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与1905年留日学生运动

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与1905年留日学生运动

举报
开通vip

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与1905年留日学生运动 2008年第 6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No16, 2008  总第 84期        Journa l of the Second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Gen1N o184 收稿日期 : 2008 - 06 - 20 作者简介 :陈红梅 (1967 - ) ,女 ,河北新乐人 ,北方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宁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生 ,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① 王希隆 ...

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与1905年留日学生运动
2008年第 6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No16, 2008  总第 84期        Journa l of the Second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Gen1N o184 收稿日期 : 2008 - 06 - 20 作者简介 :陈红梅 (1967 - ) ,女 ,河北新乐人 ,北方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宁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生 ,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① 王希隆 .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 [A ]. 中国回族研究 :第 1辑 [ C ].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 1991;刘功君. 杨枢 与清末留日教育初探 [ 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8). 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与 1905年留日学生运动 陈 红 梅 (北方民族大学 历史系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 :杨枢是清末著名的回族外交官 , 1903—1907年出任清政府驻日公使。在处理 1905年留日 学生运动中 ,杨枢站在留学生管理和清政府外交立场上对学潮表现出严肃而强硬的态度。作为开明派 官员的杨枢与留学生的对立与冲突 ,反映了清政府与新式知识分子之间严重缺乏信任及疏离的状态。 文章试图从一个侧面考察 1905年留日学生运动的面貌。同时指出 ,近代回族中不乏具有开放心态和世 界眼光的人物 ,杨枢的个案是对此类回族人物研究的尝试。 关键词 :杨枢 ;回族外交官 ; 1905年留日学生运动 ;态度 中图分类号 : K256.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2883 (2008) 06 - 0026 - 05 杨枢是清末驻外公使中仅有的两位回族之一 ,一直以来 ,杨枢不断引起人们尤其是回族学界的 兴趣 ,然而因为受史料的限制 ,对于杨枢的研究尚十分缺乏 ,目前能够看到的仅有王希隆和刘功君 的两篇论文① ,一些有关清末立宪运动和留学教育史的论著中 ,对杨枢也仅有只言片语的提及。本 文利用新公布的 1905年留日学生风潮的档案资料 ,结合其他有关杨枢和 1905年留日学生风潮史 料 ,对杨枢在 1905年的处境和对学生风潮事件的处置做一些分析 ,以期引起对杨枢及此类回族人 物的更多关注。 一 杨枢 (1844—1917)字星垣 ,广州回族。祖籍盛京 (今辽宁沈阳 ) ,先世隶广州驻防汉军旗籍 ,至 杨枢时已历 7世。1867年杨枢因家贫入广州同文馆学习 , 1870年毕业后在两广总督衙门任“西文 通事 ”职。1891—1902年出任清政府驻日本长崎领事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撤回 ) [ 1 ] (78) ,步入外交 行列。1903年以候补四品京堂出任驻日公使 , 1907年卸任归国 [ 1 ] (29) 。1909—1910年再出任驻比 利时公使 [ 1 ] (16) 。辛亥革命爆发后 ,杨枢定居广州 ,于 1917年病逝 ,享年 73岁。 回族官员的身份 ,是杨枢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 ,回族是颇具开放性和开创精 神的民族 ,他们创造了中西交融的民族文化 ,并在传承中不断发扬 ,他们将商业经营到中国每个角 落乃至周边世界。而近现代以来 ,回族的这一民族特性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近现代回族人物中 ,那 些拥有宽阔视野和开放胸怀的人物及其特质 ,并未得到研究者充分的挖掘。杨枢正是可以给我们 62 提供这样一个观察角度的回族人物。 纵观杨枢一生 ,其命运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变革紧密相关。近代中国 ,强敌自海上来 ,西方 先进的文化亦来自于海上 ,杨枢生活在近代得风气之先的广州 ,使他能够更多见识并易于接受一些 外来的新鲜事物。在他青年时期 ,清政府正试图通过洋务自强运动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杨枢之 得以进入广州同文馆学习西方语言 ,即是形势使然 ,亦当源于他对于探求新事物的内在冲动 ,正因 如此 ,他才能够不顾同族长辈的反对 ,以被驱逐出族的代价 ,完成了在同文馆的学习 ,进而为其参与 洋务 ,成为外交人员做好铺垫 [ 2 ]。 身为回族官员的杨枢 ,对通过教育发展振兴本民族极为热心。1906年 ,留学日本的回族青年 , 在东京发起成立以“联络同教情谊 ,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 ”为本旨的“留东清真教育会 ”,杨枢热 心地接见参会回族留学生并出资赞助。据《留东清真教育会记事 》记载 :“丁未六年 ,乃发起斯会 , 经前钦差驻日大臣杨星垣先生助金以资会费 ,并率诸公子及随员之同教者 ,合留学同人 ,摄影于使 馆 ,以为纪念。”[ 3 ] (70)“留东清真教育会 ”成立后 ,创办启蒙刊物《醒回篇 》,目的在于开启回族民智 , 使之紧跟时代步伐。《醒回篇 》是回族第一份近代刊物 ,在回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只是许多 同学后来成为反清革命干将 ,不知是否为杨枢所能预料。 二 1870年杨枢在广州同文馆毕业后 ,在两广总督衙署任译员 ,在此期间 ,通过参与洋务活动 ,杨 枢接触了许多外国人员 ,增加了对世界大势的了解。杨枢的才干在后来得到 1884年出任两广总督 的张之洞的赏识。后来 ,杨枢帮助张之洞成功地创办了洋务企业“广州机房 ”。1903年 ,杨枢以候 补四品京堂接替蔡钧出任驻日公使 , 1907年卸任回国后 ,又于 1909年出任比利时公使 , 1910年杨 枢从比利时返国后 ,其政治生涯亦告结束。杨枢的外交官生涯 ,并无特别引人注目之处 ,然在其担 任驻日公使期间 ,正当中国留日学生激增 ,革命风潮在留日学生当中传播蔓延之时 ,杨枢的处境和 他对一些问题的应对方式便具有了典型意义 ,这成为我们观察杨枢和那个时期留日学生运动的重 要线索。 中国学生留学日本 ,始自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北 ,被中国人视为“蕞尔小邦 ”的日本 , 竟然轻而易举打败大清帝国 ,这使中国朝野遭受极大刺激。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日本的强大是明 治维新以来潜心学习西方的结果 ,而今天的日本正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 ,大批青年才俊纷 纷东渡日本 ,学习近代科学知识 ,寻求富国自强之道。而留日学生数目的激增 ,则在 1903年至 1905年之间 ,据时任驻日使臣的蔡钧《出使日本大臣蔡钧奏陈驻日情形并请派科甲大员专管学务 折 》, 1902年八月间 ,中国留日学生人数为六百余名 [ 4 ] (374) ;到 1905年 ,“现在中国留学生在东京者 , 约一万余名 ,并各地方学校留学生共计一万三四千名左右 ”[ 5 ] (133) 。而 1906年 ,杨枢在《出使日本 国大臣杨枢密陈学生在东情形折 》奏称 :“奴才初抵任时 ,在东官费学生仅逾千人 ,日增月盛迄于今 日已至八千余人 ⋯⋯”[ 6 ] (382)究其原因 ,显然一是清末的新政改革起到了强烈催化作用 ,二是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终结带来的结果。 留日学生激增 ,与当时的革命风潮激荡在一起 ,成为 1905年的留日学生风潮事件发生的背景。 1905年 11月 ,日本文部省颁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 》的文件 , 这份规程意在规范日益增多的各类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学校 ,同时对中国留学生亦有加强管理的作 用。规程公布后 ,很快引起留日学生的强烈反应 ,其中第九、十两条尤其引起学生不满 ,第九条规 定 :“凡受选定之公私立学校 ,应令清国学生在寄宿舍 ,或在该校所监督之下宿等处居住 ,妥为约 束。”第十条规定 :“凡受选定之公私立学校 ,如遇有品行不端之学生 ,经他校剔退者 ,不得令其入 学。”学生要求对此两条予以取消 ,进而要求全部取消规程条款 ,各校选派代表共同商议对策 ,成立 72 留学生联合会专门组织学生的抗议活动。为了给日本方面施加压力 ,留学生采取罢课和中断学业 , 断然回国的办法。而日本政、学两界均以为中国学生表现冲动 ,并未真正理解规程的用心 ,所以态 度极为强硬 ,如早稻田大学教务主任青柳笃恒在东京《朝日新闻 》发表文章说 :“中国留学生动辄以 返国作为锐利之武器 ,胁迫吾人俯听其议 ,此种简单之示威口号 ,对一部分中国教育家 ,确能生效 , 然其返国退散 ,与我何碍 ! 去就随之 ,退学随之 ,联袂返国随之 ⋯⋯”[ 5 ] (138)由于日本方面的强硬态 度 ,留学生的抗争并未取得实质性结果 ,但由于日本国内政治的因素和国际舆论的影响 ,日本政府 并没有坚持认真执行“取缔规程 ”,而使规程不了了之。留学生方面除一部分已先期回国外 ,也因 内部逐渐出现不同意见 ,且争论激烈 ,激进派的活动渐趋收敛 ,又成立维持会处理后续事项 ,至 12 月底 ,维持会向日本各大学宣布复课 ,一场风波 ,亦告平息。 对于事件的发展 ,作为留日学生监督的杨枢 ,一方面极为关注 ,另一方面他对学生们的激烈反 应不能理解 ,认识也与留学生显得非常对立。首先 ,取缔规程的公布 ,杨枢是知情者 ,据他十二月二 十三日《驻日大臣杨枢为学生罢学办理情形折 》奏称 :“日本文部省亦以中国学生来者日众 ,而日本 人之不肖者 ,复遍设不完全之学校 ,交相引诱 ,实于教育名誉有碍 ,因拟订一规程以整齐之 ,其用意 虽极善美 ,而其内蕴非可揣测。奴才即亲诣文部省 ,告以整顿学校 ,固所愿闻 ,但于我国学生必有关 系 ,请于未公布前抄稿示商 ,嗣准文部省将所拟章程十五条抄稿送来 ,寻译全文 ,有为整顿学校者 , 亦有间接管理学生者 ,实无苛待之意 ,旋即公布。”[ 7 ]可见 ,杨枢非但不觉得此规程有任何不妥之 处 ,而且某种程度上是规程的共同制定者。其次 ,规程公布后 ,引起中国留日学生的不满 ,留学生总 会即派代表联名上书杨枢 ,提出对规程的不满 ,如留学生认为 ,第九条规定对他们来说“于经济有 损害 ,于学问无补益 ,于卫生有妨碍 ,于兼学不便利 ”,因而要求取缔。留学生认为第十条规定波及 面过广 ,恐学校亦便于借此以主观好恶处罚学生 ,而学生的正当权益则难得伸张。对于学生的看 法 ,杨枢并不认同 ,但最初仍可平和对待 ,他在《驻日大臣杨枢为报留日学生不满日颁留学章程罢 学事致陈名侃等函 》中认为 :“此两条外似严厉 ,实于学生无甚障碍 ,且亦由学生平日作为有以自取 之也。”对于学生的请求 ,则“枢细阅 ,禀中所陈不利于学生之故似近有理 ,已经枢于本月初六日照 会日本外务省转商文部省通融办理 ”[ 7 ]。 事情发展至此 ,杨枢完全是以普通的留学生管理问题进行应对处置 ,而对日方颁布“取缔规 程 ”的认同 ,则源于杨枢对中国留日学生整体状况的担忧。他在 1906年曾奏称 :“日本普通学堂专 为中国学生设者如成城学校等三四处尚称完备 ,然不完备者则不下十余处 ,有以三个月毕业者 ,有 以六个月毕业者 ,甚至学科有由学生自定者 ,迎合学生之意 ,学生即喜 ,入之而不能禁 ,此普通学堂 之不可恃也。日本高等专门各校及大学校皆有定额 ,中国学生年增数倍而学额不能增 ,奴才屡商日 本文部皆有难词 ,即能增额亦难容此数千之众 ,后来者尤难预计 ,此高等学堂之不能容也。”[ 6 ] (382) 中国留学生的情况亦复如此 ,“挟利禄功名之见而来 ,务为苟且 ,取一知半解之学而去 ,无补文明。 此奴才所为日夕殷忧而不能已于言者也 ”。 应当说 ,杨枢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 ,当时的中文报刊对留日的中国学生也有类似的批评 ,如一 些自费生“常常出入于酒楼奴馆 ,恣意游荡 ,乐而忘返 ,多有荒弃学业 ,相率而堕落者不可胜计 ,先 来者即作俑于前 ,而后到者更尤而效之 ”[ 5 ] (133) 。鉴于上述情形 ,作为兼管留日学生事务的官员 ,杨 枢对日方出台相关管理措施表示理解甚至欢迎 ,当为应有之意 ,而对学生一时间的不满 ,也不觉得 问题严重。 然而 ,随着事态的发展 ,学生的反应渐趋激烈 ,引起杨枢不安。先是学生提出将十五条规程全 部取消 ,接着以罢课、相率归国为斗争手段 ,且表现颇为激烈 ,杨枢在《驻日大臣杨枢为学生罢学办 理情形折 》中描述 :“文部省正在筹议之间 ,各校学生忽相率停课。此倡议停课之人联结成党 ,分赴 各学校把持门外 ,不许他人上课 ,甚有用强威吓者。遂至全体罢学 ,坚请与日本文部交涉 ,将规程全 文取消 ,不能取消即全体归国。”[ 5 ] (143)据当时日方报道 :“八千二百余名留学生 ,终于断然决议返 82 国 ,且不屑搭乘日本轮船 ,已电洽上海招商局轮船接运 ,至目前为止 ,离京者已逾二千余名 ”[ 5 ] (143) 。 学生的举动使杨枢处境极为被动 ,几近手足无措 ,他在《驻日大臣杨枢为报留日学生不满日颁留学 章程罢学事致陈名侃等函 》中称 :“群情汹汹 ,犹以仅请取消第九、第十两条为不足 ,务需将十五条 全分取消 ,恃众滋闹 ,近于要挟。虽经枢与总会干事长及各省分会诸干事百端譬喻 ,而众口呶呶 ,不 容置喙。”“各学校校长出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文部省外 ,咸来使署探问学生退学缘由及公使如何办法 ,枢于此时几 无容身之地。”[ 7 ] 当然 ,作为清朝的驻外公使 ,杨枢还有更多实际的担忧 ,首先是可能导致的外交纠纷 ,“窃恐此 事万一决裂 ,便成交涉 ,于国际大有关系 ”[ 7 ]。对于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来说 ,任何一个对外交涉事 件都需要小心翼翼 ,以避免任何可能的外交冲突 ,杨枢对此应有高度警觉。另外 ,同盟会 1905年 8 月在东京成立 ,以当时革命党在日本活跃的形势 ,也很容易让杨枢联想到学生风潮背后的革命党因 素。事实上 ,留学生的革命化倾向 ,已成为清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1903年 ,留日学生激于 义愤组织“拒俄义勇军”,清政府即视作“名为拒俄 ,实则革命 ”,授意日本政府加以干涉 ,并命沿海 各省严加戒备。1903年张之洞制定的《约束游学生章程 》和《自行酌办立案章程 》强调对品行不端 与不安分的学生进行惩处 ,禁止刊布妄发议论、干预政治的报章 ,不准印刷含有“矫激之说 ”与“紊 纲纪害治安 ”字句的著作 [ 8 ] (58) 。这些均表明 ,清政府对留日学生的行动 ,已经高度警惕。此次留学 生风潮与同盟会之间究竟是否有直接关系 ? 目前尚无定论 ,然主张罢课与回国的“留日学生联合 会 ”领导者胡瑛、宋教仁、孙武与同盟会的关系则毋庸置疑。因此 ,杨枢在分析事件起因时 ,很自然 地将其与革命党联系在一起 :“查日本文部省此次所定规程 ,实为整顿彼国学校 ,并非约束我国学 生。且其公布在东历十一月二日 ,即中历十月初六日 ,学生之反对乃相隔一月以后始行发起 ,前此 绝无主此说者 ,实因报纸载有十月二十九日上谕一道 ,饬各省捕治革命党 ,严密办理。该党心不自 安 ,遂煽惑学生之喜事者 ,藉反对文部省令为名 ,胁众归国。以在沪设立大学堂为言 ,羁留众人 ,蓄 有深意。此肇事之因也。”[ 7 ] 因此 ,基于外交和政治的双重担忧 ,杨枢不得不在处理学生风潮问题上表现出严肃而强硬的态 度 ,虽然事态并未出现恶化趋向 ,最终也未酿成严重后果 ,但杨枢事后的处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仍显得严厉 ,他除 了将“倡议停课 ,煽惑众人 ”、“性喜滋事 ,随声附和 ”的 19人一一罗列 ,照会日本外务大臣通知日本 各学校不得收容外 ,还奏请“应请饬下学部咨行各省督抚 ,通饬内地各学堂不准收录 ,绝其倖进之 途 ”。宋教仁便因此更改姓名 ,由日本法政大学转入早稻田大学继续学业 [ 9 ]。 三 1905年的留日学生风潮虽然有惊无险地得以平息 ,但该事件反映的问题却十分深刻。 首先 ,留日学生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与清政府及其官员的严重疏离和不信任。从客观的角度 观察 ,杨枢绝非一顽固、保守官员 ,他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在日本期间 ,他积极配合清政府的立 宪改革运动 ,与日本法政大学校长梅村谦次郎订立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在法政大学开设“法政速成班 ”,为清政府 培养宪政人才。在留日学生的管理事务中 ,他一直尝试与留学生保持沟通交流 ,在《出使日本大臣 杨枢具陈兼管学务情形折 》中称“视之如子弟 ,时时爱护 ,事事体恤 ”,“学生之到署请谒 ,必随到随 见 ,无所阻拒 ,并经亲诣游学生会馆 ,传集大众演说正宗 ”[ 10 ] (378) ,绝非蔡钧对学生一味压制 ,不容辩 解可比 ,虽然灌输的大多仍是“忠君爱国”的思想 ,作为朝廷命官 ,亦在情理之中。而在此次学生风 潮事件中 ,非但杨枢与学生对“取缔规程 ”的认识大相径庭 ,杨枢的劝导与解释也未对留学生产生 任何正面影响 ,相反 ,双方的猜忌与指责不断增长 ,留学生认为取缔规程的出台不仅出于日本的野 心 ,也源于清政府借日本之力以约束留学生。而清政府对于留学生的超出常轨的行动 ,向来敏感而 警惕 ,极易视作敌对政府的行为而予以压制。双方的戒备并非毫无根据 ,但明显带有因不信任而产 92 生误解的成分。杨枢与留日学生在此次事件中最终站在了对立面 ,留学生的檄文中甚至常有“不 斩满奴杨枢不休 ”的激烈语句 [ 5 ] (148) ,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清政府与留学生间深刻的隔阂甚至对立局 面 ,绝非杨枢个人的力量可以扭转。可以说 ,留日学生和清政府的对立是历史的一幅奇异景观 ,当 清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和努力选派青年才俊远赴东西洋 ,为清王朝的未来培养中流砥柱时 ,却不得不 品尝自掘坟墓的苦果。 其次 ,革命已成为留日学生中不可阻挡的洪流。从 1902年始 ,留日学生中间就已经出现各种 反清革命团体 ,如创业青年会、浙学会、青山军事学校、革命同志会、丈夫团等 [ 11 ] (187) 。1905年 ,同 盟会成立 ,革命在有力的组织下进入新的阶段。在反对“取缔规程 ”的过程中 ,留学生组织严密 ,行 动迅速有力 ,从学生带有过激色彩的罢课、回国的行动中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留学生中间弥漫的 革命热情 ,这股热情足以淹没清政府用畏首畏尾的新政改革换来的些许自信 ,身处留学生革命热情 漩涡的杨枢 ,敏锐地发出感叹 :“然学生人数现已逾万 ,势众气嚣 ,或难理喻 ,大可忧也。”[ 7 ] 参考文献 : [ 1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福建师范大学 ,合编. 清季中外领事年表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5. [ 2 ] 杨绍权. 广州回族上层分子杨枢 [A ]. 广东文史资料 :第 8辑 [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 资料委员会 , 1963. [ 3 ] 留东清真教育会. 醒回篇 [M ]. 王希隆 ,点校.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 1987. [ 4 ] 蔡钧. 出使日本大臣蔡钧奏陈驻日情形并请派科甲大员专管学务折 [A ]. 陈学恂 ,田正平.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 料汇编 ·留学教育 [M ].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7. [ 5 ] 黄福庆. 清末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 ———“取缔规则 ”风潮个案初探 [A ]. 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 :第 2辑 [ C ]. (台湾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 1983. [ 6 ] 杨枢. 出使日本国大臣杨枢密陈学生在东情形折 [A ]. 陈学恂 ,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留学教育 [M ].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7. [ 7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三十一年留日学生风潮史料 [ J ]. 历史档案 , 2001 (3). [ 8 ] 张之洞. 筹议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折 [A ].陈学恂 ,田正平.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留学教育 [M ]. 上海 : 上海世纪出版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7. [ 9 ] 迟云飞. 陈天华、宋教仁留日史事新探 [ J ]. 近代史研究 , 2005 (6). [ 10 ] 杨枢.出使日本国大臣杨枢具陈兼管学务情形折 [A ]. 陈学恂 ,田正平.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留学教 育 [M ].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7. [ 11 ] 李喜所. 近代中国的留学生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87. 【责任编辑  谢海涛 】 Yang Shu, a Hu i d iploma t in the la te Q ing D yna sty and 1905 M ovem en t Launched by O versea s Studen ts in Japan CHEN Hong - mei (Department of H istory, Beifang Ethnic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Yang Shu was a famous dip lomat in the late Q ing dynasty. During 1903 and 1907, he was appointed as en2 voy by the Q ing dynasty in Japan. In handling 1905 Movement launched by overseas students in Japan, Yang Shu took a serious and stiff attitude the ev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of overseas students and the Q ing dynasty. A s an easygoing dip lomat, his confrontation and conflicts with overseas students, is a reflection of serious lack of trust and es2 trangement between the Q ing dynasty and new intellectual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d to p resent an outline of the event from one aspect. Meanwhil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were some open - m inded characters of the Hui ethnic group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case of Yang Shu is an attemp t in research into the characters of the Hui ethnic group. Key words: Yang Shu; dip lomat of the Hui ethnic group; 1905 Movement launched by overseas students in Japan; attitude 03
本文档为【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与1905年留日学生运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8644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2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0-06-18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