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汉砖瓦初步研究_刘振东

西汉砖瓦初步研究_刘振东

举报
开通vip

西汉砖瓦初步研究_刘振东西汉砖瓦初步研究刘振东张建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目次砖板瓦筒瓦分期都城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建筑遗迹。调查和发掘建筑遗址往往获得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对建筑材料进行研究也是都城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的陶质建筑材料主要有砖、板瓦、筒瓦和瓦当。瓦当以其种类繁多、图案精美一直受到收藏者和研究者的重视,著录和研究之风盛行。然而对于砖、板瓦和筒瓦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的成果大多散见于各遗址的发掘报告或各种著录之中lj[。日本学者虽然对汉瓦(主要是连筒瓦的瓦当)作过专门的研究川,但运用...

西汉砖瓦初步研究_刘振东
西汉砖瓦初步研究刘振东张建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目次砖板瓦筒瓦分期都城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建筑遗迹。调查和发掘建筑遗址往往获得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对建筑材料进行研究也是都城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的陶质建筑材料主要有砖、板瓦、筒瓦和瓦当。瓦当以其种类繁多、图案精美一直受到收藏者和研究者的重视,著录和研究之风盛行。然而对于砖、板瓦和筒瓦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的成果大多散见于各遗址的发掘报告或各种著录之中lj[。日本学者虽然对汉瓦(主要是连筒瓦的瓦当)作过专门的研究川,但运用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砖瓦材料,旨在对之进行分期的综合研究,至今尚不多见。本文拟就西汉京师长安(今西安)地区出土的砖、板瓦和筒瓦三类遗物进行初步研究。本文主要使用历年来在汉长安城遗址发掘出土的砖瓦资料,包括桂宫建筑遗址(代号G)[31、北宫南窑址(Y31一Y41)[`习、施家寨小学窑址(Y49、Yso)[Sj、武库建筑遗址(代号W)[6j、未央宫建筑遗址(代号WY户〕、西市窑址(Yl一Y30、Y42一Y48s)[〕、城墙西南角建筑遗址(简称西南角)0[〕等。此外,太上皇陵(称太上皇陵)和杜陵建筑遗址10[〕出土的砖瓦也少量引用。本文以制陶技术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以形制和花纹为基本要素将砖、板瓦和筒瓦进行型式划分,并以典型遗址出土资料为基础构建基本的年代框架,综合各个遗址单元的资料,对西汉砖瓦进行初步的分期研究。砖为了描述上的方便,本文根据砖使用时的状况,将朝上的一面称为正面或上面,朝下的一考古学报2007年第3期面称为背面或下面,其余四面皆称为侧面(长边侧面、短边侧面)。砖坯均为模制,即将和好的泥放人模具内经拍打、刮抹制成。砖主要用于铺设地面,处置拦边,围砌渗井、水井、水道壁,券水道顶,架设台阶等。砖的形状有方砖、条砖、空心砖、扇形砖、子母砖和异形砖等。大多数砖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为素面,有的砖一面或多面模印、拍印或刻划纹饰。不同形状、不同纹饰的砖往往有不同的用途。(一)方砖方砖最主要的用途是铺设地面,有时也被栽立作为廊道或散水的拦边,或用来加工成各种异形砖,以适应不同的用途。这种砖往往制成一面略大、一面略小的形制,在铺地时,略大的一面朝上,略小的一面朝下,出土时小面上往往残留有泥状物,这样可使砖面接缝严密,浑然一体。根据砖表面装饰的有无,分为素面方砖和花纹方砖两类,其中花纹方砖在砖的一面或两面模印、拍印或刻划出纹饰,有几何形纹、小方格形纹、绳纹、博局纹、菱形纹与涡纹、菱形格米字纹等。1.素面方砖正、背面及侧面均无纹饰。根据大小的差异,分为五式。I式:砖长宽不一样,较薄,厚3.5厘米左右。Y38:3,正面长39.6、宽34.5厘米,背面长39.4、宽34.3厘米,厚3.4厘米。I式:砖长宽基本相同,较薄,厚3.5厘米左右。wYS:Tl③:134,两面均长35.5、宽34.8、厚3.5厘米。l式:砖长宽基本相同,较厚,厚4厘米左右。GZ南:TS③:49,正面长、宽各3.6厘米,背面长32.4、宽32.8厘米,厚3.9厘米。vI式:砖长宽基本相同,较厚,厚4.5厘米左右。杜陵三号遗址出土的一件,正面边长34.9厘米,背面长34.9、宽34厘米,厚4.6厘米。G4:Tl③:122,正面长34.5、宽34.2一34.5厘米,背面长3.4、宽32.3一3.6厘米,厚4.5一4.7厘米。v式:砖长宽基本相同,很厚,厚5厘米左右。GZ南Tl③:40,正面边长34.1、背面边长33·5、厚5厘米。2.几何形纹方砖一般是背面饰花纹,正面素面。用法与素面方砖相同,铺地时花纹面向下,用以增强砖与坐砖泥间粘合的牢固性,素面向上,以便于行走。但在铺砌坡道时则素面向下,花纹面向上,以花纹增大磨擦,起到防滑的作用。砖面模印几何形花纹的一般布局为:垂直相交的双十字线将砖面平分为四区,四区内饰两种花纹,一种是曲折纹,一种是菱形纹与直角纹,对角两区花纹相同。根据砖的规格和砖面纹饰的细部特征分为三型。A型:砖较薄,略呈长方形。根据纹饰细部特征的差异,分为二式。I式:太上皇陵采:5,残。纹饰外缘方框为三线,仅存一菱形纹与直角纹区,呈长方形,又由单界隔线将花纹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三重菱形纹和二组二重直角纹,外层菱形纹的两一340一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哪曰..麟`,如.,翻1口.皿ō产̀、毒尹图一砖拓本1.A型工式几何形纹方砖(太上皇陵采:5)2.A型l式几何形纹方砖(Gl:T10③:2)3.菱形纹与涡纹方砖(Y40,3)边借用界隔线,最内一重菱形纹、直角纹呈菱形、直角形乳钉状。残长16.6、残宽14.5、厚2.7一3厘米(图一,1)。:式:Gl:T10③:2,残。纹饰外缘方框为双线,仅存一不完整的菱形纹与直角纹区,又由双界隔线将花纹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四重菱形纹和二组三重直角纹,外层菱形纹的两边借用界隔线,内层菱形纹不太规整,近似圆形。残长13.7、残宽n.8、厚2.4厘米(图一,2)。B型:砖较厚,基本呈正方形。纹饰外缘方框为双线,由双界隔线分为四区,二曲折纹区亦由双界隔线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双线曲折纹(一般曲折5次);另二区饰菱形纹与直角纹。根据纹饰细部特征的差别,分为四式。I式:菱形纹与直角纹区由单界隔线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四重菱形纹和二组三重直角纹,外层菱形纹的两边借用界隔线。GZ南:T6③:8(加工成长方形),背面长35、宽28.5厘米,正面长35.3、宽28.8厘米,厚5.1厘米。背面饰几何形花纹。I式:每组曲折纹外有一方框;菱形与直角纹区内由双界隔线分为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三重菱形纹和二组三重直角纹,外层菱形纹的两边借用界隔线。GZ南:Tl③:25,残。正面饰几何形花纹,长3、残宽17、厚4.4厘米。皿式:菱形纹与直角纹区内由双界隔线分为四小区,每小区饰三重菱形纹一组,三重直角纹二组。G4:Tl③:123,完整。正面为花纹面,长35一35.6、宽35厘米,背面长34.7一35.2、宽35厘米,厚5.3厘米。w式:每组曲折纹为双线曲折六次;菱形纹与直角纹区内由双界隔线分为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四重菱形纹和二组四重直角纹。GZ北:Tl③:21,完整。正面为花纹面,长3、宽32.8厘米,背面长32.5一3、宽31.7厘米,厚4厘米(图二,1)。C型:纹饰外缘方框为单线;曲折纹区内由双界隔线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曲折纹,为单线曲折1次;菱形纹与直角纹区内由双界隔线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四重菱形纹一组和二一341一考古学报2。。7年第3期图二砖拓本1.B型Iv式几何形纹方砖(GZ北:lT③:21)2.B型I式小方格形纹方砖(杜陵二号遗址出土)3.A型小方格形纹方砖(Y37:)44.绳纹方砖(Y37:)5重直角纹二组,外层菱形纹的两边借用界隔线。如杜陵二号遗址出土的一件,正面长34.5、宽34厘米,背面长3.3、宽3厘米,厚4.5厘米。3.小方格形纹方砖分为三型。A型:正面纵横交叉拍印绳纹形成小方格纹,背面拍印绳纹。Y37:4,正面边长34.9厘米,分成28个大方格,每方格内纵横交叉拍印绳纹形成小方格纹,绳纹宽0.6厘米,背面边长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34.6厘米,厚2.8厘米。侧面有阳文“大匠”戳印(图二,3)。B型:一面为素面,一面饰小方格形纹。根据厚薄的不同,分为二式。I式:较薄,厚2一3.5厘米。如未央宫西南角楼遗址出土的一件,正面饰小方格形纹,边长35.2、背面边长34.8、厚3厘米。I式:较厚,厚4一5厘米。如杜陵二号遗址出土的一件,正面为素面,长30.3、宽29.8厘米,背面饰小方格形纹,长29.5、宽29厘米,厚5.1厘米(图二,2)。C型:两面饰小方格形纹。wl:256,残长14.1、残宽14、厚2.7厘米。4.绳纹方砖数量较少。一般较薄,正面为素面,背面拍印绳纹,侧面在近背面处稍经刮削,使背面较正面略小,铺砌时利于对缝。Y37:5,正面长40、宽34.3厘米,背面长39.9、宽3.8厘米,厚3厘米,绳纹宽0.5厘米。四个侧面中有三个经过刮削(图二,4)。5.博局纹方砖数量极少。是在素面方砖的正面阴刻博局纹。Y37,6,长38.8、宽34.8、厚3.3厘米。6.菱形纹与涡纹方砖数量较少。正面花纹为在双线菱形之内由单十字线分为四区,每区饰一单线菱形纹,双线菱形外饰涡纹。背面饰粗直绳纹,绳纹宽0.6厘米。Y40:3,残。残长20、残宽18、厚3厘米(图一,3)。7.菱形格米字纹方砖纹饰由菱形格米字纹方块与凸起的素面方块相间排列而成。WYIA:Tl③:61,厚4.8厘米。(二)条砖形状呈长方体。根据表面装饰的不同,分为四型。A型:素面。用于垒砌渗井壁、排水沟壁或用作拦边。大小有两种,一种是宽条砖,一般长31一39.2、宽15.5一19.7、厚4.7一11厘米。GZ南:TS③:52,正面长38、宽19、厚9.7厘米。另一种是窄条砖,一般长32.3一37.4、宽7.5一9.9、厚5厘米左右。WYZ:T7③:97,长35、宽8、厚4.5厘米。B型:一面模印花形纹饰,纹饰的一侧边沿有一凸棱。Y50,12,残长13、宽7.2、厚.28厘米,凸棱宽1.3、高0.3厘米(图三)。(三)空心砖均为残块。用于铺设台阶。分为素面空心砖、几何形纹空心砖、龙凤纹空心砖、翼虎纹空心砖、菱形格纹空心砖、方块米字纹空心砖、树木纹同心圆纹空心砖等。1.素面空心砖Y27:13,残长25.5、宽23.7、厚.45一4.6厘米。2.几何形纹空心砖表面饰曲折纹与菱形纹、直角纹相间的纹饰,为汉代常见的空心砖样式。根据纹饰的图三B型条砖拓本(Y50:12)一343考古学报2。。7年第3期图四砖拓本l.A型几何形纹空心砖(Y37:3)2.翼虎纹空心砖(GZ北:TS③:46)3.方块米字纹空心砖(wY3:T10③:21)4.B型几何形纹空心砖(GZ南:Tl③:39)5.树木纹同心圆纹空心砖(Y16:77)6.B型扇形砖(Y50:13)7.翼虎纹空心砖(GZ南:T3③:9)差别,分为二型。A型:砖壁较薄。整个花纹带外有一周双线边框,边框内由纵向双线分成几等份,其内曲折纹区与菱形纹、直角纹区相间分布。曲折纹区内由双界隔线分为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双线曲折纹,曲折五次。菱形纹、直角纹区内由双界隔线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四重菱形纹和二组三重直角纹,外层菱形纹的两边借用界隔线,内层菱形纹呈菱形乳钉状。Y37:3,残长31、宽19.5、壁厚2.3厘米(图四,1)。B型:砖壁较厚。整个花纹带外有一周单线或双线边框,边框内由纵向单线或双线分成几等份,其内曲折纹区与菱形纹、直角纹区相间分布。曲折纹区由单界隔线或双界隔线分成四小一344一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区,每小区饰一组双线曲折纹,曲折五次。菱形纹、直角纹区由单界隔线或双界隔线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四重或三重菱形纹和二组三重直角纹,外层菱形纹的两边借用界隔线。GZ南:Tl③:39,残长29.5、残宽10.7、高19,7、壁厚4.2厘米(图四,4)。3.龙凤纹空心砖杜陵八号遗址出土l[`〕。4.翼虎纹空心砖花纹由翼虎纹、柿蒂纹和连珠纹等组成。侧面花纹构成为:边饰为翼虎纹,中间为柿蒂纹和小连珠纹。柿蒂纹的结构为:双线方形边框中心为一大乳钉,其外围绕双线圆,边框与圆之间由单线平分四区,四区内饰柿蒂纹。小连珠纹的结构为:中心一乳钉,外围一圆,圆外环绕九个小乳钉。正面花纹构成为:边饰为蔓草纹,中间为柿蒂纹、大连珠纹和小连珠纹。柿蒂纹的结构与侧面相同,但图案小。小连珠纹的结构与侧面略同,只是圆外环绕18个小乳钉。大连珠纹的结构为:方形边框中心为一乳钉,外围一圆,圆外环绕23个小乳钉,再外又有一圆,方框四角由大小不等的三个乳钉构成一线通向小乳钉圈。GZ北:TS③:46(正面),残长25.4、宽3.5、残高8、壁厚3.7一4.4厘米(图四,2)。GZ南:T3③:9(侧面),残长2、残宽6、高18、壁厚4.2厘米(图四,7)。5.菱形格纹空心砖杜陵五号遗址YZ内出土一件,残长82.5、宽30.3、高18、壁厚3厘米。正面纹饰:中部为五排菱形格纹带,菱形格内有两种纹饰,一种是“羽筋”纹,一种是“田”字格小菱形纹,两种纹饰相间排列;菱形格纹带的上、下各有一排连珠纹。连珠纹的构成为:中心一大乳钉,外绕九个小乳钉;上、下边缘外面为菱形带纹,里面为网格带纹;两端边缘饰网格带纹。背面纹饰:中部为七排方块纹,方块纹内有两种纹饰,一种为中心同心圆,外围四叶纹,一种是大乳钉纹,两种纹饰相间排列;方块纹带的上、下各有一排连珠纹;上、下边缘为菱形带纹;两端边缘饰网格带纹。两侧面纹饰:一面为菱形格纹(中为“田”字格小菱形纹),上、下为连珠纹;另一面为方块纹3块(其中四叶纹二排、大乳钉纹一排),上、下为连珠纹,上、下边缘饰网格带纹,两端边缘饰网格纹l2[〕。6.方块米字纹空心砖表面纹饰为凸起的素面方块与米字纹方块相间排列。WY3:T10③:21,厚5.3厘米(图四,3)。7.树木纹同心圆纹空心砖Y16:7,残存两个面。一面饰菱形格纹、树木纹、同心圆纹、柿蒂纹等(图四,5),一面饰绳纹。厚2.2一2.5厘米。(四)扇形砖平面呈扇面形。根据表面装饰的不同,分为二型。A型:素面。大小不一。用于环砌井壁或窖穴壁。未央宫遗址出土的扇形砖前弧长20一49.7、后弧长13.4(残)一29、宽17.3一19.4、厚9.1一10.1厘米。WYZ:T6③:99,前弧长49.7、宽18、厚9.2厘米。WY3:Tlo③:22,前弧长35.5、后弧长26、宽17.3、厚9.2厘米。杜陵遗址出土的扇形砖有大小两种:大者前弧长2、后弧长14.5、宽14、厚7.2厘米,小者前弧长16、后弧长10.5、宽10.4、厚7厘米。桂宫遗址出土的一件(GZ南:TS③:70)前弧长36.4、一345一考古学报2007年第3期后弧长30、宽31.8、厚6.5厘米。B型:Yso:31,残。一面模印花纹,花纹的一侧边沿有一道凸棱,其它面为素面。前弧残长11.8、后弧残长5、宽7.9、厚2.9厘米,凸棱宽1.1、高0.3厘米(图四,6)。(五)子母砖素面。大小不一。平面呈长方形,两长边的中部,一边置桦头,一边留卯眼。砖两端厚薄不同,桦端较厚,卯端较薄。用于砌筑水道券顶等。Y25:14,长24.5、宽29.2、厚3.5一4.5厘米。WY3:Tlo③:23,长32、宽25、厚4.3一6.2厘米。G3:排水渠:20,长35.5、宽25、厚5一7厘米,桦长3.9、宽5厘米,卯宽5、深5.5厘米。(六)异形砖由方砖、条砖加工改造而成的形状、用途各异的砖,有三角形砖、四边形砖、“L”形砖和臼窝砖等。砖的侧面有刃状物砍削留下的痕迹。1.三角形砖由素面方砖改造而成。GZ南:TS③:85,正面长边长32.4、高16.9、厚4.4厘米。wYZ:T7③:85,一面底边长4.3、两斜边长31.32、厚4.7厘米。2.四边形砖由素面方砖改造而成,形状如三角形截去一角。GZ南:TS③:74,正面长边长30.5、高22、厚3.7厘米。3.`,L”形砖由素面方砖改造而成。GZ南:TS③:78,正面长29.5、宽20.5、厚4.4厘米。4.臼窝砖由条砖加工而成,砖面的一侧有一圆形臼窝。GZ北:T3③:6,残长21.5、宽19、厚9.7厘米,臼窝口径6.6、深3.5厘米。二板瓦根据制作时的状况,将板瓦的凸面称为表面,凹面称为内面,其余两面称为侧面,将较大的一端定为下,较小的一端定为上,表面和内面自上而下又分为上沿、上部、中部、下部和下沿等几部分。板瓦的制法是先用手制法或模制法制成一个上口小下口大的筒形泥坯,再用刀具在泥坯内面按平均的四份上下划切。划切时一般切痕不深,待泥坯稍干后沿表面对准内面的切痕敲击,泥坯自然沿切痕裂开。这样,泥坯分为四份,每一份即为一块板瓦。板瓦表面大多拍印绳纹,上部、下部多抹光。内面多抹光成素面,有的留下制坯时用于垫衬的拍子或内模具留下的麻点纹、斜绳纹、菱形网格纹、方格纹、指甲纹和布纹等。根据板瓦的制法、表面和内面纹饰的细部特征等,分为六型。A型:手制。表面拍印绳纹,内面抹光,但残留有麻点纹。根据细部特征的差异,分为三式。I式:表面拍印竖绳纹与斜绳纹,上、下部各有一段绳纹抹过。Y31:5,表面下部有10.2一346一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图五板瓦拓本1.A型I式板瓦表面(W4:173)2.A型I式板瓦内面戳印(W4:173)3.C型板瓦表面(太上皇陵lT:2)4.C型板瓦内面(太上皇陵Tl:2)5.B型板瓦(杜陵二号遗址出土)厘米左右宽的绳纹刮抹,内面下部有阴文“大匠”戳印。残长14.4、残宽43、厚1.7厘米。W7,188,表面上部约7.3厘米宽的绳纹抹去,但未抹尽,残留绳纹痕迹。残长37.8、残宽29.5、厚1.4厘米。w4:173,表面下部约10.5厘米宽的绳纹刮抹过,内面有阳文戳印“大册五”。残长15.3、残宽33、厚1.7厘米(图五,l;图五,2)。l式:表面先拍印竖绳纹,再拍印斜绳纹。绳纹宽0.7厘米。下部有一段绳纹抹过。Y34:10,下部7.7一8.9厘米宽的绳纹抹过。残长34.1、宽43.9、厚1.3一1.6厘米。l式:表面下部拍印右斜绳纹,中部以上拍印左斜绳纹。绳纹宽。.7厘米。下部有一段绳纹抹过。Y26:1,残长31.3、残宽28.9、厚1.5一2.2厘米。右下角附近有一圆孔,自表面向内面钻成,孔径1.4厘米。B型:手制。表面拍印绳纹,内面抹光,但残留有斜绳纹痕迹。Y50:3,表面上部约8厘米宽的绳纹抹过。残长13、残宽19.5、厚1.3厘米。杜陵二号遗址出土的一件,表面下沿附近拍印右斜绳纹,其余中部以下为竖绳纹,中部以上为左斜绳纹,间以少量右斜绳纹。长57、下宽39.5、上宽35.5、厚1.5一1.9厘米(图五,5)。C型:手制。表面拍印绳纹,内面压印菱形网格纹或方格纹。太上皇陵Tl出土的一件,表一347一考古学报2007年第3期图六板瓦拓本1.E型板瓦`杜陵六号遗址出土)2.F型I式板瓦(西南角T4HZ:10)3.F型皿式板瓦(西南角T4③:45)面绳纹宽0.5厘米,内面大菱形网格纹。残长20.5、残宽9、厚1.5厘米。太上皇陵Tl:3,表面绳纹宽0.7厘米,内面小菱形网格纹。残长19.7、残宽n.5、厚1.6一2.4厘米。太上皇陵Tl:2,表面绳纹宽0.7厘米,内面方格纹。残长16、残宽14.2、厚1.6一2.4厘米(图五,3;图五,4)。D型:手制。表面拍印绳纹,内面为指甲纹。wYIA:Tl③:76A,长55.5、宽27.5、厚.14厘米。E型:手制。表面拍印绳纹,内面为素面。杜陵六号遗址出土的一件,表面下部为右向斜绳纹,中部为竖绳纹,上部为左向斜绳纹。长57.4、宽43.5一48.8、厚2.3一3.3厘米(图六,1)。F型:模制。表面拍印绳纹,内面为布纹,有的又抹平,有的在布纹外还施其他纹饰。分为三式。I式:表面下部拍印右斜绳纹,中部拍印竖绳纹,上部拍印左斜绳纹,绳纹宽0.6一0.8厘米。G3:Tl③:101,长53.5、残宽38.4、厚1.7一1.8厘米。l式:表面下部拍印左斜绳纹,抹光成数道宽凹纹带,其上为竖绳纹。表面有的带戳印文字。西南角T4HZ:10,残长9.9、残宽18.5、厚1.6厘米。有竖条形阳文戳印“……建平三年,’(图六,2)。西南角T4③:39,残长19、残宽12.6、厚1.5厘米。有竖条形阳文戳印“圈平三年”。一348一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l式:表面下部拍印左斜绳纹,其上为竖绳纹。内面布纹,布纹外有的还施成排的竖椭圆形纹、篮纹等。西南角T4③:43,残长24.8、残宽20、厚1.5一2厘米。表面有竖条形阳文戳印“始建国天凤四年保城都司空”,内面布纹外为成排的竖椭圆形纹。西南角T4③:45,残长23·8、残宽17·9、厚1.8一2厘米。表面有竖条形阳文戳印“始建国天凤四年保城都司空”,内面布纹外为篮纹(图六,3)。三筒瓦根据制作时的状况,将凸面称为表面,凹面称为内面,其余两面称为侧面,将有瓦唇的一端称为上端,另一端为下端。表面和内面自上而下又分为唇部、上沿、上部、中部、下部和下沿等几部分。筒瓦的制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手制法或模制法制成一个圆筒状泥坯,再于圆筒上面做出瓦唇,最后用刀具在泥坯外面或内面沿平分线上下划切。划切时有的直接切透,但一般不切透,待泥坯稍干后沿表面对准切痕敲击,泥坯自然沿切痕裂开。这样,泥坯分为二份,每一份即为一块筒瓦。筒瓦表面一般拍印或滚压绳纹,上部和下部多抹光,内面布满制坯时用于垫衬的拍子或内模具留下的麻点纹或布纹。根据筒瓦的制法、划切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形状、表面和内面纹饰的细部特征等,分为三型。A型:泥条盘筑手制法制成,不用内模具。制作不规整。泥坯自外向内切,切口较深。表面拍印绳纹,上部和下部各有一段绳纹抹去,下部刮抹绳纹部分的长度小于绳纹的长度。内面麻点纹。该型筒瓦与瓦当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先模制出瓦当,直接在瓦当背面盘筑泥条形成圆筒泥坯,然后用刀具将圆筒一分为二,并用绳子或刀具将圆筒的一半从瓦当上切掉(I型连接;图七,1)。第二种是先用泥条盘筑法制出圆筒形泥坯,然后与瓦当背面对接,最后用绳子或刀具切下泥坯的一半(I型连接;图七,2)。瓦当背面均留下绳切或刀切的痕迹。瓦当的切法主要是:将绳子对穿圆筒泥坯,固定绳子的一端,扯拉绳子的另一端划半圆切去圆筒的一半,在瓦当背面留下的切痕是从一端自内向外斜向另一端(I型切法;图八,1)。此外,还出现了另一种切法,即将绳子对穿圆筒泥坯,将绳子的一端贴着将要切去圆筒的外侧绕到绳子的另一端,再拉扯后者切下泥坯的一半,在瓦当背面留下的切痕是从一端自外向内斜向另一端(l型切法;图八,2)〔̀3口。根据细部特征的差异,分为二式。I式:表面拍印细绳纹,纹宽0.2厘米,印痕较浅。Y37:1,连瓦当。上部约8.4厘米宽的绳纹抹去。长57.1、径16.5一16.8、厚1.5厘米,唇长2.6、厚1厘米(图八,5)。Y34:8,连素面半瓦当。残长34.5、宽15.1一15.8、厚1.2一1.9厘米。表面近下沿部有阴文“大匠”戳印(图一349一考古学报2007年第3期犷哪世哟萝辫绷州爪一111,111111洲!川!川{!}{Il;才;l:l{{};1「.1口.……l一丛一墨遏一昌一昆丫3叠一赞一黝一署连留刃解挤滋葵亩:三价奋月异鲜兰缪翌性\\\\\\\\\\\\\\\、\、\、、\\、、、1图七筒瓦与瓦当连接方式示意图1.工型连接2.1型连接3.皿型连接4.w型连接5.v型连接/又,3、4)。l式:表面拍印较粗绳纹,纹宽0.4厘米,印痕略深。Y50:15,上部约7.5、下部约7厘米宽的绳纹抹去。长51.5、宽16.8一17.2、厚1厘米,唇长2.5、厚1厘米。B型:模制。制作规整。泥坯自外向里切,几乎切透。表面拍印或滚压绳纹,上部和下部各有一段绳纹抹去。绳纹的长度大于下部刮抹部分绳纹的长度。内面布纹。该型筒瓦与瓦当的连接方法也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模制好的瓦当背面放上筒瓦的内模直一350一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图八筒瓦拓本及瓦当切法型瓦当切法(GZ北:TI③:2)2.1型瓦当切法(Gl:TS③:21)3.A型工式筒瓦表面Y(34:8)4.A型I式筒瓦内面(Y34:8)5.A型工式筒瓦(Y37:l)接做出圆筒形泥坯,然后用绳子或刀具切下泥坯的一半(l型连接;图七,3)。第二种是先模制出圆筒形泥坯,然后与瓦当背面对接,最后用绳子或刀具切下泥坯的一半(vI型连接;图七,4)。前一种连接方法在瓦当的背面留下了内模具底部的印痕。从现有资料看,内模具有两种。一种是由若干块表面呈弧形的厚木条(一般为三块)对接而成的圆筒,因为组成模具的几块厚木条没有牢固地连缀在一起,所以拼接竖放在瓦当背面制作筒瓦时不具稳定性,需向下用力压模具,致使瓦当背面留下了马蹄形的凸起带及围绕凸起带的凹槽(图九,1、2)。第二种是由多块薄木条拼合连缀而成的圆筒形(应留有缺口,易于制成筒瓦后取出内模具),因为在瓦当背面制作筒瓦时模具外包裹的布袋压在了模具下,致使瓦当背面留下了一周环状的布纹印痕(图九,3)。瓦当的切法兼用I型和l型,以I型为主。根据细部特征的差异,分为三式。I式:表面拍印细绳纹,纹宽。.3厘米,印痕较浅,上部和下部绳纹稍经手抹,但未抹平。内面的布纹一直分布到瓦唇,内面下沿刮削出斜口。Y26:2,长47.8、径15·7一15·9、厚1·5厘米。瓦唇较短且薄,敛口,素面。唇长2.5、厚1厘米(图一O,1)。一351一考古学报2007年第3期图一O筒瓦拓本1.B型I式(2Y6:2)2.B型班式(GZ南:Tl③:10)3.C型I式G(3:TI③:94)4.C型皿式(西南角T4③:25)I式:表面竖直绳纹,纹宽0.3厘米,施纹方法为用绕绳圆棍滚压。内面的布纹一直分布到瓦唇,内面下沿刮削出斜口。瓦唇较短且薄,近圆唇,敛口,素面。Y50:5,上部约2.1厘米宽的绳纹抹过,下部绳纹也有一段经刮削。残长3.2、宽残15.6、厚1.4厘米。G6:Tl③:6,上部约8、下部约14.5厘米宽的绳纹刮平。长50、宽15.2一15.6、厚1.45厘米,内面下沿斜口长2.7厘米左右。唇长2.2、厚1.05厘米。l式:表面滚压竖直绳纹,纹宽0.5厘米,上部约4.5、下部约15.8厘米宽的绳纹抹平。内面下部无刮削斜口现象。唇稍厚,平沿,敛口,表面饰斜粗绳纹,后又抹光,内面经刮削。GZ南:TI③:10,长44、宽13.1一14.1、厚1,25厘米,唇长2.7、厚1.25厘米(图一O,2)。W式:表面滚压竖直绳纹,纹宽。.35厘米,上部约4、下部约24.3厘米宽的绳纹抹平。内面下沿刮削出斜口。瓦唇较长,平沿,敛口。杜陵三号遗址出土的一件,长52.2、径15.9一16.6、一352一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厚1.2厘米,唇长5、厚1.6厘米。C型:模制。制作规整。泥坯多自内向外切,部分自外向内切,切痕有浅有深。表面滚压直粗绳纹,纹宽。.5一0.8厘米,上部和下部各有一段绳纹经刮抹,下部绳纹抹平部分长于绳纹部分。内面布纹,内面下沿刮削出斜口。瓦唇为平沿,直口内敛,唇内侧刮削,有的刮削面略低于布纹面。该型筒瓦与瓦当的连接方式是:先用内模具制成圆筒形泥坯,用刀具平分泥坯后,用切好的筒瓦泥坯与瓦当背面连接,这样,瓦当背面自然没有切痕(v型连接;图七,5)。根据细部特征的差异,分为三式。I式:瓦唇较短,长3厘米左右。G3:Tl③:49,长48.4、径13.9一14.8、厚1.3一1.4厘米,唇长2.7、厚1.5厘米。上部6、下部22.5厘米宽的绳纹刮抹,绳纹部分长约16.5、纹宽0.75厘米(图一O,3)。l式:瓦唇稍长,长4一5厘米。G3:Tl③:69,长50.7、宽15.6一16.2、厚1.3厘米,唇长4.8、厚1.65厘米。表面上部3.8、下部23.1厘米宽的绳纹抹平,绳纹长18.5、纹宽。,6厘米。l式:瓦唇较长,长6厘米左右。G3:Tl③:37,长54、宽15.7一17.1、厚1.5厘米,唇长5.7、厚1.8厘米。表面上部3、下部23.15厘米宽的绳纹抹平,绳纹长21.5一2、纹宽。.5厘米。西南角T4③:28,长53.9、宽17一17.4、厚1.8厘米,唇长5.7、厚1.9厘米。表面上部3一4.5、下部25.2厘米宽的绳纹抹平。绳纹长18一19.5、纹宽0.5厘米(图一O,4)。四分期对西汉砖瓦进行分期,运用类型学从形制和纹饰两方面进行细致的型式划分,以寻找它们发展变化的线索,当然是必要的。而砖瓦形制和花纹的变化与制陶方法的改进、制陶技术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关注砖瓦制作方法的变化过程,对于西汉砖瓦的分期研究十分重要。此外,在西汉都城考古中,有时依据文献记载能够考证某一建筑遗址的建造年代,通过对不同时期建筑遗址出土砖瓦的对比观察,基本能够构建一个年代序列的框架,这个年代序列框架在对砖瓦做较细致的分期研究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可以说,运用类型学的方法,重视观察制陶方法的变化,辅以史籍的记载,对西汉砖瓦有可能作出较为客观的分期研究。(一)年代分析北宫始建于高祖时期,武帝时加以增修1[`〕。北宫南砖瓦窑址从窑的形制和出土遗物看,时代应为西汉早期〔,5〕。考虑到这处规模较大的官窑群距离北宫最近,推测其产品主要用于营建北宫,也可能供应同时期兴修、兴建的长乐宫、未央宫、北网、东网、武库等建筑的建设之用。很难想像在北宫建成后该窑群还继续存在较长时间,所以,这组窑址连同出土建筑材料主体部分的时代可推定为西汉初年的高祖时期或稍后,是研究西汉初年砖瓦的典型资料。窑址共发掘了一353一考古学报2007年第3期n座,编号为Y31一Y41。窑址中出土有砖、板瓦、筒瓦和瓦当等。砖分素面方砖、花纹方砖和空心砖。素面方砖属I式,花纹方砖又有小方格形纹(A型)、菱形纹与涡纹、绳纹和博局纹四种,空心砖外饰几何形纹(A型)。板瓦属A型I式、l式。筒瓦属A型I式。武库始建于高祖七年或八年1[6〕,西汉末年毁vl[〕。因为西汉的各个时期都要对之进行维修或重建,所以,武库遗址出土砖瓦资料的时代起自汉初而终于汉末,跨度很大,但其中最早的砖瓦资料应为高祖时期,如A型I式板瓦、A型I式筒瓦等,有的板瓦内面、筒瓦表面有戳印文字。未央宫是与武库同时期规划建设的ls[〕。由于作为西汉一代皇宫使用的特殊性,在西汉的各个时期都可能有较大规模的新建、重建或修缮工程,因此,未央宫出土砖瓦资料的时代跨度也很大。另外,秦代在此做过一些建筑呻〕,所以,未央宫出土砖瓦中可能混人一些秦代的东西。未央宫出土砖瓦资料的整体情况与此相符。汉太上皇卒于高祖十年20[〕,其陵应于此前动工营建,所以,太上皇陵出土砖瓦中时代最早的一批东西应为高祖时期,如A型工式几何形纹方砖,C型板瓦,A型I式筒瓦等。西市兴建于惠帝六年,沿用至汉末卿〕。西市内的考古发现主要是手工业作坊遗址,出土了少量砖瓦资料。其中Y24、Y26等几座窑址出土的A型l式板瓦,B型I式筒瓦等,时代应在西汉早期偏晚到西汉中期偏早阶段。六村堡镇施家寨小学内发掘了两座砖瓦窑址(Y49、YS。),其中Y50出土了一批砖瓦资料,如B型条砖,B型扇形砖,B型板瓦,A型n式、B型l式筒瓦等。从A型、B型筒瓦并存的情况分析,该窑址比只出土A型筒瓦的北宫南砖瓦窑址的时代要晚,而与西市内发掘的只出土B型筒瓦的Y24、Y26等窑址的时代相当或略早。考虑到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初步发展,较多的建设需求可能催化了B型筒瓦制作方法的改进出现在这一时期。因此,这批遗物是研究西汉早期砖瓦变化难得的资料。杜陵始建于宣帝元康元年2[〕,元帝初元元年葬宣帝。杜陵遗址出土砖瓦的时代均为西汉中晚期。因元帝初元元年至汉亡仅五六十年之久,其间对陵园建筑的维修、重建有限,所以,杜陵遗址出土遗物的主体部分应属西汉中期偏晚的宣帝时期,是研究西汉中、晚期之交砖瓦变化的重要资料。杜陵出土砖有w式素面方砖、C型几何形纹方砖、B型l式小方格形纹方砖和龙凤纹、菱形格纹空心砖等。板瓦有B型和E型。筒瓦多数为C型,少量为B型。桂宫兴建于武帝时期山〕,但很难说武帝以前的西汉早期这里就是空白一片,甚至早到秦代这里可能就有一些建筑,著名的秦封泥遗址就紧挨着桂宫2[’口。但是,桂宫遗址出土砖瓦的主体部分无疑属西汉中期和晚期,是研究西汉中晚期、特别是中期砖瓦的主要资料。这里出土的砖种类齐全,如有班式、w式、v式素面方砖,A型、B型几何形纹方砖(主要为B型),B型几何形纹空心砖、翼虎纹空心砖等。板瓦为F型I式。筒瓦主要属B型和C型。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经过试掘,清理出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出土大量板一354一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瓦、筒瓦。其中板瓦属F型:式、。式,有的表面有纪年戳印,如“元延元困,’(成帝)、、建平三年,’(哀帝)、“始建国天凤四年”(新莽)等。筒瓦为C型皿式。这批遗物是研究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瓦的珍贵资料。(二)分期通过上述年代分析,基于对砖瓦形制、纹饰与制法的类型学研究,对西汉几种砖、板瓦和筒瓦的演变线索与时代特征有了初步认识。还有一些砖类限于资料尚无法做出分期。1.砖(1)方砖方砖是砖类中的主要品种,其中绳纹方砖、菱形纹与涡纹方砖只出土于北宫南窑址中,杜陵遗址和桂宫遗址中不见,说明它们流行于西汉初期、早期。素面方砖和花纹方砖的整体演变规律是由不太规整到规整,由薄到厚,花纹方砖的纹样由简单到复杂。素面方砖西汉初期、早期,砖的长、宽不太一致,稍呈长方形,厚仅3.5厘米左右(I式)。西汉中期、晚期,砖呈方形,厚度多为4一5厘米(l一V式)。几何形纹方砖西汉早期,砖稍呈长方形,厚度在3厘米以下,花纹也较简单。菱形纹与直角纹区呈长方形,由界隔线分成四小区,每小区饰一组菱形纹和二组直角纹,外层菱形纹借用界隔线,内层菱形纹和直角纹呈菱形、直角形乳钉状(A型工式)或内层菱形纹近似圆形(A型I式)。西汉中期、晚期,砖呈方形,厚4一5.3厘米。纹饰较为规整和复杂。曲折纹为双线曲折5一6次或单线曲折n次,菱形纹为三重或四重,直角纹为二至四重(B型、C型)。小方格形纹方砖A型、C型较特殊,属西汉初期、早期。B型最常见,其中I式较薄,可能为西汉早期,l式较厚,可能为西汉中晚期。(2)几何形纹空心砖A型壁较薄,菱形纹、直角纹区最内一重菱形纹呈乳钉状,时代较早,为西汉早期。B型壁较厚,时代为西汉中晚期。2.板瓦不使用内模具的手制板瓦出现早,延续时间长。其主要特征是形状不太规整,表面拍印绳纹,上下部各有一段绳纹抹过,内面隐现麻点纹。当然,内面纹饰除麻点纹外还有指甲纹、菱形网格纹、方格纹和绳纹等。西汉初期的典型资料为北宫南窑址出土的A型I式、卫式板瓦,最显著的特征是如1式板瓦的内面带“大匠”戳印。此外,工式板瓦内面所带戳印还有“大”、“宫”、“工”、“居室”等类。I式板瓦不见于桂宫和杜陵遗址,而武库、未央宫和长乐宫25[〕遗址多有出土,足以说明它们为西汉早期之物。“大”、“宫”、“工”、“居室”等类戳印板瓦或与汉初“大匠”类戳印板瓦同时,因不属于同一工官所辖作坊的产品,所以戳印也不同,或者它们的时代稍晚。A型板瓦可能沿用至西汉中期偏早(皿式)。B型板瓦从现有资料看约始于西汉早期偏晚,西汉中期仍在使用。C型、D型板瓦可能为西汉早期。E型板瓦属西汉中晚期。考古学报2700年第3期F型板瓦因使用了内模具,虽然板瓦表面仍饰绳纹,但最明显的特征是内面留下了布纹。模制板瓦的出现稍迟于模制筒瓦,大约开始于西汉中期,大量使用于西汉晚期。有的板瓦内面布纹外还有其他装饰,如竖椭圆形纹、篮纹等。部分板瓦的表面有竖条形戳印,内容多为纪年与官署。有关纪年的年号有“元延”(成帝)、“建平”、“元寿”(哀帝)、“元始”(平帝)、“居摄”(孺子婴)、“始建国”、“始建国天凤”(新王莽)等,官署有“都司空”(多简称“都”)、“保城都司空”(王莽改“都司空”为“保城都司空”)等巨26〕。3.筒瓦A型筒瓦的时代约相当于西汉早期。筒瓦的制法为泥条盘筑法,不使用内模具。瓦唇较短,在2.5厘米左右。筒瓦表面拍印绳纹,绳纹的长度大于下部刮抹部分绳纹的长度,内面为麻点纹。瓦坯的切割方法为自外向内切。筒瓦与瓦当的连接方法属I型和I型,I型出现早,可能在早期偏早,l型可能出现于早期偏晚,用至中期偏早。瓦当的切法主要为I型,早期偏晚或中期偏早出现亚型。A型中I式筒瓦表面所饰绳纹较细,有的还带“大匠”等戳印,时代为西汉初期,l式筒瓦表面所饰绳纹较粗,时代或可到文景之时。B型筒瓦的时代约开始于西汉早期偏晚到中期偏早l(式、l式),主要使用于西汉中期(l式、vI式)。筒瓦在制法上使用了内模具。瓦唇普遍仍较短,在2.5厘米左右,杜陵陵园三号遗址出土的一件瓦唇较长,为5厘米。筒瓦表面拍印或滚压绳纹,绳纹的长度大于下部刮抹部分绳纹的长度,内面为布纹,内面下沿多刮削出斜口。瓦坯的切割方法仍为自外向内切。筒瓦与瓦当的连接方法属皿型和w型,l型用于早期偏晚到中期偏早,vI型主要用于中期。瓦当的切法主要为l型,也有少量为I型。C型筒瓦出现于西汉中期偏晚,主要用于西汉晚期。在筒瓦的制法上,内模具有了改进,即在内模具外面沿平分线对称竖置了两根长木条,作为将泥坯一分为二的界线,这样,取出模具后,泥坯内部留下两道凹槽,切割时,用刀具从内面沿凹槽划切,切痕一般较浅。瓦唇较长,约为3一6厘米。表面滚压绳纹,上部和下部各有一段绳纹经刮抹,绳纹的长度小于下部绳纹刮抹的部分,内面为布纹,内面下沿刮削出斜口。筒瓦与瓦当的连接方式为v型。瓦当的背面无绳切痕迹。以上是对西汉砖瓦作出的初步研究,所用资料限于都城长安所在的西安地区。除此地区外,其他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西汉砖瓦资料,收集这些资料并与西安地区进行对比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注释[1〕[2〕陈直:《关中秦汉陶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关中秦汉陶录提要》,载《摹庐丛著七种》,齐鲁书社,1981年。谷丰信:《西晋以前刃中国内造瓦技法忆。协万》,《考古学杂志》第69卷第3号,1984年;《战国秦汉时刘振东张建锋:西汉砖瓦初步研究代刃轩丸瓦制作技法》j五少SEUM,No.519,1994年6月号。岸本直文:《中国忆打汁乙秦汉代内瓦调查》,《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学报》,1994年。[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汉长安城桂宫》,文物出版社,2007年。〔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北宫的勘探及其南面砖瓦窑的发掘》,《考古》1996年10期。〔5〕资料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武库》,文物出版社,2005年。[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一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1期;《汉长安城窑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4年1期;《汉长安城23一27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n期;《1992年汉长安城冶铸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9期。[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的钻探与试掘》,《考古》2006年一。期。「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栋阳发掘队:《秦汉栋阳城遗址的勘探和试掘》,《考古学报》1985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杜陵陵园遗址》,科学出版社,1993年。「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杜陵陵园遗址》,图版一一三,科学出版社,1993年。[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杜陵陵园遗址》,图版八十、八一,科学出版社,1993年。[13〕瓦当的l型绳切法是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的清野孝之先生代表其研究所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与我们共同研究瓦当时首先观察到的,并与我们一起作实验,基本搞清了这种绳切的方法。仁14]《三辅黄图》:“高帝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草创,孝武增修之。”参见陈直:《三辅黄图校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年。下同。[15〕同[4〕。仁16]《汉书·高帝纪》:“(七年二月)萧何治未央宫,立东胭、北圈、前殿、武库、太仓。”《史记·高祖本纪》:,’(八年)萧承相营作未央宫,立东网、北胭、前殿、武库、太仓。”[17」同[6]。[18]同〔16〕。〔19]同[7]。〔20」《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栋阳宫。”《汉书·高帝纪》:“(高祖十年)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仁21]《汉书·惠帝纪》:“(六年)起长安西市,修敖仓。”「2」《汉书·宣帝纪》:“元康元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23]《三辅黄图》:“(桂宫)汉武帝造。”[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的发掘》,《考古学报》2001年4期。一357一考古学报2。。7年第3期[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4年1期。[26]同[z]、[9〕。APRELIMINARYSTUDYOFWESTERNHANBRICKSANDTILES妙LiuZhendongandZhangJianfengInthelightofthebrieksandtilesunearthed50farfromtheeity一siteofHanChang’an,thepresentpaperdiseussesthetypologyofWesternHanbrieks,flattilesandsemi-eylindriealtilesand,onthisbasis,makesastudyoftheirPeriodization.TheWesternHanbrieksfallintosquare,longnarrow,hollow,fan一shaped,tenon一and-mortiseandpeeuliar一shapedones.Thefirsteategoryeanbedividedintotheplainanddeeoratedtypes,withthelattereomprisingthesubtypesbearinggeometrie,lessereheekered,eord一marked,TLV,rhombieandwhorl,andrays一in一lozengepatternsrespeetively.Theseeondeategoryembraeesplain,eord一markandmolded一flower一designbrieks;andthethirdeategory15branehedintoplainanddeeoratedwithgeometrie,dragon-and一phoenix,winged一tiger,rhombie一frame,rays一in一square,treeandeoneentrie一eirelesdesigns.Oftheabovetypesandsubtypes,onlytheplain,geometrie一patternandlesser-eheekeredsquarebriekseanbeperiodizedforthetimebeing,fortherestnosuffieientevidenee15availableinthisresPeet.TheflattilesoftheWesternHanfallintosixtypes.TypesAtoEareshapedwithoutinnermodels.SubtypesA一1andA一1belongtotheearlystageofWesternHan;A一1mayhavebeenuseddowntotheearliermidstage.TypeBeameintobeingroughlyatthelaterearlystageandeontinuedtobeusedatthemidstage.TypesCandDwereprobablyprodueedattheearlystage;whileTypeE,atthemidandlatestages.ThetilesinTypeFbeartextilemarksonthereverseastheyaremadewithinnermodels.ThistypeemergedroughlyinthemidWesternHanandprevailedatthelatestage.责任编辑:谭长生358
本文档为【西汉砖瓦初步研究_刘振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439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4-30
浏览量: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