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集体备课时间 2012-02-19 出席教师 ?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集体备课时间 2012-02-19 出席教师 ?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备课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列式计算,并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二、新课学习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小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引入  脱式计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467-240+129      624÷3×2。  二、新课学习  1.教学例3  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式。  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完成“做一做”  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2.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3.练习一第6、7题: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  5.第10题: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引入新课  复习,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  二、新课学习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游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鼓励学生用多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里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加括号。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5(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    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  2. 完成“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3. 总结有关0的运算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  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0和0÷0  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  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同点。  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练习二第6题: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出示四道混合运算,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二、练习  1.播放课件:四则运算做一做2——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练习二第7题  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3.练习二第8题  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4.练习二第9题  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5.练习二第10题  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  6.练习二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做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7.练习二12、13题  8.练习二第14题  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小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学生上台板演。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让学生自己计算,体会倍的含义。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集体备课时间 2012-02-19 出席教师 ?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 备课内容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在学生掌握八个基本方位和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位置与方向。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一个量角器,一张“公园定向运动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新课学习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  (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2)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  (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二、新课学习  1.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2.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4.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例2是通过学习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他与例1是相互联系、互逆的。图上的小朋友向我们展示了标出物体位置的方向:“先确定方向”,下一句便是“再确定距离”。距离怎么确定?可以画线段表示,“可以用1厘米代表50米”,150米便可以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这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教师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上节课是给出地图,说出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就能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观察地图  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写在练习本上。  已知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00千米,在练习本上画出上海在北京的位置。  二、新课学习  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小组讨论)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四第1、2两题  3.说一说  例如: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北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  四、课堂总结     这样看来,观测点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第四课时  一、引入新课  还记得公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吗?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这里边还藏着什么学问。  二、新课学习  1.大家能不能根据路线图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从起点到观测点1:东偏北约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1到观测点2:西偏北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2到终点:西偏南45°,距离:(   )米。  2.第一小组3个赛段分别用时9分钟、18分钟和8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首先说,什么是平均速度呢?也就是走过的全部路程除以所用的全部时间,现在大家会计算了吗?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两块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小组内活动。  练习四的第3、4、5、6也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一生上板画,全班订正。学生做游戏,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独立完成,指明几个学生汇报。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集体备课时间 2012-02-19 出席教师 ?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七种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学习。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乘法运算定律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看他们热火朝天的植树真辛苦啊。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乘法交换律  首先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25组,每组有4个人负责抬水、浇树。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25×4○4×25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选择记录。   也就是说25×4和4×25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00.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25×4=4×25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86×4=4×86,100×33=33×100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个规律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b×a  三、巩固练习  (1)26×8=(   )×(   )  (2)56×(   )=35×(   )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二、新课学习  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 25×5×2  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无论先计算那两个数的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25×5)×2=25×(5×2)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也就是说把能够让计算变得简便的两个数先结合起来相乘,再乘第三个数,这样就能算的又对又快。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b×c)  三、巩固练习 怎样简便怎样算  17×25×4   125×29×8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还记得们知道了乘法的那些运算律吗?谁来说一说。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乘法的运算律,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新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还是来解决植树时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共有25组,每组里4个人挖坑种树,2个人抬水浇水。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教师巡视,然后挑出做法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全班讨论(4+2)×25和4×25+2×25的相同于不同之处。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2)×25=4×25+2×25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a×c或者:a×(b+c)=a×b+a×c  三、巩固练习  播放课件: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有分配律,合理应用这些规律会让计算变得简便。简便运算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几个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定律吗?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呢?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索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计算。  二、新课学习     1.例1     李叔叔在每次出游前都会仔细的研读《自助旅行》,这样才能制定更加实用的旅行计划。我们来看看李叔叔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一想,说一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共有234页,先看了66页,又看了34页,还有多少页呢?  首先列式,学生汇报。有的同学可能是分式计算,能说出道理也给与鼓励。然后引导学生研究综合算式234―66―34的算法。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这个算式可以怎样计算呢?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234―66―34?  教师巡视,找出方法不同的学生上讲台板演。 让学生交流一下学过的运算定律。让学生自主完成计算,然后汇报。   这么多种方法,你和谁的一样?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方法(1):按照顺序依次减去两个数。    方法(2):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方法(3):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试一试  对于连减的计算,可以依次减去两个数,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但是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这道题用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2.例2  这个画面是书店的一角。题中包含两个问题。 让学生交流三种方法的特点,得出哪一种方法最简便。   (1)价钱分别为56元、31元、19元、24元的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2)付100元,买48元、47元的书各一套,应找回多少钱?  请你先自己想一想,写一些这两个问题怎么样解决。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比较一下,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更简便?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比较不同的方法。  问题(1),方法一: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首先要解决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中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  问题(2),学生容易想到的算法是连减与减去两个价钱的和。第三种方法,把100分成两个50。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三、巩固练习  怎样简便怎样算  (1)470―254―46  (2)545―167―145  (3)800―138―162  (4)35+75―25+75     四、课堂总结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比较不同的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几个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定律吗?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呢?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是a×b=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分配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是:(a+b)×c=a×b+a×c。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索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计算。  二、新课学习     1.例3  想一想,说一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汇报。有的同学可能是分式计算,能说出道理也给与鼓励。然后引导学生研究1250÷25÷5的算法。这个连除算式可以怎样计算呢?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1250÷25÷5?  教师巡视,找出方法不同的学生上讲台板演。让学生自主完成计算,然后汇报。  这些方法中,你和谁的一样?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让学生 想一想,说一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汇报。 呢?为什么?  方法(1):按照顺序依次计算。  方法(2):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第二种方法最简便。从这个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可见,计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试一试  2000÷125÷8  对于连除的计算,可以依次除以这两个数,或者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但是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这道题用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2.例4  这个画面是商店的一角。王老师去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  第一个问题,求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教材给出 了部分解答,留白部分让学生完成。而后,教材提出了小组交流的话题。以及其他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比较这两种方法。计算时要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或者把因数25用100÷4代换,使计算简便。  大家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请你来提问,然后找你的好朋友来列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①    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③    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④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⑤    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重点解决2、3、4。  接着请大家自己来解决接下来的问题:买球一共花了多少钱?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集体订正。  3.例5  谁来说一说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计算什么。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解题方法。   (1)科考队3月1日出发  (2)7月26日返回  (3)要求的问题是科学考察实际用的天数,而不是计划用的天数。  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如果学生想到按月计算的思路,根据已知的出发、返回时间,可以知道整个3、4、5、6月都在外面,7月有26天在外。要注意提示学生注意的是3至6月中有两个大月(有31天的月)、有两个小月(有30天的月)。学生列出的算式可能不完全相同,如:31+30+31+30+26或者30×4+2+26只要是对的,就应当给予肯定。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怎样简便怎样算  250×13×4   3200÷4÷25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营养午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你中午吃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吃得有科学、合理吗?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  欣赏饮食精美菜肴图片,说出此时的心情。  说一说平时喜欢吃肉类,还是青菜。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粗略地评价自己平时吃的午餐是否科学、合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分析午餐的重要性。  二、新课学习  1.分析菜谱  下面是民主路小学今天为学生提供的三种午餐菜谱。说一说这些菜中,你喜欢吃些什么菜?你会选择哪种套餐?  让学生说一说,喜欢什么菜,为什么。  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选择套餐,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  点完后,让学生汇报。  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没分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表。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  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点出自己所喜欢的菜。通过学生的汇报,菜式热量的总和一个比一个低,脂肪总和一个却比一个高。算一算这三种套餐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总量各是多少。 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菜,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ABC热量/千焦1254+899+911=30642462+1020+564=40461033+1095+497=2625脂肪/克19+15+11=4523+16+12=5118+23+7=48蛋白质/克20+16+7=4311+13+1=257+11+3=21  3.专家建议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各种套餐的营养总量,那到底如何判断这些套餐的营养含量是不是科学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可以让一个学生读出,或者教师自己读出专家的话。  专家提到了热量和脂肪,他们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而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而脂肪在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并供给能量,脂肪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内的三大组成部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之一。所以这些营养成分都是人类需要从饮食中摄入的。  专家说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你能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  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答案围绕荤素结合。让学生说说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可能导致的后果。 4.投票评选  (1)老师对各小组上传的作品进行整理后,让被  让学生说说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可能导致的后果。知道数学源于生活。 选中的学生上去介绍自己的菜式。  (2)进行全班投票。选出男生、女生和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  5.制作条形统计图  (1)反馈学生的投票结果  (2)能一眼看出结果吗?有没有更直观的表示方法?(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  (3)对优秀的搭配菜式进行交流、分析,指出优点或不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或启示?你这节课的表现如何?你觉得还有哪些同学表现比较棒?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集体备课时间 2012-02-19 出席教师 ?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分析  在学生掌握整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2、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抽象小数的意义。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你还记得关于小数的什么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算一算,填一填。  播放课件:小数的意义——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点击播放下一页,反馈答案。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关于小数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小数的产生  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用“米”作单位。大家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用米作单位有什么困难,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意义  刚才我们了解了小数的产生,接下来我们通过对米尺的了解,探讨小数的意义。  继续播放课件:小数的意义——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引导学生口述: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  板书: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板书:一位小数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继续播放课件:小数的意义——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板书:三位小数  继续播放课件:小数的意义——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3)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  继续播放课件:小数的意义——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2)35克=0.35千克(   )。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引入  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课件引入  播放课件:小数的意义——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二、新课学习  1.学习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0.2、0.05、0.005、0.0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1.5、40.6、3.134、6.8……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继续播放课件:小数的意义——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播放课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教学小数的读法  继续播放课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继续播放课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   )个0.1。  0.07里面有(    )个0.01。  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引入  播放课件:小数的基本性质——由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提供     2.情境引入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播放课件:小数的基本性质——由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提供  我们常见的2.00元、3.50元分别是多少钱呢?  其实就是2元、3元5角。  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1.5元,右边一家则是1.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为什么1.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小数的性质  分别引导学生用分米、厘米、米来描述这段米尺的长度,然后写出对应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表示,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通过播放课件,辅助学生汇报用分米、厘米、毫米表示:     总结学生的发言: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0. 1米=0.10米=0.100米,单位都是米,我们就可以写作0.1=0.10=0.100。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小数的性质。  认真读这句话,你认为哪些字是非常关键或者必不可少的?  小数: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整数就不具备这个性质了。  末尾: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2.小数性质的应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2)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0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2.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随便每支1元5角,可爱多每支2元5角。  3.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4.改写。  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  改写成两位小数:       。  改写成三位小数:       。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有什么想说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对于整数我们是很熟悉了,你还记得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谁来说一说,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播放课件:小数大小的比较——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大家说的很好,整数的比较一般从高位比起。接下来请你想一想,如果是比较小数的大小应该注意什么?和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3.25元和4.05元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继续播放课件:小数大小的比较——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3.25元是3元2角7分,而4.05元是4元5分,3元2角7分小于4元5分,所以3.25元<4.05元。  这种方法很不错,你还有别的比较方法吗?想一想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时,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     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2.35元和2.41元、0.07米和0.059米。  整数部分都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也相同,再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说一说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8.2  0.51○0.509   1.374○1.3   5.7○5.8  0.6○0.60    1.23○1.32  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0.8 
本文档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1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我本菩提
从业20多年,业务熟练,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01
浏览量: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