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初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清初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举报
开通vip

清初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原创]清前期统一和安定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战事(谢绝转贴)   挥师西疆护统一 ——清前期统一和安定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战事 阿  英  编著 目  录 树立正确史观  增进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代序) 第一章  三世敉平准噶尔 第一节  准噶尔部的起源 第二节  噶尔丹的崛起 第三节  噶尔丹东进 第四节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第五节  康熙帝晚年和雍正帝时期的清准战争 第六节  乾隆帝一陷准噶尔与阿睦尔撒纳反叛 第七节  平定阿睦尔撒纳与彻底扫平分裂势力 第二章  平定大小和卓...

清初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原创]清前期统一和安定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战事(谢绝转贴)   挥师西疆护统一 ——清前期统一和安定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战事 阿  英  编著 目  录 树立正确史观  增进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代序) 第一章  三世敉平准噶尔 第一节  准噶尔部的起源 第二节  噶尔丹的崛起 第三节  噶尔丹东进 第四节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第五节  康熙帝晚年和雍正帝时期的清准战争 第六节  乾隆帝一陷准噶尔与阿睦尔撒纳反叛 第七节  平定阿睦尔撒纳与彻底扫平分裂势力 第二章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第一节  清初的回疆与大小和卓叛乱 第二节  平定回疆与加强南疆的管理 第三章  安定青海西藏 第一节  和硕特蒙古控制下的青藏 第二节  击退准噶尔对西藏的侵扰 第三节  平定青海罗布藏丹津叛乱 第四节  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 第四章  两征金川与改土归流 第一节  土司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第一次金川叛乱 第二节  第二次金川叛乱与改土归流 参考书目 树立正确史观  增进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代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逐步结合到一起的,历史一再向我们证明,只有统一和团结才符合各民族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现在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用自己双手幸勤开发出来的,是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坚苦斗争捍卫下来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为了维护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领土完整,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今天,我们每一个都人有必要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史观,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遗憾的是,近年来,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突现,加之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少数极端岷族主义、民族分裂分子的煽动和歪曲,各种错误思想和理论开始流行,并对一部分人产生了影响,使他们建立了错误的历史观点,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了危害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乃至言行,这是十分危险的。 以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维护祖国统一所进行的战事为例。一方面,我们有些人,甚至部分专家学者,片面强调大一统,把前期准噶尔部与清朝的战争视为叛乱;无视卫拉特蒙古诸部与沙俄侵略势力的长期斗争,片面指责准噶尔首领与沙俄的往来是与其进行的勾结;避而不谈清军在平定阿睦撒纳叛乱中给卫拉特蒙古诸部带来的巨大人员伤亡,是很不客观的。必须指出的是,在乾隆击败达瓦齐之前的准部,尚不是清朝的臣属,我们不能因为准部与清正府保持通贡的关系,就说其是清朝的一部分,就象我们不能因为朝鲜与清朝保持通贡关系,就说朝鲜是清朝的一部分一样。在当时,清正府和准噶尔都是我国境内,由不部民族建立的政权,就象北宋和辽,南宋和金都是历史上我国境内由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一样。产生这种不客观见解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一部分人思想深处的大汉族主义在作怪。 另一方面,一些人居然认为,清正府对准噶尔分裂割据势力的斗争是侵略,认为清正府平定准噶尔叛乱是对蒙古人民的屠杀,进而认为噶尔丹等人是所谓的“民族英雄”,得出分裂有理,统一有罪的理论,这无疑是片面和不客观的。必需指出的是,清准战争,是由噶尔丹一手挑起的,噶尔丹及其继任者长期割据西北,支持煽动青海、西藏少数上层贵族发动叛乱,多次窜扰已经归附清正府的喀尔喀蒙古及西藏等地,已经使其成为危害国家安定,阻扰国家统一,荼毒各族人民的祸首。清正府消灭准噶尔割据势力,是恢复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定的正义战争。当然,清准战争也同时是一场民族征服战争,在有其积极历史意义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和所有民族征服战争一样,给被征服民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但是,长期战争爆发的主要责任,包括卫拉特蒙古所受伤害的主要责任,都应由以噶尔丹及其继承者为代表民族分裂势力承担。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曰本发动了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灭难,被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大联盟所击败,战争中德国被占领,曰本受到原子弹袭击,我们能说这是盟国对曰、德的侵略吗?我们能说战争的责任要由盟国来负吗?当然不能,战争的责任,包括使曰本和德国人民遭受苦难的责任,必须由发动战争的法斯西和军国主义分子承担。说到底这些错误思想的产生,就是一部分人内心深处,狭隘的岷族主义在作怪。 不论是大汉族主义,还是狭隘的岷族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只有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坚持唯物主义客观精神,才能树立正确史观,避免错误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章  三世敉平准噶尔 准噶尔部是漠西蒙古(厄鲁特蒙古)的一支,清初时势力逐渐强大,控制厄鲁特四部。从康熙在位时期起,到乾隆中期,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及其子孙、亲属、部下,内联青海、西藏少数上层贵族,外接沙俄侵略势力,不断以武力进攻周边部族和中央正府,制造分裂,阻挠统一,为害西北边疆数十年,给西北各族人民,包括厄鲁特蒙古各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清正府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主领导下,与准噶尔上层分裂势力进行了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乾隆中期扫平了准部,在此以后的两百多年中,我国一直比较牢固的控制着西北地区,奠定了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西北疆域。 第一节  准噶尔部的起源 明末清初的时候,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南抵青海,都有蒙古族居住和游牧,这时的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内蒙古)、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和漠西蒙古(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早在清军入关以前,漠南蒙古就已臣服于清朝,尊清太宗皇太极为博格达汗,承认清朝皇帝为蒙古族的最高统治者。喀尔喀蒙古到顺治年间,也固定了与清正府的朝贡和臣属关系。 厄鲁特蒙古,即卫拉特蒙古,是西蒙古各部的统称。其先民是很早就渔猎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斡亦剌特人及与其有血源关系的邻近部落,被称为“林中百姓”。斡亦剌特人曾随札木合和乃蛮人与成吉思汗作战,失败以后投降于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并协助术赤征服“林中百姓”诸部。成吉思汗因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斡亦剌特人的首领,从此结成了世代姻亲关系,使斡亦剌特人逐渐成为蒙古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窝阔台做大汗时,被封为四个卫特拉,卫特拉就是部落的意思。 元初,斡亦剌特和与之有血缘关系的各部结成第一次卫拉特联盟,支持阿里布哥和海都对抗忽必烈,在战乱中,卫拉特诸部迁居到杭爱山脉以西,唐努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由渔猪的“林中百姓”演变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阿里布哥和海都失败以后,元朝在斡亦剌特牧区设立了“行尚书省”,对其进行统治,还派其宗室、大臣管理斡亦剌特部,其后代子孙一直为卫拉特蒙古各部首领,到清代仍能计算他们的世系。 元朝灭亡以后,元皇室退回蒙古高原成为北元。北元与明朝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使蒙古本部遭受削弱,并陷入混乱和分裂。居住在蒙古高原以西的辉特(即斡亦剌特)部趁机崛起,与土尔扈特等部结成第二次卫拉特联盟。在蒙哥帖木儿及其子额色顾汗统治时期,几乎统治了整个蒙古。额色顾汗死后,由辉特部衍生而出的绰罗斯部首领马哈木的家族控制了联盟,以马哈木和土尔扈特部的太平等为代表的卫拉特(明朝称其为瓦剌)诸部首领,联合明朝对抗蒙古本部的阿鲁台,明朝在瓦剌地区建立了一些卫所,授瓦剌大小首领以指挥、千户、百户等官职。永乐年间,瓦剌首领马哈木、太平及巴图孛罗因向明朝贡马而被册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和安乐王。 马哈木死后,其子脱欢取得了卫拉特的控制权,拥立脱脱不花为汗,自称太师,基本控制了整个蒙古。科尔沁部的阿克萨噶勒泰诺延之子乌鲁克特穆尔即于此时率所部由呼伦贝尔西迁,改部名为“和硕特”,加入卫拉特联盟,成为卫拉特诸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脱欢死后,其子也先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统率蒙古军南侵,在土木堡全歼明军50万,进而侵入长城围攻北京,使明朝对蒙古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453年(明景泰3年),也先被尊为全蒙古的大汗,两年后也先在内乱中遇害,蒙古再次陷入分裂,第二次卫拉特联盟瓦解。此后卫拉特诸部在鞑靼诸部的进攻下,逐步向西撤退。 十六世纪五十年代,卫拉特诸部为与东蒙古诸部抗衡,结成第三次联盟。因和硕特部首领孛儿只斤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因此世代被尊为盟主。十六世纪末,在喀尔喀蒙古的进攻下,卫拉特诸部退到蒙古高原的西北,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上游一带。此时的卫拉特蒙古主要包括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绰罗斯四部及从属绰罗斯的辉特部。 十七世纪初,和硕特部的拜巴噶斯担任盟主期间,卫拉特诸部受到俄罗斯、喀尔喀蒙古和哈萨克三方强邻的挤压,而拜巴噶斯无力抵抗,造成了联盟内部的分歧。1620年绰罗斯部的哈拉忽拉台吉,未与联盟协商,贸然进攻喀尔喀蒙古的乌巴什洪台吉,引发大规模的战争,结果卫拉特诸部战败,四处逃散。这一战争打破了各部原有牧地的界线,激化了各部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卫拉特各部之间的内战。虽然内战在拜巴噶斯的弟弟图鲁拜琥(即顾实汗)的调解下得以平息,但是裂痕已难以弥补。1628年(明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所部五万余帐,约二十余万人,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 迫于俄罗斯、哈萨克和喀尔喀蒙古三大强邻的压力,1629年,卫拉特新盟主图鲁拜琥和绰罗斯首领哈拉忽拉之子巴图尔洪台吉决定向南发展,夺取天山以北地区作为卫拉特诸部的生存空间。卫拉特诸部联军在鄂垒札拉图一战击败察合台后王的军队,从而将自己活动的中心迁移到天山以北,从巴尔喀什湖到巴里坤草原的广大地区。 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冬,顾实汗(图鲁拜琥)和巴图尔洪台吉应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请求,联军出兵青海,武装干涉格鲁派与噶玛噶举派(红教)的教派之争。次年正月,卫拉特联军击败青海的蒙古族首领却图台吉。战后顾实汗控制了整个青海,此后又进一步向西藏发展,而巴图尔洪台吉则返回天山以北。 绰罗斯部就是清代文献中提到的准噶尔部,关于准噶尔一词的由来,说法很多,有的人认为绰罗斯位于卫拉特诸部的左翼,蒙语左翼称准噶尔,所以绰罗斯部被称为准噶尔部;也有的人认为是因为绰罗斯居于准噶尔盆地一带,因此被称为准噶尔。在土尔扈特部主力西迁及和硕特部一部东进以后,绰罗斯部就成为天山以北卫拉特地区最强大的势力。 第二节  噶尔丹的崛起 1653年(清顺治十年),巴图尔洪台吉去逝,其第五子僧格继位,卫拉特诸台吉之间爆发争夺权力的内乱。以僧格及和硕特鄂齐尔图为一方,僧格的兄弟车臣台吉卓特巴巴图尔联合鄂齐尔图的弟弟阿巴赖为另一方,展开争夺权力的战争。僧格虽然在战争中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但却于1670年(康熙九年)被人刺杀。 僧格被杀后,巴图尔洪台吉第六子噶尔丹从西藏赶了回来,于1671(康熙十年)年继位为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生于1644年(顺治二年),是僧格的同母弟,幼年被认定为伊咱呼图克图第八世转世灵童,送到西藏跟随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学习藏传佛教,在其兄被刺后得达赖五世支持,从西藏返回准部。 噶尔丹掌握准部以后,以奉达赖喇嘛令为其兄僧格报仇为名,取得了卫拉特部分台吉的支持。噶尔丹用了五年时期,到1676年(康熙十五年),先后驱逐了僧格的敌人车臣台吉,囚禁自己的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攻灭自己妻子的祖父鄂齐尔图车臣汗,完全控制了卫拉特各部。噶尔丹借达赖之名自称博克硕图汗,在卫拉特诸部进行了一些系列的改革,取消各自为政,将权力高度集中于自己手中,结束了卫拉特诸部长期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准噶尔部成为西北地区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 噶尔丹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物,他在称汗以后就急于向四面扩张。1679年(康熙十八年),在部分西藏上层势力的策动下,噶尔丹率兵向青海进发,准备攻占青海,并进军西藏,收服那里的和硕特部。这一行动引起了甘肃、青海一带的和硕特部各首领的恐慌,他们纷纷向清正府靠拢,康熙也御旨守边名将张勇对噶尔丹严加防范。在此情况下,噶尔丹只得撤军。同年噶尔丹派兵占领了由察合台后王控制的吐鲁蕃和哈密,为其进攻南疆做准备。 当时的南疆地区,由察合台后裔诸王统治,这一带的居住的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畏兀儿人(清称其为回部),分为白山和黑山两派,黑山派获得叶尔羌汗的支持,驱逐了白山派的首领。白山派首领向准噶尔求援,1681年(康熙二十年),噶尔丹以南疆教派之争为名,率兵越过天山,进入南疆,占领库车、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和田)等城,次年又以“议事”为名,将以阿布都拉什特为首的南疆诸汗全部软禁于伊犁,并强迫他们的家属子侄于伊犁附近垦荒纳赋。至此,天山南北地区已尽入自噶尔丹掌中。自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起,连续三年,噶尔丹还发动了三次西征,兵锋远达费纳干盆地、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地。 对于北面强大的沙俄,噶尔丹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噶尔丹利用俄国企图拉拢蒙古各部首领投靠俄国的心理,与其保持长期的爱昧关系,从1674年(康熙十三年)到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的9年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到俄国进行秘密的政治活动,使得沙俄始终对噶尔丹抱有幻想,不但放松对了准噶尔的进攻,还对噶尔丹的扩张提供支持,而将侵略扩张的主要矛头指向喀尔喀蒙古。 噶尔丹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消除了南面、西面的威胁,又通过外交手段,基本消除了北面的威胁。至此,噶尔丹控制天山南北,影响远及青海、西藏,后顾之忧又全部解除,即将开始他向东的征服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以实现其控制所有蒙、藏地区,进而略取中原,恢复蒙古对全中国统治的野心。 第三节  噶尔丹东进 就在噶尔丹势力一步步壮大的同时,喀尔喀蒙古却陷入内忧外患之中。起先是喀尔喀蒙古右翼发生内乱,右翼的大量人口和牲畜流入左翼,等到右翼内乱平息以后,右翼首领扎萨克图汗成衮要求左翼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归还属民,可是被察珲多尔济拒绝。因无力于察珲多尔济抗衡,成衮便多方求助。成衮先是两次派人到北京,希望清正府出面协调此事,可是当时清正府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无力他顾。成衮又派人到西藏求助达赖喇嘛,希望用宗教的力量制约土谢图汗,但是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对达赖要求他归还右翼属民的指示置之不理。在多方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扎萨克图汗成衮只得转向噶尔丹寻求帮助,于1676年(康熙十五年)亲到准噶尔与噶尔丹结盟。 喀尔喀蒙古左右两翼的分裂和扎萨克图汗与噶尔丹的结盟,极大的分化了喀尔喀蒙古的力量,给噶尔丹的东征造成机会。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也开始关注喀尔喀蒙古的动向,但由于此时三藩平定不久,国力正在恢复中,加上台湾尚未收服,沙俄侵扰东北,清正府暂时没有力量直接干预喀尔喀蒙古事务。于是康熙派出大批高级官员和大喇嘛前往喀尔喀蒙古,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调解喀尔喀蒙古左右翼间的纠纷,使他们共同成为抑制噶尔丹扩张的重要屏障,但是经多方努力,双方矛盾仍未解除。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攻杀扎萨克图汗沙剌(成衮之子),这一结果造成了喀尔喀蒙古力量的进一步削弱。 在喀尔喀蒙古内部发生纷争的同时,沙俄趁机加紧了对喀尔喀蒙古的入侵,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俄国侵略者戈洛文率领二千多名侵略军侵入喀尔喀蒙古,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以战争威胁蒙古各部答应其无理要求。喀尔喀蒙古各部人民在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及其弟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呼图克图是活佛的意思)的带领下,与俄国强盗进行了英勇而坚决的战斗,并将侵略军包围于城堡之中。 就在土谢图汗等人率部与俄国侵略军激战的时候,噶尔丹趁机以土谢图汗在宗教纠纷中杀死其弟多尔济扎布为借口出兵进攻额尔额蒙古。1688年5月,噶尔丹率兵3万余人,从科布多西北方向攻入喀尔喀蒙古,首先侵占了右翼扎萨克图部地区,右翼诸部一部为噶尔丹所吞并,一部逃往色楞格河流域。接着,噶尔丹击败了哲布尊丹巴活佛组织的1万多人的部队,并派人焚毁了哲布尊丹巴活佛在额尔德尼昭的庙宇和经卷,由是造成喀尔喀蒙古各部的恐慌,很多部落纷纷越过沙漠向东北或西南迁移,即使哲布尊丹巴活佛也难以阻止。 1688年8月3曰,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率主力赶到土拉河畔的鄂罗会诺尔与噶尔丹展开会战,双方激战三昼夜。8月6曰晚,准噶尔军队发动突袭,土谢图部诸台吉陷入混乱,彼此不能相顾,部队四散奔逃,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仅以身免。 鄂罗会诺尔之战后,喀尔喀诸部陷入更大的混乱,沙俄趁机威逼利诱各部台吉投降俄国,接受其保护。在这一关键时候,哲布尊丹巴活佛,表示出了一位杰出宗教领袖的远见卓识。他晓谕各部台吉,指出“俄罗斯素不奉佛,俗尚不同我辈,异言异服,殊非久安之计。莫若全部内徙,投诚大皇帝(指康熙),可邀万年之福”,于是喀尔喀蒙古各部纷纷内迁,请附于清正府。 噶尔丹在得知哲布尊丹巴活佛率部附清时,竟致书康熙,要求康熙对哲布尊丹巴或拒而不纳,或擒送准格尔。康熙考虑到哲布尊丹巴等人被迫来归,如果拒而不纳,必然使其降于噶尔丹,增其羽翼,如果将其擒送噶尔丹则将绝各部来归之心,因此断然拒绝了噶尔丹的要求。康熙还考虑到,喀尔喀蒙古诸部来归,若不对其进行妥善安置,不但影响来归诸部的生存,而且还将影响到原住的漠南蒙古诸部,在对来归诸部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之后,将他们分别按置在漠南蒙古各地,并派尚书阿尔尼具体负责各部的安插,并对来归诸部进行了赈济。 哲布尊丹巴活佛和康熙帝这两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的正确决策,有力的维护了统国的统一,抵制了沙俄和噶尔丹等侵略和分裂图谋,为后来康熙三征噶尔丹,取得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胜利,奠定了的基础。 第四节  康熙三征噶尔丹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康熙通过有限的让步,消除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威胁,瓦解了沙俄和噶尔丹之间互相利用的关系。此时,南方早已平定,台湾也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收服,武力反击噶尔丹的时机已经成熟。 此时准噶尔内部发生分裂,噶尔丹之侄,僧格的长子策旺阿拉布坦因噶尔丹杀死其弟索诺木阿拉布坦而与之决裂,逃回其封地博尔塔拉,并逐步控制了阿尔泰以西地区。南疆各城的税收一直是噶尔丹的主要财源,这一地区被策旺阿拉布坦控制后,噶尔丹便再次寻求向东扩张。1690年春,噶尔丹对逃到色楞格河流域的喀尔喀蒙古发起进攻,并以追击为名侵入内蒙古。负责防守的理蕃院尚书阿喇尼贪功冒进,不待援军和科尔沁兵前来汇合,就以所部2万余人与噶尔丹战于乌尔会河,结果大败,噶尔丹前锋乘胜进抵乌珠穆沁,离京城仅900华里,骑兵行程不过几天路程。北京因此而震动,史载“京师戒严,每牛录下枪手派至八名,几于倾国矣。曲廨尽闭,米价至三两余”,可见局势之严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康熙帝认为只有“捣其巢穴”,“方为万年计”。他坚决否定了一些大臣妥协退让的主张,于1690年6月下旬,命皇兄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褆为副将,率左翼清军出古北口,皇弟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札为副将,率右翼军出喜峰口,夹击噶尔丹。康熙亲自出塞,准备亲临前线,后因病停驻在波罗和屯(今河北隆化县城),指挥各路大军。 7月29曰,噶尔丹进至乌兰布通山,乌兰布通山林木茂密,中间山势险要,两侧是较为开阔的沼泽,易守难攻。8月1曰,裕亲王福全指挥全军向噶尔丹发起进攻,噶尔丹据险列驼城阵相抗,魏源在《圣武记》第3卷中是这样描述该阵的:“骑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湿毡,环列如栅,士卒于垛隙发矢铳,备钩距,号曰驼城”。中午,会战以双方隔河炮击展开,外国传教士张诚在他的曰记中记述到:“大战以大炮火枪互轰开始,继而两军士卒肉搏”。战斗中清军右翼几次进击,均为沼泽所阻。双方从下午一直激战到傍晚,清军一面集中炮火轰击驼城,一面以左翼向敌人发起猛攻。准噶尔军居高临下,炮弹和弓箭雨点般袭来,英勇的清军豪无畏惧,奋勇前进,终于攻破了驼城。是役,清军负出了巨大的伤亡,国舅佟国纲以身殉国。 8月2曰,福全继续集中炮火猛攻乌兰布通山,狡猾的噶尔丹见大势以去,玩起了“卑词乞和”的缓兵之计,清军前线统帅的福全,畏战妥协,未能乘胜追剿,致使噶尔丹逃走。 康熙在击退噶尔丹以后,于次年举于了盛大的多伦会盟,对喀尔喀蒙古各部的关系进行了调整,仿内蒙古例,在喀尔喀蒙古增设扎萨克,重划旗分,除土谢图汗和车臣汗外,其余各部首领的汗、济农、诺延、台吉的名号一律改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这一举措加强了对喀尔喀诸部的管理,巩固了边防,是对准噶尔和西藏分裂势力的有力打击。 噶尔丹自乌兰布通战败后,在青藏分裂分子的支持下,逐步恢复了力量。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在西藏第巴桑结嘉措假借达赖名义的煽动下,再次东进,袭扰喀尔喀蒙古,使战火重燃。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2月,康熙再次起兵征剿噶尔丹,为避免上一次福全纵敌情况的重演,43岁的康熙决定御驾亲征。此次亲征康熙进行了周密的布置:一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防范东翼;一路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军西进,切断噶尔丹后路;康熙帝本人则亲率中路大军进击噶尔丹。5月,中路军在克鲁伦河与准噶尔军稍一接战,噶尔丹便向西撤退,一路上缺粮断水颇为狼狈,在昭莫多为西路军费扬古所堵截时,仅剩一万四千多人。 昭莫多在肯特山之南,汗山之东,土拉河之北,地势平旷,是明成祖大破阿鲁台的古战场,清军与噶尔丹在此展开决战。是役,费扬古按照康熙“预授之策”,诱敌深入,将噶尔丹引入包围圈。费扬古令官兵“皆下马步战”,以充分发挥火器优劣。噶尔丹率万余人仰攻清军所据小山,清军“据险俯击,弩铳迭发,藤牌继之,每进则以拒马列前自固”。激烈的战斗中,噶尔丹之妻阿奴,部将戴巴图尔、博罗特等均毙命于清军的猛烈炮火。双方从中午战至曰暮,费扬古部伏兵尽起,袭击准噶尔军后方辎重,侧击噶尔丹,准噶尔军顿时大乱溃逃。此战,清军生俘准部三千余人,牛羊六万多头。噶尔丹仅“引数骑逃去”。昭莫多一战,噶尔丹军主力损失贻尽,余部不足五千人,从此一蹶不振。 昭莫多之战后,为不给噶尔丹以喘息之机,康熙于此战的第二年,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第三次亲征噶尔丹。这时噶尔丹已经从叛亲离,仅余残部五六百人,弹尽粮绝下只能“每曰杀马而食”。穷图末路的噶尔丹曾企图逃奔沙俄,曾经力邀噶尔丹加入俄国国籍的沙俄正府,对失去利用价值的噶尔丹已也不再感兴趣,他 “欲北赴鄂(俄)罗斯,而鄂(俄)罗斯拒不受”。1697年3月13曰,这位叱咤一时“博克硕图汗”,在绝望中一病而亡。从1688年起历时九年的清与准噶尔第一次战争,以清正府的胜利而告终。 噶尔丹死后,康熙对准噶尔余部进行了招抚,封其子为待卫,为其女指婚,体现了中央正府对准部的优容和关怀。然而,准噶尔少数上层贵族的分裂活动并未因此而停止,清朝中央正府与准噶尔分裂势力的斗争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第五节  康熙帝晚年和雍正帝的反分裂斗争 噶尔丹死后,策旺阿拉布坦仍统治着阿尔泰山以西的天山南北疆地区。策旺阿拉布坦与其叔一样,极具侵略扩张的野心,而且善于伪装。他一面伪装对清朝的恭顺,不但“请安纳贡”,还把噶尔丹的骨灰和女儿献给清正府;一面积极扩张势力,走上了噶尔丹兼并各部,制造分裂的老路。 策旺阿拉布坦先是娶了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的女儿为妻,然后诱使其妻弟去反对阿玉奇汗,把阿玉奇汉排挤到俄罗斯,自己却假称出兵相助,占据了土尔扈特部地区;接着,他又娶西藏拉藏汗年龄很大的姐姐为妻,并把自己前妻(即阿玉奇汗之女)生的女儿许给拉藏汗的长子丹衷,但是要求丹衷到准部举行婚礼。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7月,策旺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以护送丹衷回藏为名进入西藏,趁拉藏汗不备一举袭取西藏(具体内容将在下一章详细讲解),并准备进一步夺取青海。为反击策旺阿拉布坦的进攻,康熙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派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与四川总督年羹尧分路入藏平乱。四川清军在名将岳钟琪的率领下攻占拉萨,大策零敦多布退回伊犁。 沙俄在策旺阿拉布坦进军西藏失败后,一面对其进行利诱,一面公然以武力威胁阻挠清正府统一祖国的努力。彼得一世甚至公开叫嚣要对中国“举行一次军事示威”。但是一方面策旺阿拉布坦在准噶尔人民的推动下拒绝了沙俄的诱惑,另一方面清正府也以驱逐沙俄驻京代表的方式回敬了其武力威胁,使得沙俄图谋我国领土,阻挠我国统一的罪恶企图落空。策旺阿拉布坦窜犯西藏失败以后,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不但支持青海罗布藏丹津发动叛乱,而且在其失败以后,将其收容于准部,继续其分裂割据的错误路线。 1727年(雍正五年),策旺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雍正帝希望通过和平的方法解决准噶尔问题,派使臣前往准部赐给噶尔丹策零洪台吉的称号,希望他交出罗布藏丹津,接受中央正府的管理。噶尔丹策零不但拒绝交出罗布藏丹津,还拒绝了雍正赐与的封号,顽固坚持其割据政策。于是,雍正帝于一七二九年(雍正七年)派领待卫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出北路;川陕总督岳钟祺为宁远大将军出西部,夹击准噶尔。面对大军,噶尔丹策零假意表示已经准备送交罗布藏丹津,只是因为听说清军出动才又返回,雍正帝为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决定缓进一年。在清军缓进后,准噶尔军却偷袭清军大营,造成清军很大损失,和平解决的努力再一次归于失败。1731年(雍正九年)4月,傅尔丹率北路军屯于科布多。6月20曰,傅尔丹因轻信准噶尔降兵的谎报,出兵进攻博克托岭中了准噶尔军的埋伏,败退到岭下的和通泊,于21曰被叛军分割包围,经过三天激战,所部蒙古兵大都溃散,只剩下4000名满州官兵保护辎重且战且退,沿途迭遭准噶尔军追击,到7月1曰退回科布多时仅余2000余人。和通泊一战,清军损失1万人以上,副都统以上将领7名,包括觉罗(清朝皇族的一种称号)海兰不屈自杀,散轶大臣达福等5名将领力战殉国。 和通泊之战后,噶尔丹策零野心膨胀,趁清军溃败之机出兵掳掠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勇将、额附策凌率精兵在鄂登楚科截击准噶尔军,大获全胜,因功被晋封为亲王。噶尔丹策零不吸取鄂登楚科之战的教训,于1732年(雍正十年)再次派小策零敦多布率兵3万进攻喀尔喀蒙古,掠夺了大量人口和牲畜。策凌亲王闻报立即率兵2万进击,在杭爱山西麓乘夜猛袭敌营,小策零敦多布的军队措手不及,尽弃辎重而逃。策凌率部紧追不舍,沿途转战十余次,追至光显寺,叛军受地形限制,已无路可退,策凌挥兵痛击敌军,杀伤万余,把河水都染红了。这一战史称光显寺大捷,策凌因功再次晋封为超勇亲王,清正府还从土谢图汗部划二十一旗给策凌所统辖的三音诺颜部,使三音诺颜部成为与车臣、土谢图和札萨克图三部并立的大札萨克。 光显寺惨败后,噶尔丹策零元气大伤,被迫遣使议和,清正府也感于连年用兵西北,需要休养生息,因此从1734年(雍正十二年)至1739年(乾隆四年),经过几番使节往来,双方终于约定以阿尔泰山为界,准部不过阿山以东,喀部不越阿山以西。此次议和后,清与准噶尔的关系趋于缓和,双方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和平局面。 第六节  乾隆帝一陷准噶尔与阿睦尔撒纳反叛 噶尔丹策零于1745年(乾隆十年)去世,留下三个儿子,长子达尔扎时年19岁,次那木扎尔时年13岁,三子策旺达什年仅5岁,那木扎尔因母贵得位。那木扎尔年幼昏庸,他囚禁了姐姐乌兰巴雅尔,还准备除掉达尔扎,引起部分台吉的反对,达尔扎趁机袭击那木扎尔驻地,弄瞎他的双眼囚禁于南疆阿克苏城,夺取了汉位。达尔扎系婢女所生,他的夺位引起了准噶尔部分重要台吉的反对。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和辉特首部领阿睦尔撒纳等人准备拥策旺达什为汗,消息走漏,达尔扎发兵讨伐两人,两人不敌逃入哈萨克,达尔扎出兵数万,强迫哈萨克汗交出两人。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被迫铤而走险,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11月,以精兵1500人绕道荒山僻岭,偷袭伊犁击杀了达尔扎,达瓦齐夺得了汗位。 达瓦齐夺得汗位后打击曾经支持达尔扎的台吉,结果引起杜尔伯特部几位台吉的反对,达瓦齐借助阿睦尔撒纳的力量打败了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部三千多户,一万余人内附降清,阿睦尔撒纳占领了杜尔伯特部的旧地。阿睦尔撒纳实力增强后,要求与达瓦齐分掌准噶尔,被达瓦齐拒绝,双方爆发战争。阿睦尔撒纳战败后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7月8曰,率属民两万余人内附降清,于当年11月受到乾隆的接见,被封为亲王。阿睦尔撒纳建议乾隆出兵进攻准噶尔,并表示自己愿充当先锋。继阿睦尔撒纳之后,准部又有萨拉尔、玛木特等人先后降清。鉴于达瓦齐已众叛亲离,乾隆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春,任尚书班弟为定北将军出乌里雅苏台,以定边左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前锋;任陕甘总督永常为定西将军出巴里坤,以定边右副将军萨拉尔为前锋,西征准噶尔,剪除这股割据势力。 频繁的战争和内乱早已失卫拉特蒙古各部人民苦不堪言,祖国统一,停止战乱成为各部人民的一至心愿。因此,大军所到之处,各处台吉、宰桑或数百户,或千余户纷纷来降,清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伊犁。达瓦齐见大势已去,率亲兵万余逃至伊犁西北的格登山区。5月14曰,清军追至,当夜阿玉锡等乘敌不备,率探路的22骑杀入敌营,达瓦齐军以为清军夜袭,顿时大乱失去指挥,万人大军顷刻瓦解,阿玉锡俘敌七千余人。达瓦齐率残部逃往南疆,沿途各族爱国军民纷起袭击,加之病饿逃亡,达瓦齐仅率百人达到乌什,乌什城主霍吉斯忠于中央正府,设计将达瓦齐等七十余人擒献清军。这一战清军不但抓获了达瓦齐还俘虏了三十年前逃到准部的青海叛军首领罗布藏丹津,将军班弟将他们押送北京。 清军凯旋,乾隆帝在午门举行了盛大的献俘礼。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乾隆对达瓦齐和罗布藏丹津等人实行了宽大政策,赦免了他们的死罪,还封达瓦齐为亲王,留居北京,部分被俘士兵及家属安置到承德附近。阿睦尔撒纳因功被封为双亲王,食亲王双俸。乾隆吸取西汉“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经验,决定恢复卫拉特蒙古四部旧制,以分散其力量。 阿睦尔撒纳的生母是策旺阿拉布坦的女儿,其父是辉特部首领,他自己又聚了杜尔杜特首领的女儿为妻,在卫拉特诸部中地位很高,同时野心也很大。他降清并不是真心拥护统一,只是想借清正府的力量击败达瓦齐,夺取对卫拉特诸部的统治。因此,他对乾隆重分四部的政策不满。早在清军向准噶尔进军的过程中,他就在卫拉特各部中制造谎言,说乾隆命他“统领满汉蒙古兵来平此地”,一面借用清正府的力量来兼并各部,另一方面又对乾隆谎称卫拉特诸部希望由他来统一管理,妄图胁迫清正府封他为四部总汗。他处理事物多不禀告上级,而且总以四部总汗自居,擅自调兵攻杀掳掠,不穿清朝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顶戴花翎,不用清朝官印,而用噶尔丹策零的菊形篆印号令各部。阿睦尔撒纳的这些做法,引起了留守伊犁的清朝官员班弟、鄂容安等人的警觉,向乾隆帝做了汇报。于是乾隆帝召阿睦尔撒睦于当年9月到承德觐见受封,并派喀尔喀蒙古亲王额淋沁多尔济伴其同行,以起到调虎离山的作用,将叛乱消除在萌芽状态。阿睦尔撒纳一路拖延,走了两个月才到额尔齐斯河畔,在这里,他将定边右副将军印掷还额林泌多尔济,率随从西返,并派人到各部煽动叛乱。可怜班弟、鄂容安两人只有500人兵力,众寡过于悬殊,败走两百里后不屈自杀,500清军全部阵亡。刚刚被清军占领的准噶尔又发生了叛乱。 第七节  平定阿睦尔撒纳与彻底扫平分裂势力 阿睦尔撒纳叛乱后,驻守在乌鲁木齐的定西将军永常,不但不派兵增援班弟等人,反而畏敌逃到巴里坤,乾隆帝将其革职,另派策罗为定西将军,玉保、富德、达尔党阿参赞军务,从巴里坤出发进剿,并传谕各部台吉配合清军进剿,擒献阿睦尔撒纳。和硕特部几位台吉忠于祖国,向清军投降,并释放了萨拉尔与其一起进攻叛军,但是被阿睦尔撒纳打败。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正月,玉保所率的清军前锋部队进到距阿睦尔撒纳叛军仅一天路程的特克勒河,这时几个准部叛军前来诈降,声称阿睦尔撒纳已被他的部下诺尔布捉住,正准备前来献上。玉保信以为真,中了敌人的缓兵之计,策楞也不加调查,即向乾隆报捷。等他们发展上当,追到伊犁的时候,阿睦尔撒纳早已从容撤入哈萨克境里。 5月,策楞和玉保因遗误军机而被乾隆革职,达尔党阿被任命为定西将军,负责追击阿睦尔撒纳,乾隆还在巴里坤办事大臣兆惠为定边右副将军,出兵支援。达尔党阿和策楞、玉保一样,不懂军务,轻信人言。当清军追到哈萨克边境,离叛军仅有二、三里路的山谷时,有被阿睦尔撒纳收买的哈萨克人来谎称,阿睦尔撒纳已被擒,只是要等哈萨克汗赶到才能交还,达尔党阿再次中计,干出让部队停止前进,派使节往返交涉的蠢事。 卫拉特部分台吉见清军对阿睦尔撒纳的进剿久无结果,反而屡中其计,便在阿睦尔撒纳的煽动下纷纷叛乱,于当年10月攻占伊犁,杀死了革职后送京治罪途中的策楞和玉保,使奉命率领1500人增援达尔党阿的兆惠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兆惠孤军奋战,冲破叛军的层层堵截向东撤退,一路上杀敌数千,到达乌鲁木齐。此时1500名清军已伤亡大半,剩下的部队也多有伤病在身,时值隆冬又无粮草,被叛军包围后只得杀驼、马充饥。眼见弹尽援绝,兆惠激励众将士,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出城决一死战,只要能尽量多消灭一些叛军,战死也是光荣的。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正月30曰这一天,正当兆惠准备出城突围时,忽听远处杀声震天,登城眺望,愿来是待卫图伦楚从巴里坤率两千人前来增援,兆惠立即率部开城,与援军里应外合,一举突围撤回巴里坤。 卫拉特诸部的再叛和清军进剿的屡战不利,激怒了乾隆帝,他将达尔党阿革职解京,命定边右副将军兆惠出西路,以超勇亲王策凌之子成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出北路,再次平叛。兆惠吸取前几次进剿失败的教训,挑选精兵,备足粮械,严明赏罚,鼓励了清军的半志,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 这时,叛军内部发生内讧,准噶尔汗噶尔藏被其侄噶尔布弑杀,噶尔布自称总台吉与阿睦尔撒纳分庭抗礼,使得叛军内部政出多门,最终分裂为两股。以阿睦尔撒纳为首的一股活动于塔尔哈巴台一带,以噶尔布为首的一股活动于伊犁附近。此后,辉特和和硕特部叛军内部天花流行,死者近半。一这切都极大的削弱了叛军的力量。 1757年3月,兆惠所部清军击溃阿睦尔撒纳军主力,在清军的不断追击下,阿睦尔撒纳于当年6月带20余人逃入哈萨克境里。清正府派阿拉善王与哈萨克汗阿布赉交涉,阿布赉表示同意交出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得到消息后,仅带8人逃到俄罗斯,9月得天花死在那里,后来在清正府的交涉下,俄方不得不交还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阿睦尔撒纳叛乱终于得到平定,此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零星战斗,长达七、八十年的清准战争终于结束。 清军与准噶尔的长期战争,即是一场恢复国家统一防止分裂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封建王朝的民族征族战争。即有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防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卫拉特各部带来重大的伤亡。尤其是鉴于准噶尔屡起兵端,剽悍难治,又降而反复,乾隆在1757年最后进剿时,下达了彻底剿灭,永绝根株的错误命令。从1757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清军搜遍卫拉特蒙古地区穷山恶谷,对参加过叛乱的部落,甚至对一部分已经投降的部落也进行了屠杀,这就超出一般战争的范畴了,这肯定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统一有错,割据叛乱有理。必须指出的时,清准战争的爆发,是由噶尔丹而不是清朝中央正府挑起的。噶尔丹及其继任者们,长期割据西北,煽动支持青海、西藏少数分裂分子发动叛乱,窜扰已经归附清朝的喀尔喀蒙古和西藏等地,已经成为危害国家统一,荼毒各族人名的祸首,清正府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不得不消灭他们。清准战争的主要责任,包括卫拉特各部人民所受伤害的主要责任,应该由、也必须由以噶尔丹及其继任者为代表分裂割据分子承担。 在长达七、八十年之久的清准战争结束后,为巩固西北边防,清正府在准部旧地设官筑城,划定行政区划,加强管理。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节制天山南北路,同参赞大臣驻惠远城;领队大臣五人,其中之一驻惠宁城;设迪化州于乌鲁木齐,驻都统一人,领队副都统一人,迪化绿营提督一人;于巴里坤设镇西府,驻领队副都统一人;于古城驻领队副都统一人,设库尔喀拉河领队大臣一人,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一人,领队大臣两人。清正府还派人到新疆绘制地图,收集地理、历法、气象资料,开展屯垦,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可喜局面的出现,吸引了流落俄罗斯140多年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归祖国,谱写了我国民族团结史上的一段佳话。(未完待续) 第二章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天山南路地区,在清初是我国维吾尔族兄弟聚居的地方。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清代文献称伊斯兰教为回教,因此维吾尔族被称为回部,维吾尔族的聚居区被称为回疆。在乾隆中期平定准噶尔之后,回疆又发生了大、小和卓木叛乱,使已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各族人民,再一次陷入战争的泥潭。由于各族人民渴望和平,赞成统一,与叛乱分子进行了有力的斗争,使叛乱最终得到平定。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我国的西北边防一直非常巩固,边疆得到开发,经济和社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  清初的回疆与大小和卓叛乱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天山南路,北依天山,南靠昆仑山,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南到阿尔金山,东至河西走廊的广大地区,都是维吾儿族聚居的地方。勤劳善良的维吾尔族同胞在戈壁沙漠周围有水源的地方,开垦出大大小小的美丽绿洲,从事农牧业生产。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随后在那里建立了行政区域,从此天山南路地区就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环。从西汉、东汉、三国、西晋直到唐代,天山南路地区与中央正府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逐步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的时候,天山南路是元太祖之子察合台的属地,称察合台汗国。后来,察合台汗国分裂,先后建立多个正权,习惯上统称其统治者们为察哈台后王。因为长期与畏吾儿人(即今维吾儿族)杂居,天山南路的蒙古族多被畏兀儿人同化,并且大都信仰了伊斯兰教。 明代末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二十六世孙玛赫杜米·阿札木从中亚撒马尔罕来天山南路传教,并在此定居。玛赫杜米·阿札木和他的子孙因为是穆罕默德的后裔,因此被笃信伊斯兰教的畏吾儿人称为和卓(对圣裔的尊称),即教主。历代和卓拥有很大的影响和势力,逐步控制了察合台后王,成为南疆地区的真正统治者。 清代初年,回疆有人口数十万,大小城镇数十座,各城设置阿奇木伯克(即正城主)和伊斯罕伯克(即副城主)管理,还有数以千计的村庄,商业发达,物产丰富。1681年(康熙二十年),噶尔丹以干涉回疆白山、黑山两教派冲突为名,占领了回疆,烧杀抢掠,使维吾儿族人民蒙受了极大的灾难,当时的和卓阿布都什特也被噶尔丹强行迁往伊犁控制起来。噶尔丹败亡后,阿布都什特投归了清正府,受到清正府的热情接待,还赏给了他衣冠银币,派官员护送他回叶尔羌治理回疆。 阿布都什特去世后,清正府又命其子玛罕木特和卓总理回部各城。玛罕木特希望摆脱准噶尔部对回疆的控制,结果继噶尔丹之后统治准部的策旺阿拉布坦再次出兵回疆,把玛罕木特抓到伊犁困禁起来。玛罕木特的两儿子,长子博罗尼都和次子霍集占也被策旺阿拉布坦强行移到伊犁附近,率领回部的几千人为准噶尔部垦荒纳赋。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正府消灭准部首领达瓦齐势力的时候,玛罕木特已经去世,乾隆帝谕旨释放人称大、小和卓的博罗尼都和霍集,让博罗尼都天山南路统领回部,留下霍集占管理迁居伊犁垦荒的回部。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留居伊犁的霍集占参加了准噶尔部阿睦尔撒纳的叛乱,阿睦尔撒纳叛乱平定后,霍集占逃回南疆,唆使其兄博罗尼都发起叛乱。清正府从清初开始,对回部首领一直采了以优容的政策,希望通过他们在宗教上的影响力“招服叶尔羌、喀什噶尔人民”,和平地统一回疆。博罗尼都起初也“欲集所部听天朝指挥”,可是霍集占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煽动其兄:“今幸强邻已灭,无逼处者,不以此时自立国,乃长为人奴仆,非计。中国新得准部,反侧未定,兵不能来;即来,我守险拒之,馈饷不继,可不战挫也。”最终博罗尼都没能经受住其弟的挑唆,与其弟一起自立为“巴图尔汗”,聚集大量军队、马匹、粮食、武器、弹药,发动叛乱。大、小和卓还传檄回疆各城主,命令他们响应叛乱。由于大、小和卓是圣裔,即教主,拥很大的宗教影响力,而回疆人民笃信回教,因此一时间回疆数十城皆叛。只有库车、拜城、阿克苏三城的城主不愿参加叛乱,被迫逃往伊犁,向伊犁将军兆惠汇报回疆形势。大、小和卓为了叛乱的需要,在回疆加征重税和大量物资,还有沉重的兵役和徭役负担,使得刚刚摆脱准噶尔部统治阴影的回部人民再一次陷入战争的苦难当中。 兆惠在得到大小和卓叛乱的消息后,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只派了副都统阿敏图带二千部队在反对叛乱的维族领袖鄂对陪同下前往回疆征集粮草。进军途中,鄂对得知霍集占的亲信阿布都已经驻兵库车,意识到形势的严重,劝阿敏图回师调集大军前来平叛,可阿敏图不听劝告,让鄂对和随行的蒙古兵先回,自己只带少数人进入城,结果被叛军杀害。 乾隆帝在得到大小和卓叛乱的消息后,因天山北路还未完全为兆惠所平定,乃派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统率部将马得胜和维族首领鄂对等人,率领满汉官兵万余人由吐鲁番进攻库车。在军事平叛的同时,清正府还非常重视团结维族上层首领,乾隆帝亲自下旨向吐鲁番的额敏和卓征求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哈密维族首领玉素甫还被任命为领队大臣,率部参加平叛。清正府的这一举措,孤立了叛乱势力,团结了一切爱国力量,为平叛斗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大小和卓得知清军前来平叛,率八千人由阿克苏附近绕戈壁滩增援库车。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6月,清领队大臣爱隆阿率部迎周大小和卓,经过激战,歼灭叛军先头部队三千人。接着,清军又在库车城外鄂尔根河畔大败贩军,斩首1600级,大小和卓率残部800人退入库车,被清军包围。雅尔哈善在初战告捷之后,产生初敌思想,整天在营中饮酒、下围,以为只要坐等被围的叛军粮弹耗尽就可以取胜。鄂对劝雅尔哈善在叛军有可能突围的方向设伏,雅尔啥善置之不理。6月24曰傍晚,士兵发现城内叛军有突围迹象,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雅尔哈善,可他仍不作应变准备。当夜,大小和卓率四百精骑冲出西门,西门守将副都统顺德讷追击不力,使得敌人逃走。大小和卓逃走后,雅尔哈善又命清军强攻库车城,库车是通往“回部”的门户,其城依山而建,用柳条沙土夯筑而成,非常坚固,可抵御大炮的轰击。提督马德胜组织绿营兵赶死队600人,挖地道攻城,结果被守城叛军发觉,叛军打洞进入地道放火,结果600清兵全被熏死在洞中。当年8月,库车守将阿布都又乘夜突围逃走。雅尔哈善负出了巨大的代价,只得到库车一座空城。乾隆帝得知雅尔哈善、顺德讷、马德胜等人玩忽职守、耽误军情的情况后,将他们逮捕处决,改任伊犁将军兆惠负责指挥平叛。 小大和卓逃出库车后,先奔阿克苏,后奔乌什,拥护统一的两城城主拒绝接纳,并与清军联系。于是大和卓逃往喀什噶尔、小和卓奔叶尔羌,妄图各据一城,以犄角之势负隅顽抗。兆惠受命平叛以后,调集的各部大军因部远一时未能到达,因此只带四千人先行出发。兆惠率部越过天山后一路进驻阿克苏等城,屯兵数曰后,大军还未到来,而朝廷谕令又急,兆惠只得留下副将富德驻守阿克苏,带着不到三千人继续进前,随后他又派副都统爱隆阿率八百人去截断喀什噶尔与叶尔羌之前的道路,自己只带一、二千人向叶尔羌进发。 第二节  平定回疆与加强南疆的管理 叶尔羌是南疆重镇,为大小和卓的主要根据地,有守军一万三千余人。该城周长十余里,有十二个门,城东有叶尔羌河,俗称黑水;河对岸是一片水草茂盛的平地;城南棋盘山下有一大片牧场。在清军到来之前,小和卓实施了彻底的坚壁清野,将城外庄稼割光,居民全部迁入城内。1758年10月初六,兆惠的部队达到叶尔羌,击退了敌人在城外的部队后,因为兵力太少,无法攻城,只得黑水对岸有水草处筑垒扎营,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这便是黑水营。兆惠打听到城南棋盘山下牧场有叛军的牧群,便想过河夺取,以作长久打算。10月13曰,兆惠留几百人守卫黑水营,自己率千余骑兵过河,那知刚刚过河四百骑,桥就被伏兵钩断,城中上万名叛军杀出,刚过河的清军被包围,对岸的清军又被隔断。清军们个个抱定有死无回的决心,奋勇杀敌,兆惠的座骑两次被击中,两次换马再战;激战中总兵高天喜、副都统三保、护军统领鄂实、监察御史何泰、待卫特通额等壮烈殉国。清军且战且退,凫水过河,途中又被敌人隔成数段。经过艰苦奋战,到傍晚,清军终于退回黑水营。黑水营随即被一万多叛军包围,博罗尼都也林喀什噶尔带兵来支援霍集占,敌我兵力相差上十倍,黑水营万分危急。 黑水营被围后,兆惠派出五名军士分路徙阿克苏告急,又派人传令爱隆阿到阿克苏与富德汇合,一起前来增援。叛军为进攻黑水营想尽了办法,他们先是用炮轰,结果清军拾到了叛军射入林中的铅弹用以还击;叛军又引水灌营,结果反而解决了清军的缺水问题;叛军还用芦苇扎制起来抵御枪、箭,用挖地道潜入的办法进攻,也都被清军击退。后来清军还在营中打井,营边伐木,解决饮水和燃料问题。由于维吾尔族同胞有窖藏粮菜的习惯,加之长期受准噶尔部抢掠,使得回疆家家有挖窖贮存物资的习惯,因此清军在掘井的过程中,发现了二十余窖粮食,使得黑水营最大的困难,粮食问题也得以解决。清军将士在困境中坚持斗争,战胜了困难,黑水营从1758年10月一直到第二年正月,整整坚守三个月而岿然不动,创造了中外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富德在接到兆惠的急报后,集结了三千骑兵,冒大雪南下支援,在距叶尔羌还有三百余里的呼尔满时遇到霍集占优势兵力的阻击,清军与叛军激战四昼夜不能取胜,只能且战且退,而叛军则越聚越多。正在危急关头,爱隆阿奉兆惠之令赶来汇合,巴里坤大臣阿里衮也按乾隆圣旨解驼、马赶来,三支清军会师,士气大振,在富德的统一指挥下击退叛军,向叶尔羌进发。援军到达叶尔羌之后,兆惠立即带队冲出黑水营,两路清军里应外合,击毁敌人围困的堡垒,历时三个月之久的黑水营之围始解。 1759年6月,清军集结新旧部队3万余人,再次发起对叛军的进攻,一路由兆惠率领一万五千人进攻喀什噶尔,一路由富德率一万五千人进攻叶尔羌。大小和卓见清军势大,退出了叶城和喀城逃到葱岭。8、9月间清军在巴达克山附近追上叛军,叛军在阿勒楚尔设伏,清将富德将计就计,以明瑞、阿桂为左翼,阿里衮、巴禄为右翼居据两侧的山峰,自带精锐的健锐营(火器部队)冲进山口,叛军伏兵尽出,清军从两侧山上攻下,一场激战,清军歼敌千人,击毙叛军悍将阿布都。此后,清军乘胜前进,在巴达克山汗国边界的伊西尔库河再一次追上叛军。大和卓此时已无心恋战,独自逃走,小和卓带领自己的军队占据了北山和东南几个山峰,据险顽抗。富德带队仰攻不下,派两支清军带火炮爬上敌阵以北和以西的高峰,向叛军猛轰,叛军大乱,夺路奔逃,可是前面是仅容一人一骑通过的险道,被乱军拥塞,后面清军追到,维吾尔爱国首领霍吉斯、鄂对竖起维吾尔族的大旗,招降叛军,一时间叛军纷纷放下武器,向清军投诚,小和卓手刃数人也无法阻止,只得带四、五百亲兵逃走,其余叛军全部投降。大小和卓木逃入巴达克山汗国境内以后,又企图夺取该国,被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逮捕斩首,并将其首级和家属交给清正府,回疆叛乱终于得到平定。 为了加强对回疆地区的管理,清正府改革了回疆制度,废除了伯克世袭制,阿奇木伯克、伊斯罕伯克改由参赞大臣奏请朝廷简放,成为七品至三品的流官。清正府在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节制南路各城,其他各城大的设办事大臣、驻防大臣,小的设领队大臣,节制各城伯克,参赞大臣每年巡边两次,管理边防和农牧业生产事物。清正府平定回疆以后,废除了大小和卓的苛捐杂税,只收二十税一,还以南疆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开采矿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此,天山南北地区成了中央正府直接统辖的行政区域,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共同为开发祖国的边疆发挥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第三章  安定青海西藏 明朝末年,天山北路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的顾实汗,在藏传佛教的教派冲突中出兵青海,继而有控制了西藏。此后,西藏少数上层分裂分子,与准噶尔割据势力勾结,多次窜拢西藏,使西藏长期得不到安定。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主团结广大爱国统一力量,与分裂分子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击退了准噶尔部,平定了罗布藏丹津叛乱,反击了廓尔喀入侵,终于使西藏得以平定,巩固了祖国的西南边疆。 第一节  和硕特蒙古控制下的青藏 西藏自古是我国藏族同胞繁衍生息的地方,古称吐蕃。唐代著名的吐蕃君主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与唐和亲,并接受了郡王的封号,使西藏和中央正府建立了联系。元代将西藏划为宣政院辖地,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松赞干布的两位妻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将佛教传入吐蕃,逐渐发展成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逐步取代了苯教,成为西藏的主要宗教。藏传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宁玛、萨迦、噶举等教派,俗称红教、花教、白教。这些教派当中有的僧侣可以娶妻生子,以父亲兄弟的方式传承,有的注重密宗的真言(咒语)的研究对经学研究不足。明朝初年,宗喀巴创立格鲁派,俗称黄传,严格戒律,僧侣不再娶妻生子,又注重对佛经的研究,发展很快。宗喀巴还两次派弟子朝觐明朝皇帝,取得了明朝的支持,使黄教的势
本文档为【清初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109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9-06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