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

举报
开通vip

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1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精选1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我国按多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期超过90天作为集中供暖的基本依据,影响供暖实施的因素还有经济水平、资源状况、成本等。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集中供暖的大致界线。近年来,有人提出将部分南方地区纳入供暖范围的建议,贵州六盘水市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率先实现了我国南方城市的集中供暖。据此完成1—3题。1.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的实际分界线A.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南B.与秦岭一淮河线完全重合C.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北D.与秦岭一淮河线交错分布2.长江中下游地...

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
1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精选1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我国按多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期超过90天作为集中供暖的基本依据,影响供暖实施的因素还有经济水平、资源状况、成本等。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集中供暖的大致界线。近年来,有人提出将部分南方地区纳入供暖范围的建议,贵州六盘水市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率先实现了我国南方城市的集中供暖。据此完成1—3题。1.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的实际分界线A.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南B.与秦岭一淮河线完全重合C.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北D.与秦岭一淮河线交错分布2.长江中下游地区申请纳入供暖范围的主要理由是A.太阳高度小,获太阳辐射少B.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较弱C.冬季风影响显著,气温较低D.地形平坦,冷空气容易堆积3.六盘水市实现集中供暖的基础条件是A.煤炭储量大,能源较丰富B.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C.技术水平高,供暖成本低D.经济发达,资金有保障【答案】1.D2.C3.A【解析】1.根据题意,集中供暖的界线是以多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期超过90天作为集中供暖的基本依据,而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冬季最冷月气温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界线,据此即可知两界线相近但并不可能完全相同,而根据题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集中供暖的大致界线,即说明该线以北地区冬季寒冷日期(日平均气温≤5℃的日期)持续时间较长,而该线以南地区寒冷日期(日平均气温≤5℃的日期)持续时间较短,但由于我国冬季气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在秦岭—淮河一线的附近地区由于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冬季气温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故供暖界线应是在秦岭—淮河一线附近呈南北交错分布的情况。故选D。2.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较低,故冬季太阳高度角相对北方而言应较大,故A选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网密布,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所以当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时,易在当地形成阴雨天气(冷锋降水),故冬季晴天较少,气温较低,故B选项错误;影响我国各地冬季气温最主要的因素是冬季风的强弱,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的南下,故受冬季风频繁南下的影响,低温日期的持续时间也较长,故C选项符合题意;地形平坦地区,冷空气移动速度也相对较快,并不容易形成堆积,故D选项2错误。故选C。3.集中供暖的实施,需要有大量的煤炭作为燃料,而六盘水地区有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矿分布,故A选项符合题意;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与贵州地区冬季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并无关系(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州冬季多阴雨),故B选项错误;技术水平和供暖成本及资金条件等只是集中供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实施的有利条件而不是基础条件,故C、D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在我国广西某村落,有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叫“赶水潭”,指的是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下图为水潭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赶水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习俗B.旅游推广C.水患灾害D.用水需要5.“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A.元宵节前后B.端午节前后C.中秋节前后D.重阳节前后6.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A.降水季节变化小B.植被覆盖好C.地形平坦D.土壤较贫瘠【答案】4.C5.A6.D【解析】4.材料指出“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患,这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患的发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5.材料指出“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此时水潭中的水量应该比较少,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节日中,只有元宵节处于河湖枯水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6.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故A错误。图中显示当地多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3分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故B错误。由于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又多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当地地表比较崎岖,故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某游客在自驾游记中写到:道路两边都是麦田,这个收割完小麦后的季节,留下的都是收割的印记......终于到了自然之窗(天然形成的巨大拱门),地表被红土地所覆盖,零星长着一些灌木。下图为自然之窗位置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该游客自驾旅游的月份可能是A.2月B.5月C.8月D.11月8.该自然之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物理风化D.冰川侵蚀9.该游客此次自驾旅游,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是A.幽林漫步B.海上浮潜C.盐池拍照D.沙地越野【答案】7.D8.A9.A【解析】7.据图的经纬度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地方为澳大利亚的西部,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此时小麦刚收割完,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割。由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小麦播种大约为每年的4—5月(秋季),收割为每年的11—12月(春末夏初),据此推断该游客自驾旅游的月份可能是11月,D正确,故选D。8.由自然之窗的景观图可知,岩石中间被侵蚀掉,形成如窗户的形状,由于该景观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不多,流水侵蚀作用弱,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没有冰川发育,冰川侵蚀不可能存在,D错误。自然之窗主要是沉积层(有层理构造),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崩解、剥落、风力侵蚀等过程形成现在的景观,因此,风力侵蚀起到最重要的作用,A正确。物4理风化对景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其为风力侵蚀提供物质基础,C错误。故选A。9.根据文字材料和图示信息,该旅客自驾游的范围集中在澳大利亚的西部,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植被主要是低矮的灌木,幽林漫步不太可能实现,A正确。由于靠近印度洋,海滩广阔,适合海上浮潜;西部的湖泊以咸水为主,由于气温高,蒸发强,盐类析出,形成盐池;西部沙漠广布,沙地越野可以梦想成真。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东南端大西洋海域,由东福克兰、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200多个小岛组成。群岛地形复杂,分布着深厚的泥煤层(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炭),河流短小流缓,海岸线曲折。该群岛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左右,岛上植物低矮浓密。下图示意马尔维纳斯群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0—12题。10.马尔维纳斯群岛上植物低矮,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水分C.土壤D.气候11.与东福克兰岛西部相比,西福克兰岛西部海岸线更曲折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侵蚀更强B.西风更强劲C.地壳运动更活跃D.河流流速更快12.推测马尔维纳斯群岛深厚的泥煤层主要来自A.浅海藻类植物B.火山灰堆积物质C.岛屿植物腐殖质D.河流挟带沉积物【答案】10.D11.B12.C【解析】12.根据马尔维纳斯群岛所处的纬度位置并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气候湿冷、风力大,不适宜高大植被的生长,导致该群岛植物低矮。故选D。11.西福克兰岛西部处于盛行西风带的迎风坡,风力更强劲,海面风浪大,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更强,所以海岸线更曲折。故选B。12.根据材料可知,该岛气候湿冷,植物枝叶枯落后形成腐殖质,不易流失,经过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泥煤层。故选C。普莫雍错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为5010m,年降水量为300mm左右,有一条出湖河流向东流入羊卓雍湖,羊卓雍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每年2月,封冻的湖面上都要进行一次惊心动魄的羊群转场。早晨8时,居住在湖畔的牧民开始引导羊群走上湖面,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向湖心岛的行进。羊群5在岛上度过一个月左右后便返四陆地。读图,据此完成13—15题。13.每年2月,牧民将羊群赶到湖心岛的目的是A.防寒保嗳B.躲避天敌C.获得牧草D.获取淡水14.羊群转场到湖心岛过程中,看到的景象最可能是A.出发时沐浴着阳光B.快登湖心岛时太阳已升起C.湖泊逐渐解除封冻D.登湖心岛时日影朝西南15.普莫雍错成为淡水湖的自然原因有①夏季有降水,雨水补给湖泊②终年有冰雪融水稀释湖水③属外流湖,盐分随河流排出④气温常年较低,湖面蒸发弱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13.C14.B15.A【解析】13.夏季湖心岛被水环绕,羊群难以到达,牧草得以保存,冬季温度降低湖面结冰,并且其余地方的牧草被啃食干净,而湖心岛牧草较多,C项正确。湖中心和周边区域距离较近,温度基本相同,A项错误。羊群有牧民保护,不需要去湖心岛躲避,B项错误。获取淡水不需要去湖中心,D项错误。所以选C。14.材料中的8点为北京时间,当地地方时为6点,2月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点,出发时看不到太阳,A项错误。到达湖心岛时为8点,太阳已经升起,B项正确。羊群迁徙时途径已经结冰的湖面,否则无法到达湖心岛,C项错误。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登岛时日影朝向西北,D项错误。所以选B。15.该地区年降水量300毫米,降水多,补给湖泊,加之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少,形成淡水湖,①④正确,选A。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少,②错误,该湖泊的水注入内陆湖,为内流湖,③错。所以选A。的的喀喀湖(15°47'S,69°23'W)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的交界处,湖水面积8300多平方千米,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原生态湖区。在与印加人的战争期间,绝大多数乌罗斯印第安人被印加帝国的军队赶出了6原来居住的土地。没有了土地的乌罗斯人不得不在的的喀喀湖大规模营建芦苇人工浮岛,用当地所产芦苇铺成“岛屿”(如下图所示)。经过近千年的居住,他们已经适应了岛上的生活。据此完成16—18题。16.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水域,的的喀喀湖提供给乌罗斯印第安人的独特功能是A.灌溉水源B.便利航运C.军事防卫D.生存空间17.最初居住在用芦苇铺成的“岛屿”上的乌罗斯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是A.乳畜产品B.玉米C.水稻D.水产品18.芦苇“岛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气候潮湿B.原料缺乏C.经济落后D.不易扩大【答案】16.D17.D18.A【解析】16.结合材料信息“与印加人的战争期间,绝大多数乌罗斯印第安人被印加帝国的军队赶出”可以判断乌罗斯印第安人因为战争失去了生存空间,因而该水域的独特功能是提供生存空间。其他选项的功能是各处水域均存在的功能。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结合由于乌罗斯印第安人被赶出原有土地,没有了土地的乌罗斯人不得不在的的喀喀湖大规模营建芦苇人工浮岛,用当地所产芦苇铺成“岛屿”,居住在湖中,因此其主要食物是水产品。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故选D。18.结合材料,的的喀喀湖位于15°47'S,纬度较低,且有大面积水域,气候潮湿,蚊虫较多。该地盛产芦苇,原料充足;岛上居民居住历史悠久,铺岛技术成熟,可以扩大;经济落后不是芦苇“岛屿”面临的问题。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7月,陕西省某校组织学生去秦岭主峰太白山进行研学。在出发时,老师介绍了太白山的一些自然特征:太白山山峰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气候垂直效应明显,随海拔上升有类似于水平方向上的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寒带的划分。山顶为一个古夷平面,沿东北——西南走向延伸约12km,称为跑马梁,佛爷池(下图)是冰蚀湖,位于太白山主分水岭南侧,最高峰拔仙台南偏西,正常年份湖水深1~2m,湖水面积8000~12000m2;而干旱年份湖水深度不足1m,湖水面积仅100~200m2。7(1)有同学查询到,太白山是我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唯一座林线之上分布有高山冰蚀湖泊的山峰。说出太白山冰蚀湖的分布特征。(2)同学们抵达佛爷池时,发现佛爷池分为东、西两池,分别称东佛爷池和西佛爷池。指出目前佛爷池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佛爷池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原因。(3)同学们登上山顶后,俯瞰太白山,发现南北坡植被景观差异较大。说明太白山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数量差异情况及其气候成因。19.【答案】(1)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山坡和冰槽谷地。(2)主要补给水源: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原因:地质作用形成凸起的基岩;全球气候变暖,积雪融水补给减少;气温升高,湖水蒸发量增大,湖泊水位下降,两湖之间陆地出露水面而分隔成两湖。(3)差异: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成因: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南坡水热状况优于北坡,垂直自然带更丰富。【解析】本题以太白山的一些自然特征为背景,考查了太白山冰蚀湖的分布特征;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和湖泊的原因;太白山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数量差异情况及其气候成因。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应用相关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据图中等高线特点可知,冰蚀湖分布的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冰蚀湖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山坡和冰槽谷地。(2)据材料可知,佛爷池位于太白山主分水岭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冬季有降雪,春节气温回升融化。因此佛爷池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佛爷池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原因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形成凸起的基岩,也就是佛爷池东西之间地势较高;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面积减少,导致积雪融水补给减少;气温升高,湖水蒸发量增大,湖泊水位下降,两湖之间8陆地出露水面而分隔成两湖。(3)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冬季盛行西北风,太白山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东南风,太白山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南坡为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因此南坡水热状况优于北坡,垂直自然带更丰富。所以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北坡多。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20.【答案】(1)纬度高,冰盖面积大、冰层厚(海拔高),(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2)(甲地)下降风主要来自西侧的冰川地区;西侧地区海拔高(冰层厚)、坡度陡,寒冷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下流动;冰川表层摩擦力(阻力)小;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易在此汇集,(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3)(特拉诺瓦湾)受南侧冰舌的阻挡,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冬季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强烈的下降风可将海湾中的海冰不断向东推动,致使冬季海湾大部分地区常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4)(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鲸、海豹等可以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等。【解析】该题以南极洲的下降风为背景,考察学生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9(1)南极纬度高,为冷源中心,且冰盖面积广、厚度大,海拔高,再加上冰雪的反射率高,近地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南极为高原大陆,中间高,四周低,冷空气沿四周斜坡倾泻;冰面阻力小,冷空气下沉阻力小,更易沿坡面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2)甲地的西侧为高原,且冰川遍布,冷空气下沉,形成较大密度的冷气团,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等压线密集)快速向下运动;冰川面光滑,阻力小;风力沿峡谷俯冲而下,狭管效应下风力增强。因此到达甲地的下降风风力强劲。(3)特拉诺瓦湾在冬季气温能够达到结冰状态,但是仍然存在间冰湖(无冰或少冰),主要于是因为地形及风力搬运作用。特拉诺瓦湾的南侧冰舌较长,阻挡海冰进入该海区;冬季南极大陆处于极夜状态,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带动冰川向东移动,形成较为宽广的间冰湖。(4)间冰湖冰面无冰或者少冰有利于海鸟捕捉食物,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还有利于一些(鲸、海豹等)海洋生物进行呼吸等;增加海水中的氧气含量。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雅丹地貌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柴达木盆地发育有我国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该水上雅丹所处的水域为鸭湖,海拔2690米,水源主要来自那仁郭勒河,雅丹地貌在湖区内分布约50平方千米:图甲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简图,该区城交通运输方式较单一,以公路为主。图乙为水上雅丹景观图。(1)根据区域特征,简述那仁郭勒河的主要特征。(2)分析雅丹地貌形成的气候条件。(3)该区域水上雅景观面临消失的危险,简要分析原因。(4)分析图示区域公路养护困难的主要原因。21.【答案】(1)地处内陆地区,最终未能流入海洋,为内流河;地处温带、干旱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是其10主要水源,水量较小;水量季节变化大,其中夏季水量最大。(2)气候干旱,地表易干裂;多大风(定向风),风力侵蚀,最终形成雅丹地貌。(3)风力侵蚀、河湖水侵蚀造成坍塌;全球气候变化、或河流改道,导致入湖水量的变化。(4)公路沿线地形复杂;多沙漠、戈壁,风沙易掩埋公路;高原山地冬季长,防雪除雪保通任务艰巨;高原山地气候,天气复杂多变,昼夜温差大,公路容易毁坏;易受高寒冻融作用影响,导致路基变形;公路沿线城镇、人口稀少,公路养护补给困难。【解析】(1)河流特征的描述主要有水文水系两个方面。那仁郭勒河地处柴达木盆地,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的流量小。夏季温度高,径流量大,冬季温度低,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河水最终并未注入海洋,所以为内流河。(2)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易干裂。多大风天气,尤其冬季西北风强劲,侵蚀作用强。(3)雅丹地貌的成因是风蚀作用,说明该地区风蚀作用强,进一步侵蚀雅丹地貌,使其逐渐消失;强劲的大风吹起的水浪不断侵蚀雅丹地貌;水上雅丹的组成要素水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全球变暖或导致入湖水量增加,淹没该地貌;河流改道使得水源枯竭,水上雅丹消失。(4)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的因素。主要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入手分析。西北地区多风沙天气,易掩埋公路。冬季寒冷而漫长,出现暴雪天气,不易清理。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快,公路容易损坏。公路沿线有荒漠、隔壁、山地等,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导致地基变形,不稳定。恶劣的环境导致人口稀少,养护补给困难。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印度西北部地区一年中仅有6—8月为雨季,为此古印度人开凿了独具特色的阶梯井,可以让村民在旱季时更容易获取水源。月亮井是规模最大的阶梯井,是古代印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物,具有明显的宗教文明色彩,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过去,每年都会有南亚的贸易商队从月亮井边经过。这口井由3500级阶梯构成,呈倒三角的形式向下延伸约30米;四面都有台阶,可以方便人们从各个角度下到井里去取水;同时井底部也有闸门用以提升水位,在需要用水的季节将水位升至3~4层的位置。下图为印度月亮井的景观图。11(1)指出月亮井取水最为困难的月份并说明理由。(2)概括月亮井的主要用途。(3)分析如今印度绝大多数阶梯井已经废弃的原因。(4)简述保护阶梯井的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22.【答案】(1)5月。理由:印度西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时间短,且集中在夏季,5月为旱季,降水少;旱季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不断降低,且5月到了旱季的末期,水位降到最低,取水最为困难。(2)为饮用、洗涤和灌溉提供用水;在炎热的夏季提供乘凉的休闲场所;偏远的贸易路线上的休憩站;印度的宗教活动地。(3)月亮井为露天井,环境不够卫生,水质差;现代城乡供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月亮井年久失修,许多阶梯自然损坏严重。(4)清除淤泥和残骸,恢复作为水井的功能;政府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减少对阶梯井的破坏;利用阶梯井的特色,开发为现代旅游资源;加强宣传,申请文化遗产认定,促进阶梯井的文化传承。【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月亮井取水困难程度取决于水位的高低,雨季时,井水漫到上面的台阶来,由于水位高,人们取水方便。旱季时,由于水位较低,人们取水困难。结合材料该区域雨季在6-8月,随着降水,水位不断上升;9-至次年的5月为旱季,随着降水减少,加上气温高,蒸发旺盛,再加人们不断的取水,井水的水位不断下降,到5月时,水位降到最低,取水最为困难。(2)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短,旱季长,月亮井的井水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二是,该井具有明显的宗教文明色彩,可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三是每年都会有南亚的贸易商队从月亮井边经,可作为偏远的贸易路线上的休憩站;四是印度炎热,结合月亮井的结构判断,在炎热的夏季提供乘凉的休闲场所。(3)本题考查月亮井废弃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月亮井为露天井,且地势较低,地表的很多污染物会随着雨季进入井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不断严重,水质较差,因而被废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供水设施不断完善,人们用水便利;月亮井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许多阶梯12损坏,取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4)对于阶梯井的保护,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即可。一是清除井底的淤泥和污染物,并阻断周边污染物进入水井,避免二次污染,恢复水井原来的面貌,保持井水的干净和清洁;二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月亮进的保护意识;三是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月亮井破坏的惩罚力度,进一步保护水井;四是利用其悠久的历史,开发成旅游景点,发展现代旅游业进而加强对其的保护。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12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太行山进行考察。同学们一行来到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的涉县王金庄时,被眼前的景色震拐了,与南方抚媚的青山绿水不一样,出现在眼前的是葬莽群山和无处不在的石头,层层叠叠的旱作梯回触手可及,直达山顶。梯田田埂由一块块山石修算而成,当地人称为石理梯田,在它们的拱卫下,梯田对山坡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据向导介绍,王金庄属于丰溪润偏旱区,但是梯田不仅满足了人们向山要粮的需求,还种植了油料作物、中药材、林果等,其中有许多具有重要遗传价值的地方品种。如今形成了石堰梯田+村落河滩地的山区立体结构。也形成了梯田——石雁——花椒树(田埂上种植花椒树以根園土壤)的农田景观。(1)说明石堰梯田除了农业生产之外,还具有哪些重要的生态功能。(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云南哈尼族梯田从山顶到河谷依次分布着森林—村落梯田,梯田生态的构成元素比较丰富。有同学发现该处的村落位置与云南不同,主要布局在山脚下較平坦的山坳里,位于梯田的下方。试分析与哈尼梯田的村落不同,该处村落位于山脚,梯田下方的原因。(3)同学们一路走来,发现部分梯田杂草丛生沦为荒地,有些梯田则人工种植了一些灌木乔木等,并没有种植粮食。推测梯田弃耕的原因。23.【答案】(1)通过石堰、花椒树等防治水土流失;种植具有重要遗传价值的地方品种,保护生物多样性。(2)梯田下方地形较平坦,易于建村;距河滩地较近,易于开发;距河流等水源较近,易于取水。(3)山区劳动力外出打工,年轻劳动力减少,山高坡陡,留守老人无力耕种;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向涉县、邯郸等附近城镇转移,导致人口减少;国家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的政策.【解析】(1)山区的石堰梯田在生态功能方面可以保持水土,防治山区水土流失;根据材料信息,梯田不13仅满足了人们向山要粮的需求,还种植了油料作物、中药材、林果等,种植具有重要遗传价值的地方品种,保护生物多样性。(2)该处位于太行山麓,北方地区与云南向比,气候较为干旱,降水稀少,村落选址考虑水源分布,梯田下方距河滩地较近,易于开发;距河流等水源较近,易于取水。同时梯田下方的地形利于村落建设。(3)梯田弃耕的原因可能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有关,当地山区劳动力外出打工,年轻劳动力减少,山高坡陡,留守老人无力耕种;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向涉县、邯郸等附近城镇转移,导致人口减少;梯田弃耕的原因还可能是生态退耕,与国家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的政策有关。
本文档为【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1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mwj092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3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0-06-16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