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劉剛:試說《清華柒·越公其事》中的“[厂禾禾土]”字

劉剛:試說《清華柒·越公其事》中的“[厂禾禾土]”字

举报
开通vip

劉剛:試說《清華柒·越公其事》中的“[厂禾禾土]”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0收稿日期:2017年4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4月26日頁碼:1/5試說《清華柒·越公其事》中的“”字(首發)劉剛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清華柒·越公其事》中有這樣一個字,凡兩見:越公32越公41其相關辭例分別為:(1)亓(其)蓐(農)夫老弱堇者,王必酓(飲)飤(食)之。【簡32】(2)凡成(城)邑之司事及官帀(師)之【簡40...

劉剛:試說《清華柒·越公其事》中的“[厂禾禾土]”字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0收稿日期:2017年4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4月26日頁碼:1/5試說《清華柒·越公其事》中的“”字(首發)劉剛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清華柒·越公其事》中有這樣一個字,凡兩見:越公32越公41其相關辭例分別為:(1)亓(其)蓐(農)夫老弱堇者,王必酓(飲)飤(食)之。【簡32】(2)凡成(城)邑之司事及官帀(師)之【簡40】人,乃亡(無)敢增亓(其)政以為獻於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0收稿日期:2017年4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4月26日頁碼:2/532號簡的“堇”,整理者讀為“勤厤”,引《說文》“厤,治也”為說;41號簡的“”,整理者讀為“益”,把“增益其征”解釋為加重賦稅負擔。綜合看來,整理者認為“”字是從“厤”得聲的。從字形來說,把“厤”當做“”的聲符確實是最直接的。不過,我們注意到,除秦文字外,戰國文字中其實一直沒有出現過明確的從“厤”得聲的字,“歷”、“曆”等詞都是用與之音近的“鬲”聲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的1。換句話說,古音在錫部的“厤”很可能僅見於秦文字系統。戰國文字中有如下之形:A清華簡·繫年014清華簡·繫年014B古玉印集存87號包山181清華簡《繫年》14號簡之字可隸定作“”,在簡文中用作飛廉之“廉”。徐在國先生據此把《古玉印集存》87號的私印姓氏讀為“鬭廉”2,其說可信。包山簡181號簡之字與《古玉印集存》87號近同,似也可以讀為“廉”。左塚漆梮第五欄有“”字,黃鳳春、劉國勝先生把此字上方隸定為“廉”,讀為“謙”。3聯繫清華簡《繫年》14號簡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0收稿日期:2017年4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4月26日頁碼:3/5字來看,“”可能是“”字的另一種寫法。中間類似兩個“束”的部分,可以視作聲化從“兼”,也可以認為是表示“石”字省體的兩橫位移所致(即看成是上引包山181簡字形變化而來的,類似兩個“束”的部分畢竟與“兼”形體不同,所以兩橫位移的可能性更大)。與上引左塚漆梮文字形體有關的還有上博簡《周易》中用作“謙”卦卦名的一個字:上博三·周易12上博三·周易12上博三·周易12上博三·周易12二形上部相同,所異者下部一從“土”、一從“甘”而已。學者多把上博簡《周易》之字隸定為“”。如果我們肯定左塚漆梮的“”和清華簡《繫年》14號簡的“”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那麼上博簡《周易》的“”和《清華柒·越公其事》的“”無疑也應該看作同一個字。然則“”可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為從“土”、“”省聲。下面談談“”在《越公其事》中的用法。32號簡的“堇”,可讀為“饉歉”。《廣雅·釋天》:“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五穀不升曰大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0收稿日期:2017年4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4月26日頁碼:4/5侵。”王念孫《疏證》云:此襄二十四年《穀梁傳》文也。《穀梁傳》歉作嗛,作康。范甯注云:嗛,不足貌。康,虛也。侵,傷也。案,歉、饑、饉、,皆虛乏之名,饑與飢同意。卷三云:歉、堇,少也。堇與饉同意。可見“饉”、“歉”既可以表示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不好年景,也可以表示食物匱乏。古書中雖然沒有“饉”“歉”連文的例子,但是卻常見與“饉歉”組合方式類似的“饑饉”一詞:《逸周書·史記解》:“昔者有洛氏宮室無常,池囿廣大,工功日進,以後更前,民不得休。農失其時,饑饉無食,成商伐之,有洛以亡。”《新書·禮》:“雖有凶旱水溢,民無饑饉。”《韓非子·顯學》:“無饑饉疾疚禍罪之殃獨以貧窮者,非侈則墯也。”簡文“亓(其)蓐(農)夫老弱堇者,王必酓(飲)飤(食)之”,意思是說“農夫老弱和食物匱乏者,越公都會給他們提供飲食”。41號簡文的“增”可以讀為“增歉”,其義與“增減”、“增損”相近。整理者讀“增”為“增益”,當是考慮了上文有“或告於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0收稿日期:2017年4月26日發佈日期:2017年4月26日頁碼:5/5廷曰:…今征重”這樣的句子,“乃亡(無)敢增亓(其)政(征)以為獻於王”應該是整理者所言的“不敢增加稅賦”的意思。現在我們把“增”讀為“增歉”,似乎與簡文不很統一。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釋呢?我們知道古漢語中有一類偏義複詞,由兩個相反、相對的詞素組成,在具體的上下文中只取其中一個詞素義作爲詞義。例如:《戰國策·魏策》:“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史記·刺客列傳》:“多人,不能無生得失‧‧。”《漢書·外戚傳》:“將軍領天下,誰敢言者?緩急‧‧相護,但恐少夫無意耳。”《列子》:“無羽毛以禦寒暑‧‧。”“乃亡(無)敢增(歉)亓(其)政(征)以為獻於王”中的“增(歉)”應該也屬於這樣一類詞語,其語義偏向于“增”。1周波:《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040條,綫裝書局,2012年。《越公其事》簡61就有表示“歷”的“鬲”。2徐在國:《利用清華簡考釋楚璽一則》,《歷史語言學研究》第七輯,178-181頁,商務印書館,2014年。3黃鳳春、劉國勝:《記荊門左塚楚墓漆梮》,《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493-501頁,2003年。
本文档为【劉剛:試說《清華柒·越公其事》中的“[厂禾禾土]”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721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9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历史学
上传时间:2018-10-17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