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讲 声现象(无答案)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讲 声现象(无答案)

举报
开通vip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讲 声现象(无答案)PAGE课题:第一讲声现象(课时1)九年级班姓名日期投自学目标:(要想学习好,目标要明确)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不同介质的传声性能与传声速度不同及传播特点;了解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知道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了解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知识框架图中考命题热点:对响度和音调大小的影响因素的考查要求进一步提高,概念的考查越来越灵活!熟记知识:(结合课本及记忆小册,利用10分钟时间回顾基础知识)考点透析:(已经对知识点进行了掌握,那么我们来实战下找漏找缺吧!10分...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讲 声现象(无答案)
PAGE课题:第一讲声现象(课时1)九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班姓名日期投自学目标:(要想学习好,目标要明确)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不同介质的传声性能与传声速度不同及传播特点;了解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知道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了解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知识框架图中考命题热点:对响度和音调大小的影响因素的考查要求进一步提高,概念的考查越来越灵活!熟记知识:(结合课本及记忆小册,利用10分钟时间回顾基础知识)考点透析:(已经对知识点进行了掌握,那么我们来实战下找漏找缺吧!10分钟)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1)条件:;(1)声源:。2.传播:(1)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不能传声;(2)以的方式传播;(3)声波能传递。3.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2)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4.回声:(1)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2)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s,利用回声可以测定。二.声音的特征5.音调:(1)定义:声音的;(2)影响因素:;频率越大,音调越;(3)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Hz到Hz,①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②频率高于20000Hz的称为。6.响度:(1)定义:声音的,(2)影响因素:①与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②与离发声体的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7.音色:(1)定义:声音的;(2)靠音色来声音。三.噪声及其防止8.定义:(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的声音,都属于噪声。9.防止:(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①在处减弱;②在中减弱;③在处减弱。(2)减弱噪声传播的三种方法:①;②;③。●自我反思与讨论:(在刚刚的实战中,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完全明白,请带着问题请教别人吧!)经典题解【例1】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1—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例2】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解析:此题有多种解法,这里只介绍一种解法。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实验步骤:①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人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②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上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播声音。【例3】在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时,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小明把耳朵紧贴桌面一端,另一位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轻叩桌面,小明能听到叩击桌面的声音。B.在一根较长的空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响声。C.在鼓面上撒些碎纸屑,重敲鼓面时,声音大,纸屑跳动的幅度大;轻敲时,声音小,纸屑跳动的幅度小。D.用一个硬纸片在梳子的齿根分别快划和慢划。快划时,发出的声音尖细;慢划时,发出的声音低沉。其中,A实验说明了;B实验说明了;C实验说明了;D实验说明了。解析:在实验A中,虽然小明的耳朵紧贴在桌面上,没有和空气接触,它听到的声音不可能是从空气中传来的,只能是沿桌面传来的。因此这个实验说明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在实验B中,不同的是人耳听到的声音有先后之分。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从钢管中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从空气中传来的。在钢管的另一端可能听到两次响声是结果。听到响声有先后之别的原因是声音在空气和钢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实验C中,不同的是敲击的轻重、声音的大小和纸屑跳动的幅度。敲击轻重的不同,引起纸屑跳动的不同,显示了振动幅度大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大小的不同。其中,振幅大小不同是原因,响度不同是结果。从响度和振幅的联系中得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根据实验C中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你一定明确了实验D说明的是: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启迪:初中物理中的许多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和生活现象得来的。在分析现象建立规律时,要注意从题设的情境出发,弄清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根据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总结得出物理规律。对于较复杂的实验,我们可由分析比较变化入手;在分析比较变化时,要明确哪些量是变化的,它们是怎样变化的;谁是变化的原因,谁是变化的结果,找结果和原因之间的联系,从联系中发现物理规律。真题实战(课时2)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       D.岸——水——鱼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7.(2020山西,第11题)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8.(2020广东梅州,第4题)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9.(2020湖北武汉,第9题)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0.(2020湖南衡阳第1题)当喇叭里响起“我爱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速不同D.音色不同11.(2020广东省,第5题)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12.(2020安徽,第3题)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13.(2020湖南株洲,第19题)“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4.(2020江苏南京,第13题)噪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15.(2020江苏苏州,第16题)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16.(2020山东滨州,第15题)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17.(2020山东烟台第13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18.(2020江苏扬州,第13题)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你(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
本文档为【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讲 声现象(无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言言无悔一生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2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初中物理
上传时间:2022-01-19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