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举报
开通vip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6、水汽压:大气...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及答案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14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27、露: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结物,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28、龙卷风:龙卷是自积雨云底部伸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到寺面时引起的强烈旋风,你为龙卷风。29、寒潮:当冷性反气旋南移时就造成一次冷空气袭击,(一般地,冷空气袭击时,使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10度。)如果冷空气十分强大,如同寒冷潮流滚滚而来,给所流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等灾害性天气,,这种大范的强烈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30、饱和水汽压: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时,即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时,水和水汽之间就达到两相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31、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32、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局地气候。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即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3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称为气温年温差。34、积温——指高于某个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也称活动积温。35、干燥度——指一定时期内农田水分消耗量与水分供应之比。36、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为高,在气温的空间分布上,城市气温高,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洋”之上,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37、热岛效应:由于人为热的释放,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活动和城市的特殊环境,使城市的气温比四周郊区气温高,以市中区向郊外递减,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岸上。38、虚温:同温,同压下P温干,若压强不变,升高干空气温度,P干逐步减小,当P温=P干时,此时干空气的温度为Tv=(1+0.378e/T)T39、焚风效应:未饱和湿空气,受山地阻挡被迫作动力抬升后,沿背风坡下滑时形成的干热风,在坟风作用下出现气候生态环境迎风坡麓与背风坡麓截然不同的自然植被景观。40、青藏高压:南亚高压,暖季出现在亚州大陆南部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大型暖高压系统,因高原的加热作用而成,它的存在和加强可加太平洋副高的势力,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41、位温: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1000hpa)时的温度。可用来比较不同气压下的气体热状态。42、大气常数:二、填空题1、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水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3、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平流层,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4、__气温_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表现。5、由太阳喷焰中发射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空气分子相撞,使之电离,并在地球磁场作下偏于两极上空形成,这种现象称为___极光__-。6、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_____太阳光谱_______。7、气团形成的条件有(1、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2、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9、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10、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11、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2、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13、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14、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15、等压线愈密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反之等压线愈疏-水平气压梯度就愈小。16、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差-,是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动力。17、泠气团温度低于所经过地区温度,冷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冷,气团底部获热、增温、气温直减率增大,气层趋于稳定-。18、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对人类的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19、气温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表现。20大气分层的原则是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水汽的含量-、扰动的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来划分的。21、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下垫面。22、大气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到达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日地距离,日照时间。23、暖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温度,暖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暖,气团底部失热、冷却、气温直减率减小,气层趋于不稳定。24、气团的地理分类是按气团的气团的源地和下垫面的性质进行分类。25、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气候系统的能源。26、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27、大气的垂直结构中,-对流层,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28、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29、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尉蓝色。30、降水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滴-增大成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31、气压随着高度递减会因空气密度大小而不同,空气密度大的,气压随高度递减得快些-些,空气密度小的地方则相反。32、白贝罗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33、等压线横穿锋线时,产生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高压的一方。34、当锋面暖气流上升,冷气流下沉时,大气温度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时,有凝结现象发生,则有利于锋生,否则有利于锋消。35、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故海洋是热源,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故海洋是冷源36、大气环流、洋流调节了高、低纬之间的的热量差异,并使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出现差异。37、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光谱。38、大气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39、地面通过长波辐射的交换而实际损失的热量称为地面有效辐射。40、当暖而轻的空气上升时,周围冷而重的空气便下降来补充,这种升降运动称为-对流。41、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干燥。42、一般来说,气温直减率愈大,大气愈不稳定,反之气温直减率愈小,大气就愈稳定,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即为逆温现象。43、气压梯度指每改变一个单位高度时,气压的变化量。44、-锋面天气主要指锋附近的云系、降水、风、能风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和演变状况。45、冷性反气旋是由-由冷空气-组成,势力十分强大,中心气压值高,水平范围广的一个浅薄的天气的天气系统。46、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47、连续性降水,降水时间较长,强度变化较大,这种降水通常多降自高层云和雨层云中。48、气团离开源地后,随着下垫面性质和空气运动状况的不断变化,从而引起气团的属性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气团原有物理属性的改变过程称为气团的变性。49、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称为热带气旋。50、大气分层的原则是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水汽分布、扰动的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来划分的。51、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大气热量和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52、到达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日地距离,日照时间。53、如果把地面和大气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收入的辐射和支出的辐射差额就是地气系统辐射差额。54、对流层中天气现象的特点是-水汽含量多且复杂多变。55、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短的-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尉蓝色56、大气的吸收率很小,近于透明,这个波段的地面辐射可直达宇宙太空,这个波段通常称为大气之窗。57、气温的距平值是-该地的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值。58、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气候系统的能源。59、太阳辐射中(99%)的能量在0.15um~4um范围,其中0.4um~0.76um范围为可见光区,>0.76um的范围为红外区。60、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减小。61、地面对入射太阳辐射的反射取决于地面的反射率(r),而r又取决于地面的性质。62、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值,称为地面净辐射。63、等温线的稀疏表示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差异悬殊。64、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空气向中心辐合,气流上升。65、气压梯度是一个矢量,即有方向又有大小,方向是垂直于等压面,从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于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66、城市气候的特征为热岛、混浊岛干岛湿岛雨岛等五岛效应。67、雨层云国际简写为Ns,卷云国际简写为Ci。68、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69、山地垂直气候带分异主要取决于纬度和高度两个因素作用。70、年平均总辐射最高值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在广阔的大洋表面,年平均总辐射等值线大约与纬线平行。71、阻塞高压一般位于50°N以北,能维持5-7天时间。72、锢囚锋两侧均为降雨区区,其中锢囚点上降水量最大。73、海陆风以1日为周期,白天风向海洋→陆地,夜晚风向陆地→海洋。74、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纸小数部分为0、3、7。75暗筒式日照计日照纸上当感光迹线为通过筒身横切面的一条直线时为二分日时间。76、干湿球温度计差值愈大,说明空气湿度愈小,干湿球温度计差值愈小,说明空气湿度愈大。77、将气压表的读数订正到(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后的值即为(本站气压)。78、环流因子作为气候的形成因素,是通过输送(热量)显著的影响着各地的气候。79、气候是用(天气过程)的(综合)来表示的。80、气旋就是(低压),反气旋就是(高压)。前者是从(大气流场)的角度定义的,后者是从(气压场)的角度定义的。81、气候学是研究(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82、气象观测中,气温的观测项目有(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露点温度)和(温度计)。83、天文辐射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白昼长度)。84、根据云的形状、结构、云底高度及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特点可将云分为三大类(高云)、(中云)、(低云)。其中三大类云中,每类最常见的云有(卷云)、(高层云)、(积云)。三、是非题:下列各题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并将错的地方改正。1、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2、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所造成的。(√)3、自由大气中作直线运动的空气,当G与A这二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更正:当气压梯度力G、在转偏向力A、惯性离心力C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4、CO2占整个空气的0.05%,多集呈30KM以上。(×)更正:0.03%。5、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大陆上多出现在8月,海洋上多出现在7月。(×)更正:大陆上多出现在7月,海洋上多出现在8月。6、在同一气温下,气压值愈大的地方,空气密度愈大,气压随高度递减得愈快,单位高度差愈小。反之,气压值愈低的地方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7、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的风叫阵风。(√)8、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大气热量及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源。(√)9、冬、夏季海、陆冷、热源的分布,使低层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气压活动中心。(√)10、波状云主要是由于空气大规模的系统上升运动而产生。(×),更正:将波状云改为“层状云”。11、干洁空气中N是合成氨的基本原料,同时可冲淡O2,使空气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12、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13、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增强作用。(×)更正:有削减作用。14、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气温的日较差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15、大气对于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是无选择的。(×)更正:有选择的。16、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的要小一些,而且溶液的浓度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17、惯性离心力的方向同空气运动的方向平行。(×)更正:垂直。18、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地转偏向力。(×)更正:地球上除了赤道以外,其他地方都有地转偏向力。19、南亚季风的夏季风不如冬季风强。(√)20、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很强,由此保护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21、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最复杂。(√)22、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都属于短波辐射。(×)更正: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但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则属于长波辐射。23、对流层顶附近的温度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关系不大。(×)更正:有关系。24、年总辐射最小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极圈内,最大值出现在赤道。(×)更正:最大值在北纬20°。25、地转偏向力只是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物体处于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6、海陆风的风向特点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27、水的相变是各相之间分子交换的结果。(√)28、气块与外界有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娈化过程称为绝热过程。(×),更正:称为非绝热过程。29、湿绝热直减率Ym随温度的升高和气压的升高而减小。(×)更正: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压的降低而减小。30、大气热量的来源主要取决于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更正:取决于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31、平流层内的天气现象最复杂。(×);更正:对流层。32、中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气温的日较差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33、氟里昂的大量排放,可以破坏大气中O3的结构。(√)34、全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是在极地。(×)更正:赤道。35、地转偏向力在赤道处为零。(√)36、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37、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下降运动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更正: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38、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39、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温带大陆气团和温带海洋气团。(×)更正:热带海洋气团40、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所造成的。(√)41、锋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以及云、风等气象要素没有明显的差异(×),更正:有明显的差异。42、积状云主要是由于空气大规模的系统上升运动而产生。(×),更正:层状云。43、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更正:柯本。44、气团的形成首先必须具备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其次必须具备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45、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环过程的结果,而水分循环又是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的。(√)46、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增强作用。(×)更正:削减。47、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的要小一些,而且溶液的浓度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更正:饱和水汽压愈小。48、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可将锋分为三种类型。(√)49、南亚季风的夏季风不如冬季风强。(√)50、斯查勤气候分类法认为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它的特征和变化又受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所支配。(√)51、气温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势能大小的表现。(×),更正:动能。52、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很强,由此保护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53、气团的地理分类是按气团的性质和下垫面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54、年总辐射最小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极圈内,最大值出现在赤道。(×)更正:北纬10度。55、地转偏向力只是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物体处于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56、海陆风的风向特点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57、大气主要靠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热的。(×)更正:地面长波辐射。58、气块与外界有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娈化过程称为绝热过程。(×)更正:无热量交量。59、等压线横穿锋面时,产生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低压的一方。(×)更正:高压。60、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更正:来自于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62、太阳光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到达地面,称为太阳-直接辐射。(√)63、由于山坡、山谷空气受热不均,产生了风向以一日为变化周期的风,称为山谷风。(√)64、层状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造成绝热冷却,使空气中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更正:积状云。65、暖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温度,暖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暖。(√)66、毛卷云属于低云属。(×)67、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靠显热交换作用。(√)68、温室气体是指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69、其他条件相似前提下,纬度愈高,雪线愈高。(×)70、在山地迎冈坡,由山脚开始,降水量随着高度增加而不断递增。(×)71、成对龙卷风的旋转方向往往相反,一个是气旋式,另一个是反气旋式。(√)72、气象卫星一般选用极地、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73、当等压线通过锋线时,应有明显折角或气旋性曲率增加,折角尖端指向低压一侧。(×)74、锋面两侧,气团属性一般有一定差异,冷区较为干燥,因此露点较低,暖区潮湿,露点较高。(√)75、相对湿度是不可以由仪器直接测得的,因为湿度的各种表示量在观测以后均需查湿度查算表(×)76、日照时间不是可照时间,而是实照时间。(√)77、气温变化的特点通常用平均温度和极端值—绝对最高温度和绝对最低温度表示.√78、太阳常数是大气上界当太阳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79、气候变化就是指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80、雾凇和雨凇是地表的水汽凝结现象,不是天气现象。(×)81、通常所说的小雨、中雨、大雨等均是以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83、气旋、反气旋是天气系统,不属于大气环流的范畴。(×)四、单项选择题(在被选名词下划横线)(10分)2、当干球温度t=15℃,露点温度Td=-2℃时表示空气(比较干燥,比较湿润,空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空气中水汽远离饱和。3、未饱和空气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单位距离的温度降低值(升高)为(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4、海平面气压图中的等值线是(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5、暗筒式日照计所观测的日照时间是(可照时间、昼长、实照时间)6、下列有关东风波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A、槽前吹东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B、槽前吹东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C、槽前吹东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D、槽前吹东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7、西太平洋副高具有季节性移动特征()BA、夏季北移,东伸,冬季南撤,西退B、夏季北移,西伸,冬季南撤,东退C、夏季南移,西伸,冬季北进,东退D、夏季南移,东伸,冬季北进,西退8、大气长波温压场形式为()CA、冷槽,暖脊,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B、冷脊,暖槽,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C、冷槽,暖脊,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D、冷脊,暖槽,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五、多项选择题(试题中有多个备选答案,选出其中几个正确答案,少选1、热带气旋包括(CDEFG)A赤道辐合带、B副热带高压、C台风、D热带风暴、E强热带风暴、F热带低压、G飓风2、测温的仪器有(.AF)A干球温度表、B湿球温度表、C地面温度表、D浅层地温表、E深层地温表、F温度计3、空气接近饱和或远离饱和的湿度表示方法有(ABCDE)A绝对湿度、B露点、C水汽压、D饱和差、E相对湿度六、简述题1、绘图说明山谷风的形成。(7分)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坡地上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2分)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2分)。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成为山风,(2分)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顶上空分流,称为反山风开民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1分)2、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8分)参考: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2分)分布在40-60度大陆西岸,(2分)终年下雨均衡,(2分)气温温和。(2分)3、高山气候有何特点?(5分)1)山地垂直气候带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异;1分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烙印;(1分)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带条件的垂直差异为决定因素,而干旱、半旱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1分)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气候的垂直变化各不相同;(1分)5)山地的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带在杨因和特征上都有所不同。(1分)5、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6分)(1)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温迅速;(1分)(2)当近地面的薄层空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并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体上;(2分)(3)如果露点温度在00C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1分)(4)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供销惨痛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称为雾。(2分)10、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6分)(1)为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也不同;(2)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3)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4)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的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中的比例增加,故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11、简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7分)(1)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2)分布在马来群岛、刚果河流域、亚马逊河流域;3)待征为终年高温、多雨。12、高山气候有何特点?(7分)1)山地垂直气候带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异;1分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烙印;(1分)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带条件的垂直差异为决定因素,而干旱、半旱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1分)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气候的垂直变化各不相同;5)山地的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带在杨因和特征上都有所不同。1分)15、简述热带季风的成因、分布和特征(8分)。(1)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内陆的风影响,天气干冷;夏季盛行来自低纬海洋的风影响,天气炎热多雨;(2)热带季风主要分布在纬度10度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雷洲半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大部,印度半岛,菲律群岛;(3)待征: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受热带大陆气团近控制时,降水稀少,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时,降水丰富,年降水多。16、什么叫冰晶效应?(6分)在云中,冰晶和过冷水滴相处在一起的机会是很多的,如果当时的实有水汽压处于两者的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有冰和水之间水汽转移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有水汽压比水滴的饱和水汽压小,对水滴来说是未饱和的,水滴就出现蒸发。但实有水汽压比冰晶水汽压大,对于冰晶来说是过饱的,冰晶上要出现凝华。因此,水滴不断蒸发而减小,冰晶因不断凝华而增大,这种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就称为冰晶效应。18、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6分)(1)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温迅速;(1分)(2)当近地面的薄层空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并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体上;(2分)(3)如果露点温度在00C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1分(4)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供销惨痛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称为雾。(2分)21、森林对改善地区自然环境有作用?为什么?(1)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日较差减小。(2)林冠能截留降水,林下的疏松的腐殖质及枯枝落叶层可以蓄水,减少地表径流,使水土不致于流失;(3)能减低风速,起到防风固沙作用;(4)林森根系的分泌物能促使微生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23、青藏高原对气候有何影响?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对周围气候有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冷热源作用:冬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而是一个冷源,使大陆上蒙古高压势力得于加强,夏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是热源,使得印度低压势力得于加强,即对西南季风有加强作用。(2)动力作用:青藏高原对下部流场的机械屏障和分支作用十分明显。屏障作用:冬季,从西伯利亚入侵我国的寒潮,使我国热带、副热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为低;夏季,阻挡西南气流北上,使位于高原以北的我国新疆、青海气候干旱,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湿润多雨。分去作用:冬季,西风气流受到高原的阻挡被迫分去,分别沿高原绕行,于是,在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而在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24、简述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1)要有合适的流场;(2)要有广阔的高温洋面;(3)基本气流的风速垂直切变要小;(4)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27、说明青藏高原机械阻挡作用对气温的影响。冬季:①层结稳定的冷空气降水量,冷空气障碍寒潮仅经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直抵东部平原,使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气温远低于同纬度印度半岛北部。②西风气流分支,因冷、暖平流的作用,高原西北侧暖于东北侧,西南侧冷于东南侧。夏季:南来的暖湿气流一定的阻挡作用,本身不稳定,比冷空气易于爬过。部分暖湿气流越过河谷凹地,进入高原南部,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高温。七、论述题1、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1)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2)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3)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4)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5)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6)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2、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地球下垫面的不均。5、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分)(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3)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4)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6、一天中,下午太阳辐射最强,为什么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10)(1)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2)而地温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决定于地面对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3)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温不断升高,午后,尽管太阳的辐射开始减弱,但是地面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面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4)到午后一定时间,地面得到的热量因为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获得的热量少于失去的,这时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由储存转为损失,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个时刻通常在午后1点钟左右;(5)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8、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10分)(1)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2)导致空气污染;(3)产生酸雨;(4)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10、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13、青藏高原对我国及东亚气候的重大影响。①阻挡作用西风绕流夏:南来的暖湿气流阻挡冬、夏高低压中心,季风环流②热力作用对行星风系产生影响八、问答题1、试举例说明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补偿作用。当地面温度升高时,蒸发加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汽对地面长坡辐射的不透明性,产生“温室效应”,从而使地表进一步变暖,蒸发增大,这是正反馈过程。另一方面,当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时,云层增厚,云量增多,能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地表降温,这是负反馈过程。此外,云也有阻挡地表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的作用,若此影响胜过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正反馈过程。因此,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有相互补偿的作用。3、试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①成因不同②区域范围不同③风向变化不同④影响的气压中心不同⑤季风势力强弱不同:东亚冬季风强于南亚,南亚夏季风强于东亚4、试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①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②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③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④低中纬度环流与气候⑤环流差异导致气候异常4.有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暖?(P46)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对地面有保暖作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热量容易散失,所以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暖。11.简述寒潮对我国的影响。(P174)冬半年进入中国的寒潮,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风、温度剧降常达10℃以上,可引起霜冻、结冰。冬季寒潮南下后,西北和内蒙古有风沙现象,其他地区较为少见;淮河以北少雨,偶有降雪;寒潮冷锋过淮河后,降水机会增多。春、秋两级的寒潮除大风和降水外,北方常有浮尘、沙尘暴现象,尤其以春季最为严重;华北、长江流域可有零星短暂少量降雪,长江以南常在寒潮南侵时产生降水,但不致引起长时间的云雨天气;当寒潮到华南,特别是当冷锋转为准静止锋时,常引起大范围且持续时间很长的云雨天气。12.以北半球大陆东岸为例,阐述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是指气候现象和过程随纬度变化而呈水平带状分布规律,其原因是热量条件的东西趋同和南北分异。以北半球大陆东岸为例,由于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其气候由南向北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寒带苔原气候。13.北半球7月份海平面主要气压系统有哪些?(P141)答: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14.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271)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无明显干季。20.阐述焚风及其危害。(P216~217)答:①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叫焚风。(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是按照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这样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的温度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②焚风可以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易引发森林火灾;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候可以引起雪崩;造成局部火灾等等。24.试述青藏高原季风。(P215)青藏高原由于它与四周大气的热力差异,冬季在高原上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盛行气旋式环流,这样,高原地区的盛行风向在冬季和夏季几乎相反,该现象称为高原季风。青藏高原季风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很大,可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高原季风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风带,加大了高原地形的强迫作用,造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该季风经圈环流对南北半球间的空气质量的调整有很大的作用。
本文档为【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平平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修理服务/居民服务
上传时间:2022-02-1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