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举报
开通vip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前言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并下发了本规定。本规定对当前煤矿地质工作的内容、原则及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细化:1.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2.煤矿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3.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1、煤矿地质工作基本要求1.1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1)研究煤矿地...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前言为了加强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并下发了本规定。本规定对当前煤矿地质工作的内容、原则及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细化:1.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2.煤矿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3.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1、煤矿地质工作基本要求1.1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1)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2)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3)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4)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5)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1.2矿井机构设置及人员要求1)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2)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3)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2、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露天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2.1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依据以断层、褶皱、岩浆岩等影响采区合理划分因素为主。2.2煤层稳定性划分2.2相关规定1)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1年内进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编写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A,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2)一个煤矿原则上只评定划分一种地质类型,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有明显分区规律时,可分区、分煤层划分地质类型。3)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3煤矿地质基础资料3.1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区域地质资料和图件1)矿区内的各类地质报告;2)矿区构造纲要图;3)矿区地形地质图;4)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5)矿区主要地质剖面图。3.2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区域地质资料和图件1)地质勘探报告、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建矿地质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等;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3)煤矿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4)煤矿煤岩层对比图;5)煤矿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和立面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6)煤矿地质剖面图;7)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的多煤层煤矿);8)勘探钻孔柱状图;9)矿井瓦斯地质图;10)井上下对照图;11)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急倾斜煤层要绘采掘工程立面图);12)井巷、石门地质编录;13)工程地质相关图件。3.2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地质资料台账1)钻孔成果台账;2)地质构造台账;3)矿井瓦斯资料台账;4)煤质资料台账;5)井筒、石门见煤点台账;6)工程地质资料台账;7)资源/储量台账;8)井田及周边采空区、老窑地质资料台账;9)井下火区地质资料台账;10)封闭不良钻孔台账。3.2相关规定1)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2)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资料要齐全、完整,分类妥善保存,便于利用。4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当煤矿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建设和生产需要时,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与勘探,收集相关地质资料,重点调查煤矿内或周边煤矿开采情况,并将老窑、采空区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等相关图件上。4.1补充勘探的主要任务及要求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以查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结构、瓦斯赋存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为主要任务,满足工程设计和安全采掘(剥)要求。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应由煤矿企业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现场工程结束后6个月内提交补充地质勘探报告。5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1)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4)陷落柱普查,应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5)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6)导水裂缝带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的,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7)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议。8)井下火区普查,应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建议。9)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查明井田内岩浆岩侵入体分布范围、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等,将查出的不良地质体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5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5.1地质观测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揭露岩层的特征、厚度及产状等,煤层、顶底板及标志层应重点观测,同时对井巷施工中的巷道变形、冒顶、片帮、底鼓和出水点等情况进行观测。露天煤矿采煤工作面观测间隔根据工作面推进速度和煤层稳定性来决定;煤层测绘点间距应以能连出圆滑的分界线为准;煤层顶底板(包括夹矸)测绘点间距不应大于20米,特殊情况应加密。5.1.1沉积岩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碎屑岩类(砾岩、砂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碎屑成分、大小、形态、磨圆度,岩石分选性,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2)黏土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及页理特征,固结程度,滑腻感,断口形状,可塑性,吸水软化或膨胀特点,黏结性,所含化石及其保存完整程度,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2)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主要成分及杂质成分,硬度,所含化石、结核或包裹体大小、形态、分布情况,裂隙发育特征、方向性和充填物,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4)沉积岩层还应描述层理类型和特征,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等。对于煤层对比困难的煤矿,应系统收集沉积相、沉积旋回等资料。5.1.2煤层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井筒、石门和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应进行观测;顺煤层巷道的观测点间距按表5-1执行,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2)观测煤层厚度、煤分层厚度、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夹矸(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煤体结构及其空间展布,裂隙发育特征。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按表5-1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3)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观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结核与包裹体的成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4)煤层含水性、产状要素。5)煤层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必要时,测试岩石物理力学参数。6)煤层变薄、分岔、合并时,应观测煤层结构、煤厚、煤质、煤层的接触关系、围岩岩性等。7)煤层尖灭时,应对尖灭层位进行全面观测,分析尖灭原因。8)在煤层被冲刷区域,应观测冲刷带岩性、冲刷标志,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等基础资料。9)煤层风氧化带等其他需要观测的内容。5.1.3断层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2)断层带中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及充水性等;3)断层两盘煤、岩层的层位、岩性、产状、错位和牵引特征、伴生和派生小构造、断层类型;4)断层的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5)断层附近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围岩破碎程度、出水和瓦斯涌出情况等。5.1.4褶皱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褶皱形态、两翼产状;2)褶皱位置、轴面、走向、倾伏向和倾伏角;3)褶皱与煤层厚度变化、煤体结构变化、顶底板破碎等关系。5.1.5岩浆岩体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结晶与自形程度、分布排列特征;2)岩体产状、形态、厚度、侵入层位,对煤层厚度和煤质的影响。5.1.5露天煤矿边坡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边坡岩层(岩体)的岩石特征,软弱结构层(面)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接触关系、接触面的特征及产状等;2)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类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曲和裂隙等的性质、产状、发育方向及程度、裂隙带宽度、充填物等;3)松散及风化岩石的岩性、次生矿物、岩石破碎程度、与坚硬岩石的接触关系及接触面特征等;4)滑坡体(包括排土场)位置、范围及滑落时间、滑动方向、滑落面产状及渗水情况等。5.2资料编录煤巷素描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稳定或较稳定时,应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一帮素描图。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近水平、缓倾斜煤层时,第一分层巷道应做一帮素描图。2)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煤层稳定或较稳定时,应编绘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或底)水平切面图。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厚煤层时,应编录煤门一帮素描图和必要的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水平切面图。5.3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含煤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2)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层厚度、煤质变化的原因和规律;3)构造及其组合特征、形成机制、展布规律和预测方法;4)含煤地层中岩浆侵入体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5)瓦斯(或二氧化碳)赋存规律;6)水文地质特征;7)煤层顶底板、冲击地压、陷落柱、老空区、地热和边坡稳定性等地质问题;8)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析;9)采探对比分析;10)煤矿勘探、建设和生产中新出现的地质问题。5.3地质预报5.3.1地质预报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地测部门与采掘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观测被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规律;2)地质预报应按年报、月报等形式进行,且应根据采掘(剥)工程的进展及时发出;3)地质预报应做到期前预报、期末总结,预报与实际出入较大时,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地质预报质量;4)地质预报经矿井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后生效。5.3.2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断层、褶皱、陷落柱、地层倾角和岩浆侵入体等特征,以及对煤(岩)层的影响等;2)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质、煤层顶底板及其岩性等;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4)含水层、隔水层、构造体的含水性和导水性,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老空区、老窑位置及其积水情况,封闭不良或封闭情况不明钻孔的位置及封孔情况等;5)露天煤矿滑落层(面)的赋存状态及边坡滑落规律,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及影响程度等;6)其他致灾地质因素及建议。6煤矿阶段性地质工作6.1建设阶段煤矿建设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系统收集编录煤矿建设阶段工程所揭露的一切地质资料,及时预测预报并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问题,编制建矿地质报告并全面移交给生产单位。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由煤矿建设单位负责,煤矿施工单位具体实施。6.1.1开工前地质工作新建矿井开工前应编制下列主要井巷(采剥)工程的预想地质资料:1)井筒,主要石门,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首采区上(下)山、运输巷、回风巷、切眼等平面图、剖面图及其地质说明书;2)井底车场、总运输水平、总回风水平的水平地质切面图;3)井巷工程需要的其他预想地质资料;4)露天煤矿采剥工程所需的预想地质资料。6.1.2施工中地质工作井巷掘进过程中,应按本规定的有关要求对井巷穿过的地层、煤层、地质构造、陷落柱、含水层和隔水层等进行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补充、完善相关地质资料。井筒施工时,应及时观测井温、水位、井下涌(漏)水量等变化情况。当发现影响施工的不利地质因素时,应及时提供补充地质资料。6.2生产阶段1)煤矿生产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根据煤矿生产的需要,系统收集、编录所揭露井巷工程的地质资料,开展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及时编写各种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等相关地质资料,保障安全生产。2)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应当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及时对揭露的地质情况进行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并补充和完善相关地质资料。当现有的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安全生产时,应按要求进行补充地质调查与勘探,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3)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3年内编写生产地质报告,之后每5年修编1次。生产地质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对生产地质报告进行修编:(一)地质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质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二)煤炭资源/储量变化超过前期保有资源/储量的25%;(三)煤矿改扩建之前。6.2.1采区掘进的地质工作地质勘探工作量达不到有关规定要求或影响采区设计与掘进的地质因素不确定时,应采用物探、钻探等手段开展下列工作:1)查明落差5米以上断层、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褶曲的形态和岩浆岩侵入及影响范围等;2)查明煤层层数、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及其变化;3)查明瓦斯赋存规律;4)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查明采掘工程与采空区、老窑的空间关系,确定防隔水煤(岩)柱;5)查明煤层顶底板特征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6.2.2掘进和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工作1)工作面掘进期间应开展下列地质工作:(一)查明影响回采工作面连续推进的断层和褶皱,并采用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明回采工作面内隐伏断层或陷落柱等;(二)进一步查明瓦斯赋存规律;(三)查明工作面及周边水文地质情况,并提出防治水措施;(四)根据实测资料预测工作面内煤层厚度及结构变化情况,绘制工作面煤层厚度等值线图;(五)测定煤质、煤岩等参数,分析煤质、煤岩变化规律,评价煤的利用途径;(六)查明煤层顶板岩性、厚度和裂隙发育程度,评价煤层顶板稳定程度;(七)巷道实见的煤层冲刷变薄带,应查明其类型,确定其影响范围;(八)查明揭露的岩浆岩体的位置、形态、影响范围及其对整个工作面的破坏程度,探测煤的变质带宽度,确定煤的变质程度;(九)利用工作面巷道查明邻近煤层的地质条件;(十)核实工作面的煤炭资源/储量。6.2.3煤矿水平延深的地质工作煤矿水平延深时,应开展下列主要地质工作:(一)了解设计意图、安全生产对地质工作的要求;(二)研究延深区现有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主要包括各煤层的稳定性和可采性,褶皱、断裂、岩浆侵入体等控制程度,瓦斯、水、冲击地压和地热等灾害的危险程度;(三)核实原有煤炭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评价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和有工业价值的其他可采有益矿产;(四)预测延深水平主要井巷工程和首采区的构造、煤层、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条件;(五)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单项或系统的补充地质调查与勘探。6.3闭坑阶段根据采场、排土场的边坡稳定和采剥、运输等工程地质的需要,应对各种岩石进行力学、其他物理和水理性质试验,主要包括:(一)软岩的压缩及膨胀性;(二)岩石的极限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普氏系数等;(三)岩层软弱结构层(面)抗剪强度及摩擦指数;(四)与公路路面设计有关的岩石力学试验(卡车运输的露天煤矿做此项试验);(五)岩石密度、孔隙度和含水性等;(六)松散岩石的自然安息角等。
本文档为【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a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格式:ppt
大小:7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1-07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