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编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新编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举报
开通vip

新编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UDC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uideonGroundingDesignofacElectricalDevices(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64-200X××××-××-××发布××××-××-××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u...

新编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UDC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规范GuideonGroundingDesignofacElectricalDevices(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GB5064-200X××××-××-××发布××××-××-××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uideonGroundingDesignofacElectricalDevicesGB5064-200X主编部门:批准部门:施行日期:XXX出版社2007北京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3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与保护接地的范围 -5-3.1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5-4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 -7-4.1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一般程序 -7-4.2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与均压要求 -7-4.3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本体设计 -9-4.4气体绝缘变电站(GIS)的接地 -12-4.5发电厂和变电站雷电保护和防静电的接地 -13-5架空和电缆线路的接地 -15-5.1架空线路的接地 -15-5.210~220kV电缆线路的接地 -17-6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 -19-7低压系统接地型式、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和总等电位联结 -20-7.1系统接地型式 -20-7.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和总等电位联结 -21-8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和保护线 -24-8.1接地极及一般要求 -24-8.2保护线 -26-8.3保护联结线(等电位联结线) -29-附录A(资料性附录)均匀土壤中人工接地极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 -31-附录B(资料性附录)经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入地短路电流及地电位升高的计算 -34-附录C(规范性附录)表层衰减系数的确定 -38-附录D(规范性附录)均匀土壤中接地网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计算 -40-附录E(规范性附录)接地装置的热稳定校验 -46-附录F(规范性附录)架空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计算 -47-附录G(规范性附录)系数k的求取方法 -50-附录H(资料性附录)接地配置、保护线和保护联结线的说明 -52-附录J(资料性附录)典型双层土壤中几种接地装置的接地参数计算 -53-附录K(资料性附录)降低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方法 -55-附录L(资料性附录)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参考值 -57-本规范用词说明 -58-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60-1总则1.0.1为使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在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时能保证电气装置和人身的安全,且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交流标称电压750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发电、变电、送电和配电电气装置(含附属直流电气装置,并简称为A类电气装置)以及建筑物电气装置(简称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1.0.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步骤。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确定、接地线和接地极材质的选用等,应因地制宜。对于土壤情况比较复杂地区的较重要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宜用专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数值计算,经过方案比较加以确定。1.0.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符号。2.0.1接地(grounded)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中电气装置、设施的某些导电部分,经接地线连接至接地极。2.0.2工作接地(workingground)、系统接地(Systemground)在电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如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其他装置接地等)。2.0.3保护接地(protectiveground)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2.0.4雷电保护接地(lightningprotectiveground)为雷电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2.0.5防静电接地(staticprotectiveground)为防止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的危险作用而设的接地。2.0.6接地极(groundingelectrode)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极。兼作接地极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构)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极。2.0.7接地线(groundingconductor)电气装置、设施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金属导电部分。2.0.8接地装置(groundingconnection)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总和。2.0.9接地网(groundinggrid)由水平接地极组成的供发电厂和变电站使用的兼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较大型的水平网状接地装置,有时布置垂直接地极与水平接地网相连。2.0.10接地系统(groundingsystem)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接地线及接地极通过连接构成的整体。2.0.11集中接地装置(concentratedgroundingconnection)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低对地电位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一般敷设3~5根垂直接地极。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则敷设3~5根放射形水平接地极。2.0.12接地电阻(groundresistance)接地极或自然接地极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对于大型接地装置,该比值为复数,称为接地阻抗,但一般用接地电阻统称。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工频交流电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2.0.13接地装置对地电位(potentialofgroundingconnection)电流经接地装置的接地极流入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位差。2.0.14接触电位差(touchpotentialdifference)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到设备水平距离为1.0m处与设备外壳、架构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2.0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接地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极的最大电位差,称为最大接触电位差。2.0.15跨步电位差(steppotentialdifference)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1.0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位差。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1.0m处对接地网边缘接地极的电位差,称为最大跨步电位差。2.0.16转移电位(divertingpotential)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由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导体传递的接地装置对地电位。2.0.17外露导电部分(exposedconductivepart)平时不带电压,但故障情况下能带电压的电气装置的容易触及的导电部分。2.0.18装置外导电部分(extraneousconductivepart)不属电气装置组成部分的导电部分。2.0.19中性线(neutralconductor)与低压系统电源中性点连接用来传输电能的导线。2.0.20保护线(protectiveconductor)低压系统中为防触电用来与下列任一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线:1.线路或设备金属外壳;2.线路或设备以外的金属部件;3.总接地线或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4.接地极;5.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2.0.21保护中性线(PENconductor)具有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功能的接地线。2.0.22等电位联结(equipotentialbonding)使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实质上相等的电气连接。2.0.23等电位联结线(equiptentialboundingconductor)为确保等电位联结而使用的保护线。2.0.24直流偏移(dcoffset)电力系统暂态情况下,实际电流与对称电流波形之间的差异。2.0.25接地故障对称电流有效值(effectivesymmetricalgroundfaultcurrent)接地故障时交流电流有效值。2.0.26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effectiveasymmetricalgroundfaultcurrent)考虑直流电流分量数值及其衰减特性影响的不对称电流的等价有效值。2.0.27衰减系数(decrementfactor)接地计算中,对接地故障电流中对称分量电流引入的校正系数,以考虑短路电流的过冲效应。2.0.28接地网最大入地电流(maximumgridcurrent)接地故障电流中经接地网流入地中的电流分量最大值,供接地设计使用。2.0.29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symmetricalgridcurrent)接地网入地电流的对称分量。2.0.30故障电流分流系数(faultcurrentdivisionfactor)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与接地故障电流对称分量()的比值。2.0.31接地故障电流持续时间,s(continuoustimeofgroundfaultcurrent,s)接地故障出现起直至其终止的全部时间。3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与保护接地的范围3.1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3.1.1电力系统中电气装置、设施的某些可导电部分应接地。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极接地,但应校验自然接地极的热稳定性。按用途接地可分为下列4种:1.工作(系统)接地;2.保护接地;3.雷电保护接地;4.防静电接地。3.1.2发电厂和变电站内,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装置、设施,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简称其为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注:本标准中接地电阻如无另外注明,均指工频接地电阻。3.1.3设计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燥或降雨和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在四季中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但雷电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可只考虑在雷季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附录A提供了若干典型情祝下,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3.2A类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范围3.2.1电气装置和设施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1.电机、变压器和高压电器等的底座和外壳;2.电气设备传动装置;3.互感器的二次绕组;4.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和封闭母线的外壳等;5.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接地端子;6.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7.铠装控制电缆的外皮;8.发电厂和变电站电缆沟内的电缆支架;9.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10.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穿线的钢管和电缆桥架等;11.装有避雷线的架空线路杆塔;12.除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外,其他居民区内,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无避雷线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13.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气设备;14.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3.2.2电气设备和电力生产设施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1.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标称电压380V及以下、直流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外壳,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电气设备外壳和接地物件时除外;2.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架构上的设备(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如套管等;4.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5.由发电厂和变电站区域内引出的铁路轨道,但本规范4.3.3所列的场所除外。4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4.1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一般程序4.1.1了解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种类和分层状况。实测或搜集站址土壤及河水的电阻率、地质电测部门提供的地层土壤电阻率分布资料和关于土壤腐蚀性能的数据。要充分考虑站址处较大范围土壤的不均匀程度。对分层土壤宜采用数值计算确定土壤的分层结构模型。4.1.2了解有关建筑物的布置、结构、钢筋配置情况,确定可利用作为接地网的自然接地极。4.1.3了解当前和远景年最大运行方式下一次系统电气接线、母线连接的输电线路状况、故障时系统的电抗与电阻比值等。确定设计水平年在非对称接地故障情况下最大的不对称电流有效值。4.1.4计算确定流过设备外壳接地线的电流;计算确定流过接地网的最大入地电流(参见附录B)。4.1.5根据站址土壤结构及其电阻率和要求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初步拟定接地网的尺寸及结构。宜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和地电位升高。将其值与要求的限值比较,并通过修正接地网设计来满足要求。4.1.6宜通过数值计算获得地表面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分布。校验接地网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将其值与要求的限值比较。如不满足要求,则应采取降低措施或采取提高允许值的措施予以解决。4.1.7通过热稳定校验,确定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材质和相应的截面。4.1.8通过防腐蚀校验最终确定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材质和相应的截面,以满足接地工程的寿命要求。4.1.9绘制施工图纸。4.1.10检查接地网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4.1.11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4.1.12根据实测结果校验设计。当不满足时,应补充与完善或增加防护措施。4.2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与均压要求4.2.1保护接地要求的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1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4.2.1-1)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最大入地短路电流,A。公式(4.2.1-1)中计算用流经接地装置的最大入地短路电流,采用在接地装置内、外短路时,经接地装置流入地中并考虑直流分量的最大短路电流。该电流应按15~20年发展后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确定,并应考虑系统中各接地中性点间的短路电流分配,以及避雷线中分走的接地短路电流。公式(4.2.1-1)中电流的确定方法见附录B。2)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式(4.2.1-1)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适当增大接地电阻,但应符合本规范4.3.3的要求,且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地电位升高不宜超过5kV(交流有效值)。如当无厂、站用变压器向外低压供电的情况时,接地网地电位升高可提高到8kV。2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1)高压与发电厂和变电站低压电气装置共用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式(4.2.1-2)但不应大于4Ω。2)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式 (4.2.1-3)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计算用的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A。但不宜大于10Ω。3)谐振接地系统中,计算用的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应采用下列数值:对于装有消弧线圈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计算电流等于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中同一系统各消弧线圈额定电流总和的1.25倍。对于不装消弧线圈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计算电流等于系统中断开最大一台消弧线圈或系统中最长线路被切除时的最大可能残余电流值。4)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5Ω,且应符合本标准4.2.2中2.要求。4.2.2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均压要求确定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型式和布置时,应考虑接地网的均压,以降低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110k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和6~35kV低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同点两相接地时,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不应超过由式(4.2.2-1)和(4.2.2-2)计算得到的数值: (4.2.2-1) (4.2.2-2)式中:Ut——接触电位差允许值,V;Us——跨步电位差允许值,V;ρ——地表层的电阻率,m;Cs——表层衰减系数,见附录C;ts——接地故障电流持续时间,s。2.3~66kV不接地、经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当不迅速切除故障时,此时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4.2.2-3)(4.2.2-4)3.在条件特别恶劣的场所,例如水田中,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允许值宜适当降低。4.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可按附录D计算。4.3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本体设计4.3.1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本体的一般规定1.接地网应利用直接埋入地中或水中的自然接地极,并设置将自然接地极和人工接地极分开的测量井。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除利用自然接地极外,还应敷设人工接地极。2.当利用自然接地极和引外接地装置时,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线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相连接。3.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装置应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当不允许避雷线直接和发电厂和变电站配电装置架构相连时,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5m。4.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取下列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1)当在发电厂和变电站2000m以内有较低电阻率的土壤时,可敷设引外接地极;2)当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可采用井式、深钻式接地极或采用爆破式接地技术(附录J),实现降阻的要求;3)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但应确保填充材料不会加速接地极的副腐蚀;4)敷设水下接地网。对水力发电厂可在水库、上游围堰、施工导流隧洞、尾水渠、下游河道或附近的水源中的最低水位以下区域敷设人工接地极。5.在永冻土地区除可采用本规范4.3.1的措施外,尚可采取下列措施:1)将接地装置敷设在溶化地带或溶化地带的水池或水坑中;2)敷设深钻式接地极,或充分利用井管或其他深埋在地下的金属构件作接地极,还应敷设伸长接地极,其深度应保证深入冻土层下面的土壤至少1m;3)在房屋溶化盘内敷设接地装置;4)在接地极周围人工处理土壤,以降低冻结温度和土壤电阻率。4.3.2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除利用自然接地极外,应敷设以水平接地极为主的人工接地网。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接地网的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8m。接地网均压带可采用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35kV及以上变电站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两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人可能接触其外壳的设备及构架周围应铺设沥青或鹅卵石。对于6~10kV变电站、配电站,当采用建筑物的基础作接地极且接地电阻又满足规定值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4.3.3在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当接地电阻不符合式(4.2.1-2)的要求时,其人工接地网及有关电气装置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二次电缆屏蔽层两端就近接至接地网。同时用铜导线(带)与二次电缆屏蔽层并联敷设。铜导线(带)的截面应满足热稳定的要求。2.为防止转移电位引起的危害,对可能将接地网的高电位引向厂、站外或将低电位引向厂、所内的设施,应采取隔离措施。例如:对外的通信设备加隔离变压器;向厂、站外供电的低压线路采用架空线,其电源中性点不在厂、站内接地,改在厂、站外适当的地方接地;通向厂、站外的管道采用绝缘段,铁路轨道分别在两处加绝缘鱼尾板等等。3.设计接地网时,应验算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并通过实测加以验证。4.3.4人工接地极,水平敷设的可采用圆钢、扁钢,垂直敷设的可采用角钢、钢管等。接地网采用钢材时,其按机械强度要求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4.3.4所列规格。表4.3.4接地网线的最小尺寸 种类 规格及单位 地上 地下 屋内 屋外 圆钢 直径(mm) 6 8 8/10 扁钢 截面(mm2) 24 48 48 厚度(mm) 3 4 4 角钢 厚度(mm) 2 2.5 4 钢管 管壁厚(mm) 2.5 2.5 3.5/2.5 注:1地下部分圆钢的直径,其分子、分母数据分别对应于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2地下部分钢管的壁厚,其分子、分母数据分别对应于埋于土壤和埋于室内素混凝土地坪中;3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极引出线,其截面不应小于50mm2,并应热镀锌。4.3.5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线的热稳定校验 1.在有效接地系统及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的截面,应按接地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钢接地线的短时温度不应超过400℃,铜接地线不应超过450℃,铝接地线不应超过300℃。接地线截面的热稳定校验可按照附录E进行。2.校验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的热稳定时,敷设在地上的接地线长时间温度不应大于150℃,敷设在地下的接地线长时间温度不应大于100℃。对于敷设在地上的接地线,应采用流过接地线的计算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100%;对于敷设在地下的接地线,应采用流过接地线的计算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70%。3.与架空送、配电线路相连的6~66kV高压电气装置中的电气设备接地线,还应按两相异地短路校验热稳定,接地线的短时温度与本规 范本 协议范本下载族谱范本下载临帖范本下载公司章程范本下载监理月检范本下载 条的1相同。4.3.6接地网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计及腐蚀影响后,接地装置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地面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当。2.接地装置的防腐蚀设计,宜按当地的腐蚀数据进行。3.接地网一般可采用钢材。对敷设在电缆沟中的接地线和敷设在屋内或地面上的接地线和埋入地下的接地极应采用热镀锌。镀锌层应有一定的厚度以满足防止腐蚀的要求。接地线与接地极或接地极之间的焊接点,应涂防腐材料。4.对腐蚀较重地区的330kV及以上发电厂和变电站、全户内变电站、220kV及以上枢纽变电站、66kV及以上城市变电站、紧凑型变电站以及腐蚀严重地区的110kV发电厂和变电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接地网可采用铜材。该接地网如需采用垂直接地时,可采用电镀铜的钢棒,电镀铜层的厚度应满足热稳定的要求。4.3.7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接地线1.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中下列部位应采用专门敷设的接地线接地。1)发电机机座或外壳,出线柜、中性点柜的金属底座和外壳,封闭母线的外壳;2)110kV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构件支座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3)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4)直接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5)变压器、发电机、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所接消弧线圈、接地电抗器、电阻器或变压器等的接地端子;6)GIS的接地母线、接地端子;7)避雷器,避雷针、线等的接地端子。2.当不要求采用敷设的接地线接地时,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宜利用金属构件、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穿线的钢管和电缆的铅、铝外皮等。但不得使用蛇皮管、保温管的金属网或外皮以及低压照明网络的导线铅皮作接地线。操作、测量和信号用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永久性金属管道,但可燃液体、可燃或爆炸性气体的金属管道除外。利用以上设施作接地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并且当利用串联的金属构件作为接地线时,金属构件之间应以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钢材焊接。3.接地线应便于检查,但暗敷的穿线钢管和地下的金属构件除外。潮湿的或有腐蚀性蒸汽的房间内,接地线离墙不应小于10mm。4.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5.在接地线引进建筑物的入口处,应设标志。明敷的接地线表面应涂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6.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地线应采用焊接连接。当采用搭接焊接时,其搭接长度应为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2)当利用钢管作接地线时,钢管连接处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当利用穿线的钢管作接地线时,引向电气设备的钢管与电气设备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3)接地线与管道等伸长接地极的连接处,宜焊接。连接地点应选在近处,并应在管道因检修而可能断开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仍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管道上表计和阀门等处,均应装设跨接线。4)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宜用焊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可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5)电气设备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母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4.4气体绝缘变电站(GIS)的接地4.4.1GIS应设置接地网。其接地电阻的要求与4.2同。4.4.2GIS外部近区故障人触摸GIS的金属外壳时,手-脚的接触电位差应满足:(4.4.2)式中:——接地网最大接触电位差,由人脚下的点所决定;——GIS外壳上、外壳之间或这些外壳与任何水平/垂直支架之间金属到金属因感应产生的最大电压差;——接触电位差容许值。对于位于居民区的GIS应校核接地网边缘、围墙或公共道路处的跨步电位差。变电站所在地区土壤电阻率较高时,紧靠围墙外的人行道路宜采用沥青路面。4.4.3当GIS置于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地基内的钢筋应与人工敷设的接地网相连接。建筑物立柱、GIS室的钢筋混凝土地板内的钢筋等与建筑物地基内的钢筋应相互连接并良好焊接。GIS室应敷设环形接地母线,各种设备需接地的部位应以最短路径与环形接地母线相连接。GIS基座下的钢筋混凝土地板中的钢筋宜焊接成不大于5m×5m的网格,并与环形接地母线相连接。4.4.4GIS的接地线及其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1.三相共箱式或分相式GIS的金属外壳与其基座上接地母线的连接方式应按制造厂要求执行。而其采用的连接方式,应确保无故障时所有金属外壳运行在地电位水平。当在指定点接地时,应确保母线各段外壳之间电压差在允许范围内。2.GIS基座上的接地母线应采用分设其两端的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线并应和GIS室内环形接地母线连接。基座上接地母线较长时,其中部宜另加接地线,并连接至接地网。接地线与GIS基座上接地母线应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且应采取防锈蚀措施。3.接地引下线、基座上接地母线及将其连接至接地网的接地线截面的热稳定校验,应按本规范4.3.5的要求进行。对于GIS金属外壳接地引下线,其截面热稳定的校验电流按单相接地故障时最大不对称电流有效值取值。对基座上接地母线及将其连接至接地网的接地线截面的热稳定校验电流按单相接地故障时最大不对称电流有效值的70%取值。4.4.5GIS装置与电力电缆或与变压器/电抗器直接相连时,电力电缆护层或GIS--变压器/电抗器之间套管的变压器/电抗器侧应通过接地线以最短路径接到接地母线或接地网。GIS外壳和电缆护套之间以及GIS外壳和变压器/电抗器套管之间的隔离(绝缘)元件应安装相应的隔离保护器。4.5发电厂和变电站雷电保护和防静电的接地4.5.1发电厂和变电站雷电保护的接地1.发电厂和变电站配电装置构架上避雷针(含悬挂避雷线的架构)的集中接地装置应与接地网连接,由连接点至变压器接地点沿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15m。2.发电厂主厂房、主控制楼、变电站主控制楼(室)和配电装置室屋顶避雷针等的接地线、接地极布置及其与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接地网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应符合3.发电厂和变电站有爆炸危险且爆炸后可能波及发电厂和变电站内主设备或严重GB/T50065《6~750kV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影响发供电的建筑物防感应雷电过电压的接地线、接地极的布置方式应符合GB/T50065《6~750kV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的要求。4.发电厂和变电站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接地网连接,且应在连接处设置集中接地装置。4.5.2发电厂易燃油、可燃油、天然气和氢气等贮罐,装卸油台、铁路轨道、管道、鹤管、套筒及油槽车等防静电接地的接地位置,接地线、接地极布置方式等应符合下列要求:1.铁路轨道、管道及金属桥台,应在其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每隔50m处设防静电接地,鹤管应在两端接地。2.厂区内的铁路轨道应在两处用绝缘装置与外部轨道隔离。两处绝缘装置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列火车的长度。3.净距小于100mm的平行或交叉管道,应每隔20m用金属线跨接。4.不能保持良好电气接触的阀门、法兰、弯头等管道连接处也应跨接。跨接线可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5.油槽车应设防静电临时接地卡。6.易燃油、可燃油和天然气浮动式贮罐顶,应用可挠的跨接线与罐体相连,且不应少于两处。跨接线可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钢绞线或软铜线。7.浮动式电气测量的铠装电缆应埋入地中,长度不宜小于50m。8.金属罐罐体钢板的接缝、罐顶与罐体之间以及所有管、阀与罐体之间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5架空和电缆线路的接地5.1架空线路的接地5.1.1有避雷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超过表5.1.1的数值。表5.1.1有避雷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Ω·m) ≤100 >1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 接地电阻(Ω) 10 15 20 25 30 注:如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Ω·m,接地电阻很难降低到30Ω时,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受限制。5.1.26kV及以上无避雷线线路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金属杆塔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中性点接地(TN系统)的低压线路杆塔和高、低压线路共杆的杆塔为钢筋混凝土杆塔时,其铁横担以及金属杆塔本体应与低压线路中性线相连接,钢筋混凝土杆塔的钢筋宜与低压线路中性线相连接。与低压线路中性线相连接的杆塔可不另作接地。中性点不接地(IT系统)的低压线路钢筋混凝土杆塔宜接地,金属杆塔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50Ω。除多雷区外,沥青路面上的高低压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塔和金属杆塔以及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钢筋混凝土杆的钢筋、铁横担和金属杆塔,也可不与低压线路中性线相连接。低压架空线路直接入户时,靠近房屋的线路针式绝缘子钢脚应接地。5.1.3110kV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和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的避雷线支架、导线横担与绝缘子固定部分或瓷横担固定部分之间,宜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与接地引下线相连。主杆非预应力钢筋如上下已用绑扎或焊接连成电气通路,则可兼作接地引下线。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5.1.4高压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可采用下列型式:1.在土壤电阻率ρ≤100Ω·m的潮湿地区,可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自然接地。对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进线段应另设雷电保护接地装置。在居民区,当自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可不设人工接地装置。2.在土壤电阻率100Ω·m<ρ≤300Ω·m的地区,除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外,并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3.在土壤电阻率300Ω·m<ρ≤2000Ω·m的地区,可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5m。4.在土壤电阻率ρ>2000Ω·m的地区,可采用6~8根总长度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极或连续伸长接地极。放射形接地极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3m。5.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6.放射形接地极每根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5.1.4。表5.1.4放射形接地极每根的最大长度 土壤电阻率(Ω·m) ≤500 ≤1000 ≤2000 ≤5000 最大长度(m) 40 60 80 1007.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放射形接地装置时,当在杆塔基础的放射形接地极每根长度的1.5倍范围内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带时,可部分采用引外接地或其他措施。5.1.5计算雷电保护接地装置所采用的土壤电阻率,应取雷季中最大可能的数值,并按下式计算ρ=ρ0Ψ(5.1.5)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ρ0——雷季中无雨水时所测得的土壤电阻率,Ω·m;Ψ——考虑土壤干燥所取的季节系数。Ψ采用表5.1.5所列数值。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参考值见附录K。表5.1.5雷电保护接地装置的季节系数 埋深(m) Ψ值 水平接地极 2~3m的垂直接地极 0.5 1.4~1.8 1.2~1.4 0.8~1.0 1.25~1.45 1.15~1.3 2.5~3.0 1.0~1.1 1.0~1.1 注:测定土壤电阻率时,如土壤比较干燥,则应采用表中的较小值;如比较潮湿,则应采用较大值。5.1.6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可用下式计算Ri=αR(5.1.6)式中:Ri——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R——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Ω;α——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系数。α的数值可参照附录F。5.1.7当接地装置由较多水平接地极或垂直接地极组成时,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由n根等长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5.1.7)式中:Rhi——每根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ηI——考虑各接地极间相互影响的冲击利用系数。ηI的数值可参照附录F选取。5.1.8由水平接地极连接的n根垂直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5.1.8)式中:Rvi——每根垂直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R′hi——水平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5.210~220kV电缆线路的接地5.2.1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层应按下列规定接地:1.3芯电缆应在线路两终端直接接地。如线路中有中间接头,接头处也应直接接地。2.单芯电缆在线路上至少有一点直接接地,且任一非接地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上的正常感应电压,不应超过下列数值:1)在正常满负载情况下,未采取以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50V。2)在正常满负荷情况下,采取能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100V。3.长距离单芯水底电缆线路应在两岸的接头处直接接地。5.2.2交流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应按图5.2.2所示部位接地和设置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1.线路不长,能满足本标准5.2.1的规定者,可采用线路一端直接接地方式。如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对临近弱电线路有干扰时,还需要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一根回流线,回流线的选择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流线的截面选择应按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和持续时间来验算其稳定性;2)回路线的排列布置方式,应使电缆正常工作时在回流线上产生的损耗最小。2.线路稍长,一端接地不能满足本规范5.2.1的规定且无法分成3段组成交叉互联时,可采用线路中间一点接地方式,并按5.2.2中a)的规定加设回流线。3.线路较长,中间一点接地方式不能满足本标准5.2.1的规定时,宜使用绝缘接头将电缆的金属护套和绝缘屏蔽均匀分割成3段或3的倍数段,按图5.2.2所示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图5.2.2采用金属屏蔽层电压限制器时的接地方式5.2.3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与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线应尽可能短,3m之内可采用单芯塑料绝缘线,3m以上宜采用同轴电缆。2.连接线的绝缘水平不得小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3.连接线截面应满足系统单相接地电流通过时的热稳定要求。6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6.0.1户外箱式变压器、环网柜和柱上配电变压器等电气装置,宜敷设成围绕这些电气装置的闭合环形的接地装置。对于居民区,当接地装置所在处土壤电阻率较高时,附近人行道路宜采用沥青路面。6.0.2与户外箱式变压器和环网柜内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连接的接地母线应与上闭合环形接地装置相连接。6.0.3配电变压器等电气装置安装在由其供电的建筑物内的配电装置室时,其所设接地装置应与建筑物基础钢筋等相连。配电变压器室内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应连接至该室内的接地母线。该接地母线再连接至配电装置室的接地装置。6.0.4引入配电装置室的每条架空线路安装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配电装置室的接地装置连接,但在入地处应敷设集中接地装置。7低压系统接地型式、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和总等电位联结7.1系统接地型式7.1.1TN系统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用保护线与该点连接。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TN系统有以下3种型式:1.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图7.1.1-1)。2.TN—C—S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图7.1.1-2)。3.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图7.1.1-3)。7.1.2TT系统系统有一个直接接地点,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接至电气上与低压系统的接地点无关的接地装置(图7.1.1-4)。7.1.3IT系统IT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经阻抗接地或不接地),而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则是接地的(图7.1.1-5)。图7.1.1-1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图7.1.1-2TN-C-S系统,系统有一部分图7.1.1-3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图7.1.1-4TT系统 图7.1.1-5IT系统注:1图7.1.1-1~图7.1.1-5所示是常用的三相系统的例子。2文字代号的意义:第一个字母——低压系统的对地关系;T——一点直接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T——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低压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外露导电部分与低压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如果后面还有字母时,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C——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PEN)线。7.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和总等电位联结7.2.1向B类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外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的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式(4.2.1-3)要求且不超过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2.当建筑物内未作总等电位联结,且建筑物距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的距离超过50m时,低压电缆和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物处,保护线(PE)或保护中性线(PEN)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3.向低压系统供电的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时,低压系统不得与电源配电变压器的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应在距该配电变压器适当的地点设置专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7.2.2向B类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内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本标准5.3.1要求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2.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的保护接地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式(5)的要求,且建筑物内采用(含建筑物钢筋的)总等电位联结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7.2.3低压系统由单独的低压电源供电时,其电源接地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7.2.4TT系统中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应设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R≤50/Ia (7.2.4)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时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Ω;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1—保护线;2—总等电位联结线;3—接地线;4—辅助等电位联结线;B—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端子板;M—外露导电部分;C—装置外导电部分;P—金属水管干线;T—接地极图7.2.6建筑物内总等电位联结图7.2.5IT系统的各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可共用同一接地装置,亦可个别地或成组地用单独的接地装置接地。每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R≤50/Id(7.2.5)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装置最大接地电阻,Ω;Id——相线和外露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的故障电流,A。7.2.6B类电气装置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建筑物内电气装置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对下列导电部分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线互相可靠连接,并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向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图7.2.6):1.PE(PEN)干线;2.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中的接地干线;3.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4.便于连接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部分。7.2.7接户线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土壤电阻率在200Ω·m及以下地区的铁横担钢筋混凝土杆线路,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当绝缘子铁脚与建筑物内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相连时,可不另设接地装置。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接户线,当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电阻大于30Ω时,绝缘子铁脚应接地,并应设专用的接地装置。7.2.8建筑物处的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含与功能接地共用的保护接地)、总等电位联结的接地极等可与建筑物的雷电保护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8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和保护线8.1接地极及一般要求8.1.1一般要求8.1.1.1根据电气装置的要求,接地配置可以兼有或分别地承担防护和功能两种功能。对于防护目的的要求,始终应当予以优先考虑。8.1.1.2如若装置本身有接地极,则应将该接地极用一接地线连接到总接地端子上。8.1.1.3应当考虑到高压系统与低压系统共用接地配置时的情况。8.1.1.4对接地配置的要求,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下述要求的对地连接:——对装置的防护要求既可靠又适用;——能将对地故障电流和保护线电流传导入地,且不会因这种电流而产生有害的热的、热的机械应力和电的机械应力以及电击危险; ——如果相关的话,它也适用于功能性要求。8.1.2接地极8.1.2.1对接地极的材料和尺寸的选择,应使其既耐腐蚀又具有适当的机械强度。从腐蚀和机械强度考虑,对于埋入土壤中常用材料接地极的最小尺寸,见表8.1.2。注:如果有防雷装置(LPS),则应符合IEC61024-1的相关要求。表8.1.2考虑了腐蚀和机械强度,对于埋入土壤中的常用材料的接地极的最小尺寸 材料 表面 形状 最小尺寸 直径(mm) 截面积(mm2) 厚度(mm) 镀层/护套的厚度/μm 单个值 平均值 钢 热浸锌a或不锈钢a、b 带状 — 90 3 63 70 型材 — 90 3 63 70 深埋接地极用的圆棒 16 — — 63 70 浅埋接地极用的圆线g 10 — — — 50 管状 25 — 2 47 55 铜护套 深埋接地极用的圆棒 15 — — 2000 — 电镀铜护层 深埋接地极用的圆棒 14 — — 90 100 铜 裸露 带状 — 50 2 — — 浅埋接地极用的圆线 — 25 — — — 绞线 每根1.8 25 — — — 管状 20 — 2 — — 镀锡 绞线 每根1.8 25 — 1 5续表8.1.2考虑了腐蚀和机械强度,对于埋入土壤中的常用材料的接地极的最小尺寸 镀锌 带状 — 50 2 20 40 a也能用作埋在混凝土中的电极。b不加镀层。c例如,带圆边的轧制的带六或切割的带状。d带圆边的带状。e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连续浸镀最大厚度仅为50μm;f如果有经验,在腐蚀性和机械损伤极低的场所,可采用16mm2的圆线;g当埋设深度不超过0.5m时,被认为是浅埋电极。8.1.2.2任何一种接地极,其功效取决于当地的土壤条件。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所要求的接地电阻值,选择一个或多个接地极。8.1.2.3可采用的接地极举例如下:——嵌入地基的地下金属结构网(基础接地);——金属板;——埋在地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除外)中的钢筋;——金属棒或管子;——金属带或线;——根据当地条件或要求所设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其他金属护层;——根据当地条件或要求设置的其他适用的地下金属网。注1:在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瑞典、瑞士和英国,不允许将水管用作接地极。注2:在意大利,只有经供水部门同意,才允许将水管系统用作接地极。8.1.2.4在选择接地极类型和确定其埋地深度时,应考虑到当地的条件和相关规定,以防止在土壤干燥和冻结的情况下,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增加到有损电击防护措施的程度(见GB14821.1)。注:在德国,每幢新建筑都要按其国家标准DIN18014安装一个基础接地极。8.1.2.5应注意在接地配置中采用不同材料时的电解腐蚀问题。8.1.2.6用于输送可燃液体或气体的金属管道,不应用作接地极。注:这一要求并不排除按GB14821.1将这种管理作保护联结。8.1.3接地线8.1.3.1接地线应符合8.2.1的规定;而且,对于埋入土壤里的接地线,其截面积应按表8.1.3.1确定。在TN系统中,若预期通过接地极的故障电流不明显,则接地线尺寸可按8.3.1.1确定。表8.1.3.1埋在土壤中的接地线的最小截面积 有防机械损伤保护 无防机械损伤保护 有防腐蚀保护 铜:2.5mm2铁:10mm2 铜:16mm2铁:16mm2 无防腐蚀保护 铜:25mm2铁:50mm28.1.3.2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应牢固
本文档为【新编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Jeffrey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5-22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