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举报
开通vip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课标要求:1.了解明清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了解明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元末农民战争和明朝建立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除宰相和内阁制度形成2.宦官专权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平定倭寇3.西方殖民势力东来①葡萄牙占据澳门②荷兰与西班牙争夺台湾三、对内陆边疆地区的管辖1.明朝与蒙古的战和2.明廷对西藏的管辖3.明廷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四、明清易代1.明末农民战争2.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一...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课标要求:1.了解明清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了解明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元末农民战争和明朝建立一、明朝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变化1.废除宰相和内阁制度形成2.宦官专权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平定倭寇3.西方殖民势力东来①葡萄牙占据澳门②荷兰与西班牙争夺台湾三、对内陆边疆地区的管辖1.明朝与蒙古的战和2.明廷对西藏的管辖3.明廷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四、明清易代1.明末农民战争2.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明朝建立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元无名氏《醉太平小令》明太祖应天府(南京)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1368年攻占大都明朝的建立疆域: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上元怀古李山甫李山甫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不自由。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石城秋。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朱元璋汲取历史教训,如何治理新兴的明王朝?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思考:元朝至明朝中央机构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儿?中央朱元璋废宰相制度想一想,朱元璋为什么要废宰相制度?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思考:阅读材料,概括朱元璋废宰相制度的原因?1、历史原因:君权和相权之间矛盾由来已久。2、历史教训:丞相权势过重,阻碍皇权的高度集中。3、现实原因:明太祖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权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4、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实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废宰相制度“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明史》卷三零八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核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1380年,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废丞相原因1.朱元璋吸取历代宰相专权乱整,导致政局动荡,威胁皇权的教训;2.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3.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结果:中央行政体系变化,皇帝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朱元璋3.影响:1、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丞相制度被废除,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3.加重皇帝政务负担,精力不够,影响行政办事效率3.设内阁1、原因:2、形成与发展(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助章奏,并不参与决策,品秩较低。(3)后来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阁臣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再由皇帝朱笔批示,称为“批红”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内阁特点1.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2.始终没有取的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性质)3.职权范围模糊,不能正式统领六部受到司礼监牵制甚至是控制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明史》卷72《职官志》内阁形成和发展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内阁首辅权力膨胀“部权尽归内阁”奠定基础正式确立有所发展达到全盛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设内阁太祖成祖宣宗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X(时期)侍从顾问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票拟也称票旨,是内阁大臣草拟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使用票拟: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批红:内阁大臣“票拟”后,皇帝用红字做批示。明代往往由宦官代行。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墨,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清朝批红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卷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皇帝采取了什么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制约内阁?这一措施有何影响?影响: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宦官参政,明朝政治日益黑暗。“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设内阁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政(张居正)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魏忠贤)首辅专政或是宦官专权都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票拟。其委任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明神宗实录》卷五一一内阁只是君主的秘书机构,无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皇帝(内阁)(司礼监)明朝废除宰相,皇权膨胀,但是很多皇帝怠政,个人能力也不强,因此内阁与宦臣共同成为上层权力结构的重要成分。而宦臣因其在内廷侍奉,更有擅权空间。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三代批红内阁首辅宰相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但凡出现内阁首辅或宦官权倾朝野,实质上都是考察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除中央设内阁,地方设三司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元朝行省制度(行走的中书省)军政大权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的统治明朝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设三司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影响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形成了皇权之下中央以五府,大九卿为主体,地方以各省三司为主体的官制结构。明成祖后,又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司礼监体制,还逐渐形成了旨在统一事权,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相对于元朝,明朝的官制体系大大简化,又体现出明显的相互制衡的特点,皇权及统治效能节空前加强。利: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社会得以稳定。弊:造成皇权过于集中,皇帝独断,难免偏颇;出现太监乱政,社会黑暗。中央:废宰相,设内阁地方:废行省,设三司造成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1、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西洋南洋《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总结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明朝的外交-郑和下西洋宝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合138米多),宽十八丈(和56米)。有九桅十二帆,“体势巍然,巨无与比,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每艘船有三重罗盘,还启用了夜间航行定位技术—牵星术。三宝庙(泰国)三宝庙(马来西亚)榜葛剌进麒麟图和平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传统礼制朝贡关系发展的极致……不含有恃强凌弱的霸道,这和洪武时期太祖制定的睦邻友好的祖训有关。朱元璋认为,四方各国皆远离中原,地处偏远,即使占有了它们的土地也并不足以供给,统治了它们的人民也不足以使役。他说:“我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朱元璋这一条祖训影响了有明一代,郑和下西洋也是这种祖训精神的延续,不存在对外掠夺,更没有占有殖民地的诉求,有的只是和平的理念,友好的举措。——摘自王天有《王天有史学论集》巩珍《西洋番国志•祖法儿国(今阿拉伯半岛东南)》(1433年成书)中国宝船到,开读诏书并赏赐劳,王即遣头目遍谕国人,皆以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易紵丝瓷器等物。和平交往郑和船队大规模的访问对那些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文明冲击。一时间,“愿比内郡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乞冠带还国”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在这股“依华风”的热潮下,各国纷纷的遣使来华。其中,国王亲自率团来访者就是四国八次。渤泥国王麻那惹加纳乃因病客死中国,临终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愿“体魄托葬中华”,对中华礼仪文明倾慕之心,至死无悔。——何芳川《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传播中华文明明成祖还加强对南海诸岛包括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诸群岛的经营和管理。我国很早就对这些岛屿进行勘查和经营。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都对所经的南海岛屿进行反复的勘查,并对一些岛屿进行命名。如将西沙群岛的西部岛群命名为“永乐群岛”,将南沙群岛中较大的一个岛屿命名为“景弘岛”(郑和副使王景弘的名字),另一个岛屿命名为“马欢岛”(郑和译员马欢的名字),还有一个较大的岛屿命名为“费信岛”(郑和幕僚费信的名字),并将南沙群岛中的一群岛礁命名为“郑和群礁”。这些命名,是明朝在那里行使主权、进行管理的有力证据。——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对南海行使主权,经营管理明朝的外交-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特点1、规模大2、时间长3、技术先进4、和平交往弊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耗费大,导致后期明朝财政负担较重,远洋活动停止,也是后期倭患兴起的原因之一各国使节搭乘郑和的船队,纷纷前往中国朝觐明朝皇帝,在下一次下西洋时,郑和又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国家。这种“四方来朝”的局面,就是明朝皇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宫廷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圣。天陛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不说,也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郑和的航海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仅仅只是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冒险壮举。——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明朝的外交-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外交-郑和下西洋评价郑和下西洋?积极:大大加强了中国与南洋的联系,宣扬了明朝的声威,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消极:在海禁政策下,商业利益有限,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传播编队图戚继光平倭明朝的外交-抗倭斗争人们对于“倭寇”一词,容易望文生义,其实,所谓“倭寇”需要具体分析。单说倭寇是指“明朝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过于简单化。……它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有“高丽时代的倭寇、”“朝鲜时代的倭寇”、“嘉靖大倭寇”等。背景:①元末时期日本武士利用中国政局动荡侵扰中国;②明初的海禁造成沿海的居民生活困难,走私猖獗,加剧了沿海的形势。明朝的外交-抗倭斗争材料一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材料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材料三又以南方多薮(sǒu)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元末明初,日本各地大名组织武士、浪人、商人到中国沿海骚扰劫掠。“嘉靖大倭寇”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贡使为入贡资格发生争斗,沿途大掠,杀死明军将领多人。于是罢市舶,绝日本贡使。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许四、沈门等带领倭寇袭击宁波、台州,“官民廨舍焚毁至数千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汪直勾诸倭大举入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徐海、林碧川等引倭寇进犯南直、浙各地,焚杀无数,仅在昆山县就“杀人万计”,“烧房屋二万余间”,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去四五。明朝的外交-抗倭斗争(1528-1588)明代绘画《抗倭图卷》(局部)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抗倭战绩:台州九战九捷结果:稳定东南沿海形势戚继光,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上述材料体现了戚继光怎样的高尚品德?明朝的外交-抗倭斗争戚继光破倭三大武器登州结果:经过长期战斗和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明朝海禁十四世纪时明朝政府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对此,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明朝的外交-西方殖民者入侵16世纪中叶,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航海大发现”的扩展,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东南沿海一带。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通过向明朝官员行贿,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1749年,清政府颁布中国管治澳门章程十二条,以中葡文刻石立于澳门议事亭内。此后,这项法令执行了10年。葡人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表明葡人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南部,先在安平建城设立军事据点,逐渐扩大侵略范围。1642年荷兰在与西班牙军队的战斗中获胜,迅速扩张侵略范围,势力扩张到台北的基隆和淡水一带……1662年郑成功率军将荷兰人逐出台湾,收复了宝岛。为了与中国和日本进行贸易,葡萄牙人稍晚才在珠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的澳门建立他们的主要基地,他们在那里可能较少受到明王朝对广州外国商人施加的那些限制,也可能得到中国当局容忍,这对于他们修建适度防御工事和建立小型永久性居留点已经足够了。从中国人的观点看,这些不守规矩的野蛮外国人最好就呆在那个偏远狭窄的地方,而且要用围墙围起(至今围墙仍在),使他们不再制造麻烦或者污染中国人,让他们在那里按照他们自己的奇怪习惯管理他们自己。——罗兹·墨菲《亚洲史》万历十年(1582),两广总督陈瑞在居澳葡人答应服从明朝官吏管辖的前提下,对其居澳权予以肯定。澳门葡人开始每年向明朝缴纳五百两地租银,明朝也在澳门征收税银二万余两。但明朝政府从未正式将澳门租借给葡萄牙人,故中国一直对澳门行使着主权与治权。万历四十二年(1614),明廷制定了“海道禁约”,在香山县刻石立碑,内列禁蓄养倭奴,禁买人口,禁船骗饷(舶税),禁接买私货,禁擅自兴作房屋亭舍,如有违犯,即行治罪。三年后,在澳门附近的雍陌设参将,领兵千人扎营驻守。天启元年(1621),明朝毁掉了葡萄牙人所筑的城。新航路的含义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明朝边疆地区的治理边疆地区的含义:王朝统治较为边远的,薄弱的地区或地带边疆治理理论:因俗制夷,羁縻政策1.与北方草原蒙古族的关系蒙古族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明朝边疆地区的治理2.与西南藏族的关系乌思藏—藏族封受当地僧俗法王、王等封号设行都指挥使司明朝边疆地区的治理3.在东北的管理女真族-满洲-满族,招抚,设置奴儿干都司,册封女真各部。明朝边疆地区的治理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与蒙古(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2)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3)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明朝的边疆治理对蒙古的战与和,“俺答封贡”(隆庆和议)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并且被俘的事变。土木堡之变,也先围北京俺达汗与三娘子互市:蒙古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和议后,不但恢复了定期朝贡关系,还在大同等边镇开设“互市”场所,这项和议大大推动了蒙古、汉两族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朝贡贸易:中国古代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朝贡贸易,即少数民族进贡土产,朝廷回赐对方需要的礼物。《北狄顺义王俺答臣贡表》记载:“衣用全无,毡裘不耐夏热,段布难得。”《明经世文编》卷317记载:“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囊贮水煮肉为食。……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掳掠,以得锅为奇货。”嘉靖时,鞑靼俺答汗最为强盛。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汗军队由古北口直抵北京城下,希望逼迫明朝扩大“贡市”往来,因蒙古各部“生齿浩繁,事事仰给中国”。[俺答]事朝廷甚谨,部下卒有掠夺边民者,必罚治之,且稽首谢罪。……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九边(明与蒙古族的交界地区)生齿日繁,守备日周,田野日辟,商贾日通。——《明史》卷二二二万历初,蒙古各部仅马一项的出售额每年就多达数万匹。呼和浩特一带的土默特地区,开垦耕地近万顷,其耕种情况,“与我塞下不甚相远,其耕具有牛有犁,其种子有麦有谷有豆有黍……惟瓜、瓠、茄、芥、葱、韭之类,则自款贡以来,种种俱备。”俺答汗在汉人帮助下,在土默特地区建立了屯城,明朝赐名“归化”(归服受教化,即今呼和浩特旧城),还在此建立佛寺,向明廷“请寺额,诏名其寺曰弘慈”。边疆经济发展从属中央俺答封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结束了蒙古各部与明朝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对立局面。第二,促进了蒙汉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第三,再一次确立了蒙古各部与中央政权的从属关系,从长远看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有重大意义。如果说后来满族建立的清朝对我国统一做出了贡献,那么早在清朝以前,俺答封贡就已经为这一历史趋势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清人魏源评价此事说:“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和平从属中央,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奠定基础民族交融,发展明朝的边疆治理对蒙古的战与和,“俺答封贡”(隆庆和议)封授僧俗首领,设置军政机构,开设茶马互市2.明朝对西藏的治理(1)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2)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经济交流与发展:在藏区沿边设立茶马司,储茶以易马。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四川雅安)至乌斯藏的驿路,更为汉、藏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尊重宗教习惯、因俗而治:封授一批法王和王等僧俗领袖,使之各有封地,互不统属。军政管辖:设立乌斯藏、朵甘两都指挥使司和一些宣慰司、元帅府、万户府之类羁縻性(怀柔、控制)机构,以当地首领任长官。明朝的边疆治理对蒙古的战与和,“俺答封贡”(隆庆和议)封授僧俗首领,设置军政机构,开设茶马互市设奴儿干都司,后羁縻统治3.满洲的崛起(1)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永宁寺碑》文:天子复命内官亦失哈等载至其国。自海西抵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赐男妇以衣服器用,给以谷米,宴以酒食,皆踊跃欢忻,无一人梗化不率者。国之老幼,远近济济争趋□□高□□□□□威灵,永无厉疫而安宁矣。既而曰:“亘古以来,未闻若斯,圣朝天□民之□□□上忻下至,吾子子孙孙,世世臣服,永无异意矣!虽然明朝在广大边境地区不设置流官管理,也未曾都进行编户齐民,但以都司卫所的形式,仍然可以有效控制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的官民百姓,对明王朝也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认同。这些地区仍然是明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彭勇《明史》设安定、罕东、哈密等卫所任命土司治理,后改土归流明朝的边疆治理为清朝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明清易代——满洲的崛起爱新觉罗·努尔哈赤ᐂᐖᒃᐔᑒᒆᐞᒓᐟᑌᐣᒓᑻᐃᒋᐗ爱新觉罗·皇太极ᐂᐖᒃᐔᑒᒆᐞᒓᐟᑭᐥᒙᐃᒚᑄᐃᐖᑨᐗ(2)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强化皇权海上交通、威胁整合内陆边疆清朝?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本文档为【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T人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0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1-01-22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