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YZ0207—2009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0207—2009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举报
开通vip

YZ0207—2009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0207—2009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0207—2009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

YZ0207—2009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0207—2009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0207—2009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本指南共分13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现场恢复、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本指南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企业如何建立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 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 本指南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黄长安、王恩和、张学军、张荣 陈习文、高宗宏。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 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补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 录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编制依据 1.4 工作原则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岗位职责 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 单位的自然概况 3.2 参数及状况 3.3 应急救援资源 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液化石油气的性质 4.2 罐车安全状况 4.3 危险源的分析和灾害后果预测 4.4 危险因子的确定 4.5 典型危险源的筛选 5 预警和预防机制 5.1 预警机制 5.2 预防机制 6 应急响应 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6.4 启动应急救援后的各组织工作程序 6.5 事故监控措施 6.6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6.7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6.8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9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10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 装备和器材 7.2 处置的一般要求 7.3 堵漏应急技术 7.4 紧急处置 7.5 安全防护 8 现场恢复 8.1 撤离救援程序 8.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8.3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 8.4 后期处置 9 保障措施 9.1 通信与信息保障 9.2 应急队伍保障 9.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9.4 经费保障 9.5 培训与演练 9.6 所执行的法律规范目录 9.7 其他保障 10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10.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10.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10.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 10.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10.5 预案上报 10.6 监督检查 11 事故调查 11.1 事故现场的保护 11.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1.3 情况调查 11.4 资料调查 11.5 现场调查 12 附则 12.1 名词术语 12.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2.3 制定与解释 13 附件 13.1 相关的图表 13.2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方式(可用表格) 13.3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附录A 液化石油气物性特性 附录B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可能造成的后果 附录C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威力估算 附录D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燃烧安全距离(推荐)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 1.3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完善安全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图1。 图 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1) 组织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 确定现场指挥人一员。 (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 事故状态下设立的现场指挥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可分为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 (7) 特种设备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 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2.3.1 应急救援办公室须有专人负责和24小时值守,其主要职责 (1) 负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2) 监督和检查各应急救援组的资源配备和装备状态。 (3) 事故报告记录。 (4) 在事故状态下接受现场总指挥的指令。 2.3.2 现场指挥主要职责 (1) 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工作。 (2) 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灾和救援的行动。 (3)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4) 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事故现场周边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5) 保护事故现场。 2.3.3 警戒保卫组主要职责 (1) 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设立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 (2) 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 (3) 维持治安、交通秩序。 (4) 协助医疗救护组转移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 2.3.4 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 (1) 及时判断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 (2) 负责现场抢险救灾和环境动态检测。 (3) 根据事故情况,制定堵漏、灭火、导液等抢险技术方案。 (4) 实施经现场总指挥批准的抢险技术方案,以排除险情。 (5) 实施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救援和物资转移。 2.3.5 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 (1) 制定液化石油气中毒、烧伤的医疗救治方案。 (2) 负责现场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 2.3.6 通信联络组主要职责 (1) 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2) 保障救援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 2.3.7 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 (1) 提供如隔离式防毒面具和正压式呼吸器、消防器材、防化服、堵漏用专用工具等抢险救援用物资及装备。 (2) 应急救援用车辆。 (3) 应急救援用资金。 (4) 应急救援用物质来源明细表和联系人、联系方式。 2.3.8 善后工作组主要职责 (1)负责现场恢复工作,在指挥部确定现场已无人身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修人员对现场其他危险设施、损坏设备进行排险抢险或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2)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和理赔等工作。 (3)罐车、设备、厂房以及周围建筑物等损坏后的保险和赔偿处理等。 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 单位的自然概况 3.1.1 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 3.1.2 生产规模、人员数量、相关技术人员情况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 3.1.3 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 3.1.4 罐车所在地的气象、环境资料。 3.2 参数及状况 铁路罐车总图、罐体图、管路图、罐车参数(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压力、设计温度、材质、内径、长度、容积、载重、生产单位等)、安全附件(安全阀、紧急切断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阀门)等型号、厂家、状况、定检、自检和隐患情况等罐车的安全状况和底架的状况等。 3.3 应急救援资源 3.3.1 本单位应急救援的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情况,具体数量以及保障措施。临近同类企业应急救援资源情况、通信联络方式等。 3.3.2 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整合的建议方案。 4 危险源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液化石油气的性质 见附录A。 4.2 罐车安全状况 4.2.1 罐车检验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4.2.2 罐车及其安全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状况。 4.2.3 罐车投用以来出现问题的记载。 4.3 危险源的分析和灾害后果预测 4.3.1 根据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的特点,其危险是因为装载的介质,安全就是要控制液化石油气的外泄、着火和爆炸。其危险源有: (1)罐体自身缺陷引起罐体和安全附件的损坏及密封泄漏。 (2)外部因素如交通事故、静电或遭雷击等引发罐体和安全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 (3)操作等因素引发罐体和安全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 具体可参考附录B。 4.3.2 健康危害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也就是当空气中含有1%时,使人呕吐、头痛,10%时2min使人麻醉,时间稍长即可死亡;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硫化氢(H2S),对人的神经系统危害极大。 另外,由于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4.3.3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4.3.4 爆炸危害 液化石油气从罐车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4.3.5 爆炸威力 罐车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罐车发生物理爆炸,又称蒸气爆炸,破坏性很大,其主要危害因素为火球、冲击波、抛射物三种。罐车泄漏、破裂时,喷出的液化石油气绝大部分以雾状液滴形式迅速与周围的空气混合而着火燃烧,火球的高温热辐射危害和持续时间与其大小有关。罐车装载液化石油气量越大,发生蒸气爆炸喷出燃烧的量越多,形成的火球半径越大,火球持续时间越长,周围受到热辐射危害程度越大。爆炸威力估算可参见附录C。 4.4 危险因子的确定 液化石油气外泄,对人的健康和环境均有一定的危害,但只要不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就不会出现灾难性后果。从燃烧和爆炸角度来说,氧为助燃物,存在于空气中是无法控制的,因此要控制燃烧物和火源。对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其危险因子为液化石油气和火源。在轻微泄漏阶段,其主要危险因子为液化石油气。此时抢险救援工作主要是堵漏,并控制周围的火源。一旦出现泄漏无法控其主要危险因子就转为火源。此时抢险救援工作主要为控制火源,并设法堵漏或控制液化石油气的扩散。 4.5 典型危险源的筛选 从引起罐车事故的外部因素、罐体和附件故障、操作失误等三大因素中,最易出现问题的是罐车附件及密封泄漏。这也是从罐车事故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典型危险源应是罐车附件及其密封。 5 预警和预防机制 5.1 预警机制 根据罐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可控制性,其预警等级可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5.1.1 一级预警 LPG罐车罐体的管路、紧急切断阀、装卸阀门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液化石油气介质轻微和少量泄漏,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定为一级预警。 5.1.2 二级预警 因各种原因,导致罐体、管路、紧急切断阀、装卸阀门等安全附件等设备的破损或失灵,引发液化石油气介质大量泄漏或燃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后能得到控制的,定为二级预警。 5.1.3 三级预警 因各种原因,导致罐体、管路、紧急切断阀、装卸阀门等安全附件破损或失效,引发液化石油气介质大量大面积泄漏,现场人员无法处置,对周围人群极易造成重大伤害的事故或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定为三级预警。 5.2 预防机制 5.2.1 建立完善以下重点设备安全管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措施 (1)铁路罐车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设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 (3)定期分析铁路罐车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4)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5)罐车行驶路线动态联络措施。 (6)企业日常检查制度。 (7)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尤其要注重隐患的发现、消除、监督。 (8)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9)事件突发时与其相关的措施。 (10)如何确定启动预案、由谁确定进入预警程序。注意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 5.2.2 铁路罐车事故预防措施 6 应急响应 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1.1 铁路罐车发生事故后,车辆的作业人员(安全员、押运员等)应立即穿带好防毒服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关紧罐体进出口阀门。其中一人应立即向企业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另一人应在事故现场进行监控。 6.1.2 报告至少应有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地点。 (2)事故类型(如泄漏、燃烧、脱轨、翻车等) (3)装运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的总吨位、装运介质的吨位。 (4)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5)周围环境情况(如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6)影响范围。 (7)报告人姓名。 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 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铁路部门、110、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及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 6.4 启动应急救援后的各组织工作程序(总指挥、应急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 6.5 事故监控措施 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 6.6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注意人员应向事故现场上风区转移。 6.7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 6.7.1 罐车一旦出现泄漏,首先以罐车为中心方圆1600米内为危险区域。其中:100 m内为重危害区;(100~800) m内属危害区; (800~1600) m内属过渡区;1600m外属安全区。需要封锁相关交通路口;设立相关警示标志。 6.7.2 救援抢险组到达后,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LPG罐车内LPG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迅速标出事故现场危险区和安全区,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 6.7.3 现场总指挥下达设立警戒指令后,有警戒保卫组设置警戒范围和实施交通管制。危险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有毒、爆炸等警示标志等。警戒区内必须消除一切引起火灾的隐患。 6.7.4 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应急救援行动人员,宜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 6.7.5 当罐车在运输中发生事故,警戒区周边必须实行交通管制。 6.7.6 救援指挥部应设置在上风处,救援物资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 6.7.7 当事故完全消除,事故现场勘查完毕,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取消警戒区的指令后,方可取消警戒区。 6.8 应急救援中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8.1 当事故现场有中毒、冻伤等受伤人员,救援人员首先应将受伤人员移至上风处的安全区内,由医护等专业人员进行救治。 6.8.2 受伤人员经现场医护等专业人员救护后,应尽快转入医院进行治疗。 6.8.3 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救援抢险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后进入现场,迅速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安全区静卧,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将受伤者的衣扣及裤带松开,保持其呼吸通畅; (2)呼吸停止者,实施人工呼吸; (3)对冻伤者,首先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冻伤部位,至少15min以上,且在24h内在患处涂上药膏,然后用医用纱布包扎。 6.9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9.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 6.9.2 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正确、合理的个人防护设备。 6.9.3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6.10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6.10.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 6.10.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要包含罐车经过线路的政府、质监、安监、铁路部门的应急救援通信联系一览表)。 6.10.3 一旦发生泄漏,应立即视情况设置安全距离,并立即报告铁路部门和当地政府,启动铁路部门或当地政府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应急救援预案。 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 装备和器材 7.1.1 灭火剂选择 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发泡剂。 7.1.2 防护器材 空气呼吸器、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 7.1.3 设备物资储备 干粉、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石油液化气介质的密封胶若干。 7.1.4 通信设备 应采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危险区内须使用防爆型通信器材,禁止使用移动电话等非防爆型通信工具 7.1.5 常用救护药品 7.2 处置的一般要求 7.2.1 罐车发生泄漏,应立即切断或关闭液体石油气来源的各相关阀门。 7.2.2 切断事故现场电源(防爆电器除外),关闭常用通信工具(灾区电话除外),消除所有火种。 7.2.3 使用防爆抢险工具,穿戴专用救援服装,防止撞击、摩擦、静电起火。 7.2.4 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7.2.5 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应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7.2.6 通常含氧量10%是人体不出现永久性损伤的最低限。因此,警告大家不要进入液体石油气蒸气中。 7.2.7 设定区域和疏散。建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根据站区储量、泄露程度、地形、气象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距离泄漏点至少半径800m范围内实行全面警戒,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疏散无关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周边人员向上风向迅速撤离,对以上区域内的幼儿园、学校、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应重点组织有序疏散。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着火隔离至少1600m(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m的隔离区)。液化石油气爆炸燃烧安全距离推荐表见附录B。 7.2.8 消除火种。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7.2.9 控制蒸气云,如有可能用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或开启消防喷淋系统以喷雾形式或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对准泄漏处喷射并形成水幕,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7.3 堵漏应急技术 7.3.1 器具堵漏 (1)当泄漏处为圆形小孔,可采用木锲堵漏法。 (2)当管道壁发生泄漏,且不能关闭阀门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或采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可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3)当罐体焊缝微量泄漏,可采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进行堵漏。 (4)当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5)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7.3.2 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 7.3.2.1 当泄漏处在液面以上的,从气相管路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将事故罐体内液化石油气置换至备用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内。 7.3.2.2 当泄漏点在液面以下的,从液相管注入清水将事故罐体内,也就是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使水从破裂口流出,再进行堵漏。为了防止液化气从顶部安全阀排出,可以采取先倒液、再注水修复或边导液边注水。 7.3.2.3 当罐车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化石油气导入备用的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LPG罐车中; 7.3.2.4 采用烃泵将事故罐体内液化石油气介质输送至备用的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LPG罐车中。 7.3.3 安全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处置 如安全阀碰坏后造成的LPG泄漏时,可采用卡箍法(专用工具)等临时带压堵漏方法进行封堵。 7.3.4 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处置 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采用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封堵。 7.3.5 装卸软管破裂处置 (1)立即关闭LPG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也就是立即打开罐车上紧急切断阀油压开关,卸掉紧急切断阀油泵压力(压力卸掉后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关闭槽车上液相阀门,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 (2)同一时间,卸掉卸储罐(液台)上紧急切断阀油泵压力(压力卸掉后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关闭卸液台管道上液相阀门,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 (3)关毕压缩机,关闭工艺管线上气相阀门。 7.4 紧急处置 7.4.1 罐车在运输中发生少量泄漏(罐体除外) (1)押运员应及时检查罐体和各附件的泄漏点,尤其是与罐体连接的第一道密封面和阀门。 (2)检查各阀门,应处于关阀状态,主要是紧切阀、球阀、角阀。 (3)报告车站并铁路部门采取隔离措施,启动铁路部门救援预案,实施应急处理。 (4)报告单位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消防部门的保护下,处置好液化气。 7.4.2 罐车运输中发生大量泄漏 (1)检查关阀紧切阀、球阀、角阀,其是与罐体连接的第一道密封面和阀门。 (2)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内、外部报告程序,立即向铁路部门报告、及时启动铁路应急救援预案。拨打110、119报警,并当地政府、质监、安监报告。报警(告)时必须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所运输介质的名称和数量、泄漏大概情况等,以便相关人员做好装备、器材、救护、防护用品的准备,以便迅速调集专业抢险队伍和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避免盲目出警,延误救援时间。 (3)就近或就地(视列车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停车,立即设置防护区,消除一切火种。 (4)铁路部门和当地液化气救援程序启动后,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地形、风向、风速、罐车内液化气数量、泄漏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人员原则上应该向上风方向疏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下风方向疏散。远离事故源的下风方向人员可以横向疏散,无风时向远离事故源的方向疏散。 (5)进入铁路和当地液化气救援程序。 7.4.3 罐车装卸时发生大量泄漏 (1)关闭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和装卸管路上的截止阀。若阀门未损坏,在水枪的掩护下关上阀门。 (2)若罐体泄漏或阀门无法关上,在现场可操作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通过液相管线,将事故罐内介质倒入救援罐车,减少事故罐车储量。 (3)按7.4.2处理。 (4)进入铁路、站场或当地液化气救援程序。 7.4.4 罐车介质泄漏着火 (1)立即向铁路报警停车,用灭火器,由低至高,由近至远摆动灭火。严禁使用水灭火。 (2)向119报警,向当地政府、质监、安监报告。 (3)启动铁路、当地液化气救援程序。从一定距离以外,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罐壁温度和周围可燃气体的浓度;同时为带压堵漏做准备。 (4)消防人员集中力量扑灭火焰,堵漏人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实施带压堵漏。 7.4.5 罐车损伤或交通事故的紧急处置 (1)罐车发生少量泄漏、大量泄漏、着火等情况按上述处置; (2)在判明罐体及附件无泄漏,车辆行驶性能完好时,可以缓速移送附近可以处理单位卸载。 (3)在判明罐体及附件无泄漏,车辆不能行驶时,用液化气泵将事故罐车内的介质倒装到另一辆罐车(汽车罐车)内。如果没有泵或事故现场没有电源时,也可以先用压差倒罐,然后用氮气加压的方法将事故罐车内的介质倒装到另一辆罐车内。 (4)通过气相管口,经密闭管道泄放至临时火炬系统放散焚烧。临时火炬系统应设在泄漏部位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安全位置,系统必须设有防回火装置。 7.5 安全防护 7.5.1 个体防护 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在处理液态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气和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有消防水幕作掩护。 7.5.2 伤员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及时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7.5.3 现场检测 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监视检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7.5.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迅速果断地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并重新评估,确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 (1)当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液化石油气浓度超标时。 (2)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储罐或设施)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抖动,罐车变色,安全阀发出声响时(这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 7.5.5 对危险区域进出人员实行登记,做好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统计工作。 8 现场恢复 8.1 撤离救援程序 一般在泄漏已经止漏,残余火星已经熄灭,受伤人员及中毒人员已经抢救完毕,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已经正常,由现场总指挥在听取交通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检验机构等部门及上级部门意见后宣布救援应急处理结束。 8.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一般在现场勘测和清理完毕,并宣布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方可允许人群陆续返回。 8.3 对受影响区的连续检测要求 一般应在事故处理现场,在一定的时间内(24小时)留(1~2)人监督现场是否有异常情况,并继续测定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情况。 8.4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9 保障措施 9.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应保障报警及通信用器材完好,保证报警和通信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应急救援办公室必须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 9.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明确本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 9.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9.3.1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9.3.2 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 9.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9.5 培训与演练 9.5.1 应急救援培训 (1)制定培训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落实的措施。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的方式和要求。 (2)应急救援人员定期接受救援程序、救援方案、救援工具使用、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3)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 9.5.2 演习(演练) (1)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组织实施要求。 (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进行评估。 (3)每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对此项工作新的要求和应急预案的演练实践对《预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9.6 所执行的法律规范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04)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原化工部[87]化生字第1174号)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等 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9.7 其他保障 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危化品、化工设备专家和当地地质、气象、水文环境监测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信息。 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10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10.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10.1.1 编制准备 (1) 成立编制小组,其组长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2) 制定编制计划。 (3) 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基本情况和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基本状况。 (4) 安全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 (5) 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 10.1.2 编制预案 10.1.3 审定和演练 10.1.4 改进措施 10.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10.2.1 格式 (1) 封面。包括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编制、审核、签发人(签字)、公章。 (2) 目录。 (3) 总则(引言、概况、目的、原则、依据)。 (4) 预案内容。 (5) 附件。 (6) 附加说明。 10.2.2 基本要求 (1) 使用A4纸打印文本。 (2) 正文采用仿宋四号字,标题采用宋体三号字。 10.3 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发布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修改、验证。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10.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10.4.1 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 10.4.2 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 10.4.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10.5 预案上报 预案发布或更新后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 10.6 监督检查 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 11 事故调查 11.1 事故现场的保护 (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强调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2)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 11.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 (2)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3)确定事故调查内容。 (4)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 (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8)写出事故 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关于调查报告关于XX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关于大米市场调查报告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并归档。 11.3 情况调查 (1)通过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了解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的情况。 (2)调查作业人员、调度人员等有关人员基本情况。 (3)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过设计温度、设计压力、过量充装、储罐、管件、附件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 (4)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有无违章操作,以及有关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情况。 (5)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 (6)其他情况。 11.4 资料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主动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发生前后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等资料。 (1)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的生产档案资料。罐车罐体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罐车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罐车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2)罐车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3)企业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罐车及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 (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11.5 现场调查 11.5.1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较比较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11.5.2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 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罐车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等情况。 11.5.3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 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 11.5.4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 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爆炸源,收集设备爆炸碎片及其残余介质。 11.5.4.1 罐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检查,包括部位、形状、尺寸等。 (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坏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炸口)、仔细检查断裂或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2)应当测量断裂或失效部位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制设备损坏位置简图。 (3)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 (4)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 11.5.4.2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设施)损坏情况的调查 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组合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紧急切断装置、导静电装置、液位报警装置等。 11.5.5 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当紧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 11.5.3 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 12 附则 12.1 名词术语 编制应急预案时,涉及到的专用或专有名词术语应当进行定义。 12.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2.3 制定与解释 明确本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13 附件 13.1 相关的图表 (1)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人员岗位组织图。 (2) 特种设备登记列表和分布图。 (3) 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 (4) 应急机构、队伍、人员通信联络表。 (5) 应急装备、设备、物资表。 (6) 疏散线路图和安置场所分布图。 13.2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方式(可用表格) (1)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主管部门和相应的应急中心及联络方式。 (2)医院、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及联络方式。 (3)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及联络方式。 (4)经协议可求助的救援单位及联络方式。 13.3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附录A 液化石油气物性特性 A.1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设备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A.2 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等杂质,是由原油蒸馏或其他石油加工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类烃类混合物,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闪点-74℃;沸点( 0.5~42) ℃,引燃温度(426~537) ℃;气态相对密度:1.5~2,液态相对密度约0.5,爆炸下限[%(V /V)]2,爆炸上限[%(V /V)]9.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液态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时会冻伤。其体积膨胀系数较大,膨胀率比水大16.1倍,随着温度升高,压力显著升高,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A.3 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为第2.1类易燃气体,闪点低,引燃能量小(0.2~0.3)mJ,着火温度约为(430~460)℃,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空气中占(1.5~10)%遇明火即可燃烧爆炸;(4~5)%时,燃烧、爆炸最佳。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燃烧速度快。液化石油气燃烧属于气、液化混合燃烧,燃烧速度快,火势猛烈,蔓延扩展迅速。 (2)火焰温度高,辐射热高。液化石油气燃烧热值高达105000kJ/m3,火焰温度高达2000℃。 (3)爆炸速度快,冲击波威力大,破坏性强。液化石油气爆炸速度快,达到(2000~3000)m/s。 (4)易挥发。常温下,液化石油气易挥发,一旦暴露在空气中能迅速扩到250倍以上。 (5)比空气重,爆炸下限低,最小着火能量小。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1.5~2.5)倍,在空气中易向低洼地方流动,并聚集起来。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范围较窄,只有(2~10)%,最小着火能量也很低,只有3×10-4J。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液化石油气属碳氢化合物,具有腐蚀性,对容器、管道、橡胶管、阀门、密封物料等有腐蚀作用,易发生脆变的泄漏。 液化石油气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爆炸破裂的碎片具有飞射危险。 附录B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可能造成的后果 表B. 1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 (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和罐车运行路线可增减和细化) 序号 危险源突发事件 可能造成的后果 少量泄漏 大量泄漏 着火或炸等重大事故 1 交通事故 ● ● ● 2 洪水 ● ● 3 泥石流 ● ● ● 4 地震 ● ● ● 5 山体滑坡 ● ● ● 6 物体撞击 ● ● ● 7 冰冻 ● ● ● 8 雷电 ● ● 9 人为破坏 ● ● ● 10 沙尘暴 ● ● ● 11 车架损坏 ● ● 表B. 2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罐体和附件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和罐车运行路线可增减和细化) 序号 危险源突发事件 可能造成的后果 少量泄漏 大量泄漏 着火或爆炸等重大事故 1 罐体泄漏 ● ● 2 附件断裂 ● ● 3 安全阀法兰与人孔盖密封面 ● ● ● 4 安全阀开启不能回座 ● ● ● 5 安全阀开启回座不严 ● ● ● 6 人孔盖与筒体密封 ● ● ● 7 液、气相阀与人孔盖密封 ● ● ● 8 紧切阀凸轮轴与阀体密封 ● ● ● 9 球阀轴法兰与球阀体法兰密封 ● ● ● 10 球阀关闭不严 ● ● ● 11 压力表座法兰与人孔盖密封 ● ● ● 12 温度计接口与人孔盖密封 ● ● ● 13 液、气相放散角阀法兰与人孔盖密封 ● ● ● 14 角阀阀杆针形头与阀体密封 ● ● ● 15 角阀阀体与压母密封 ● ● ● 16 角阀阀体与阀杆的密封 ● ● ● 17 角阀与压力表接管的密封 ● ● ● 表B. 3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操作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和罐车运行路线可增减和细化) 序号 危险源突发事件 可能造成的后果 少量泄漏 大量泄漏 着火等重大事故 1 充装前 新车和检后车含氧量大于3% ● 2 罐车内余压小于0.05MPa ● 3 液、气紧切阀关不严或损坏 ● ● ● 4 液、气球阀关不严或损坏 ● ● ● 5 液、气紧切阀气、手动不灵 ● ● ● 6 罐车外表面腐蚀严重或有明显损坏 ● ● 7 装卸 超装 ● ● 8 充装管断裂 ● ● 9 充装管接头泄漏或脱落 ● ● ● 10 罐内压力异常 ● ● 11 充装后 压力表阀和紧切阀门未关 ● ● 12 液、气相阀门盲板未加 ● ● 13 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作业 ● ● ● 附录C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威力估算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影响参数包括:容积、蒸汽爆炸抛射物数量、火球半径、火球持续时间、火球表面的热辐射通量。 随着距离的增加,物体受到火球的热辐射将不断减小,火球半径、火球的持续时间、物体受到火球热辐射通量与距离的关系可分别由式(C.1)、式(C.2)、式(C.3)估算。冲击波的危害相对于火球和抛射物的破坏作用要小,冲击波超压峰值大于0.003MPa,会造成明显伤害。抛射物是蒸汽爆炸危害影响距离最大的一种,爆炸抛射物能飞出几十米到一百米。容积较小(0.4m )的储罐蒸汽爆炸抛射物多在(3~6)个火球半径范围内,其中附属抛射物,如储罐上的接管、支撑脚架、其他附件等连接件或附近物件受爆炸冲击波作用产生的抛射物体的抛射距离较大,若储罐附近堆积的杂物过多,会增加附属抛射物的危害;容积较大[(0.4~130)m ]的圆筒型卧式储罐的侧面抛射物(80~90)%在4个火球半径之内,90%以上在(5~7)个火球半径范围之内;部分剧烈的罐体抛射物可以达到(14~22)个火球半径,极少数爆炸抛射物可达30个火球半径;圆筒型卧式储罐爆炸抛射物在各个方向上均有,但两端的抛射物所达到的距离比侧面的更远。 (C.1) 式中:G——蒸汽爆炸燃烧的液化石油气或丙烷的质量,kg; R——火球半径 ,m T=0.15R (C.2) 式中:T——火球持续时间, s QS =Qf ·(R / S ) 2 (C.3) 式中:Qf——火球表面的热辐射通量,kW/m2;     
本文档为【YZ0207—2009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27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5K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0-08-12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