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举报
开通vip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主备人:刘盛晖一、常见的建筑教学目的: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教学重点: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主备人:刘盛晖一、常见的建筑教学目的: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能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教学重点: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难点: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教学准备:各种建筑的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谈谈自己家乡的建筑物。谈谈自己所见所闻——建筑物情况。学习新课:(一)房屋的变化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教师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能够遮风避雨的山洞作为自己的房屋。你知道从天然山洞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吗?引起房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或上网来获取资料。再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2。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独立获取信息。教师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围绕上面的问题,阅读课文中的资料。选择适合探究题目的网址和书籍以搜集资料。将得到的信息,及时记录在资料卡片中。利用第4记录表格,有重点地列举出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如天然山洞,树巢,可以动的草棚或兽皮帐篷,土屋,砖瓦民居,故宫,白金汉宫,美国白宫,纽约的玻璃大厦,摩天大楼等,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主要材料,主要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3,组织学生汇报,讨论。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说说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然后围绕着房屋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记录表中分析:建筑物在外形,材料,结构,功能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些规律或趋势。4。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帮助学生做适当的分析归纳小结。5。请学生课下搜集各个地区房屋的图片和国内外著名建筑物的图片。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建筑工具和建筑机械得到了发展。建筑材料经历由天然的树枝,泥土,石料,到人造的砖瓦,石灰,水泥,玻璃,钢铁等。冉到合成的塑料,纤维,纳米材料。建筑由原始的石器到金属,斧,锯等。建筑机械由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第二课时导入说说房屋的变化。学习新课不同风格的房屋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提出问题。教师出示2~3幅不同地区的房屋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教师先对活动的方法和过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出示记录表,指导学生整理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课文中的图片,阅读有关书籍或上网来获取信息,利用表来整理信息。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并分析不同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一向的不同,这些不同特点的房屋是怎样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可以尝试提出“如果在江苏搭建四台院或内蒙古搭建土房是否合适”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不同环境下房屋各具特色。指导学生分析房屋的构成。教师讲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但它们在构成方面都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让学生说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然后师生共同概括出楼房的构成。并用下面的简图表示(也可逆向表示):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指导学生独立分析一种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并用简图表示出来,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结构与系统的关系。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不同功能的建筑布置活动任务。教师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教师出示学校,医院,纪念碑,寺庙,长城,杨浦大桥,都江堰,圣彼得堡大教堂,北京天坛等建筑物的课件。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建筑物,讨论有什么用途。指导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进行分类。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制定标准再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将分类的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三、小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交流展示分类的结果。3。举例说明自己周围的建筑物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给建筑物进行分类,如砖瓦结构的,钢筋结构的等等。作业:了解自己周围的建筑物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功能。二、巧妙的结构教学目的:1,。能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从周同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4。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5.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教学重点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教学准备:各种结构不同的建筑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一节不同风格的房子二、学习新课:(一)常见建筑物的结构1.指导学生发现问题。⑴出示几幅典型建筑物的图片,如赵州桥,钢架结构的加油站,球形结构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⑵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2.指导学生观察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教师提出活动的任务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或自己收集到的建筑物的图片,观察它们什么形状和结构的;(2)学生分组观察建筑物的图片,并利用绘图的形式将它们记录下来;(3)将自己搜集的建筑物图片与小组的同学交换。并进一步观察。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各组典型的建筑物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强调某些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如赵州桥是拱形结构。美国佛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是球形结构,泰姬·马哈尔陵是圆屋顶结构,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是柱形结构,金字塔是三角结构,埃菲尔铁塔是框架结构。4.指导学生分析建筑物的结构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自己制定标准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分类。井将分类的结果用概念图的形式记录下来。5.,鼓励学生将自己或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请同学在相应的结构中补充更多的建筑物。6.建筑物结构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结构的小同,如:三角形,立方形,圆柱彤,球形,圆锥形,弓形,弧形等(2)屋顶结构的不同。如平顶,圆顶,弧形顶,棱形顶等。(3)墙体结构的不同,如支柱,管状,实心,空心,框架等。(4)材料结构的不同,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士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第二课时导入:说说常见的建筑有哪些结构。二、新授:(一)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1.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1)教师出示赵州桥,空心的楼板或立柱,埃菲尔铁塔的挂图或课件,提问:这些建筑物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并且有探究的价值。(2)指定学生汇报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板书。(3)让学生选择一个或两个问题进行研究。2.制订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来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参照教科书中的实验项目,来制订实验方案。3.实验观察。实验分3步进行:(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2)将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模型;(3)改变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研究。4,分析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形状和结构与受力大小的实验结论。5.实践运用。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某种建筑物在选材和结构设计上具有哪些科学道理。(二)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1.从书插图中选择其一或其二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尤其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进而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整体上观察它的外形结构有什么特点,从局部观察它的花纹是什么样的。2.参照上述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书(或其他图书)中其他生物或物体的结构。分析其特点,举…与其结构雷同的建筑物。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观察分析的结果,适时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词汇描述自然界中,尤其是生命世界中一些结构的精致,巧妙,奇特,从而帮助学生欣赏,感叹自然事物结构之美。(三)“科学在线”——指导学生阅读,了解人们怎样受到生物的启示来发明仿生建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设计仿生建筑。比一比准的没计更新颖,独特。三、小结:作业:仿生建筑设计——一建筑物图教学板书:二、巧妙的结构整体结构不同,屋顶结构不同,墙体结构不同,材料结构不同三、美丽的建筑教学目的:1.能从多个片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体会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2.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建筑的特色。3.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4.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1.能从多个片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体会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2.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建筑的特色。教学难点:1。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2。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准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畅谈家乡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二、学习新课:(一)欣赏建筑美1.出示悉尼歌剧院,台湾日月潭慈恩塔,颐和园长廊等画面。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建筑物美在哪里?2.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自身的美。(1)检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各种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图片。(2)提示学生观察建筑物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功能,美在哪里?(3)学生分组先观察欣赏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4)指导学生运用优美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赞美建筑物的美。(5)组织学生围绕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举例说明。3.指导学生欣赏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美。(1)出示流水别墅,水榭楼台图片,观察,思考这些建筑物美在哪里?(2)学生分组观察书中的图片,欣赏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是怎样协调一致的。(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看法。(4)适时渗透给学生树立保护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意识,并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建筑美,为创设美丽环境做出努力。(二)调查建筑装饰材料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方法和过程。任务——观察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具有哪些用途,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等。(2)方法——按小组的形式进行,方法包括:调查,观察,询问等。(3)过程——组织学生到装饰材料市场看,有哪些建筑装饰材料。了解是用什么制成的,它们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对环境有无污染。查阅有关资料,认识各种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作用和不足。2.布置学生课外时间分组进行调查。教师要提示学生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损坏建筑装饰材料。3.对某建筑装饰材料,提出改进意见。三、小结:作业:将调查结果填写在表格上。教学板书:美丽的建筑借景、造景四、人体的组成教学目的:1.能用类比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2.能借助丁具(显徽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3.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4.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5.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同时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教学重点1.能用类比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2.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教学难点: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同时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教学准备:人体结构模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分析校园建筑物的构成。2。说说过年时吃的鸡有哪些器官构成。二、学习新课:(一)认识人体的组成:1.提问:人从外部形态上人体分为哪几部分。2.鼓励学生在一张纸上将自己所知道的人体的内部器官写出来。3.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对学生已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人体内部器官的样子画出来,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性,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4.让学生将自已所画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的身体相应位置指出来。5.理解——器官:肝脏,胃,肺,心脏等。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6.在学生对人体的主要内部器官有所了解后,告诉他们教材中的每幅图都表示一种系统,让学生对人体的构成先有一个总体的,概括的了解。7.在分析人体的结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然地将话题转到上单元研究的建筑物的结构上,从而引领学生对建筑物和人体的构成作类比研究。8.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将人体的结构层次逐一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进行类比,可以鼓励学生回答图中细胞相当于楼房结构中的哪一部分,组织,器官分别相当于楼房中哪个部分。通过类比,逐渐认识到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某某细胞某某组织一某某器官一某某系统有机体”是人体构成的基本层次构成。用类比的方法去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9.仿照刚学到的方法将人体的结构或身体内任意一个系统与某种机器或植物进行类比,强化对人体基本结构的认识。例如: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各种植物细胞——各种植物组织——各种植物器官——各种植物系统——植物铁分子——各种形状的铁块——各种零件——各种操作系统——机器第二课时导入:回忆人体的结构。二、学习新课:(一)观察细胞1.洋葱切片——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不同细胞的标本。2.活动开始,学生描述自己对细胞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积极性。3.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根据本书提供的资料弄清显微镜的基本使用要求。有关显微镜的使用在中学生物课中还会作进一步学习,让学生对显微镜进行简单的操作,观察时要睁开双眼。尽量做到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操作。4.当确保每位学生都看到洋葱表皮的细胞后,再根据学校实际提供学生一些其他动植物的细胞标本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画下来并进行描述。与同学交流,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细胞的形态,种类多种多样。三、小结:1.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等关键词打乱顺序,让学生将其迅速排列,根据学生的正确程度对其进行评价。2.复习: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相当于楼房(由多个单元建成)。教学板书:四、人体的组成教学札记:五、消化与吸收教学目的: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2.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3.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有关消化系统的问题,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5.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探究治疗消化不良药物的作用,用实例说技术的进步给诊断和治疗疾病带来的帮助。6.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2.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教学难点: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2.用实例说技术的进步给诊断和治疗疾病带来的帮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分析人体的构成。2.说说平时吃的东西通过人体的哪些器官。二、学习新课:1.谈谈是否见过类似“小冬”肚子不舒服那样的例子,推测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些什么,“小冬”又会学到些什么?2.让学生谈谈对消化和吸收了解多少。3.试着将食物从口腔到变成粪便排出的过程试着画出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4.对照教材中的漫画发现自己没有想到或者是想错了的地方:对干漫画,注意提醒学生,微型机器人每次停留的地方都是消化器官,顺序是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5.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将背景资料中提供的内容进一步简化,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了解食物在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6.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再借小冬的话题来探讨消化器官的卫生保健问题。7.活动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消化和吸收的解释。嚼馒头活动可以安排在认识唾液对消化的作用时进行,也可以安排学生在同家吃饭时体会。8.组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活动。学生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标志(主要消化器官的头饰或胸牌),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可以协助或提供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充分发表意见。9.各组将本组讨论的结果以及列出的合理,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展示给大家,相互补充。第二课时导入: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二、新授:1.制作消化道模型有助于学牛对各消化器官的相互位置关系的理解。2.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要相信学生会根据自已的理解来制作。即便有的组不能完成,也可以通过别人的介绍,了解自己没能成功的原因。3.学生展示了自己做的模型.对于消化系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后,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让学生带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走到社会中去。三、“科学在线”——反映了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讨论,希望学生再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四、小结:作业:搜集更多消化系统的相关信息教学板书:5.消化与吸收教学札记:6.呼吸与交换教学目的: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2.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3.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4.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白己的看法。5.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6.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7.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哪些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教学重点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3.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教学难点:1.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白己的看法。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谈自己是怎样呼吸?2.发现别人又是怎样呼吸的?二、学习新课▲体验呼吸1.出示教材中健康肺和因吸烟而损伤的肺的对比图片。问:是否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虽然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但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并对呼吸器官的保健问题引起重视。2.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人能仔细观察、分析呼吸的过程。当学生明确肺是气体交换的最重要器官后,组织学生反复体验呼吸过程中胸部的变化。以吹气球为例有助于学牛观察胸部在呼吸时的起伏变化。3.让学生互相观察同学深呼吸叫的胸部变化,还可将手放在自己的胸部在反复的深呼吸过程中体会。通过反复体验,逐步认识: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4.指导学生对照分析呼吸的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帮学生简要慨括呼吸的基本过程:从鼻腔吸进的新鲜空气(氧气)通过喉、气管、支气管进到肺(肺泡)里,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从全身各处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肺泡)内,经支气管、气管、喉、鼻腔呼出体外。5.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上述意思6.组织学生制作肺的模型:制作模型不是目的,重在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模拟前要启发学生分析模型的各部分用来模拟呼吸系统的哪部分,观察各部分在模拟过程中的变化。可布置学生在课下完成装置的制作,制作模型时,要注意密封,橡胶皮膜可用废气球皮代替,可用Y形管连接两个气球。第二课时一、导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前调查分析,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二、新授:1.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文中提供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测量各自肺活量,同时,还要适时提醒注意安全卫生。2.当各组整理好本组同学肺活量的数据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柱状图呈现同学的测量结果,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在哪些情况下呼吸会加快”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讨论呼吸系统保健、呼吸系统传染病、抽烟、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和呼吸有关的问题。教学板书:6.呼吸与交换教学札记:7.循环与运输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学会不同的方法测定心律,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通过调查了解医学方面的新技术,以培养学生制作探究收集材料等诸多方面的能力。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探究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关注科学动态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学会不同的方法测定心律,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关注科学动态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小黑板、收集到的资料、听诊器、胶管、牙签学生准备漏斗、橡皮、牙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已有认知1.组织交流人体是靠什么把肺部获取的氧气和消化系统获取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的?学生交流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二)测量心律1.讲解什么是心律2.测量心律的方法之一-----用耳朵听:出示听诊器让个别学生听心跳的声音(激发学生想听的欲望,指导制作建议听诊器并进行试用,教师计时学生分组听心跳数30秒内心跳次数)3.计算心律并与其它组交流,绘出曲线图4.计算自己一天的心跳次数交流计算结果与方法5.模拟心跳推想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在一分钟内用力挤压较硬的小球,次数与自己心跳次数相同,体会手有什么感觉6.学生交流7.想象心脏是如何工作的8.总结讲解心脏工作状况及作用(三)体验测定心律的其他方法1.用眼睛看,指导操作2.用手摸,摸手腕部与颈部的动脉(四)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1.讲述:在一天内我们心跳的快慢有时会不一样,那么心跳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出示探究提示:想一想,你在什么情况下心跳会加快?通过你的经验你认为心跳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交流自己的精力和看法,教师记录在黑板上。持统一观点的学生分为一组讨论怎样用实验来证明,怎样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等。3.学生使验证自己的假设4.交流本组的假设和实验方法、结果和最后结论5.组织总结归纳出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五)调查新技术在医疗中的作用各组交流所调查的新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教学板书:7.循环与运输教学札记:8、生理与适应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2.采用交流、体验等形式观察、发现神经系统的功能。3.培养学生揭开人体奥秘的兴趣。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5.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例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教学准备:布置学生会家在党号窗帘的情况下关灯看能否看清周围的物体;把脸或手浸在凉水里注意刚入水和过一会的感觉。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笔和一个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区分人体的功能1.让学生交流人有哪些功能。2.讲述:人们把这些功能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理功能,二是心理功能。3.让学生为这些功能归类,并说明三者关系4.、提示这节课的内容:生理功能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的心理功能。(二)刺激反应游戏1.讲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让我们来做几个刺激反应游戏2.讲解演示游戏的做法:a、逃避打手游戏b、快速抓棒游戏3.学生每个人作五次记录下各自的成功次数4.组织讨论: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的神经系统心里功能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指导了我们采取哪些生理反应?在打手游戏中为什么成功的次数会有不同?为什么有的同学能躲过去有的同学躲不过去?5.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分析加以理解卡我们刚刚分析的对不对。6.找出后动中的刺激源、感觉器官、产生的反应,填写在书中的表格(三)认识各种适应现象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作的晚上关灯及把脸浸在凉水中的感觉,及其类似的经历2.刚一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闻到了什么?现在你还能闻到么?为什么会这样?3.组织讨论:刚才大家说了许多在同一种条件下我们的感觉会先后不同?这是怎么回事?4.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体验左手对写字的适应过程。5.组织讨论:从以上各种不同的适应现象中,能够发现什么共同点?6.以上述体验为例讲解什么是适应7.交流所知的人身体适应能力的例子(冬泳、春捂秋冻、晕船的适应)(四)体验错觉1.用半分钟的时间完成40页的判断题2.用尺子想办法测量一下长短并汇报检验结果3.讲解什么是错觉4.交流生活中你发现有什么错觉(例如:早晨初升的太阳大、各种魔术)(五)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学板书:8.生理与适应教学札记:9.健康成长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青春期的一些知识,学会交流。2.采用观察交流的方式自学课文。3.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能利用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能意识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能把自己获得的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信息告诉其他同学。能举例说明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心中的苦恼的问题。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课前准备从体验表上抄下自己上学后每年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数值,并在41页的图表上划出曲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青春期知识(健康课学过的)(二)新授1.复习看图方法并看图将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内。2.对照男女生第二性征表看青春期都有什么变化,哪些现象已经出现了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心里上的变化4.小结青春期有哪些变化(三)学会健康生活1.会议所学,说说青春期应注意什么?2.阅读45页的第一段文字,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判断的失误”“不健康的心态”3.阅读45页的后半部分内容,明确什么是健康的心态,并加以理解。知道如何同异性交往。4.答问卷:我所欣赏的品质与气质;小组内统计结果;全班统计结果5.你希望自己具有什么品质?也请在问卷标出来。6.总结:本课的收获是什么教学板书:9.健康成长教学札记:10.小池塘大世界教学目标: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二、新授:1.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2.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讨论:(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5)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该包括3.“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吃草籽的鸟→鹰植物→兔→鹰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一定位置。根据我们知道的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4.关于“生态平衡”: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4)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小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的生与死,迁入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变化。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读书P.154~155,讨论:(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被破坏?结合录像说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5.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教学板书:10.小池塘大世界教学札记:11.小瓶子大学问目的要求:1.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作用。2.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方法。3.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教学重点1.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作用。2.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学难点: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平时我们见过许多瓶子,不知有谁利用过发挥他的长处?二、学习新课:1、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2.课上讨论、分析资料:认识生态平衡的动态平衡。3.阅读科学在线,认识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并以此实例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检查学生查找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可以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实例,也可以是生态平衡维持得比较好的实例,也可以是生态农业做得比较好的案例,如比较典型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4.以具体的实例介绍什么是生态平衡,怎样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在理解了什么是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教材里的资料,黑尾鹿与大灰狼的故事是比较典型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实例。5.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可能学生从小受文学作品的影响,不喜欢大灰狼、狐狸等等一些被加人人文色彩的动物,认为这种动物“很坏”。在客观情况下,动物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在生态系统内它们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尽管在生态系统中“弱肉强食’’是很残酷的,但它是动物谋求生存的小可避免的方式。6.小结:⑴通过阅读此材料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带给生态系统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人类能够做的只能是维护这种平衡,人们看似好意的行为有时反而办了坏事,违反了自然规律。⑵自然界适者生存的规律既推动着捕食者(掠取)的发展,也推动着被捕食者(猎物)的发展。黑尾鹿与大灰狼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生态系统中虽然总是存在着你死我活的争斗,但也正是这种争斗促进了生物间的和谐发展。⑶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进行交流,在交流了这些资料之后,让学生讨论教材给出的话题。⑷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平衡。7.阅读科学在线、认识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并以此实例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只要学生理解了,在生态系统里谁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即可。教学时可以先出示科学在线中的图例部分,鼓励学生根据箭头分析图片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课时1.此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是制定生态瓶研究方案.把自己的生态瓶做好,制作本小组的记录表格,确定本小组下一步研究的问题,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讨论人与生物圈的联系。2.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研究过的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池塘的生态系统是什么样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都各是什么样的?3.材料制作模拟生态系统——生态瓶。教材中生态瓶制作方法是个范例,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学生可以按照它来制作,也可以自已设计其他方案。但无论模拟、制作哪一种生态系统,都要认真考虑本课结束前提示栏的内容,想一想你打算模拟的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保持平衡….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自己组的研究方案,对于可能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模仿教材给出的范例来做,研究方案必要的几项一定要写清楚.包括试验目的、材料与工具、方法与步骤等。4.制定好方案之后,就要按照方案制作生态瓶,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学生保持教室内卫生,制作完毕注意洗手.生态瓶不要被污染。5.比较交流:自制的生态瓶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然后组织学生制作记录表格。鼓励学生坚持做好科学观察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遇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生态瓶,也可以重新制作一个生态瓶,比如原来做的是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生态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再模拟陆地或森林生态系统做个生态瓶。作业:继续完善、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教学板书:11.小瓶子大学问教学札记:12.小行为大环境教学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4.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5.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6.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7.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8.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教学难点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2.课前学生记下自己当天所吃的食谱,写出每一种食物分别来自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另找一张纸列出这些生物名称以及这些生物还能吃哪些生物或被哪些生物所吃。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别忘了写上自己的名字。3.搜集和分析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实例(可从报纸上剪取或查阅资料)。教师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资料及图片。2.制作简单的课件(含抢答题)。3.多媒体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 复习前面的内容。引出课题。二、新授:学生朗读第22页两段。由学生自己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知识的要点。3.教师小结,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4.学生认真观察第23页资料,然后分析,同学互相提问,可以提教材上的问题,也可以围绕生态系统的组成提其他问题。5.引导学生观察第25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提问: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3.什么叫食物链、食物网?教师小结并强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教师检查课前布置的第25页“进一步探究”,用实物投影仪来展示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食物种类制定的食物网。4.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然后讨论,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5.学生观察第26页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6.教师投影分析后小结。7.教师举著名的有毒物质造成危害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8.以“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为题出一次板报。 板书设计  12.小行为大环境1.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教学札记:13.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5.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6.能正确说明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教学难点: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1.从以上图片中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二)新授:1.关于银河系你都知道些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3.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4.在宇宙中,你知道哪些星系?5.阅读科学在线,谈谈自己的感想。6.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三、拓展:1.宇航局将发射一艘宇宙飞船,正在征集宇宙飞船的名字,我们来参与这项活动宇宙飞船起名字。2.讨论起名字的方案。3.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板书:13.浩瀚的宇宙教学札记:14.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事物或模型的制作。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3.能总结出使火箭飞的更直、更高的方法。4.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5.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或意见。6.能向他人介绍钱学森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7.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教学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教学难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教学准备:2片透镜,2张硬纸片,剪刀,胶带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北京建国门的古天文台的资料。(二)新授:介绍课前收集的各种天文望远镜的资料。列表归纳记录不同的种类天文望远镜的名称、特点、发明人。讲解教材中的简易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讨论各自望远镜的修改方案。课后用自己的望远镜观察天空。第二课时引入:说说自己用自己制作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天空感受。二、新授:小组内出示课前收集到的宇宙探测器的资料。各小组选出本组的宇宙探测器的资料在全班交流。把收集到的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归纳。讲解我国明朝万户的故事。讨论小火箭用什么做动力。讲解火箭工作原理---发冲力。作模拟实验观察空气向哪个方向喷出。介绍小火箭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小火箭。到操场上放飞小火箭。提出自己的小火箭的改进方法。教学板书:14.探索宇宙教学札记:15.人造地球卫星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的特点和分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设法调查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人造卫星进行分类。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教学难点: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教学教具:投影、卫星图片教学过程提问导入你都知道哪些人造卫星。二、了解卫星的用途1.请把你们带来的卫星图片展示出来,你对图片上的卫星了解吗?S介绍自己图片上的卫星的特点及用途。1东方红1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属科学卫星……2姊妹双星,……2号空间物理探测卫星,……返回式卫星,……生物卫星,……资源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2.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呢,请你据用途判断卫星的类型,把结果填到空格上投影示图出示课件3.阅读课文25页4.谈谈卫星的应用。5.依靠我国科学家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卫星从无到有,越来越好,说明了我国人民是聪明的,智慧超人的,勤劳勇敢的!我们应充满自信心,勤奋学习,将来更好地为祖国作贡献!6.你最感兴趣的卫星是哪棵,请你说说它的情况。板书设计15.人造地球卫星1、人造卫星可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2、我国卫星在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教学札记:16.在太空中生活教学目标: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能利用废旧材料将自己设计的空间工作站制作成模型。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能有根据地对“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想法。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能对我国和其他国家宇宙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教学重点: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教学难点:设计和建立空间模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有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的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到太空中生活,与外星人不期而遇是我们许多孩子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宇航员到太空中怎样生活。二、新授:1.教师讲解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资料。2.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或图片进行交流。3.小组讨论,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情景。4.各小组表演。5.讨论:在太空中生活与在地球上生活有什么不同。6.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的资料。7.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空间站。8.讨论当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在你们设计的空间站里工作、生活,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工作或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发展航天事业的深远意义和崇高价值”展开辩论会。二、新授:1.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方。2.双方同学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辩论。3.教师小结。4.讨论10项优先考虑的项目并说明理由。5.全班交流。教学板书:16.在太空中生活教学札记:17.走近科学家教学目的:1.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
本文档为【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1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21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3KB
软件:Word
页数:51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1-11-18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