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9吉林省

2009吉林省

举报
开通vip

2009吉林省2009吉林省 作文题目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60分) 作文(1):题目: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14岁男孩每天几乎不变的生活: 早上5点30分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晾成温水,灌到暖壶里(留着给奶奶白天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脸、打针、吃药,接着做好早饭、午饭(留着奶奶白天吃),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下午放学后,一溜小跑回家,伺候奶奶吃饭、洗脚、擦身子、端屎端尿……之后才开始做作业,一直到晚上10点多。 这是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2009吉林省
2009吉林省 作文题目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60分) 作文(1):题目: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14岁男孩每天几乎不变的生活: 早上5点30分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晾成温水,灌到暖壶里(留着给奶奶白天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脸、打针、吃药,接着做好早饭、午饭(留着奶奶白天吃),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下午放学后,一溜小跑回家,伺候奶奶吃饭、洗脚、擦身子、端屎端尿……之后才开始做作业,一直到晚上10点多。 这是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他出生8个月后,母亲离婚离开了家,接着父亲出去打工也离开了家,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5岁那年,奶奶又得了糖尿病合并症,双目失明。从那时起,这个男孩用柔弱稚嫩的肩膀,艰难地挑起生活的担子,9年如一日照顾身患重病的奶奶,书写了一篇大孝至爱的感人传奇。 这个男孩叫马鹏飞,是辽宁省沈阳市147中学初一学生。 曾先后被评为“沈阳市感动校园十佳好少年”“辽宁省道德小模范”“2008年度全国十大真情人物”。 小鹏飞说:“我就是奶奶的大树,奶奶就靠着我来乘凉。”“在学校有朋友,有老师,挺好;回家可以照顾奶奶,可以学习,也挺幸福的。”小鹏飞在日记里写到:要努力学习,将来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热心人,尽全力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摘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 作文要求:?譹?訛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譺?訛文体不限。?譻?訛不少于500字。?譼?訛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权威解读 近年来,吉林省的初中毕业生始终在广阔的写作空间里沐浴着中考作文的阳光。2005年—2009年,吉林省中考作文始终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选题作文形式。这种形式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考生可以从所给的两个写作题目中依据自己对素材的积累和写作特长进行选作。这样就给考生展示自身写作才华提供了机会,考生能够在考卷上发挥出最佳写作水平。 吉林省的这两道中考作文题,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基础,以抒发真情实感、传递美好情感和弘扬优秀品德为纽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关注现实,突出真情”的写作导向。从题型上看,一道命题作文,一道材料作文,限制与开放相间;从内容上看,一题厚重,一题轻快,两题相映生辉;从要求上看,体现中考写作水平,接轨高考,在突出情感底蕴的同时,对文体进行了限制。 第一道作文题《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是典型的命题作文。这个题目直截了当,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写好这篇命题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这个题目,命题者敢于直面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敢于正视教育中的焦点问题。题目中的“假如”很容易理解,即“假设”“假使”,而不是真实发生的,只是一种想象而已。“假如”限定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加之题目中的“不再”,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发挥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设想不再补课后的初三生活,或是轻松愉快的,或是寂寞无聊的,考生们一定有话说,一定会抒写出真情实感。 二、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这个题目,在语言的表达上适宜采用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在形式的表达上,可以采用题记、小标题、日记、书信等多种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增强表达效果,产生标新立异的感觉,也能更好地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运用题记,用精练的语言概述“不再补课”的深远意义,以此开启全文;运用日记的形式,记述“不再补课”的日子里自己的深刻感受;运用书信的形式,向老师、父母倾诉自己对“不再补课”的看法。如果可能,也可以运用人物访谈等其他形式。 三、巧妙展示“不再补课”的心声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很适合在文中展示人物的情感,开篇可以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排比句,行文设计排比段,结尾再设计排比句;可以在开篇引用歌词“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初三啦,还有闲心唱……”,全文围绕这首歌而展开……无论怎样,要把“不再补课”之“假如”的情感作为文章的重点表现出来。一定要合理地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如对比,把自己的观点真切地表现出来,把文章中的事例写具体。 第二道作文题是材料作文。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给出了500多字的介绍好少年马鹏飞事迹的材料。材料先写马鹏飞一天紧张的生活,再写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家庭状况、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最后通过马鹏飞的语言展示他的内心世界……所给的材料很容易唤起考生对真情人物马鹏飞的情感认识,认真阅读,就可以发现,写好这篇材料作文要注重对马鹏飞语言和日记的分析,注重对亲情、幸福观、回报这一美德的深刻阐释。 写作时,可以从记叙的角度入手,写马鹏飞的日常生活,发挥合理的想象,描述马鹏飞一天里的所作所为;可以把马鹏飞的日记全面展开写,形成一篇展示他内心世界的自述文章;可以记叙生活中“回报”“感恩”的真实故事……行文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也可以从议论的角度写,可以论述“亲情”的重要、对“幸福观”的认识、深刻阐释“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这篇文章,也可以在写作的形式上下工夫,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都应该是一种创新的表达。   优秀作文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各位初三同学:大家好!我是“十二演播室”的特约记者。今天,我来到同学们中间,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初三补课,是当今社会尤其是教育界最为关注的问题。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星期天、寒暑假都要组织学生上课,很多家长也都支持。作为中学生,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初三不再补课。请大家针对这个问题阐释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我赞成初三补课。初三面临的是中考,如果不补课,就很难考入重点 高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教案高中英语研修观课报告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愿望。 学生乙:假如初三不再补课,那我们中学生就能真正地认识什么是学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生了。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们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们就会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比如,我们班有的同学喜欢小提琴,有的喜欢跆拳道,有的喜欢写作,有的喜欢声乐……可是上初三后,补课占用了我们所有的课余时间,我们的特长得不到真正的发展,我觉得,这对我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学生丙:这些特长,等到初三结束再发展也不迟啊! 学生丁:我反对初三补课。这些特长一旦中断一年的练习,就很难再继续学习下去。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们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我们应该在假期里走进社会,从各方面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只啃书本,只重视那些书本知识,而缺少实际锻炼,我们恐怕很难在未来的社会立足。 学生戊:我认为,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对学校、对家长、对学生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不补课了,学校不会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有些学校因为初三补课而造成了一些安全事故,可谓得不偿失;家长呢,也不必因为初三补课而花掉很多的血汗钱。一些家长因为孩子补课需要钱而外出打工,因为缺少和孩子的沟通,学生学习成绩反而下降;学生呢,可以减轻一些学习负担。一些学生因为补课压力大,竟然离家出走……这样看来,补课还有什么意义呢?假如初三不再补课,这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 记者:看来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那就是支持初三不再补课。初三补课,实在是一件关系社会发展、关系教育发展的大事。我们相信:教育部门一定会制定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政策,做出正确的安排。谢谢同学们! 评析:这篇中考作文选择了访谈录的形式,通过记者与学生的交流,阐释了今天的中学生对“假如初三不再补课”的看法,抒发了对“初三补课”的深刻感悟。通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考生是反对初三补课的。学生乙、学生丁和学生戊都持反对意见,这三个学生的观点鲜明:发展特长、参与社会实践并能考虑到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面的因素。虽然也写到了支持补课的言论,但只是渲染气氛而已。文章重点写反对补课的意见,占用了大量篇幅,主题因此特别突出。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荐评/李辉 刘敏)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初三,在我十三岁的记忆中悄悄走来;初三,在我十四岁的记忆中渐行渐远。初三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补课的片段,最难忘的就是补课的点点滴滴。因为补课,我们顶着酷暑;因为补课,我们冒着严寒。我曾经问过我的老师,问过我的父母,甚至问过我自己,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会怎样安排他们的生活呢?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们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初三面临着中考,面临着高中更严峻的学习生活的挑战。我们绝不会把假期虚度,我们会在老师、父母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把那些自己认为薄弱的学科弄懂、弄通。也许很多人会说,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学生们就散漫了,就不知道努力进取了,就很难迈进高中的大门了。真的会这样吗?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们会适当地放松自己。也许我们会和同学联合起来,在晚饭后踢一场足球,锻炼一下自己的脚力;也许我们会和父母商量,利用三五天的时间,到北京去看一次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提升一下我们的爱国热情;也许我们会和父母调换一下位置,到菜市场去买菜,回到家里学着做饭做菜,体验一下父母的艰辛;也许我们会到大街上去散发各种传单,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的放松,谁说一定会耽误我们的学习呢?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我们会利用假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喜欢写作,有的人喜欢唱歌,有的人喜欢武术……如果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假期,我们可以在学习之余,尽情地写自己的科幻小说,尽情地创作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把太极拳练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中的一员会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我们中的一员会成为歌坛明星,我们中的一员会成为武术界的精英……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家长、老师所期望的吗?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一切会更加美好:太阳会更红,天空会更蓝,树会更绿,我们的世界会更加和谐! 评析:文章五个段落,自然的开篇结尾,中间三个排比段,层次清晰明朗,一目了然。每个排比段的首句即为中心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文章的开篇和结尾,考生信手拈来,展现初三的真切感受和心理活动,结尾则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初三不再补课”的美好景象,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不再补课”的初三生活的希望,使文章的中心凸现出来,主题得到升华。行文中,想象“不再补课”后的诸多细节,令人对“不再补课”产生向往之情。(荐评/李辉 刘敏)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初三挥手与我道别,忙碌的初三生活结束了。 作为初三的一分子,我经历了补课的考验,我经受住了补课的磨炼。也曾聆听一些同学慨叹:假如初三不再补课,该有多好啊!真是这样吗?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天才如何造就?有关人士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将音乐学院就读的小提琴学员分为三类。第一类天资聪慧,将来有望成为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第二类资质一般,但十分刻苦,经过努力有可能获得一些成就;第三类则无望获得成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初学小提琴时都是六岁,每周练琴两小时。八岁后出现差异,第一类人每周改为四小时,第二类人每周增长到三个小时,第三类人每周仍旧是两小时。十四岁后差异更大,第一类人每周七个小时,第二类人每周四五个小时。第一类人从开始练琴到成为小提琴家练了一万两千个小时;第二类人成为小提琴手练了六七千个小时;而第三类人只练了三四千个小时,他们只能成为小提琴演奏者。我们学生呢?用在学习上的有效时间越多,我们就越可能走向成功。其他方面的调查也显示,人才的造就与时间的积累密不可分。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忙碌的生活何处寻?忙是人生中的一个步骤,忙是学习中的一个过程。我们曾为为什么这么忙而疑惑。事实证明:忙可以造就不朽的人物。牛顿为他的科学实验而忙,徐霞客为记载游记而忙,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忙,爱迪生为研发新产品而忙,我们初三学习就应该为学习而忙。确定一个目标一直走下去,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也许你要问,补课也好,忙也好,会有怎样的回报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画上了圆满的休止符,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流传于世而成为不朽的浪漫诗人,张衡的忙因地动仪的诞生而获得世人的仰慕……补课之忙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富激情,补课之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补课之忙使我们的青春无悔。 今天,我们坐在了中考的考场上。回首来路,如果没有曾经挥汗如雨的补课,我们今天怎能如此从容镇定?如果没有曾经顶风冒雪的补课,我们今天哪来胸有成竹的好心情?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一切也许都不堪设想! 评析:“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应该受到许多人的支持,但这位考生独辟蹊径,敢于反向立意,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假如初三不再补课,一切也许都不堪设想。结构清晰,两个对称的段落让人一目了然。 文章的论据充分,为了说服读者,考生首先选取的是音乐学院培养小提琴手的事例。通过大量的数据说明人才的造就与时间积累的密切关系,从而说明了补课之重要。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考生用多个简明的事例一线穿之,多角度展现“补课之忙”的现实意义。整篇文章语言大胆犀利,仿佛给那些希望不再补课的人重重的一击。(荐评/李辉 刘敏)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把青少年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于是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初三补课之风在全国各地盛行。 但是人们对补课的看法却并不一致。有的人赞成补课,他们认为补课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有的人不同意,他们认为补课让学生失去了仅有的自由时间。作为一名初三学生,我不敢擅自评论。但我想问问大家,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学生又为什么要学习,假如初三的学生不补课又将会怎么样呢?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而博大的历史文化,为了传承这些文化我们唯一的途径就是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不得不在必要时,适当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补课。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更加充分吸取我国文化的精髓,领会它的精神内涵。假如初三学生不再补课,那么当他们在面对那浩如烟海而难度加深的知识的时候,如果仍然用同初一、初二一样的学习时间去学习,必然不能学得精通透彻,只能算是走马观花,潦草了事罢了,而且会导致复习的时间不够,所学的知识无法得到夯实,中考就很难取得好成绩,影响的自然就是我们一辈子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我认为补课是应该坚持下去的。 当然我并不否定补课有一定的弊端,但权衡比较它的利与弊,我认为它的利还是远远大于弊的。补课,我们补的不仅仅是学习,更是品德,是性情。老师的每一句谆谆教诲,都会让我们得到知识的熏陶,都会潜移默化地熏染我们的德行,使我们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品德也得到修炼,将来在社会上就会更好的立足。补课就像为我们初三学生定制的一颗定心丸,它让我们从贪玩的孩童更早地转变成为理想而奋斗的少年。因此假如初三的学生不再补课,那么我们失去的将是日后花多少时间与精力都无法弥补的精神财富。 少年强中国自然强。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建设未来中国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用我们的一切时间去努力学习。假如初三的学生不再补课,那么危害的将是我们自己的未来。 评析:这篇中考作文开篇引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文章观点的阐释做了有力的铺垫;结尾引用“少年强中国自然强”,为突出文章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自然巧妙地运用,使文章的开篇与结尾显得与众不同。 考生的立意应该是反向的,但从立意的层次来说,应该是深刻的。考生把“初三补课”的问题建立在国家、民族发展的背景之上,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品德性情的培养与磨炼的高度突出补课的深远意义,使文章显得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荐评/李辉 刘敏)   学会感恩 感恩,不需要金钱,不需要珍贵的物品,更不需要花言巧语,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 ——题记 感恩,是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我们用最初的本能感激父母赐予我们生命; 感恩,是我们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我们用日积月累的知识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 感恩,是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所有,我们用实实在在的生活感激精神和物质的创造者。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不需要金钱,不需要珍贵的物品,更不需要花言巧语,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十几年,为我们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辛酸,含辛茹苦,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对父母要有一颗孝心,为工作一天的父母做一顿饭、倒一杯水、洗一次脚……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是我们对父母感恩的表现,父母会因此而感到幸福、快乐。 老师是我们的第二父母,为了我们早日成人,为了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的鬓角又多了许多银丝,额头又多了几道皱纹。对老师,我们要有一颗尊敬的心。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品德,我们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我们优异的学习成绩就是对老师最真诚的感恩。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要向父母感恩,我们要向老师感恩,我们也要向那些关心我们、帮助我们的人感恩。还有…… 学会感恩于山川,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学会感恩于河流,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学会感恩于草木,才会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毅…… 让我们学会感恩,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丽的人间! 评析:这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考生读懂了材料,深刻地感悟了马鹏飞感恩于奶奶、感恩于社会的事迹,确定了“学会感恩”的主题,展开自然的叙述。文章真切地表达了“学会感恩”的种种感受,把“学会感恩”的具体表现呈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教益和启示。 文章开篇巧设题记,三个排比段紧随其后,把“感恩”这个抽象的概念真切地表现出来。结尾部分恰当地引用诗句,把诗句的内容与“感恩”巧妙地联系起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荐评/李辉 蒋伟昌)   亲人·亲情·回报 亲人是前进力量的源泉,亲情是永远不会失去的财富。有了亲人,你就不会孤独与怅惘;有了亲情,你就会懂得感恩与回报。 怀橘遗亲 陆绩,在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在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想拿回去给她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知孝顺母亲,自愧不如。陆绩对母亲的这份孝心源于他对母亲的感恩,他能够时刻想着母亲,是他对母亲的关心与爱,是亲情的体现,也是作为子女对亲人的回报。 回报父母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引起了他几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当时正值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属于他的遗产,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现的纠纷。后来,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财产,但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是啊,金钱财富固然是诱人的,可是父母却是永远的珍宝啊,父母的恩情怎能被金钱取代呢?父母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小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恩格斯的做法,体现出了亲情的精髓,亲情不是因为金钱而存在的,我们都应该像恩格斯那样重视亲情,回报父母。 孝感天地 马鹏飞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在他刚出生8个月时,父母便离异,父亲外出打工,与他从小就相依为命的奶奶又患了糖尿病,双目失明。年幼的马鹏飞不得不在5点钟起床操持家务,然后匆忙去上学,放学后又要照顾奶奶的饮食起居,9年如一日,因此他获得了“沈阳市感动校园十佳好少年”的称号。马鹏飞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他在生活如此艰辛之时,仍然对奶奶不离不弃,坚持孝道,即便亲人没能给他富裕的生活、温馨的家庭,但至少还给了他生命,给了他亲情,于是他感恩,他回报,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亲情让疲惫的生命有了避风的港湾,而失去亲人的人,就像一艘漂泊的小船,终究没有停靠的码头。亲人给予我们亲情,给予我们关爱,我们一定要善待亲情,懂得回报。 让我们用对亲人的感情作词,用回报作曲,共同谱写一首关于亲情的颂歌。 评析:考生在文章题目的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把三个与中心有关的题目并列起来,使题目显得很有创意。行文中,考生又设计了三个小标题,选取了三个与“亲人”“亲情”“回报”有关的事例组合成文,既省略了过渡段,又从不同角度突出了中心。 文中的三个事例,既有古代的,又有外国的,加之材料中所给的事例,都能突出所给材料表现的主题。文中多处使用比喻句,把“亲人”“亲情”做了形象的描绘,使人在更深层次上感悟亲情、认识亲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表达效果。(荐评/李辉 蒋伟昌)   回报说 泱泱中华,浩浩神州,自古乃有知恩图报之美德。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故受恩于人者必欲报之,此之谓回报。然观今人之受恩于人者,毫无回报之意,以致助人者少矣。此风该刹矣! 古之众人,受恩则必报;今之众人,受恩则自若。问之,则曰:“小恩小惠,不足挂齿。”其何谓大恩也?吾不闻也。助人者闻之,必心灰意冷,助人少矣。世风多疏远,其皆出于此矣? 再观今之亲人,子不养父母者数见不鲜。其为一己之利,而不欲回报,吾痛恨之。然人非皆如此,亦有善者也。吾闻一童子,年不及弱冠,父母皆弃之而去,与其祖母相依为命。日夜操劳,尽心事之,可谓呕心沥血矣!其做法如此,皆为回报其祖母之养育之恩也,而其亦获多奖。吾深赞之。若世人皆如此儿,恐天下已大同矣! 嗟乎!回报之风不盛已久矣!回报乃泱泱中华之美德,人尽皆知,然能继承而为其者几人?究其根源,乃国人之劣根也。今之众人只为一己私利,不欲助人,亦不欲报答人,故世风日退。羊有跪乳之意,鸦有反哺之情,况于人乎? 近日得闻一事,吾稍慰之。一少年黄舸,身患重疾,却不远万里至谢于助其者,令吾动容。而助人为乐之事也日益趋多,令吾甚喜。然世风尚未兴盛,吾辈仍需努力。 昭烈帝备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愿世人多助人,且知恩图报,则国家之昌盛可计日而待矣。 切记:回报乃一种美德,愿吾辈发扬之。吾观世风不正,乃作此文以诚时人,勉之,勉之! 评析:这是一篇用文言写成的中考佳作。综观全文,考生的文言功底令人叹服。考生以“回报”为主题,以文言的形式深入说理。言辞得当,有许多文言词汇运用适当,能准确地表达考生的思想感情。如文中的“嗟乎”“勉之”等。 文章提倡“回报”,鼓励“回报”,把“回报”论说为一种美德。文中既有所给材料的引用,又有新材料黄舸事例的运用,说理透彻。全文语言犀利,针对日下的世风大胆地进行了批判。文中多处对比,增强了说理力量。如把“古之众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把“世人”与“一童子”对比等等。(荐评/李辉 蒋伟昌)   感恩天下 恩情温暖你我他,恩情温暖天下。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天下,感恩天下的每一人。 ——题记 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如果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一点善意,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微尘”——一个看似很微小的名字,但它却是那么的伟大。这个非主动形成的组织在社会上献出了他们无私的爱心。对于生活贫穷的人们,他们热心帮助;对于那些急需用钱的人们,他们会慷慨解囊。他们从不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署上“微尘”两个字,他们希望自己就像微尘一样,为世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今天,这个组织在不断地强大,他们所做的善事也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
本文档为【2009吉林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5-30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