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说新语•言语》看魏晋名士风流

《世说新语•言语》看魏晋名士风流

举报
开通vip

《世说新语•言语》看魏晋名士风流遣词用句,尽显风流——从《世说新语·言语》看魏晋名士风流摘要:《世说新语·言语》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言语大多简洁精炼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针见血,很值得回味。本文以《言语》门为主,结合其他各门的资料,探究其中透射出的魏晋士人形象。关键词:世说新语言语机变智慧境界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小说文本。全书共36篇113...

《世说新语•言语》看魏晋名士风流
遣词用句,尽显风流——从《世说新语·言语》看魏晋名士风流摘要:《世说新语·言语》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言语大多简洁精炼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针见血,很值得回味。本文以《言语》门为主,结合其他各门的资料,探究其中透射出的魏晋士人形象。关键词:世说新语言语机变智慧境界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 笔记 哲学笔记pdf明清笔记pdf政法笔记下载课堂笔记下载生物化学笔记PDF 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小说文本。全书共36篇1130条,涉及各类人物五六百人,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是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全书把近3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生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是非常珍贵的魏晋时期历史资料。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世说新语》通过记录不同身份、处境的晋人独特的言谈举止展示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尤其他们的言语和对话,不仅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更善用对照、隐喻、夸张等文学技巧,为后世之人留下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之余,更使之形象和气韵跃然纸上,尽显名士风流。一、常在君侧:机敏的回答,机智的应变魏晋时代是个混乱的时代,《言语》记事108则,其中有21则为记君臣之间的对话。在混乱状况下,各方面矛盾错综复杂,君主时而调侃戏弄、考验试探,时而剑拔弩张、情形危急,作为弱势一方的臣子,在与君主对答中稍有不慎,即有生命之忧,这时巧妙的周旋应对显得殊足重要。(一)嘲戏之下,不卑不亢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言语》十七)邓艾口吃,说话时常自称“艾艾”。晋文王戏弄他说:“卿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是一个凤。”口吃的邓艾以“一凤”对文王针对自己生理缺陷而设的“几艾”的嘲戏之问作出了巧妙的回答,又以凤自比,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展现了自己的风度。(二)伴君伴虎,巧言取悦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言语》十九)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断帝王能传多少代,在于占卜时所得到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晋武帝很不高兴,群臣都吓得脸色发白,没有人敢出声。这时,侍中裴楷进言说:“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成为天下的至尊。”晋武帝一听,很高兴,群臣也都赞叹佩服。裴凯引用《老子》来解释“一”将令大家惊恐的“一”这个数字符号抽象化,跳出数字的本意,上升到哲学的范畴,不仅令武帝转怒为喜,更是展现了自己的学识与智商。无独有偶,楚武悼帝身边也有一位机智的侍中:桓玄既篡位,后御床微陷,群臣失色。侍中殷仲文进曰:“当由圣德渊重,厚地所以不能载。”时人善之。(《言语》一百零六)桓玄篡位后遭遇御床塌陷,在迷信凡事都有征兆或暗示的古人看来,这自然是一件不吉之兆,群臣大惊失色也便在情理之中。当时桓玄心中估计也是七上八下极其不适的,但他的姐夫、侍中殷仲文上前说:“这是由于皇上德行深厚,以致大地承受不起。”一句行云流水的应景马屁之言,逆转了当时凝重的气氛,想必桓玄当是龙颜大悦了。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他们更赞赏的恐怕是殷仲文敏捷的思维和周全的言辞吧。(三)薄冰之履,一言释疑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言语》二十五)乐令的女儿嫁给了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的哥哥长沙王在洛阳执掌大权,成都王要发兵攻打他。长沙王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当时所有朝内的大臣都心怀恐惧。乐令本来就身负众望,加之和成都王的姻亲关系,就有很多小人在长沙王面前说他坏话。长沙王曾向乐令问及此事,乐令说:“我难道会以五个儿子的性命换取一个女儿的性命吗?”于是长沙王疑虑消除,不再猜忌了。乐令处于二位王侯的政治斗争漩涡中间,处境既尴尬又凶险。而他仅以“岂以五男易一女”,巧妙地表达了他的政治立场,让长沙王知道他在自身利益的轻重缓急的权衡中是个明白人。古人云“言多必失”,在这种危急的情势下,过多的表忠心或言立场是于事无补的,尤其是众馋包围之下,容易让人起疑:解释就是掩饰。而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却切中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要害,点中长沙王的穴位,打消了长沙王对他的疑虑,可谓机敏。二、少年英才:早慧的洞见,犀利的应对自古英才出少年,《言语》门中有15则记录有关孩童的言语,这些孩童有的成年后官居高位,有的长大后成为才高德茂的名士,有的后期虽未在历史中留下痕迹,但仅观其少时的言语和其中显示出的洞见和犀利,也实在令人感慨叹服。(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十一)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讬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言语》十二)“毓面有汗”,小小年纪面见君王,一定是非常紧张的,钟毓对于自己面见君王却失礼的行为解释得非常诚恳,实话实说:因为我太紧张了以致大汗淋漓。君王当然谅解,但这么一说,倒是让君王将视线转向了自己那个没流汗的兄弟,于是文帝转而问钟会为何不汗,聪明的小孩解释的也非常得体:因为紧张得汗都不敢出。两个孩子的回答都天衣无缝,令人拍手称赞!包括他们回答父亲的问话,虽然截然不同,但都能让人颔首接受。可谓能动人者未必非要说出真理,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很动人。(二)洞悉世故,譬喻精准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言语》五)孔融八九岁的儿子,竟然具备深察事物真相、透视对方心理的能力,对于事物的洞察力甚至超过了护犊心切的孔融,预先就知道自己必不免于祸端,故而能从容地代使者回答:“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转而思之,这种洞察世故的锐利眼光和精准的譬喻,又何尝不是这个乱世烙在孩子心灵上的伤疤?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言语》二)古话说一岁看三岁,三岁看七岁,七岁看到老,从徐孺子的人生轨迹看来,此言不虚。九岁的孩童就具备深邃的观察力和运用贴切譬喻的能力。首先,他必须知道月亮表面有阴影这回事,除此之外,他还必须知道眼明是因为有瞳子这回事,这两个道理他知道,已经很不易,关键是,他还可以将两个事物联系到一起去说明道理,更为不易。长大后的徐孺子成为东汉名士,“人杰”楷模毫无悬念。(三)人小鬼大,迅捷多锋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言语》三)孔融人小鬼大,连出两招,不仅使得满座皆奇之,更是出了对他出言不逊的陈韪的洋相。这一则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孔融的机智和反应的迅捷,更让世人窥见他自小就显露出的自信、直爽的个性特征,当然,这也决定了他成人之后刚直不阿,言辞激烈,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的悲剧命运。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言语》二十七)《礼记》记载:“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库,善惊人小儿(《搜神记》中说为小儿鬼)。”古时候俗传疟疾是由虐鬼造成的,而且认为虐鬼很小,高大健壮的人很难被它祸害,这当然是一种不科学的说法。这一则中,因为小孩儿的父亲是明德君子,按民间的说法,德高之人不会被邪气所侵。抑或是药主真怀疑小孩儿的父亲患的不是疟疾;抑或是药主想逗弄一下小孩儿——你父亲患了疟疾,看来名不副实,不是真的君子。小孩儿的回答,可谓妙绝。如果虐子专侵害小人,那就不会称作虐鬼了,当叫它“虐神”!之所以称虐鬼,因为它连君子一起祸害。这个孩童的理解力非同一般。还有一则有趣的孩童机智之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言语》四十三)孔君平的本意就是想逗一下这个九岁的小孩儿:杨梅是杨家的果子。然而这个孩子可不待见他的这个玩笑,借着孔君平荒谬的逻辑推导出“孔雀是孔家的家禽”,并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句子来回击,委婉又有力地驳斥了客人的谬论,睿智得体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三、仙隐逸客:超迈的境界,深迢的哲理(一)见与不见,在于境界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朱门,贫道如游蓬户。”或云卞令。(《言语》四十八)竺法深为两晋高僧,即《德行第一》中散骑常侍桓彝称“不宜说之”的深公。竺法深成了简文帝的座上客,丹阳尹刘惔非难他:“和尚怎么游走于富贵之第?”竺法深答:“您自是只看到富贵之第,对我来说,与游走于贫苦之家并无二致。”在高僧眼中:色即是空。众生所看见的花花世界、高低贵贱,在他看来的无非是众生而已。佛印与黄庭坚也有一个关于看见什么的趣谈,心中有什么,就会看见什么。境界决定人的眼界,更决定人的气度。当内心空无一物了,境界超迈高远了,俯视之下,当然看见的都是浮云。(二)真隐假隐,一针见血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言语》一百零八)谢灵运,喜欢遨游山水,以写山水诗著名,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也曾在会稽隐居了一段时间。谢灵运由心而发的自然与飘逸,从他的山水诗中就可以窥见。关于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苏武那种“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自然,而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高度评价了谢灵运山水诗的造诣。曲柄笠是一种“笠上有柄,由而后垂,绝似曲盖之形”的帽子。《庄子》有一个寓言: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想甩开它,就拼命逃跑,可是影子仍然跟着,结果气绝身死。谢灵运是说,畏影者心里有个影子,如果心里没有影子,就不会害怕影子。同样,如果不想到富贵,就不会怕富贵,而孔隐士恐怕才是不能忘怀富贵的。谢灵运用典故寄寓深刻的哲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很多古之隐士“人隐心不隐”的情怀。很多的隐士之所以寻山觅林,找寻宁静,恰恰是因为他们期望在幽僻的山林间去躲避心中的那个影子。道家哲学思想“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世说新语·言语》108则大多非常简洁,可是却说得很得体、巧妙,字里行间,让后人领略到名不虚传的魏晋名士风流。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可谓确评。
本文档为【《世说新语•言语》看魏晋名士风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208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04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