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选]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精选]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举报
开通vip

[精选]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二五) 风筝与少年 ①广场的上空,各种各样的风筝飘来荡去,地上的孩子们大呼小叫,春天的气息令人熏熏欲醉。   ②走到一个卖风筝的流动摊位前,摊主是一名妇女,她殷勤地拿出各式风筝,让我们挑选,儿子挑中一个“猪八戒背媳妇”,很是滑稽、有趣。摊边站着一位和我儿子年龄相仿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天空发呆。我跟他的母亲说,也拿一只风筝给你儿子放一放。话音未落,男孩突然转过脸,充满希望地望着母亲。而他母亲摇了摇头,她说她是下岗职工,一天卖风筝只能赚二三十元钱,一只十...

[精选]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二五) 风筝与少年 ①广场的上空,各种各样的风筝飘来荡去,地上的孩子们大呼小叫,春天的气息令人熏熏欲醉。   ②走到一个卖风筝的流动摊位前,摊主是一名妇女,她殷勤地拿出各式风筝,让我们挑选,儿子挑中一个“猪八戒背媳妇”,很是滑稽、有趣。摊边站着一位和我儿子年龄相仿的男孩,眼巴巴地看着天空发呆。我跟他的母亲说,也拿一只风筝给你儿子放一放。话音未落,男孩突然转过脸,充满希望地望着母亲。而他母亲摇了摇头,她说她是下岗职工,一天卖风筝只能赚二三十元钱,一只十几元的风筝怎么能白白地给他糟蹋呢? ③我儿子兴奋地拿着风筝的线轱辘奔跑,风筝时而上升,时而降落,最后跌落在一棵树上,风筝线缠绕着树枝。任凭怎么拉拽,风筝只是随着树枝摇晃。 ④正当我们无计可施,对面的男孩走过来,走到我身边,怯怯地问,叔叔,如果我把它取下来,你能不能给我一元钱?他眼巴巴地看着我,生怕我拒绝他。我有些踌躇,最后还是说,我给你两元钱,不过你得特别小心才行。   ⑤男孩挽了挽裤腿,抱住树干,蹭了几下腿,就上到了树顶。我害怕他从树上掉下来,在树下张开双臂,做出随时接住他的姿势。男孩满不在乎地冲我笑了笑。很快,他就取下了被树枝缠绕的风筝。陪着儿子跑了一会儿,累了,我坐在广场边休息。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不断地有风筝缠在树梢。男孩一次一次跑过去,爬上树,替人取下风筝,然后接过一元钱。 当他后来几次从我身边跑过的时候,裤袋里的硬币在叮当作响。   ⑥后来,他从裤袋中掏出硬币,低着头一枚一枚地数着。然后犹豫了一会儿,才朝他母亲走去。他站在他母亲的摊前,和母亲说话,好像交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开始向母亲的掌心点数硬币。最后,他从母亲手里接过一个“美猴王”的风筝。   ⑦他拿着从母亲手中买来的风筝,像我儿子一样兴奋地奔跑,不过奔跑的速度更快,他裸露的脚踝上还留有上树留下的划痕。他放的技巧很娴熟,风筝越飞越高,在蓝天上缩为一个小点。 ⑧临近中午,放风筝的人们纷纷回家,我和儿子最后走。我愿意看着这个男孩奔跑,奔跑的姿势和他买风筝的想法一样执着。回头去看,广场上空,一只“美猴王”的风筝还在飞翔,像一个孩子的心,越飞越高。 (摘自《扬子晚报》2008-03-13) 1、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文中第⑥段中说男孩在低着头数完硬币后,犹豫了一会儿,才朝他母亲走去,他在犹豫什 么?请补上男孩的一段心理活动。 3、 文中第⑧段说:“回头去看,广场上空,一只“美猴王”的风筝还在飞翔,像一个孩子的心,越飞越高。”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4、文中的男孩和母亲谁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出你想对他(她)说的一句话。 5、对文中少年通过爬树为他人取风筝,从中赚钱买风筝的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 第1—2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3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4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语言概括的能力。答案:写一个少年用自己的劳动赢得风筝,放飞风筝的事。 第2题主要考查结合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答案:略。 第3题主要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答案:要点:“我”对少年的美好祝愿。 第4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答案:略。 第5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评价能力。答案:略。 磁悬浮列车 ①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②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③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 ④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擦,时速高达几百公里; ⑤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⑥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6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 ⑦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什么?根据这个原理它有哪几种相应的形式? 3、第④段中的“几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交通工具将不断涌现,你想发明怎样的绿色交通工具? 第1—4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主要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能力。答案:磁悬浮列车。 第2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有关信息的筛选能力。答案:磁性悬浮;两种相应的形式①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②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 第3题主要考查选用词语的能力。答案:“几乎”说明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则与事实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第4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其对说明事物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答案:示例:将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较,说明磁悬浮列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第5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和生活积累的能力。答案:示例:太阳能汽车等。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二六)(三等奖) (一)啤酒(18分) 那是四年前的事了,准确地说不是“最近”了,然而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印象还要鲜明得多。 那年夏天,为了摄影我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在这个家家户户散布在海拔一千五百米斜坡上的村庄,像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有延伸到这里。 这个村庄虽有四、五百口人,却没有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不用说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而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被山涧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 由于手推车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背一些东西在这条路上行走,每当我惊奇于草垛何以.移动时,定晴一看,下面有一双双小脚在走路。原来是孩童背着堆得高高的当燃料用的玉米秸。 时代不同了,可正因为没有车道,多拉卡村的人们至今过着一种简单而又原始的生活。我不知道以前的情况,反正现在村民们完全知道他们的生活无法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相比。因此,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 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子都渴望离开村子去有电有车的城市。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就是我们,在没法用汽车的这里,也深感不便。为了能全副武装登山,从汽车的终点站到村庄,我们竟雇了十五个人搬运器材和食品,其余的东西不得不放弃。 首先放弃的就是啤酒,啤酒比什么都重。想过酒瘾,威士忌更有效果。我们四人带了六瓶,每人一瓶半,估计能对付着喝十天, 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 当汗淋淋地结束了一天的拍摄,面对眼前流淌着的清洌的小河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如果把啤酒在这小河中镇一下的话,该有多好喝呀。” 现在再提经过大家协商放弃的啤酒真是没有道理。这时有人追问我说出来的这句忌语。他不是我的同僚,而是村里的少年切特里。 他问翻译:“刚才那人说了什么?”当他弄清什么意思时,两眼放光地说道:“要啤酒的话,我去给你们买来。” “……去什么地方买?” “恰里科特。” 恰里科特是我们丢了车子雇人的那个山岭所在地,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个半小时。 “是不是太远了?” “没问题。天黑之前回来。” 他劲头十足地要去,我就把小帆布包和钱交给了他。“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话买四瓶来。” 切特里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八点左右背了五瓶啤酒回来。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 第二天午后,来摄影现场看热闹的切特里问道:“今天不要啤酒吗?” “要当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 “没问题。今天是星期六,已经放学了,明天也休息,我给你买许多‘星’牌啤酒。” “星”牌啤酒是尼泊尔当地的啤酒。我一高兴,给了他一个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买一打啤酒以上的钱。切特里更起劲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没回来。到了临近午夜还是没有消息。我向村民打听会不会出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如果给了他那么多钱,肯定是跑了。有那么一笔钱,就是到首都加德满都也没问题。” 十五岁的切特里是越过一座山从一个更小的村子来到这里的,平时就寄住在这里去上学。土屋里放一张床,铺上只有一张席子。因为我拍过他住的地方并问了许多问题,所以对他的情况是了解的。 在那间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着自己做的咖喱饭发奋学习。咖喱是他把两种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夹在石头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由于土屋很暗,白天在家学习也得点着油灯。 切特里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也没有回来。到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一还没有回来。我到学校向老师说明情况、道歉并商量对策,可是连老师都说:“不必担心,不会出事的。拿了那么一笔钱,大概跑了吧。” 我后悔不已。稀里糊涂凭自己的感觉把对尼泊尔孩子来说简直难以相信的一笔巨款交给了他,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这样坐立不安的过了三天,到了第三天深夜,有人猛敲我宿舍的门。唉呀,打开门一看,切特里站在外面。 他浑身泥浆,衣服弄得皱巴巴的。听他说由于恰里科特只有四瓶啤酒,就爬了四座山直到另一个山岭。 一共买了十瓶,路上跌倒打碎了三瓶,切特里哭着拿出所有玻璃碎片给我看,并拿出了找回的钱。 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 1.“那是四年前的事了”,但“却比昨天发生的事印象还要鲜明得多”,文章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怎样理解第5段中“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3分) 3.选取文中最感动你的一处情节,说说你的感触。(4分) 4.“我”为什么会“抱住他的肩膀哭了”?“我”为什么要“深刻全面地反省”?(4分) 5.根据文中情景,想象一下切特里第二次买啤酒时途中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4) 第1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2~4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5题属较难题,考试 要求c. 第1题主要考查理解设置悬念这一写作技法的能力.答案:引起读者的兴趣,产生急切 要读下去的愿望,也表明这件事在“我”心目中的重要。 第2题主要考查理解及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对旅游者来说喜马拉雅山麓是一个 非常新奇的世界,没有任何的污染,没有噪音,没有都市的浮躁;但原居者却感觉远 离现代文明、现代社会,因落后而痛苦。 第3题主要考查个人情感、体验、感悟及表达能力。答案:开放题,健康、向上,有见解即可。 第4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答案: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却误解过他。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信任。 第5题属开放题,考查描写人物及语言表达能力,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二) 闪电——太空清道夫    闪电在清理地球上的辐射已及保障人类和人造卫星的太空飞行安全方面扮演着人们意想不到的重要角色。    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吉母.格林说:“闪电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波,它与空气中的微粒相互作用…然后进入大气层,大气层就会得到清理。”    格林称,1958年美国的太空探测器绘制出了两条环绕地球的辐射带。地球辐射带又称范爱伦辐射带,形如炸面圈,是地球周围被地磁场俘获和加速的带电粒子带。太阳活动增强时出现,太阳活动减弱时消失。过去科学家一直认为,这个辐射带是相对稳定的。但新的卫星观察数据表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时会突然将辐射带里的带电粒子加速到光速。这种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够穿透厚达十几厘米的铝板,可能给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和正在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就一直试图弄明白为什么有两条辐射带,而不是一条,在它们之间的所谓间隙是如何形成的。    格林说:“这是闪电造成的。它在空气中清理出这片狭长的区域,或者说创造了这片安全的区域。航天局就可以利用这片区域,发射各种航天器,这样就不会遭受其它区域出现的强辐射。”    航天局想知道地球的这两个辐射带是如何形成的,以便把这个知识应用到星际飞行中。这两个辐射带辐射强度足以与美国于1945年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的原子弹产生的辐射相比。    太阳耀斑,银河系深处的大爆炸以及其它行星产生的辐射经常轰击地球。在一年当中的某段时期,这种辐射轰击可能填补地球辐射带之间的间隙。    在一年中的某段时期,闪电要花几周时间“清理”这个间隙,恢复地球辐射带的原状。    美国航天局的一颗测绘卫星飞过地球南北极的上空,绘制出辐射带图像,并把这些图像与两颗气象卫星记录的闪电次数进行对比.闪电清理这个间隙花费的时间长短取决于闪电的数量.而闪电的数量则取决于一年中的某段时期.    由于欧洲和北美洲是巨大的大陆板块,这些地区的夏天会出现大量闪电,而在海洋上空闪电就不会发生得如此频繁.南美洲和澳洲比环绕它们的海洋的面积要小,因此闪电较少.    因此在南半球的夏天,当地球布满辐射时,闪电数量较少意味着地球这个辐射带之间的间隙或者说安全区域需较长时间才能清理出来. 1 地球辐射带有什么危害?(2分) 2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说标题的特点。(3分) 3 请指出文中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4 给地球辐射带下个定义。(2分   5 文中人类如何利用闪电?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你能否提出一些人类利用闪电 新设想,新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4分) 第1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  第2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  第3题属容易题,考 试要求b;  第4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  第5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考查筛选信息及理解能力。答案:给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和宇航员带来灾难性后果。 第2题考查理解、分析及对说明内容的把握能力。答案;内容上:表明了闪电在太空中作用; 形式上: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第3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辩析及其对说明对象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答案:作比较;具体说明地球辐射带辐射强度的大小. 第4题考查筛选信息及概括表达能力。答案:地球周围被地磁场俘获和加速的带电粒子带叫地球辐射带。又称范爱伦辐射带。 第5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及有关信息筛选能力;考查生活积累及综合实践能 力。答案:利用闪电在大气层中清理出的一片安全区域发射各种航天器;开放部分有创意,较合理即可。   2008年初中毕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二七) 有一种美丽叫顽强 那次,我在一个山沟里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令我难以忘怀的一幕。 我面对的是一个形容肮脏、衣衫褴褛的老太太。院子很凌乱,屋子里躺着她瘫痪在床的老伴儿。我们坐在门口,仍不时一股有难闻的气味从屋里散发出来。我们的话题,是关于上个世纪的一个隐藏在这里的满清格格。        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寻访格格的故事,我早走了。这院子肮脏得实在让我难以忍受。老太太坐在我对面告诉我:“格格教俺们长岭屯的人认了字,教俺们学会了刷牙;以前俺们没人识字,也没人刷牙。后来,格格的身份被人发现,人们斗她,打她,没人理她。她无依无靠,就住在我这里。她不会做饭,我帮她,我还给她做鞋。她死的时候,就是穿着我给她做的鞋走的。可怜的人,小时那么娇贵,可老了反倒……”说到这里,她流了泪。 据说,格格晚年时候,只有这个老太太全心全意地照顾她,原因仅仅是善良。 采访近了尾声,我要求给老人拍张照片,她竟害羞了,她说:“我什么好看的衣服都也没有,咋拍呢?”她有些黯然,“我活了76岁,还没照过相呢,连照片也是在格格的箱子里看见过那么一回。格格年轻时可真好看,像花骨朵儿似的。”说到这里,她眼睛里忽然有了一种光芒,顺着她的目光,我看到了院墙边上有一株花好像是野芍药,红红的,一脸自信地盛开着。“我就挨着这花照吧,这花我喜欢。”说罢,她把额头的乱发向后拢了拢,倚在了院墙上。      我有些愣住了。这样一个老太太,在这样的院子里,美丽居然这样顽强地在她心里开放着。赶紧,我按下了快门。 来源:《读者》2005年第17期 1、文章中《格格》这一人物起了什么作用? 2、文中第二段说老太太形容肮脏,衣衫褴褛,但文后却说“美丽居然这样顽强地在她心里开放着”这样写是否矛盾? 3、说说文章中“野芍药”蕴含的意思。 4、你觉得文中的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5、文中还有很多细节描写十分得当,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例试作分析。 第1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2~3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4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 第1题:主要考查整体感知,语言概括的能力。答案:贯穿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最主要是引出全心全意照顾格格的老太太。 第2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答案:不矛盾。虽然老太太衣裳褴褛,但内心却是美丽的,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 第3题:主要考查对句意的理解能力。答案:其表面意思是指野芍药不屈不挠,向上生长,把美丽带给人间,其实是象征着老人的精神,如花一般美丽、动人、顽强。 第4题:主要考查概括的能力。答案:善良、顽强、待人诚恳等。 第5题:主要考查品评语言的能力。答案:略。 病毒的秘密 细菌和病毒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作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外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病毒是怎样生成的?(请用原文回答) 2、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到作用,为什么对病毒却全无作用? 3、本文题为“病毒的秘密”,而文章中多处写到“细菌”,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5、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第1~2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3~4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 第1题:主要考查把握内容的能力。答案: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第2题:主要考查有关信息的筛选能力。答案: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第3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通过将细菌与病毒的对比,更能突出病毒的特征,揭示出病毒的秘密。 第4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其对说明事物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答案:示例。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突出病毒的感染力极强。 第5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和把握文意的能力。答案:①病毒的杀伤力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②注意身体的锻炼。③病毒其实并不可怕。(符合文意即可)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二八)(三等奖) (一)光明的心曲 赵丽宏 (1)我的眼前,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2)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3)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辉,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地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暗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4)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 。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5)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呵,竟是一个盲姑娘! (6)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7)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8)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9)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10)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11)墙上的夕辉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划横线句把抽象的歌声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诗一般的意境。请仿照原文再续写一句。歌声像 。(2分) 2、文章写盲姑娘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简略品味。(4分) 。3、第(10)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划浪线语句有什么深刻的内涵?(4分) 。4、文章思路清晰,在记叙时运用了什么顺序?试加以分析。(3分) 。5、文章以“光明的心曲”为题目揭示出什么主旨?并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4分) 。 第1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要求C;第2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要求C;第3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4题属于较难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于稍难题,考试要求b; 第1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答案:示例:歌声像春风,丝丝缕缕在月夜中吹拂。(2分) 第2题主要考查品评语言的能力。答案: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品味示例:如“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这句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点明小姑娘有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却竟然是盲人,实在令人惋惜。(描写方法2分,品味2分) 第3题主要考查理解结构和句意的能力。答案: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内涵:在我的眼里,我看到了小姑娘那光明的心境、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4分) 第4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思路的能力。答案:运用倒叙的方法,由眼前傍晚小屋的美景,想到了那在黄昏中唱歌的小姑娘,最后思绪又回到了夕阳消失的小屋中,情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顺序2分,分析2分) 第5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答案:既是盲姑娘向往光明的内心倾诉,又是对她内心世界热恋光明、向往光明、充满希望的写照,展示了她的顽强的生命价值。启示略(标题含义2分,启示2分) (二)受人青睐的绿色食品 ①当你去超级市场采购时,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叶、咖啡、果脯、饮料等的包装袋(盒)上都印有同样的图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叶轻托着一枚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绿色食品”。    ②你也许会感到奇怪,绿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绿色的蔬菜、水果吗?怎么连奶粉、饮料之类也成了绿色食品?其实,绿色食品是指完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那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告诉我们,绿色食品出自纯净、无污染的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勃勃的生命力。    ③绿色食品为什么受人青睐呢?这要从环境污染说起。    ④环境污染问题是困扰全人类的重大问题,它使人类生存受到了威胁。因为人的食物结构中,大多数食物来自田野里的农作物和禽肉鱼蛋等,如果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它们的体内就会积累起有害物质,这样,人吃了这些作物或用禽畜加工成的食品,就会中毒,影响人的健康。    ⑤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炮、电池、开关的工厂,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多的汞。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口齿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病状,甚至会死亡。    ⑥农药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甲据统计,现在常用的400多种农药中,就有140多种农药含有毒性很大的有机氯。乙人稍有疏忽,吃了用这些作物做成的食品,轻者会出现头昏、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还会丧命。丙如果人长期慢性中毒,就会得白血病、胃癌等不治之症……丁现在,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屡屡发生,人类的食源已亮起了红灯。    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⑧绿色食品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它包括地里种的、水中游的等多种多样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粮食、蔬菜、鱼肉、鸡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调味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作物要在没有污染的地方进行栽培,以保护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饲料中,不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添加剂;制罐头、饮料的工厂中,使用的工艺设备必须无铅、锌等污染。    ⑨绿色食品标识已成为我国食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出口创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绿色食品带来“绿色事业”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 6、第④段中加点的“大多数”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 7、请用一句话描述一下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请用原文回答)(2分) 。 8、“绿色食品”有什么优点?请简要回答。(3分) 。 9、第⑥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 10、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少食品卫生不合格,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的现状,请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向有关部门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不少于30字)(4分) 答: 第6~8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4题属于较难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于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6题主要考查选用词语的能力。答案:“大多数”说明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则于事实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行的要求。(3分) 第7题主要考查文字表述的能力。答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叶轻托着一枚绿芽。(2分) 第8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答案:绿色食品的优点有营养、卫生(或安全)、无污染等。(3分) 第9题主要考查理解举例说明作用的能力。答案:通过举例说明农药的污染危害性大。(3分) 第10题主要考查生活积累的能力。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4分)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二九)(二等奖)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题(17分) 母亲给出的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能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子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对儿子这样的问题,一般的母亲可能会安慰孩子,也可能会撒谎欺骗孩子,可是文中的母亲起初并没有作出回答甚至“庆幸自己没说出 口”,这是为什么?(3分) 3、母亲后来终于给儿子一个怎样的答案?谈谈你对这个答案的理解。(4分) 4、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儿子又是怎样的一个儿子?(4分) 5、生活中你一定享受过这样温暖的亲情,请把记忆定格,用生动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100个字左右)(4分) 第1—3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4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答案:因母亲给儿子的一个答案,使儿子健康成长。 第2题主要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答案:因为母亲如果把真实情况告诉儿子,儿子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 第3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答案:“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母亲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勤出智慧、勤出成果。(意思对即可得分) 第4题主要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案:母亲:聪敏、有爱心、有责任心。儿子:智力不高,但懂事,有志气。 第5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0题(15分) 偶然的发现 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 ·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 个现象是最贴切的。 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节选自纽特《世界的种子》) 6、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请把它摘写出来。 (2分) 7、文中描述同学用网球击篮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3分) 8、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 (3分) 9、下面是从文中筛选的信息,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分) 化学家提出“原子论”,得到验证却与植物学家的发现有关,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 10、花粉在水面晃动这一偶然发现,使学者获得启发,解决了科学难题。你能由此联想到科学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请举一例。 (4分) 第6—8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9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10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6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答案:“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第7题主要考查理解比喻说明作用的能力。答案:用人们熟悉的事情,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释花粉在水面上动个不停的现象属“布朗运动”)。 (能从“通俗形象地说明问题”的角度回答,即可得分) 第8题主要考查理解、辨析语言的能力。答案:因为作者清楚地知道,二者只是有某些类似之处,并不相同,这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意思对即可得分) 第9题主要考查理解和感悟能力。答案:①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学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不是唯一的。 (答案不限于此。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第10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和生活积累的能力。答案:示例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受到启发,提出了“万有引力”说。②从壶水滚沸的现象中,瓦特获得启发,发明了蒸气机。(答案不限于此。合乎题意、表述清楚即可得分)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三十)(三等奖) (一)生命常常是如此的美(共17分) (1)每天下午,接上孩子之后,我都要带着他在街上溜达一圈,这是我们俩都很喜欢的习惯。闲走的时候,看着闲景,说着闲话,我就觉得这是上帝对我劳作一天的最好奖赏。每次我们走到文华路口,我就会停下来,和一个卖小菜的妇人聊上几句,这是我们散步的必有内容。这个妇人脸色黑红,发辫粗长,衣着俗艳,但是十分干净。她的小菜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所以常常是供不应求,我常在她这里买菜,所以彼此都相熟。因此每次路过,无论买不买菜,都要停下和她寒暄几句。客户多的时候,也帮她装装包、收收钱。她会细细地告诉我,今天哪几样菜卖得好,卤肉用了几个时辰,西兰花是从哪个菜市上买的,海带丝和豆腐卷怎样才能切得纤细如发,而香菇又得哪几样料配着才会好吃又好看。听着她絮絮的话语,我就会感到一波波隐隐的暖流在心底盘旋。仿佛这样对我说话的,是我由来已久的一个亲人。而孩子每次远远地看见她,就会喊:“娘娘!”——这种叫法,是我们地方上对年龄长于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昵称。 (2)那位妇人的笑容,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醇厚。 (3)一天夜里,我徒步去戏剧院看戏,散场时天落了小雨,便叫了辆三轮车。那个车夫是个年近五十的白衣汉子,身材微胖。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我忽然想起附近住着一位朋友,我已经很久没见到过她了,很想上去聊聊。便让车夫停车,和他结帐。 (4)“还没到呢。”他提醒说,大约以为我是个外乡人吧。 (5)“我临时想到这里看一位朋友。”我说。 (6)“时间长吗?我等你。”他说,“雨天不好叫车。” (7)“不用。”我说。其实雨天三轮车的生意往往比较好,我怎么能耽误他挣钱呢? (8)然而,半个小时后,我从朋友住处出来,却发现他果真在等我。他的白衣在雨雾中如一团蒙蒙的云朵。 (9)那天,我要付给他双倍的车费,他却执意不肯:“反正拉别人也是拉,你这可望而不可及是拿稳了的生意,还省得我四外跑呢。”他笑道。 (10)负责投送我所在的居民区邮件的邮递员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子,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染着头发,带着项链,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其实他工作得很勤谨。每天下午三点多,他会准时来到这里,把邮件放在各家的邮箱里之后,再响亮地喊一声“报纸到了”。 (11)“干吗还要这么喊一声呢?是单位要求的吗?“我问。 (12)他摇摇头,笑了:“喊一声,要是家里有人就可以听到,就能最及时地读到报纸和信件了。” (13)后来,他每次喊过之后,只要我在家,我就会闻声而出,把邮件拿走。其实我并不是急于看,而是不想辜负他的这声喊。要知道,每家每户喊下去,他一天得喊上五六百声呢。 (14)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这种难忘的感受。满面灰尘的清洁工,打着扇子赶蚊蝇的水果小贩,双手油腻腻的修自行车的师傅……只要看到他们,一种无缘由的亲切感就会漾遍全身。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但我真的不觉得他们与我毫不相干,他们的笑容让我愉快,他们的忧愁让我挂怀,他们的宁静让我沉默,他们的匆忙让我不安。我明白我的存在对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但是他们对我的意义却截然不同。我知道我就生活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奔波之间,生活在他们一行一行的泪水和汗水之间,生活在他们千丝万缕的悲伤和欢乐之间,生活在他们青石一样的足迹和海浪一样的呼吸之间。 (15)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出没在我的视线里,他们的精神沉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的可爱,这个散淡的世界真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其实是那么的坚韧和美丽。 (16)我靠他们的滋养而活,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予一无所知。他们因不知而越加质朴,我因所知而更觉幸福。 1、请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他(她)美在哪里?(3分) 2、请选用第(15)(16)段中的词语概括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3分) 3、读完全文,你认为怎样才能发现这么美的生命?(3分) 4、作者说“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这种难忘的感受“,请描绘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这样的人,并说说你内心的感受。(4分) 5、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富含哲理。请选择一个喜欢的语句,并作出批注。(4分) 第1道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2道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3道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 第4道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5道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作品中重要信息加以概括的能力。答案:示例:妇人:美在衣着俗艳,但是十分干净;小菜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车夫:美在善意提醒,耐心等待,执意不肯。男孩子:美在准时通过叫喊,让大家能及时读到报纸和信件(3分)。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段意的能力,答案:卑微、坚韧、美丽、质朴(写出三个给3分,少一个扣1分)。 第3题主要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自己应该有善良、谦卑、感恩的心灵,愿意亲近普通的人。(大意对即可)(3分)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描写和感悟能力。(4分) 答案:叙述车例表述清晰流畅,能体现人物的“美”,感受真实自然,语言流畅即可。(4分) 第5题主要考查品评语言的能力。答案:有就所选语句从描写、修辞、词语等某一角度作出评价,语言流畅即可。(4分) (二)指纹——未来的万能钥匙(共12分) (1)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2)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3)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4)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5)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6)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7)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6、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7、第4段中带点的“基本”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8、联系上下文说说“活体指纹”是怎样采集的。(3分) 9、第5段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10、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设想指纹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试举三例,表述要简洁、清楚、完整)(3分) ① ② ③ 第6-8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9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10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6题主要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答案:说明了指纹的采集、识别及运用,说到采集、识别或指纹识别及运用即可。(2分) 第7题主要考查选用词语的能力。答案:“基本上”表达大多数用这种技术,但也不排除使用其他技术,删去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删去。(3分) 第8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的能力。答案:采用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 和 ,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3分) 第9题主要考查理解举例说明作用的能力。答案:通过举例说明要手和身体连着有生物电流,才能采集到活体指纹。(3分) 第10题重在考查把握文意和生活积累的能力。 答案示例:①用指纹指令开门。②利用指纹密码,划卡消费。③利用指纹密码设计个人专用手机(只要有道理即可)(3分)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三一) 百合献谁 (17分)                           刘心武 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用望远镜细观台上,不是紧盯着“王子”和“白天鹅”,而是逐个地扫描那些配舞的天鹅,除了“三大天鹅”、“四小天鹅”外,还有若干丝毫不能令现众特别瞩目的“众天鹅”。而在她们当中,当舞姿“凝固“时,也还有排在前列与隐在后面的区别。于是从望远镜中注意到,在最后面, 一位“天鹅”双腿优雅地分立,头颈微偏,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身影与其他“天鹅”同样美丽,在耐心地做暗景中的“绿叶”,以衬托主角“王子”与“白天鹅”在追光中的“红花”怒绽。随着舞曲的流动,众“天鹅”也开始缓缓变换姿势,于是我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排列在最后的“天鹅”的细部。她的眉目,精心化妆后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转动时,显露出锐瘦的锁骨,以及背后同样“锋利”的肩胛;可是,她虽隐于最后,却也满脸凄恻,众身是戏。乐音陡变,众“天鹅”如风中白莲般翕合旋舞,转瞬间,我已不能再找到那位资深的舞娘`````` 我的思绪,飘出了《天鹅湖》,飘出了王子与白天鹅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在猜想,那位资深的舞娘,她有着怎样的个人命运?当年她献身芭蕾这一“残酷的艺术”,不惜脚趾流血,苦练虚脱,一定怀着充当舞台追光下的“白天鹅”的美梦,她曾圆过这个梦吗?也许,若干看前,她确曾是众星所捧的那个“月”。可是,时光无情,后生可畏,她渐渐地,先是让出“白天鹅”这一主角,再让出“三大天鹅”之一的位置,在演出的 说明书 房屋状态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焊机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GGD说明书下载 上,从“挂头牌”到名字列于后面,到隐入“本院演员”的模糊概念中``````也许,更残酷的是,她竟从未跳过主角,终其一生,也只是充当“绿叶”,并且总在“亮相”时,隐于最后一列,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走神”于自身命运的吟唱吗? 给整台演出所献的花篮,虽然也含有她的一份,但那整把的鲜花,是只献给主角的。我心中有个冲动,演出结束后,单给她,这资深的舞娘,献上一大束丰满的百合花。我把望远镜递给旁座的朋友,请他注意那位婉转于舞台暗区的资深舞娘。他先是莫名惊诧:“看她作甚?”及至看清了,咋舌道:“天哪,这‘老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个什么劲儿啊!”我接过他递回的望远镜,觉得透心地凉,不是朋友错了,不能怪他刻薄,甚至于,他那真实的直觉与非功利的直率,恰恰道破了人生、人性、人际的某些底蕴。可是我想哭,不独为那资深舞娘,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出了剧场,花亭还在营业,我买下了一大束昂贵的百合花,紧紧地拥在自己胸前`````` 摘自《读者》2006年第6期 1.从文中摘抄出描写“资深舞娘”舞姿的词语。(3分) 2.第①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绿叶”的含义。(3分) 3.阅读第②段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资深舞娘的命运。(4分) 4.制作读书卡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读书卡。(友情提示:可任选一点具体分析,或从词语运用,或从修辞效果,或从人物描写…)(3分) 篇名:百合送给谁 作者:刘心武 摘句:她的眉目,精心化妆后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转动时,显露出锐瘦的锁骨,以及背后同样“锋利”的肩胛;可是,她虽隐于最后,却也满脸凄恻,众身是戏。乐音陡变,众“天鹅”如风中白莲般翕合旋舞,转瞬间,我已不能再找到那位资深的舞娘`````` 品味: 5.请自选角度,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悟。(4分) 第1~2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3~4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5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主要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双腿优雅地分立,头颈微偏,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 第2题主要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答案:比喻那些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人。 第3题主要考查把握段意的能力。答案:①她由原先的“月”,变成了陪衬。 ②她自始至终都充当绿叶。 第4题主要考查品析语言的能力。答案:例: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舞娘她们优美地舞姿。 第5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和感悟的能力。答案:略。 评分标准:第1、2题均3分。第3题4分,每点2分。第4题3分。第5题4分。(言之成理即可) 探秘可燃冰(15分) 张力增 可燃冰,又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一种天然气与水的固态化合物,颜色呈乳白色,不透明,看上去就像普通的冰块,更准确地说有些像酒精块.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 甲烷占80%至99.9%,可以直接点燃,因此称之为”可燃冰”。 这种能源主要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海洋及陆地冻土带中。这里的压力和温度条件能使天然气水合物处于稳定的固体状态。可燃冰一般在温度低于4℃、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深海沉积物中形成。经过实验得知,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其能量密度是煤和黑色页岩的10倍左右,而且在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污染比煤、石油、天燃气等要小得多,是一种能量密度高的环保能源。 经过调查表明,可燃冰在海洋深水底和永久冻土带环境广泛分布、资源量巨大。大西洋的85%、太平洋的95%、印度洋的96%的面积均含有可燃冰。世界各大洋中可燃冰的资源总量换算成甲烷气体约为1.8亿亿~2.1亿亿立方米,比地球上已知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资源量多出一倍以上,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 关于可燃冰的成因,可能与可燃冰的形成有关。一般看法是,由于海底水温较低,压力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死后,尸沉海底,经过细菌分解后成为甲烷、乙烷等可燃气体,然后进入海底疏松的沉积岩,与水结合成可燃冰。 可燃冰是不同于常规油气的新型能源,仅在低温和高压力状态下才是稳定的,往往同自然环境处于十分敏感的平衡之中,当环境变化时往往导致可燃冰的失稳和释放。要开釆,人类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甚至潜在着灾难性的危害。 首先是温室效应。“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报导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如果在开釆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其次,可造成海底滑坡。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可燃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这对各种海底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再者,如果开釆不慎,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毒化、海啸等灾难。 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成熟的科学方法。 1、文中加点的“左右”、“几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1—2种,举例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3、结合本文内容,简要说说可燃冰的形成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目前,人类要开采还面临着哪些新问题,甚至潜在着灾难性的危害? 5、阅读全文后, 你是否认为可燃冰能够真正被开发利用?请谈谈理由。 第1~2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3~4题稍难题,考试要求b; 第5题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主要考查选用词语的能力。答案:不能, “左右”、“几乎”都表示估计、猜测 ; 如果去掉,则完全确定了,与原意不符。 第2题主要考查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案:举例子、列数字。如“大西洋的85%、太平洋的95%、印度洋的96%的面积均含有可燃冰。”作用:说明可燃冰广泛分布、资源量巨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第3、4两题主要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第3题答案:温度低(低温);压力大(高压); 可燃气体。 第4题答案:温室效应;造成海底滑坡;还有开采不慎,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毒化、海啸等灾难。 第5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和探究的能力。答案:略。 评分标准:d第1题3分,回答“不能”1分。原因2分。第2题3分,写出说明方法1分,举例1分,作用1分。第3、4题均3分,每点1分。第5题3分。(言之成理即可)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三二)(三等奖)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也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这样很好。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楞,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 “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 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是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竟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存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父亲把眼一瞪:“好你个老李头,要你瞎咕叨个啥?”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让我为您擦一次背……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 结合全文,分析“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 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父亲去做擦澡工,请找出来。(3分) 3、 为什么父亲听了我的话后“脸像遭了寒霜的柿子”?为什么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 3分) 4、文章结尾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请结合全文,认真揣摩,谈谈你对“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一句的理解。(5分) 5、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2分) 父亲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父亲的眼花了,他把明亮的眼睛给了我,父亲的背佝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爱昼夜无眠”,确是如此,父爱如山,深沉内敛,父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时时刻刻在关爱着我们。请你联系实际,写出父亲关爱你的一个细节或小故事,要求运用描写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 一至三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五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四和第六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一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意及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父亲晚上去做擦澡工,劳累并且睡眠不足。 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及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 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父亲白天不在家但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 第三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的感悟能力。 参考答案:儿子的误解使父亲内心深受伤害;“他终于什么也没说”是因为父亲不想让儿子知道实情。 第四题主要考查理解句意能力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感悟能力。 参考答案:结尾一句形象的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感激和内疚,是全文感情的最高峰。结尾寓言深刻,饱含着对父亲理解、感激和抱愧,将对父爱的颂扬推向极致。(能谈出自己被父爱所感动,体会到父爱如山般沉重,且语言通顺即可。) 第五题主要考查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他把有力的身躯给了我;他把不老的青春给了我 第六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感悟及描写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感恩教育。 参考答案:略(要求感情真挚,细节真实可信,语言流畅。) 纳米技术与百姓生活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白春礼院士说:“电子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而纳米技术将在21世纪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活,而且其影响力将大大高于计算机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这将会是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纳米技术看似神秘,其实,它已经离我们很近了。     在日常生活方面,不久的未来,有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做成的衣服,人们就不用洗衣服了,而且这种衣服穿着很舒服,不是像雨衣那样;用这种材料做成的红旗,即使下雨在室外也依然会高高飘扬。往各种塑料、金属、漆器甚至磨光的大理石、大楼的玻璃墙、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涂上纳米涂料,都会具有防污、防尘的效果,而且耐刮、耐磨、防火,戴上涂有纳米涂料的眼镜,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从室外进入室内,就能避免眼镜上蒙上一层水气。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茶杯等餐饮具将不易摔碎,若将抗菌物质进行纳米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加进去就能制成抗菌的日常用品,如现在市场上已出现的抗菌内衣和抗菌茶杯等,把纳米技术应用到化妆品中,护肤、美容的效果就会更佳,如何制成抗掉色的口红,可开发出防灼的高级化妆品等。     在医疗方面,纳米级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传输更加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在人工器官外面涂上纳米粒子可预防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有了通过血管进入人体的纳米级医疗机器人,将大大减轻病人手术的痛苦。     在电子信息领域,纳米技术将更会大显身手。纳米技术会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容量、速度提高1000倍而体积缩小1000倍,可以预见,计算机在普遍采用纳米材料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速度将更快、效率将更高,而且将成为真正的“掌上电脑”;二三十年后,纳米让图书馆只有糖块大小;纳米技术将发展出个人随身办公室系统,我们就不必每天上下班了。     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环保等方面也将大有作为。用纳米材料做成的电池,体积很小却可容纳极大的能量,届时汽车就可像目前的玩具汽车一样,以电池动力在大街上奔驰了。用纳米材料做成的轮胎,将更耐磨、防滑,可减少交通事故,用纳米材料制造出的小型飞机,将使飞机像汽车一样进入家庭,交通阻塞可能成为往事。在环境科学领域将出现功能奇特的纳米膜,这种纳米膜能够探测到由化学和生物制剂造成的污染,并能经过滤而消除污染。     纳米技术将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生产、娱乐等各个方面,电脑、网络、基因工程等当前的高科技领域也将因此面临变革,纳米科技带来的是人类社会的第五次产业革命。纳米时代的到来将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随心所欲。    1、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2、 “纳米时代的到来将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随心所欲。”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4分) 3、 “电脑、网络、基因工程等当前的高科技领域也将因此面临变革”中的“此”指什么?(3分) 4、 纳米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未来生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享受到纳米技术带来的成果了吗?如果有,请你介绍一下是什么产品,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如果没有,那么请你想象你将最先享受哪一方面的成果?为什么?(5分) 第一至三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四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一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参考答案:纳米技术将在21世纪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活。 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参考答案:日常生活方面、医疗方面、电子信息领域、在能源、交通、环保等方面。 第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意和关键词的理解能力。参考答案:纳米技术将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生产、娱乐等各个方面。 第四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生活积累的能力、表达能力。参考答案:略(要求表述流畅,想象合理)。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三三)(二等奖)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8—17题。 (一)小巷晚雨(17分) 黄飞 搬入这条小巷已有一年多了。 大约是临近中秋节的一天,傍晚下起了小雨。从报馆出来,我撑开雨伞,匆匆绕过霓虹闪烁的闹市,步入了长长的小巷。小巷两边是清一色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拙朴典雅,古色古香。雨丝无声地飘洒在伞布上,又无声地落在石板路面,白白的石板路面便晶莹透亮。 是谁家的玫瑰忘收了?在墙头红红地燃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味。 我的脚步不由慢了下来,在玫瑰花下站定,细瞅。雨中的玫瑰格外生动,昂然勃发,鲜润纯粹。梗是笔挺的梗骨,叶是墨绿的叶脉,花是绝艳的花魂。雨珠在绒绒的花瓣上滚来滚去肆意嬉戏,像情人忘情地亲昵,静听,似有笑语溢出,温馨得让人心醉。 忽然,一片花瓣在轻摇,我的心一沉,爱是有代价的,自然界亦不能幸免。目睹坠落的过程无疑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花瓣像两只情侣的手,依依不愿松开。分离后的花瓣并非直落,绕花盆飘荡半圈后才哀哀离去,缠绵在一尘不染的石板路上。一朵花瓣和母体的离析过程竟如此艰难如此痛苦,我的心惊颤不已,那分明也是一场生死离别。我将花瓣轻轻拾起,紫红的叶窝里还卧着几粒泪珠。我忽然想,这多像爱女出嫁,新娘是火样的花瓣,新郎是温柔的小雨,淡雾是娘家请来的傧相,巷陌是婆家迎亲的长队,天地间充满浓浓的情谊。 就在这时,听到“扑通”一声,好像有人摔倒了,扭身看,是位戴着斗笠的中年汉子,和中年汉子一同摔倒的,还有一筐圆圆的月饼。散开的月饼在白白的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中年汉子呆愣着不知所措。便有人围上来捡。我也匆忙走了过去。月饼很快拾到筐里。那汉子十分沮丧,原来是给一家超市送的货。 “还好,没碎多少。” “没关系,只是包装纸湿了点,干了就好了。” “……” 人们热心地安慰着,可他总不开心。这时一位大妈说:“咱小巷的月饼跌落在咱小巷的路上,我看呀,是咱小巷的福分。肥水不流外人田,咱小巷的人一家买两斤不就完了么?”大妈的倡议立即得到热烈回应,三下五除二就把月饼买完了。我也买了两斤。戴斗笠的中年汉子十分地感动,向每人深深鞠了一躬。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残疾。 人群很快四散了。小巷又恢复了方才的宁静。 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 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墙头的玫瑰愈发燃烧得迷人。 我举着伞慢慢地走着…… 清丽、淡雅、朦胧,雨中小巷宛若一幅水墨画。 (选自《齐鲁晚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的一件事,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情义。(3分) 2、文章第二段对雨丝和小巷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 3、文章前半部分对雨中的玫瑰花进行了深情的描绘,请摘录其中你最欣赏的一句,并作简要赏析。(4分) 摘录: 赏析: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这句话的理解。(3分) 5、小巷晚雨中发生的那一幕,那样和谐,那样温馨。读完此文,你一定也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了吧,请简要记叙其中的一件事,并说说那次经历给你的感悟。(4分) 第1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2、4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3、5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文意把握能力。答案:小巷人帮一位腿有残疾的为超市送货的中年汉子捡月饼,并买完了他的月饼;体会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情义。 第2题考查学生的语句理解能力和评析能力。答案:通过对雨丝和小巷的描写,为下文写雨中的玫瑰和雨中的事件交代了背景,作了铺垫,也渲染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 第3题考查学生的文意的把握和语言评析能力。答案示例:摘录:雨珠在绒绒的花瓣上滚来滚去肆意嬉戏,像情人忘情地亲昵,静听,似有笑语溢出,温馨得让人心醉。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珠在玫瑰花瓣上滚动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 第4题考查学生的语句理解能力。答案:月饼被摔破了,但是在小巷人的热心帮助下,一切都便得美好起来,中年汉子不必为月饼的破碎发愁,小巷人也不用为中年汉子担心了。 第5题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迁移能力。答案示例:还记得那天,也是这样的一个细雨蒙蒙的放学。我正想冒着小雨回家。可是在我走到校门口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妈妈。她站在那儿应该很久了吧,头发上已经蒙了一层细细的白雾,她正焦急地盼望我的出现呢。不知怎的,我忽然有了流泪的冲动。这种充满温情的画面,虽然看起来很平凡,但里面却寄予了多少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啊。 (二)世界水日:拯救地球生命之液(16分) 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应对水短缺”。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但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 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源。粮农组织对9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水对保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健康状况的改善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先决条件。世界银行官员克劳迪娅•萨多夫指出:“水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数据却让人并不乐观:目前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中,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成为人们患病的主要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今年年初说:“全世界半数的学校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清洁的厕所等最基本的卫生条件。” 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由于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环境难民”数量不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有3/4的农民和1/5的城市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够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已超过因战乱出逃的难民。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由于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紧张形势。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今年3月14日警告说,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后退,令数以亿计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人面临水短缺的威胁。 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经就拯救生命之液达成了共识。2005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决定,世界各国应在2015年之前将无法获得洁净饮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增加了一项承诺,争取在2015年之前使无法获得适当卫生服务的人口降低一半。在今年的世界水日来临前夕,联合国开发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署、国际水协与北京清水同盟等机构在北京发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 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时不我待。 选自《中国科学院网》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提出要“拯救地球生命之液”?(3分) 2、水资源的短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危害?(4分) 3、为什么说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3分) 4、第三段划线句引用联合国提供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5、结合文章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请你对如何应对水短缺,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3分) 第1、2、3、4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考查学生的文意把握能力。答案:因为进入21世纪,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黄牌,水资源日益匮乏,水资源短缺给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第2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答案:水资源短缺影响了人类健康状况,影响了经济的增长;水资源短缺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第3题考查学生的文意的把握和内容理解能力。答案:因为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资源、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开发循环利用新技术、增强国际合作等等至关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而保护水资源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第4题考查学生的文意把握和语句理解能力。答案:划线句运用数据,更具体的说明了水资源短缺对人类健康状况和经济的增长的影响。 第5题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探究能力。答案示例:生活中节约用水,多开发淡水资源,海水净化,跨流域调配等。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三四)(三等奖) 1、 现代文阅读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题。 (一)(17分)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着逃脱。突然,男孩的钓竿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渔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条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①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窜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那孩子走去。 ②“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这时候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窜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渔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 我们3个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拔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③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划线句①表现了什么?请从文中再找出两句表现这方面的句子。(4分) 2、划线句②中父亲为何不要保罗去帮他的儿子?(3分) 3、划线句③中加点的“毫不犹豫”一词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情?(3分)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文章题目“儿子的鱼”有何含义?(4分) 第3题属容易题,考试要c;第1、2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4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第5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b。 第1题主要考查理解句意及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 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 第2题主要考查的能力。答案:父亲希望儿子能自己把鱼钓上来,能独立完成自己所做的事。 第3题主要考查理解情感的能力。答案:反映了父亲自豪、兴奋之情。 第4题主要考查评析人物的能力。答案:关爱儿子,善于培养儿子的自立能力。 第5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答案:鱼是儿子独自钓上来的,怎么处理应由儿子自己决定。 (二)(15分) 香烟“毒”过“核弹” ①为什么要把香烟与核弹联系起来呢?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②原来,烟叶有浓集土壤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的作用,所以烟叶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要比在同样土壤里种植的一般农作物高出100倍以上;通常在烟草中富集钋-210、铅-210和镭-226等放射性元素。据报道,我国某地产的烟叶每公斤含钋-210约250-810微微居里、铅-210约10300微微居里、镭-226约48~87微微居里,而且铅在烟叶的贮藏过程中会逐渐衰变为钋-210。当你把香烟点燃以后,这些放射性元素就随着烟雾进入你的呼吸器官和消化道,有一部分就被吸附在上面,永远地放出射线来影响你的健康。 ③钋-210属于极毒性核素,它容易通过核反冲作用而形成放射性气溶胶,污染环境和空气,甚至能透过皮肤而进入人体,因此必须密封保存。钋的a射线能使有机物质分解脱水,引发有机体一系列严重的生物效应。钋又是放射性元素中最容易形成胶体的一种元素,它在体内水解生成的胶粒极易牢固地吸附在蛋白质上,能与血浆结合成不易扩散的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钋-210进入人体后,能长期滞留于骨、肺、肾和肝中,其远期辐射效应能引发肿瘤发生。急性钋中素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症状基本相似,到晚期突出的症状是肾萎缩和贤硬化。钋-210盐类的放射性很强,可使其盐溶液发生辐射分解, 不断产生过氧化氢和臭氧等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当钋-210的浓度较大时,由于辐射气体所产生的气压不断增加,甚至可引起盛放钋盐溶液的容器爆炸。 ④在香烟所含的放射性元素中,危害最大的是钋,钋-210毒性比氰化物高1000亿倍。已经知道,氰化钠对人的致死量是0.1克,可想而知,钋的毒性之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称,钋与铍合有可用于引发产生核爆炸的连锁反应。 ⑤据美国抗癌协会发表的统计资料: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要高出19倍,一个每天吸烟40支、已经吸了25年的人,他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0倍。英国皇家内科学会1970年的报告指出:城市中肺癌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吸烟的缘故。最近,美国加州医学研究所研究一个有趣的题目:“谁偷走了我们的100岁?”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0-175岁,但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72~75岁。是谁“偷”走了我们的100岁?研究结果是每天吸2包烟减8岁;每天1~2包减6岁;1包以下减3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吸烟引起中毒,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早亡。 ⑥我国有人做了试验,国内畅销有六种牌号的香烟中,钋-210的平均含量为每支0.85微微居里,另外一种劣质香烟每支含量1.31微微居里;又做了模拟吸烟动作的实验,12%的钋-210随烟雾吸入体内,18%随烟雾扩散有空气中,70%残留在烟蒂和烟灰中。如果你每天吸烟20支,则吸入人体内的钋-210达2.0~3.5微微居里。你周围的不吸烟者也吸入了你吞云吐雾所散布的烟雾,但是你吸入的要比旁边的人大60倍。把这个剂量换算成年剂量当量,就是每年46~80毫雷姆。连续吸烟25年,体内的累积剂量达1150~2000毫雷姆。当接受的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成为致癌的物理因素。积累在呼吸器官内的钋-210放出的是射线,它的电离作用会使细胞遭到破坏。它躺在你的身体里,你永远带着它,它永远照射着你,好比身上带了个放射源。 ⑦那么,飘散在空气中18%的放射物质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一部分被周围不吸烟的人吸入,如果你周围总有人吸烟,则不吸烟者每天可吸入0.03微微居里。残留在烟蒂和烟灰中70%的放射性物质,可能被风吹散,落入食物中,或饮水中,被自己或旁人吃下去。可见,吸烟对于周围人群的健康来说,相当于慢性中毒。 ⑧美国科学家研究指出,由于香烟的烟雾能够吸附普遍存在于室内空气中氡气的衰变产物,这些烟雾随空气吸入人体,无论是吸烟者或不吸烟者都增加了患肺癌的可能性。一个每天吸40支烟的人,在吸烟40年后,可使肺组织受到大约100拉德的剂量,足以诱发癌症了。 6、从那里可看出香烟“毒”过“核弹”?(3分) 7、划线句子“可使肺组织受到大约100拉德的剂量”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8、钋-210对人体有那些害处?(3分) 9、吸烟对周围人群有何影响?(3分) 10、第⑤段中引用了美国抗癌协会发表的统计资料,有何作用?(3分) 第6--7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8—9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10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6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通常在烟草中富集钋-210、铅-210和镭-226等放射性元素。当你把香烟点燃以后,这些放射性元素就随着烟雾进入你的呼吸器官和消化道,有一部分就被吸附在上面,永远地放出射线来影响你的健康。 第7题主要考查选用词语的能力。答案:不能。因为在吸烟40年后,肺组织受到多少放射剂量,并没有经过确切的测量,所以“大约”。这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8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答案:钋-210属于极毒性核素,钋的a射线能使有机物质分解脱水,引发有机体一系列严重的生物效应。钋又是放射性元素中最容易形成胶体的一种元素,它在体内水解生成的胶粒极易牢固地吸附在蛋白质上,能与血浆结合成不易扩散的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钋-210进入人体后,能长期滞留于骨、肺、肾和肝中,其远期辐射效应能引发肿瘤发生。 第9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吸烟者周围人群每天可吸入0.03微微居里的放射物质。同时,残留在烟蒂和烟灰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被风吹散,落入食物中,或饮水中,被旁人吃下去。吸烟对于周围人群的健康来说,相当于慢性中毒,增加了患肺癌的可能性。 第10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用具体的资料来说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之大。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部分 (三五)(三等奖) (一)希 望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0题。(32分) ①夕阳拽着紫红的薄纱依偎黄昏,你可曾有过甜蜜的期盼?清风低唱着轻盈的歌儿漫步田野,你可曾有过无限的遐想?在暴风雨来临的日子,只要你挺直腰板,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能给你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樊笼羁绊的生活中,只要你放出胆子,大自然自由的精灵能助你长出灵动的翅膀; ! ②缺少希望,生活中不会有欢乐和幸福,尽管能饱食终日,也不过是为了留存七尺躯壳;缺少希望,生活里不会有太多的激情和冲动,尽管活着,也不过是为了消磨四时光阴。 ③希望是一份于焦躁不安的等待之后如愿以偿的一缕闪亮,是一份成竹在胸的顾盼之后意想不到的一个回眸。当它来到时,每一个可爱的心灵都一样会心生激动,同时又渴望下一缕亮光能够出现;当它消失时,每一个疲惫的心灵都一样会慌乱茫然,又一样地忧伤懊悔。 ④激动与茫然,渴望与忧伤,转机常常嵌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间,也许由于我们思想的松懈或行动的懒惰才错失了机缘。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结局都源于希望,只是我们过分地肯定了人的努力,而把那份一度导引着我们努力的希望给忽略了。就像面对成功,我们总夸耀自己不辞辛劳,聪明了得,却不曾看到希望曾如何使我们心潮澎湃,激情涌动;有时候,当我们还没来得及为昨天的过错感到遗憾的时候,希望却又将新的一天送到了我们面前。 ⑤让生命充满希望吧!如此,周而复始的日子里,你才会收获更多的喜悦;在疲惫不堪的心灵中,你才会享受更多的安慰。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执著,秋天的财富,冬天的品格,它们才都能够沉潜成你生命最厚重的底蕴。 ⑥人生百年转瞬尽,休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坎坷、挫折、失误、不幸,常常冷不丁就给你一击,叫你痛苦、流泪、不堪、倦怠。你可苟延残喘,但绝不能从此风平浪静。急流跌落险滩,潮汐遭遇暗礁,雄鹰卷进长风……造化注定给生命以劫难,谁有六臂三头能躲开?惟一的惟一就是让人生充满希望。 ⑥希望是生命中辉煌的太阳。就让生命充满希望吧!(选自《读者》2006年第5期) 1、缺少希望的生活将是一种怎样的生活?(3分) 2、如何理解“人生百年转瞬尽,休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请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3、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给第①段空缺处补上一个合适的句子。(3分) 4、阅读全文,归纳作者认为应如何看待希望?结合自己的体验,说一说你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希望。(3分) 5、选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评析。(4分) ①夕阳拽着紫红的薄纱依偎黄昏,你可曾有过甜蜜的期盼?清风低唱着轻盈的歌儿漫步田野,你可曾有过无限的遐想? ②当它来到时,每一个可爱的心灵都一样会心生激动,同时又渴望下一缕亮光能够出现;当它消失时,每一个疲惫的心灵都一样会慌乱茫然,又一样地忧伤懊悔。 第1~3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4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5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 第1题主要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参考答案:生活中不会有欢乐和幸福,尽管能饱食终日,也不过是为了留存七尺躯壳;生活里不会有太多的激情和冲动,尽管活着,也不过是为了消磨四时光阴。 第2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理解。参考答案:坎坷、挫折、失误、不幸,常常冷不丁就给你一击,叫你痛苦、流泪、不堪、倦怠。造化注定给生命以劫难,惟一的惟一就是让人生充满希望。 第3题主要考查理解句意、仿句的能力。参考答案:在困难挫折面前,只要你对生活充满信心,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能给你坚强的信念和生活的希望。 第4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主旨和感悟的能力。参考答案:周而复始的日子里,你才会收获更多的喜悦;在疲惫不堪的心灵中,你才会享受更多的安慰。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执著,秋天的财富,冬天的品格,它们才都能够沉潜成你生命最厚重的底蕴。从希望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希望让我们的人生更有目标, 希望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方面回答。 第5题主要考查理解品评语言的能力。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引起读者的思考。②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希望对人的作用。 (二)科技助力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钢轨上的轿车”引领高速 ①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功率强劲的机车是实现高速列车的关键,而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最引人注目的正是新型动车组。 ②这种被誉为:“钢轨上的轿车”的动车组与传统列车有很大的差异,它是一种由几节带动力的车厢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固定编组在一起的车组。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动力分散的列车,整个列车不再单纯依靠火车头来牵引,而是将牵引列车的动力分散在相关的车厢里。由于列车的动力分散,从而可以降低车辆轴重、减小车轮与钢轨之间的动载荷、提高黏着质量,达到优化列车性能和提高列车时速的目的。 线路“脱胎换骨”创奇迹 ③众所周知,在列车提速后铺钢轨首当其冲要经受严峻考验。假如列车时速要达到200千米以上,就必须采用大质量的超长轨节无缝线路。所谓超长轨节无缝线路就是把出厂的每根100米长的钢轨送到焊轨厂“拼接”成每根500米长的长钢轨,再运到施工现场将它们焊在一起,变成长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的超长钢轨,并用扣件将钢轨牢牢地扣在轨枕上。但是,由于没有了轨缝,钢轨的热胀冷缩成了一个大难题。我国铁路科技人员经过多年无数次的试验,发明了一种新型温度力传递结构,就像太极拳“借力打力”一样,将热胀冷缩产生的温度力传到旁边的轨道上,而不会积聚在无缝钢轨上。事实上,在合肥至南京的166千米铁路线上和上海至南京的303千米铁路线上,从头到尾竟然都是一根超长的无缝钢轨。 ④另外,线路弯道、间距、道岔和路基等都是制约列车提速的重要因素。传统上,铁轨需要铺设在枕木之上,枕木之下的道碴路基较软,因而列车的速度无法提得很高。只有建在硬路基上,列车才能高速行驶。这就需要建设无碴铁路。以前,只有德国和日本拥有修建无碴铁路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我国无碴铁路的路基由一块块长5米,宽2.8米,高0.19米的混凝土板连接而成,而不再用传统的道碴和枕木,钢轨则铺在混凝土板上。此外,我国铁路技术人员还对840多千米线路进行了拉直、换枕、改线等平面改造,对440多千米线路进行线间距加宽。并更换提速道岔1193组。这不仅消除了钢轨接头,减少了车轮对线路的冲击和振动,而且列车高速行驶时能保持稳定、安全。 ⑤新型动车组运行所需要的信息远远多于传统列车,这对铁路的通信信号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提速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分散治理式调度指挥系统以及自主研发的机车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将成为一大亮点。 ⑥新系统投入使用后,司机了望设在线路两侧信号机驾驶列车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借助车载控制设备、地面应答器等信号装备,司机只需依据机车驾驶室里显示的信号便可掌控列车行驶,再不用为因大雾、大雨等恶劣天气看不清信号而担心,也不会发生因信号故障造成列车延误。司机还能在车上随时随地与调度员通话或接受调度命令。也可以接收和发送各种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实时数据或文字信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据估算,提速后不仅使客运能力提高18%、货运能力提高12%,而且旅客可以获得更大的实惠。(选自科学画报“科技助力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节选部分) 6、给“钢轨上的轿车”下个定义?(3分) 7、火车提速后对哪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3分) 8、“据估算,提速后不仅使客运能力提高18%、货运能力提高12%,而且旅客可以获得更大的实惠”这句话中“据估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9、“目前,我国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指的是什么难题,是怎样攻克的?(3分) 10、通信信号技术在“钢轨上的轿车”上的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通信信号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分) 第6、7、8、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9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10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c。 第6题主要考查理解说明方法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参考答案:是一种由几节带动力的车厢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固定编组在一起的车组。(或)它是一种动力分散的列车,整个列车不再单纯依靠火车头来牵引,而是将牵引列车的动力分散在相关的车厢里。 第7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理解。参考答案:铺钢轨首当其冲要经受严峻考验,另外,线路弯道、间距、道岔和路基等都是制约列车提速的重要因素。还有信息技术 第8题主要考查选用词语的能力。参考答案:不能删除,据估算表示估计和猜测,去掉后就变成提速后客运能力、货运能力直接达到上述要求,这与现实不相符合。 第4题主要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参考答案:修建无碴铁路的技术。我国无碴铁路的路基由一块块长5米,宽2.8米,高0.19米的混凝土板连接而成,钢轨铺在混凝土板上。 第5题主要考查理解段意能力和生活积累的能力。借助车载控制设备、地面应答器等信号装备,司机只需依据机车驾驶室里显示的信号便可掌控列车行驶,司机还能在车上随时随地与调度员通话或接受调度命令,也可以接收和发送各种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实时数据或文字信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应用在汽车上,手机,电脑网络。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三六) (一)(16分) 飞渡油菜花 (毛芦芦) 一 身在江南,身在春天,身在田野厚实绵软的手掌心,谁都被油菜花燃亮过眼睛、染灿过心情。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召唤。 没有比它们更热情奔放、更璀璨骄傲、更蔚然成阵、更拨人心弦的花朵了。看见它们,连你血管里的血液,也会飞溅浪花。 它们在犁耙呈亮的身影前生根萌芽,它们在锄头乌黑的汗珠里抽枝拔节,它们在太阳温软的舌尖上,一点点剥尽青涩,一寸一寸伸展它们柔润肉感的小手、小脚。这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能在你心里开花结果。江南的油菜花,它们其实是长在人心里的呀! 江南,有无数个春天;春天里,有无数抹金黄;但你的人生,只有短短百年。所以油菜花开一次、谢一次,你就不得不喟叹一回、感慨一番。这就是油菜花的聪明和智慧。 它用最风情的媚眼,激扬你生命的活力;又用最清灵的巧笑,告诉你生命的稍纵即逝和人生的阴晴难料、圆缺无常。在去年的那朵油菜花和今年的这朵油菜花之间,已经横亘了多少爱憎?已经新添了几掬泪水?在今年的这朵油菜花和明年的那朵油菜花之间,又将要跨越几道皱纹,飞渡几声欢笑?而花还是花,你还是你。 当你们再一次面对,你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涌动更多的生的渴望。去的尽管去了,来的还是一样迫切、任性。即使你是一个老人,当油菜花轻曼的舞衣拂过你的脸颊,你一样会有年轻的旖想和梦幻。 二 在人类缤纷络绎的想像中,生命永远是以最轻盈的姿势飞翔在蓝天下的一个神话。就像那两个小女孩手中的风筝。 那是在正午的阳光底下。那是在故乡的田间水畔。母亲叫我去菜园子里摘菜。我走在百草葱茏的小路上,油菜花和风一起轻抚着我的头发,也轻抚着我胸中茂盛的柔情。 这时,那个风筝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那是一个翠绿色的大扁鱼,鱼头尖尖的,鱼尾悠悠摇摆,在一大片油菜花上,在一大团熊熊燃烧的金黄色的火焰之巅,游啊,游啊,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最无垢的童年。风筝在缓缓上升。那点翠绿,被身下波涛汹涌的金黄映衬得愈来愈妩媚、愈来愈玲珑、愈来愈娇羞,就仿佛是新娘香腮边一滴喜悦的泪珠。 循着风筝的脚步,我在田野里,在油菜花的芬芳中,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一畦窄长的草地及草地上那两个正在放牧童贞的女孩。她们显然是嫌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所以就用四只手紧抓着风筝的线轴。她们涨红了脸蛋,用雪亮的眸子紧盯着天空,两双小花鞋,在绿色的草丛间扑闪着扑闪着,风筝就越升越高了。看见自己的愿望能飞上那么高远的天空,两个小女孩笑着叫着,清嫩的声音在身旁的油菜花上来回滚动,一时间,竟帮所有的唐诗宋词都配上了音乐。 阳光听到了这一切。阳光穿过所有的疾病、死亡,穿过所有的苦难、悲伤,赶来停驻在这片油菜花上、停驻在这支歌谣的翅羽上,就仿佛阳光也需要几只天真的小手,来抚平沧桑,来放飞希望和憧憬…… 看来,这风筝真的不是纸做的。否则,它怎么能飞这么久呢?——从古到今。从古到今,小女孩小男孩老了多少辈啊!可这油菜花,可这风筝,这大地擎献给蓝天的笑脸,从来就不曾有过改变。生生不息的生命就是这样一个神话。只要还有春天,只要还有田野,人类和油菜花和风筝之间,就永远有不解的情结,不死的爱。人类在油菜花和风筝面前,就永远有不老的生机不竭的心跳…… 【知识链接:作者毛芦芦,原名毛芳美,女,中国作协会员。199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做过中学教师、报纸编辑,现在衢州市群艺馆任文学指导干部。曾获2000年、200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佳作奖,2003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中日首届友好儿童文学奖优胜奖,衢州市首届文艺作品政府奖一等奖,2004年度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提名奖等。小说集《芦花小旗》面世后,在少年读者中引起一定反响。】 1.文章第一部分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油菜花,第二部分又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两个小女孩在油菜花丛中放风筝?请分别回答。(4分) 2.第一部分第四段中作者说“这就是油菜花的聪明和智慧”,那么油菜花的聪明和智慧到底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回答。(3分) 3.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风筝真的不是纸做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4.选文中有两个划波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评析。(3分) 5.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以某种象征意义,作者由油菜花联想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请你也写出一种花和它的象征意义,并谈谈为什么有这样的象征意义。(3分) 第1~2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3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第4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c;第5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c。 第1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体感知文章信息的能力。答案:写油菜花,是从它的热烈开放中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说明人生应像油菜花一样抓住机遇尽情展现自我的道理;写女孩放风筝,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童贞和生命的赞美。 第2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与概括的能力。答案:油菜花的聪明和智慧表现在它知道自己生命的短暂,因而抓住时机尽情开放,展现出自己蓬勃的生命力。 第3题主要理解句意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案:因为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对童贞、对生命的礼赞。 第4题主要考查品评语言的能力。答案:例:第一句,运用了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油菜花抓住时机努力生长、尽情展现其生命力的姿态。第二句,将放飞风筝比作放飞愿望,将小女孩的欢叫比作为唐诗宋词配乐,生动贴切,充满美感,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5题主要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答案:例:梅花,冬天傲雪开放,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二)(15分) 一生谨慎 (阿康) 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人,才能登上光辉的顶点。在科学王国里,重峦叠嶂,有征不完的高峰。对待成功,历来有两种态度,也导致不同结果:一种是因盲目陶醉而沉沦,一种是因谦虚谨慎而连连告捷。 英国化学家戴维少年时代聪明过人,多才多艺。他善于演讲,喜欢写诗、钓鱼,并酷爱化学实验。21岁时,他发现了笑气——氧化亚氮。人吸入氧化亚氮,就会情不自禁地大笑,它的麻醉作用帮了许多外科医生的大忙。氧化亚氮的发现,使戴维闻名于欧洲。在以后的10年间,戴维的成功接连不断。先是用电解法从碱中获得钾、钠,接着又获得钡、镁、铝等金属元素,并用强还原性的钾制备了硼,他还确定氯是元素。成功使戴维红极一时,荣誉越来越大。23岁时,他被聘为皇家学院副教授,以后又被封为爵士、男爵。他飘飘然了,这里演说、赴宴,那里接待客人、参加舞会,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他对金钱及权力日益崇拜,甚至开始厌恶自己的出身。他失去了科学家应有的谨慎,轻率地宣布硫、碳、磷、氟等元素是“化合物”,可以进行“分解”。他竟然嫉妒自己培养的学生,投票反对法拉第成为皇家学会会员。而法拉第从一个书籍装订学徒和见习图书销售员成为电磁学、电化学的巨匠,是戴维多年培养的结果。并且法拉第对自己的恩师,从来是恭谨感戴的。 戴维30岁后再也没有过惊人的发现,42岁时,他发明了安全矿灯,这是他最后一次作出贡献。如果不是陶醉于成功的荣誉,富有才华的戴维完全可以在后半生登上更高的科学高峰。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以相对论著名的爱因斯坦走的是另一条道路。1905年他阐述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发表了关于解释光电效应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人们也由衷的热爱这位科学巨匠,给了他无数的荣誉。但是,他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科学事业和人类的进步事业,无暇自我欣赏。他深知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迷雾重重,并且荆棘丛生,任何自满、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他冷静地对待一切赞扬和奖励,他讨厌在报上宣扬自己,尽量回避那些礼节性的邀请。 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世界各地纷纷请他去参加特地为他举行的祝寿仪式,而他却在他生日的前几天,悄悄离开家,到柏林郊区一个地方躲起来。爱因斯坦不仅用科学为人类造福,而且还积极投身到反法西斯斗争中去,他在世界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由此可见,谨慎的品德对于事业成功、个人的成长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愿青年朋友“一生谨慎”。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7.文章举了戴维和爱因斯坦两个例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这样举例有什么好处?(3分) 8.试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9.有人认为第二段最后两句介绍法拉第的话与文章无关,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怎样?说说理由。(3分) 10.谨慎是一种品德,一种处世态度,是需要磨砺而成的。请根据文中的论述,谈谈你对“谨慎”这一问题的理解。(3分) 第6~7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8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c;第9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c;第10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c。 第6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答案:一生谨慎(用文章末段回答也可)。 第7题主要考查整体感知与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两个例子分别从反面和正面来论证中心论点,这样正反举例,对比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8题主要考查把握文意和生活积累的能力。答案:例:居里夫人在荣获诺贝尔奖后,淡泊名利,甚至将奖牌给女儿当玩具,继续从事心爱的科学事业,为人类造福。 第9题主要考查分析与评价能力。答案:同意或不同意皆可,关键在于说明理由。例:同意删去,因为引戴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他盲目陶醉而沉沦,写法拉第对老师如何尊敬与文章内容无关。不同意删去,因为写法拉第对老师的尊敬更能对比出戴维的沉沦之深。 第10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感悟和议论能力。答案:只要围绕“谨慎”来谈,且言之成理即可。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三七)(一等奖)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1—5题 (一)染绿的声音(17分) 徐迅 ①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②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溅绿的声音。 ③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 ……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徒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④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绿了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那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了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摘自《视野》2006年23期) 1、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指出第四段中加点的“这种声音” 的指代内容和“人生的大自然”的具体含义。(4分) ①“这种声音”指 ②“人生的大自然”指 2、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在第③段的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3分) 3、作者在结尾处说:“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了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这句话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3分) 4、这篇散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试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赏析。(3分) 摘句: 赏析: 5、作者置身森林,用心聆听,感受到声音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 声音时刻伴随着你我。请写出你成长中最难忘的声音。(50字以内)(4分) 出题说明: 第1、3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2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c,第4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bc,第5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c。 第1题主要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答案:“这种声音”指染绿了的声音,“人生的大自然”指远离尘嚣侵扰的社会生活。 第2题主要考查理解段意的能力。开放题,符合题意即可。答案示例一: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 示例二: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恬淡而平和的绿色。 第3题主要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案:反映了作者回归大森林,融入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第4题主要考查品味和赏析语言的能力。开放题,符合题意即可。答案示例一:摘句: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赏析: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我”远离尘嚣,回归大自然的宁静、安适、愉悦的心境。示例二:摘句: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赏析:闻声而见色,见色而悟理,写出了黎明时候置身森林的独特感受,思维独特,言人之所未言,自然出新。 第5题主要考查文意把握和感悟、积累生活的能力。开放题,符合题意即可。答案示例:每当我遇到挫折时,妈妈总是抚摩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坚持住,一切都会过去的。”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6—9题 昆虫飞行之谜(15分) ①从某种角度说,昆虫是自然界的直升机,它们一会几快速向上飞行,一会几又垂直下降;一会儿半悬在空中静止不动,一会儿又突然回头飞行或侧飞,有时还可以来个“倒挂金钟”,或者在空中翻转……千百年来,昆虫的空中舞姿令科学家们着迷不已,他们潜心研究昆虫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以期从中得到启示。 ②翅膀是昆虫的飞行工具。昆虫飞行的真正奥秘在于翅膀的结构以及对翅膀的使用方式。绝大部分昆虫都有两对翅膀,一般只有一对翅膀比较发达,主要担负飞行任务,另一对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而变小,但在飞行时仍发挥作用。飞行时,这两对翅膀合在一起或部分重叠,行动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犹如一对翅膀。 昆虫的翅膀是自然材料中结构最轻盈的一种。昆虫的翅膀没有骨骼和肌肉,由两层极簿的膜状物组成。膜状物的化学成分是几丁质,这种物质很坚硬,使得昆虫的翅膀不易受损。翅膀表面有纵横交错的翅脉,就像骨架一样对翅膀起支撑、加固作用,而且还可以扭转,改变飞行方向。 ③ 绝大部分飞行动物的躯体都很轻巧,这样它们只需极少量的肌肉负责起飞,飞行动物躯体越重,则所需的飞翔肌越厚。假设一个体重68千克的人要像昆虫那样飞起来,则所需的飞翔肌为1.8米厚。这种飞翔肌在进化中是很难达到的。像鸵鸟那样的动物就很难飞起来,而昆虫因身躯轻巧所以在飞行中占有优势。 昆虫拍击翅膀的频率很高,需要耗费出巨额的能量。蜜蜂和苍蝇的拍击频率为200次/秒;频率最高的要数黄蜂,为1000次/秒。按昆虫的体型大小来说,昆虫的飞翔肌是自然界中最强劲的肌肉。 ④ 昆虫飞行时最基本的动作是拍动翅膀, 昆虫翅膀的上下拍击可产生涡流,其作用就像是螺旋桨产生的气流一样。它为昆虫提供了飞行的动力。 昆虫在空中飞行时会采取三种重要的力学机制,我们以果蝇为例来说明这三种机制。在一次向前拍击的中间,果蝇采用了“延缓失速”机制,即用高频率的拍击使前一个涡流即将消失时,下一个涡流也产生了。这样,可在翅膀上方产生快速旋转的气体涡流和低压区,使果蝇向上飞行,不致失速坠落。 要在一次向前或向后的拍击结束的时候改变方向,果蝇采用了“尾波捕获”机制,使飞行更加节省能量,上升得更高。所谓“尾波”是指某次拍击翅膀时扰动的空气扩散到尾部而形成的气流。翅膀在进行下一次拍击时,便会穿过前一次被扰动的空气,两者相撞产生合力,推动果蝇继续上升,此即“尾波捕获”。 在一次向前拍击翅膀结束的时候,果蝇翅膀向后旋转,产生逆向涡流,使果蝇上方的气流速度比下方快、压力低,从而产生飞行的升力,此为“旋转环流”机制。 ⑤有关昆虫的飞行依然有许多不解之谜,如昆虫怎样产生和调控飞行所需的巨大力量等,科学家目前只知道昆虫上升的动力学机制,还不完全明白昆虫前进的动力学机制。要真正揭开昆虫飞行之谜,需要昆虫学、流体力学、航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6、认真阅读第④段,筛选有关信息,完成下表:(4分) 昆虫 飞行 的力 学机 制 类别 具体内容 作用 “延缓失速” 机制 (1) 使昆虫向上飞行,不致失速坠落 “尾波捕获” 机制 翅膀在进行下一次拍击时,便会穿过前一次被扰动的空气,两者相撞产生合力,推动昆虫继续上升 (2) (3) 在一次向前拍击翅膀结束的时候,果蝇翅膀向后旋转,产生逆向涡流,使果蝇上方的气流速度比下方快、压力低,从而产生飞行的升力 产生飞行的升力 7、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8、结合第③段内容,试从说明方法角度设计一道题目,并给出参考答案。(5分) 9、阅读第⑤段内容,链接下面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完全揭开昆虫飞行之谜?(3分) 相关链接 如果你用飞机这类飞行工具飞行时所遵循的传统空气动力学原理来看的话,蜜蜂根本就不能在天上飞。可是,这些小小的蜜蜂却是飞行能手。那么,它们为何能全盘否定空气动力学所遵循的经典法则呢?为此,科学家利用机器人模型,再结合慢动作录像,解开蜜蜂如何飞行的奥秘。此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中国科技信息》 长期以来人们对昆虫的飞行都困惑不解。20世纪30年代,法兰西动物学家安东尼·玛格纳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的结论竟荒谬得违背了人人皆知的常识:按体重比例来说大黄蜂应当是不会飞的!直到20世纪中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托克尔·韦斯福开创了对昆虫的高速摄影研究之后,才初步揭开了笼罩着昆虫飞行之谜的面纱。 ——《四川科技报》 出题说明: 第6、7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b,第8题属较难题,考试要求bc,第9题属稍难题,考试要求bc。 第6题主要考核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答案:(1)用高频率的拍击使前一个涡流即将消失时,下一个涡流也产生了。这样,可在翅膀上方产生快速旋转的气体涡流和低压区 (2)改变飞行方向,使飞行更加节省能量,上升得更高。(3)“旋转环流”机制 第7题主要考核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答案:通过对昆虫空中舞姿的描绘,说明昆虫是自然界的直升机,提出对昆虫飞行之谜的探索。(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第8题主要考核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探讨的能力。能围绕说明方法,问题明确且能结合语境分析即可给分。答案示例:(问)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按昆虫的体型大小来说,昆虫的飞翔肌是自然界中最强劲的肌肉。 第9题主要考核感悟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符合题意即可。答案示例: 完全揭开昆虫飞行之谜有赖科技发展和人类的不懈探索。
本文档为【[精选]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现代文阅读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ky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7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1-17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