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举报
开通vip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第10页共14页PAGE\*MERGEFORMAT#三年级下科学实验实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实验目的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的特性。实验器材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实验过程:1、观察、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特点。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塑料尺子木头尺子轻便透明防水耐磨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木头耐磨实验名称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实验器材三个相同质地的塑料杯或矿泉水...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第10页共14页PAGE\*MERGEFORMAT#三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下科学实验实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实验目的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的特性。实验器材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实验过程:1、观察、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特点。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轻便透明防水耐磨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木头耐磨实验名称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实验器材三个相同质地的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热水、冷水、空水槽。实验过程:1、把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防止水洒在桌子上)中,在塑料杯内倒入热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2、把另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中,在塑料杯内倒入冷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形状变了,变软了。装冷水的杯子,形状不变。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杯遇热会变软,遇冷形状不变。实验名称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认识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并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的能力。实验器材每位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实验过程: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摘下手套,观察手(尤其是手指、手心)是否有汗珠。2、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分钟后体会手的感觉,并摘掉手套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实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的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的手感觉不很热,手心基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的手湿润。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实验名称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实验目的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实验器材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豆子、培养皿、水。实验过程: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的振动。用手按住锣面,不使其振动,锣声也就停止。3、在鼓面上放两粒豆子,敲鼓,听到鼓声,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皮在振动。停止敲鼓,鼓皮停止振动,豆子停止振动,鼓声也就停止。4、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嗡嗡声;用手轻摸音叉,可以感到音叉在振动。这时如果把音叉接触培养皿内的水面,可以看到溅起水花,水面出现水波。音叉停止振动,嗡嗡声也就停止。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各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名称做小鼓实验目的会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鼓,并能通过实验找出最适合做鼓面的材料应具备的特点。实验器材圆形的容器(碗、罐头瓶等)、塑料袋、气球、棉布、牛皮纸、报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实验过程:1、用圆形的容器(碗)做鼓身,分别选择一种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棉布、报纸)做鼓面,用橡皮筋(或胶带、胶水)将它绷紧在鼓身上。鼓就做成了。2、敲击鼓面,比较用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出的声音。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弹性好、韧性大的材料做鼓面材料好。实验名称水传声实验实验人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周围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实验器材水槽水砂纸石块实验过程:1、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2、将两个石块或两块砂纸在水中摩擦,让一个同学耳朵紧贴到水槽边上听。可以听到摩擦声,说明液体能传声。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实验名称制作小乐器(用瓶子做风琴)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研究乐器的兴趣实验器材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水、钢笔(或铅笔)实验过程:1、把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排成一排,每瓶间隔4厘米。2、第一个瓶装满水,第二个瓶比第一个瓶稍微少装一点水,第三瓶比第二瓶少装一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瓶子装的水最少。3、用铅笔或钢笔轻敲每个瓶子,听它们发出的声音。4、找出每个瓶子最合适的装水量。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瓶内的装水量、敲击瓶子的力度使得声音的高低、大小都不同。利用此原理可以制作简单的乐器。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实验器材每组三块厚纸板(长、宽约20厘米)、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实验过程:方法一:1、用厚纸板做成大小、形状一样的纸屏,将其编成1、2、3号。在1号、2号屏的中心打一直径为4~5毫米的小孔。2、将蜡烛和1号屏、3号屏按序排成一条直线。调整蜡烛高度,使其与1号屏上的透光孔高度一致。观察。可看到通过小孔的光束投射到屏3上,形成一个光斑。用直尺测量可发现光源、小孔、光斑的中心处在同一直线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在蜡烛与屏1之间或屏1与屏3之间插入屏2。调整屏2的位置,可发现只有当屏2上的小孔与屏1和光源在同一直线上时,屏3才能看见光斑。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方法二:1、点燃蜡烛或让电灯通电,蜡烛和电灯发出的光射向四面八方,像蜡烛、电灯等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将一个纸筒的一端用蜡纸封口(或装一主玻璃片)。再用硬纸做一个稍小的圆筒,筒的一端用硬纸板封口,在硬纸板的中央用针钻一小孔。3、将两筒套在一起,使大筒的蜡纸面向外,小筒的针孔面向外。4、将小孔对准作为物体的蜡烛,眼睛挨着蜡纸,前后调节两筒间的距离。可看到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而蜡烛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会出现与蜡烛火焰形状相似的倒立的像。这一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方法三: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点燃的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注意事项:1、每块硬纸板之间最好相距15厘米左右。2、点燃蜡烛,划火柴时、硬纸板上打孔时都要注意安全。3、要保护眼睛,不要直视光源。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光在同种媒介中沿直线传播。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实验,即同一束光在直线通道中能通过,在弯曲通道中不能通过的实验,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实验名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实验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验区分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会根据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器材手电筒、白纸、玻璃、毛玻璃、书本、卡纸、矿泉水等。实验过程: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2、另一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约10厘米。3、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上的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白纸之间。观察白纸上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现象:玻璃能让光全部通过;毛玻璃、矿泉水能让光部分通过;书本、卡纸不能让光通过。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透明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不同,据此可以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实验名称影子的形成(影子产生的条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有挡光的物体。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实验器材手电筒、铅笔、白纸。实验过程:1、拿手电筒对着铅笔,观察影子是否存在。2、使手电筒发光,在手电筒和白纸之间不放置铅笔,观察影子是否存在。3、让手电筒照射铅笔,观察在铅笔后的白纸上有什么现象产生。实验现象:手电筒不打开,对着铅笔,没有影子;打开手电筒,没有铅笔,没有影子;打开手电筒,对着铅笔,白纸上才会有影子。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有光,没有挡光的物体,没有影子;没有光,有能挡光的物体,也没有影子;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才有影子。因此,有光,有挡光(不透明)的物体,是产生影子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还要有一个能显影的地方,如屏幕、白墙等。实验注意:此实验最好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进行,实验效果才更明显。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器材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缝隙大约1mm)、手电筒、白纸、直尺、铅笔、橡皮泥。实验过程:1、一位同学用手扶着镜子,使镜子立在桌子上(也可以在镜子下面粘上橡皮泥,固定在桌子上);2、另一位同学一手扶着一块带有缝隙的硬纸板,一手拿着手电筒,使光通过缝隙照在镜子上;3、在硬纸板与镜子之间垫一张白纸,可以观察到呈现在白纸上的一条直线光束。这时请第三位同学在纸上用尺子比着画出镜子反光的路线。4、改变镜子摆放的角度,反复实验,让学生动态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手电筒发出的光通过单缝板照到平面镜上之后改变了原来的传播路线。实验结论:光遇到镜子等强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反射后的光线仍沿直线传播名称镜子反射光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实验器材两块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一支铅笔、胶布。实验过程:1、用胶布黏贴在两面镜子的背面,把它们连接起来。2、把两面镜子立在桌面上,使它们构成大于900的夹角,将铅笔放在镜子前面。数一数镜子里有几个像。3、将两镜面慢慢合靠,使夹角减小,观察镜子里的所成像的数目。(发现夹角减小,经两平面镜所成的像越来越多。)4、将两平面镜相对,从两个镜子中可以看到无数个铅笔的像。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将两镜面连接起来,构成一定的角度。在两面镜子的夹角中立一个物体,由于光的多次反射,可以看到镜中出现很多的像;角度越小,看到的像越多。实验名称制造彩虹实验目的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棱镜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实验器材三棱镜、平面镜、白色的纸屏实验过程:方法一:实验材料:三棱镜、平面镜、白色的纸屏实验步骤:自制三棱镜的方法:用无色透明有机玻璃片或玻璃片粘成三棱柱体,在它的一侧开一小孔。用注射器往小孔里灌满清水,塞上塞子,就能当三棱镜使用。1、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三棱镜上。2、将三棱镜绕它的轴转动,当调到一个适当位置时,在屏幕或白墙上会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3、观察这条彩色的光带,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这说明白光能分散成七种单色光。方法二:实验材料:水盆、平面镜实验步骤:1、在盆里倒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将平面镜斜放在水中,把水盆放在向阳处。2、调整镜面的斜度,使照在镜子上的太阳光经水反射到白墙上。3、观察反射到墙上的光,是一条彩色的光带,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这说明白光能分散成七种色光。方法三:实验材料:喷雾器、水实验步骤:在室外,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让太阳光照射到雾状的水珠上。观察,可以看到它会像三棱镜一样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实验结论: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实验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以免灼伤眼睛。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色散是指复色光(例如白光)通过透明介质以后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要做成光的色散实验,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复色光,一般都用日光。因为日光是多种单色光的混合体,光线强烈,色散后形成的光谱明显。其次,要选用对一切单色光都具有较高折射率的透明介质,一般都用三棱镜。入射的白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折射,由于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度,这样,一束白光便分解成为带状的七色光谱。实验名称三色光混合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的色彩,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实验器材3支手电筒、红绿蓝玻璃纸、胶带、白纸。实验过程:1、分别往3支手电筒上用胶带蒙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2、将白纸放在地上,两个同学任意分取两只手电筒,将三种色光在白纸上两两混合,观察混合后的色彩并记录。3、将3支手电筒同时照射白纸,即让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观察并记录。红绿红蓝蓝绿红绿蓝混合后的色彩实验现象: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红光与绿光混合出现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出现品红色光;绿光与蓝光混合出现深蓝色光。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会出现新的色光实验名称制作开关实验目的1.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验器材小灯座、小电珠、开关、电池盒、电池一节、导线、软木块(约10cmX6cmX1cm)、图钉、回形针。实验过程:制作小开关。(扣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1)把回形针伸开成S形,用图钉把回形针的一端与导线一起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固定另一个图钉,就做成了一个扣式开关。如需接通电路,回形针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图钉相接触即可。(2)将回形针的一头翘起,另一头用图钉固定在软木块上,做一个按压式开关。如需接通电路,将翘起的一头按下与图钉接触即可。2.连接简单电路:用导线、小电珠、开关、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合上开关,小电珠发光,说明有电通过电路中的各个部分,包括通过开关。取掉开关,在开关处接入自制的小开关,先后闭合、断开开关,观察自制小开关能否控制小电珠的发光。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注意事项】教材中制作开关的连接零件是裸线型的回形针。虽然教材中用到了一节电池,其电压很低,人触摸根本没有感觉,但对一个尚未接触过有关电知识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会造成一种错觉,对他们来说电器的开关就可以照着书中的方法去做。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开关外部(手触摸的部分)是绝缘材料制作的。因此要提醒学生绝对不能用220伏做电源进行该实验。提醒学生:不能用湿布擦电器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使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常识,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实验名称磁极的指向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实验器材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实验过程:方法一:实验材料: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实验步骤:1、辨别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2、在水槽里倒入多半槽水,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塑料上,轻轻放入水中。静止后观察。实验现象:磁铁一端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一端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实验结论: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方法二:实验材料:条形磁铁、牛皮纸条(宽3厘米、长8厘米)、棉线实验步骤:1、将牛皮纸条对折成一纸套,用棉线把纸套吊起。2、将条形磁铁插入纸套中,待磁铁稳定下来时,可以看到它指南北方向。实验结论: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指南北的性质。磁铁N级指向北方,S级指向南方。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实验名称制作指南针实验目的1、通过制作指南针,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练习非连续性文本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 制作指南针。实验器材大号或2号缝衣针、图钉、磁铁、泡沫塑料块、大瓷碗、水等。实验过程:1、用强磁铁的一个极,对着缝衣针沿同一方向摩擦二十多次。2、用缝衣针接近大头针,观察能否吸引。(能吸大头针,证明缝衣针有磁性。)3、利用小磁针可以指南北的性质通过悬吊法、顶针法、悬浮法等方法找出它的N极和S极。(1)在一小张硬纸片的中心扎一孔,用打结的线穿过孔,再将纸片对折,从纸片的侧面插入磁化了的缝衣针,把纸片挂起来,调节缝衣针的位置,使它保持平衡,就成了悬吊指南针。它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吊法)然后利用磁铁N极指北,S极指南的性质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2)在新的图钉尖上固定一块泡沫塑料,在塑料泡沫上横向插入一根磁化了的缝衣针,调节缝衣针保持平衡,将图钉倒放在一块玻璃上,缝衣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顶针法)(3)将一根磁化了的缝衣针穿在一小块泡沫塑料上,放在有水的瓷碗里,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也是一个指南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浮法)实验结论:磁化了的缝衣针能吸铁,能指南北。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还可以确定小磁针的N极和S极。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实验名称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磁铁的两级同级相斥、异级相吸。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两块、直尺实验过程:方法一:实验材料:条形磁铁两块,圆铅笔两支。实验步骤:将条形磁铁甲架在两支铅笔上,用条形磁铁乙的两极分别接近条形磁铁甲的两极。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1、当乙磁铁的N极与甲磁铁的N极相接近时,两磁铁相斥,条形磁铁甲向后退。2、当乙磁铁的S极与甲磁铁的S极相接近时,两磁铁相斥,条形磁铁甲向后退。3、当乙磁铁的S极与甲磁铁的N极(或乙磁铁的N极与甲磁铁的S极)相接近时,两磁铁相吸,条形磁铁甲向前进。实验结论:条形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方法二:实验材料:蹄形磁铁两块、直尺实验步骤:1、把两块蹄形磁铁平放在桌面上,使他们的N极与N极、S极与S极相对,相距5~10厘米。用手轻轻推着两块磁铁,使他们的磁极逐渐相互接近,观察。可发现:当接近到一定的距离时,就不容易使它们继续接近。如果用力把这相同的两极推在一起,只要手一松,它们就会互相推开,这时两手可以明显的感到它们之间相互排斥的力量。2、把两块磁铁拉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将其中一块磁铁翻过来,使他们的N极与S极相对,相距5~10厘米。用手轻轻推着两块磁铁,使他们的磁极逐渐互相接近,观察。可以发现: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不用手推,它们的N极与S极便相互吸在一起。当把他们分开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而且只要手一松,他们就又互相吸引在一起。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学生实实验名称影子游戏实验目的玩一玩、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引发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的热情,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兴趣。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实验器材手电筒、小玩具、白纸。实验过程:我们用手遮住等的光线,做出各种形状的手势投影在墙上,可以玩许多有趣的手影游戏。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正好相反,影子随着太阳移动的变化而变化实验名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实验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验区分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会根据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器材手电筒、白纸、玻璃、毛玻璃、书本、卡纸、矿泉水等。实验过程: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2、另一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约10厘米。3、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上的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白纸之间。观察白纸上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现象:玻璃能让光全部通过;毛玻璃、矿泉水能让光部分通过;书本、卡纸不能让光通过。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透明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不同,据此可以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实验一、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一)一、实验题目:音叉振动发声实验。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三、实验器材:音叉、木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声。3、将音叉上端放入烧杯中水面。观察有何现象产生。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A、将音叉放入烧杯时,速度要慢要小心,以防碰坏烧杯。B、杯内水要适当少些,杯要大些,以防实验时水大量溅到杯外。实验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二)一、实验题目:气体振动发声实验。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三、实验器材:玻璃瓶。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手握玻璃瓶,嘴放瓶口,调节口的位置及吹气力量,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3、边吹边观察谁振动发声。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实验三、水能传声一、实验题目:液体传声实验。二、实验要求:理解液体可以传声。三、实验器材:盛水烧杯。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将盛水烧杯的侧壁紧贴在耳上。3、在保证不碰杯壁的情况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用力在水中摩擦,听到了什么。4、烧杯离开耳朵,再用拇指食指摩擦实验一下,还能听到声音吗?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A、烧杯内装水应满一些。B、保证摩擦产生声音的手不碰杯壁。实验四、我看见了光一、实验题目:纸筒实验。二、实验要求:验证光直线传播的性质。三、实验器材:纸筒(或可弯折饮料吸管)、蜡烛、火柴、污物桶。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点燃蜡烛,置于教室前面讲桌上。3、让学生通过直纸筒(弯折纸筒)观察蜡烛火焰。4、比较一下,哪次能看到蜡烛火焰。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实验时看别的物体也可以。实验五、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一、实验题目:镜子反光二、实验要求:知道镜子能反光。三、实验器材:幻灯机、平面镜。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开亮幻灯机,让学生指出幻灯机光照向哪个方向。3、在幻灯机光中放一平面镜,让学生指出现在光照射的方向。4、拿走平面镜,观察幻灯机光还能返回吗?5、关闭幻灯机,镜子照射到墙上的光还有吗?6、改变镜面与幻灯机照射光的角度,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实验六、制造彩虹(一)一、实验题目:三棱镜实验。二、实验要求: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三、实验器材:三棱镜。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把三棱镜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使三棱镜纵轴与光线大体垂直。3、绕纵轴转动三棱镜,观察有什么现象。当发现产生彩色光带时,停止转动。观察光带是不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三棱镜绕纵轴正转反转均可,但速度要慢。实验七、制造彩虹(二)一、实验题目:彩虹实验。二、实验要求: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三、实验器材:水杯、水。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拿一杯水,背对太阳,含一口水向前方,从上到下多次用力喷出,找到出现彩虹的喷水方向。3、按此方向,多次喷水制造彩虹。仔细观察从外到内彩虹的彩色排列。观察何时有彩虹,何时无彩虹。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A、实验时向太阳所在方向对面喷水效果好。实验时彩虹的形成位置是有规律的:早上形成在前上方。越到中午,彩虹形成越到下方。正午12时,彩虹形成在视平线稍下的方向上。实验八、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实验题目:物体反光实验。二、实验要求:了解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不同。三、实验器材: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电光纸各一张,白板纸五张。双面胶条若干。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将红、黄、蓝、绿各色电光纸,用双面胶条分别贴在白板纸上,制成各色纸板。3、将一张白纸板正面向内沿中线适当弯折,制成屏幕。4、将纸屏背面向光,立于课桌近光一侧。5、依次取不同颜色纸板做反光实验。实验时,沿纸板纵轴和横轴转动,使光线反射到白色纸屏上。6、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能力不同。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A、电光纸大小约为15X15(厘米)。B、做反光实验时,反光纸板应躲开屏幕黑影。C、实验时反光纸距离屏幕不要太远(约20厘米左右)。实验九、让小灯泡亮起来一、实验题目:点亮小电珠实验。二、实验要求:知道小电珠通电能发亮。三、实验器材:小电珠、电池一节、导线两根。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实验一下怎样可以把小电珠点亮3、用两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实验一下怎样把小电珠点亮。4、学生比较一下,各种接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A、导线两端露出的金属线,不超过3毫米。B、如果使用电池盒,防止电池在盒内短路。实验十、导体和绝缘体一、实验题目:导体和绝缘体。二、实验要求:导体、绝缘体验证实验。三、实验器材:电池盒(带电池)、小灯座(带灯泡)、导线、铁、铜、铝、橡胶玻璃、瓷、塑料、木、纸、布、丝绸。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按下面电路图分别实验各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3、整理物品放回原处。A、要去掉铜、铁、铝表面的锈及其他脏物,使表面光亮,以利导电。B、导线与被试物体紧密接触。实验十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一、实验题目:磁铁能吸铁实验。二、实验要求:认识磁铁能吸铁。三、实验器材:蹄形磁铁或条形磁铁一块、铁钉、螺钉、曲别针、纸片、薄木片塑料片、玻璃片、正反面贴有名称和汉语拼音的铜片、铁片、铝片。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提问:平时发现磁铁有什么性质?吸引木头、铜等东西吗?3、让学生把各种东西整齐地摆在桌上,用磁铁轻轻接触每个物体,看看学生的想法对不对。4、将实验用品收起,轻轻放回原处。实验十二、磁极的指向一、实验题目:磁铁指南北。二、实验要求:知道磁铁有指南北性质。三、实验器材:小条形磁铁、小塑料盒、硬泡沫塑料块、水杯、水。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将水杯倒满水,使水面略高于杯边,形成凸形水面。3、将条形磁铁放在塑料盒上,再将塑料盒轻轻放在水面。4、旋转塑料盒,稍等,观察磁铁的指向。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A、形成凸形水面,可使小盒浮于水面中心,不碰杯边,实验效果好。此实验易受环境影响,要选择位置,排除铁器的干扰。实验十三、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一、实验题目: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的实验。二、实验要求:认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的性质。三、实验器材:蹄形磁铁或条形磁铁一块、纸片、铜片、铝片、薄木片、塑料片玻璃片、小铁钉少许。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把小铁钉放于桌上。3、一手拿纸片、一手拿磁铁,像图上那样轻轻接触小铁钉,试一试磁铁隔着东西能不能吸铁。4、轮流用玻璃片、塑料片等进行实验。5、将材料收起,轻轻放回原处。磁铁纸片铁钉A、隔着物体吸铁时,要像图上那样物体不与磁铁分开。B、间隔物体不可用铁,以免造成科学性错误。实验十四、磁极的相互作用一、实验题目:磁极相互作用。二、实验要求:知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三、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块、旋转架或木制吊架。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将一磁铁置于旋转架或吊于木制架下。3、用另一磁铁的两极分别与架上磁铁的两极接近,观察有什么现象。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A、磁铁易碎,要轻拿轻放。B、两块磁铁要相互接近,不要接触。实验十五、用指南针测定方向一、实验题目:用指南针测定方向。二、实验要求:会用指南针测定方向的方法。三、实验器材:指南针投影器件、投影仪、指南针。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将指南针投影器件放在投影仪上。3、待指南针停止转动,转动底盘,使南北刻度线与指针重合,磁针南极正指盘上“南”字。4、根据底盘上八个方向刻度,指出八个方向。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本文档为【(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茉莉花开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8-24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