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举报
开通vip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Lastrevisionon21December2020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思想战略:(1)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Lastrevisionon21December2020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思想战略:(1)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不仅需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为指导,更需要以生态文明为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绿色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物质文明为中心的,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当物质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阶段后,人类文明出现了片面、畸形发展的态势。近二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工业废弃物无情地排放、倾泄,改变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的规模和手段每一次质的飞跃,都将伴随着这种危机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恶化和尖锐化表明,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繁荣”,只能是短暂、表面的现象,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由此可见,绿色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遭到“大自然报复”后长期反思的产物,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也是当今可供人类选择的唯一途径。二、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战略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科学技术为内核、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客观上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首先,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表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从而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重任。“绿色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发展,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最终的目标。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人是最大的污染源和破坏者,同时又是治理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人类又要追求生存和发展权利的时候,人类一方面不能凭借手中的技术和力量去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去深入挖掘和利用人类自身智慧,去开拓新的资源。以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发展基础的时代,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素质极大提高的时代,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其次,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科学技术为内核,表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才是高质量的和绿色的发展,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可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要积极保护资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向自然索取速度”与“自然界恢复速度”的绿色平衡,确保生态价值的增殖,建立科学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观,开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必须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第三,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社会文明为基础,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也要注重整体发展效应,与整个社会文明同步发展、协调推进,从而开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基本上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模式,国民素养和生态意识仍比较差,因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在我国都存在。长期以来,由于我们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了资源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许多“发展”是在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基础上取得的,这样的发展必然缺乏文明与和谐的完美统一。由此可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着眼,而且要从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着手,要在更高层次上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广延性。生态文明是生态生产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领域的扩展和延伸,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也是整个人类文明成果的综合体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结合与统一:在物质方面要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以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自身的生产能力,自净能力,自组能力和稳态反应能力的提高,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可永续利用的资源环境;在精神方面要求人们思维方式的绿化、生态意识的觉醒和一系列生态学化的大学科例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美学以及生态工程技术等的崛起,从而确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文生态价值取向。三、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新途径(一)完善生态教育机制,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生态文明作为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文明形态,正在逐渐取代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性、前瞻性的文明形式,也是现代以及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但是,如果没有普及性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生态意识,没有全民生活、消费等行为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制约。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教育,促进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和全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机制,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选择科学合理、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提倡“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树立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健康发展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发展生态产业,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创建节约型社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要坚决制止和杜绝掠夺性开发资源的行为,实施“最小损害”甚至“零排放”、“零损害”方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努力维系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和谐与协调。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大重点江河流域污染防治力度,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程,特别是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森林防火、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防治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危险废物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要大力加强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大气和污水治理,增强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努力提高工业“三废”治理水平和处理能力,建立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三)实施生态经济,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经济建设要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一致的经济,它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三者紧密结合的经济。生态经济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类的幸福生存、全面发展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目的,生态经济以人和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把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的生态平衡统筹考虑,力求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和谐,追求经济发展的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生态的平衡等完美结合。生态经济不仅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目标,它还力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经济一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使人和自然都得到全面进步,另一方面,生态经济既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追求生态效益,使经济、社会、生态三者都得到和谐的发展。生态经济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找到了人与自然共存互利的途径。(四)建立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对政府的制度设计。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绿色发展的要求,积极创设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为民亲民的政府,积极培育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市民社会。政府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掌握和控制权力不是无限的和完全垄断的,而是有限的,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建设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在治理和建设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决策问题上,必须遵循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顺序,纳入法治的轨道;政府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配置力求信息对称和公开;治理和建设生态环境注重实效,强调投入和产出,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成效。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特别是在制定规划、计划及重大经济行为的拟议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从源头上解决危害生态的问题。四、总结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人口素质状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条件,吸取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要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的自然生态代价,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本文档为【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爱国
人民教育工作者
格式:doc
大小:282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11-12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