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举报
开通vip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年) 黄石市人民政府 二OO二年十月 第 一 章 总 则 第 二 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 三 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 四 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 五 章 黄石城市地区布局结构规划 第 六 章 黄石城区建设用地规划 第 七 章 旧城改建规划 第 八 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 九 章 城市生态空间与园林绿地、景观规划 第 十 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一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三章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四章 防灾规划 第十五章 ...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年) 黄石市人民政府 二OO二年十月 第 一 章 总 则 第 二 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 三 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 四 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 五 章 黄石城市地区布局结构规划 第 六 章 黄石城区建设用地规划 第 七 章 旧城改建规划 第 八 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 九 章 城市生态空间与园林绿地、景观规划 第 十 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一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三章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四章 防灾规划 第十五章 郊区规划 第十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 第十八章 附 则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是在1988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0)》实施后,黄石市由单一的工矿资源型中等城市逐步向开放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工贸大城市转变,面临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背景下编制的。 本次规划历时一年半有余,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指导下,不断深化完善。 2000年10月,“规划纲要”获黄石市“四大家”会议原则通过;2000年月11月,建设部专家组对“规划纲要”进行技术审查,提出了全面的咨询意见;2001年6月,“规划方案”经黄石市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2001年8月,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对拟上报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进行技术审查;2001年9月,湖北省省直有关部门联席会议联合审查,提出综合意见。通过各阶段、多层次征求政府各部门意见、组织专家审查、报请建设部及湖北省主管部门指导等工作,为本次规划的完成奠定了坚实 本次规划的基本目的是:贯彻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黄石——大冶一体化城市地区,实现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突出城市特色。我们希望,新编规划能成为黄石市跨入二十一世 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建设蓝图。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2015年长期规划基本思路》、《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 2010),以及黄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2条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准则。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3条 本规划所称黄石市域是指黄石市行政区所辖大冶市、阳新县及市区,面积4630平方公里;黄石市区是指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四区,面积237平方公里;黄石城区是指黄石城市建成区和有关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 第4条 黄石城市地区是指黄石、大冶两市城市建设连绵区,范围包括黄石市区(含市辖四区)、大冶市城区(市辖罗桥、铜绿山、东岳、东风、金湖五个街道办事处)及四棵、汪仁、大箕铺、龙角山四个乡镇和阳新县氵韦 源口镇,面积803. 1平方公里。 黄石规划区指黄石市区、大冶市罗桥街道办事处和四棵、汪仁两个乡镇的北部地区及阳新县氵韦源口镇,面积346.8平方公里。 第5条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 近期:2001~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6条 经济发展战略 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稳定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发展和壮大第三产业。保护开发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第7条 社会发展战略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增加人民收入,建立完善的市场就业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增加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改善城乡医疗和卫生条件,扩大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以及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 第8条 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划定相应的保护区域,控制开发强度。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加强土地保护,重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延伸加工。 第9条 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结合黄石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黄石市未来二十年经济发展目标。 第10条 产业结构 2000年底,黄石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为9∶52.1∶38.9。 根据黄石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划将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2005年为9∶49∶42, 2010年为8∶47∶45, 2020年为6∶44∶50。 第11条 黄石——大冶一体化发展战略 根据《“十五”全国城镇发展布局规划》所倡导的在城镇密集地区要结合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疏解,探索建立都市区管理模式的规划策略。为实施湖北省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襄樊、宜昌为顶点形成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金三角”的战略构想,建立与黄石市作为鄂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职能相匹配的城市结构;基于黄石、大冶两市地域相邻、产业结构相似的基础,按照协调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 统一性的原则,顺应两市城市空间正逐步对接的现实格局,本次规划将大冶市纳入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形成“黄石——大冶”城市地区,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分头实施。 第12条 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贯彻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中心城区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布局,突出城市特色,把黄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13条 城市性质 根据黄石市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规划黄石市的城市性质为:黄石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鄂东地区的中心 第14条 人口规模 第15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 第16条 市域城市化水平 黄石市城市现状总人口为249.36万人,其中城镇实际居住人口99.40万人,城市化水平39.9%。根据多种方法对人口发展的预测,结合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征分析,确定市域人口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指标如下: 近期:市域总人口260万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103万人,城市化水平46%。 中期:市域总人口268万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114万人,城市化水平51%。 远期:市域总人口282万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132万人,城市化水平59%。 第17条 生产力布局 市域生产力布局划分为六区: 1、沿江综合区:以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服装为主的工业密集区,全市第三产业的集中分布区。范围包括黄石市城区和大冶市所属的罗桥街办、四棵乡、汪仁镇。 第20条 域城镇分级 第21条 市域城镇规模与职能 第二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22条 以沪蓉高速公路、106国道、316国道、长江黄金水产和武九铁等交通干线为依托,将铁路、水路、公路三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把黄石建设成为鄂东地区的交通枢纽。 第23条 铁路规划 为提高联络京广、京九两大铁路干线的武九铁路的运输能力,规划建设大沙段铁路复线;为配合黄石二电厂建设,规划兴建山南铁路并与冶钢专用线相接,成为黄石市大型企业的主要对外运输线。 建设罗桥二级客运站。阳新火车站为二等站。 在棋盘洲设铁、水联运中心,在铁山设公、铁联运中心。 第24条 水运规划 在长江棋盘洲建设新港区,共建设12个泊位。 改造、整治黄石老港区,合理进行岸线分配。 实施大冶湖航道复航工程,新建富池300吨级船闸。 第25条 公路规划 国、省道实现高等级化,县、乡道实现等级化,形成以106(316)国道、黄富公路、梅溪公路为纵轴,以铁贺公路、大金公路、界浮公路为横轴的公路交通网络。106(316)国道按高速公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预留空间。 第26条 航空规划 近期从沪蓉高速公路上武汉市外环线至武汉天河机场;远期经阳逻长江大桥至汉口一级机场(阳逻)。 第三节 市域电力规划 第27条 为加强黄石电源的供给能力,加快黄石二电厂工程建设。在罗桥设置500KV变电站一座,以增强黄石电源的支撑力,加强与省网的联系。设置四棵、花湖、茗山、白塔崖等220KV变电站,进一步完善市域电网结构。 第四节 市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第28条 修缮和保护现有的文物遗迹和名胜景点。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进行风景园林开发建设,积极发展黄石旅游事业。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加强风景名胜的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建设集“吃住行游乐购”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利用黄石风景名胜资源,积极开辟特色旅游项目,如文化遗址游、宗教游、风景名胜游、革命遗址游等。 第29条 重点保护、开发铜绿山矿遗址保护区、千岛湖风景区、鄂王城遗址保护区、龙港古镇文化保护区、湘鄂赣边区革命纪念地、雷山风景区和大冶湖、保安湖、团湖保护区等旅游区及景点,组织旅游线路,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充分体现黄石市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的市域旅游网络。 第五章 黄石城市地区布局结构规划 第30条 功能组织 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结合黄石及大冶城区空间地域特点,落实两城市原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发展构想,实施黄石——大冶城市对接战略,构筑空间形态、功能组织、市政设施一体化的大黄石城市格局。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自然山水园林城市风貌。黄石城市地区由黄石城区和大冶城区组成,人口规模120万人。 第31条 空间结构 以建设现代生态城市为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黄石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越,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高度融合,滨江环山抱湖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采用开敞、分散的中心组团式布局形态,黄石城区和大冶城区相向对接发展,形成南北向的生活发展轴线和东西向的生产发展轴线,组成“十”字型功能骨架。 第32条 远景设想 未来30-50年内,在形成特大城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同时,城区远景重点发展黄荆山南部用地,并考虑向北跨江发展,形成开放型组团式结构。 第六章 黄石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33条 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选取环境容量、用地条件、城市形态、交通组织、市政设施、建设现状、区划调 整难易等多项因素对城市空间扩展用地方向进行比较,确定黄石城区空间拓展主导方向为沿武九铁路和106(316)国道轴线向南发展。 第34条 城区空间结构 根据黄石市自然环境特点,黄石城区采用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以环绕磁湖的由团城山、胜阳港、花湖、陈家湾片区组成的主城为核心,以罗桥新城为建设重点,东西向布置铁山、下陆、西塞、河口等相对独立的组团,形成“双城四组团”结构形态。构筑由主城、新城、外围组团和江湖山脉、生态绿地相互交融的具有独特自然山水景观特征的城市空间格局。 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快速干道串联,形成多核、分散、开敞的大城市发展框架。 第35条 发展时序 通过对城区发展用地综合分析,确定黄石城区用地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团城山、花湖片区; 重点发展罗桥新城; 引导发展下陆组团; 更新改造胜阳港片区; 适当发展铁山、西塞、河口组团; 限制发展陈家湾片区。 严格控制磁湖水体及黄荆山、马鞍山、大众山、东方山、长乐山等自然山体开敞空间生态绿地。 第36条 用地布局原则 1、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自然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2、充实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主城服务职能。调整主城用地布局,进行用地功能的合理置换,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和环境需要。 3、根据黄石市产业结构特点、交通组织方式和环境容量,明确各组团职能分工,形成主城综合服务功能强大、居住环境良好,外围组团工业生产有序、内外交通联系便捷、生态环境良好的中心组团式结构。 4、结合黄石市山水相间的自然环境特点,构筑由山脉、湖泊、农田组成的城市生态绿地体系,穿插于城市空间内部,成为各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带,使城市空间与生态绿地空间相互交融的布局形态。 5、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提高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率和效益,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保证城市社会治安的需求。 第37条 功能分区 黄石城区由主城、、新城、外围组团三部分组成。 1、主城(环磁湖片区) ⑴ 团城山片区 全市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园区。 ⑵ 胜阳港片区 传统商业商贸中心,城市水路客运中心。 ⑶ 花湖片区(含黄石港) 城市对外公路客运中心,轻纺工业区,物资流通中心。 ⑷ 陈家湾片区 城市限制发展区,关停采矿点及搬迁建材工业,保留机械工业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低强度居住区。 2、罗桥新城 城市综合新区,城市远期重点发展地区,铁路客运中心。 3、外围组团 ⑴ 西塞组团(含黄思湾) 冶金、能源工业基地。 ⑵ 下陆组团 冶金、机械工业区。 ⑶ 铁山组团 采掘、加工工业区,铁路货运中心。 ⑷ 河口组团(含棋盘洲 第55条 增加绿化用地,提高旧城绿地率。扩建青山湖公园,改造海观山滨江开放绿地,新建鹅头山、独秀峰公园。开辟黄石大道、天津路绿化景观路,利用老虎头堤防建设绿化廊道。 第八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56条 保护原则 继承和发扬黄石历史文脉,以黄石市独特的青铜文化——近代工业——现代工=业文明为主线,凸现黄石市工业文明文化内涵。抢救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相结合,保护和延续黄石历史文化,增强市民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57条 工业文明遗址保护规划 1、铜绿山古矿遗址区的保护应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的法规,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设西周、战国时期的古矿井陈列厅、春秋时期炼炉场景复原、古代冶炼陈列厅等项目。提高大冶市至遗址道路等级,改善遗址周围环境。 2、以大冶铁矿的矿藏开采、冶炼等为主题内容,建立系列工业旅游项目。结合东方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将大冶铁矿的部分露天采掘区开辟为旅游景点。 3、结合华新水泥厂的搬迁改造,保留1~2处建国前至五十年代的典型工业建筑或构筑物。 4、结合黄荆山北侧石灰窑、煤窑的综合治理,保留1~2处建国前的采掘矿井,开辟为城市旅游景点。 5、在磁湖南岸胡家湾一带,保留部分铁山至石灰窑的运货铁路,开辟为城市公园。 6、在市博物馆中专门开辟近现代史迹陈列区,以实物、图片、文字资料及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突出宣传黄石在我国近现代工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第58条 重要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市域范围内的鄂王城遗址、龙港古镇、石龙头旧石器时代遗址,应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的法规,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结合文物古迹的保护开辟风景旅游区和古文化观赏区。 2、重点保护和建设城区内的西塞山、鲇鱼墩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古文化遗迹,开辟为城市公园。 3、控制海观山宾馆规模,建设为城市的开放绿地,成为滨江景观带中重要的结点。 第59条 革命史迹保护规划 将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大冶兵暴旧址、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南山碑林建设成为风景旅游区,建立黄石地区革命纪念地旅游线。 第九章 城市生态空间与园林绿地、景观规划 第一节 城市生态空间规划 第60条 生态系统结构 为保证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宏观层次上构建与城市功能密切关联、高度复合的大尺度自然开敞空间。充分利用黄石市自然山水要素,组织“弓”形城市生态系统,构筑宏观的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形成“一核两环两轴”结构,体现“环山抱水临江津,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空间意境。 生态内核:磁湖水体。 生态内环:沈下路、陈家湾低强度建设区和以大尺度开放空间为特征的团城山中心区。 生态外环:黄荆山——凤烈山——马鞍山——大众山等自然山体围合的山地景观生态区。 生态纵轴:长江及沿岸开敞空间生态区。 生态横轴:海观山——磁湖——团城山——青龙山——东方山构成的山水廊道。 第61条 城区外围开敞绿色空间规划 为了使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相契合,突出黄石山水城市景观特质,有效保证城市良好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城区外围开敞绿色空间系统,形成由六大生态控制区、六条生态景观廊道、三片森林生态保护区和四处风景旅游区组成的区域绿色开放空间系统。 1、六大生态控制区 形成主城与下陆组团、下陆组团与铁山组团、下陆及主城与罗桥新城、西塞组团与河口组团、罗桥生活区与工业区、河口生活区与工业区之间的生态控制区。 2、六条生态景观廊道 形成马鞍山—青港湖—大众山—青山湖、黄荆山脉—磁湖、黄荆山脉—长江、黄荆山脉—大冶湖(两条)、黄荆山脉—西塞山—长江间的生态景观廊道 3、三片森林生态保护区 形成黄荆山脉林区、尖林山——东方山——马鞍山林区及长乐山、罗桥西北林区,面积约9000公顷。 4、四处风景旅游区 新建扩建东方山风景区、大众山风景区、月亮山风景区和石龙头遗址公园。 第二节 城区园林绿地规划 第62条 规划目标 根据黄石市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结合城市建设目标,确定城区园林绿地规划目标为:近期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远期成为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 第63条 规划原则 依托黄石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特色。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的均匀分布,配套完善各级城市公共绿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 第64条 城市公园 建设团城山公园、青山湖公园、西塞山名胜公园、圆门景区公园和钟山公园五处市级公园。总面积555. 3公顷。 建设桥头公园、鹅头山公园、儿童公园、柯尔山公园、白马山公园、独秀峰公园、飞云公园、胡家湾公园、鹿獐山公园、蔡家山公园、下陆公园、驼骆山公园、罗桥城南公园、罗桥城东公园、河口公园、澄月岛及鲇鱼墩公园等17处区级及居住区级公园。总面积356.9公顷。 第65条 带状绿地 建设滨江风景绿带、环磁湖风景绿带和罗桥带状绿带三条带状公共绿地。总面积196.8公顷。 第66条 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沿黄石大道、天津路、杭州路、桂林路、沿湖路、湖滨路、沈下路、铁山大道、下陆大道布置。总面积70公顷。 第67条 生产绿地 第68条 防护绿地 第69条 树种选择 基调植被树种:香樟(市树)、法桐、桂花、石榴(市花)。 骨干植被树种:广玉兰、冬青、三角枫、五角枫、柏树、棕榈、水杉、碧桃、合欢、金叶女贞、国槐、黄连木、乌桕、池杉、雪松、红花继木、黄杨、紫薇、木槿、月季、杜鹃、鸡爪槭、腊梅、金丝桃、金丝梅、含笑等。 第70条 规划指标 第三节 城市景观规划 第71条 形象定位 黄石古代冶炼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的工业发展历史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展示价值。延续不息的工业发展文明与优美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共同构成了黄石市独有的城市人文和自然特色。规划将黄石市城市景观设计的形象定位为:以悠久的工业文明史为内涵、以自然山水为特色的现代园林城市。 第72条 规划原则 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严格保护自然环境,以园林绿地建设为主体,以改善人民环境为目的,建设市民可见、可达、可游的公共绿地和广场。体现城市“滨江环山内抱湖”独特的山水空间意境,强调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高度复合、交融的特色与风貌,构筑城市山水轴线,突出城市轴线的主导作用,强化城市与山脉、水域的自然联系。强调现代化大尺度的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的契合,展示自然景观资源精华,通过显山露水工程突出城市山水背景,反映城市与自然融合依托的空间关系。 第73条 城市景观轴 建设沿滨江林荫路和天津路、杭州路形成的城市特色景观轴。 1、滨江绿色景观轴线 规划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海观山、西塞山),结合黄石长江公路大桥等现代工程设施景观,建设滨江林荫路,并在视线集中区域及人流易达地区,布置广场、游园、绿化、雕塑、游览景点及运动设施,成为体现城市滨江特色的综合性景观走廊。 2、城市东西向景观轴线 建立胜阳港老城区文化娱乐公共空间核心区,包括儿童公园、文化宫、城市广场、公共绿地、体育场;建立滨江景观结点,包括海观山、滨江广场;建立环磁湖开放绿地与水系景观游憩空间及团城山新区中心大尺度的城市公共建筑和绿地、广场系统,形成以天津路、杭州路为路径轴线的格局清晰、节奏分明、特征鲜明的城市空间形态意象领域走廊。 第74条 城市空间通视走廊 1、保持黄荆山脉的山体轮廊线,沿黄荆山脉周边城市建设以多层建筑(15~24米) 第81条 水运规划 城区设置四个港口作业区:大桥肉联厂上游的件杂、农副产品港口作业区;黄石外贸、客运港口作业区;冶钢和西塞工业区专用港口作业区;棋盘州散货、件杂集装箱港口综合作业区。 第82条 航空规划 根据现代交通辐射能力日益强大、快捷的特点,吸取珠江三角洲机场重复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城市未来客流流向的预测,规划黄石市充分利用沪蓉高速公路至武汉天河、阳逻两大机场较为便捷的优势,由武汉天河、阳逻机场承担黄石市对外航空客、货运交通职能。 第二节 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83条 城市快速路 大泉路和沈下路分别延伸至大冶城区中心广场,成为联系黄石城区和大冶城区的快速道路和主干道。快速路红线为42米,两侧各控制10米的绿化隔离带。 第84条 城市客、货运干道 第85条 城市景观路 沿江路和杭州路按城市景观路进行规划和建设。沿江路路幅宽应不小于7米(即机动车道宽),两侧依据地形可进行不对称的设计。 第86条 组团间道路交通规划 黄石港、西塞山与团城山交通由沈下路、沿湖路、杭州路承担;团城山与下陆交通主要由肖湖路延伸至下陆的29#干道承担;铁山与下陆、大冶交通由106国道、货运干道承担;规划28#路为铁山与主城联系的第二条通道,并延伸与106国道相连,道路红线为25米;团城山与罗桥新城、大冶城区的交通由快速路、沈下路和桂林路延伸的72#、75#路承担;规划83#路为贯穿罗桥新城的城市主干道,与沈下路和桂林路延伸道路相交,形成联系团城山和罗桥新城的主环路,道路红线为60米。罗桥新城、大冶城区与西塞、河口(含棋盘州)交通由山南公路、铁路承担;西塞、河口组团及棋盘州港口交通由黄石大道延伸段以及规划沿江路、沿堤路承担。 第87条 组团内道路交通规划 第88条 公共交通规划 第89条 城市广场 建设三处城市广场:人民广场为城市中心广场,占地14公顷;团城山高新工业区广 场,占地4公顷;罗桥火车站站前广场为城市交通集散广场,占地5公顷。。 第90条 桥隧规划 桥梁规划:在快速路与城市主、次干道相交处,建设互通式和分离式立交桥;城市主干道之间相交,交叉处均应留足立交桥建设用地。在西塞至河口长江段预留城市第二座长江大桥。 隧道规划:在黄荆山建设两处城市隧道,隧道宽度应满足双向四车道要求。保留并改善黄思湾隧道通行条件,在陈家湾和黄思湾山体间建设交通联系隧道。 第91条 轨道交通 远景在城区内部铁路专用线基础上建设城市轻轨交通系统,并适当向大冶城区延伸。 第92条 城区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第93条 道路技术指标 城区道路按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快速路规划道路红线为42米,两侧各控制10米的绿化隔离带;主干道红线一般为40~6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5~20米。 规划城区干道总长为277.2公里,干道网密度为3.42KM/KM2,道路广场面积为1038.0公顷,人均道路广场用地为11.53平方米/人。 第十一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第94条 水源保护 长江是黄石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范围为水源保护区。 第95条 用水指标 第96条 水厂规模 近期:完成花湖水厂一期建设,在保证向大冶城区供水6万吨/日的前提下,经青龙山加压站及下陆加压站向城区供水;王家里水厂及凉亭山水厂主要向花湖、胜阳港、陈家湾、团城山片区供水,并将其供水范围沿黄石大道从一门向东沿伸至黄思湾。黄思湾至西塞部分由冶钢供水,完成西塞至河口输水管(沿黄石大道),由冶钢水厂供河口用水。 中期:花湖水厂规模扩大至30万吨/日,向大冶城区供水10万吨/日。通过青龙山加压站、下陆加压站向罗桥新城加压供水,王家里水厂及凉亭山水厂供水范围从黄思湾 继续向东延伸至田家墩,田家墩至西塞及河口组团用水仍由冶钢水厂供给。 远期:花湖水厂规模扩大至45万吨/日,向大冶城区供水18万吨/日。新建西塞水厂,供水规模10万吨/日(占地5.0公顷,其水源为二电厂冷却水),供水范围沿黄石大道从上窑至河口,取消冶钢水厂城市供水部分。 第97条 加压站 第98条 自备水管理 取消以地下水及湖水为水源的自备水厂,逐步取消规模在2万吨/日以下的地表水厂。逐步取消冶钢、有色公司的社会供水量。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第99条 排水体制 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环境条件,采取雨污分流制和合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 第100条 污水量预测 生活污水量排放标准近、中、远期分别按平均日生活用水量标准的80%、85%、90%计,工业污水排放量近、中、远期分别按工业用水量的75%、80%、85%计。根据规划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城市污水量近、中、远期分别为23.8万吨/日、30.4万吨/日、44.1万吨/日(注:不包括自备水源、自行处理排放的大耗水工业污水)。自备水源、自行处理排放的大耗水工业主要指冶钢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黄石发电有限公司、东方钢铁厂、大冶铁矿等,依据环保规划要求,其污水排放量近、中、远期分别控制为15.5万吨/日、14.5万吨/日、12.0万吨/日。全市污水(含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近、中、远期分别为39.3万吨/日、44.9万吨/日、56.1万吨/日。 第101条 污水系统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2000.7)]和城市实际,污水处理采取城市集中处理、部分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工业排水大户自行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近、中、远期分别达到60%以上、65%以上、75%以上。根据地形条件和污水处理方式将城区污水系统划分为十二个区,各片区污水系统规划详见《城区污水系统分区一览表》。 第102条 雨水系统 采取自流排水、机械排水和湖泊调蓄相结合的方式。依地形和区域水系分布,划分为10个区,其中铁山组团、下陆组团西部片区、罗桥新城雨水自流排入大冶湖;主城花湖片区、磁湖及青山湖片区(包括主城黄石港片区、胜阳港片区、团城山片区、陈家 湾片区以及下陆组团东部片区)、西塞组团中窑片区雨水平时可自流排入长江或先汇入湖泊后再自流排入长江;汛期需采取湖泊或调蓄池调蓄后抽排入江;西塞组团黄思湾片区、西塞组团西塞山东部片区、河口组团生活区雨水平时直排长江,汛期遇长江高水位时采用泵站抽排入江;河口组团工业区面积不大,地势较高,该区雨水将顺地势自流排往其东侧低地。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第103条 电力预测 近期(2005年)总用电量为40.8亿千瓦?小时,最大负荷70.34万千瓦; 中期(2010年)总用电量为45亿千瓦?小时,最大负荷82.9万千瓦; 远期(2020年)总用电量为54亿千瓦?小时,最大负荷128.57万千瓦。 第104条 设施规划 建设黄石二电厂和罗桥500kv变电站,增强黄石城网电源支撑点。 在罗桥新城、团城山片区及花湖片区各建设一座220KV变电站。 在罗桥新城、河口片区、中窑片区、花湖片区及胜阳港、新下陆等处规划设置110KV变电站7座。 第105条 调整220kv、110kv电力配线网络,按不同电压等级控制变电站进、出线高压走廊宽度。 第四节 电信规划 第106条 规划指标 市话普及率近、中、远期分别为25%、30%、40%。近、中、远期市话容量分别为17万门、22.8万门、36万门。 第107条 规划措施 在罗桥新城、陈家湾片区规划设置3座电信分局;在河口片区规划设置一座电信模块局。 对黄思湾局、团城山局、铁山局、下陆局程控交换机容量进行扩容。 第108条 在罗桥火车站设置邮件转运中心;在团城山新建邮政分拣中心。 第五节 广播电视规划 长江堤防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所规定的防洪标准,即防御1954年型洪水为防洪标准。内湖堤按100年一遇三日降雨湖泊对应蓄水位为标准设防。 第137条 防洪措施 1、提高花湖堤等级,加固阳新四顾堤、大冶石龙头堤及王家山横堤,扩大防护范围,形成城市防洪保护圈,与长江干堤形成外围防洪体系。 2、规划长江干堤设计堤顶高程以黄石港断面29.50米为基准,干堤沿线高程按汛期长江水力坡度进行推算,并加相应超高。 3、对城区西塞山以下长江干堤进行防渗处理。 4、磁湖东侧的堤防采用直墙式形式,减少占地面积,堤顶设计高程为22.0米(吴淞高程)。 5、对工矿企业的尾矿坝应根据库容及坝高确定相应防洪标准,其标准不得低于50年一遇。 6、禁止填湖,保证调蓄水体面积。 第二节 消防规划 第138条 消防给水 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低压给水系统。按同一时间火灾三次,一次灭火用水量95升/秒,火灾持续时间2小时计算消防水量。沿道路以不大于120米的间距布置消火栓。 在沈下路及沿湖路各设一处消防取水场所,并与消防通道相连。 第139条 城区共设15座不同等级的陆上消防站,在上窑江边新建一座水上标准普通型消防站。消防站布局详见《城区消防站规划一览表》。 第140条 消防通讯、消防通道、消防装备 在团城山特勤消防站建立现代化消防调度指挥中心。以主要道路为骨架,形成通畅、快捷的城区消防通道体系。各消防站内及调度中心设备均按相应要求设置。 第三节 抗震规划 第141条 设防目标 一般建筑物按六度设防,城市生命线工程提高一度设防。 1、新建工程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施工,对已建重要工程进行抗震加固。 2、预留临时疏散场地,布置疏散通道。 3、制定震后救护方案及应急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第四节 人防规划 第143条 规划目标 第144条 防护措施 1、严格控制城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2、新建10层以上民用建筑一律修建“满堂红”地下室,新建9层以下民用建筑、生活小区、安居工程建筑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以上,要求按总面积的2%修建防空地下室。 3、城区重点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普通中学,大中专学校至少修建一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防空地下室。 4、利用地形,依附团城山、月亮山、东方山、西塞山等自然山体修建地下指挥所及战略物资贮备仓库。 5、在市区范围内建立防空警报网。 6、医院、电力、电信、交通、水厂等部门以及重要工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防护、加固措施及预定战时救护方案。 7、结合李家坊及黄思湾隧道工程的修建,可在隧道两侧修建人防工程,使之成为战时粮食及医疗物资贮备中心。 第五节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145条 防治原则 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以《湖北省黄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依据,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及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应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区。 第146条 治理措施 1、滑坡治理主要以抗滑、防滑两类工程为主。 2、崩塌治理采取避让优先原则,若治理优于避让,则采取危岩清除、加固、排水防渗、拦护等工程治理。 3、岩溶塌陷主要采取减少地下水下渗,控制地下水抽水量、减缓地下水循环速率等措施治理;采空区塌陷严禁做为城市建设用地。 第十五章 郊区规划 第147条 黄石市郊区包括区辖的两镇、两乡、两个办事处及两个农场,即:铁山镇、河口镇,东方山乡、肖家铺乡,南湖办事处、西塞办事处以及花湖农场和江北农场。总人口93011人,总面积157平方公里。 第148条 蔬菜基地 重点开发建设长江沿线及106国道和大金线沿线的百里蔬菜带及大冶湖区的水生蔬菜园区,在西塞乡、河口镇、东方山乡、铁山镇等乡镇建设蔬菜基地。 第149条 副食品生产基地 在江北新建万头瘦肉型母猪生产基地,河口镇建立肉牛生产基地。花湖发展奶牛专业户、重点户,形成奶牛生产基地。在江北农场、南湖、西塞办事处形成养鱼基地,远期开辟河口镇养鱼基地。家禽以市郊农户家庭饲养为主。长江沿岸的西塞乡、河口镇发展柑桔、甜橙基地,沿106国道线的铁山镇、东方山乡和大金线发展猕猴桃、早熟桃、草莓等优质水果生产基地。 第150条 将现殡仪馆搬迁至南湖乡马鞍山村,邻近马鞍山公墓区。远期在长乐山南侧新建城市火葬场和公墓区。 第151条 加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和管理,实行村组迁并统建。郊区工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对集中布置。郊区道路建设应与城市对外交通连通。农村居民点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第十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152条 规划原则 完善中心城市职能,优化城区产业结构,调整主城用地布局。近期重点向团城山、花湖片区集中发展,启动山南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工程,为城市中、远期跨越黄荆山向罗桥新城发展创造条件。统筹安排城市各项设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城市自然山水资源,突出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第153条 用地布局 1、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布置在团城山和西塞山片区。团城山片区布置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 术工业;西塞山布置黄石二电厂,成为黄石市能源工业基地。 旧城工业以技术改造为主,加强污染治理,将污染严重、影响城市风貌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关停新华水泥厂老窑和黄荆山北侧采矿场。 2、居住用地 3、公共设施 在团城山片区初步形成市级公共设施中心。改造调整老城区黄石大道——颐阳路——滨湖路——天津路围合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形成传统商业区。 第154条 绿地规划 新建柯尔山公园、胡家湾公园、蔡家山公园、下陆公园,扩建团城山公园和西塞山公园,采用植被修复方法,控制鹅头山公园用地范围。 重点建设青山湖游园、海观山游园、独秀峰游园三处游园,进行长江沿岸及环磁湖风景区游憩带的改造建设。近期城区绿化覆盖率38%,建成区绿地率33%,人均公共绿地9.2平方米。 第155条 对外交通规划 建设山南铁路专用线及电厂中间站。建设罗桥铁路客运站。逐步取消沿江零散的沙石煤炭码头。 第156条 城区道路规划 建设李家坊隧道,形成连接黄荆山南北的环路骨架。完成城市快速路“沪蓉高速公路――团城山”段建设。沿湖路、肖湖路延伸至下陆大道。部分实施沿江路改造工程,逐步形成城市滨江游览路。 第157条 市政工程规划 1、 给水 完成花湖水厂一期15万吨/日供水工程,经青龙山加压站及下陆加压站向城区供水。保留王家里水厂和凉亭山水厂,向花湖、团城山、胜阳港和陈家湾供水。曹家湾至西塞段由冶钢供水。 建设陈家湾污水处理厂及管道收集系统;扩建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及主城团城山、青山湖、花湖片区污水收集系统;新建团城山、花湖污水处理厂。 改造花湖泵站主干渠、青山湖连通渠、老下陆主干渠、中窑泵站主干渠、西塞泵站主干渠,扩建黄石港泵站、中窑泵站,新建花湖泵站、西塞泵站和西塞组团中窑排水片区调蓄池。 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顺利拓展。 第163条 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对规划确定的非盈利性设施、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文化设施用地、文物保护用地、市政工程用地、防灾设施用地要严格控制,不得出让或更改使用性质。 第164条 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明确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 第165条 对主城用地以及城市景观带沿线用地性质和建设强度要严格控制。严禁随意侵占湖泊水体、开山取石和破坏山林植被的行为。 第166条 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进行动态管理,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系统,提高规划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权威性。 第167条 加强规划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增加全民规划意识,提高遵守、执行总体规划和有关法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保证总体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 第十八章 附 则 第168条 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169条 本规划解释权属黄石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年) 黄石市人民政府 二OO二年十月 第 一 章 总 则 第 二 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 三 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 四 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 五 章 黄石城市地区布局结构规划 第 六 章 黄石城区建设用地规划 第 七 章 旧城改建规划 第 八 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 九 章 城市生态空间与园林绿地、景观规划 第 十 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一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三章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四章 防灾规划 第十五章 郊区规划 第十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 第十八章 附 则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是在1988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0)》实施后,黄石市由单一的工矿资源型中等城市逐步向开放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工贸大城市转变,面临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背景下编制的。 本次规划历时一年半有余,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指导下,不断深化完善。 2000年10月,“规划纲要”获黄石市“四大家”会议原则通过;2000年月11月,建设部专家组对“规划纲要”进行技术审查,提出了全面的咨询意见;2001年6月,“规划方案”经黄石市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2001年8月,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对拟上报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进行技术审查;2001年9月,湖北省省直有关部门联席会议联合审查,提出综合意见。通过各阶段、多层次征求政府各部门意见、组织专家审查、报请建设部及湖北省主管部门指导等工作,为本次规划的完成奠定了坚实 本次规划的基本目的是:贯彻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黄石——大冶一体化城市地区,实现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突出城市特色。我们希望,新编规划能成为黄石市跨入二十一世 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建设蓝图。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基本思路》、《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 2010),以及黄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2条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准则。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3条 本规划所称黄石市域是指黄石市行政区所辖大冶市、阳新县及市区,面积4630平方公里;黄石市区是指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四区,面积237平方公里;黄石城区是指黄石城市建成区和有关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 第4条 黄石城市地区是指黄石、大冶两市城市建设连绵区,范围包括黄石市区(含市辖四区)、大冶市城区(市辖罗桥、铜绿山、东岳、东风、金湖五个街道办事处)及四棵、汪仁、大箕铺、龙角山四个乡镇和阳新县氵韦 源口镇,面积803. 1平方公里。 黄石规划区指黄石市区、大冶市罗桥街道办事处和四棵、汪仁两个乡镇的北部地区及阳新县氵韦源口镇,面积346.8平方公里。 第5条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 近期:2001~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6条 经济发展战略 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稳定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发展和壮大第三产业。保护开发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第7条 社会发展战略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增加人民收入,建立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增加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改善城乡医疗和卫生条件,扩大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以及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 第8条 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划定相应的保护区域,控制开发强度。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加强土地保护,重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延伸加工。 第9条 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结合黄石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黄石市未来二十年经济发展目标。 第10条 产业结构 2000年底,黄石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为9∶52.1∶38.9。 根据黄石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划将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2005年为9∶49∶42, 2010年为8∶47∶45, 2020年为6∶44∶50。 第11条 黄石——大冶一体化发展战略 根据《“十五”全国城镇发展布局规划》所倡导的在城镇密集地区要结合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疏解,探索建立都市区管理模式的规划策略。为实施湖北省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襄樊、宜昌为顶点形成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金三角”的战略构想,建立与黄石市作为鄂东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职能相匹配的城市结构;基于黄石、大冶两市地域相邻、产业结构相似的基础,按照协调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 统一性的原则,顺应两市城市空间正逐步对接的现实格局,本次规划将大冶市纳入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形成“黄石——大冶”城市地区,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分头实施。 第12条 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贯彻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中心城区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布局,突出城市特色,把黄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13条 城市性质 根据黄石市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规划黄石市的城市性质为:黄石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鄂东地区的中心 第14条 人口规模 第15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 第16条 市域城市化水平 黄石市城市现状总人口为249.36万人,其中城镇实际居住人口99.40万人,城市化水平39.9%。根据多种方法对人口发展的预测,结合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征分析,确定市域人口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指标如下: 近期:市域总人口260万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103万人,城市化水平46%。 中期:市域总人口268万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114万人,城市化水平51%。 远期:市域总人口282万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132万人,城市化水平59%。 第17条 生产力布局 市域生产力布局划分为六区: 1、沿江综合区:以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服装为主的工业密集区,全市第三产业的集中分布区。范围包括黄石市城区和大冶市所属的罗桥街办、四棵乡、汪仁镇。
本文档为【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11
浏览量: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