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

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单位代码:I0231学号:2016300068.哈余?裳斥悉大fHARBINNORMAL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者姓名:王岩指导教师:刘原讲师哈尔滨师范大学二。一九年六月中图分类号:I206.2单位代码:I0231学号:2016300068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者姓名:王岩指导教师:刘原...

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单位代码:I0231学号:2016300068.哈余?裳斥悉大fHARBINNORMALUNIVERSITY硕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者姓名:王岩指导教师:刘原讲师哈尔滨师范大学二。一九年六月中图分类号:I206.2单位代码:I0231学号:2016300068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者姓名:王岩指导教师:刘原讲师哈尔滨师范大学二〇一九年六月2中图分类号:I206.2单位代码:I0231学号:2016300068硕士学位论文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硕士研究生:王岩导师:刘原讲师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答辩日期:2019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AThesis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AStudyofLiteraryCreationandPsychologyinJinandSongDynastiesCandidate:WangYanSupervisor:LiuYuanLecturerSpeciality:ChineseAncientLiteratureDateofDefence:June,2019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NormalUniversity目录I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绪论...................................................................................................................................1一、选题意义与创新之处......................................................................................1二、研究现状..........................................................................................................2(一)涉及晋宋易代文人心态的研究...........................................................3(二)有关玄学与玄言诗的研究...................................................................3(三)有关陶渊明的研究...............................................................................5(四)有关晋宋山水诗的研究.......................................................................6(五)有关晋宋乐府诗的研究.......................................................................7(六)有关晋宋辞赋创作的研究...................................................................8(七)有关刘宋小说的研究...........................................................................9(八)有关元嘉文学与文人的研究...............................................................9第一章东晋中后期的文人心态与文学创作.......................................................................12一、追求宁静的精神天地与优雅从容的文士风度............................................13二、山水怡情与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15三、“玄言”渐衰,“田园”兴现...............................................................................17(一)玄言诗由极盛走向衰落............................................................................18(二)陶渊明与田园诗........................................................................................18第二章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成因.........................................................23一、晋宋易代之际文人创作与心态形成的社会背景........................................23二、晋宋易代之际文人心态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因素........................................25(一)积极入仕的进取心态.........................................................................25(二)审慎忧惧的自全心态.........................................................................32(三)山水怡情的超脱心态.........................................................................38(四)寄情山水的腹诽心态.........................................................................42第三章元嘉文学的新变.............................................................................................47一、山水题材中的写实倾向................................................................................47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一)从“重说理”到“尚巧似”......................................................................48(二)从“写意”到“写实”..............................................................................49二、文学创作由哲理化向抒情传统的回归........................................................52三、创作个性和不同艺术风格的显现................................................................56四、对艺术形式美感的追求................................................................................59(一)格式对仗.............................................................................................59(二)字句雕琢.............................................................................................60(三)用典使事.............................................................................................61(四)声律音韵.............................................................................................62结论.............................................................................................................................64注释.................................................................................................................................................66参考文献............................................................................................................................................68攻读学位期间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学术论文...................................................................................................72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73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73致谢.................................................................................................................................................74摘要I摘要晋宋易代之际的文学是我国中古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处于东晋和刘宋两代的文人由于受到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士族风气等方面的影响,文学创作与文人心态皆与前朝汉魏易代与魏晋易代时期有所不同。出身寒门的刘裕代晋,建立了刘宋王朝,从此寒门庶族登上了政治舞台,打破了自魏晋九品中正制以来逐渐形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阀阅士族不再垄断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寒门庶族开始进入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这不仅改变了前朝以往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也改变了魏晋以来的文坛局面和文学风向。这一时期的文人从崇尚清谈,走向关照山水。文学态势由玄言诗独盛,发展到山水诗兴起。期间文人的心态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类别样式,不同的文人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就了不同文人创作的风格。由此本文着力研究在此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文人心态。全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然后为正文的一、二、三章。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对选题意义与本文的创新之处进行说明,通过对目前涉及到有关本选题领域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现状的梳理,对晋宋两代的文学研究整体上有了更宏观的把握,为进一步加深、加细研究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文人心态奠定了思想理论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东晋中期以后的文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一方面追求宁静的精神天地与优雅从容的文人风度,另一方面山水怡情与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文人在偏安心态的影响下尚清谈,重玄理,培养出一种独特的清雅潇洒的文士风度。这一时期的玄言诗因其自身文学体质的弊端和缺陷逐渐呈现出衰落之势,随后文学发展态势由玄言诗的极盛逐渐向山水田园诗的兴现过度。陶渊明作为东晋后期典型的田园文人代表,本选题着重以其“淡雅”的独特属性为切入点,分别对其“淡雅”的人生境界和创作风格展开论述。第三部分为本文重点论证的一章,分析概括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文人心态的具体表现与影响因素,主要将文人心态归结为四大类:1.积极入仕的进取心态;2.审慎忧惧的自全心态;3.游赏山水的超脱心态;4.寄情山水的腹诽心态。在分析文人的创作与心态的同时,进一步阐述其形成的原因,将其具体的若干种微观影响因素糅合到每一类文人心态形成的论证之中。第四部分论证了作为晋宋易代之际最具文学创作成果的元嘉时期中主要代表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文人的创作与以往文学创作之比较发生的变化。主要以这一时期谢灵运、鲍照、颜延之“元嘉三大家”为代表的文人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概括出元嘉文学的新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山水题材中的写实倾向;2.文学创作由哲理化向抒情传统的回归;3.显现不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4.追求艺术形式的美感。继阐释元嘉文学新变的具体表现之后,进一步分析产生新变的原因,以及对后世诗歌创作至唐诗繁盛的积极影响。关键词晋宋易代;文人创作;文人心态AbstractIIIAbstractLiteraturebetweenJinandSongDynastieswasanimportantturningpointinthedevelopmentofChinesemedievalliterature.LiterarywritersinEasternJinandLiuSongDynastieswereinfluencedbythesocialbackground,politicalenvironmentandscholarethosofthisperiod.TheirliterarycreationandmentalityweredifferentfromthoseinHan,WeiandJinDynasties.LiuYu,fromahumblefamily,establishedtheLiuSongDynastyintheJinDynasty.Fromthenon,thehumblecommonpeoplesteppedontothepoliticalstageandbrokethedoor-and-valvesystemof"nocolddoorofsuperiorqualityandnoliteratifamilyofinferiorquality"graduallyformedsincethenine-gradesystemintheWeiandJinDynasties.Thenoblesnolongermonopolizedthepoliticalpowercenterofthecountry,andthehumblecommonpeoplebegantoenterthecentralpositionofstatepower,whichnotonlychangedtheformerdynasty'scentralposition.PoliticalpatternandpowerdistributionalsochangedtheliterarysituationandliterarytrendsinceWeiandJinDynasties.Therefore,thispaperfocusesontheliteraticreationandmentalityduringtheJin,SongandchangingDynastiesunderthesocialbackgroundofthisera.Thefulltextismainly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partistheintroduction,andthenthefirst,secondandthirdchaptersofthetext.Thefirstpartoftheintroductionismainlyaboutthesignificanceofthetopicselectionandtheinnovationofthispaper.Byreviewingtheliteratureandthecurrentresearchsituationinthefieldofthetopicselection,wecangrasptheliteratureresearchofJinandSongDynastiesasawholemoremacroscopically,andlay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furtherdeepeninganddeepeningthestudyofliteraticreationandmentalityduringtheperiodofthechangingDynastyofJinandSongDynasties.。ThesecondpartmainlyoutlinesthementalityandspiritualpursuitoftheliteratiinthemiddleandlateEasternJinDynasty.Ontheonehand,thepursuitoftranquilspiritualheavenandearth,elegantandcalmliteratidemeanour,ontheotherhand,thedevelopmentoflandscapepleasureandaestheticconsciousnessmadetheliteratiinthisperiodtalkclearlyandemphasizemetaphysicsundertheinfluenceofamorepeacefulmentality,thuscultivatingauniqueelegantandunrestrainedliterarydemeanor.Thetrendofexhibitionhasgraduallychangedfromthepeakofmetaphysicalpoetrytothe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Vemergenceofpastoralpoetry.TaoYuanming,asatypicalscholarinthelateEasternJinDynasty,focusesonhisunique"elegant"attributesasastartingpoint,respectively,todiscusshis"elegant"liferealmandcreativestyle.Thethirdpartisakeychapterofthisarticle,whichanalysesandsummarizestheconcretemanifestationsandinfluencingfactorsofliteraticreationandmentalityduringtheperiodofJinandSongDynasties.Itmainlyclassifiesthementalityofliteratiintofourcategories:1.theenterprisingmentalityofactivelyenteringofficialpositionsandwantingtomakeachievementsinliterarycircles;2.theself-preservationmentalityofprudence,fear,wisdomandself-preservation;3.thedetachmentmentalityofpleasureintravelingmountainsandrivers;4.thefrustrationofofficialcareer.Thementalityoflovingmountainsandrivers.Whileanalyzingtheliterati'screationandmentality,thispaperfurtherelaboratesthereasonsforitsformation,andintegratesitsspecificmicro-factorsintothedemonstrationoftheformationofeachkindofliterati'smentality.ThefourthpartdemonstratesthechangesinthecomparisonbetweentheliterarycreationofYuanandJiaDynasty,themostsuccessfulliterarycreationintheJinandSongDynasties,andtheliterarycreationofthepast.TakingtheliteraticreationrepresentedbyXieLingyun,BaoZhaoandYanYanzhiinthisperiodastheresearchobject,thispaperanalysesandsummarizesthenewchangesofYuanjialiterature,whicharemainlyembodiedinfouraspects:realistictendencyinlandscapetheme;returnofliterarycreationfromphilosophicaltoLyrictradition;pursuitofdifferentcreativeindividualityandaestheticfeelingofartisticform.AfterexplainingtheconcretemanifestationsofthenewchangesinYuanjialiterature,thepaperfurtheranalysesthecausesofthenewchangesandtheirpositiveinfluenceonthelaterpoetrycreationtotheprosperityofTangpoetry.KeywordsJin,SongchangingDynasty;Literarycreation;Literarymentality绪论1绪论一、选题意义与创新之处晋宋易代之际的文学是我国中古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处于东晋和刘宋两代的文人由于受到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士族风气等方面的影响,文学创作与文人心态皆与前朝汉魏易代与魏晋易代时期有所不同。出身寒门的刘裕代晋,建立了刘宋王朝,从此寒门庶族登上了政治舞台,打破了自魏晋九品中正制以来逐渐形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阀阅士族不再垄断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寒门庶族开始进入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这不仅改变了前朝以往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也改变了魏晋以来的文坛局面和文学风向。这一时期的文人从崇尚清谈,走向关照山水。文学态势由玄言诗独盛,发展到山水诗兴起。期间文人的心态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类别样式,不同的文人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就了不同文人创作的风格。由此本文着力研究在此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文人心态。梳理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有厌恶官场不想委任新朝而选择归园田居的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自在悠然,开创了淡雅的田园诗风;有以慧远和宗炳为代表的僧人群体走进庐山皈依佛门,作为山野文人纵情山水,写就了许多山水游记名篇与山水美学理论;有出身名门谢氏家族的谢混和在东晋末年朝廷权力斗争中多次易主的殷仲文,始革玄风,一改往日文学创作之玄言风气,由谢混首创山水诗,促使诗歌创作向原始的抒情传统回归;有以谢灵运为典型代表的门阀士族遭到皇权的压制打击,腹诽抑郁,转而寄情山水,从而开辟了山水诗的大观;有其他渐趋失势的高门贵族转事新朝,依附新主并为之效力,成为新政权的中坚力量;也有一类文人庶族出身,而在晋宋易代之际审时度势,进退有据,如颜延之,虽性直而放达,于仕途每犯权要,但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写得一手应制之作的好文章,平安终老;还有一种出身寒微而比较有个性风格的文人如鲍照,以雄健之笔为寒门庶族伸冤,是当时士林中极少数关心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的文人,他笔力雄健、俊逸险俗的创作风格在元嘉时期独树一帜。而以上作为元嘉三大家的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以及晋宋易代之际的其他文人既有那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相同风貌又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影响此一时期文人心态与文学创作的诸多因素比较复杂,从宏观上看,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本选题想在此宏观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微观因素的探讨。可具体分为以下若干方面:1.士族地位的下降与庶族地位的上升;2.刘宋皇室的重文风尚;3.“文”与“笔”地位的升降起伏;4.隐逸之风的盛行;5.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6.封建庄园制为山水诗的创作提供了经济基础;7.领悟玄理的方式转变;8.儒、道、佛三教并行以至合流;9.诗文吟诵传统的影响;10.逞才炫博的士林风气助长了文学创作的用典之风;11.山水游记与亲友通信分享山水之美的写作风尚;12.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文人创作的个性化。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晋宋易代之际文人的不同心态,主要归结为以下四种:1.积极入仕的进取心态;2.审慎忧惧的自全心态;3.山水怡情的超脱心态;4.寄情山水的腹诽心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晋宋易代之际的主要文人创作和影响文人创作的诸多种心态,以及分析影响文人创作心态形成的诸多种复杂因素,然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分别归纳概括出主论点与各分论点,并进行推理演绎,探因求果,力图以更系统全面的研究视角将本选题论述得清晰合理。从宏观上看,影响因素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本选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此宏观因素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微观因素的探析,而从微观上看,可将影响因素具体细致地归纳为以上诸多方面,并进一步展开论述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文人创作心态的具体表现。目前学界专门针对于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的专著与以此为题的学术论文还未出现,纵观20世纪迄今百余年对于东晋与刘宋文学的研究,还存有一些不足,而晋宋两朝作家人数和各种体裁的作品数量之多,当前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研究空间。尚无学者对晋宋易代之际的文学进行整体研究,迄今只有个别专题初步做出了几点论述,对分析研究影响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心态与文人创作的诸多因素也是多存片面与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待深入和拓展的研究空间,因此着力于研究并解决此问题也是本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将晋宋易代之际视为一个贯穿晋宋两代的整体时期来研究其文学创作样式的发展与流变,关照时代创作的总体风貌和在其时代背景下的文人心态与创作的审美趣尚,探究各方面可能影响文人创作与心态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客观因素,寻因究果,对此一时期所形成的各类文人心态的不同表现做系统的归纳和概括,这将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研究有益的补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科研意义,对这部分的着力论述也是本论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有所创见并启迪后学。绪论3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完全切合本选题的直接研究成果,只有一些与本论文选题相似的相关研究,因此在做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只能选取与本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性与相似度的一些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其不同的研究侧重点、文学阶段、文学体裁、典型文人与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并对其进行评述,作为本选题研究可以从中选取的参考依据。(一)涉及晋宋易代文人心态的研究由于目前学术界专门直接针对于本选题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现在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只有极少数的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和一些专著或学位论文中的个别章节中有涉及到与此选题相关的论述内容。其中以马晓坤《晋宋易代之际士人心态探析》(2006)为代表的一类研究论文,只是从政治因素与山水游赏心理方面分析了晋宋易代之际的士人心态,然而并没有对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文人心态的多方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有失片面与偏颇。顾农《晋宋易代与陶渊明》(2018)与向彪《晋宋易代及陶渊明晚年的心态》(2001)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晋宋易代对陶渊明心态的影响,然而却只着重分析了社会政治因素,没有就陶渊明本身的性格因素与人生追求的理想因素进行分析,并缺少对陶渊明个性心态与其创作风格的关系研究,在整体论述上系统性与科学性不足。此外,以霍贵高的博士论文《东晋文学研究》(2010)与赵伟的硕士论文《南朝刘宋士风与诗风研究》(2007)为代表的一类研究,他们只是从晋宋这两个时代中选取其中的一个朝代进行研究其文学风格的流变,或是选取东晋一代,或是选取南朝宋一代,研究了其中主要的文人创作,而没有从易代的角度对这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霍贵高的《东晋文学研究》论文第八章论述了东晋诗风的嬗变过程,主要经过东晋初期的建安余绪,孙绰、许询对虚淡诗风的引领,谢混对诗骚抒情传统的回归,陶渊明淡雅诗风的形成这几个发展阶段,可是其论文对这一部分内容论述的比较粗略,没有做细微深入的研究,尚且对本文选题研究有可借鉴之处。赵伟《南朝刘宋士风与诗风研究》论文中的第一章谈到“晋宋易代之际士风与诗风”与本文选题较为接近,可是他只是从政治与宗教因素方面探讨了晋宋易代之际至元嘉时期对诗风转变的影响,并没有全面扩展到其他影响因素的研究,视野较为狭窄。因此在写作本论文时的文献参阅工作主要致力于收集各名家专著与学术论文中涉及到与本选题相关的零碎论述观点,然后归纳概括出新的论点,并进行推理演绎,探因求果,试图以更系统全面的研究视角将本选题论述的更为清晰合理。(二)有关玄学与玄言诗的研究二、研究现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一直处于玄风笼罩下的东晋,玄言诗是这一时期文学最鲜明的特色,贯穿东晋始终,以致晋宋易代之后玄风尚存,研究东晋至南朝宋代诗风的转变,玄言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很有必要先研究一下在玄学影响下形成的极具分量的玄言诗。对于玄言诗的研究,自80年代以后便兴盛不衰,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出版的专著有陈顺智《东晋玄言诗派研究》(2003)、张廷银《魏晋玄言诗研究》(2003)和(商务印书馆,2008)、胡大雷《玄言诗研究》(2007)、王澎《魏晋玄学与玄言诗研究》(,2007)。此外,有涉及玄言诗研究的相关著作则更是繁多。举要如下:邓仕梁《两晋诗论》(1972)、孔繁《魏晋玄学和文学》(1987)、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1988)、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1991)、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1993)、陈顺智《魏晋玄学与六朝文学》(1993)、徐国荣《玄学与诗学》(2004)、王澧华《两晋诗风》(2005)等。这些专著以不同的研究侧重点对玄学与玄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提供了对此领域研究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对于玄言诗研究的期刊论文更不胜枚举。早年有王钟陵《玄言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8(5)),葛晓音《东晋玄学自然观向山水审美观的转化》(《中国社会科学》,1992(1))、卢盛江《玄言诗二题》(《北方论从》,1994(4))。近年来,有张廷银、胡大雷等人的论文研究成果较为突出。自2001年始,陆续有硕士、博士研究论文,截止2011年大陆、台湾已有20篇之多。这些专著、论文的玄言诗研究主要集中于玄言诗风的衍变,玄言诗与游仙诗、佛理诗、山水诗的关系以及影响,玄学、佛学、道教对于玄言诗、玄言诗人的影响,玄言诗的起源、类型、内涵定义,典型玄言诗人诗集、诗歌的分析或注释,中国玄言诗与西方玄学诗的比较等问题研究。张丽娜的《两晋玄风的转变对诗歌的影响研究》(2013)以两晋时期的玄风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其从西晋到东晋的诗风转变,分别从玄学理论和清谈风格的变化来反映玄风的变化;进而以士人主体为中介,探讨这种变化对士人主体的渗透以及影响,分别从他们的心态、生活方式和人格三方面来反映;最终落实到对诗歌风貌的影响,分别从诗歌内容、风格和创作上加以探析。从而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了两晋时期玄风、士风、诗风三者的关系以及它们内在的发展流变历程。内容上的影响,是从西晋的“以玄理入诗”为主发展到东晋的“玄言诗”为主。风格上的影响,是从西晋的绮靡典雅到东晋的清雅淡远。此文只是将东晋诗风对比于西晋的不同做论述,并没有谈及东晋一朝从始至终的诗风嬗变。李思斌的《玄言诗批评史研究》(2011)第一章讲审美自觉与宗《诗》的分野,引用檀道鸾的观点,认为诗文发展分两条主线,其一路线为宗《诗》《骚》之体,从汉时司绪论5马相如、王褒等至建安,又到西晋潘陆,可为一脉相承,宗归不异。另一条路线为体则《老》《庄》,此一路诗风兴起,始自正始,而历西晋,至江左玄理之盛,其诗弃《诗》《骚》之体,而宗《老》《庄》,孙绰,许询并为文宗,再至义熙之时,谢混始改。这两条宗《诗》分野的路线可谓见解独到,给研究东晋诗风嬗变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关于刘勰“文变染乎世情”的观点,论述了东晋诗歌创作由“诗缘情”到“诗缘高情”的转变,所谓“高情”即是一种“理”的变异,随其发展逐渐偏离了儒家诗学“温柔敦厚”的情感内涵,而形成了东晋玄言诗所特有的一种“诗言理”的情感认识。此观点对学界有很大启发。在第五章论述了两晋佛道传播、接受与玄言诗风转变,道教和佛教通过上层化传播让士人更快捷地接受了玄言思想,并体现在游仙诗和玄理诗的创作上。其中还探讨了“直寻”与“退寻”这两个文艺心理概念的不同之处,“直寻”更多的是侧重于读者批评角度,是对诗歌作品的阅读体验,而“退寻”更多强调的是创作主体的创作心境。其中独到的见解是以宗教性的视角探讨了玄言诗的创作机制,给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维度。其他关于东晋诗风研究的期刊论文有洪伟的《东晋门阀政治与东晋诗风的“玄言”化》(2008)、《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2011)、顾农的《谢混与东晋玄言诗风的终结》(2010)、陈道贵的《东晋玄言诗风衰竭的文化考察——以谢混、殷仲文为中心》(2003),以上各篇分别如题从不同角度立意来阐述东晋诗风的发展与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东晋至南朝宋的诗风创作风格的转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丰富资料。(三)有关陶渊明的研究陶渊明是晋宋易代之际非同凡俗的文人典型,他古朴淡雅的诗风一改往日之玄言风气,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文学题材,对陶诗风格艺术的研究众多,在各个版本的文学史中都占有一定的篇幅。其中袁行霈主编的《中古文学史》(2014)中分几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风格及其渊源、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以及陶渊明的符号意义。在思想史著作中有代表性的是罗宗强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2002),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论述了陶渊明的创作倾向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价值,对研究陶渊明的创作思想有重要意义。胡大雷的《<形影神>与陶渊明对玄言诗的改制》(2005)和罗宗强的另外一部专著《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2003)中也有论及到陶渊明的心态及其创作风格、艺术渊源章节,对陶渊明进行了更全面的人格剖析,使心态研究成为一种模式,启发了后学。关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研究的很多,有胡大雷的《陶渊明诗歌的体式及其特殊的隐士风度与心态》(2006)、王瑶《论希企隐逸之风》(1951)、张芝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论陶渊明的政治态度》(1953)、顾农《晋宋易代与陶渊明》(2018)、逯钦立《读陶管见·归隐与躬耕自资》(1964),还有的论及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1993)、容肇祖《魏晋的自然主义》(1996)、袁行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1982)与《陶渊明与魏晋风流》(1991)等均有论述。此外,朱自清《陶诗的深度》(1981)与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3)从儒道两家的角度论述了陶渊明的儒家出身与道家观念,将道家的“真”“淳”观念儒家化了,可谓孔子学说的道家化,此番论述很有创新见地。还有一些将陶渊明与谢灵运做对比研究的,有邓依晴的《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歌的审美元素比较研究》(2015)、张鑫《陶渊明与谢灵运诗风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013)、许勇《从虚子的用弃看东晋南朝五言诗风的转变——以陶渊明、谢灵运为中心的个案探讨》(2013),白振奎《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2001),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比较研究了二者的不同,对全面透彻地了解陶渊明和谢灵运创作风格的异同以及成因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四)有关晋宋山水诗的研究刘宋时期是中古诗歌史上的重要阶段,其形式美的追求对后世诗歌创作沾溉良多。刘宋时期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诗和乐府诗。山水诗得以兴盛始自谢灵运专意刻画山水,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相关研究多以谢灵运为大宗,主要探讨山水诗的思想内容、表现方式、文学史地位以及后世接受等方面。林庚在《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1961)和《中国文学简史》(2007)中肯定了谢灵运对山水诗的开创之功,指出从谢灵运开始,诗歌走向通过声色表现性情的阶段,即通过描摹山水表达直接的思想感情,此可以视为是对沈德潜“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的阐发与反拨,然其对谢诗中的玄理成分与无往而不骈俪的句式构造有所呵斥。曹道衡、沈玉成在论及谢灵运的山水诗有关玄言的问题上,认为谢诗固然有玄言的成分,但其成功之作却是能寓理于情,融情入景。对谢诗的风格评价方面肯定了其鲜丽清新的诗风,指出其多数作品具有新、奇、险的艺术特色。曹道衡、沈玉成还针对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技巧有所阐发,包括声色描绘、拟人修辞和善用成句三个方面,二人对谢灵运山水诗总体的创作手法与艺术特色分析地较为全面,避免了流于一偏。关于玄言的问题,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1993)中指出谢灵运关照山水的方式是以对东晋文人的审美观与自然观的承袭为基础的,因而谢诗才能体悟到晋人意会而未言传的山水的新意,其诗中之玄言,是一种新的审美意识的标志。相对于多数研究者对谢诗中玄言成分的否定或模棱两可的态度,葛晓音可谓标新立绪论7异。胡大雷在《<辨宗论>与谢灵运对玄言诗的改制》(2004)中论述了谢灵运山水诗中山水自然景物的特点及其领悟玄理的方式,指出了运用顿悟思维方式对玄言诗改制的意义。各家在探究谢灵运山水诗时亦常联系谢灵运的生平经历、所处的社会坏境以及当时儒释道三教合流对谢灵运诗歌创作的影响。蔡彦峰《论谢灵运山水诗对慧远佛教美学思想的创造性发展》(2006)认为谢灵运的山水诗与东晋的山水诗的区别所在与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对谢灵运的创作沾溉密不可分,谢灵运正是对慧远的美学思想有所继承和发挥才取得了山水诗创作的突出成就。陈桥生研究视角与众不同,他在梳理了谢灵运的诗文后统计出其中称疾的语句,《病患意识与谢灵运的山水诗》(1997)指出患病体验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影响。此外,王辉斌的《鲍照:刘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2007)与杨芬霞的《鲍照对山水诗的开拓和创新》(2010)分别从题材内容、风格特征、语言艺术等方面分析并赞誉了鲍照的山水诗,认为鲍照的山水诗气象宏阔、笔力雄健,语言平易近情且遒劲凝练,其山水诗可与谢诗鼎力媲美。显然众多研究者在论述山水诗时多是以谢灵运为准的,足见谢灵运在山水诗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而胡大雷《论山水诗的特殊目的——山水诗形成原因新探》(1991)与曹道衡《也谈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1961)分别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视角论述了山水诗形成的原因,为刘宋时期山水诗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五)有关晋宋乐府诗的研究对于刘宋时期乐府诗的研究主要围绕鲍照展开。鲍照的诗歌“文甚遒丽”,风格俊逸,诸家研究主要涉及其乐府诗的思想内容、形式特征、风格评价及后世接受几个方面。王志清的《晋宋乐府诗研究》(2007)中从鲍照的文化背景、生平事迹出发,研究其乐府诗内容与形式上的创作特点,探究了流行新声与鲍照乐府诗创作的联系,并具体细致地论述了沿袭鲍照乐府曲题的南朝文人及唐人对鲍照乐府的不同接受。还有罗春兰的《鲍照诗接受史研究——以南北朝至唐代文中心》(2004)不同于王志清的微观研究视角,而是从宏观上对鲍照乐府诗的接受予以了总体研究。魏北的《鲍照乐府诗形式艺术研究》(2009)从诗歌的结构、意象、词汇、音乐等方面探究鲍照乐府诗的形式艺术,论点独特。葛晓音在《八代诗史》(1968)与《鲍照“代”乐府体探析——兼论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特征》(2009)中深入阐述了鲍照在古题乐府传承中的转关作用,指出了鲍照拟乐府与汉魏晋乐府创作传统的区别与联系,反映了鲍照对于汉魏乐府体式及其创作特征的深刻体认,并在其基础上做出了继承与发展的创新,风格独树一帜。关于鲍照乐府诗的风格,各家围绕钟嵘对鲍照诗风“险俗”的评跋展开不同的解读,胡适《白话文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学史》(1928)对鲍照极力推崇,认为“险”说明才气放逸,“俗”说明鲍照不避白话,近于委巷中歌谣。此番论述明显地流露出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领军者求新求变的文学观念。聂石樵《魏晋南北朝文学史》(2007)论述了“险俗”指抛弃古制,竞创新体,追求语言之险奇风气。曹道衡、沈玉成认为“险”指用新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词汇创作别开生面的意境;“俗”既指内容上对征夫思妇下层士人的书写,又指形式上受到南朝民歌清新刚健风格的浸染。葛晓音强调“俗”既指鲍照常用的七言古诗形式,也指他将清商小乐府以声请和风致见长的特点吸收到七言和五言诗中。胡大雷《以系统观点论鲍照诗歌的“俊逸”艺术风格》(1987)与《论鲍照“俊逸”艺术风格构成的客观因素》(1993)分别从鲍照诗歌的立意、气势、形象、情感、语言方面论述了鲍照诗歌的风格特征,以及其艺术风格构成的客观因素,对乐府汉魏旧曲的发扬光大,对清商新声的提倡与推广,及其五言诗风格的常与变。众家评说在关注乐府七言诗的同时,对鲍照的五言诗亦有好评,陆侃如、冯阮军在《中国诗史》(1993)中特别赞誉了鲍照乐府五言诗中的“比兴体”,表现了鲍照乐府诗非凡卓绝的写作功力。(六)有关晋宋辞赋创作的研究相比刘宋时期的诗歌研究之盛,学界对这一时期辞赋创作的关注度较低,关于刘宋辞赋研究的综论文章较少,仅见郭建勋与钟达峰的《刘宋时期辞赋特质及其文学流变析论》对刘宋时期咏物赋、山水赋、抒情赋的流变予以考量,指出刘宋辞赋既有对传统的因袭又有题材形制的新变。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上)》(1986)中提到值得论述的作家作品主要有谢灵运的山水赋、鲍照的《芜城赋》及咏物赋,还有谢惠连的《雪赋》和谢庄的《月赋》。钟其鹏即是从谢惠连的《雪赋》与谢庄的《月赋》切入研究,通过对其语言藻丽、结构巧妙、使事用典的阐释,论述了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在刘宋辞赋所有的作家作品中,关于鲍照的辞赋研究居多,《芜城赋》受到广泛关注,各家纷纷对《芜城赋》的创作时间、思想意蕴、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等话题展开探讨。关于《芜城赋》的创作时间,张小夫、张屏指出此赋是鲍照出仕前的作品,顾农力主此赋是鲍照中年之作,多数研究者采信后者。关于《芜城赋》的思想意蕴,庄筱玲认为其创作交织着对人事无常的关照,丁福林认为鲍照此赋寄托了人生感慨,饱含了抒情意味。关于艺术特色方面,刘文忠指出《芜城赋》运用了对比手法与对偶修辞,讲求骈俪而不失之纤巧细弱,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关于现实意义方面,丁福林指出《芜城赋》其用意仍然是向统治者敲警钟,而孟庆麟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出发,结合鲍照的仕宦经历,阐释此赋创作的现实意义。关于前代赋作对鲍照赋创作的影响,由于立论角度不同,结绪论9论也不一样,曹道衡认为其受汉赋的影响作用大;李向东认为魏晋赋对其影响深;欧阳戎元从用韵的角度分析,认为鲍照辞赋用韵近于两汉魏晋,保留了很多上古音痕迹;王毅则细致分析了文帝和孝武帝时期的政治环境,指出“正是当时的社会悲剧使鲍照作品的风格在遒劲峻急、激扬慷慨之中逐渐增添了沉郁孤危、悲凉寒峭的气氛。”这也可以用来解释鲍照诗歌创作风格的成因。(七)有关刘宋小说的研究在刘宋小说的研究领域,对《世说新语》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与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为后世研究《世说新语》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文献,学界研究者从多角度对这部志人小说加以探讨,有的从思想角度切入研究,侯忠义认为《世说新语》的故事叙述具有推举名士、赞扬隐士、称誉品格高尚之人的写作倾向性与思想性;有的从文体角度展开探讨,陈文新指出《世说新语》是“世说体”的发端及代表作。陈川阐明了其肇端的“语录体”特色与互见手法等“世说体”特色。齐慧媛肯定了其志人小说的典范地位,指出了“世说体”是笔记小说的主要流派;有的从探讨《世说新语》的人物群像角度切入,张德瑞论述了唯美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唯美女性的价值追求。此外,刘军从创作目的、写作手法、社会效应等方面论述了《世说新语》是一部史料集而非小说,这一论述也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认同。除了对《世说新语》的研究,在20
本文档为【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与心态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草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9-10-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