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军队数量考

宋代军队数量考

举报
开通vip

宋代军队数量考作者简介:程民生,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宋史。¹王曾瑜先生多次谈到一些兵数,本文多有参考,然非其主旨,故无系统全面的列举和论述,还有些论著间或涉及。参见王曾瑜5宋代兵制初探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º高似孙:5剡录6卷15兵籍6。»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258/熙宁七年十二月辛卯0条。¼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86/大中祥符九年正月己巳0条。½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92/天禧二年七月己卯0条。宋代军队数量考程明生(河南大学宋代研...

宋代军队数量考
作者简介:程民生,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宋史。¹王曾瑜先生多次谈到一些兵数,本文多有参考,然非其主旨,故无系统全面的列举和论述,还有些论著间或涉及。参见王曾瑜5宋代兵制初探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º高似孙:5剡录6卷15兵籍6。»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258/熙宁七年十二月辛卯0条。¼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86/大中祥符九年正月己巳0条。½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92/天禧二年七月己卯0条。宋代军队数量考程明生(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摘要:宋朝拥有一支庞大的职业军队,其数字非常混乱。从宋初到宋仁宗朝,军队数量持续增长,最高达到141万。其中宋前期的三朝处于壮大时期,宋仁宗朝处于膨胀时期。从宋英宗以降一直到北宋灭亡,军队数量持续减少。南宋后期军队一般保持着六七十万的规模,扣除虚籍和非战斗兵员,真正的战士大约只有50%左右。关键词:宋代;军队;兵力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09)05-0073-09宋朝实行了募兵制,拥有一支庞大的职业军队,北宋时即禁军和厢军,南宋时即屯驻大军和禁军、厢军。那么,这支军队员额有多少?实在是宋代军事史上至关重要的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并且还直接涉及经济史和政治史等方面。因未见学界有专门论述,¹故试予探索,以便能对宋朝兵力作一评估。引言:兵籍问题记载军队兵员数量的文件,在宋代或称兵帐,或称兵籍,与民间户籍俗称黄籍相对,通常也按古代沿袭下来的词语称尺籍或赤籍。南宋时的嵊县志5剡录6,其5兵籍6篇的内容即是:/尉司弓兵一百人,长乐寨兵一百人,管界寨兵一百人。0º也就是驻军各部队的数目。军队数量历来是军事秘密,只有少数军官和有关朝廷大臣、皇帝知道。熙宁七年(1074)/诏诸将官及使臣等所授朝廷约束及兵数文字,凡干机密,不得传播,如违,并科违制,不以赦降去官原减,事理重者取裁0»。而且兵不厌诈,有关公布的数字虚实难辨,在当时社会上就是一个谜。这并不奇怪,不必多言,这里要揭示的是两点不正常的情况。一是宋代长期没有一个有效的军队数量统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致使其数字非常混乱。宋初曾有将每月的军队统计数字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给皇帝的制度,至大中祥符九年(1016),/令枢密院每季上军马总数,省月奏之烦也0¼。改为季报。不久再次延长申报期。天禧二年(1018)诏:/诸州帐籍,自今简停。军士每岁一造,营房半岁一造,职员、马递铺马数每季一造。0/时上封者言其繁冗,纸墨所费或至掊敛故也。0½以73繁杂、浪费为理由,改为每年报告一次兵员数字。即便如此,这些制度并未能落实。一直到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才设立兵籍,仍没有真正执行:/有司奉行不如法,而朝廷未尝检察,故失于措置尔。0¹兵籍依然处于混乱状态。请看下列一段记载:熙宁七年(1074)二月辛未,/安石曰:-河北兵几何?.上曰:-七万尔.,,乙亥,王安石议以赏罚教阅五路诸军,上计河北一路八万九千人,当费钱数万缗,,(己卯)先是,王安石请如御前阅试法,支赐五路诸军阅试高等者,众皆以为费用多。安石曰:-且以河北一路言之,凡九万人。.0º在10余天之内,河北军队数量出现3次,无一相同。皇帝说了2次,1次70000人,1次89000人;宰相提到1次为90000万。如果说王安石所说的90000万,是宋神宗所说的89000人的约数的话,还可以理解;那么宋神宗自己所说的两个数字相差19000人,就莫名其妙了。至少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宋人对军队数量的统计很不精确。到了绍圣四年(1097),朝廷再次下诏,/置都大兵籍于兵房。枢密院自熙宁始置兵籍,然逐月逐季掲帖进呈,每次掲去旧数而不存按检,故日前兵数皆无籍可考。于是立式,令承旨司岁终造都籍,具在京府界诸路驻泊就粮正兵、汉蕃弓箭手、蕃兵、廵检下士兵,额管、见阙、见管数进纳入内,别写一册申枢密院。自是兵籍乃始可考0»。这个全国总兵籍,以各地驻军为主,包括边疆民兵,内容为编制数额、缺额、实际数额。究竟落实得如何,仍是个疑问。因为我们看到,宋徽宗崇宁四年的情况表面依然没有兵籍。枢密院言:/熙河都总管司旧无兵籍,乞令诸将各置籍,日具有无开收,旬具元额、见管及逃亡事故细目,申总管司,本司揭贴都簿,委机宜一员逐时抽摘点检。0¼从之。虽说是熙河一路的现象,也可见并没有形成规矩,还要重新申明。宋神宗曾说:/祖宗时,厢军数少。0王安石说:/帐籍既不可知,又祖宗时事不同。0½可见因档案资料不全,宋初的数字已无案可查。历史进入战争的南宋初期,问题更加严重。建炎二年(1128),宋高宗/诏诸路帅司以所部禁军数闻。自军兴,诸路不奏兵籍,故有是命0¾。战乱之时,各将领自主权增大,部队数量连朝廷都不报告。以后的情况是,各部队所报的数字大多虚假,遂成痼症。绍兴六年(1136),监察御史刘长源应诏上书指出:/今天下之民力困于养兵,而兵籍之数,类皆无实。且以蜀中论之,都运赵开应副关外军粮,绍兴五年之数比绍兴二年四倍,比三年三倍,比四年一倍。毎岁倍索,稍有稽缓,直申朝廷,遂云误国。0¿军队多报人数,目的在于骗取朝廷的军饷给养。所以,南宋的一个普遍情况是,部队的实际数量远远少于编制数量。如绍熙二年,西南地区/数州边防,闻甚苟简,至空有寨栅之名,而无卒徒以守。仓卒有变,何以支吾?唐李绛谓受降城兵籍旧四百人,及天德交军,止二十五人,器械止有一弓。以今既之,往往如此,是岂可不虑哉?0À按规定应有军队布防的地方,但只有编制空名,实际并无一人。再如庆元元年(1195)的常德府,/地控五溪,兵籍三千,仅存十一。君(新任知府)增至五百人,诏减磨勘二年0Á。编制是3000人,实有300人,遇到位负责任的官员增加到500人,也只是编制的1/6,然而朝廷已经很高兴了,予以嘉奖。由于兵籍虚假膨胀,朝廷军费的压力空前,所以核实兵籍成了一件关乎军国的大事。二是即使在统治集团内部,许多应该知道兵数的人员,居然也不知道。分别有以下情况。其一,将领不知自己部队的人数。典型如党进:/先是,禁军校自都虞侯以上,悉以所掌卒伍之数细书于所执之梃,谓之-杖记.,如笏记焉。进本出外裔,不识文字。上一日问进兵籍几何,进不能对,举梃74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5期#唐宋史研究¹º»¼½¾¿ÀÁ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493/绍圣四年十二月甲辰0条。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250/熙宁七年二月0条。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493/绍圣四年十二月甲辰0条。5宋史6卷1935兵志67。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247/熙宁六年九月辛丑0条。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13/建炎二年二月丁丑0条。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103/绍兴六年七月乙未0条。杨士奇等编:5历代名臣奏议6卷308/彭龟年奏0。周必大:5文忠集6卷735朝议大夫直秘阁广西转运判官彭府君(汉老)墓志铭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曰:-尽在是矣。.上笑谓其忠实,益厚之。0¹由此看到,党进身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不知道自己统帅了多少官兵;同时也可知,宋太祖也不知党进军队的数量。其二,更多的例子表明,皇帝不知某地军队数量。宋真宗曾问前陕西转运使李迪:/关右兵几何?0º宋神宗曾问陕西转运副使范纯仁:/陕西城郭、甲兵、粮储如何?0»两任皇帝都不知道陕西军队的数量。元丰年间对西夏作战,宋神宗遣近侍向兵部侍郎许将/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0¼。则是皇帝和枢密使都不知道陕西的军队数量。其三,宰执大臣不知兵数。熙宁七年(1074),宰相王安石问:/河北兵几何?0宋神宗答:/七万耳。0½有时则是三司使不知兵数。大中祥符元年(1008)东封泰山时,宋真宗/以东封路供顿刍芻粮数广,召丁谓出扈驾兵籍示之,曰:-盖有司不知此数,广为营备尔,.0¾。其四,前后任不交接兵籍,互不相知。咸平五年,三司小吏贾用自北面部署司主案代还,报告了一个情况:/部署兵籍机事,皆亲吏掌之。及主帅受代,即携文簿以去,使后来者无所检案,因致漏泄。0朝廷于是诏西北面部署司:/自今择从行使臣主兵马机宜事,勿复委亲吏。0¿具体掌管兵籍的人员,由将领的私人秘书改为军队的机要秘书。其五,大臣不知兵数。其六,不同部队将帅间互不相知。绍兴年间(1131)1162),张俊、岳飞奉命至楚州按视韩世忠的兵马,/飞视兵籍,始知韩世忠止有众三万,而在楚州十余年,金人不敢犯,犹有余力以侵山东,可谓奇特之士也0À。这一真实数字,显然朝廷也是不知道的。以上情况表明,宋人记载军队数量如此随意、虚假,给我们的考察带来极大的困难。正因为如此,才更有研究的必要;也正因为如此,与古代几乎所有数字一样,只能是大概。下面分期考察有关情况。一、壮大时期北宋前期的军队处于壮大时期。宋初两朝的军队数量,没有原始资料,后代的记载也不一。庆历六年(1046),三司使王拱辰言:/太祖时兵十二万,太宗时十八万。0Á庆历七年(1047),三司使张方平言:/太祖皇帝取荆、潭,收蜀、广南、江南,备晋寇,御西戎、北狄,计所畜兵不及十五万。太宗皇帝平太原,备迁贼,御北敌,料简军旅,增修戎备,志在收取燕蓟,然畜兵亦不过四十万。0lu嘉祐七年(1062),宋人回顾道:/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千,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0lv元丰五年,宋神宗说:/艺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0lw宋哲宗时,殿中侍御史吕陶奏:/艺祖受命之初,国家之兵十有二万,东征西伐,赖而成功。及太宗皇帝削除僭叛,中外混一,始有三十余万之数。0lx建炎年间朝廷编修的5枢廷备检6中记载:宋太祖/其定荆湖,取巴蜀,浮二广,平江南者,前后精兵不过三十余万。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75宋代军队数量考¹º»¼½¾¿ÀÁlulvlwlx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7/乾德四年九月丁巳0条。5宋史6卷3105李迪传6。5宋史6卷3145范纯仁传6。5宋史6卷3435许将传6。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250/熙宁七年二月辛未0条。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69/大中祥符元年五月甲戌0条。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53/咸平五年十月庚寅0条。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140/绍兴十一年六月癸未0条。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159/庆历六年七月甲申0条。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161/庆历七年十二月庚午0条。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25兵考64;5宋史6卷1875兵志61。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327/元丰五年六月壬申0条。杨士奇等编:5历代名臣奏议6卷221/吕陶奏0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0¹。以上6条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不仅年代不同,数字也不同。宋太祖朝分别是120000、150000、378000、220000、300000余共5个数字,最高数字和最低数字相差3倍多;宋太宗朝分别是180000、400000、666000、300000余万共4个数字,最高数字和最低数字相差也是3倍多。史料排比的逻辑性把问题揭示了出来。6条材料中,5条都是两朝单一的数字,唯有嘉祐七年(1062)的材料是总兵力和禁军的两组数字。那么从中可以考辨清楚的是:宋太祖朝的120000、150000、223000这3个数字,宋太宗朝的180000、400000、300000余3个数字,指的都是禁军;宋太祖朝后期的开宝年间,包括厢军在内的总兵力是378000人,其中禁军193000人,那么其余的185000人是厢军;宋太宗朝末期的至道年间,包括厢军在内的总兵力是666000人,其中禁军358000人,那么其余的308000人是厢军。其中禁军数字,按吕陶的说法宋太祖朝最初是120000,最后增长到193000,许多史料说200000者,大概取的是整数而已。º两朝相比,宋太宗朝的总兵力增长了7612%,其中禁军增长了8515%,厢军增长了6615%。宋真宗一朝的兵籍,数字前后颇不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史料有4条。一为5枢廷备检6所载:/逮咸平西北边警之后,兵增至六十万。0»二为庆历六年(1046)三司使王拱辰所言:/太祖时兵十二万,太宗时十八万,章圣时四十万。0¼三为至和元年(1054)范镇所言:/景德中,契丹内冦,灵夏不臣。是时兵不满五十万,西备北御,沛然有余。0½四为枢密院掌握的数字:/天禧之籍总九十一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千。0¾关键在于第一条和第三条史料顺序有矛盾之处:如果咸平年间已经增加到60万,那么其后的景德中不应减少到不足50万。这是问题一。问题二,这两个数字是禁军还是总兵力?如果是总兵力,那么与前相比不应低于至道年间的666000人;如果是禁军,那么与后相比不应高于天禧年间的432000人。所以,这两条史料都有问题,不足取信。王拱辰所言是禁军数字,泛指宋真宗一朝,在时间上和数字上都不具体。唯有/天禧之籍0既全面又具体,可为宋真宗朝的代表,即总兵力912000人,其中禁军432000人,厢军480000人。与宋太宗朝相比,总兵力增长了3619%,其中禁军增长了2017%,厢军增长了5518%。二、膨胀时期宋仁宗时期,边防局势发生了大变化。主要是西夏独立建国,宋夏战争爆发,禁军数量大增:/仁宗时,元昊反,西边用师,多募禁军,,故庆历中,内外禁、厢军总一百二十五万,视祖宗时为最多。及西师罢,天下患兵冗,帑庾不能给。枢密使庞籍奏:世养兵务多而不精,请与中书议拣汰之法。从之,省兵数万人。0庆历年间扩军后的具体总数是:/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六千,视前募兵寖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0¿总兵力1259000人,其中禁军826000人,厢军433000人。此后虽然有所裁减,不过数万人,也没有落实限定数额,大的趋势仍是扩军。数年之后的/皇祐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一万0,À达到1410000人,是宋代军队数量的最高76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5期#唐宋史研究¹º»¼½¾¿À王明清:5挥麈录#余话6卷1;陈傅良5历代兵制6卷85本朝6作/不过二十万0。张道贵:5北宋太祖朝禁军总额考辨6(5中国史研究61981年第2期)罗列了九家数字,认为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是针对不同时期来论述的0。我认为此说不妥,其中有些说法不过是得自传闻,随口一说,或传刊之误而已。如司马光5温国文正公文集6卷185拣兵6:/太祖皇帝受天明命,抚有大宝,当是之时,战士不过数万,北御契丹,西捍河东,以其余威开荆楚,包湖湘,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0此处的数万不过是概言其兵少而精,恐非实数。王明清:5挥麈录#余话6卷1;陈傅良5历代兵制6卷85本朝6。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159/庆历六年七月甲申0条。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177/至和元年十月己亥0条。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25兵考64;5宋史6卷1875兵志61。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25兵考64;5宋史6卷1875兵志61。陈傅良:5历代兵制6卷85本朝6;王明清:5挥麈录#余话6卷1为/皇祐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万矣0,或为刊刻之误。峰。以庆历之籍与宋真宗朝天禧之籍相比,总兵力增加347000人,增长3810%,其中禁军增加394000人,增长9112%,这就是/西边用师,多募禁军0;/勘会庆历五年禁军之数,比景祐以前增置八百六十余指挥,四十余万人。0¹厢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47000人。再以皇祐总数与庆历总数相比,数年间增加了151000人,增长1210%。三、整编时期宋英宗一朝,历时仅4年,其总兵数记载基本一致。治平元年(1064),三司使蔡襄言:/禁军六十九万三千三百三十九人,厢军四十八万八千一百九十三人,共计一百一十八万一千五百三十二人。0º马端临载:/英宗治平初,兵一百一十六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六十六万三千0。»又载:/神宗即位之初,总治平之兵一百十六万二千,而禁军步、骑六十六万三千。0¼彭百川载:治平二年(1065)十二月,/是岁,兵数少损,隶籍者犹百十六万0½。可以肯定,宋英宗时总兵力稳定在1100000余人的定额。总兵力与皇祐之初的1410000人相比,减少了248000人。是为北宋总兵力首次呈减少趋势,特点是所减全为禁军。以治平中后期的数字为准,与庆历年间的禁军826000人相比,减少163000人;但与庆历年间的厢军433000人相比,却增加了66000人。史书中对此有所交代:/治平初,遣使分募河北、河东、陕西、京东民为本城,遇就粮禁军阙,即遣补。又陕西州军悉置壮城如河北,以备缮完城垒之役。景祐中,本城四十三万八千,逮治平三年,乃五十万0¾。此处所谓的本城,应是厢军的代称。历史进入励精图治的宋神宗时代,在改革变法的总体思想指导下,试行以民兵代募兵,对军队也实行了改革,/熙宁、元丰讲求民兵之政,于是募兵浸减0¿。率先开始的就是并军营:/神宗即位之初,总治平之兵一百十六万二千,而禁军步、骑六十六万三千。帝患兵冗不继,始议销并。0À他们重点整治的是禁军。经过撤销番号,缩编指挥和裁减冗兵后,有两个数字全是禁军:/熙宁之籍,天下禁军凡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八人;元丰之籍,六十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二人。0Á熙宁禁军为568688人,比治平的663000人减少了94312人;元丰禁军为612242人,比熙宁增加了43554人,增长0177%。但仍然少于治平的数额。宋神宗时没有总兵力数字,只有分别的禁军和厢军数字。据陈傅良记载:/熙宁按天下厢军之籍五十万人,而不知战,于是教阅之法起。0lu厢军为500000人,此当为概数,与治平数额相同。则熙宁时期的总兵力为1068688人。比治平的1162000人减少了93312人。元丰末年也只有厢军数:/元丰之末,总天下厢兵马、步指挥凡八百四十,其为兵凡二十77宋代军队数量考¹º»¼½¾¿ÀÁlu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209/治平四年闰三月丙午0条。蔡襄:5蔡襄集6卷225论兵十事6。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25兵考64。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35兵考65。彭百川:5太平治迹统类6卷305英宗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5宋史6卷1895兵志63。5宋史6卷1935兵志67。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35兵考65。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55兵考67;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350/元丰七年末0条;5宋史6卷1875兵志61。陈傅良:5陈傅良集6卷195赴桂阳军拟奏事札子#第三6,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69页;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25兵考64;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228/熙宁四年十二月丙寅0条作:/总天下厢兵马歩指挥,凡八百四十,共为兵凡二十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人。而府界及诸司,或因事募兵之额不与焉。(本志如此,今用之)0同书卷350/元丰七年末0条作:/而厢军视祖宗时数益众云。(原注:此据5兵志6删修。熙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附载天下厢军马步指挥凡八百四十,其为兵凡二十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而府界诸司,或因事招募之类不与焉。此熙宁四年数也,未见元丰实数。)0因此数与治平的厢军数499000人少200000余,所以和/而厢军视祖宗时数益众云0相矛盾,注文作了一番考证,怀疑两个数字必有一误。按5宋史6卷1895兵志63作:/元丰之末,总天下厢兵马歩指挥凡八百四十,其为兵凡二十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人,而府界及诸司或因事募兵之额不与焉。0数字相同,年代与其有异。李焘文出自5兵志6,疑误,故而不能自圆其说,本文不取该数。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人,而府界及诸司或因事募兵之额不与焉。0¹凡227627人,比熙宁时减少了272373人,裁减过半。这个数字不包括开封府的厢军。熙宁四年(1071),枢密院言:/在京系役兵士,旧额一万八千二百五十九人,见阙六千三百九十二人。0要求招满,得到批准。º若按18259人计,全国的厢军约为245886人,则元丰时总兵力为858129人,比熙宁时减少了210559人。宋哲宗即位后,虽说有/四方用兵,增戍益广0»的记载,但实际兵力数字并不高。元祐七年(1092),宰相吕大防/具出天下禁军、厢军人数,禁军五十五万余人,约支三十余万缗,厢军二十余万人,约支七万缗0¼。禁军数比元丰时减少了62243人,厢军数与元丰时大约相差无几。总兵力750000余人,比元丰时减少了大约100000人。王曾瑜先生的研究表明,宋哲宗亲政以后,新增禁兵136指挥,估计5万人左右。½尽管达到了800000,仍低于前朝。四、瓦解时期逮至宋徽宗朝以至宋钦宗朝,军队随着政治腐败而日趋瓦解,甚至再也找不到像以前那样的兵力数字。突出特点是军队严重缺额。据崇宁五年(1106)枢密院的报告:/禁军缺额二十四万,近创广勇、崇捷、崇政十万人,尚阙十四万。0¾按元祐七年(1092)吕大防出具的/天下禁军055万余人为额的话,那么崇宁初仅剩310000余,经过增补100000后也只有410000余。建炎元年(1127)李纲的说法是:/煕丰时,内外禁旅合五十九万人。崇观以来,阙而不补者几半,今所存无几。0¿所谓/阙而不补者几半0,大约也就是崇宁初的310000余。以后的情况更加糟糕:/政和之后,久废搜补,军士死亡之余,老病者徒费金谷,少健者又多冗占,阶级既坏,纪律遂亡。童贯握兵,势倾内外,凡遇阵败,耻于人言,第言逃窜。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是住招,故为阙额,以其封桩为上供之用。陕右诸路,兵亦无几,种师道将兵入援,止得万五千而已。0À兵员只失散而不招补,官府和军官贪图缺额兵饷,致使兵力减员超过半数甚至更多,可以说是全面瓦解。宋徽宗朝后期到底有多少兵力?只见到一个数字:宣和七年,南下侵略的金帅说:/闻南朝有兵八十万,今在何处?为何不迎战?0宋官沈琯回答:/散在诸路,要用旋勾唤,汴京左右约有四五十万。0Á所谓的80万,只是金人得到的情报,也可能是宋人所散布,很不确切。至于开封地区屯兵四五十万,显然是宋人为恫吓金兵的夸大之词,更不能当真。五、重建时期军队数量锐减是直接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南宋的重建,必然首先是军队的重建。建炎元年(1127)六月,朝廷诏令/置沿河、沿淮、沿江帅府十有九,要郡三十九,次要郡三十八,帅守兼都总管,守臣兼钤辖、都监,总制军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人。别置水军七十七将0lu。967500人的规模相当庞大,但这只是扩建军队的计划,并不是事实。当时军队早已七零八落,主力78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5期#唐宋史研究¹º»¼½¾¿ÀÁlu5宋史6卷1895兵志63。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35兵考65;5宋史6卷1935兵志67。5宋史6卷1875兵志61。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卷472/元祐七年四月末0条。王曾瑜:5宋代兵制初探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2页。彭百川:5太平治迹统类6卷305兵制损益#徽宗6。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6/建炎元年六月丙戌0条。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35兵考65。徐梦莘:5三朝北盟会編6卷26/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0条。5宋史6卷245高宗纪61。南渡者不过数万人。该设想非但短期内不可能落实,以后也一直没有落实。一个新情况是,逐渐形成的屯驻大军,取代禁军成为作战部队,禁军沦为与厢军相近的地方役兵。南宋的军队总数字,基本上都是屯驻大军。建炎年间混战频繁,宋军建制打乱,分合不常,不但数字起落大,变化快,而且差异很大。如建炎四年,知枢密院事、宣抚处置使张浚组织陕西富平会战,兵力就有四种记载。一是47万:/会合诸路兵四十万人,马七万。0¹即步兵40万,骑兵7万。二是30万:/凡三十万众。0º三是27万:/六路兵二十万,马七万。0»四是金军的记载,作18万:/是时,宋张浚兵取陕西,帝(宗辅)至洛水治兵,张浚骑兵六万,步卒十二万壁富平。0¼第一种说法显然是兵家惯用的虚张声势,当时陕西没有也不可能集结47万兵力,唯有与之交战的金军记载比较可靠,即大约18万人。该战役以宋军大败告终,其士兵或死伤,或叛变,或溃散,损失惨重。经过几年的聚散离合,宋军渐成规模。绍兴二年,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多次请求举兵北向,收复中原,就是感到羽翼已丰:/人事天时,今皆可为,何者?昨自维扬之变,兵械十亡八九。未几,敌分三路入寇,江浙兵皆散而为盗。自陛下专意军政,拣汰其冗,修饬器甲。今张浚军三万,有全装甲万副,刀枪弓箭皆备;韩世忠军四万,岳飞军二万三千;王军一万三千,虽不如浚之军,亦皆精鋭;刘光世军四万,老弱颇众,然选之亦可得其半。又神武中军杨沂中、后军巨师古,皆不下万人;而御前忠锐如崔增、姚端、张守忠等军亦二万。臣上考太祖之取天下,正兵不过十万,况今有兵十六七万,何惮不为。0½总数为186000人。另一个记载数字比较确切:绍兴四年(1134),/内外大军凡十九万四千余,而川陕不与。宿卫、神武右军、中军七万二千八百,江东刘光世、淮东韩世忠、湖北岳飞、湖南王四军十二万一千六百0¾。总数是194000余人。绍兴三年(1133)十二月,宋高宗/因从容语武备曰:-今养兵已二十万有奇。.0¿即是概数。至于四川的兵力,史载:/若四川之兵,曲端死,吴玠并将其兵,王庶、刘子羽有兴元,又招集流散,立成(都)伍。子羽罢,玠又并将其兵,故玠之兵十万。0À吴玠死于绍兴九年(1139),所以此数为其前后时期的兵力。则绍兴初的总数约30万。绍兴五年,吕颐浩言:/今二三大将下,兵已精矣,器械已略备矣。臣窃料刘光世、韩世忠、张浚、杨沂中、岳飞、王下兵数,得廿万人,除辎重火头外,战士不下十五万。0同时朱胜非又言:/今内外劲兵三十余万。0Á各大将的兵力都有所增加,总数由120000余发展到200000。而朱胜非说的30余万,当是包括近卫军和四川驻军的全国总兵力。载入正史的官方文献记载了/南渡以来兵籍之数,绍兴十二年二十一万四千五百余人,二十三年二十五万四千五百四十人,三十年三十一万八千一百三十八人0。lu不断壮大的军队,指的都是屯驻大军,从下文可知也不包括四川。若四79宋代军队数量考¹º»¼½¾¿ÀÁlu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37/建炎四年九月癸丑0条;刘时举:5续宋编年资治通鉴6卷2/建炎四年九月0条;5宋史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6卷17下/建炎四年九月0条;李幼武:5宋名臣言行录#别集6下卷35张浚6。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38/建炎四年冬十月庚午0条注;5宋史全文6卷17下/建炎四年九月0条注,均引朱胜非5秀水闲居录6。徐梦莘:5三朝北盟会编6卷142/建炎四年九月二十三日0条。5金史6卷195睿宗世纪补6。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60/绍兴二年十一月己巳0条。李心传:5建炎以来朝野杂记6甲集卷185绍兴内外大军数6原作/绍兴初0,据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80/绍兴四年九月辛酉0条所载同样数字,确切时间为绍兴四年。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71/绍兴三年十二月己酉0条。马端临:5文献通考6卷1545兵考66原作/立成都伍0,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正。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111/绍兴七年六月壬午0条载四川都转运使李迨向朝廷报告四川军队数字:/军兵五万七百四十九人。0同书卷152/绍兴十四年九月辛酉0条载:/时川口屯兵十万人,分隶三大将。0是其数字由5万余发展到10万的变化。又据同书卷173/绍兴二十六年七月丁未0条载:/四川东军之籍,凡万二千四百九十人(万二千一十人禁军,四百八十人厢军),,休兵以来,窜死相继。0分驻夔州、成都府、泸州、剑门关、文州、利州、蓬州、恭州、阆州、巴州、龙州等地,当不在前述四川兵力数内。李心传: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卷87/绍兴五年三月癸卯0条。5宋史6卷1935兵志67。川兵力仍以100000为计,绍兴末,全国作战部队的总兵力约为410000余。宋孝宗时期局势基本稳定,朝廷需要对军队数额予以调控。于是在乾道二年(1166),/裁定内外军额0¹。就是明确编制,不准超编。如开禧元年(1205)兴元都统秦世辅言:/本司军多阙额。绍兴之末,管二万九千余人。乾道三年,立额二万七千。0º具体的全国总数,据李心传载:/乾道三年,江上、四川大军新额总四十一万八千人,殿前司七万三千人,马军司三万人,步军司二万一千人,建康都统司五万人,池州都统司一万二千人,镇江府都统司四万七千人,江州都统司一万人,楚州武锋军一万一千人,平江府许浦水军七千人,鄂州都统司四万九千人,荆南都统司二万人,兴州都统司六万人,兴元都统司一万七千人,金州都统司一万一千人。其后诸军增损不常,然大都通不减四十余万。0»/江上0驻军及扈卫部队330000人,四川驻军88000人。这一数额,保持了比较长一段时间。而开禧元年参知政事蒋芾提供的/南渡以来兵籍之数0:/乾道三年,三十二万三千三百一人。0¼显然是不包括四川军队的数字。屯驻大军以外,还有禁军和厢军等。如乾道年间,四川有/厢军二万九百七十二人,禁军二万七千九百九十二人,土兵一千八百三十六人(已上系官军)0。½总共50800人。全国总数未见,但从四川一地看,定是个不小的数字。宋孝宗时的吕祖谦记载:/今天下当分裂之余,而养兵无异于全盛之世。京口、秣陵、鄂渚之兵至二十万,行都卫兵至十四五万,诸州厢、禁兵及其他量置戍守者,又且二十余万,而蜀之兵亦几二十万。然则今世盖尝养八十万之兵也。0¾所言总兵力为80万。是为南宋时期唯一全面的总兵力数字,但是否确切呢?可以与李心传等所载验证的数字有:行都卫兵124000人,/江上0驻军206000人,四川驻军包括禁军、厢军、土军138800人。其中只有/江上0驻军与其/京口、秣陵、鄂渚之兵至二十万0相近,其余都多出不少。或许时期不同,数额有所增加。他所提供的/诸州厢、禁兵及其他量置戍守者,又且二十余万0最有价值。但王曾瑜先生认为所言80万/似乎偏高0,/总计约有六、七十万人0。¿我估计约有70万。与宋哲宗初期的数字接近。但如果按版图和人口与兵力的比例而言,南宋军队比北宋庞大得多。以版图而论,北宋的版图约250万平方公里,宋哲宗元祐七年总兵力75万,合每313平方公里1人;南宋的版图约172万平方公里,宋孝宗时的总兵力约70万,合214平方公里1人。以人口而论,宋哲宗元祐六年有18655093户,À约25户养1兵;宋孝宗淳熙元年有12094874户,Á约17户养1兵。六、浮肿时期南宋后期,国家受到北方敌国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疯狂招兵扩军。为扩大兵员,不惜抛弃了募兵制的基本原则,强行抓壮丁充军,14年间扩军233000余。但消耗也大,军队一般保持着六七十万的规模。宋宁宗嘉定中,实录院同修撰黄度言:/昔高宗渡江,兵不满二千。今合吴蜀之兵三十万,80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5期#唐宋史研究¹º»¼½¾¿ÀÁ5宋史6卷335孝宗纪61。5宋史6卷1935兵志67。李心传:5建炎以来朝野杂记6甲集卷185乾道内外大军数6。刘时举:5续宋编年资治通鉴6卷8/乾道二年正月0明确记载:/限军额。三衙、江上、四川大军新额总四十一万八千人。0兴元都统司数目,5宋史6卷1935兵志67作:/开禧元年,兴元都统秦世辅言:-本司军多阙额,绍兴之末管二万九千余人,乾道三年立额二万七千,今二万五千四百。.可知实为/二万七千人0。若按此数,5乾道内外大军数6所言/兴元都统司一万七千人0有误。但全国总数与此相合,若按5宋史6所载数,则全国总数为428000人。存疑俟考。5宋史6卷1935兵志67。李心传:5建炎以来朝野杂记6甲集卷185四川厢禁民兵数6。吕祖谦:5历代制度详说6卷115兵制#详说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曾瑜:5宋代兵制初探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54页。5宋会要辑稿#食货611之27、69、70。5宋会要辑稿#食货611之30。而州县厢、禁、土军、弓手又三十万,中产之户十养一兵,以六百万户养六十万兵,国安得不蹙。0¹总兵力60万,包括了众多的地方性治安武装弓手。按宋孝宗时吕祖谦记载的/诸州厢、禁兵及其他量置戍守者,又且二十余万0略计,其时的弓手约有100000,那么正规军的数量不会超过50万。宋宁宗时的倪思提到了又一个数字:/今以天下之兵籍略计之,行都之宿卫,沿流之驻扎,州郡之分屯,无虑七八十万,东南民力安得不困哉!0º如此不确切的说法,不过概言兵多而已,并无实际的统计意义。宋理宗端平二年,王迈言:/总今日之数,较之嘉定己卯间,增至二十八万八千有奇。0»字面意思是与嘉定十二年相比,军队增加到288000余人。但嘉定仅/吴蜀之兵0就有300000,此处所说反少于嘉定,应理解为增加了288000余人。宋理宗时的方岳所言,可以证明这点:/今内外兵籍不下七十余万,不可谓少矣。然而手艺者十之一,占破者十之一,虚籍者十之二,老弱者十之三,此其大较耳。是七十余万之兵,不得七八万人之用。无怪乎愈增而愈少,常战而常负也。0¼在册的总兵力为70余万。此数一直保持到南宋灭亡的前夕。其浮肿症状也日趋严重,如黄榦所说:/今日之患,莫甚于诸将之为欺。荆襄去朝廷远,故其欺特甚。武昌十万之兵,付之庸将,有虚籍,有老弱,其间可用仅及三分之二。败衂之余,尽聚之襄阳,不过二三万人。鄂州、荆南全无大军,顷见薛抚以战舰无兵,尽刷其癃老者千余人,皆皓首执帜,立于舟上,州人相视以为儿戏。0½如此军队,如何不败!宋度宗咸淳十年,汪立信言:/算兵帐见兵可七十余万人,老弱柔脆,十分汰二,为选兵五十余万人。0¾此时距南宋灭亡只有5年了。以上兵力数字,基本上都是在册数字,根据宋朝的具体情况,与实际人数有较大的差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虚籍,即编制人数或部队自己申报的数字。如朝廷掌握的韩世忠部是40000人,实际只有30000。宋理宗时,知郴州林汝浃/奏至招刺军兵所补虚籍,十不二三。上曰:-方今诸路兵籍多虚。.汝浃奏:-诚如圣谕.0¿。在国防压力下,尽管屡屡招募,但/比年尺籍多虚,月招岁补,悉成文具。盖州郡吝养兵之费,所招无二三,逃亡已六七0À。这种现象很普遍也很严重,保守估计至少有20%的虚数。二是实际人数中并非都是战士,而是有许多老弱病残和被官员役使占用的士兵。按方岳的估计:/手艺者十之一,占破者十之一,,老弱者十之三0,居然占到50%!如果此言不谬,那么应是南宋末年腐败透顶的极端现象,大部分时期内不会有如此高的比例。乾道初,周执羔也言:/古者兴师十万,日费千金。今尺籍之数,十倍于此,罢癃老弱者几半,不汰之其弊益深。0Á他说当时有军队100万,夸张太甚,由此推断他所说的其中老弱病残将近一半,同样夸张太甚。其价值在于说明这种情况很严重。开禧元年(1205),兴元都统秦世辅言:/本司军多阙额。绍兴之末,管二万九千余人。乾道三年,立额二万七千,今二万五千四百,差戍、官占实万一百四十三人,点阅所部,堪披带人仅六百二十七。0lu战士仅占兵籍的214%!综合考虑,估计扣除虚籍和非战斗兵员,南宋真正的战士大约只有编制的50%左右。庞大的数字对军事而言只是编制形式和心理安慰,对财政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巨大负担,其实际意义正在于此。这就是宋军在数量上貌似强大,实际却屡遭外侮的重要原因。责任编辑:尚永琪81宋代军队数量考¹º»¼½¾¿ÀÁlu袁燮:5絜斋集6卷135龙图阁学士通奉大夫尚书黄公行状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董兆熊编:5南宋文录录6卷9倪思5精养兵6,苏州:苏州书局,光绪十七年刻本。王迈:5臞轩集6卷15乙未馆职策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方岳:5秋崖集6卷185代范丞相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黄榦:5勉斋集6卷185与宇文宣抚言荆襄事体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5宋史6卷4165汪立信传6。5宋史全文6卷32/端平元年十二月丁未0条。5宋史6卷1935兵志67。5宋史6卷3885周执羔传6。5宋史6卷1935兵志67。
本文档为【宋代军队数量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绘画的问号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9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3-23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