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尿液检查主题讲座

尿液检查主题讲座

举报
开通vip

尿液检查主题讲座参考资料尿液产生: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并分泌体内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称之为尿液。尿液检查(urinalysis)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参考资料诊断与观察疾病疗效:如结核、肾炎其它系统性疾病诊治:如糖尿病、胰腺炎、黄疸的鉴别用药的监护,氨基甙类抗生素使用尿液检查意义:参考资料一般性状检查1、尿颜色正常新鲜尿液多透明,从无色澄清至淡黄色或琥珀色。其颜色受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卟啉等的影响。影响尿色的因素包括:食物、药物、尿量 参考资料药物对尿色的影响 药物 尿色 乙醇 苍白色 大黄蒽醌 暗红色(碱...

尿液检查主题讲座
参考资料尿液产生: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并分泌体内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称之为尿液。尿液检查(urinalysis)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参考资料诊断与观察疾病疗效:如结核、肾炎其它系统性疾病诊治:如糖尿病、胰腺炎、黄疸的鉴别用药的监护,氨基甙类抗生素使用尿液检查意义:参考资料一般性状检查1、尿颜色正常新鲜尿液多透明,从无色澄清至淡黄色或琥珀色。其颜色受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卟啉等的影响。影响尿色的因素包括:食物、药物、尿量 参考资料药物对尿色的影响 药物 尿色 乙醇 苍白色 大黄蒽醌 暗红色(碱性)、黄褐色(酸性) 苯酚磺酸酞 粉红(碱性) 氮唑沙宗、去铁敏、酚酞 红色紫色 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莲素、牛黄、阿的平、吖啶黄 黄色、深黄色 靛青红、亚甲蓝 蓝色 山梨醇铁、苯、酚、利福平 棕色 左旋多巴、激肽、灭滴灵、氯奎等 暗褐色、黑色 番泻叶、山道年、非尼汀、苯茚满二酮等 橙色、橙黄色 酚红、番泻叶、芦荟、氨基匹林、磺胺药等 红色、红褐色 氨基甲酸脂 绿棕色参考资料尿色异常及原因 尿色 原因 检查特点 临床意义 无色/浅淡色 稀释尿 无气味 多尿、糖尿病、尿崩症 深黄色 浓缩尿、尿胆素增高、药物影响 泡沫无色 发热、脱水 浓茶色 胆红素增高 泡沫黄色 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红色 血尿 隐血阳性、上清液无色 出血性疾病、月经血污染 红褐色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隐血阳性、上清液红色 溶血、肌损伤 紫红色 卟啉尿、药物影响 隐血阴性 卟啉病、临床有用药史 棕黑色 高铁血红蛋白尿、血尿、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黑色素、黑尿酸、药物 标本久置、碱化尿 标本放置过久、黑色素瘤(罕见)、药物史 黄白色 脓尿 尿浑浊、含丝状悬浮物 泌尿系统感染 绿蓝色 胆红素、胆绿素、细菌尿(铜绿假单胞菌)、尿蓝母、靛青红 标本久置、黄绿色、碱化尿、加热退色 肝胆疾病 乳白色 乳糜尿、脂肪尿 乳糜试验阳性 丝虫病、淋巴管破裂参考资料尿浑浊及原因 浑浊状态 原因 检查特点 临床意义 云雾状 磷酸盐、碳酸盐结晶 加乙酸后溶解,后者产生气泡 可能有尿结石 尿酸盐结晶 加热至60℃,加碱后溶解 可能有尿结石 草酸盐结晶 加15%盐酸,浑浊消失 可能有尿结石 红细胞 红色,加乙酸后溶解 血尿 白细胞、脓细胞 黄色,加乙酸后不溶解 尿路感染 细菌、霉菌、精液、前列腺液 黄色,加乙酸后不溶解 膜状 蛋白质、血细胞、上皮细胞 肾综合征出血热 絮状 脓尿、组织、凝块、黏液丝、黏蛋白等 放置后有沉淀物 细菌感染 乳状浑浊 乳糜尿、脂肪尿 乳糜试验阳性 丝虫病、淋巴管破裂、肾病参考资料尿量⑴正常人:1000-2000ml/24h,平均为1500ml/24h。⑵多尿(polyuria):>2500ml/24h①暂时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②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ARF多尿期、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频)。⑶少尿(oliguria):<400ml/24h;<17ml/h⑷无尿(anuria):<100ml/24h少尿或无尿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休克、创伤、严重脱水、急性重型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管坏死、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各种原因所致尿路梗阻,膀胱尿潴留等。一般性状检查参考资料酸碱度(PH)正常新鲜尿呈弱酸性,尿PH约6.5(波动于5.5-6.5)⑴尿PH增高(碱性尿):见于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Ⅰ、Ⅱ、Ⅲ型)、呕吐应用利尿剂、多食蔬菜等。⑵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痛风、糖尿病、低钾性碱中毒、白血病、食入大量肉类等。参考资料尿比重与渗透压主要用来评估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成人正常膳食尿比重约为1.015-1.025;正常渗透压>700-800mOsm/kg·H2O(禁饮8h)。⑴尿比重升高:见于急性肾炎、高热、脱水、出汗过多、糖尿病、心衰、休克。另外,蛋白尿、放射性造影剂均可使尿比重升高,故尿比重升高不一定都是病理性的。⑵低尿比重: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间质性疾病、尿崩症、CRF、药物所致肾损。⑶比重固定:CRF(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0.003)。参考资料㈢尿化学检查1、尿蛋白⑴检测方法尿蛋白定性试验:磺基水杨酸法 加热醋酸法尿蛋白试纸条法尿蛋白定量试验:双缩脲法染料结合法 参考资料⑵尿蛋白参考值正常人:尿蛋白仅40mg/24h尿(20-150mg/24h),定性试验阴性。尿白蛋白正常人小于30mg/24h。异常:尿蛋白含量>150mg/24h,或尿白蛋白大于30mg/24h,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⑶尿蛋白产生的四种机制: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破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蛋白质漏出。②肾小管功能损害,抑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③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或阳性电荷蛋白的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后超过肾脏吸收能力。④肾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参考资料⑷蛋白尿的分类及特点分类机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组分蛋白分子量疾病举例g/24h溢出性异常增多的血浆蛋白0.2-10IgG、IgM的轻链低分子量多发性骨髓瘤、挤压伤成分通过正常肾小球本周蛋白、肌红蛋白<40000急性溶血时滤过增加血红蛋白肾小球性选择性肾小球滤过膜截留>3清蛋白中分子量微小病变性、轻微病变正常血浆蛋白缺陷60000性肾病综合症非选择性肾小球滤过膜>1-5IgG、IgA、IgM、高分子量肾小球肾炎、丧失功能C3、ß2-M、清蛋白>68000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性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2ß2-M、溶菌酶低分子量间质性肾炎、抗生素肾血浆蛋白重吸收障碍<40000损害、重金属肾中毒血液动力滤过增加和可能重吸<2ß2-M、清蛋白、中低分子量暂时性蛋白尿、发热、学收减少溶菌酶20000-充血性心衰、运动68000参考资料肾前性蛋白尿的临床意义及特征 疾病类别 常见疾病 特征 浆细胞病 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白血病 血清或尿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多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重链片段 血管内溶血性疾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尿中出现大量游离血红蛋白 急性肌肉损伤 心肌梗死、挤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 尿中出现大量肌红蛋白,严重者可致急性肾衰 酶类增高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胰腺炎 尿溶菌酶或尿淀粉酶增高参考资料2、尿糖⑴定义:正常人尿内含糖量很少,定性试验阴性。当尿糖水平达50mg/dl时,此时定性检测尿糖为阳性,称为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当血糖超过8.88mmol/L时,尿糖增加,此时的血糖水平临床上常称为肾糖阈值,可看做是部分肾单位重吸收功能达到饱和时的血糖浓度。参考资料⑵尿糖的分类①血糖增高性尿糖(血糖超过肾糖阈):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Cushing综合症。②肾性糖尿(肾糖阈降低所致):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家族性糖尿。③假性糖尿:尿中还原物如VitC、尿酸、或随尿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阿斯匹林等,可使斑氏剂中铜还原,呈现假阳性。④一过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静滴大量高糖和应激性糖尿(在颅脑外伤、心肌梗塞、脑血管异外时,血肾上腺素或胰高糖素升高),出现一过性糖尿。参考资料内分泌性糖尿常见原因及检查结果 疾病 原因 检查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食欲亢进、肠壁血流加速,葡萄糖吸收率增加 餐后血糖增高,餐后尿糖阳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正常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肝糖原降解为葡萄糖加速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Cushing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糖原异生作用旺盛,葡萄糖磷酸激酶和对抗胰岛素作用受抑制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参考资料血糖正常性糖尿常见原因及检查结果 疾病 原因 检查结果 家族性糖尿 先天性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糖缺损 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正常,空腹尿糖阳性 新生儿糖尿 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不完善 尿糖阳性 妊娠或哺乳期 细胞外液容量增高,肾滤过率增高而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受抑制,肾糖阈减低 尿糖阳性参考资料⑴组成:由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组成。⑵正常值:正常人定性试验尿酮(-)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如糖尿病、剧烈运动、妊娠剧吐、应激状态、饥饿时,脂肪动员加速,代谢紊乱,酮体生成过多,引起血酮体过多而导致酮尿。⑶意义:①糖尿病性酮症: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酮,应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发生酮酸中毒性昏迷的前兆。②非糖尿病酮尿:孕妇可因严重妊娠反应剧烈呕吐、重症子癫不能进食引起尿酮体阳性。3、尿酮体参考资料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⑴定义:胆红素可分为结合性和非结合性两种,前者是非水溶性,不能从肾脏滤过,故尿中正常没有胆红素,结合性是水溶性的,可从尿中排出。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后形成的。尿胆原与空气接触后变成尿胆素。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共称尿三胆,前二者称尿二胆。参考资料⑵正常值:正常人尿胆红素定性试验阴性;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⑶意义:①尿胆红素阳性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门脉周围炎、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如Rotor综合症和Dubin-Johnson综合症。②尿胆原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参考资料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机理及尿胆红素检测特性 类型 机理 血清UCB或CB 尿胆红素 Dubin-Johnson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肝细胞对CB向毛细胆管排泄发生障碍 CB增高 阳性 Rotor综合征 肝细胞对摄取UCB和排泄CB存在障碍 UCB和CB增高 阳性 Gilbert综合征 功能性高胆红素血症,肝细胞摄取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UCB增高 阴性 Crigler-Najjar综合征 先天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Ⅰ型患者缺乏,在Ⅱ型患者则降低 UCB不能形成CB 阴性参考资料5、血红蛋白尿⑴原理:血红蛋白尿可发生于急性溶血时,大量血红蛋白从肾排出,故尿中出现血红蛋白。⑵意义:血红蛋白尿见于: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②某些蛇咬伤、重症烧伤等。③血型不合的溶血性反应等。参考资料肌红蛋白尿⑴原理:肌红蛋白是一种色素蛋白。在正常人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尿中甚微,故不能从尿中检出。⑵意义:以下情况可见肌红蛋白尿①外伤如挤压伤、枪伤、电击等挤压综合症。②原发性肌肉疾病,如肌萎缩、皮肌炎等。③遗传性肌红蛋白尿④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如心肌梗塞。⑤阵发性肌红蛋白尿:肌肉疼痛性痉挛后发生。参考资料6、尿亚硝酸盐试验⑴定义用尿试纸条法来筛选尿路感染,即尿亚硝酸盐试验。尿中革兰氏阳性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其阳性结果表示细菌数量大于100000。⑵正常值正常人尿中含亚硝酸盐,但尿亚硝酸盐试验阴性。⑶意义:①大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尿染呈阳性;其他如淋球双菌、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则为阴性。②细菌感染量不多、尿量多时可出现假阴性。③进食富含硝酸盐的食物如波菜、卷心菜时,可出现假阳性。参考资料亚硝酸盐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因素 评价 标本 高比重尿使试验灵敏度降低;假阳性见于陈旧尿、偶氮剂污染尿 食物 尿中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正常饮食、体内蛋白质代谢、或由氨内源性合成。不能正常饮食的患者,体内缺乏硝酸盐,即使有细菌感染,也可出现阴性 致病菌 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属(致病率最高)、Klebs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等。阳性诊断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符合率约为80%。粪链球菌属感染时,则试验呈阴性。 药物 假阴性:利尿剂、大量维生素C;假阳性:非那吡啶 尿停留膀胱内时间 晨尿标本较好,尿在膀胱内停留时间长,细菌有充分作用时间,否则,试验呈假阴性参考资料白细胞试带法: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含有的酯酶作用于模块中吲哚酚酯,使其产生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反应形成紫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细胞的多少呈比例关系质量保证①标本应新鲜,若久置后白细胞破坏,可导致试带法与镜检结果差异过大。②仔细审核检验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酯酶、亚硝酸盐结果,必要时进行显微镜镜检,以提高尿路感染诊断的可靠性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参考资料维生素C 检测原理 还原法:维生素C具有1,2-烯二醇还原性基团,在酸性条件下,能将试带膜块氧化态粉红色的2,6-二氯酚靛酚还原为无色的2,6-二氯二对酚胺。呈色反应由绿或深蓝至粉红色变化,呈色深浅与维生素C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检测尿维生素C并非用于尿维生素C的定量,而用于判断试带法尿其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受尿维生素C相关浓度的影响,以避免假阴性结果参考资料维生素C对干化学检测项目的干扰 检测项目 干扰试验项目所需尿抗坏血酸浓度(mg/L) 反应物 隐血/血红蛋白 ≥90 试剂膜块浸渍的H2O2 胆红素 ≥250 试剂膜块浸渍的重氮盐 亚硝酸盐 ≥250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重氮盐 葡萄糖 ≥500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2O2参考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促进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 【检测原理】单克隆免疫胶体金法:将羊抗鼠IgG抗体、羊抗人hCG多克隆抗体分别固定在纤维素试带上,呈上下2条线排列;羊抗鼠IgG线在试带上方为阴性对照或控制线,羊抗人hCG在试带下方为测定线。试带底端吸水剂中含均匀分布的胶体金标记鼠抗人hCGβ链单克隆抗体(McAb)。参考资料 。检测时,将试带条浸入被检尿液后迅速取出,尿液将沿试带继续上行。作为载体和反应物的McAb与尿hCG形成复合物(McAb-hCG),并将hCG带至固定于下端的羊抗人hCG测定线,此时McAb-hCG与羊抗人hCG结合,金颗粒累积于此显紫红色线条,为hCG阳性未搭载hCG的McAb继续上行至羊抗鼠IgG处,与之形成McAb-羊抗鼠IgG复合物,也显示紫红色线条,为阴性对照。判断方法为:试带上显示2条紫红色线条为阳性,显示1条紫红色线条并位于控制线处为阴性,若无紫红线出现,则提示试带失效。测定线显紫红色,控制线不显色,也为试带失效参考资料hCG试验-胶体金法失败参考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参考值非孕妇健康人:阴性。正常妊娠妇女:阳性。 临床意义诊断早期妊娠;异位妊娠诊断;流产诊断和监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与监测。参考资料㈣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作显微镜检查可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 主要检查细胞、管型及结晶等。参考资料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学比较 方法 优点 缺点 应用 不离心镜检法 简便,不影响有形成分形态 易漏检 适于有形成分较多标本 离心镜检法 阳性率高 操作繁不易规范,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不统一,离心可破坏形态,使形态区分困难或漏检 适于有形成分较少标本,多用于试带法尿检查后确证,但需标准化 离心染色镜检法 阳性率更高,便于识别有形成分 操作繁,一种染色难以有效识别所有有形成分 计数板定量镜检法 操作及报告标准化 计数板成本较高 标准化方法参考资料红细胞 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受渗透压、pH及在体外放置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高渗透压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桑椹状; 低渗透压尿中红细胞胀大,使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红细胞(ghostcells)。 酸性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变小 碱性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外层面积增加,细胞肿胀,容易溶解破裂,边缘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1、细胞参考资料红细胞 尿红细胞形态主要指大小、形态、色素变化以及异形红细胞的数量。尿异常红细胞有:①大红细胞:直径>10μm。②小红细胞:直径<6μm,且常大小不等。③棘红细胞:胞质常向一侧或多侧伸出,胞膜突起,如生芽样。④锯齿形红细胞:红细胞因高渗发生皱缩,表面突起数量多、排列整齐、高低大小相似,需与棘红细胞区别。⑤面包形红细胞(环形红细胞):因血红蛋白从细胞内流失或胞质凝聚于胞膜周围,形似面包形的空心环。⑥半月形红细胞:其形状如半月形。⑦颗粒形红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沉积,血红蛋白丢失。⑧碎片状红细胞等参考资料1、细胞⑴、红细胞 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3个/HP称为镜下血尿,>10个/HP(+)称为肉眼血尿。 多形红细胞大于80%时,称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多形性小于50%时,称非肾小球性血尿。意义: ①肾小球性血尿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②非肾小球性血尿见于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结核、多囊肾等。参考资料尿红细胞形态检查1、原理:肾小球源性血尿是由于尿红细胞通过肾小球基底膜,受压损伤,且随后在肾小管中受不同PH和渗透压影响,发生三种形态学改变:①大小改变;②形态异常;③血红蛋白含量变化。2、参考值:正常人尿红细胞计数<10000/ml;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大于80%。3、意义:⑴肾小球性血尿呈多形性改变,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应做肾活检。⑵非肾小球性血尿呈均一性型,见于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结核等。参考资料血尿来源鉴别 红细胞形态 肾小球性血尿 非肾小球性血尿 多形性(%) ≥80 <50 棘形红细胞(带1个或多个突起)(%) ≥5 <5 平均体积(MCV)(fl) ≤72 >72 红细胞体积曲线 非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参考资料尿红细胞参考资料均一性红细胞血尿(SM染色)参考资料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未染色)参考资料非均一性血尿红细胞(未染色)参考资料 尿中性粒细胞呈圆球形,不染色时的细胞核较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无明显退变,常分散存在,外形完整。 在低渗尿及碱性尿中,胞体常胀大,直径可达18µm左右,约半数可在2h内溶解,细胞核着色较淡。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故称为闪光细胞(glittercell),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在高渗尿及酸性尿中细胞常皱缩,直径多为8~10µm。⑵尿白细胞参考资料⑵尿白细胞 正常人尿沉渣镜检尿白细胞<5个/HP,>5个/HP称镜下脓尿。 尿中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感染如肾孟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参考资料尿白细胞参考资料尿白细胞(未染色)参考资料泌尿系统感染的尿液变化特点 疾病 尿液变化特点 肾盂肾炎 尿细菌培养阳性。17%肾盂肾炎患者的首发症状为镜下血尿,少数可见肉眼血尿,尿白细胞明显增多,约2/3的患者伴有白细胞管型,还可见小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或尾形上皮细胞增多 膀胱炎 无管型和蛋白质,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肉眼脓尿。伴有小圆上皮细胞或大圆上皮细胞增多,也可见闪光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尿 尿嗜酸粒细胞增多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见于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泌尿系统非特异性炎症参考资料⑶上皮细胞 尿中所见的上皮细胞可由肾、尿路等处细胞脱落所致。 肾、输尿管、膀胱覆盖移行上皮细胞,近尿道口覆盖鳞状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含有少量以上两种上皮细胞。 肾实质性损害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参考资料尿上皮细胞参考资料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其形态与白细胞相似,但较中性粒细胞大1.5倍,一般不超过15μm,含1个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很厚。在尿中易变形,呈不规则钝角,常为多边形,故又称多边细胞。胞质中有小空泡、颗粒或脂肪小滴,颗粒分布不规则,多少不定,有时较多,甚至看不清细胞核参考资料肾小管上皮细胞(未染色)参考资料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因胞体较大又称大圆上皮细胞,其体积、形态可随器官涨缩状态不同而变化较大。器官充盈时,脱落细胞体积约为白细胞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器官收缩时,则胞体较小,约为白细胞的2~3倍,形态较圆。正常尿中偶见,膀胱炎时可大量成片脱落参考资料表层移行上皮细胞(未染色)参考资料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又称尾形上皮细胞或纺锤状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因多来自于肾盂,故又称为肾盂上皮细胞;有时亦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参考资料中层移行上皮细胞(未染色)参考资料上皮细胞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形态较圆,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皮细胞。但两者有差别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较大,而核较小 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较小,而核较大参考资料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鳞状上皮细胞为尿中最大的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曲,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2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甚至不见。这种细胞的形体扁平而薄,又称扁平上皮细胞参考资料鳞状扁平上皮(未染色)参考资料鳞状扁平上皮(SM染色)参考资料2、管型⑴组成:是蛋白质、或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圆柱形蛋白聚体。⑵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①尿中少量的清蛋白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②肾小管有浓缩、酸化能力。③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参考资料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主要由T-H蛋白构成,也有清蛋白及氯化钠参与,在碱性尿中可溶解消失,无色透明,其形状呈圆柱体状,通常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一端可稍尖细成尾形),平直或略弯曲参考资料透明管型参考资料透明管型参考资料透明管型参考资料⑴细胞管型定义:常以蛋白质为基质,其所含细胞数量超过管型体积的三分之一时称细胞管型。分类:①上皮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肾炎、慢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中毒后肾损害等。②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③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肾间质性肾炎。参考资料上皮细胞管型参考资料上皮细胞管型参考资料红细胞管型参考资料      红细胞管型参考资料         白细胞管型参考资料白细胞管型(SM染色)参考资料⑵其它管型①颗粒管型:肾实质病变的变性细胞或由血浆蛋白分解产物崩解成大小不等的颗粒聚集于T-H糖蛋白中形成的。②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③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性。④宽大管型:在慢性肾衰时若出现,提示预后不良。参考资料颗粒管型参考资料粗颗粒管型参考资料细颗粒管型参考资料脂肪管型参考资料宽大管型参考资料色素管型参考资料血红蛋白管型参考资料蜡样管型参考资料蜡样管型参考资料各种管型形成图透明管型白蛋白+T-H蛋白浓缩酸化聚集沉淀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脂肪变性上皮细胞其他管型盐类细菌真菌白蛋白+T-H蛋白盐类管型细菌管型真菌管型白蛋白+T-H蛋白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粗细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血红蛋白管型蜡样管型参考资料谢谢!张家畈镇卫生院检验科
本文档为【尿液检查主题讲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2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20-09-18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