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举报
开通vip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岷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全县总面积3573.6km2。(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岷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全县总面积3573.6km2。(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3)气候岷县属半湿润性大陆气候,其特点是高寒半湿润,垂直梯度及水平差异变化较大。据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岷县年平均气温5.7℃,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16.1℃,最冷的一月平均温为-6.9℃,历年极端最高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平均气温-20℃。无霜期123天,早霜期10月17日,晚霜期5月1日。大部分海拔高地区的各项气温更低,无霜期更短,高山区则无绝对无霜期。只有洮河河谷的维新、堡子等地气温较高,无霜期可达145天,海拔在2800m以上的地区,无霜期不足80天。年日照2229.6小时,平均日照为6.11小时,一般只有可照射时数的一半,太阳辐射总量为125.9千卡/cm2。由于海拔高,降水比较充足,年降水达596.5mm,东半部较西半部为多,雨季雨峰达316.3mm,七、八、九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这三个月,阴雨过程强度大,是为灾害性天气。雹灾平均每年达17次,成灾11.5次,以六月、七月最频繁,夏秋收割的七、八月成灾严重。(4)土壤岷县土壤包括13个土类,19个亚类,45个土属,54个土种。土壤类型多样,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土壤类型结构受水平地带性尤其受纬度地带性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分异。土壤分布情况是:西北部洮河流域有黑土、麻垆土、黄绵土等,西南部主要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垆土等,东部主要有黑土、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黑土占全县总面积的47.29%,为主要土壤,黑垆土占全县总面积的16.7%,山地暗棕壤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85%,黑钙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45%,灰褐土占全县总面积的6.66%。这五类土壤的分布共计占全县总面积的77.95%。由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肥沃土壤多被雨水冲刷,肥力下降,公顷产量低而不稳。(5)水文全县分两大流域,三个水系,共有大小二十二条河流。主要河流有洮河、迭藏河、纳纳河、闾井河、湫山河、燕子河等。其中:黄河流域洮河水系的迭藏河发源于马烨林区,渭河水系的闾井河穿过马沿林区;长江流域西汉水系的燕子河横穿马沿林区。地表径流主要是大气降雨,占71.20%。其中迭藏河年均径流量在3.98万m3左右,径流模数8.56m3/S;闾井河河宽6—10m,总长54.8km,河床比降14.6%,年平均流量4.05m3/S;燕子河河宽5—8m,水深50cm,年均流量5m3/S,林区内水力资源较为丰富。(6)水土流失现状由于受地形、地貌、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以及区域性降水比较集中、降雨强度大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437.76km,占总国土面积的96%,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015吨/a·km,沟壑密度达1.2-2.0km/km2,侵蚀总量达2068万吨。由此引发的洪涝灾害不仅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7)植被岷县受高寒阴湿气候的影响,大部分地区植物覆被较好。按植被垂直分布特点,可分为五个植被区。一是洮河川台人工植被区,海拔在2200—2500m之间;二是山地半干旱草原植被区,海拔在2400—2600m左右;三是森林草原植被区,海拔2600—3000m之间;四是亚高山灌丛草原植被区,海拔在3000—3400m左右;五是草甸草原植被区,海拔在3400—3700m之间。从植被的水平地域分布看,县境东南部的犀牛江(西汉水)支流,湫山河流域和西南部的秦许等地,由于纬度偏南,分布针阔叶混交林,且发育差;县境北部洮河沿岸及纳纳河以北,则为典型的草原。黄土梁咀呈斑块“岛吠”,镶嵌在草原景观之中。山地遍布森林褐土,垂直带变化颇为显著,在海拔2700m以上的山地,一般广布山地草甸,局部有沼泽化草甸点缀。(8)野生动植物资源1.野生植物资源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绿色基因库。木本植物有乔灌木树种27科,44属,92种。主要有云杉、冷杉、落叶松、油松、华山松、侧柏、杨树、旱柳、白榆、刺槐、臭椿、红桦、康椴、栎、花椒、杏、桃、樱桃、枸杞、苹果、梨等。灌木树28种,主要有沙棘、柠条、紫穗槐、箭竹、红柳、珍珠梅、卫茅等。草本植物有87科,324属,646种。其中牧草约有500种,优良牧草主要有珠芽蓼、羊茅草、多节雀麦草、针茅草、塘谷耳黄、紫羊茅、赖草、短柄草、管叶野碗豆、紫花苜蓿、发草、密生台草、老芒麦草、苏叶草、草木樨等。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即银缕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分别是岷江柏木、秦岭冷杉、紫椴、冬虫夏草、星叶草、鹿角蕨、扇蕨等。岷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药材种类繁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7种。其中经鉴定的有164种。如当归、党参、贝母、大黄、黄苓、红芪、黄芪、羌活、冬花、独活、柴胡、益母草、车前子、牛籽、防风、半夏、猪苓等。2.野生动物资源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种。其中国家一类珍稀保护动物有云豹和绿尾红雉2种;二类保护动物有岩羊、苏门羚、斑羚、麝、马鹿、黑熊、猞猁、穿山甲、蓝马鸡、猫头鹰、水獭、石貂等12种。(二)社会经济状况根据统计年鉴,全县辖18个乡(镇),310个村(居)委会,至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8.20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8013万人,农村劳动力23.1501万个,人口自然增长率5.56‰。总户数为115691户,其中城镇户8114户。2013年度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129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93990万元,占35.6%,第二产业64800万元,占24.8%,第三产业102500万元,占39.6%。农业总产值75669万元,其中牧业产值17152万元、林业产值230.46万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15547元/年,农业居民消费水平3028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3元。近几年全县电力发展较快,新修建的古城、清水电站已发电,龙王台和坎丰电站电力已与全国并网,全县实现村村通电。已实现了县乡通讯程控化,开通了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目前程控电话用户30147户,移动用户29411户,互联网用户4800户。(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情况2000-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42.3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18.48万亩、荒山造林22.88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退耕还林(草)涉及全县17个乡镇、209个行政村、3.0354万农户、13.96万农村人口。任务完成均占计划的100%,造林保存率达到85%以上,面积核实率、合格率、株数保存率及工程综合管理均符合国家规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分年度完成情况: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0.5万亩,荒山造林0.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0.4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2002年完成退耕还林2.8万亩,荒山造林3.5万亩;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荒山造林6万亩;2004年完成退耕还林0.5万亩,荒山造林5万亩;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4.08万亩,荒山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2006年完成退耕还林0.2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2007年完成荒山造林3.0万亩;2008年完成荒山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2009年完成荒山造林0.38万亩;2010年完成荒山造林0.7万亩,封山育林0.3万亩;2011年完成荒山造林0.2万亩;2012年完成荒山造林0.2万亩;2013年完成荒山造林0.3万亩;)在工程实施中,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方针,坚持“面积实,质量优,成活高,管理严”的技术标准,整合项目资金,连片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二郎山1万亩和闾井镇绿色长廊10公里混交林精品示范点,全县10000亩以上工程4处,5000亩以上工程11处,1000亩以上工程30处,成为岷县生态形象改善的样板和典型。(四)历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情况岷县2008—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7755万亩(其中补植补造4.1223万亩;林产品基地建设3.9022万亩;薪炭林基地建设0.75万亩。)项目实施后,提高了我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保存率4-6个百分点,既达到了巩固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的目的,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退耕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创造社会财富,从根本上解决了退耕农户的生存环境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增加了有林地面积,提高林地质量标准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环保功效,改善生态环境。林产品基地建设涉及2273户,平均每户2.6亩,项目建成后五年开始进入盛果期,每亩可沙棘果40公斤,每公斤按20元计算,每户可产生经济效益2080元,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创造社会财富。加快项目区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步伐,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为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实施岷县2008-201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农户后续产业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我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力推广种植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特色优势牧草,扶持退耕农户发展特色草产业和舍饲养殖业,多渠道解决了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和经济发展问题,促进了工程区社会和谐发展,改善了当地草原生态环境。4个年度项目实施中,先后在十里、西寨、茶埠、秦许、寺沟、麻子川、西江、中寨、禾驮、申都、蒲麻、闾井、锁龙、马坞等14个乡镇的32个村、4923户退耕农户,累计建立饲草料基地28606亩;累计完成投资171.64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五)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全县总面积536.0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28.1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2.6%;农业用地130.8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4%;牧业用地229.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2.7%;其它用地12.7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59.27万亩。灌木林92.68万亩;疏林地1.2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94万亩;苗圃地0.0869万亩;林业生产辅助用地6.91万亩;宜林地21.1万亩。活立木蓄积76994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8.4%。在农业用地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22.4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8.43万亩,非基本农田14万亩。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14万亩,分布在18个乡镇,189个村,21916户。二、编制依据1、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14]1772号)2、定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发改投资〔2014〕850号文件《关于转下达新一轮退更换林还草工程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3、《退耕还林条例》;4、《甘肃省新一轮退耕还林作业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5、《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6、森林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利用调查、林地落界等成果资料。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县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全县各级部门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有利机遇,按照“统一标准、农民自愿、政府助推、自我发展”的原则,开展政策宣传、摸底调查、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为全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退不退耕,还林还是还草,种什么品种,由农民自己决定。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规划引导,依靠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服务,切忌搞“一刀切”、强推强退。——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可实行林草结合(林草兼作),不再限定还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重在增加植被盖度。——坚持严格范围,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兼顾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和进度。——坚持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建立健全退耕还林还草检查监督机制,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监管。加强建档建制等基础工作,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四、总体规模和任务安排(一)总体规模岷县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建设任务按照“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在农民自愿申报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的基础上,由各村统计上报至各乡镇,各乡镇上报至县林业局,结合国土二调资料,各村、各乡镇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确定,到2020年,对全县具备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1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其中:退耕还林12.75万亩、还草1.25万亩。岷县2014年退耕还林建设任务总规模为4万亩,任务规模严格按照符合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要求的25度以上坡耕地统计。(二)任务安排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种苗和草种供应等情况,我县2014年度安排退耕还林任务4万亩;2015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2016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2017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2018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2019年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全县2014年度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7万亩;2015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7万亩;2016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8万亩;2017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8万亩;2018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8万亩;2019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8万亩;2020年安排退耕还草任务0.19万亩。将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和还草建设任务总规模14万亩全部分解到乡镇。1、退耕还林12.75万亩。其中西寨镇0.6万亩(冷地村0.01万亩,关上村0.11万亩,大寨村0.04万亩,高石崖村0.02万亩,大寺村0.08万亩,雪地河村0.03万亩,站桥村0.06万亩,坎丰村0.08万亩,上三族村0.03万亩,下三族村0.01万亩刘家堡村0.02万亩);十里镇0.48万亩(甘寨村0.02万亩,中寨村0.14万亩,三十里铺村0.01万亩,龙峰村0.05万亩,大沟寨村0.09万亩,十里村0.03万亩,小龙村0.02万亩,山底下村0.12万亩);清水乡2.59万亩(腊梅村0.03万亩,清水村0.01万亩,蒋家村0.05万亩,刘家村0.21万亩,三裕村0.33万亩,结布村0.15万亩,小湾村0.17万亩,一心村0.41万亩,沟里堡村0.14万亩,郭哈村0.04万亩,上跌马村0.01万亩,下跌马村0.02万亩,小红村0.01万亩,大沙漠村0.08万亩,上崖寺村0.08万亩,下崖寺村0.02万亩,板达口村0.07万亩,卢家堡村0.12万亩,张家堡村0.05万亩,永丰村0.16万亩,西林村0.36万亩,五星村0.02万亩,松树村0.09万亩,王家沟村0.03万亩);麻子川乡0.38万亩(上沟村0.20万亩,岭峰村0.05万亩,麻子川村0.02万亩,吴纳村0.03万亩,绿源村0.08万亩);秦许乡0.44万亩(下阿阳村0.01万亩,上阿阳村0.01万亩,秦许村0.01万亩,泥地族村0.13万亩,桥上村0.11万亩,鹿峰村0.06万亩,沙才村0.05万亩,马烨仓村0.02万亩,学寨村0.03万亩,包家沟村0.02万亩,百花村0.01万亩);寺沟乡0.48万亩(纸坊村0.02万亩,杨家堡村0.03万亩,老鸦山村0.01万亩,坞麻沟村0.01万亩,张麻路村0.03万亩,扎的村0.02万亩,朱麻滩村0.02万亩,寺沟村0.03万亩,八步川村0.03万亩,绿沙村0.10万亩,多纳村0.04万亩,立珠村0.09万亩,立林村0.06万亩);岷阳镇0.13万亩(瓦窑沟村0.01万亩,南川村0.01万亩,东照村0.02万亩,洮珠村0.01万亩,龙潭村0.01万亩,陈家崖村0.03万亩,池那湾村0.03万亩);茶埠镇0.85万亩(湾山村0.01万亩,山那村0.05万亩,哈扎村0.01万亩,石咀村0.04万亩,甫里村0.05万亩,岳家湾村0.04万亩,大竜村0.06万亩,沟门村0.12万亩,高岸村0.16万亩,炭山村0.07万亩,耳阳村0.05万亩,谈河村0.11万亩,尹家村0.09万亩);禾驮乡1.48万亩(卓洛村0.04万亩,曙光村0.04万亩,随固村0.11万亩,安家山村0.02万亩,拉路村0.02万亩,立哈村0.03万亩,石门村0.02万亩,哈的哈村0.05万亩,山沟村0.33万亩,乔家沟村0.06万亩,禾驮村0.37万亩,义仁沟村0.11万亩,石家台村0.08万亩,牛沟村0.20万亩);梅川镇1.01万亩(红星村0.04万亩,文斗村0.06万亩,杏林村0.01万亩,牙利村0.02万亩,西坝村0.05万亩,康家山村0.04万亩,马场村0.01万亩,茶固滩村0.07万亩,支支路村0.05万亩,卜子沟村0.09万亩,白阳坡村0.03万亩,鹿扎村0.08万亩,老幼店村0.01万亩,大占寺村0.02万亩,马家沟村0.01万亩,小沟村0.01万亩,兴文村0.11万亩,底固村0.18万亩,他路村0.08万亩,辘辘村0.01万亩,方家山村0.01万亩,底堡池村0.01万亩,车路村0.01万亩);西江镇0.51万亩(团结村0.03万亩,南屏村0.06万亩,中山村0.01万亩,浦洞村0.04万亩,牛坝村0.01万亩,瓦场村0.01万亩,大坪村0.12万亩,拉珠村0.02万亩,王伦村0.12万亩,青山村0.05万亩,哈岔村0.01万亩,铁池村0.03万亩);中寨镇2.08万亩(马崖村0.07万亩,红崖村0.03万亩,大哈村0.09万亩,扎拉村0.11万亩,古庄村0.22万亩,塔沟村0.14万亩,同兴村0.06万亩,扎马村0.20万亩,中寨村0.15万亩,古城村0.11万亩,川都村0.08万亩,小寨村0.26万亩,珠治村0.03万亩,虎龙村0.24万亩,出扎村0.14万亩,兴裕村0.06万亩,水坪村0.08万亩,峪谷村0.01万亩);维新乡1.72万亩(回沟村0.26万亩,西沟村0.17万亩,李子村0.02万亩,韭菜村0.04万亩,塔山村0.09万亩,卢家山村0.03万亩,卓坪村0.06万亩,马莲滩村0.04万亩,柳林村0.03万亩,元山村0.04万亩,坪上村0.04万亩,池滩村0.06万亩,大花门村0.22万亩,堡子村0.15万亩,下中寨村0.05万亩,武旗村0.12万亩,明泉村0.10万亩,兹纳村0.01万亩,周家村0.12万亩,纳子村0.08万亩)。2、退耕还草1.25万亩。其中:麻子川乡0.15万亩(上沟村0.06万亩,吴纳村0.05万亩,绿源村0.04万亩);秦许乡0.15万亩(沙才村0.08万亩,马烨仓村0.07万亩);寺沟乡0.15万亩(多纳村0.04万亩,立珠村0.05万亩,立林村0.06万亩);茶埠镇0.15万亩(炭山村0.04万亩,耳阳村0.05万亩,尹家村0.06万亩);禾驮乡0.15万亩(随固村0.06万亩,石门村0.05万亩,哈的哈村0.04万亩);中寨镇0.15万亩(虎龙村0.03万亩,兴裕村0.06万亩,水坪村0.06万亩);维新乡0.35万亩(回沟村0.05万亩,西沟村0.05万亩,李子村0.05万亩,韭菜村0.05万亩,塔山村0.03万亩,马莲滩村0.03万亩,下中寨村0.03万亩,明泉村0.03万亩,周家村0.03万亩)。五、建设内容岷县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23.75万亩(其中基本农面积9.75万亩),需退耕还林面积12.75万亩、退耕还草面积1.25万亩。(一)树种、草种选择:根据不同的区域类型和生态条件,对林种、草种进行合理调整配置,根据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选择生长迅速、稳定,寿命长的树种,在所定区域营造以落叶松、云杉、油松、樟子松为主的防护林;草种选择上,在南部迭藏河流域高寒阴湿区以种植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为主,北部洮河流域半湿润区以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在高海拔寒冷山区以种植披碱草、猫尾草为主。(二)整地方式:1、造林:鱼鳞坑(0.6×0.4米)、穴状(0.5×0.3米),沿等高线呈“品”字形排列。整地技术模式总体要求是“等高线,沿山转,长不限,远看一条线”,鱼鳞坑沿山形整地呈品字形布设,并按要求将鱼鳞坑边埂拍细夯实,以增加蓄水保水能力,防止雨水冲刷。2、种草:播前深翻土地灭茬,同时施入适量农家肥和磷酸二铵作为基肥,然后耙耱,做到土块细碎、地面平整。(三)造林密度:170株/亩,株行距2×2米;草种播量: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紫花苜蓿1公斤/亩,披碱草2公斤/亩,红豆草4公斤/亩。(四)树种比例:针叶混交,混交比例2:1。牧草种植方式一般采用单播,也可混播(比例:豆科:禾本科=3︰7)。(五)苗木规格:选用本县自产苗木,国标Ⅰ、Ⅱ级,严格产地检疫,严禁使用不合格苗木造林。所用苗木要求地径0.8公分以上,苗高在0.6-0.8米以上,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牧草种子品质要求:播种国标Ⅰ、Ⅱ、Ⅲ级种子均可,严禁种植等外种子。(六)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根据岷县各乡镇气候南北差异,立地条件不同,宜乔则乔、宜针则针、针叶混交、针阔混交相结合,混交模式为行间混交,栽植株行距为2×2米。牧草播种方式要根据地形条件选用条播、撒播方式。(七)种苗供应: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种苗采购由县政府采购办进行统一采购,县纪委、县审计局、县物价局、县林业局等部门对苗木采购过程全程监督,县林业局对采购的苗木规格、质量、病虫害检疫等进行把关,按照苗木成活、适应性、乡土树种造林等原因,优先考虑本地、就近苗木。(八)栽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栽植挖穴时先将表土放在一边,将心土挖出放在穴的下沿作为拦水埂,然后将表土填回坑内,采用“一埋二提三踏实四浇水”的工序。牧草播种方法:条播行距20-30厘米,撒播要求均匀;播种深度根据种子大小灵活掌握: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紫花苜蓿、披碱草播深1-2厘米,红豆草2-4厘米,播后轻耱一遍,使种子入土即可。(九)抚育管理:采取抹牙、平茬复壮、松土、扩穴培土、割草等措施,并积极采取预防病虫鼠兔害的措施。项目区内设立标志牌,杜绝放牧,确定专职管护人员,加强林木管护。牧草田间管理措施:种子出苗后要及时观察,破除土表板结,利于出苗整齐;及时防除田间杂草、防治病虫鼠害,根据长势及时追肥,适时割草利用;禁止放牧,加强管护。(十)时间安排:植树为春季,秋季视成活情况进行补植补造;牧草种植时间以春夏季抢墒播种为宜,秋播过迟则不利于安全越冬。六、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一)投资概算依据《退耕还林条例》和国家制定的技术及政策措施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2014——2020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26775万元,其中种苗费3825万元,退耕还林农户补助15300万元(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护费等),群众投工投劳7650万元(6个工/亩100元/工日)。2014——2020年度退耕还草工程需总投资1375万元,其中种子费150万元,退耕还草农户补助850万元(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费等),群众投工投劳375万元(3个工/亩100元/工日)。按年度分:1、退耕还林:2014年度1.8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3843万元,其中种苗费549万元,退耕还林农户补助2196万元(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护费等),群众投工投劳1098万元(6个工/亩100元/工日)。2015年度1.8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3822万元,其中种苗费546万元,退耕还林农户补助2184万元(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护费等),群众投工投劳1092万元(6个工/亩100元/工日)。2016年度1.8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3822万元,其中种苗费546万元,退耕还林农户补助2184万元(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护费等),群众投工投劳1092万元(6个工/亩100元/工日)。2017年度1.8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3822万元,其中种苗费546万元,退耕还林农户补助2184万元(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护费等),群众投工投劳1092万元(6个工/亩100元/工日)。2018年度1.8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3822万元,其中种苗费546万元,退耕还林农户补助2184万元(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护费等),群众投工投劳1092万元(6个工/亩100元/工日)。2019年度1.8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3822万元,其中种苗费546万元,退耕还林农户补助2184万元(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护费等),群众投工投劳1092万元(6个工/亩100元/工日)。2020年度1.8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需总投资3822万元,其中种苗费546万元,退耕还林农户补助2184万元(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护费等),群众投工投劳1092万元(6个工/亩100元/工日)。2、退耕还草:2014年度0.17万亩退耕还草工程需总投资187万元,其中种子费20.4万元,退耕还草农户补助115.6万元(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费等),群众投工投劳51万元(3个工/亩100元/工日)。2015年度0.17万亩退耕还草工程需总投资187万元,其中种子费20.4万元,退耕还草农户补助115.6万元(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费等),群众投工投劳51万元(3个工/亩100元/工日)。2016年度0.18万亩退耕还草工程需总投资198万元,其中种子费21.6万元,退耕还草农户补助122.4万元(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费等),群众投工投劳54万元(3个工/亩100元/工日)。2017年度0.18万亩退耕还草工程需总投资198万元,其中种子费21.6万元,退耕还草农户补助122.4万元(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费等),群众投工投劳54万元(3个工/亩100元/工日)。2018年度0.18万亩退耕还草工程需总投资198万元,其中种子费21.6万元,退耕还草农户补助122.4万元(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费等),群众投工投劳54万元(3个工/亩100元/工日)。2019年度0.18万亩退耕还草工程需总投资198万元,其中种子费21.6万元,退耕还草农户补助122.4万元(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费等),群众投工投劳54万元(3个工/亩100元/工日)。2020年度0.19万亩退耕还草工程需总投资209万元,其中种子费22.8万元,退耕还草农户补助129.2万元(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费等),群众投工投劳57万元(3个工/亩100元/工日)。(二)资金来源岷县2014——2020年退耕还林工程总投资2677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9125万元,投工投劳折合7650万元。岷县2014——2020年退耕还草工程总投资137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00万元,投工投劳折合375万元。七、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措施为了确保该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岷县成立“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林业、发改、财政、国土、农牧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跟踪管理,对项目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并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服务和施工技术工作。项目实施区所在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二)运行管理措施严格按工程设计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全面自查,对造林(种草)任务完成率、面积核实率、造林(种草)合格率、成活率(出苗率)、施工(种植)质量、病虫鼠害防治、预防管护以及对经济林名、优、特、新品种定植率等技术指标,进行严格考核,对不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档案管理实行“一卡一证一表一图”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管理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分户统计表》,由乡政府负责,村委会逐户建立,县、乡村分级汇总;《林业(人工草地)生态工程建设管理图》以县为单位,在每年自查工作结束后,对核实合格面积逐小班调绘,一图到底,逐年续绘;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主要质量指标数据实行分级管理,县上管理到乡,乡管理到村,村管理到户;各级有关部门应当确定专职工程管理信息员,定期上报工程建设情况。(三)技术保证措施建立科技支撑和实用技术应用保障体系,加强技术培训,积极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完善效益监测和评价体系,对造林(种草)工程实行定位化管理,动态化监测,网络化传输;对项目区的乡、村、社干部以及农民技术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加强项目实施乡(镇)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村社农民技术协会,完善服务网络,增加技术力量。(四)资金管理措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资金管理办法。一是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下拨工程资金,做到文到既转,款到既拨,不得滞留和挪用。二是退耕还林还草资金必须严格按照“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的原则,对投资计划下达、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和帐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监察、林业、畜牧、财政、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作配合,定期、不定期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资金检查,重点检查资金拨付不到位、兑现不及时等问题。四是审计机关要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资金年审制度,加强对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退耕还林还草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要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中央安排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给省级人民政府,每亩第一年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补助资金分两次下达,每亩第一年500元(其中,种苗种草费120元)、第三年300元。八、预期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还林项目实施后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5万亩,增加林地蓄水533.14万立方米,蓄水效率为40.8%,每年可减少土壤冲刷量37.2万吨,拦泥效率为66.2%,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节局部气候,减少各种灾害影响,使生态环境逐步歨向良性循环。还草项目实施后可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25万亩,直接增加草原面积1.25万亩,提高草原覆盖度,有效改善项目区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平衡,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优化农牧业生产条件,调节局部气候,涵养水源,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歨向良性循环。(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草产业快速发展,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草”三元结构,充分改善项目区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同时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群众致富门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黄河中下游地区免除旱、洪灾害的侵袭,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将对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有力促进国土绿化进程,还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扶贫济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退耕还林还草还能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贫困人口及贫困人口发生率逐步下降。附表:工程区基本情况调查表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5度以上坡耕地按乡镇实施计划表25度以上坡耕地按年度实施计划表25度以上坡耕退耕还林还草分乡镇投资概算表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分年度投资概算表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需求调查表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需求调查表甘肃省地表水一级水功能表区划范围表附图:乡(镇)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分布示意图以乡镇为单位,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准确位置,压缩成A3大小的图幅。
本文档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6-07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