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负数的认识目标A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B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负数的认识0C: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3C:零下3摄氏度3C(+3C):零上3摄氏度正数:负数:+2000-500+500-13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导入...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负数的认识目标A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B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课件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负数的认识0C: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3C:零下3摄氏度3C(+3C):零上3摄氏度正数:负数:+2000-500+500-13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图。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C代表什么意思?-3C和3C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1。(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C。(2)教师讲解0C的意思:0C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C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C表示零卜3摄氏度,读作:负二摄氏度。比0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C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C,读作:三摄氏度。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3、教学例2。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4、归纳正数和负数。(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一单元第2课时课题名称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初步体会直线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B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负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课前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小红小明衬小祁小东,信息技术的运用-6-5-4-3-2-10丄龙34吕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导入1、出示主题图。2、揭示课题。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师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2、元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二单元第1课时课题名称百分数(2):折扣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冋题。B过程与方法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百分数:折扣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1)180X85%=153(元)(2)160-160X90%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160-144=16(元)160X(1-90%)=160X10%=16(元)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二、新课讲授1、理解“折扣”的含义。刚才大豕调查到的打折是商豕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讨论,找出规律: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归纳定义。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2、解决实际问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导学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X85%=实际售价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T?学生试算,独立列式。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并板书。3、提高运用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200兀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个,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商品售价多少元?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让学生明确:“折上折”相当于连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二单元第2课时课题名称百分数(2):成数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冋题。B过程与方法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百分数:成数二成=(十分之二)=(20%方法一:350X(1-25%)方法二:350-350X25%=350X75%=350-350X0.25=350X0.75=350-87.5=262.5(万千瓦时)=262.5(万千瓦时)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二、新课讲授1、理解成数的含义。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几成”(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成数分数百分数二成十分之二20%(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2、解决实际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找出数量关系式。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X(1-25%)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全班交流。方法一:350X(1-25%)方法二:350-350X25%=350X75%=350-350X0.25=350X0.75=350-87.5=262.5(万千瓦时)=262.5(万千瓦时)三、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第4、5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二单元第3课时课题名称百分数(2):税率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B过程与方法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百分数: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X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二应纳税额十收入额X100%30X5%=1.5(万元)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导入1、口答算式。(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课讲授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2、税率的认识。(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3、税款计算。(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3)学生列出算式。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X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交流。30X5%=30X0.05=1.5(万元)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二单元第4课时课题名称百分数(2):利率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B过程与方法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畜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百分数:利率利息二本金X利率X存期取回总钱数二本金+利息5000+5000X3.75%X2=5000+375=5375(元)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钱。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利率二、新课讲授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兀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4、利息的计算。(1)出示利息的 计算公式 六西格玛计算公式下载结构力学静力计算公式下载重复性计算公式下载六西格玛计算公式下载年假计算公式 :利息二本金X利率X时间(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5000+5000X3.75%X2=5000+375=5375(元)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钱。三、巩固练习1、2018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为4.75%,至V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4.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3、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3.75%,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目给“希望工程”。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四、课堂小结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二单元第5课时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课题名称百分数(2):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B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整理,是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百分数:整理与复习知识回顾A商场:230X50%=115(元)B商场:230-2X50=230-100=130(元)115<130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信息技术的运用知识点内容摘要解题关键折扣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原价x折扣数=现价1、找准单位“1”2、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成数几成表示百分之几十税率应缴税额=各种收入X税率利率利息=本金X利率X存期取回总钱数=本金+利率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一、复习整理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知识回顾知识点内容摘要解题关键折扣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原价X折扣数=现价1、找准单位“1”2、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成数几成表示百分之几十税率应缴税额=各种收入X税率利率利息=本金X利率X存期取回总钱数=本金+利率二、综合运用课件出示例5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禾用提问,弓|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归纳整理解题思路:(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能算出实际花费。(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A商场:230X50%=115(元)B商场:230-2X50=230-100=130(元)115<130,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4、总结思考: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3、完成练习二第13题。“折上折”是什么意思?这么计算呢?4、完成练习二第14题。5、元成练习二第15题。提示: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题名称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B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厂长方形沿高剪T斜着剪:平行四边形匚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f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f长方形的宽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激趣导入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探究新知整体感知圆柱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教学例1:认识圆柱认识圆柱的面。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认识圆柱的高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咼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b.引导小结:水柱的咼低和水柱的咼有关.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咼。(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冉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三、巩固练习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单元第2课时课题名称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B过程与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咼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例4:①侧面积:3.14X20X30=1884(平方厘米)②底面积:3.14X(20+2)2=314(平方厘米)表面积: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复习引入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回答下面冋题.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二、教学新知1.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推导公式。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二底面周长x高。即:S=Ch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教学例4出示例4。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尝试计算汇报订正。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三、巩固练习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单元第3课时课题名称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B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咼V=Sh或V=nr2h22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3.14X(8十2)=3.14X4=23.14X16=50.24(cm)②杯子的容积:50.24X10=502.4(cni)=502.4(ml)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复习引入1、复习旧知(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二、教学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2)教具演示。(3)通过观察,讨论。(4)引导归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即:v=Sh2、应用公式尝试完成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习题。3、教学例6(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2)学生尝试完成例6。(3)集体订正。杯子的底面积:3.14X(8十2)2=3.14X42=3.14X16=50.24(cmi)杯子的容积:50.24X10=502.4(cmi)=502.4(ml)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单元第4课时课题名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B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22例7、3.14X(8-2)X7+3.14X(8-2)X18=3.14X16X(7+18)=1256(cm3=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2、揭示课题:解决冋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出示例7,读题,理解题意: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质疑。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实物演示。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尝试解决。223.14X(8-2)X7+3.14x(8-2)X18=3.14X16X(7+18)=1256(cm3=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2、引导归纳。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2、完成练习五的第12、14、15题四、分享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单元第5课时课题名称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B过程与方法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引入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2)讨论交流。(3)认识圆锥的高。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4)引导归纳。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咼在匕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里出匕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三、课堂练习1、活动游戏。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复习了有关圆锥的知识,还是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吧。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单元第6课时课题名称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B过程与方法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研究圆锥的体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咼圆锥的体积=-X圆柱的体积=-X底面积X咼33字母公式:V=-Sh3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实验探究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讨论探究。1引导归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32、教学例3.出示例3理解题意。引导分析。(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2、完成练习六的第4—7题。四、分享收获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单元第7课时课题名称整理和复习A知识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与能力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B过程与教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值观课前圆柱的认识:底面、侧面、高准备板书信息技术课件设计圆柱和圆锥1圆柱圆柱表面积:S=S侧+2S底圆柱的体积:V=Sh圆锥的认识:底面、侧面、高、顶点的运用教学板块(二次复备)圆锥的体积:V=Sh/3教学思考和积累(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2、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知识梳理1、结合教材第37页第1题,回顾圆柱、圆锥的特征。(1)圆柱的特征。圆锥的特征。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3、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二底面积x高,用字母表示:V=Sh)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V=1Sh)(3)做第3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圆锥体积的部分。4、知识应用。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4题。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四单元第1课时课题名称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B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课前准备课件板书设计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复习导入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3-4.5:2.710:6斗8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教师板书:比例。二、探究新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至V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据下面的冋题自学例1。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求出每个比的比值。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33上:2.4:1.6=-;60:40=-。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222.4:1.6=60:40,也可以写成空二60。1.640师: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做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教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教师用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找比例。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过程要求: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订正。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议一议,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答案:(1)能组成比例,6:10=9:15。不能组成比例。能组成比例,12:13=6:4。能组成比例,0.6:0.2=34:14。可以组成8个比例。即3:1.5=4:23:4=1.5:22:1.5=4:32:4=1.5:31.5:3=2:41.5:2=3:44:3=2:1.54:2=3:1.5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吗?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师生共同归纳。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1、2题。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四单元第2课时课题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B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课件板书设计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2A:1.6二6():402A6CI-内项」E64C外项2.4x40-1*6x6024x40二1,6x60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复习引入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二、探究新知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教师板书:2.4:1.6=60:40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2.4:L6=60:40L内项」外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如+扌外内内外项项项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X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X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TOC\o"1-5"\h\z343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X=0.6,两个内454项的积是0.5X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2,3X15=5X9。515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三、巩固练习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四单元第3课时课题名称解比例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B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课前准备课件板书设计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一、情景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二、探究新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例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的高度模型的高度=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实际的咼度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教师板书:x: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X1。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师:怎样解这个方程?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十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教学例3。解比例:2'4=61.5x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解:2.4x=1.5X61.56x=2.4x=3.75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左边的比值是-,5要使等号右边的比值也是8,x应等于15o5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9、10、11、12、13题。相互交流。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再实践(课堂、课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12、13题后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四单元第4课时课题名称正比例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前准备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板书设计正比例一=k(疋)x成正比例的量的二要素: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复习导入】复习引入。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新课讲授】教学例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数量/支1345678«*»总价/元0.51.{)L52.02.53.03.54*()•■♦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吋间/吋1234567路程/km90180270360450540630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路程=速度(一定)。时间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y=k(一定)x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2)。【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第三题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四单元第5课时课题名称正比例图象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B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课前准备课件板书设计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次复备)【新课讲授】教学第46页内容。教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看图回答问题: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练习讲授】基本练习。(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师生共同订正。(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①出示下表,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时间/时路程/km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路程=速度(一定)。时间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①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课堂作业】2.看图回答问题。(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课堂小结】教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X2.445,5y71116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第四单元第6课时课题名称反比例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B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前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反比例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成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xXy_k(—定)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宀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教学思考和积累(二
本文档为【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霞光万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80K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4-12
浏览量: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