的日全食,把英国的巨石阵、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星期”都作为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进行了介绍,却没有介绍中国的出土文物----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蚌塑龙虎天文星图。更有甚者,就是在介绍“三星堆文化”时,按照西方人尊奉太阳神的习惯,说古代中国人的祭祀,是把君主看作太阳神在人间的代表。稍稍有点中国历史常识的读者就不难发现,古代中国人的习惯是讲君王,把君王看作“天子”!而且“王”字的三横一竖,其造字原理是:能够懂得“天地人”三者相通这一规律的人才能成为君王。比如,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5] 《说文解字注》说:“三者,天地人也。”并引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老子的名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一、二、三”是指“天气、地气、运气”[6]。 运气是指上升与下降的天地之气作用在人体及其万物之中的气。 所谓“沟通天地人的人为王”,就是指通晓天地之气运行规律,通晓人体气血运行与天地之气运行相互感应规律的人,才能行使君王之职责。“天圆地方”则与这“气”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 “圆”、“方”与气数 《周髀算经》是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周公詢問包牺氏訂立天体经纬,以“句股法”量度天体,解释天地之高远深厚的記錄。自古至今的学者多是认为“天圆地方”(盖天说)说出自此书。《周髀算经》分上下两卷,音义一卷,书后附有嘉定六年鮑澣所作之《跋》,其中談及: 周髀算经共二卷,是古代盖天学者所作,用句股之法测度天地之高厚,推算日月之運行过程,而求得其度数。其书出于商周之间,其渊源是相当久远的[7]。 从《周髀算经》所分析的天地结构中,也可以证明“天圆地方”不是指天是圆形、地是方形或者是平平整整的。现代学者将“天圆地方”说的“天”,论述为“半球形的天穹”,则是受了西方科学潜移默化的结果。比如李迪先生在谈到古代宇宙观时说: “古代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是很简单的:大地是一块平面,天穹是半个圆球,扣在大地上,天地毗连在一起,而日月星辰就在这个半圆球的天穹上运行。我国两千多年前提出‘盖天说’也就是这麽想象宇宙的样子的。”[8] 然而古代中国人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根本不是用一个半球形天穹的概念来形容天地结构的。《周髀算经》“提要”中说: “盖浑天如毬,写星象于外,人自天外观天;盖天如笠,写星象于内,人自内观天。笠形半圆有如张盖,故称盖天。合地上地下两半圆体,即天体之浑圆矣。其法失传已久,故自汉迄元明,皆主浑天。”[9] 即浑天犹如圆球,描绘星象于天地之外,是人从天地之外观侧天象;“盖天”犹如斗笠,是人在天地之内描绘星象。人在天地之内观测天象时,斗笠形状的半圆好象张开的伞盖,所以称为盖天。合并地上与地下两个半圆球体,就是天体之整个大圆。因为进行观测的这种法术失传已经很久了,所以自汉代到元明时代,全部由浑天学说所主宰。 《周髀算经》的“跋”又说: “古术无盖天之名,虽周髀亦浑天也。旧本有昔者荣方问于陈子以下,盖秦汉人所搀入,而不明以测浑之理,故竟以为天如倚车盖,别名盖天。而考验多所违失。”[10] 也就是说古代观测天文的法术,没有盖天的名称。即使《周髀》,也是浑天说,是将地上与地下两个半圆合成一体,即天体(地体)是一浑圆之整体。旧的书本中,有以前荣方发问于陈子以下的文字,全部是秦汉时期的人所搀入的内容,因为不知晓浑天观测原理,竟然认为天如旁倚车盖,另外命名“盖天”。然而考察验证其内容,却有很多违背与失误之处。 《周髀算经·卷上·之一》在谈到“天圓地方”时说: 周公向商高请教伏羲氏所确立的推算日月星辰之运行,以定岁时节气的周天度数时说:天不能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地不能够用尺寸来度量。那麽“数”从哪儿来呢?商高回答说:“数之法,出于方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有关勾股弦的内容已有很多学者作过明确的解释,此不赘。接下来的: “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笠以写天,天青黑,地黄赤。天数之为笠也,青黑为表(天空),丹黄为里,以象天地之位。”则是指“圆为吐气;方为含气”的“圆方”。引文中的“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属”应该释义为“归属”。 即“圆为吐气”的“圆”属性为天;“方为含气”的“方”属性为“地”。以地的气数为基准,来测定天数。用笠来象征天,天青黑,地黄赤。天数为笠,青黑为表,丹黄为里,以象征天与地。 东汉赵爽(字君卿)在为《周髀》所作的注中说:物质有圆方(依靠吐气含气维持自身的存在),数有奇数偶数。天动(吐气)为圆,其数为奇数(一、三、五、七、九);地静(含气)为方,其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奇数、偶数是与阴气阳气相互匹配的意思,并非是指天与地的形状。 因为“天”不能够相当穷尽地在人眼前显现出来,“地”不能够让人全部尽收眼底,所以怎麽能够确定其是方形还是圆形呢[6]!而且赵爽在《注》序中还说: 高而大的事物,莫大于天,厚而广的事物,莫广于地。体形恢洪而廓落,形体长广而幽清,推原其现象考察其进退,其宏大遥远不容易确定,可以用晷表仪器来验证其长短。其巨大宽阔不能够度量,尽管通晓万物生成的原理,但是不能够揭示其奥妙;尽管能够探寻到事物生成的奥秘,但是不能极尽其精深微妙之规律。因此诡异之说出现,两种学说诞生。于是就有浑天说、盖天说。将这两者兼容合并,才能弥纶天地之道,显现天地之无法尽收眼底的形状。浑天有《灵宪》之文,盖天有《周髀》之法,一代一代保留它们,由官府掌管[11]。 《淮南子•天文训》也指出: “天地之大,是可以用矩表来认识的。”高诱注:“矩,度也。” 周天度数是依据天地之气运行规律确立出来的。古人一贯认为: “时令寒热,实由地气。”[12] 《素问》也指出: 天虽然高远不可度量,地虽然辽阔不可测量,然而以气的反复运动——四时更替规律来认识它,却象观察自己的手掌一样[13]。 测定地气规律的数,与天体相互之间角度的变化直接对应,天体相互之间的角度则是以二十八宿所代表的周天度数为坐标来确定的。 (四)古人早就认识了“天极”、“赤道”与“球形”大地 《周髀算經·卷下·之一》还详细分析了地体与太阳的相对运动: 北極之下,其地点高于人所居之地六萬里,中央高四围低。天之中央(极),也高于四围六萬里。故日光由外所照耀。直經八十一萬里,圆周二百四十三萬里。太阳運行到天極的正北,北方为日中,南方为夜半;太阳運行到天極的正東,東方为日中,西方为夜半;太阳運行到天極的正南,南方为日中,北方为夜半;太阳運行到天極的正西,西方为日中,東方为夜半。这四方,是天地的四極四和。是晝夜互换以及四時相递循环的处所。然而其阴与阳的終止,冬与夏的达到极点,全都一样。天象斗笠,地象倒扣的盘子。天高出地八萬里[14]。 其中,可见古人对地体全方位直面太阳运动的认识水平,已经与现代人不相上下。接下来还介绍了立竿测影、漏刻与这种运动直接对应的具体方法。并明确指出: 正南正北,是天極之下,不生长萬物。怎麽才能够知道这些?冬至之日,离北极十一萬九千里,萬物全死。夏至之日,离北極十一萬九千里,所以能够知道天極之下不生萬物。北極周围,夏季有不融化的冰冻。……赤道左右,冬季有不会死掉之草木。夏長之類,此陽彰陰微,故萬物不死,五穀一歲两次成熟。北極之正东正西(赤道一带),物有朝生暮獲。确立二十八宿,是周天歷法度数的基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划分度数定出距离,則能够校订經緯。其四分之一,合各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于是圓定而正。分这个圆为周天度数,又用四等分,全都以此为准。然后立表在正南北之中央,以繩繫顛,仰望牽牛中央星之正中。以完盡二十八宿的度数,于是就确定了。以二十八宿排列在地的圆周度数,使四面之宿,各对应其(四分之一的)方向。……于是天與地相一致,设置周天二十八宿[15]。 二十八宿“一半覆盖在地上,一半环绕在地下”,其圆周与地体赤道相平行,足证古人早已将地体作为球形来看待了。那麽出自《周髀》的“天圆地方”就不会是将天认作圆形,将地认作方形。况且天地的大小不是用尺度测定的,天地之数的法则,是出自地体的吐气与含气。这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十二支纪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等历法,是依据天地之气的运行规律,以及天体之间的特定角度而制订的,都可以得到证实。 以上所谈可知“天道圜,地道方”的原本真实含义,是圆为吐气;方为含气,万物各自含气,也属于地道的范畴。对“天圆地方”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天圆为(地)吐气,地方为(地)含气”。 由“天圆地方”观念所界定的天地框架,“两极”----北极、南极;赤道二十八宿;划分岁、月、日、时的坐标十二辰;以及由天地框架中测侯出来的阴阳五行八卦、十干纪一回归年分为十个月、十二支纪一回归年分为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历法,诸如此类的内容,都是用数字对“地”吐气、含气规律的准确表达。 从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的建造方位、形象特点、台阶地面所用石块的数目、门楣的命名等,都是依据《周易》先天八卦原理以及古代文献对“天圆地方”含义的解释可以看出,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形成的“天圆地方”----地吐气、地含气观念,最迟在孔子时代就有人进行误读、误解与误传了。只有运用古代中国天文学气科学理论,才能证明由“天圆地方”观念所界定的天地框架及其丰富内涵,其中不仅包括天文观测技术与天文观测数据,而且包括中华先哲所确立的,非常科学的时空观念系统理论。全面展示这些内容,将有助于理解《河图洛书》及其“先天八卦”(《古太极图》)所展示的“数”之实际内涵,透析出《古太极图》的深奥哲理。 三、“天圆地方”与《河图洛书》 《周髀经解》说:“河图者,方之象也。洛书者,圆之象也。”即《河图》是取象于地;《洛书》是取象于天。《河图洛书》是取象于“天圆地方” 吐气、含气的图象显示。《河图洛书》本身虽然是方形的,但其所描述的本质之象却是球形之象。是将整个天地框架之中气的运动方式,囊括在 “天圆地方” 这个大系统之中。 (一)《九宫图》与《河图洛书》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黄蓉在铁掌峰 受伤后,去找南帝用一阳指医治,半路上遇到“神 算子” 瑛姑。瑛姑要求黄蓉破解“九宫图”,即将1、2、3、4、5、6、7、7、8、9这九个数字,填入三行三列共九个格子的正方形表格中,要求任何一行、任何一列及倾斜的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为15。 这个瑛姑用了10年的时间,都没有想出的《九宫图》,却被黄蓉随口说出:“四二为肩,八六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参见《九宫图》)。 九宫图.jpg (10.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1:55 上传 九宫图 《九宫图》为什么会被金庸写得如此之玄,让瑛姑算了一年多也算不出来,何况她还被称为“神算子”。 自古至今,一些 研究《九宫图》的人,认为《九宫“数”图》最基本的规律,是其纵横及对角线上三数之和都为15,且九个数相加之和为45,是15的3倍。但是这些数各自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这样排列?难道这仅仅是古代中国人发明出来的数字游戏吗? 如果仅仅从数学的角度看,《九宫图》就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阵”(也称“幻方”)。但是自古以来的文献,却都是将九宫与八风、八卦、节气、方位、阴阳五行等直接对应。 《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记载了九宫八风、八卦、节气、方位相互对应图式。认为“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参《黄帝内经·灵枢·太一游宫图 》) 工.jpg (26.4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1:57 上传 《黄帝内经·灵枢》太一游宫图 即古人观测天象,以“太一”之位恒居北方作为定位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因为确立了北方,其对立面就是南方,然后左东右西,加上四隅,就是四面八方。所以《九宫图》确立北极星为中宫。根据北斗星斗柄围绕其旋转的位置为指针,按季节依次迁移运行。从冬至日开始指向正北方叶蛰宫,主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计四十六天;期满之后下一天交立春,移居东北方天留宫,主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计四十六天,余类推。太一游九宫共计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的大概之数。 根据北斗所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节气的变迁,以及来自八方气象的变化,以观察测算时气的正常与异常。“太乙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风从南方来名大弱风,从西南方来名谋风,从西方来名刚风,从西北方来名折风,从北方来名大刚风,从东北方来名凶风,从东方来名婴儿风,从东南方来名弱风。认为“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乃能病人”。并具体介绍了八风伤人的各种情况[16]。 “《黄帝内经·灵枢》太一游宫图”中所排列的八卦字样,标示一年之中阴气阳气消长、升降、进退的不同阶段。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也就是说,《九宫图》是阴阳五行的参数,是阴阳五行相生的循环。与《九宫八风(八卦)图》相通的阴阳五行《洛书五行旋转图》,就展示了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 《易乾凿度》解释“九宫”的由来:“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 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自此而从于坤宫。……” 以上引文中的“太一”有多种解释,《大乐》:“音乐……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又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这个“至精”的“道”或“太一”,也就是“精气”。在《礼记》中“太一”也指元气。《史记·天官书》正义:“泰一 ,天帝之别名也。”《汉书·郊祀志》:“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太一有时也 称作天一。笔者认为“太一”是指自身浑然为一的天地之气。 《易乾凿度》解释“九宫”的由来这段引文,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太一”恒久地运行于八卦日辰的正中心。出入游动,生息于紫微垣之内外。《星经》称它为“天一”、“太一”。是主载气的神,“天一”的运行犹如不动。四正四维,是八卦神各自的居住地,八卦神的居所称之为宫。“天一”下行,犹如天子出游巡狩,省察方岳之事。每巡完一周后,又再出巡。“天一”下行八卦之宫,八卦之宫应四时八节(八宫),每四周于是就回归于中宫----正中央北极星(中宫)的居住地,故称之为“九宫”。天数的划分,以阳气为出,以阴气为入。阳气起于子,阴气起于午,太一下巡九宫,从坎宫开始。再坤宫……。由此可知,《洛书五行旋转图》演示的,就是阴气阳气在以北极为中心,加上四正、四维这九个方位----天地整体框架之中的运行。 (二)世俗传言无法把《河图洛书》的实际内涵解释清楚 长期以来,世俗传言将《河图洛书》解释为以下四方面内容: (1)《河图》是天地的发生模型,也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数字模型。河图中央的五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大家看,人的手指、脚趾都是五个,面部有五官,人体内有五脏;方位上有东、南、西、北、中五方;季节上有春、夏、秋、冬、长夏五季;.......到处都可看到这个祥和的“五”。这个五,不光是指数字,更重要的是这个“五”乃是母土,即所有物质存在和变化的基质。五与北方的阳水一相加,变生出阴水六,与东方的阳木三相加变生出阴木八,与西方的阴金四相加变生出阳金九,与南方的阴火二相加变生出阳火七。本身自加变生出阴土十。所以东、南、西、北、中,到处都有土的成分存乎其中。 (2)把《河图》中的1、2、3、4、5称为“生数”,6、7、8、9、10称为“成数”。河图的数字排列所代表的是天地气机的运动规律,是对天地运动轨迹简明而形象的数学表达。 ( 3)将河图之数分成奇偶阴阳,奇数为阳,是正数;偶数为阴,是负数。将河图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奇数的顺序就是1,3,5,7,9,为阳、为天、为气;偶数则是 -10,-8,-6,-4,-2。偶数为阴、为地、为器(即有形质的物体)。认为把这两组数字按数值从小到大分别用方向线连接起来,就会发现: 河图是一个具有双螺旋结构的开放型的平面图,这与天体和地球的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正好是一致的,洛书虽然带着上古时代直观思维的烙印,带着人类幼年时期的质朴童心,却又闪现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智慧的光芒。 (4)《河图》天一生水,在北属阳;地二生火,在南为阴;天三生木,在东为阳;地四生金,在西属阴;天五生土,在中央属阳。此即是五星。五星又变生九星:天一配合中五,变生六水居北属阴;地二与中五配合,变生七火居南属阳;天三配合中五,变生八木居东属阴;地四配合中五,变生九金居西属阳;中五相交,变生十土居中央属阴而成为九数(九星)。此乃天生地成之大数,单为阴,双为阳,阴阳相配而生万物以无穷。 祥和的“五”、 “人类幼年时期的质朴童心” 也好, “五星又变生九星”, “天生地成之大数”也罢,都没有解释清楚五行八卦九宫与《河图洛书》的实际内涵。可知脱离了这些“气”数所赖以生成的,由“天圆地方”准确含义所界定的天地框架中所诞生的中华文明气科学知识,是无法把《河图洛书》的实际内涵解释清楚的。 (三)《九宫图》-《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 《九宫图》即《河图洛书》。虽然大多数读者都知道,《河图洛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出来的,但是,面对其高深的奥义,丰富的内容,简洁的形式,以及自古以来的易学研究者,对《河图洛书》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 的解释,包括其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却感到迷惑不解。种种论述表明,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过深刻的影响。然而,翻遍祖国的各种古典著作,却找不到《河图洛书》的创始人。所能够找到只是有关《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 (1)龙马献《河图》 相传远古时期的孟津河边,一天河水忽然大涨,波浪滔天,水中有一巨兽,似龙非龙,似马非马,浪里飞腾。当时的伏羲黄帝与众臣听到有人报告,立即去河边观看,只见洪涛巨浪中一巨兽踏水如登平地,大体象马却身有鱼鳞,高八九尺,有两翼,形体象骆驼,身上负有由花点构成的图案,黄帝命人走近河边,将图案记录下来,刚刚记完,怪兽即没而不见。后来伏羲皇帝认真研究了这幅图,发现它正是由十种花点组成,这十种花点代表1-10这10个数,两种花点构成一组,布局在东西南北中五个位置上,每组花点所表示的数,其相减之差均是5。这种和谐统一,四方对称的特征,黄帝越研究越感到奇妙无比,后来他就依此画八卦,建立甲子历法,确定时辰,治理国家。由于此幅图是在孟津河中发现的,故称此图为《河图》。 龙.jpg (10.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2:03 上传 龙马神龟图 (2)神龟背洛书公元前23世纪,大禹治水的时候,在黄河支流洛水中,有一天突然浮规出一只大乌龟,当时,大禹与治水士兵正在河边现察洛河水情,商议治理黄河大计,遇到乌龟在河里上下翻腾就十分奇怪,只见此龟行走水面,游来游去,其身形庞大,甲背平圆。近处仔细观看,发现甲上载有9种花点的图案,大禹令士兵们将图案中的花点布局记录下来,带回去作了深入的研究,他惊奇地发现,9种花点数正好是1-9这9个数,各数的位置排列也相当奇巧,纵横六线及两条对角线上三数之和都为15,既均衡对称,又深奥有趣,在奇偶数的交替变化之中似有一种旋转运动之妙。大禹受到启发, 他参照九数而划分天下大九州,并且把行政区域也划分为小九州。大禹治水以《九宫图》为依据,应用到测量、气象、地理与交通运输之中,从而治理黄河,大获成功,受到黄河两岸人们的拥戴。由于神龟所背图是在黄河支流洛水中发现,且图中内容如书一样深奥,故人们称此为《洛书》。 《河图洛书》最有名出处的论述,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学者们据此而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河图洛书》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学者全都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见《龙马神龟图》),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四)彝族十月历与《河图洛书》、《九宫图》 刘尧汉、陈久金、卢央等对彝族十月历的重新发现和研究,以及陈久金对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起源问题的研究证明,彝族十月历是依据夏至和冬至来制订的,与月亮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历法将一回归年分为阳、阴两个半年:从冬至到夏至为阳年;从夏至到冬至为阴年。它以土公月为一岁的开始,以夏至为月首。即一月为土公,二月为土母;三月为铜公,四月为铜母;五月为水公,六月为水母;七月为木公,八月为木母;九月为火公,十月为火母[17]。 这十个月分为五季,夏季为土;秋季为铜;冬季为水;春季为木;春夏之交为火。汉族以春天为木,夏天为火,秋天为金,冬天为水,夏秋之交为土。二者的说法基本是一致的。土、铜、水、木、火即是汉族的阴阳五行,因为汉族所说的“金”最早就是指“铜”。公母、天地和阴阳则是同义语[18]。 《河图洛书》以黑点(阴)或白点(阳)为基本要素,与彝族十月历月序直接对应。《河图》中间为5个白点(阳),与5个白点(阳)的上下10个黑点,及其周围的每组黑点、白点合在一起,就是河图中的彝族十月历的单数:(白点)1、3、5、7、9;为阳,双数:(黑点)2、4、6、8、10为阴的月份顺序之数,见《河图洛书图》。 河.jpg (19.1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2:06 上传 河图洛书图 所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实际上就是“十月历” 依据二十四节气划分天气地气的原理----“天为阳,地为阴”,一月为地气上升,二月为天气下降。依次类推。( 1、 2、 3、 4、 5、 6、 7、 8、 9、 10 十个旋开运化万物负图之天地之气的数字,以及阳开阴合 1、 2、 3、 4、 5、 6、 7、 8、 9)所谓“河图洛书是古代天地理方位文气象图。”学术界称之为《九宫图》,按照彝族十月历的月序来分析,就是根据十干所纪的将一回归年划分为十个月的历法,所代表的整个天地之中阴气、阳气运动方式。顺着《九宫图》中直线箭头所指引,能够明显看出,这是“十月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顺序之数。从“九”指向“一”则为“整个天地之中阴气、阳气”的整体之数----十。 换句话说,就是九宫图标识的是南北两个半球“阳气”与“阴气”的运动规律 关于九宫图的渊源,早在1986年陈久金先生《阴阳五行八卦起源新说》中,就明确 指出:它“是十月历上下两个半年的月序数。故《河图洛书》与《九宫图》相对应,显示的是古代中国天文学整个天地框架的天文气象和地理方位图(见《九宫八卦十月历(二十四节气)对应图》19)。 对应.jpg (12.8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4-2-27 12:11 上传 九宫八卦十月历(二十四节气)对应图 (五)运用对全球天地之气进行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诠释《河图洛书》、《九宫图》 以往证实与认可彝族十月历与《河图洛书》直接对应的学者,因为总是运用黄道坐标系的地球与五大行星绕着太阳旋转来定性二十四节气无法意识到二十四节气,是依据整个天地(全球)的全方位划分出来的“以天为阳,以地为阴”的天地阴阳合历(《中医天文学》第四章《二十四节气原本不是太阳历》),所以总是局限于地球上特定地域----中华大地上逐时运行的二十四节气,来分析彝族十月历与《河图洛书》的对应关系。因而只能局限于《河图洛书》与《九宫八卦图》对应,是起源于彝族十月历的月序。而无法讲清楚这两种图中,一与九;二与八;三与七;四与六;五与十,为什么会两两对应。 运用古代中国天文历法的科学依据----测地气,观天象,定物候而制订的二十四节气历法,,来分析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数学思想,分析河图洛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数字性和对称性;依据二十四节气历法的“天地阴阳合历”科学原理:南半球的冬至为北半球的夏至;南半球的春分为北半球的秋分,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讲清楚:南半球一阳九阴的时段,为北半球九阳一阴的时段;南半球二阳八阴的时段,为北半球八阳二阴的时段;南半球三阳七阴的时段,为北半球七阳三阴的时段;南半球四阳六阴的时段,为北半球六阳四阴的时段;南半球五阳五阴的时段,为北半球五阳五阴的时段。 也就是说,整个天地之中,阴气阳气对等,寒暖各占一半。某一特定地域阳气多,与之对应地域的阴气就多。比如2009年冬季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冰雪盖地,南半球则热浪滚滚。足证起源于彝族十月历的《河图洛书》、《九宫图》,所展示的地理方位天文气象,是以浑天系所界定的整个天地框架作为时间、空间依据的。“九宫”与“八卦”(八个主要节气)直接对应的原理也正在于此。 二十四节气历法划分天地阴阳的依据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的呼与吸。彝族十月历将每季的两个月划分为阳月、阴月,其依据也是天地的呼与吸。 在《河图》中,一个白点(1月)为呼出;二个黑点(2月)为吸入;三个白点(3月)为呼出;四个黑点(4月)为吸入;五个白点(5月)为呼出;六个黑点(6月)为吸入;七个白点(7月)为呼出;八个黑点(8月)为吸入;九个白点(9月)为呼出;十个黑点(10月)为吸入。是把逐时运行的阴阳之气看作单位“1”,即是十月历所标识的天地之中特定地域,比如中华大地,在一回归年内,四季更替的阴阳之气运行规律。 在《洛书》中,上与下、左与右----两绳位置。四个角----四钩位置,每两个角,比如左上角的4个黑点与右下角的6个黑点对应;右上角的2个黑点与左下角的8个黑点对应。正下方的1个白点与正上方的9个白点对应;左侧的3个白点与右侧的7个白点对应。每对对应的双方相加,全都是10个白点或者是10个黑点。也就是说“阴阳齐等”。是把全球同时并存的阴阳之气看作单位“1”,北半球阳气多,南半球阳气就少;北半球阳气少,南半球阳气就多。 《河图洛书》所展示的十个实心圆点与十个空心圆点,与保留了夏朝文化的彝族人民行用的十月历相 一致;十月历是依据二十四节气历法划分出来。二十四节气历法划分天地阴阳的依据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的呼与吸。《河图洛书》所展示的十个实心圆点与十个空心圆点,是取象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的呼与吸。 四、《河图洛书》与《九宫图》----演示整个天地框架的地理方位天文气象图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按照《周易》阴阳八卦原理设计、建造起来的。 “天圆地方”的原本内涵是,地吐气为圆,地含气为方。 (一)《河图洛书》、《九宫图》是天地气机运动规律的数字图象显示 依据“天圆地方”观念所界定的天地框架,“两极”----北极、南极;赤道二十八宿;划分岁、月、日、时的坐标十二辰;以及由天地框架中测侯出来的阴阳五行八卦、十干纪一回归年分为十个月、十二支纪一回归年分为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历法,诸如此类的内容,都是用数字对“地”吐气、含气规律的准确表达。 根据这些知识来解读《周易·系辞·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即天气之数一、三、五、七、九;地气之数二、四、六、八、十。“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即是指《河图》从1-10所演示的特定地域比如北半球或者南半球的地气上升与天气下降规律的时段划分。《洛书》从“9”指向“1”;从“2”指向“8”;从“3”指向“7”;从“4”指向“6”,则为“整个天地之中阴气、阳气”的整体之数----“10”演示的是整个天地框架的地理方位天文气象。 《九宫图》 只不过是将《河图洛书》合二为一!也就是说《九宫图》既标识了天地框架中特定地域逐时运行的阴气、阳气,又标识了天地框架中南、北两个半球“阳气”与“阴气”在同一时刻的运动规律。其中也可以看出《河图洛书》与《九宫图》的一致性(见《九宫八卦十月历月序对应图》19)。有关这方面知识,古籍中有很多记载。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篇曰:“木居
本文档为【天地气机运动规律的数字图象显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219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3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4-08
浏览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