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研究

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研究

举报
开通vip

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研究Post-modernitystudyofBobDylan'spoetry二〇一九年四月九日学校代码:10135论文分类号:学号:20164003037研究生类别:全日制学科门类:文学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欧美文学申请人姓名:石小卉指导教师姓名:李文军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研究
硕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研究Post-modernitystudyofBobDylan'spoetry二〇一九年四月九日学校代码:10135论文分类号:学号:20164003037研究生类别:全日制学科门类:文学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欧美文学申请人姓名:石小卉指导教师姓名:李文军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本人保证所呈交的论文不侵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并表示感谢。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鲍勃·迪伦(BobDylan),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AllenZimmerman),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美国艺术文学院荣誉成员。2016年10月13日,瑞士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人,其代表作品有《在风中飘荡》,《时代正在改变》,《像一块滚石》,《暴雨将至》等。在与伍迪·格思里、金斯堡、凯鲁亚克等人的交往中,鲍勃·迪伦深受美国“垮掉派”的影响,他诗歌中的解构和思想中的荒诞与后现代极为相近,他的矛盾性、荒诞性、否定性和建设性相互影响、彼此对立,他因追求商业价值而失去历史感,用晦涩意象、诡谲角度堆砌成奇怪的爱情宣言,也用神秘的自我追问和悲伤的生命感慨建构出纷乱的内心世界。在鲍勃·迪伦诗歌创作中,反规范化、反模式化、反整体化随处可见,他不注重情节和逻辑的表达方式都体现出他的解构式写作,而他企图对音乐形式与诗歌形式的单一性和整体性进行批判与解构,对音乐风格与诗歌风格的自由性和差异性进行反思和思考,也承袭了后现代的思想精髓。鲍勃·迪伦恢复了文学与音乐的碰撞,实现了“垮掉派”未能实现的连接,在音乐领域,他深度中透露着无深度、无深度镶嵌着深度的词作和对音乐风格的解构式创新,赋予了后现代文学和现代音乐全新的意义。本论文从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特征入手,试图从三部分探究其诗歌创作的特点:第一部分主要探索鲍勃·迪伦荒诞性思维中诗歌思想的建构:通过激进与沉默、“预言家”与“背叛者”的矛盾研究鲍勃·迪伦诗歌中矛盾性与荒诞性的构建,通过对社会憧憬的否定和对伦理道德的否定研究鲍勃·迪伦诗歌中否定性与建设性的对立,通过研究鲍勃·迪伦诗歌中因追求商业价值而缺失的历史感,和晦涩意象、诡谲角度、神秘的自我追问以及悲伤的生命感慨,研究鲍勃·迪伦纷乱的内心世界,通过诗人在政治追求和宗教信仰中的来回抽离、不停更换,研究鲍勃·迪伦政治和宗教思想中的“荒诞”。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鲍勃·迪伦的解构式写作:从《重访61号公路》、《金发叠金发》唱片中研究鲍勃·迪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伦诗歌的“精分”式语言及表意锁链的断裂,从《鲍勃·迪伦》、《自由不羁的鲍勃·迪伦》等唱片,研究诗歌中无深度的自由体叙述与无答案的设问式排比。第三部分通过对文学的新探索——回归与音乐的联结和音乐的新方向——词作的情感旨趣、曲作的“解构式”创新的研究,探讨了鲍勃·迪伦诗歌之于文学与音乐的意义。关键词:鲍勃·迪伦,诗歌,荒诞,解构,文学,音乐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BobDylan,formerlyknownasRobertAllenZimmerman,Americanrockandfolkartist,honorarymemberofthe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OnOctober13,2016,theSwissAcademyawardedthe2016NobelPrizeinLiteraturetoBobDylan.HewasthefirstmusiciantowintheNobelPrizeinLiterature.HisrepresentativeworksincludeBlowinginthewind,TheTimesTheyAreA-Changin’,AHardRain’sAGonnaFall,LikeaRollingStone,etc.InhisdealingswithWoodyGuthrie,Ginsberg,Kerouacandothers,BobDylanwasdeeplyinfluencedbytheAmerican"BeatGeneration",Thedeconstructioninhispoetryandtheabsurdityinhisthoughtsareexactlythesameasinthepostmodern,Hiscontradictions,absurdity,negativityandconstructivenessinfluenceeachotherandopposeeachother,heloseshissenseofhistorybypursuingcommercialvalue,andbuildsastrangedeclarationoflovewithhisimageryandperspective.,healsousesmysteriousTheself-questioningandsadlifesensationconstructsachaoticinnerworld.InBobDylan'spoetrycreation,anti-normalization,anti-patterning,andanti-integrationcanbeseeneverywhere.Hisexpressionofplotandlogicdoesnotreflecthisdeconstructivewriting.,andheattemptstocriticizeanddeconstructtheunityandintegrityofmusicalformsandpoeticforms,rethinkingandthinkingaboutthefreedomanddifferenceofmusicstyleandpoetrystyle,inheritingtheessenceofpostmodernthought.BobDylanregainedthecollisionbetweenliteratureandmusic,realizingtheconnectionthatthe"BeatGeneration"failedtoachieve.Inthefieldofmusic,herevealsdepthless,depthlessinlaidwordsanddeconstructiveinnovationsinmusicalstyle,givingnewmeaningtopostmodernliteratureandmodernmusic.ThisthesisbeginswiththepostmodernityofBobDylan'spoetryandattemptstoexplorethecharacteristicsofhispoetrycreationfromthree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arts.ThefirstpartmainlyexplorestheconstructionofpoetrythoughtinBobDylan'sabsurdthinking:throughthecontradictionbetweenradicalismandsilence,"Prophet"and"traitor",studyingthecontradictioninBobDylan'spoetryandtheconstructionofitsabsurdity,throughthedenialofsocietyandthedenialofethicsstudyingthenegativenessinBobDylan'spoetryanditscontradictionwithconstructiveness.BystudyingthehistoricalsensibilityofBobDylan'spoetryforthepursuitofcommercialvalue,andtheimageryofambiguity,mysteriousself-questioningandsadness,studyBobDylan'schaoticinnerworld.Throughthepoet'spoliticalpursuitandreligiousbeliefs,itisconstantlychangingandchanging,studyingthe"absurdity"inBobDylan'sthought.ThesecondpartfocusesonBobDylan'sdeconstructivewriting:Studyingthe"Schizophrenia"language,thedetachmentoftheideographicchainofBobDylan'spoemsfromHigh61RevisitedandBlondeonBlonde,studyingpoetryfreebodynarrativeandquestionablestylefromBobDylanandTheFreewheelingBobDylan,etc.Thethirdpartthroughthenewexplorationofliterature----Returntotheconnectionofmusic,newdirectionofmusic----Theemotionalinterestandthe"deconstructive"innovationoftheword'sstudy,explorethesignificanceofBobDylan'spoetrytoliteratureandmusic.KEYWORDS:BobDylan,poetry,absurdity,deconstruction,literature,music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引言.....................................................................................................................1(一)研究缘起..........................................................................................1(二)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现状..........................................................4(三)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6一、荒诞性思维——鲍勃·迪伦诗歌思想的建构......................................7(一)矛盾性与荒诞性的构建..................................................................7(二)否定性与建设性的对立................................................................12(三)历史感的缺失与内心世界的纷乱................................................19(四)政治追求与宗教信仰的“荒诞”..................................................26二、解构式写作——鲍勃·迪伦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35(一)“精分”式语言与表意锁链的断裂..........................................35(二)无深度的自由体叙述....................................................................39(三)无解的设问式排比........................................................................41三、鲍勃·迪伦诗歌之于文学与音乐的意义..............................................45(一)文学的新思考——回归与音乐的联结........................................45(二)音乐的新方向——曲作的“解构式”创新................................47结语...................................................................................................................51参考文献...........................................................................................................52致谢...................................................................................................................55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6引言1引言(一)研究缘起2016年10月13日,瑞士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颁奖理由是:“HavingcreatednewpoeticexpressionswithinthegreatAmericansongtradition”(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鲍勃·迪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人,然而他的纯文学作品除了年轻时创作的超现实主义小说《塔兰图拉》(Taruntula,又译《毒蜘蛛》)以及一本畅销自传《Chronicles》(编年史)之外,并无其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一首首经典歌曲。不只是鲍勃·迪伦的歌词反映了他的时代,他音乐的编曲、唱腔乃至表演,都是对应年代最好的艺术镜像,诺贝尔文学奖用实际行动证明,最震撼人心极具文学表现力和时代影响力的歌词,一样是最伟大的诗歌、是最伟大的文学作品。鲍勃·迪伦的诗歌创作受到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阿瑟·兰波和东德旅美著名诗人、政治家伯尔多特·布兰切特,以及曾短暂活跃于英美诗坛的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的影响,但是对他影响最深刻的当属以金斯堡、杰克·凯鲁亚克为代表的“垮掉派”,他们对社会公认的一切价值都抱有背道而驰的态度,他们颓废、堕落、犯罪、纵欲,是后现代文学中最特别的存在。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并于七、八十年代流行于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鲍勃·迪伦在1991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这些音乐大奖加身的同时,他也获得了文学类奖项的青睐,2008年普利策奖的特别荣誉就颁给了他,他还在1996年和2006年分别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自幼长在美国北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作为富裕的犹太人,他深受排挤。1961年初,鲍勃·迪伦辍学前往纽约格林尼治村的民歌咖啡馆卖唱,第二年三月,他的第一张同名专辑《鲍勃·迪伦》录制完成,著名的《在风中飘荡》(Blowinginthewind)正是那时的创作,彼时的鲍勃·迪针砭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事、侧写人物、歌唱流浪,他用说唱布鲁斯的方式去叙述自己初到纽约时日子的窘迫,也带动了创作反映时事的新民歌风潮。“古巴导弹危机”后,他的另一首经典之作《暴雨将至》(AHardRain’sAGonnaFall)备受瞩目,它首次将民歌与现代诗歌结合在一起,让自己成为“反战歌曲”的代表人物,《自由自在的鲍勃·迪伦》(TheFreewheelingBobDylan)发表后,他被称为“民歌之王”,更被推上“时代代言人”的宝座。自此,鲍勃·迪伦的诗歌充满了政治色彩,不是在抗议,就是在咆哮,成为美国人民反抗现实的尖锐“武器”。1964年鲍勃·迪伦敏锐捕捉到时代巨轮的变迁,并用他过人的敏感和强烈的社会旨趣创作出《时代正在改变》(TheTimesTheyAreA-Changin’)。同年8月,《鲍勃·迪伦的另一面》(AnotherSideofBobDylan)面世,这张承上启下的唱片中,他一改往常的锋利,开始了自我的放逐与回归并诉说起儿女情长,诗歌中弱化的社会意识呈现出迷人的温情与哲思,政治态度倾向于保守和自省。此后,鲍勃·迪伦开启了对音乐风格的里程碑式贡献,他首次将民歌与摇滚合为一体,让摇滚乐有了思想。彼时的鲍勃·迪伦喜欢混迹“垮掉派”的聚集圣地町基堂,在这里,他听到了最好的诗歌、了解了最艰深的东方哲学、感受到最激进的政治观点、抽到了最好的大麻。对毒品的迷恋,使鲍勃·迪伦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诗歌语言也变得晦涩而抽象,不明所以的隐喻、意象和通感以及超现实主义的诡谲梦境都纷纷现身,他经常在神志不清的时刻写下晦涩诗歌,也曾在乡村音乐的首都纳什维尔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只为追求优秀的作品,令人欣慰的是《重访61号公路》(High61Revisited)大获成功并拓宽了抗议歌曲的内涵。1966年,摇滚乐逐渐演化成承载思想与技艺的全新创作形式之时,鲍勃·迪伦的《金发叠金发》(BlondeonBlonde)是最早树立起的一块丰碑,他用超现实的意象探寻主观的世界和扭曲的爱情风景,给予摇滚乐以思想。二十五岁的生日宴上,鲍勃·迪伦毫无生机,他愈发消瘦的脸颊和暗淡的眼神仿佛在告诉大家,若再这样下去,这将是他最后一个生日。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鲍勃·迪伦的生命轨迹和创作思想,他开始反思毒品的危害和过度劳累的消耗,也让“死亡”这一严肃又沉重的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首次走进生命。此后,对死亡的深刻思考从未远离过鲍勃·迪伦的创作,这也让他真正地收起“长枪短炮”,开始温柔地对待生活。经过在伍德里托克的家中一年多的休息和静养,鲍勃·迪伦带着《约翰·韦斯利·哈丁》(JohnWesleyHarding)回归,他深受宗教影响,诗歌中到处都是《圣经》的影子。两年后,鲍勃·迪伦成为首位尝试乡村摇滚乐的歌手,他开创了摇滚与乡村音乐的里程碑式结合,并用温柔的声音亲引言3自演绎,《纳什维尔天际线》不再充满嘲讽与苦涩且不触及任何政治议题,相反地,它洋溢着温馨与包容,流露出更多的自我。六十年代后,鲍勃·迪伦厌倦了“时代代言人”的头衔也不喜欢被划入任何帮派或团体,1970年的《自画像》(SelfPortrait)中,他刻意用超现实风格和尖锐口吻作为回击,企图甩掉扣在自己头上“讨厌的”帽子。同年十月,描绘轻松惬意乡间生活的《崭新的清晨》(NewMorning)发行,这张唱片的场景庄严、宗教气息浓厚,但旨趣并无特别寓意,这些看似简单纯粹的生活描写,事实上隐藏了鲍勃·迪伦的人生轨迹,他的诗歌黯淡而感伤,企图重新出发并回归昔日自我。1974年,唱片情感底色为忆念的《行星波》(PlanetWaves)伴着鲍勃·迪伦对童年家乡的追忆和对妻子萨拉的示爱与忏悔面世,唱片尽是温情与回忆,在迪伦的作品中独树一帜。次年一月,被乐评人们称作演唱与词作杰出范例的《轨道上的血》(BloodontheTracks)发行,这张依旧在描绘鲍勃·迪伦个人生活的唱片取得较大的商业成就,歌曲展示的是一段触礁的婚姻所引发的完整情感光谱,也被多数人认定是属于自传性质的唱片,他的儿子雅各布·迪伦也认为,这些歌曲就像是“我父母间的交谈”,但在自传《编年史》中,鲍勃·迪伦做出了否认,他称创作灵感其实来自契诃夫的小说。1976年,鲍勃·迪伦回归到批判的旧路上,对美国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和人物遭遇进行了大胆的揭露,《渴望》(Desire)中被压迫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有评论认为这就是鲍勃·迪伦内心感受的直观反映。除此之外,歌曲中弥漫着的苦楚和失落之感,是迪伦在此期间和分分合合、争吵不休的第一任妻子萨拉分道扬镳所致。1978年以后,作为犹太人的鲍勃·迪伦受洗为基督徒并开始信仰基督教,虽然这个转变令外界瞠目结舌,但迪伦本身却相当坚定。1979年至1981年间,鲍勃·迪伦连续发了三张以基督教为深厚基底的唱片,诗歌中随处可见《圣经》的影响和典故,也是他将信仰带入音乐的首次尝试。大多数人看来,带有强烈个性和批判性格的鲍勃·迪伦不复存在,他已被现实击垮,龟缩进宗教的陈腐教义中,对此,迪伦在诗歌中进行了尖锐的回击,他抨击人们的思想浅薄又愚蠢。但到1983年时,鲍勃·迪伦对宗教的狂热逐渐减退,他开始拥抱世俗音乐,带着爱情与政治的思考宣布回归。此后的几年间,灵感匮乏的鲍勃·迪伦逐渐沉寂,他相继推出的几张唱片都反响平平,人们断言,在经历了世界的烦扰与美好后,一代“时代代言人”已经归于平庸。彼时的鲍勃·迪伦诗歌不再有迷人的情思和奇妙的想象,它们变得通俗易懂,看起来并无旨趣,只能在必要的时候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当人们感叹一代传奇就此陨落时,鲍勃·迪伦带着《哦,仁慈》(OhMercy)悄然回归,这张被视为他回归与胜利的唱片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在思考深度和题材广度上都取得了极大突破,尤其是他丰富而复杂的个人情感的彰显,更是让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进入九十年代后,鲍勃·迪伦的语言表达不再繁复而是简洁明了,音乐中的那些咆哮、哀鸣乃至哭泣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枯瘦寡淡、毫无活力的表达,但他依旧关切人类命运,诗歌中尽是对未来的畅想和预言。1997年,沉寂了几年的鲍勃·迪伦再次回归,从他唱片的名字《被遗忘的时光》(TimeOutofMind)就可以看出年岁渐长的他正面临的衰老之苦,像所有的中老年人一样,鲍勃·迪伦也开始回首过往,他完全退回到私人世界,时而悔恨忧伤,时而烦恼焦躁。2006年,鲍勃·迪伦与带着生与死、爱与恨的《摩登时代》(ModernTimes)再次出现,他每首歌曲都借鉴了别人的作品,以此来彰显自己满脑子的奇思妙想,但他仍然对世界的糟糕现状进行了大胆的映射,诗歌中也有很多与时代相关的主题。2009年,六十八岁的鲍勃·迪伦发表唱片《共度此生》(TogetherThroughlife),唱片中声音的苍老和诗歌的沧桑仿佛在提醒人们,这位经历了非凡时代的代言人已经逐渐老去,他阅尽世事,感受过绝望和孤独,拥有过激情和火热,他的生活就是他的诗歌,更是他最好的代表作。即便已白发苍苍,鲍勃·迪伦依旧保留着自己最炙热的情感旨趣,他写社会,预言时代的未来,他也写爱情,照旧是火焰般的热情。他的写作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幽深背景,更有非同一般的如他一生一样的意味深长。(二)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现状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外界对他的诗歌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甚至质疑他的诗歌并不是真正的“诗歌”。作为一名歌手,鲍勃·迪伦建立起了音乐与文学的桥梁,他用诗性的语言填充进音乐,并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他让诗歌回归到最初本质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对诗歌追求即兴、真切地释放,不割裂诗歌的情绪光谱,不进行任何形式的雕琢,不牺牲作者的灵魂个性,迪伦使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更加紧密,也完成了“垮掉派”试图将诗歌重新融入音乐的未实现目标。在摇滚和民谣的大旗下,鲍勃·迪伦将现实社会、战争、政治、宗教信仰和个人生活写进诗歌,让诗歌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也成为一时无二的“时代代言人”。与此同时,鲍勃·迪伦的诗歌写作手法和思想建构也引起了后现代性对当今社会文学的思考,无论是其将传统写作手法全面解构的解构性写作,还是矛盾性与否定性等既对立又统一的荒诞性思维。在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中研究鲍勃·迪伦的论文数量并不多,绝大多数视角都停留在他的音乐创作研究,而从后现代对其诗歌进行研究的更是没有。所以,本文试引言5图从后现代语境出发,对鲍勃·迪伦诗歌的写作与思想进行研究,以引起更多文人学者对后现代性于当今社会文学的思考,关注音乐与文学的紧密联系。国内研究:此前国内对鲍勃·迪伦的研究大多还是立足于音乐领域,直到20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诗歌才开始在国内广泛流传,也进入到一些研究者的视线。鲍勃·迪伦作为民谣摇滚音乐人,该不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的歌词创作,算不算是文学?这样的疑问在国内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鲍勃·迪伦1961年至2012年创作的所有诗歌以放进薯条包里的形式打包,这也成为了目前鲍勃·迪伦在国内出版的唯一诗歌集。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得知,国内最早开始研究鲍勃·迪伦文学创作的,是1996年滕继萌在期刊上发表的《论鲍勃迪伦的创作》,他较系统地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鲍勃·迪伦不同时期的诗歌,赋予其歌词文学意义。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别有一篇期刊文章对鲍勃·迪伦进行过研究,其中2013年王垚的《“嚎叫”之后的时代强音——探析金斯堡对鲍勃·迪伦创作的影响》首次探析了“垮掉的一代”对鲍勃·迪伦创作的影响。2016年至今,有超过70篇文章研究过鲍勃·迪伦,但大多都属于报纸和期刊的浅显探索。所以,目前国内在文学上对鲍勃·迪伦的研究探索相当贫乏,在著作方面,除了迪伦本人的传记《编年史》的译本和诗歌集以外,还没有有关书籍。重要论文有:滕继萌的《论鲍勃迪伦的创作》,王垚的《“嚎叫”之后的时代强音——探析金斯堡对鲍勃·迪伦创作的影响》,赵萍萍的《诗化音乐:解析鲍勃迪伦的民谣诗意表达》,吴超平的《鲍勃迪伦<编年史>的自我形象建构》,李堡杰的《创作中前行——鲍勃迪伦的创作与时代》,刘岩的《流浪与追寻:鲍勃迪伦的诗意想象》,范悦芬的《鲍勃迪伦——浪漫的吟游诗人》,陶锋、周旋的《鲍勃迪伦艺术的现代美学诠释》,宋柔力的《音乐与文学的诗意共融——比较文学视域下的鲍勃·迪伦作品研究》等等。国外研究:鲍勃·迪伦的诗歌创作源于美国也沿袭了美国传统,但研究他的学者并非都是美国学者,他们主要聚集在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国外对鲍勃·迪伦文学上的重视能够追溯到1962年,也就是他在乐坛初露头角的时候,尤其1996年、2006年迪伦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外对他的诗歌研究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马丁西科塞斯拍过一部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较系统地展现了鲍勃迪伦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背景。重要的著作和论文:格雷尔·马库斯的《老美国志异》,山姆·夏普德的《迪伦为什么酷》,皮特·伍德的《永恒的抗议:鲍勃·迪伦的持久愤怒》,J.C.温科的《编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辑和鲍勃·迪伦:我说再见。他唱“我将被释放”》等等。(三)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归纳研究、文本研究等方法,以鲍勃·迪伦的作品为基点,结合西方后现代性,对鲍勃·迪伦将传统写作手法全面解构的解构性写作、矛盾性与否定性、建设性等特征既对立又统一的荒诞性思维,以及鲍勃·迪伦之于音乐与文学的意义,进行探讨研究。本论文从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特征入手,试图从三方面探究其诗歌创作的特点:第一、主要从矛盾性与荒诞性的构建、否定性与建设性的对立、历史感的缺失与内心世界的纷乱、政治追求与宗教信仰的“荒诞”来探索鲍勃·迪伦荒诞性思维中诗歌思想的建构。第二、主要论述了鲍勃·迪伦的解构式写作,并从“精分”式语言与表意锁链的断裂、无深度的自由体叙述与无解的设问式排比几个方面对其诗歌创作进行探究。第三、通过对文学的新思考——回归与音乐的联结以及音乐的新方向——曲作“解构式”创新的研究,探讨了鲍勃·迪伦诗歌之于文学与音乐的意义。本论文的创新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以鲍勃·迪伦的诗歌为研究对象,结合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论述鲍勃·迪伦诗歌中的解构式写作和荒诞性思维。二是以文学与音乐的紧密关系为切入点,探寻鲍勃·迪伦诗歌之于文学与音乐的意义。一、荒诞性思维——鲍勃·迪伦诗歌思想的建构7一、荒诞性思维——鲍勃·迪伦诗歌思想的建构鲍勃·迪伦在六十年代末曾说过一句名言:“Somepeoplefeeltherain,othersjustgetwet.”这句话仿佛在呼应他自己的名作《暴雨将至》,我们可以理解为:有人对暴风雨敏感若旗,有人被自怜自哀的眼泪淋得精湿。纵观鲍勃·迪伦的创作生涯,他深受后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不合情理的、不可思议的、没有意义的情绪和冲突所构成的荒诞性思维无处不在,他矛盾也通透,热闹又孤单,他的诗歌深受政治追求、宗教信仰中荒诞抉择的影响,也充斥着否定性和建设性对立,即兴创作决定了深度和意义,历史感也相应消解,但当一切撞击在一起时,就产生了鲍勃·迪伦的巨大思想能量,从而迸发出难以解析的魅力与感召力。此部分将探究鲍勃·迪伦的荒诞性思维。第一、以鲍勃·迪伦诗歌为例,探索其思想中矛盾性和荒诞性的建构。第二、从诗歌出发,探究鲍勃·迪伦思想的否定性与建设性的对立。第三、研究鲍勃·迪伦诗歌思想中历史感的缺失和内心世界的纷乱。第四、从鲍勃·迪伦诗歌出发,探究其思想中政治追求和宗教信仰的“荒诞”。(一)矛盾性与荒诞性的构建鲍勃·迪伦的故事是矛盾的,也是荒诞的。他喜欢将诗歌写得晦涩难懂,却极其讨厌大众毫无头绪的揣测;他厌倦美国社会的冷酷薄情,却在该社会体制下获得颇多利益;他生为犹太人,却信奉了基督教;他曾是“时代预言家”、“反战歌手”,却也曾讨厌政治;他曾推崇“垮掉派”的思想,却也曾将他们当成抨击的对象;他曾对迎合商业目的的歌曲嗤之以鼻,却也曾为了商业而商业;他改变了美国民谣的历史,也打破了民谣该有的样子。他天真、幽默、孤傲、冷漠,他的思想极其矛盾也非常荒诞。1.矛盾性的构建矛盾性指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的属性,通常包括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结构性、统一性、同一性。鲍勃·迪伦的思想矛盾性贯穿于他整个生活和创作生涯,他时而是激进的民谣歌手,时而又龟缩进时代的大潮中沉默不语,他时而为时代代言,预言时代的变迁,时而又转身走向内心世界,背叛时代的革新。(1)激进与沉默的矛盾在鲍勃·迪伦的自传《编年史》(Chronicles)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些俄国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人就是几年前和我的叔叔们并肩战斗的俄国人。现在他们变成了来隔开我们的喉咙、烧死我们的怪兽。人们告诉我们,红军无处不在,而且极度嗜血。”1可见,小时候的经历让鲍勃·迪伦对战争极其厌恶、恐惧,这也为他后来在诗中对战争的鞭挞和讽刺埋下了伏笔。他曾写出《敲着天堂的大门》(KnockingonHeaven’sDoor)这样著名的反战歌曲,他也曾写出《在风中飘荡》中直击心灵的疑问,这首《在风中飘荡》曾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圣歌,也曾是鲍勃·迪伦最早在大字报上默默流传的经典之作。1963年6月,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领袖梅加·埃弗斯(MedgarEvers)遭种族隔离分子杀害后,鲍勃·迪伦提笔怒写《只是棋局里的一枚卒子》(OnlyaPawninTheirGame):“今天,梅加·埃弗斯因中弹而下葬他像国王般被抬入墓穴但是当阴暗的阳光落在开枪那人身上他将在自己的坟旁看见留在的墓石上挨着他的名字刻着简单的墓志铭:只是棋局里的一枚卒子”2鲍勃·迪伦用“棋局里的一枚卒子”形容“开枪那人”,暗示他只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却想不到如此尽心尽力,这场景简直可笑又讽刺。在这些作品中,鲍勃·迪伦的诗歌总透露着敏感和不安,他渴望全新的、平等的社会,对战争手段的残忍憎恶万分,对社会的丑陋现状冷酷揭露,他是正义的也是激进的,他甘愿成为发言人也似乎喜爱做实践者。鲍勃·迪伦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社会的反抗者、时代的抗议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一个在政治上、生活上都有着坚定追求的初恋女友苏西,苏西带领鲍勃·迪伦认识到他从不曾触及过的社会另一面,也让他的思想在不同的时空中得到洗1[美]鲍勃·迪伦.编年史[M].徐振锋,吴宏凯,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32.2[美]鲍勃·迪伦.地下乡愁蓝调[M].张芬龄,胡桑,胡续冬,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6.一、荒诞性思维——鲍勃·迪伦诗歌思想的建构9礼。不知是觉得乏累还是觉得空洞,与苏西分开后的鲍勃·迪伦毅然转身抛弃反抗,他的政治思想也在这时发生了极大的转折。当时代的动荡逐渐酝酿到走向舞台之际,鲍勃·迪伦成了一个在场的缺席者。他收起了引以为傲的激进,甘愿沉默。当年轻的人群汇集“青年”这面大旗之下、发出异口同声的呐喊时,真正赋予“青春”和“反抗”别样意味的人,却或毁于疯狂,或已在孤苦隔绝中被遗忘。而鲍勃·迪伦,在车祸、毒品的摧残下让原本就不甚可靠的人性抉择变得愈发不堪重负。(2)“预言家”与“背叛者”的矛盾《时代正在改变》是鲍勃·迪伦在1964年1月发表的唱片,对现实的直面和关怀贯穿整张唱片始终,有反思帝国主义与宗教、道德关系的《上帝在我们这边》(WithGodonOurSide);有描述矿产小镇的变迁为劳动者发声的《北国蓝调》(NorthCountryBlues),以及上述提到过的《只是棋局里的一枚卒子》,但是最著名的当属《时代正在改变》这首带有强烈预言性质的诗歌,它敏锐地捕捉到处于十字路口的时代变迁,从而呼召着新一代的力量和变革精神。因为这首诗歌的敏感和激进,鲍勃·迪伦被人们推上“时代代言人”的位置,成为社会运动的领袖,也被称为“预言家”。“界限已划清诅咒已抛出现在脚步迟缓者日后将快速窜出一如现在这一刻随后将成为过去秩序正快速凋落现在一马当先者日后将居末因为时代正在改变”3《时代正在改变》的最后一节中,鲍勃·迪伦直言不讳的预言充满了想象,“脚步迟缓者”“将快速窜出”,“现在这一刻”也“将成为过去”,他预示着社会就要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将是翻天覆地的,他直面现实发出了呼吁,他的思想在这一刻是属于他所代表的美国大众。一个从乡村来到纽约大都市追求梦想3[美]鲍勃·迪伦.地下乡愁蓝调[M].张芬龄,胡桑,胡续冬,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7.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的民谣歌手,仿佛站在历史长河那无法企及的一端,带来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充满想象的思考,他在预言也像在宽慰,宽慰大众更宽慰自己。那时的鲍勃·迪伦在美国激进派心中的地位高不可撼,他是最好的“时代代言人”更是民谣歌手里的激进代表,他所承载的是反抗和抗争,甚至是未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遭遇暗杀,不久后,罗伯特·肯尼迪也被行刺身亡,这时,正值多事之秋的美国社会迎来抗议歌手鲍勃·迪伦的意外转型,他不触及任何政治和社会议题的《纳什维尔天际线》赫然推出,诗歌虽依旧简单直接,但却是他清心快乐的佐证,就连往日充满嘲讽与苦涩的爱情歌曲,也到处是温馨与包容。“与你单独在一起当白日即将结束眼中只有一个你当黄昏渐渐溜走这仅仅表明了人生的喜悦不多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与你单独在一起他们说黑夜才是好时光和心爱的人一起度过”4这简单直接且极其甜蜜的话语代表了彼时鲍勃·迪伦的心境和追求,“与你单独在一起”是在诉说自己的幸福,也像在向外界表明立场:他厌倦了社会对他的定型,他并不想要也不需要这种强加在身上的标签。这感性的甜言蜜语让人很难想象是从一位“叛逆的摇滚人”口中说出,鲍勃·迪伦的诉说空前温柔且细腻,那种对私人世界的向往在诗人思绪中飞扬,迪伦也承认,这样含情脉脉的表达才最接近真实的他。1966年的车祸是鲍勃·迪伦得以改变的转折点,“死亡”这一可怕主题的突然出现,给了正激进前行的迪伦当头一棒,而难得的休养生息又是一剂温柔药剂。在此之后,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的先后离开成为鲍勃·迪伦退回主观世界的最后一股力量,他再次直面“死亡与生存”,转而观照4[美]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M].包慧怡,马世芳,李皖,胡续冬,奚密,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19.一、荒诞性思维——鲍勃·迪伦诗歌思想的建构11自己的私人空间。叛逆者就是别人越希望他变成什么样子,他越背道而驰。在最风光的时候,鲍勃·迪伦厌倦了外界贴给他的标签,选择背叛自己、否定自己,做一个全新的、彻头彻尾的叛逆者。在人们期待激进的鲍勃·迪伦重新归来时,他却渐行渐远甚至对政治不闻不问,诗中也开启了迷人的温情,企图将“背叛”进行到底。他不再是“预言家”也不再是“时代代言人”,他希望窥探的不再是社会的大爱而是心中的小爱。有人说,鲍勃·迪伦抛弃了自己,他不再做时代的“预言家”和抗议者,他反叛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是他曾引以为傲的思想。鲍勃·迪伦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诗人,这与很多后现代诗人如出一辙。他可以成为最激进的民谣歌手,也可以在波澜壮阔中选择沉默,他能用诗歌指引方向,成为时代的预言家,也能背叛自己的思想,回归平淡。此后的许多年,鲍勃·迪伦时常在“预言家”和“背叛者”之间徘徊,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性,才让他的诗歌拥有了独特的感召力和魅力,也促使了他在音乐领域的一次次里程碑式贡献。2.荒诞性的构建荒诞性是一种情感体验,大致形容一种不合情理的、不可思议的、没有意义的情绪或冲突,是人对这个世界能动的意识,是人的意图与现实之间残酷紧张的较量。在鲍勃·迪伦诗歌的情感体验中,不合情理、不可思议、没有意义的情绪或冲突比比皆是,如《重访61号公路》中的狂放和戏谑,用荒诞、罪恶、喧哗的狂欢所塑造的超现实主义的诡谲梦境,让所有看起来都光怪陆离,他们之间的情绪冲突也毫无情理可言。就算是描写现实、反抗现实的诗歌,在他的荒诞性思维里也变成了荒谬的形式和隐喻的手法。“他们在兜售绞刑明信片他们正把护照涂棕美容院里挤满水手马戏团已进城瞎长官已来到他们让他陷入疯狂一只手绑在走钢丝人身上另一只插进裤袋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防暴小分队焦躁不安他们需要有个地方去当今晚我同女士向外张望从荒芜巷”5《荒芜巷》(DesolationRow)源自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荒凉天使》和斯坦贝克的小说《罐头厂街》(CanneryRow),鲍勃·迪伦借此诗指涉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戮,他用隐喻的手法进行了荒诞的表达。“绞刑明信片”指的是1920年6月美国明尼苏达州三名马戏团黑人工作人员涉嫌强奸白人少女,遭民众私下绞死,而行刑现场照片却被印成明信片出售。“护照涂棕”则是暗指美国行政官员因公护照为棕色。“瞎长官”是鲍勃·迪伦对某些官员的憎恶,“马戏团”则在影射明信片事件。“一只手绑在走钢丝人身上,另一只插进裤袋”更是在讽刺这世界没有公平,人在生活中只能如履薄冰。鲍勃·迪伦用一系列荒诞的隐喻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在诗歌中营造了多种不合情理且不可思议的情绪冲突,以此来烘托自己荒诞的情感体验。鲍勃·迪伦曾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从61号公路出发并从未驶离,他甚至可以自此通向任何地方,就像在一切看似荒诞魔幻的景象中,鲍勃·迪伦从不曾抽离于现实关切。这让他丰富了荒诞性思维,更拓宽了现实观照的意涵。(二)否定性与建设性的对立在鲍勃·迪伦的荒诞性思维中,由对立的否定性和建设性组成的后现代思想根深蒂固,它们分别在早期和中期对其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意味着鲍勃·迪伦的思想是由后现代否定性过渡到后现代建设性的。1.否定性的确立后现代的否定性指的是在社会憧憬和道德伦理方面持悲观、消极、沮丧的态度,相应的,后现代时代也被看成是一个模糊不清、毫无意义、道德秩序紊乱的时代。(1)对社会憧憬的否定波林罗斯诺认为后现代时代是:“一个以冷漠无情、残忍凶狠、陌生疏远、令人5[美]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M].包慧怡,马世芳,李皖,胡续冬,奚密,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7.一、荒诞性思维——鲍勃·迪伦诗歌思想的建构13绝望、愤世嫉俗和模棱两可为特征的时代。”6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想所影响的鲍勃·迪伦自然也有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在他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尤为明显。“我看到一个新生儿被狼群包围我看到一条钻石公路空无一人我看到一根黑树枝不断滴落血水我看到一个房间满是手持淌血榔头的男人我看到一道白色梯子被水淹没我看到一万名空谈者舌头断裂我看到枪支和利剑在孩童的手里”7《暴雨将至》中,鲍勃·迪伦用他敏锐的艺术嗅觉和社会旨趣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他在诗歌中描述的画面相当紧张、恐怖,字里行间都是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和否定。暴雨往往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在诗歌中,鲍勃·迪伦直言“暴雨将至”,并用乖张、紧迫的恐怖情节预言未来。意象“暴雨”指代更加模糊不清、道德秩序紊乱的时代,也表现出作者对未来世界的无限绝望与失落。“你过去嘲笑拿破仑的褴褛衣衫和寒碜谈吐现在去他那儿吧,他叫你呢,你拒绝不了你现在什么都没有,没什么可失去的你现在是个隐形人,没啥秘密要保护感觉如何感觉如何孤苦伶仃没有回家的路像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像一块滚石?&
本文档为【鲍勃·迪伦诗歌的后现代性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草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9-10-13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