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详解-(1)课件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详解-(1)课件

举报
开通vip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详解-(1)课件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文学宽研究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联系电话: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制定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2013年12月31日...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详解-(1)课件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文学宽研究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联系电话: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加强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制定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2013年12月31日《煤矿地质工作规定》于2014年3月1日起执行,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和1984年5月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同时废止。《规定》指出,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该项工作应当始终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规定》要求,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专门设立地测部门,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并由企业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规定》从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煤矿建设生产闭坑各阶段的地质工作、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等多个方面对加强煤矿地质工作的具体要求做了说明。我国煤矿生产安全形势1.我国能源资源和结构据2013年国土资源部: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显示,我国垂深2000m以上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t,其中探获煤炭资源储量2.02万亿t,圈定预测区2880个,总面积近42.84万km2,预测资源量3.88万亿t。截止2012年底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3.3亿t,天然气4.4万亿立方米。2012年能源生产结构,原煤占76.5%,原油占8.9%,天然气占4.3%。(2)大型煤炭集团组建生产结构由煤矿数量多、规模小转变为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为主体。全国煤矿由2003年的8万多处到2013年降到1.2526万处。其中:120万t/a以上的大型矿井850处,占全国总产量65%。1000万t/a以上井工矿井和露天矿井45座;l亿t/a的煤炭企业达到8户。7m厚煤层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已投入使用。神华神东哈拉沟煤矿煤层厚度2米,工作面加长到450米。绿色开采技术、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炭地下气化、煤层气与煤共采技术等工业性试验已成功。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实现“四个首次”(1)死亡人数首次降至2000人以下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人。。(2)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至0.564百万吨死亡率由1949年的22.54下降到下降至0.564。(3)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首次减少到1起。(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周期首次延长至390天。创造了23年来的最好成绩。2012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779起,死亡1384人。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374。2013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604起,死亡1067人。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293。虽然,我国煤矿近十年来事故发生的起数和死亡的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煤矿安全状况整体稳定,趋于好转。但是,我国煤矿开采条件相对复杂,自然灾害类型多,开采难度大,具备安全保障条件的资源严重不足,适宜露天开采的资源所占比例少,90%煤炭资源需井工开采。我国煤矿除自然条件相对复杂之外,煤炭企业在安全管理参差不齐,贵州、重庆、湖南、四川等2013年事故多发。吉林不算产煤大省,但在2013年上半年却因煤矿事故成为焦点。八宝煤业“3·29'’、“4·1”瓦斯爆炸事故,和龙市庆兴煤矿“4·20'’瓦斯爆炸事故,短短23天内,百余人死伤。据称,工人二次冒险下井,是为了抢救设备,减少损失。可结果呢?除普通矿工外,八宝煤业副总以上15位领导有8人或遇难、或受伤、或被刑拘,21名救援队员丧生。这是人员损失。若算经济损失,以亿元计,三年也补不回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发生24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930人,其中瓦斯灾害占19次,死亡2447人,占79%。因此,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煤矿相比较,在安全上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死亡人数以2005年为例,中国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0%,但死亡人数则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79%。中国煤矿平均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多倍国有重点煤矿平均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30多倍煤矿安全的“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的一种新思路,可比喻为企业的“指南针”或“避雷针”,如果煤矿企业理解好、把握好并运用好,将会使其在当前的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中把握主动权,要么“壮士断腕”毅然而退,要么“脱胎换骨”地改造为现代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员。通正学习领会99号文件,并结合之前的一些规定,初步归纳了煤矿在资源勘查、立项、设计、建设、生产、整顿验收、应急、退出等十个环节的“负面清单”,供煤矿企业参考。1.煤炭资源勘查不清不行煤炭资源的勘查程度必须符合《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特别是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地温变化等与开采技术条件相关的条款都是强制性的,达不到要求,不得为其划定矿区范围。煤矿企业要加强建设、生产期间的地质勘查,查明井田范围内的瓦斯、水、火等隐蔽致灾因素,未查明的不得继续建设和生产。2.煤矿建设立项不经过安全核准不行所有煤矿建设项目要经过安全核准,未经过安全核准的,不得通过项目核准;未通过项目核准的,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现有关“三同时”的法律法规继续有效,项目初步设计的安全专篇未经审查通过的,不得开工;安全设施未经验收的不得投入生产。3.煤矿设计不符合最低规模不行,超过最高规模也不行。煤矿建设项目必须达到30万吨/年的最低规模,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其新建规模必须达到90万吨/年以上。但新建低瓦斯矿井不准超过1500万吨/年,高瓦斯矿井不准超过800万吨/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不准超过500万吨/年。现有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的生产矿井,原则上不再扩大生产能力,而且要重新核定,核减其不具备安全保障能力的产能。4.不是什么企业和什么人都可以开办煤矿申请开采高瓦斯、冲击地压、煤层易自燃、水文地质情况和条件复杂等煤炭资源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灾害防治能力。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企业,不得建设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从事煤矿生产的企业必须有相关专业和实践经历的管理团队,最低要配备“五职矿长”(即矿长、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五个技术员”(即负责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质测量)工作的专业人员。“五职矿长”必须具有安全资格证,且严禁在其他煤矿兼职;“五个技术员”必须具备煤矿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且有3年以上井下工作经历。5.不是什么工艺都可以在煤矿使用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新建、改扩建的煤矿,必须采用机械化开采。煤矿不得采用仓储式、巷道式和高落式采煤工艺,不得采用木支柱和金属摩擦支柱支护,不得采用单体滑移顶梁放顶煤工艺。不能实现正规开采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逾期仍未实现正规开采的,依法实施关闭。6.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下井当工人过去要求所有煤矿“三项岗位”(矿长、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现在要求从业人员包括矿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而且教考分离,即发证与培训单位分离,杜绝“昨天种田,今天下矿”等不培训就上岗或培训不合格也能上岗的违规违章行为。7.矿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不行煤矿用工要统一签订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统一参加社会保险;严格实施工伤保险实名制;要确定煤矿工人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停产整顿煤矿必须按期发放工人工资;必须为矿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必须为矿工建设标准化食堂、澡堂和宿舍。8.停产整顿煤矿不严格验收不行各地要履行分级属地监管责任,按管理权限落实停产整顿煤矿的监管责任和验收部门。省属煤矿和中央企业煤矿由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局长签字;市属煤矿由市(地)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市(地)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其他煤矿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9.煤矿不完善应急队伍和设施不行煤矿企业要么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要么建设兼职辅助救护队;煤矿企业要提高应急处置效率,统一生产、通风安全监控调度,不得将生产调度与安全监控单独分设;每年要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应急演练;要建设完善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要配备井下应急广播系统,储备自救互救器材。10.落后小煤矿不退出不行重点关闭9万吨/年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9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坚决关闭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没有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标准的煤矿,限期停产整顿,逾期仍不达标的,依法实施关闭。不符合《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任何一个条款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整顿仍不合格的.依法关闭。(一)地质构造诱发的矿难2013年3月11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振兴煤矿发生溃水溃泥事故,18人死亡。一、事故经过鹤煤分公司振兴煤矿三水平18层中部区左一段(也称“F40下盘18层工作面”),于2013年3月1日18时,因顶板来压在工作面第92组支架有泥煤和泥岩涌出,既而进行清淤共415m3。3月11日13时57分,该工作面停产加强支护时,工作面第97组至98组支架间软帮突然随着强大飓风猛烈溃出5750m3泥石流,实排泥石渗出水量为577m3。淤满工作面机道、腰巷独头上山、一段机道集中巷、-266石门、二段机道集中巷、机轨下山-283联络巷、-283标高机轨下山及-285.9标高以下轨道下山共550m,通风和通讯系统被毁,造成25人被困。经紧全力急抢险,在掘进2201工作面有7人成功获救,采煤一队4人死亡,14人仍被困。二、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工作面概况三水平F40下盘18层工作面,于2012年11月7日开采。煤层厚度31.68~2.86m,平均8m,倾角15°。工作面斜长103m,走向长290m,采用放顶煤采煤方法,炮采回采工艺。工作面采高2.0m,放煤高度6.0m,采放比1:3。截至2013年3月1日,该面走向最大推进了64m,开采面积为6264m2。3月1日停产至今,剩余走向236m,斜长116m。受F40逆断层作用,局部形成近距离特厚煤层组。F40上盘18层工作面也采用放顶煤开采,工作面斜长63m,走向长296m,于2008年11月回采结束。F40断层上、下盘工作面距为18~26m,平均20m。F40下盘18层工作面开采前已经对上工作面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探放出水量2.7万m3,并且利用瞬变电磁仪进行探测。2、覆岩岩性结构18号煤层为下白垩系城子河含煤组,顶板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细砂岩为主,夹黑色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及煤层,局部有砾岩。城子河含煤组上部为穆棱组,平行不整合于城子河含煤组地层之上,主要为南岭砾岩层,厚度200-400m。岩性以厚层灰白色砾岩、砂砾岩为主。含中粗砂岩、粉砂岩薄层。q=0,168~0.8L/(s.m),富水性中等。上工作面附近底层砾岩距18煤层只有80m左右。三、泥石流溃入机理分析1、地质因素F40下盘18层工作面附近发育有8个断层,对回采工作面影响较大的断层有F13、F2、F40和F3断层。其中,F13断层落差大于200m,断层破碎带宽度80-150m,结构松散。F40逆断层将18煤重叠,局部形成近距离特厚煤层组,为局部高强度开采下冒裂带高度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断层数量多,交叉形成密集断层带,可导致工作面覆岩抽冒,破坏高度显著增高,形成畅通导水溃泥通道。厚层灰色砾岩含水层直接向F13断层带、煤系地层和采空区的充水,并且水压较高是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水源,同时也是泥石流的物质组成部分。2、采矿因素工作面采用综放开采,开采强度大,覆岩破坏剧烈,导水裂缝带和垮落带(简称“两带”)发育较高。两个近距离工作面叠加开采后,更加剧了覆岩破坏程度。预计综放开采工作面采高8m时,垮落带高度39.43m,导水裂缝带高度100.78m。两工作面部分区域重叠,两工作面垂距20m左右,上层煤工作面位于下层煤工作面垮落带范围内。F40下盘18号工作面计算综放开采厚度11.94m,预计垮落带高度52.53m,导水裂缝带高度131.08m。表明,F40上盘18号工作面开采后,导水裂缝带已经波及F13断层带及含水砾岩;F40下盘18号工作面开采后,导水裂缝带再次波及F13断层带及含水砾岩。F40下盘18号工作面推进平均走向64m时(即2013年3月1日)覆岩破坏基本充分,此时上、下层工作面采空区已经冒落沟通,经过重复采动破坏的上层工作面垮落岩石和采空区浮煤混合体等饱和含水,具有流动性,向下层工作面溃入泥石流,流量约415m3。由于18层煤埋深较大,煤系地层上覆有厚砾岩老顶,含水且坚硬,上层工作面开采后上方形成一个面积大、并且离层裂缝高度也大的空悬顶。当下层工作面高强度采动影响后,并且随着溃入下层工作面的泥石流被清出,使上覆厚层砾岩关键层出现再次断裂,推测沿F2、F13断层带形成了主要断裂通道。F13、F2等断层面角砾、碎岩石、鹅卵石以及上面的含水砾岩、上层工作面采空区堆存的浮煤等混合物,迅速沿断裂面溃入F40下盘工作面形成泥石流。释义提纲: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出台背景、适用范围、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三、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四、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五、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六、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七、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八、煤矿闭坑阶段的地质工作;九、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十、附则共计10章100条(原《矿井地质规程》总计8章77条)出台背景:1、时间因素:上次的规程出台距今已经30年了;2、煤矿经济类型多样化:企业经济类型的变化给煤矿单一的投资模式、经济效益需求发生变化,使得规程不适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出台背景、适用范围、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3、技术发展需要煤矿采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原规程不能适应技术的要求,如高产高效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神东集团采用郑煤机生产的7m高大支架,工作面单产超过万吨。绿色开采,自动化开采,无人开采都对煤矿地质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规范规定的更新替代(1)1984年实施的《矿井地质规程》中依据的《矿井水文规程》已经被2009年颁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所替代。(2)《矿井地质规程》中的储量分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早已作废,被1999年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所替代,煤炭资源储量分类也已经变更,具体体现在2002年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这就使得《矿井地质规程》相关内容无法可依。(3)本《规定》新增的关于瓦斯地质问题采用2009年颁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替代1995年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5、资源条件变化深部开采区域,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如地温高、压力大、瓦斯问题突出等等;据统计,我国已探明煤炭资源中,埋深超过千米的约占50%,目前我国煤矿开采深度每年以8m至12m的速度增加。我国煤矿目前平均采深已达500多米,采深超过千米的矿井47处,年产能9456万t,最深超过1530m。6、安全问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要求更为严格的安全生产环境,这一切都与煤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需要煤矿地质工作超前实施或紧密相随。如华北煤矿的水、瓦斯、地应力;南方煤矿的水、瓦斯、地质灾害;西北煤炭自燃问题等等。制定目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原《规程》强调:研究与解决煤矿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以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本次《规定》强调:查明隐蔽致灾因素,处理灾害,预防事故。主要任务:第一章总则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1、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2、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新增)。3、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4、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5、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适用范围:第一章总则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由此说明包括所有煤矿山,也就是说包括了井工开采与露天开采。所以在本次修订中讲《矿井地质规程》名称修改为《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矿井”→“煤矿”在《煤炭工业设计规范》(GB50215-2005)中明确了矿井仅指地下开采的煤矿。第一章总则(增加3条):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第二章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原为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表2-1)。表2-1井工煤矿地质类型井工开采:1、5类变4类(指按照原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分5大类矿井——当构造复杂程度和稳层稳定程度均为Ⅳ类时,称之为五类矿井,变更为煤矿地质类型为四大类——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2、增加瓦斯类型;3、增加水文地质类型4、修订了煤层倾角指标5、明确了特殊地质因素6、注记中明确了划分依据划分依据类型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煤层稳定程度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的80%及以上,其中稳定煤层资源/储量所占比例不小于40%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的60%~80%(含60%)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的40%~60%(含40%)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煤层的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的60%及以上瓦斯类型煤层瓦斯含量小于4m3/t煤层瓦斯含量大于或等于4m3/t,且小于8m3/t煤层瓦斯含量大于或等于8m3/t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按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水文地质类型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其他开采地质条件顶底板顶底板平整,顶板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顶底板较平整,局部凹凸不平,顶板较完整、裂隙不很发育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裂隙比较发育,岩性比较松软破碎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岩性松软、破碎,裂隙发育倾角8°以下8°~25°(含8°)25°~45°(含25°)45°及以上其他特殊地质因素一般不出现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危害偶有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危害常有较多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危害煤层大面积遭受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危害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表(《规定》2013)地质因素代号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断层A大中型断层很少大中型断层不多、且很少互相切割交叉大、中型断层较多或断层虽不多,但互相切割交叉大、中型断层相当发育,或断层互相切割比较严重。褶皱B地层产状单一很少,有波状起伏地层产状变化不大、有少量宽缓褶皱地层产状变化较大,褶皱比较发育,或有一定数量的紧密褶皱地层产状变化很大,紧密褶皱发育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C没有或很少受岩浆侵入的影响仅局部地段受到岩浆侵入的影响,其规模不大,形状较规则,对煤层的影响不大岩浆侵入范围较大,侵入体的数量较多,形状不规则,对煤层的破坏比较严重。侵入体数量多,影响范围大,侵入层位多变,形状复杂,对煤层破坏严重,部分煤层已失去开采价值。煤层稳定程度D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井储量的80%以上,其中稳定煤层储量所占比例一般不小于40%。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井储量的60~80%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井储量的45~60%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矿井总储量的55%以上其它开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顶底板E煤层的顶底板平整,顶板的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顶底板较平整,只局部有凹凸不平,顶板较完整、裂隙不很发育。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裂隙比较发育,岩性比较松软破碎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岩性松软、破碎,裂隙发育倾角F大部分地区倾角在15度以下大部分地区倾角在15度至30度之间其它特殊地质因素g简单较简单较复杂复杂各项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标准(《规程》1984)◆露天开采(新增):露天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露天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3种类型(《露天煤矿地质规程》(1983)有单项分类,缺乏综合分类)。划分依据类型简单中等复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煤层稳定程度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工程地质条件以坚硬岩层为主,软弱结构层(面)不发育,有很少的软弱结构层(面)或层间距大于30m,含水性差,不影响边坡稳定坚硬岩与软岩互层,软弱结构层(面)发育,软弱结构层(面)多或层间距为15~30m,含水性中等,对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坚硬岩与软岩互层,软弱结构层(面)极发育,软弱结构层(面)很多或层间距小于,含水性强或有井工煤矿开采破坏边坡现象等,严重影响边坡稳定水文地质条件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露天煤矿附近无地表水体或距地表水体很远,地表水与地下水无水力联系;地质构造简单,构造断裂对露天煤矿的充水作用甚微;含水层不发育,不需要疏干;边坡岩层岩性坚硬,软弱夹层不发育,地表水、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基本无影响地形不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露天煤矿附近有地表水体,但距地表水体较远,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含水层补给条件较差;地质构造中等,煤层上部无松散含水层或松散含水层厚度不大;含水层虽较发育,但易于疏干;边坡岩层软弱夹层较发育,地表水、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地形不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露天煤矿附近有地表水体,地表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地质构造复杂,或煤层上部被较厚的松散含水层覆盖;含水层发育,不易疏干;边坡岩层软弱夹层发育,地表水、地下水对露天开采和边坡稳定有很大影响露天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表(《规定》2013)新增条款:第十三条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1年内进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编写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A,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另外,本次修订将《规程》中第7条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依据细分为2个条款——第十一条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依据以断层、褶皱、岩浆岩等影响采区合理划分因素为主;第十二条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但是内容未做变更。第十一条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依据以断层、褶皱、岩浆岩等影响采区合理划分因素为主。1、简单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的影响,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主要包括:a)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b)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c)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2、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a)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b)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本条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2002)删除了第3项,即:c)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背斜;或为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3、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主要包括:a)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b)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c)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4、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主要包括:a)紧密褶皱、断层密集;b)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c)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第十二条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一)煤层稳定性定性评定1、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2、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2个煤类。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3、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3个或3个以上煤类。主要包括:a)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b)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c)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4、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零星分布,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二)煤层稳定性定量评定(与原《规程》相同。薄煤层以煤层可采性指数k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γ为主,可采性指数km为辅。参照指标见表2-3煤层可采性指数计算方法:式中:km—煤层可采性指数;n—参与煤层厚度评价的见煤点总数;n,—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煤厚变异系数γ计算方法:式中:—煤厚变异系数;—每个见煤点的实测煤层厚度,m;—煤矿(或分区)的平均煤层厚度,m;n—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S—均方差值,m。修订条款:第十五条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原《规程》第10条矿井地质条件的类别应在新井投产8~10年内提出,以后每隔8~10年或在修改矿井地质报告时评定一次。矿井地质类别的评定和变更,需经省煤炭厅(局、公司)批准。煤矿地质基础资料(此部分属于煤矿主要资料,在《规程》第五章第34-43条基础上修编而成)第十六条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区域地质资料和图件(原《规程》第41条之简化):(一)矿区内的各类地质报告;(二)矿区构造纲要图;(三)矿区地形地质图;(四)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五)矿区主要地质剖面图。第十七条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地质资料及图件:(原《规程》第36、41条之修订)(一)地质勘探报告、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建矿地质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等;(二)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三)煤矿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四)煤矿煤岩层对比图;(五)煤矿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和立面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六)煤矿地质剖面图;(七)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的多煤层煤矿);(八)勘探钻孔柱状图;(九)矿井瓦斯地质图;(十)井上下对照图;(十一)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急倾斜煤层要绘采掘工程立面图);(十二)井巷、石门地质编录;(十三)工程地质相关图件。第十八条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地质资料台账(原《规程》第35条之充实):(一)钻孔成果台账;(二)地质构造台账;(三)矿井瓦斯资料台账;(四)煤质资料台账;(五)井筒、石门见煤点台账;(六)工程地质资料台账;(七)资源/储量台账;(八)井田及周边采空区、老窑地质资料台账;(九)井下火区地质资料台账;(十)封闭不良钻孔台账。第十九条(原《规程》第34条之修订)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第二十条(原《规程》第35条之补充与完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资料要齐全、完整,分类妥善保存,便于利用。三、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修订内容:此部分包括: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八条,属于原《规程》中第四章矿井地质勘探第22-33条,将原来的“矿井地质勘探(包括矿井资源勘探、矿井补充勘探、生产勘探、矿井工程勘探四类)”不再细分,统称为“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本章实质上是借鉴了《煤、泥炭勘查地质规范》(2002)并与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相结合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删除了原《规程》第32条中的“钻孔基本线距表”和“极限布孔密度表”。以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质勘探”的原则。井田地质条件类别以地质构造为主的矿井各级储量的基本勘探线距(m)以煤层稳定性为主的矿井各级储量的基本勘探线(m)A级B级C级A级B级C级一类井田75015003000750~100150~20003000~4000二类井田750~500750~10001500~2000375~500三类井田左右,结合必要的巷探加以查明250250~200左右,以巷探为主,钻探为辅加以查明250~500500~1000四类井田左右,以巷探为主,钻探为为加以查明左右,以巷探与钻探结合进行圈定不小于,以钻探为主,辅以必要的巷探加以控制左右以巷探为主,钻探为辅加以查明左右,以巷探与钻探相结合进行圈定不小于,以钻探为主,巷探为辅加以控制五类井田通常采用边探边掘边的方式进行,在勘探过程中无高级储量钻孔布孔基本线距表(《规程》第32条)被删除的工程布置参照表:极限布孔密度表(《规程》第32条)矿井类别矿井田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内的最多布孔数简要说明一类井田不超过5个孔二类井田不超过10个孔三类井田不超过20个孔对某些较复杂的地质问题要彩巷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四类井田原则上不超过30个孔必须采用巷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不能单纯靠打钻解决问题。五类井田同上必须采用巷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不能单纯靠打钻解决问题。几个章节的解析:第二十一条当煤矿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建设和生产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与勘探,收集相关地质资料,重点调查煤矿内或周边煤矿开采情况,并将老窑、采空区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等相关图件上。数据资料:2000-2006年发生的61起特大水害事故中,按水害类型划分,其发生数量及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事故及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为:属老空(窑)透水48起,死亡929人,占78.7%和77.7%;属岩溶裂隙水害9起,死亡185人,占14.8%和15.5%;属地表水害4起,死亡81人,占6.5%和6.8%。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事故透水水源主要是老空(窑)因此防范老空(窑)水仍然是当前最重要的防治水任务。第二十二条煤矿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一)原勘探程度不足,或遗留有瓦斯地质、水文地质或重大工程地质等问题;(二)在建矿和生产过程中,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三)煤矿内老窑或周边相邻煤矿采空区未查清;(四)资源整合、水平延深或煤矿范围扩大时,原地质勘探报告不能满足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要求;(五)提高资源/储量级别或新增资源/储量;(六)其他专项安全工程要求。第二十八条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应由煤矿企业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现场工程结束后6个月内提交补充地质勘探报告。补充地质勘探设计和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设计和报告编写提纲参考附录D、E)。原《规程》为3-6个月提交。本章为新增内容尽管前面第三章“矿井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一章中第23条: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以查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结构、瓦斯赋存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为主要任务,满足工程设计和安全采掘(剥)要求。提到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因素和勘查任务,但新增这一章内容突显了对于煤矿致灾因素的调查研究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四、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新增)第二十九条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每个煤矿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提出普查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小煤矿集中的矿区,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区域性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定防范事故的措施。寻找古河床位置的方法实例滹沱背斜轴附近二1煤层顶板基岩厚度等值线图(明显变薄)滹沱背斜轴附近新近系底部砾岩层厚度等值线图(古河床砾石充填)第三十条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第三十一条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第三十二条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第三十三条陷落柱普查,应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第三十四条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第三十五条导水裂缝带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的,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坚硬中硬软弱极软覆岩破坏高度计算1)垮落带高度根据岩石的强度,其垮落带计算公式如下:2)导水裂缝带高度式中:—煤层累计采厚,m;单层采厚不超过3m,累计采厚不超过15m。3)近距离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①上、下两层煤的最小垂距大于下层煤的垮落带高度。分别进行计算,取其中标高最高者作为两层煤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②上、下两层煤的最小垂距小于下层煤的垮落带高度。上层煤采用本层煤的开采厚度计算,下层煤则应用上、下层煤的综合开采厚度计算。取其中标高最高者为两层煤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上、下煤层综合开采厚度式中:M1——上煤层开采厚度;M2——下煤层开采厚度;h1—2——上、下层煤距离;y2——下煤层冒高与采厚之比。如果上、下层煤之间的距离很小时,则综合开采厚度为累计厚度:4)综放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法国引进的厚煤层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厚的技术在国内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据测定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的高度与“三下”采煤规程中通过厚煤层分层开采,且单煤层采厚不超过3m的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相比较,前者要大(见下表)。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实测值与规程规定公式计算值比较矿名采厚综放开采实测规程规定公式计算注垮高裂高垮高裂高高度垮采比高度裂采比高度垮采比高度裂采比杨村矿6.4345.31629.6913 2.0 50.6 7.9 工作面长120m6.4314.84528.1313 2.0 50.6 7.9 走向长700m620342712.7 2.1 49 8.2 岩性:中硬5.6203.57427.512.4 2.2 47.3 8.5 兴隆庄矿6.976.711.113.413.5 1.91.9 52.5 7.6工作面长160m7547.752.9 7.6 走向长>1000m     岩性:中硬下沟矿8.5  114~12813.41~15.0514.41.7 58.3 6.9 岩性:中硬鲍店矿8.5  97~10711.41~12.5814.41.7 58.3 6.9 岩性:中硬济三矿6.318.6~21.7 66.610.376.36.36.3 88850.28工作面长170m6.368.610.8550.28走向长1614.8m6.366.510.5250.28岩性:中硬   层间距:平均34.84m根据国内为数不多的观测资料得出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采厚虽然也近似分式函数关系,但其关系曲线上升速度高于分层开采。说明随着采厚的增加,综放开采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增加更快。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开采方法关系曲线1-薄煤层或中厚及厚煤层顶分层开采;2-中厚及厚煤层分层开采;3-中厚及厚煤层综放开采。矿井工作面裂采比兴隆庄兴隆庄兴隆庄杨村矿振兴矿下沟矿53065306431430115#层外段ZF280211.111.39.09.711.2515.05兴隆庄煤矿综放开采两带高度计算公式山东兴隆庄煤矿通过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实测拟合出,综放开采“两带”破坏高度计算公式。垮落带高度的计算式为:100ΣMHk=---------------+3.155.45ΣM+5.82导水裂缝带的计算式为:100ΣMHL=---------------+3.150.84ΣM+4.57综放开采两带高度计算公式冒落带高度计算公式: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导水裂隙带高度公式确定法实例二1煤层开采冒落裂隙带高度等值线图(由经验公式计算)工作面推进距离与煤层顶板破坏高度之间的动态关系(数值模拟法)第三十六条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议。第三十七条井下火区普查,应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建议。第三十八条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查明井田内岩浆岩侵入体分布范围、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等,将查出的不良地质体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五、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本章为原《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和第五章“资料编录与综合分析”综合之后的修订。包括“地质观测、资料编录、综合分析、地质预报”4节内容。其中地质预报属于新增一节内容。第三十九条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对地质观测的基本要求:(一)观测、描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应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记录簿上,记录簿统一编号,妥善保存;(二)观测与描述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重点突出、图文结合、字迹清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三)观测与描述应记录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记录者姓名;(四)观测与描述应做到现场与室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五)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转绘在素描卡片、成果台账及相关图件上,由观测人员进行校对。(新增)第四十条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揭露岩层的特征、厚度及产状等,煤层、顶底板及标志层应重点观测,同时对井巷施工中的巷道变形、冒顶、片帮、底鼓和出水点等情况进行观测。露天煤矿采煤工作面观测间隔根据工作面推进速度和煤层稳定性来决定;煤层测绘点间距应以能连出圆滑的分界线为准;煤层顶底板(包括夹矸)测绘点间距不应大于20米,特殊情况应加密。第四十一条沉积岩观测(与《规程》第13条相比基本未变)沉积岩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碎屑岩类(砾岩、砂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碎屑成分、大小、形态、磨圆度,岩石分选性,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二)黏土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及页理特征,固结程度,滑腻感,断口形状,可塑性,吸水软化或膨胀特点,黏结性,所含化石及其保存完整程度,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三)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主要成分及杂质成分,硬度,所含化石、结核或包裹体大小、形态、分布情况,裂隙发育特征、方向性和充填物,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四)沉积岩层还应描述层理类型和特征,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等。对于煤层对比困难的煤矿,应系统收集沉积相、沉积旋回等资料。第四十二条煤层观测煤层观测包含了《规程》第14—16条的相关内容,将原来的相近内容综合为9条小项,内容较多,也是井下观测的重点。另外增加了对煤层风氧化带的观测,煤层观测点间距未变。表5-1煤层观测点间距表煤层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观测点间距l/m50<l≤10025<l≤5010<l≤25l≤10(一)井筒、石门和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应进行观测;顺煤层巷道的观测点间距按表5-1执行,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二)观测煤层厚度、煤分层厚度、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夹矸(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煤体结构及其空间展布,裂隙发育特征。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按表5-1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三)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观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结核与包裹体的成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四)煤层含水性、产状要素。(五)煤层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必要时,测试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六)煤层变薄、分岔、合并时,应观测煤层结构、煤厚、煤质、煤层的接触关系、围岩岩性等。(七)煤层尖灭时,应对尖灭层位进行全面观测,分析尖灭原因。(八)在煤层被冲刷区域,应观测冲刷带岩性、冲刷标志,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等基础资料。(九)煤层风氧化带等其他需要观测的内容。第四十三条断层观测(与《规程》第17条相比基本未变)(一)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二)断层带中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及充水性等;(三)断层两盘煤、岩层的层位、岩性、产状、错位和牵引特征、伴生和派生小构造、断层类型;(四)断层的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五)断层附近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围岩破碎程度、出水和瓦斯涌出情况等。第四十四条褶皱观测(与《规程》第18条相比基本未变)(一)褶皱形态、两翼产状;(二)褶皱位置、轴面、走向、倾伏向和倾伏角;(三)褶皱与煤层厚度变化、煤体结构变化、顶底板破碎等关系。第四十五条岩浆岩体观测(与《规程》第21条相比基本未变)(一)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结晶与自形程度、分布排列特征;(二)岩体产状、形态、厚度、侵入层位,对煤层厚度和煤质的影响。第四十六条陷落柱观测(与《规程》第20条相比基本未变)(一)形状、大小和陷落角;(二)柱面形态;(三)充填物的岩性、层位、密实程度和含水性;(四)陷落柱附近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等;(五)陷落柱的伴生构造。第四十七条露天煤矿边坡观测(与《露天煤矿地质规程》第24条相比基本未变)(一)边坡岩层(岩体)的岩石特征,软弱结构层(面)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接触关系、接触面的特征及产状等;(二)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类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曲和裂隙等的性质、产状、发育方向及程度、裂隙带宽度、充填物等;(三)松散及风化岩石的岩性、次生矿物、岩石破碎程度、与坚硬岩石的接触关系及接触面特征等;(四)滑坡体(包括排土场)位置、范围及滑落时间、滑动方向、滑落面产状及渗水情况等。资料编录与综合分析:此部分包括: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二条,属于原《规程》中第五章“资料编录与综合分析”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变化是将《规程》中的第36条“井巷地质素描”中的竖井、石门、斜巷、岩石上下山、岩石大巷、主要煤巷等素描内容分解成单条列出,即构成第四十九条“立井素描”、第五十条“石门和斜井素描”、第五十一条“岩巷素描”、第五十二条“煤巷素描”;具体内容要求基本不变(略)。另外,在本次修订中完善了“综合分析”中的内容。第五十三条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地质综合分析应紧密围绕煤矿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立足煤矿,结合区域,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方法。第五十四条综合分析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含煤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二)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层厚度、煤质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三)构造及其组合特征、形成机制、展布规律和预测方法;(四)含煤地层中岩浆侵入体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五)瓦斯(或二氧化碳)赋存规律;(六)水文地质特征;(七)煤层顶底板、冲击地压、陷落柱、老空区、地热和边坡稳定性等地质问题;(八)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析;(九)采探对比分析;(十)煤矿勘探、建设和生产中新出现的地质问题。第五十五条(原《规程》第42条修订)煤矿每年年末应根据有关资料,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动态。第五十六条(原《规程》第43条修订)综合分析成果应反映在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地质图件上。第五十七条(新增)当煤矿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或某种地质因素可能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勘查与分析研究,提出研究报告,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地质预报(新增条款,即第58条、第59条):第五十八条地质预报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地测部门与采掘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观测被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规律;(二)地质预报应按年报、月报等形式进行,且应根据采掘(剥)工程的进展及时发出;(三)地质预报应做到期前预报、期末总结,预报与实际出入较大时,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地质预报质量;(四)地质预报经矿井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后生效。第五十九条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断层、褶皱、陷落柱、地层倾角和岩浆侵入体等特征,以及对煤(岩)层的影响等;(构造地质)(二)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质、煤层顶底板及其岩性等;(煤层)(三)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瓦斯)(四)含水层、隔水层、构造体的含水性和导水性,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老空区、老窑位置及其积水情况,封闭不良或封闭情况不明钻孔的位置及封孔情况等;(水文地质)(五)露天煤矿滑落层(面)的赋存状态及边坡滑落规律,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及影响程度等;(工程地质)(六)其他致灾地质因素及建议。(其他)六、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本章为原《规程》第六章“建井阶段的地质工作”之修订。包括“煤矿建设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开工前的地质工作、施工中的地质工作、建矿地质资料移交”几个部分。其中第三节“建矿地质资料移交”(本《规定》第五十七条)做了重要修订,整合了地质报告、图件和地质台账3项内容。第六十条煤矿建设阶段地质工作组要任务(原《规程》第44条修订):系统收集编录煤矿建设阶段工程所揭露的一切地质资料,及时预测预报并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问题,编制建矿地质报告并全面移交给生产单位。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由煤矿建设单位负责,煤矿施工单位具体实施。第六十一条新建矿井开工前应开展下列地质工作:(原《规程》第45、第46条合并修订)(一)熟悉煤矿设计依据的最终地质勘探报告,掌握煤矿地质特征及其与区域地质的关系;(二)熟悉煤矿设计,分析与煤矿相关的地质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资料,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三)复查井筒检查孔资料;(四)调查、核实钻孔位置及封孔质量、煤层露头、典型地质剖面、地面塌陷、地表水体、老空区、老窑、邻近煤矿生产和
本文档为【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详解-(1)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自由的飞翔
竭诚提供优质的文档资源。
格式:ppt
大小:14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38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2-24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