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0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举报
开通vip

0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在谈到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时,常会有人说“旅游活动,自古有之”。客观地讲,这一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却并非完全正确。说它不无道理,是因为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现象的确古已有之。说它并非完全正确,是因为它有可能产生误导,使人误以为自有人类之日起,旅游活动便已然存在了。我们知道,“古代”一词因世界各地、各民族发展历史的不同,而在其用法上并无统一的时限。例如;在史学研究的通常意义上,古代通常指奴隶制时代,从阶级分化(开始有文字记载)到奴隶制瓦解止。而广义上的...

0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在谈到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时,常会有人说“旅游活动,自古有之”。客观地讲,这一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却并非完全正确。说它不无道理,是因为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现象的确古已有之。说它并非完全正确,是因为它有可能产生误导,使人误以为自有人类之日起,旅游活动便已然存在了。我们知道,“古代”一词因世界各地、各民族发展历史的不同,而在其用法上并无统一的时限。例如;在史学研究的通常意义上,古代通常指奴隶制时代,从阶级分化(开始有文字记载)到奴隶制瓦解止。而广义上的古代也包括原始公社制时代。但是在世界史中,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波斯等地的古代时期所指,约为公元前40世纪至公元初的几个世纪。希腊与罗马的古代所指,约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然而在中国史学上,中国的古代则还包括封建时代。[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此外,如果说旅游活动自古有之,那么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辞书中,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古代文献中,都不存在“旅游”一词的字样。这一情况对“旅游活动,自古有之”的说法,难免也是一种质疑。 在旅游研究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目前人们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便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从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来的。既然如此,那么同样的一个问题便是,自古有之的说法是否也意味着白有人类之日起,便有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活动在进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既不能像某些西方学者那样凭借一些古代神话传说去作想当然的联想,更不可根据自己个人对某些观点的好恶去武断评判。由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有关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只能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去进行客观的探索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发现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所提供的背景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原始边塞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及其性质 大量的证据表明,在原始社会的早期阶段,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求生存这一核心目的进行。这些活动集中表现为借助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工具,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从事采集和渔猎活动。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能力的低下,其劳动所获数量稀少,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人们不得不依赖集体的力量去谋求生存,过着一种原始共产主义式的生活。 即使后来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以磨制石器为代表的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原始农业和原始饲养业也逐渐开始出现和发展,但所有这些方面的进步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人们的劳动所获除了供自己食用之外,几无剩余。无论是人们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都限于在自己所属的氏族部落的活动地域范围内,用当今旅游研究中常用的语言来讲,当时这些活动通常都是在其常住地的惯常范围内进行。 很多情况都可证明,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之前,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人类还不存在现今意义上自愿地暂时前往某一非常住地区旅行的需要。 或许有人会提出,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是也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吗?不错,当时确有人类迁移活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时的这类活动都是因某种自然因素(例如气候的变化或天灾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杀戮)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换言之,其性质都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求生活动。即使是在今天,出于这类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也只能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 通过上述简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它们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显然,旅行和旅游活动并非自有人类之日起便自然存在。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人类最早的旅行需要是于何时出现并且如何产生的呢? 二、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到了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开始出现。随着金属工具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劳动剩余物的出现和增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手工业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手工纺织技术已经发展到使用简单的织机,冶金、建筑、运输和工具制造等手工行业和技术也都开始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手工业日渐形成专门性的行业,并最终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也因此而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的增多则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最重要的是,社会分工的发展意味着承担不同分工的人们出于生活和生存的需要而必须交换他们的劳动产品。例如,终日忙于制造陶器的手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人没有时间去种植和收割庄稼,这就要求制陶者必须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用陶器从专门从事农耕的劳动者那里换取粮食;反之亦然。 实际上,早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之后,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因生活而易货的现象便已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较少,这种易货交换并不普及。然而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货物交换的品种范围和数量得以扩大,并且逐渐发展为很多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因此,交换很快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随着生产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之时,专门从事贸易经商的商人阶级开始出现。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因而也便产生了旅行外出的需要。所以,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综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多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例如“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等,都是这类活动踏出的踪迹。所以,联合国以及世界旅游组织在很多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都曾指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奴隶制社会是一残酷的时期。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4.220]这主要是因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奴隶制的出现客观上促使当时社会生产各行业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进一步地分工,从而使生产力的提高、交换范围的扩大以及艺术和科学的创立等等成为可能,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比原始社会有了更大的进步。 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之奴隶制国家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系统、驿站设施等等,客观上都为民间的旅行活动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旅行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较前都有明显的扩大。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古罗马帝国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在西方学者有关旅游发展史的研究中,古罗马帝国的旅行活动发展往往都为人特别关注,作为奴隶制社会时期旅行活动发展状况的重要论据。在古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其疆域之大,北面包括今天欧洲的英格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苏丹的北部,西边濒临大西洋。此时,其大规模的侵略扩张已经停止,帝国的秩序相对稳定。政局和社会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条件。在生产技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带轮的犁和割谷机,水磨得到广泛使用。建筑方面开始应用复滑车起重装置。采矿方面开始应用排水机。手工行业已使用并生产一些简单机械。航海技术也比较发达。埃及和其他一些北非地带改善了灌溉系统,扩大了耕地面积,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欧洲的高卢(今之法国)和西班牙等地兴起了矿业、手工业和葡萄种植业。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水上运输十分发达。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罗马帝国在全国境内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这些全国性道路网络的兴建虽然是出于军事和政治上的目的,但是在客观上也为民间的旅行活动开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此外,罗马帝国时期的旅店也是在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帝国沿全国大道设置驿站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传递公文,供外出差旅的政府公务人员途中歇息。后来,这些驿站也开始接待过往的民间旅客。随着旅行者数量的增多,官方又开始在沿路开办专门接待平民旅客的商业性旅店,而且,更多的私人旅店也因此而发展起来。所有这些便利设施的提供,反过来也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当时的旅行活动大都是在罗马帝国境内进行,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但是也有跨国界的远程旅行。这些跨国界的远程旅行基本上都是负货贩运的经商旅行,大多是贩运粮食、酒、油、铅、锡和陶器等基本生活物资,有些商旅也贩运各地生产的奢侈品,例如北欧的琥珀、非洲的象牙、东方的宝石、香料,等等。中国的丝绸通过当时的“丝绸之路”,也远销于罗马帝国。中国史籍中曾有罗马帝国使节和商人多次经陆路和海路到访中国的记载。例如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大秦即指罗马帝国)王安敦遣使经日南(今之越南中部)送来象牙、犀角,并和中国政府建立了通商关系。另外,在“三国”和“两晋”时期,也有罗马遣使来中国的记载。 在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同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情况大致相同。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早于西方。在奴隶社会鼎盛时期的商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使得生产效率空前提高,从而也使商代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和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之商人阶级对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使得以贸易经商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手段方面,发明于夏代的舟车到了商代更加普及,牛、马等大牲畜也普遍用于交通运输。旅行条件的改善使商代商人的足迹“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达今日浙江,西南达到了今日之皖鄂乃至四川,西北达到了今日之陕甘宁绥乃至远及新疆,……已经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翦伯赞.中国史纲.第1卷.生活书店,1946]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旅活动有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商人。他们负货贩运,周游天下。 很多研究表明,在奴隶制社会时期,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交换产品和贸易经商,商旅活动十分常见。但这绝非是说当时不存在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实际上,无论中外,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在奴隶制社会时期都有存在。这些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主要表现为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当时,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物被奴隶主占有。这些劳动剩余除了用于奴隶主的祭祀活动外,其余则供奴隶主阶级生活享用,其中自然涉及供其外出游历时挥霍。《易经》中曾有“观国之光”一语,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但这种享乐旅行仅限于以天子为代表的少数奴隶主。 在西方奴隶社会中,除了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外,一些自由民也参加到消遣旅行的活动中来。其中不少人都是出于宗教目的外出旅行,例如古埃及人到尼罗河流域的一些宗教中心去旅行,古希腊人到奥林波斯山去旅行,早期的基督徒们则到耶路撒冷和罗马等圣城去参拜。当时出现的很多节事活动,例如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戏剧节,也都源于宗教节庆。当然,完全出于休闲或消遣目的的旅行活动也是存在的。例如在罗马帝国,由于交通上的便利条件,常有人在夏季沿大陆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到沿海地区游览。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的意大利“沿海地带排列着大理石雕刻、浴馆和浴场、体育馆、寺庙等罗马财富的瑰宝”。当时消遣旅行的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应该说明的是,参加这些消遣旅行活动的人绝非是一般的自由民,而是“限于那些当权者或富有者”(Fridgen,1991),他们在当时的人口中只是为数很小的一部分。 总之,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和自愿的外出旅行活动始子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并非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由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促发了人们对旅行外出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以封建庄园或一家一户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同奴隶制社会相比较,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私有经济,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特别是在各统一朝代期间,由于社会政治安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较前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是以都江堰和灵渠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由此而带来的农业生产的进步,还是后来在手工业、纺织、造纸以及瓷器等方面的发展,都使得近代以前的中国在社会经济方面领先于西方世界。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为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旅行活动的发展与交通运输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虽然难有确切的数据可考,但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从当时的交通发展状况中得到反映。水路交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便有水运的记载。在汉朝推出漕运政策之后,历代封建王朝也大都将漕运纳为国家的重要政策,从而使水路交通运输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其中隋代在发展水路交通上的贡献最为突出。隋文帝时期首先开凿了山阳渎,打通了淮水连通长江的水路。在隋场帝时期,又相继开凿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和江南河,从而构成连通华北与江南的运河网。由此,水路交通日盛。唐朝也利用隋代所开的运河开展水路运输,江南的物资多是经长江、邗沟、淮水、汴河、黄河,溯洛水而运至洛阳,在由洛阳溯黄河上行,经渭水直抵长安。宋朝建都开封后,则利用汗河之漕运,运输荆南、两浙、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六路粮米”。元、明、清三朝均建都北京,为了弥补内河漕运之不足,随又发展海运。由江苏太仓起,过长江口北上,绕山东半岛至天津,然后再经通惠河至北京。封建社会时期水路交通的发展虽然是由国家发展漕运所致,但客观上也便利了人们利用水路旅行往来。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陆路交通建设也在不断发展。首先是秦朝“驰道”和“直道”的建设。“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山传》)。“直道”从咸阳北的云阳至九原郡(今包头西南),全长约1800里。此外,秦朝还在西南边疆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在今日之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了“新道”,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秦以后历代的道路建设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这一点可以从历代驿站制度的发展中得到反映。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供往来差旅的公务人员停歇,为其供应宿舍、车马、船轿、人夫、米粮以及牲畜饲料等等。对驿站的称谓因朝代不同而有差异。早在周礼和先秦典籍中便有关于驿站设置的记载,但那时驿站的设置并不普遍。秦统一之后,随着历代王朝的道路建设,驿站制度不断发展。以唐朝的驿站为例,每隔30里设一驿。据《新唐书 百官志》记载,唐朝设置驿站计1639所。照此推算,仅设置驿站的道路里程便达25000公里。随着以后朝代疆域的扩大,道路的通达范围也不断扩展。到清朝时,驿站设置的地域范围已扩展到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地区。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扩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便利条件。旅行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无疑都有极大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各种非经济目的旅行也在不断扩大,例如以大诗人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以玄类、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以隋场帝和清乾隆帝为代表的帝王巡游,以徐霞客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但是最为常见并且数量最大的,仍然是商人的商务旅行。虽然这一点在历史文献上难有确切数字可考,但是在这一时期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几乎总是将“旅”与“商”连到一起。“商旅”一词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史籍记载中每每可见。据此,我们不难推断这一时期旅行者队伍的基本构成。 同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相比,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明显落后。有西方学者曾经指出,在欧洲,“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从罗马帝国衰亡,直到上个世纪中叶(即19世纪中叶)为止这段时期内,是没有多少人外出旅行的”(Norval,1936)。造成这一情况的基本原因无疑还是同欧洲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欧洲在公元5世纪开始其封建化进程。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战乱和社会秩序的动荡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得旅行发展的条件陆续消失。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各地问贸易数量缩小,商务旅行者数量急剧减少;第二,道路无人管理而日渐破损,行路不再方便;第三,道路沿途盗匪横生,旅行安全不复存在。因此,此时欧洲的旅行活动的规模甚至不如罗马帝国时期。 另外还应看到的是,在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构成人口主体的农民大体上都是农奴。同奴隶不同的是,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有一小块归他们使用的土地和简单农具。但农奴除了不能被其主人随意杀害外,人格上同奴隶几乎没有区别。他们除了在经济上受封建主剥削外,人身也是不自由的,因而也就更无旅行的自由。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几乎没有什么城市,自然经济的性质十分突出,一个村子就是一个闭塞的经济单位,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简陋的手工业大都以家庭副业形式存在,同外界几乎隔绝,因而交换活动很少。当时不仅没有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甚至连罗马带国时期形成的城市也变得衰落破败。这种状况是和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以及日耳曼人由原始社会直接转变到封建社会相联系的。所以,西欧封建社会相当长时期中社会经济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它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74.400] 到了11世纪,西欧封建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剩余农产品增多,并且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交换活动逐渐经常化。特别是到了13~14世纪,西欧的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进步。农业技术的改进和荒地的开垦使农业产量进一步增加,随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工商业也逐渐兴盛起来。但是由于封建混战的影响以及教会的思想统治,旅行活动的开展始终远不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水平。 很多西方学者在论及这一时期的旅行发展时,都将十字军东征作为当时旅行活动的突出代表。其主要理由是,十字军的东征也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实际上,这种以征战为目的的军事行动无论如何是不能算作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活动的。 如果说这一时期有什么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存在,那便是朝觐或宗教旅行。当时有一些修道院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往来的朝勤者提供住宿,有些还专门派有修士负责照顾前来投宿的朝勤者。 从16世纪中叶起,旅行活动在西欧开始出现新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便是温泉旅行热的出现。1562年,一位英国医生发表研究成果,指出天然温泉对人们的体痛病症具有疗效。此举引起很大的轰动,不仅当时已有的温泉顷刻间闻名全国,而且促使人们在欧洲各地找寻新的温泉。最初是体痛病患者纷纷慕名前来,继而大批的寻求保健者也蜂拥而至,从而形成了温泉旅行的潮流。这一潮流此后一直延续了近两个世纪才开始向海水浴转移。 除了这种以保健为目的的温泉旅行之外,以教育和社会考察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发展。人们从一些名人的经历中,认识到旅行在增加对异国他乡事物的了解和开阔眼界方面所起的作用。当时有一个名叫利普西斯的人曾经记载道,“古往今来,伟人名土皆有旅行经历。而通过这种求知旅行,使其增加了对异国他乡风土民情、生活方式以及政体组织等方面的了解,从而开阔了见识”(Young,1973)。这种以教育和求知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在以纯消遣娱乐为动机的旅游流行之前延续了好几个世纪,并在不同程度上延续至今。但是这种教育旅行的真正高潮则是在封建社会结束后的18世纪。这便是欧洲旅游发展史上有名的“大游学”(Grand Tour)。 五、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综观19世纪以前中外旅行活动的发展,可发现普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时期,旅行活动便会扩大发展;反之,则会停滞甚至倒退。 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商务旅行。 3.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旅行活动而言,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其消遣旅行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广大劳动民众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双重压迫,客观上很少有能力参加这类旅行活动。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就整个世界的发展情况而言,到19世纪时,旅行活动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的特点。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因消遣目的而外出的观光或度假者在人数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在英文中,“旅游”(tourism)和“旅游者”(tourist)等词汇也于此时首次出现。这些词汇作为一般用语的最初含义同当今旅游研究中的专业用法有所不同,“旅游”一词仅是指因消遣目的而离家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活动,“旅游者”则仅是指那些因消遣目的而外出旅行的人。这些词汇在19世纪初出现,足以说明此时消遣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已经达到了具有社会意义的规模。这一变化情况之所以于19世纪出现,其根本原因也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使然。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在19世纪的欧美地区,特别是从19世纪中叶起,无论是国内旅游活动还是国际旅游活动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国际上的很多旅游研究成果都认为,这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产业革命的影响分不开的。 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是历史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到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基本完成。美、法、德、日等国的产业革命也都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这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的物质基础上,并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居于统治地位。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当然也会对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并且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这一变化最终会导致人们需要适时逃避城市生活的紧张节奏和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产生对回归自然的追求。大量的事实证明,城市居民外出旅游的数量和出游率大大高于乡村居民,时至今日依然如此。因此,工作和生活地点方面的这种变化对产业革命后旅游活动的发展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2.除了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之外,产业革命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随着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原先那种随农时变化而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这一变化终将促使人们强烈要求休假,以便能够获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用今天的术语讲,这一变化成为促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重要原因。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在产业革命之前,往往只有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才有财力和时间参与非经济目的的消遣旅游活动。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从而使社会生产的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也流向了资产阶级,从而扩大了有财力参与外出旅游的人数。 此外,产业革命也造就了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终将使资本家有可能增加工人的工资以及给予他们带薪假日。虽然从根本上讲,资本家的让步不过是榨取相对剩余价值的欺骗手段,但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他们将因此有可能加入旅游者的行列。但应当指出的是,工人阶级争取带薪假期的斗争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直到20世纪才在社会立法方面真正获得胜利。 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关于这一点,下面部分将进行详述。 二、变通运箔冤件的发展和窟义 自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这一新技术很快就应用于开发和制造新的交通运输工具。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开始问世,但当时这种轮船的使用并不普遍,而且其应用范围只限于内河航运。进入19世纪后,蒸汽动力轮船在运输中的应用迅速普及和发展。1807年,美国的“克莱蒙特”号轮船已经在哈德逊河上开始经营定期航班运输业务。此后5年中,欧美两地相继有50余艘蒸汽轮船投入内河航运。1816年,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客货航运业务首次开始使用蒸汽轮船,并从1820年开始正式开办定期航班轮渡业务。在截止到1840年的20年中,英吉利海峡轮渡的客运量平均每年达10万人之多。在远程海运方面,1838年英国“西留斯”号轮船横渡大西洋的成功,意味着欧美之间旅行的时间距离将会较前大大缩短。 对近代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铁路运输的出现。1825年,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乔治·史蒂文森在英国建造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此后,各地的铁路建设开始迅速发展。有关资料表明,1835年,全英铁路总长仅为471英里。1845年发展为3277英里,1855年增至13411英里,1865年则发展到21382英里,30年中增长了大约45倍。但是在铁路运营的最初几年中,所经营的业务只是货运,并无定期客运班次。首例定期客运班次的出现始于1830年英国城市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线路上,但实际上也并非是专门的旅客列车,而是客货混合列车。此后,各铁路公司相继开办客运业务。到1875年,全英铁路运输业的年旅客周转量已超过6亿人次。 在铁路运输问世之前的近两个世纪中,欧美人外出旅行时可供使用的最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莫过于公共马车。实际上,公共马车运输的速度和费用都制约着其使用者范围的扩大。铁路客运的出现使人们开始抛弃这类陈旧的旅行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乘坐轮船,特别是选择乘坐火车外出旅行和旅游。因为同传统的公共马车运输相比,这些新兴的旅行方式明显具有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 1.旅行费用低廉。以乘坐火车为例,当时的平均价格为每英里一个便士,远低于公共马车的运输价格。同时,乘客也不必像乘坐公共马车时那样还需交纳路税。这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从而有助于扩大外出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2.旅行速度加快。当时公共马车的走行速度一般为每小时7英里,而火车的运行速度大约为每小时28—29英里,相当于公共马车的4倍。旅行速度的提高有效地缩短了旅行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时间外出旅游提供了可能。 3.运载能力提高。众所周知,一辆公共马车每次只能乘坐几个人,而一列火车至少能够乘坐数百人,从而在技术上使大规模的外出旅游成为可能。 4.旅行距离增大。随着铁路网的不断增大,加之火车的运行速度,使人们旅行外出的地域范围得以扩大。加之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繁荣,不仅使商务旅行的数量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为以消遣为目的的旅游活动的增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主 产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交通运输手段的进步,使更多的人开始有了外出旅游的支付能力。工人阶级要求休假的不懈斗争逐渐迫使资本家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至少先是赢得了在某些传统节日休假的权利。所有这些情况的发展都为更多的人有机会外出旅游提供了新的条件。 但是,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内,此前都没有外出旅游的传统和经验。他们对异国他乡的情况以及对必要的旅行知识都不大了解,语言以及其他方面的旅行障碍也是人们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外出旅游时所担心的问题。因此,虽然社会经济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的有利变化使得希望或有可能外出旅游的人数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其中相当多数的人由于上述情况的制约,实际上未能加入旅游者的行列。 这一情况说明,人们需要社会上有人在这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当时的程度,这种需要已不再是为数很少的个别人的需要,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需要。英国人托马斯·库克(1808~1892)正是由于敏锐地观察到这些问题和意识到这种社会需要,决意设立一种新的业务组织去适应和满足这种社会需要,从而开创了旅游经营的先河。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通过包租火车,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参加这次旅游活动的人数多达570人。他们从英格兰中部城市莱斯特出发,目的地是12英里之外的洛赫伯勒。此行的目的是去参加当天在那里举行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禁酒大会。他们在那里活动了一个白天,于当天晚上返回莱斯特城。这次活动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并被认为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 但是严格地讲,这次活动并非是世界上首例以包租火车形式组织的团体旅游活动。在此之前,报纸上便曾有过利用包租火车开展团体旅游的报道。托马斯·库克本人当时在其日记中也曾写到,他便是受这些先例的启发而想到利用包租火车组织这次活动的。事实上,此前的团体火车旅游都是某些城市的技工协会组织自己的会员前往其他城市拜访那里的技工协会。人们之所以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是因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较前有着以下一些不同之处: 1.这次活动的参加者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其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并且包括青少年和家庭妇女。他们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到一起,活动结束后便解散离去,不再有什么经常性的联系。这一情况同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的情况基本相同。而此前的团体旅行或旅游活动则都是为自己的专业团体或者为本公司的员工组织的。 2.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在整个旅程活动中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这一点可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而此前的团体旅行或旅游活动只是有人筹备和安排交通,却无人在旅途中负责陪同和照顾。在早期铁路时代,由于乘客,甚至包括铁路公司的列车乘务人员在内,都缺乏火车旅行经验,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况且托马斯·库克这次包租的火车实行的是三等票价,其车况并非是今天的那种客车车厢,而是既无顶棚亦无座位的平板车,其危险性可想而知。托马斯·库克在完成这次活动后,将570人安全无恙地带回莱斯特城,这在当时也被看作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此,托马斯·库克的随团照顾工作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这次活动参加入数的规模之大不仅在当时是空前的,而且其后也是非常罕见的。 4.这次活动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由于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并非单纯的消遣性旅游,而且托马斯·库克对这次活动的组织也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而是他自己所说的“业余活动”,所以我们说这次活动的组织实际上只是为其日后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 1841年这次旅游活动的成功使托马斯,库克有了很大的名气。他在组织旅游活动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受到世人的认可和称道。在此后的几年中,他每年都应邀为别人组织和安排团体旅游活动,甚至英国王室的夏季旅游安排也曾邀请托马斯·库克去帮助策划。但所有这些组织活动都一直是他尽义务的“业余活动”。 1845年,托马斯·库克决定开办商业性的旅行社业务,并于当年夏天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活动是从莱斯特出发,最终目的地是利物浦。全程为期一周,参加人数为350人。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这次旅游活动的组织不再是“业余行为”,而是出于纯商业性的营利目的。托马斯·库克从过去组织旅游活动的经历中已经认识到,人们要求参加旅游活动的积极性之高,充分证明旅游需求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借助这一市场开展商业性经营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且,从当时铁路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看旅游市场的潜力之大仍然有待发挥。随着铁路和轮船运输的普及其运输网络所连接地区将会不断扩大,这为以后组织人们到更远的地区旅游提供了交通条件上的便利。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托马斯·库克虽然已开始出于营利目的组织旅游活动,但这一工作此时还不是托马斯·库克的主要职业。直到1854年托马斯·库克开始主要经营其旅行社之前,他的主要职业一直是印刷和出版商。 2.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旅游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而这次组织的团体旅游则是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3.在筹备和组织这次活动期间,托马斯·库克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以便确定全程的各个停留地点和游览内容,特别是了解该地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廉价住宿设施。这在当时来说至关重要。由于传统交通运输方式对住宿市场的影响,当时的住宿设施规模都比较小。在各停留地点为300多名旅行团成员妥善安排住处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 4.为了让参加这次旅游的人了解全程活动的安排情况,托马斯·库克组织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介绍有关这次活动的出发时间、集合方式、沿途停留的地点、参观和游览的项目、住宿设施安排以及其他有关活动须知的内容。据信这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内容的旅游指南手册。 5.在这次全程旅游活动中,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在途经威尔士地区停留参观期间,还聘用了地方导游。据信这也是组团旅行社聘用地方导游的最早先例。 显而易见,同1841年组织的那次旅游活动相比,这次旅游活动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这两次旅游活动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前者是托马斯·库克尽义务的社会活动,而后者是其有意识地出于营利目的而开展的商业性活动。 第二,这两次活动参加者的旅游目的有所不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禁酒示威游行活动;而后者的目的则完全是为了观光和消遣。 第三,这两次旅游活动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前者托马斯·库克只是负责组团和领队护送,后者则涉及了旅行团组织和管理的全部基本工作,从考察线路、组织产品、广告宣传、销售组团、直至领队陪同和提供导游,全面体现了当今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因此,这次活动的意义实际上是托马斯·库克此前组织旅游的活动所不能比拟的。如果说托马斯·库克在1841年组织参加禁酒大会的活动为其以后在1865年正式创办“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打下了基础,那么,1845年的这次活动则是该公司未来业务的实际演练。 托马斯·库克在世界旅游业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旅游业的先驱。他在开展旅游业务方面的很多首创都对后来的旅游业务经营,特别是对旅行社业务的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团去法国巴黎参观博览会,参加者在巴黎停留和游览4天,全程实行一次性包价,其中包括在巴黎停留期间的住宿和往返交通费,总计为36先令。当时的《曼彻斯特卫报》称此举是“铁路旅游史上的创举”。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 在经营旅游业务过程中,托马斯·库克还创造出一种代金券。旅游者持此券可在同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有合同关系的交通运输公司和旅游接待企业中代替现金用于支付,并可用此券在指定的银行兑取现金。据信,托马斯·库克推出的这一代金券便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旅行支票。这一早期“旅行支票”的推出不仅方便了顾客,增加了外出旅游的安全度,而且开创了旅行支票这一金融业务的先河。 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由于这种旅行团前所未有而愈发引人关注,所以在该团的环球旅游过程中,泰晤士报以当时最快的速度进行了全程连续追踪报道。在这次环球旅游过程中,该旅行团到访了中国的上海。 总之,托马斯·库克在组织旅游业务方面的开创精神和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成功经营,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托马斯·库克的名字几乎成了旅游的代名词,特别是在欧美社会中,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托马斯·库克的活动说明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旅游需求市场已经开始形成。托马斯·库克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第三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是旅游发展史中的一个时期概念。同历史学对历史断代划分不同的是,旅游研究中的现代旅游时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旅游发展时期。因此,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曾使旅游活动的发展陷于停顿。在自大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形成这一短短的时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重新恢复,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以国际旅游活动为例,在1950年至1960年短短的10年中,无论是全世界的国际旅游人次,还是国际旅游消费额,都增长了大约3倍。 战后旅游活动之所以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其根本原因还是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都开始致力于本国的经济建设,医治战争创伤。虽然战后世界上仍不时有局部战争发生,但是就世界总的环境而言,缓和与发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证。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和社会状况也不断出现新的进展。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都对战后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具体地讲,促使战后旅游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在战后初期,全世界人口仅约为25亿人。到20世纪60年代,已增加到36亿人。在短短的20年中,世界人口增加了44%。世界人口基数的扩大成为战后大众旅游人数增加的基础。 第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见表1—1)。据统计,以1979年的美元价值计算,战后1949年的全世界生产总值为25000亿美元;到60年代末,则上升为年62000亿美元。几乎所有国家战后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了战前的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使得众多国家的人均收入,或者更确切些说,使得众多国家居民的家庭平均收入迅速增加,尤其是在那些经济基础原先就较雄厚的西方国家中更是如此。到60年代,这些国家开始形成所谓的“富裕社会”。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 表1—1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国别 时期 1913~1938 1953~1973 美国 2.0 3.5 英国 1.0 3.0 法国 1.0 5.2 西德 1.3 5.9 日本 4.5 9.8 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铁路和轮船虽然在不少国家中仍为人们的重要旅行方式,但就世界范围讲,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这些传统的旅行方式逐渐为汽车和飞机所代替。在欧美发达国家中,拥有小汽车的家庭比例不断增大,长途公共汽车运营网络也不断扩大和完善。汽车成为人们中、短途外出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这种旅行方式所具有的自由、方便、灵活等特点自然缩短了人们旅行过程中的时间距离。与此同时,民航运输的发展也使得人们有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作长距离旅行,特别是外出作国际、洲际乃至环球旅游。航空旅行因而成为人们最重要的远距离旅行方式。此外,这些交通工具在节能技术上的进步,加之交通运输公司的价格竞争,也使得人们旅游开支中旅行费用的减少成为可能。例如,有关调查表明,以1979年的美元价值计算,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从美国纽约至英国伦敦的单程航空票价为1070美元。战后1950~1970年降至280美元。1970年以后进一步降到大约150美元左右(McIntosh,1984)。 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产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因而不断提高,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生产同样数量的同样产品所需要的时间。虽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有些国家便已开始以立法形式规定就业人员享有带薪假期,但一是这样的国家仅属个别,二是这种闲暇时间也只是短短几天,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人们的旅游活动和外出旅行的距离。战后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时间有条件得以缩短,加之劳动阶级坚持不懈的斗争,从而使人们的带薪假期有可能得以增加。到6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规定了带薪假期制度,劳动者享有的带薪假期为每年2~6周。这种变化使人们的闲暇活动得以更多地开展。作为闲暇活动重要形式之一的外出旅游有了时间上的保证。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数迅速增加,并且出游的距离和在外逗留的时间也大大加长。 第五,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战后,几乎在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中,农村入口都在不断下降。例如到70年代初,美国的农村入口已下降到不足全国人口的1%。在美国全国劳动力人口中,只有大约5%从事农业生产。在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人口聚居在城市,绝大多数劳动者都在从事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这些都使得城市居民,特别是劳动就业人员的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定期使自己紧张的体力和神经得到放松,从而更向往重返没有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大自然,向往能使入耳目一新的异域环境。这一情况成为战后旅游度假迅速发展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 第六,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加之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乡土和本国以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事物增加了了解,并因此产生兴趣,这种好奇心的增长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这一情况对于战后旅游热的兴起和发展无疑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影响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其他因素当然还有很多,上述这些只是从需求方面观察而归纳出来的主要推动因素。实际上,战后旅游的迅速发展是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和促成的结果。如果从供给方面继续进行分析,那么至少还有两项重要因素推动了战后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其一是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提供和发展;其二是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的旅游业,特别是为了吸引和便利国际旅游者来访而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例如支持和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放宽出入境限制、支持和组织旅游宣传等等。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中国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情况,本书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详细介绍,因此本章中不再另辟篇幅。 关键术语 原始社会(primitive society) 社会分工(specialization of labor) 迁移活动(migration) 奴隶社会(slave society) 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 近代旅游(modern tourism) 现代旅游(contemporary tourism) 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 社会经济(socio-economic condition) 生产力(productive forces) 复习与思考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4.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5.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 6.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本文档为【01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00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6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