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

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

举报
开通vip

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为什么说核心素养是可教可评的?首先,从其结构成分来看核心素养是可教可评的。借鉴以往的研究,素养(Competencies)的结构模型可看作是KSAs,其中K是知识(Knowledge),S是技能(Skills),A是态度(Attitudes)。这个模型表明,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层面的整合,涉及个体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如果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熟练的技能,那么他的素养水平“可能&...

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
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为什么说核心素养是可教可评的?首先,从其结构成分来看核心素养是可教可评的。借鉴以往的研究,素养(Competencies)的结构模型可看作是KSAs,其中K是知识(Knowledge),S是技能(Skills),A是态度(Attitudes)。这个模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层面的整合,涉及个体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如果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熟练的技能,那么他的素养水平“可能”会较高。这里强调“可能”是因为素养的最终表现除了与知识和能力相关,还取决于态度的作用。例如,会开车是有“能力”的,但会开车却不礼让行人或救护车,便是有“能力”而欠缺“素养”的,因此“能力”不等同于“素养”,“素养”也不能简化为“能力”。学习或教学的最终目标如果只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对象并非“全面发展的人”,因为这些知识和能力未经适当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转化,不能升级为素养。可见,在核心素养中"A"的存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K"和"S"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积极的态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发挥,从整体上提升个体的素养水平,最终促进个人成功与社会发展;而消极的态度则可能会抑制知识和技能的表现,最终带来负面的结果。总之,核心素养强调在个体身上形成完整的素养,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维度、多层面,而这些方面都是可教可评的。其次,从其形成发展来看核心素养也是可教可评的。素养的形成源起于个体的特质与个性,它们构成了素养的基础。借助于学习与受教育经验,个体会在这些特质的基础之上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或能力,但此时还不能称之为“素养”,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经验的整合,这些知识、技能、能力等在相关工作领域与个体的特质相互作用,最终才能形成“素养”。这些素养还会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展示”给外界,因而可以得到评估。换言之,核心素养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经由后天的学习与教育训练而获得的,它能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并被有效地评估和测量。在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发布的核心素养框架中,创新素养与实践素养并列其中,合称为“实践创新”素养。对此我们并不感觉意外,因为无论是从当代国际人才培养经验的视角出发,还是从国内社会各界对学校育人的相关要求来看,创新素养都应该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以创新素养为例,素养培育应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评价?核心素养如何评?首先,我们需要厘清核心素养内涵。例如,实践创新素养主要反映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到创新素养,我们会更加关注它作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两种表现:一是创新品格,二是创新能力。这一思路与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创造性的研究发现密不可分,为创新素养的评价指明了方向。上世纪50年代,吉尔福特发表了以“创造性”为主题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就职演讲,之后,创造性研究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经历了人格取向(关注创造者的人格特点)、认知取向(关注创造的思维加工过程)以及社会文化取向(关注社会文化对创新的影响)三个阶段。这三波浪潮的此起彼伏,显示出人们对创新的不同理解:创新既可能表现为一种人格品质,也可能表现为一种思维能力,还可能表现为一种环境氛围。对此,林崇德教授曾总结提出一个观点:“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强调创造性包含了思维能力和人格品质两方面内容,即创新素养至少应涵盖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品格(创造性人格)。前者是指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产出新颖、独特产品的能力,体现在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之中,不仅包括吉尔福特所主张的发散思维(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还应该包括促进问题解决的聚合思维、批判性思维(如检验假设、反思总结),甚至还应该包括一定的设计和操作能力,能把心中的创意转化为有形的物品。当然,仅仅具备这些能力还不能称得上“创新素养”,因为创新还需要一些相关的人格品质与态度,即创新品格,包括好奇心、开放性和恰当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这些品格的引领和转化,再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创新素养。显然,对“尿素豆芽”“人造鸡蛋”“地沟油油条”等事物,我们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创新。学校要培养的创新素养,应该是有利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的。因此,学校和教师评估学生的创新素养时,可从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两条主线展开。从创新能力的角度,可采用测验、作品分析、主观评定、同感评估等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性思维甚至工程思维进行评价。这里可使用的工具包括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远距离联想测验、创造性成就问卷等。当然,在借鉴国外相关测量工具时,需注意工具的修订问题,考虑项目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克服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测验,对此应遵循编制程序,开发出信效度较高的创新素养测验。从创新品格的角度,可采用自我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行为观察等方法,对学生的好奇心、开放性、创新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了解。在这方面,常用的评价工具包括威廉姆斯创造性人格量表、高夫形容词检核表等。同样,在这方面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课程需要编制更合适的工具。
本文档为【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jimmy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30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