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弟子规》课件

《弟子规》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弟子规》课件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渡头中学荒漠之绿二0一三年十月《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yù)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教材分析《弟子规》...

《弟子规》课件
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渡头中学荒漠之绿二0一三年十月《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yù)秀所作。其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教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是对做人道德和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里面包含待人处事的道理和具体的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优良性格养成的起点。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一个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礼貌才能成功。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弟子规》这一本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第一章总叙是整本书内容的概括,起一个统领全书的作用。这一章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学习《弟子规》,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只要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弟子规》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讲“入则孝”(感恩)第二部分讲“出则悌”(友爱)  第三部分讲“谨”(规范)第四部分讲“信”(诚信)第五部分讲“泛爱众”(善待)第六部分讲“亲仁”(善交)  第七部分讲“余力学文”(勤奋)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总叙易解:《弟子规》所讲述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小心谨慎,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这些之后,还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其他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六种技艺)等有益的学问。第一部分rùzéxiào入则孝孝者,上老下子也,孩子孝顺老者长辈。教者,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就是要从孝开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品行的教化都是由孝行派生出来的”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古代二十四孝图文欣赏rùzéxiào入则孝在家要善事父母fùmǔhūyìngwùhuǎnfùmǔmìngxíngwù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mǔjiàoxūjìngtīngfùmǔzéxūshùn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易解:父母叫你,应该赶快答应;父母让你做什么事,不要拖拉懒散;父母教导你,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你,一定要虚心接受。父母呼,应勿缓。现实版“父母呼,应勿缓。”现在的孩子,听到父母喊自己,年龄越大,反应越慢,喊的次数越多,时不时地还会呛父母一句“喊什么喊?长着耳朵呢!”有的家庭还颠倒过来,成了“子女呼,应勿缓”,把爹妈使唤得跟男佣,女佣似的。孩子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清脆的“哎! ” 孩子1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等等!”孩子2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干”啥!”孩子3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我忙,没办法!”孩子41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老了还这么多事!”孩子51岁时,父母不喊他了,只是看着孩子说:“孩子,你也老了!”……父母呼,应勿缓。 为什么要『应勿缓』?「应勿缓」就是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一种恭敬。假如父母叫到我们,我们拖拖拉拉、迟迟疑疑、慢慢吞吞,这样的话就没有恭敬心。而孝一定要体现在一个敬字上,孝敬,你没有敬父母这种心,怎么能说有孝心?所以,应勿缓也是一种孝敬。如果把「父母呼,应勿缓」,只限于父母叫我我才应勿缓,那是学呆了。父母,广义的来看,一切的老人家都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所以我们对待老人家、对待长辈,也应该像对父母那样的对待他们。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我们家的老人、自己家的父母这种心,扩展到对一切的父母、一切的老人。所以他们这些长辈呼,我们也得应勿缓,他们有需要的,我们马上要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有人有求于我的,我马上尽力的去帮助他们,这也是应勿缓。这个「呼」不一定是语言上叫,才叫呼,心灵的呼声也得应勿缓。老人家心里有需要的,不待他说出来,我们就要去帮忙,就要去照顾,这就是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讲父母对我们的教诲,希望我们做什么事,这命令我们,我们马上得做,不能懒。父母是对我们恩德最重的人,我们报恩必须从父母开始。你看现在很多同学,父母让他做点事情,他推辞很多,借口很多。总是会千推托万推托,总是以学习忙为借口,把忙做为懒的借口,这种就是一个不孝的行为了。有的孩子听到父母让他写作业,立刻答应,马上进了书房,过了一二十分钟父母去看他,摊开的作业本一个字没写,还在那儿玩手机或在发呆……有的孩子听到大人吩咐他做一件事,也是答应的很痛快,过一两天去问他干完没有,他倒一脸迷茫地问你:“你让我干啥了?”“父母命,行无懒”并不只是儿童时代要做到,成人后,父母吩咐的事,也要早些做完,给父母一个交代。父母教,须敬听字面上的解释,就是父母的教诲,我们要恭恭敬敬的去听取。父母都是年长我们几十年的人,一句俗话说「他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多,走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他们的教诲一定对我们的人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应该虚心、恭敬的去听取,这样子往往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俗语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反对你的事情,一定有他们的道理,他们的人生阅历广、见识多,我们听取父母的这些意见、建议是决定有好处。对父母的这些教诲,他教得对的,我们更应该听取;教得不对的,我们也得听,还得恭恭敬敬的听,这是养自己的谦德。扩而展之,一切人他对我们哪怕是提一点点意见,给我们一些建议,我们都要很好的去学习、听取,这样子养成自己虚怀若谷的圣贤品格。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对我责备,我要能够忍受,能够好好的反省自己,承认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用这种态度对待父母的批评、责备,那就是一种孝心的体现。假如说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心里有不服,甚至还要对父母有怀恨之心,这就跟孝完全是背道而驰了。如果说父母的责备有偏差,不正确,我们还是要顺承。因为如果是父母讲得不对,我们知道父母讲错了,我们心里明白就行了,以后要注意防范,不能够犯这种过失。既然我自己没有错误,怎么能够反倒对父母不服,甚至怨恨父母?要知道,父母爱你,才会对你严厉的要求。父母责,须顺承。那么老师责呢?有些同学在学校不听话,老师稍微严厉批评一下,就满肚子怨气跑回家跟他父母告状,有些父母甚至会到学校里去跟老师论理,还甚至说要告老师、威胁老师。思考:1、学生与家长做法正确吗?会带来怎样的后果?2、对于老师的批评,家长和学生应如何看待?要知道,“福是逆着加的”,当我们遇到批评、责难,遇到这些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是遇到一些人对我们非常严厉,很不客气,或是受了冤枉,受了错误的批评,我们如果能够逆来顺受,这样子福报就能够增加。所以不要怕吃亏,不要怕被人家责备,甚至打骂,要知道吃亏是福,要学会恒顺。在一切的境缘当中都懂得顺承,这种人就有福了,因为他有德,有德者就有福。dōngzéwēnxiàzéqìngchénzéxǐnghūnzédìng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bìgàofǎnbìmiànjūyǒuchángyèwúbiàn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易解:冬天让父母暖和,夏天让父母凉快,早晨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父母铺好被褥。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住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也不要随便变动。冬则温,夏则凊。这字面上的意思就讲子女对父母尽孝,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你看冬天,古代没有暖气机,所以孝子他会先在床铺上面躺着,用自己的体温把床铺温暖起来,然后再请父母入被窝。夏天热,父母睡觉的时候,小孩能够给父母搧扇子。这些都是生活的细节,但是从这些细节当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个孝子的纯孝之心。这种纯孝之心是处处表现在细节生活上对父母的关心,对父母的爱护。汉朝时有一个小孩,叫黄香,他的母亲早死,九岁的时候就对父亲奉事非常孝顺,他就能做到『冬则温,夏则凊』,那真是纯孝之心自然流露。学会孝顺父母关键是要懂得活学活用。这「冬则温,夏则清」,现在您大可不必要冬天睡在父母的床上,用体温来温暖,夏天也不一定要搧扇子。但是这种心是什么?对父母的照顾无微不至,比如以后你出来工作了,冬天给父母买一台暖气机,或者是暖手炉,这就属于冬则温;在家里装个空调,夏天好过,这是夏则凊。所以你应该就处处想到给父母一些照顾,让父母生活能够多些安稳。关键在于让我们养成对父母照顾的心,当我们有照顾父母的心,自然就能够懂得照顾别人。而一个懂得照顾别人的人,他能够处处受欢迎,他处处都能够得到大家的爱护,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真正孝心养成了,自己也得到别人爱敬的果报。晨则省,昏则定。这条也是在生活上的一个小事,早上起来必定要去父母床前问安,晚上父母要歇息的时候,必定给父母铺床安枕,让父母能够在安定当中入睡,这都是对父母一种报答。因为我们小的时候,当我们呱呱坠地以后,什么人能够对我们日夜的照顾?什么人能够为我们晚上都不睡觉?假如自己尿床,床铺湿了,父母把我们安放到干燥的地方,自己还睡在湿的地方。从这些细节上,我们能够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真的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现在父母年纪大了,正是我们回馈父母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去尽这分心。很多人忽略这些小事,认为说我对父母有这个孝心就行了,在事上,大行不顾细节,小事不做也无所谓。但是要知道,如果小事都不能做好,你怎么可能在大事上面能够尽心尽力?《道德经》老子给我们说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起高楼大厦,都是要用这些土石慢慢累起来的,一沙一石都是九层高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怎么能够忽略它?千里之行,这远行你也得一步步走,不可能一下跳过去。所以不要认为这是小事就不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出家门了,做为儿女必须得向父母禀告一声,说:「爸爸妈妈,我先走了。」回家以后也必定向父母禀告一声:「我回来了。」这些不仅是对父母的礼貌,而且是孝心的体现,为什么?因为这句话里头教导我们的是心里要常常存着父母。心里存着父母,行为上自动就能做出『出必告,反必面』的行为。 这句话可以引申多方面,不仅我们对父母要有这种「出必告,反必面」的心态,在学校,跟老师也得有这种心态。特别是请假问题,很多同学离开学校或者在家有事经常不向老师请假,这也是不对的。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字面意思是要求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固定,不要老搬家。『业无变』,就是我们事业、职业也不要老更换。「居有常」也可以解释为我们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规律的生活往往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早起早睡,不要那么多夜生活。你看有些同学晚上上网,很晚睡觉,到早上也不起床,这样子确实对学习和长身体没半点好处。「业无变」,这是讲自己的职业、事业不要老变化。一旦选择了固定的职业以后,就要业无变,因为真正想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建树,真正要立家、立业,一定要持之以恒。选的正当,加上持之以恒,这一生必定有成就。世间人他的世间事业都是这样子的,比如说我们做学生的,持之以恒的下去,在学习上一定能有重大的突破。老是三心两意这样子就很难成就。shìsuīxiǎowùshànwéigǒushànwéizǐdàokuī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suīxiǎowùsīcánggǒusīcángqīnxīnshāng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易解: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如果擅自做主,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私藏起来,如果私藏的话,父母一定会很伤心。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一条字面上的意思讲的是,为人子哪怕是小事都应该常常去请示父母,不能够自己擅做主张。因为当我们擅做主张,往往会导致做错事情,对不起父母,这样为人子之道就有了亏损。所以无论什么事情,如果没有想到大局,没有顾及到父母,完全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出发,擅自做些事情;这样做的话,就失去了孝道。老师跟我们父母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违背了老师的教诲,不正像做事情擅自主张,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一样吗?因此我们从这条可以引申出去,凡是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而擅自做的事情,违背了父母意愿,违背了老师的教诲,这么做就是亏损了孝道。父母和老师所希望的,都是希望我们能够做个正人君子,甚至希望我们这一生能够成圣成贤。如果我们不是以这样的目标为自己的人生方向,反而凭着自己的私欲来行事,这就真的是失了孝道,亏损了道德。所以,事情无论大小都应该谨慎。儒家学者修身有「四勿」的原则,这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生所奉持的,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符合礼仪规范,不道德的这些事情、这些行为,我们不看、不听,更不能说和做。哪怕是这个事情再小,细节问题,我们都要谨慎小心,不可以违背了礼仪规范。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个意思是说做为儿女,不应该有私藏物品。在没有长大成人之前,跟父母在一起生活,这是跟父母一体,怎么能够起私心,自己私藏物品?尽管这个物品再小,假如起一个私心,想要藏起来不让父母知道,这种心就已经跟父母有了隔阂,孝道就已经被破坏了。所以对象虽小,事情虽小,可是这问题可不小,当我们的私心一起来,孝道就受了亏损。父母如果知道我们私藏东西,他不是因为你把那个东西拿走了,他是因为你有私心,你没有把父母看成一体,所以他会伤心,他会难过。儿女,我们自己身从何来,那是父母生养而来,我们本来都是父母的一部分。现在居然能够起心私藏物品,把父母看作是外人,这怎么会不让父母伤心?所以,从小应该养成一种处处跟父母有一体的观念。『物虽小,勿私藏』,这里关键我们要戒一个私,私心。假如说没有私心,你藏物品其实也无伤大雅,甚至有些情况还值得人赞叹。比如说在东汉时期,有个小孩叫做陆绩,他很孝顺,而且很聪明伶俐。他六岁的时候有一次遇见九江的太守,江西九江太守叫袁术,袁术请这个小孩吃饭。在吃饭之后就拿些橘子给这小孩吃,小孩吃了觉得很好吃,就偷偷的把几个橘子藏到他的袖子里头。告辞的时候橘子滚了出来,这位袁太守看了之后就批评这小孩说「你怎么可以私藏物品?这不是你贪心吗?」陆绩就说了,「太守,您给我的橘子非常好吃,我想拿几个橘子回去也让我妈妈能够品尝到,所以才把它藏到袖子里头。」袁术觉得这个小孩能够念念想到父母,非常难能可贵,反而表扬他,称赞他的孝心。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陆绩怀橘」的故事。你看陆绩他藏橘子,他不是用私心,他是怀着一个孝心,即使是藏物品,反而成为了历史上的美谈。所以这句话我们要懂得,关键是要懂得护住自己的孝心,不能够起私欲。qīnsuǒhàolìwèijùqīnsuǒwùjǐnwèiq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shēnyǒushāngyíqīnyōudéyǒushāngyíqīn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īnàiwǒxiàohénánqīnzēngwǒxiàofāngxián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易解: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所厌恶的东西,要小心谨慎地为他们扔掉。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道德品质出了毛病,会让父母丢丑。父母喜欢我,孝顺很容易;父母不喜欢我,我还能孝顺他们,这样的孝才是真正的孝。亲所好,力为具这是讲父母他喜欢的东西,为人子必定是尽心尽力去帮助父母获得他所喜好的东西。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很多,当然在衣食住行当中,我们应该竭尽全力来供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可是这种对父母身体的供养,还是不足以成为至孝,真正对父母的孝顺应该让父母欢喜,他所喜好的我们能够帮他做到。他喜欢什么?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就,或者是在世间上有很好的事业,有很好的品德、学问。我们时常把父母的愿望记在心里,去努力的达到。亲所恶,谨为去这是讲父母双亲他所厌恶的东西,不喜欢的,我们要恭恭谨谨的把它去除掉。父母不喜欢的东西也很多,假如我们道德上有亏欠,犯了错误、有过失,父母当然不喜欢,我们有没有『谨为去』?「谨」讲的是要小心谨慎,很留心、很注意。既然父母不喜欢我们犯过失,他喜欢我们孝道,不喜欢我们不孝,那我们常常要小心谨慎,要去做孝道的行为,不孝的行为要把它去除。谨慎到什么程度?甚至在念头的起灭处,我们都要小心谨慎。我们学习《弟子规》里面,从开头讲到现在,都已经了解,这个亲,这里讲的父母,绝对不是指我们现在父母两个人,它包括老师,包括善知识。他们不喜欢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不能做,我们不能犯戒,我们应该修十善,断十恶,这是「谨为去」。十善是:不杀,不盗,不淫,不贪,不嗔,不痴,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嗔(chen),生气之意,是对于喜怒的偏执,痴(是对于喜好的偏执),不两舌(不挑拨事非),不恶口(不恶语伤人),不妄言(不说大话,不说假话),不绮语(不花言巧语迷惑他人)。身有伤,贻亲忧这里讲到为人子如果身体有损伤,当然父母一定很忧虑。《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的开始。孝从哪里开始,开始行孝?首先得做到爱惜自己,这里开始。因为孝道,我们讲到这是个观念,父母跟我是一体这个观念,所以损害自己的身体,就如同损害父母的身体一样。有这样子的观念,他自然懂得爱惜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爱惜父母,能够让父母免去多少忧虑!我们一定要注重保护身体,也要勤于锻链,锻链身体有了健康体魄,父母看了就高兴。假如因为不注意,或者是太劳累,身体受到了亏损,这样子父母就很忧虑。如果我们真正想要替众生做好事,身体也是个本钱,如果你身体不注意,不注意爱惜它,本来可以做更多的好事,结果你也做不来。爱惜自己,当然不仅是爱惜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爱惜自己的名节,爱惜自己的德性,如果这些受了损伤,父母就更忧虑。德有伤,贻亲羞假如道德上有亏欠,做了不好的事情,父母蒙羞,我们怎么能对得起父母?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他不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他知道对不起良心就是对不起父母。时时想到不能让父母蒙羞,行为、举止就处处留意谨慎,德就能够这样养成。做学生的对老师也应该有这种心态,假如我们『德有伤』,做的品行、学问我们没有给世人做个好样子,反而做了坏样子,这就有辱师门,让老师都蒙羞。你看这个人是谁教出来的?是某某某教出来的。把指责、批评都归到了老师头上,这就是做为学生最对不起老师的事情。亲爱我,孝何难这是讲父母双亲疼爱我们,我们孝顺父母双亲就不算难事。为什么?父子有亲这是一种天性,假如这天性能够自然流露,父母跟儿女心连着心,孝顺父母起来就不难。但是你要知道,虽然说不难,我们还要认真努力去做,不要认为这是不难的事情,你就忽略了,在细节上你就不去注意。不难都不做,那就叫自暴自弃,自甘堕落,那成什么人?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双亲如果憎恨我们,你看古时候最有名的例子,大舜的故事,四千五百年前,舜王他的父母虐待他、憎恨他,甚至时时要把他置于死地。可是舜从没有去看父母的过失,他常常想到我自己没做得好,才让父母这样的怨恨我。所以常常改过,处处都小心谨慎,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情。你看这种孝,这就是大贤。舜因为他这种至孝的行为,当时的尧王听到这样的事情他非常赞叹,就请他出来为国家效力,做他的助手,帮助他治理国家。尧王有智慧,他懂得请一个大孝子出来,因为他能够对父母至孝,他就能够为国家尽忠,为人民谋福利。尧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后来还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他。舜因为父母憎恨他还能够去行孝,这么难能可贵,这种心行所招感的就是难能可贵的果报。所以你要知道,福就是逆着加的,如果你能够承受这种逆境,那你的福就大了,要是不能承受,那就是福小,无福、薄福之人。qīnyǒuguòjiànshǐgēngyíwúsèróuwúshēng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búrùyuèfùjiànháoqìsuítàwúyuàn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易解:父母有过错,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劝说时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等父母情绪好或者高兴的时候,再继续规劝;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就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里是讲父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免会有过失的时候。我们看见父母过失,要存什么样的心态?不能够袖手旁观,看见父母犯过失、造罪业堕落了,他会受报,怎么忍心看着父母这样堕落?所以要劝谏他们,劝谏父母改过。「更」就是三番五次的去劝谏,重复的劝谏,不厌其烦。当然劝谏父母要懂得艺术性,『怡吾色,柔吾声』,就是让我们的面色非常的柔和、和蔼,表现出一种理解、关怀的样子。声音也要用柔软的语言,不能看见父母犯过失,厉声的去批评,严词厉色像批什么似的,这样你说父母怎么能接受?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当我们劝谏父母亲,我们自己要知道,人能改过这不是件容易事,一劝他就能改,那都不是普通人,那是圣贤人。他即使『谏不入』,他不能够听从你的劝谏,不能够改过,不能够改变他的那种执着,你得有耐心,等待。等到他喜悦的时候,重新欢喜了,你这个时候再重新去劝谏他们,去诱导他们,总之是让他们在欢喜心当中接受你的劝告。当然有时候如果真的事情紧急起来,这个事情是关系重大,你劝谏没有时间,不可能等待,那怎么办?『号泣随,挞无怨』,看到父母真正不听劝谏的时候,就是痛哭流涕去力谏父母,力图让父母感动。「挞无怨」,就是指父母他不听我们的劝告,甚至因为恼羞成怒要打我们,即使打我们,心里都不能对父母有丝毫怨恨之心。为什么不能有怨恨之心?你想想你劝谏父母是为了什么?我是为父母好。你既然为父母好,你不是为自己,你怎么可以怨恨?所以父母打我们的时候,我们都不能起怨恨心,那父母骂我们或者是有时候批评我们两句,更不能起怨恨心。你看现在很多小孩,父母稍微给他严厉一点,批评他两句,他甚至都离家出走了,心里怨恨,这就真是不孝。 qīnyǒujíyàoxiānchángzhòuyèshìbùlíchuáng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gsānniánchángbēiyèjūchùbiànjiǔròujué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āngjìnlǐjìjìnchéngshìsǐzhěrúshìshēng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易解:父母病了,吃的药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要日夜护理,不离开病床。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常常难过哭泣,还要夫妻分居,不喝酒吃肉。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里是讲当父母亲生病了,做儿女一定是心里非常的难过,他日夜所思考的就是如何替父母医治,这些都是从行为上我们看一个人的孝心。他怎么做?古代是熬药,父母有病了,他就熬药自己先尝一尝,看看这个药是太苦了,或者是熬的火候到不到?很细心,这样子侍奉父母,心里是想着父母亲早日康复。父母病重,他昼夜的侍奉在床前,真是不解衣带。像古时候汉文帝侍奉自己的母亲薄太后,当他母亲病在床上三年了,他为了侍奉母亲都不解衣带,这样去尽孝。现在我们也看到很多因为父母病痛,能够全心全力去侍奉父母的,像山东省枣庄有个煤矿工人,他母亲患了癌症,晚期了。他自己收入很微薄,他二十七岁,侍奉在母亲床前尽心竭力。医生告诉他说,他母亲已经没救了,劝他把他母亲带回家,准备办理后事。   这位孝子他叫戴永胜,就到处找医生、找药方,帮他母亲去治疗。从民间的这些医生那里搜取很多治癌的良方,每天煎药给他母亲喝,结果他母亲半年以后病况明显好转。去医院复查,医生都大为惊奇,说癌症晚期,现在怎么癌症都转好了,她的癌细胞萎缩了百分之七十,这是叹为医学史上的奇迹。奇迹从哪儿来?孝心的感召。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句是讲当父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去世了,孝子心里非常悲痛,常常哭泣,三年之内心里都免除不了这种悲伤,常常怀念父母,叹息自己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尽到心,没有来得及报恩,父母就离我们而去,所以常常的悲叹,常常的哭泣。“居处变”,这是讲居住的地方都变了,我们讲如果是夫妻,夫妻分房,酒肉都戒绝,这是讲生活上的一切享受全都停止,因为心里对父母的那种悲伤哀痛,一切世间的享乐都不忍心去受。“居处变”,古时候特别要讲到三年守墓,守在父母的墓前来缅怀自己的父母,真正反思过去父母对我的教诲之恩、养育之恩,把心静下来就能够提起对父母的那种报恩的心,立愿要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圣贤来报答自己的父母。古人很多都是父母过世以后就不再喝酒吃肉,不仅是三年不吃肉,他一生都不吃肉。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要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中国古礼特重葬礼,而重视丧葬之根本目的是在教化活人,以此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性和反哺报恩的观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容易夹杂势利的因素而不纯粹,唯有对死者,没有欲望,只有真情。现在当然可以改革葬礼仪式,不必厚葬,但一定要有对父母的真情,切不可流于形式。父母过世以后,每年要定期(父母的祭日、清明节、冬至节)祭祀父母、祭祀祖先,这是一种缅怀父母祖先恩德的活动。父母在生的时候,我们要爱敬自己的父母,父母不在了,我们对父母的那种怀念,也是一生不改啊!特别是要更加努力地来做人、行义,不可以做出亏欠父母、让父母蒙羞的事情,要对得起父母的在天之灵,这也是对父母尽孝啊!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养父母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业,用心努力来完成,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心胸坦荡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千万不要上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悲剧,这种心痛一定会缠绕我们一生……使我们的内心经常会在自责与后悔的阴影下痛苦地煎熬着,无法得到安宁。切记,切记!如果生前不尽心奉养,让父母寒心而去,死的时候花一大把钱,那就是太颠倒了,这是大不孝啊!
本文档为【《弟子规》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那条樱花路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66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2-07-27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