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中国的疆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3)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中国的疆域》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3)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2)学会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建立我国地理位置的空间观念。【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近山为农,居水为渔,临路行商,探寨问俗,访镇寻风。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多姿多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首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二、新课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展示: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1.根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20°W、160°E),说出我国分别位于哪两个半球?(北半球和东半球)2.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哪条纬线穿过了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北回归线穿过了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承转过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地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多媒体展示:世界政治地图)讨论1:与哈萨克斯坦、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讨论2:对比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俄罗斯被北极圈穿过,属于中高纬度,气候较为寒冷;巴西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而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总结: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东部濒临太平洋,多岛屿和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另外东部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同众多国家接壤,便于发展边境贸易。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南北气候差异大,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二)辽阔的疆域★多媒体展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面积比较图表。提问:我国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总结: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大致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当。★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疆域图1.引领学生在图上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的位置。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约53°。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北纬约4°。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东经约135°。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东经约73°。2.学生用直尺量出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20千米)计算出实际距离。(约52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约110千米,请学生根据我国最南和最北相差的纬度来计算我国南北的实际距离。(约5500千米)总结: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疆域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与喀什的不同景象学生读图找到北京和喀什,提问:北京和喀什是东西差异还是南北差异?分析总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8点15分时,北京已是夜晚,而喀什还是白天,造成这种差异是因为:我国最东端位于东经135°附近,最西端位于东经73°附近,约跨60个经度,东西跨经度范围大,东西端地方时相差约4小时。★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疆域图、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学生读图找出黑龙江和海南,提问:黑龙江和海南是东西差异还是南北差异?分析总结:春节期间,黑龙江是冰天雪地,而海南省却是枝繁叶茂、花团锦簇,造成这种差异是因为:我国最北端在北纬53°附近,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约跨50个纬度,南北跨纬度范围大,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多媒体展示:中国濒临的海洋图读图总结示领海和内海的区别: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自然地理上的内海是指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隘水道与边缘海或大洋相接的海(如渤海);政治地理上的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它包括各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被陆地所包围但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如琼州海峡。★多媒体展示:中国濒临的海洋图读图练习,在图中找出下列地理事物:1.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岛屿: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3.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三)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多媒体展示:中国的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和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学生读图,从朝鲜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找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从北向南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三、拓展延伸领土四至点顺口溜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四、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知道了祖国领土的四至点、国土面积、海疆和陆疆、众多的邻国,从而真实地感受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为我们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六、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2)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3)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读图、拼图、填图、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份,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教学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学方法】读图、拼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导入新课。二、新课学习(一)三级行政区划★通过学生介绍自己的户口所在地,进行总结。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大致上分为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行政区划。国家还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已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我们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承转过渡:行政区划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级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省级行政区的种类和数量。(二)省级行政区域★多媒体展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图。提问: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共有多少个?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总结: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1.名称和位置★小组活动,任选以下其中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并回答。(1)由南向北,找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14个,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2)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南省、黑龙江省)(3)邻省最多的省区。(陕西省,邻8省)(4)按逆时针方向找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9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5)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9个,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6)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11个,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省)总结:初步建立34个省级行政区的空间观念。2.轮廓★多媒体展示:省级行政区域的形象图。讨论:其他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形象图。★拼图游戏(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好地图拼图)。(1)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2)教师任选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3)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安装到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3.简称和行政中心★多媒体展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的由来(3种),并举例。讨论:其他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的由来。★多媒体展示:其他两种记忆省级行政区简称和行政中心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和利用成语)讨论:记忆省级行政区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其他方法。★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活动:教师在行政区划图上点击各个省份,让学生说出该省份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三、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区划,知道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空间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同时,认识到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份,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为我们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五、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中国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于增长。(2)学会绘制和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分布图”。(3)通过读图学会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所产生的问题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探究其形成原因。(2)在涉及人口增长的环节时,要求学生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在人口分布的环节,要求学生计算人口密度,以此不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增长速度以及分布特点。【教学难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及基本国策。【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承接前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少中华儿女呢?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人口。二、新课学习(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的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讨论:对比分析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的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总结:俄罗斯国土面积约是我国的1.8倍,而我国人口约是俄罗斯的9.6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约是加拿大的39倍,约是美国的4.3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多媒体展示:2019年世界人口构成图。提问: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学生回答:中国占世界人口的18%,印度占18%,美国占4%,印度尼西亚占3%,巴西占3%巴基斯坦占3%,其他国家和地区占51%。总结:中国总人口为14.2亿,比印度大约多5千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得出我国人口的第一个特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多媒体展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提问: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超过8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超过8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山东、河南、广东和四川。总结: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省有10个,超过8000万的省有4个,其中广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人口超过了1亿。(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学生绘图:根据课本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问:从1950年到2010年,中每间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分析计算结果,可以获得哪些结论?学生计算后回答:1950年至1960年,人口增长了1.1亿;1960年至1970年,人口增长了1.9亿;1970年至1980年,人口增长了1.4亿;1980年至1990年,人口增长了1.5亿;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了1.55亿;2000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了0.45亿。人口增长很快。总结:从我国人口的第二个特点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设问: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为什么?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和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中国人口迅速增长。(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提问:从找出江苏、山东、新疆和西藏,对比四省区的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直接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过渡:人口密度决定人口疏密程度。小组合作: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中找到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与云南省的腾冲县,两地之间连线,小组合作找出我国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和1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小组代表回答: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省区多在黑河——腾冲线以东,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省,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的省区多在黑河——腾冲线以西,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省区。总结:黑河——腾冲线以西的地区面积占57%,人口仅占6%;黑河——腾冲线以东的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得出我国人口的第三个特点: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小组讨论: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东多西少的因素有哪些?直接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概括为:地形、气候、交通、开发历史等。一般来说,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受季风的影响,温和湿润,交通发达,有开发历史较早且工业发达的密集城镇,因此人口稠密;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多为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因此人口稀疏。★过渡:我国人口密度东西部之间存在差异,城镇和农村人口也存在差异。★多媒体展示: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提问:2011年和199年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所占百分比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199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26.4%,农村人口占73.6%;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48.7%,农村人口占51.3%,说明我国城镇人口增长迅速。总结:我国城镇人口增长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的城镇人口将会继续增加。(四)中国的人口政策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政策?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相互之间补充。直接总结: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拥挤、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三、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特点,理解了我国的人口政策,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五、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民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过程与方法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教学难点】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二、新课学习(一)五十六个民族★阅读教材。提问: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各民族大小不同,法律地位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回答: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各个民族,一律平等。★多媒体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总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民族人口总数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也有的少数民族人数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二)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媒体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活动(利用多媒体):连线各民族和与之对应的服饰、节庆景观。讲解:[傣族-泼水节]农历清明节后,人们互相泼水,被泼到的水越多,感觉越是吉祥、幸福、健康。[汉族-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人们展花灯,猜灯谜,吃汤圆,共度元宵节。[高山族-丰收节]农历七八月秋收季节,台湾原住民身着民族服装,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感恩丰收。[藏族-雪顿节]每年八九月间,举行展佛、赛牦牛、马术表演、群众游园等活动。[蒙古族-那达慕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八,牧民们聚集在草原上,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赛,以表达丰收的喜悦。总结: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三)中国的民族分布★多媒体展示:民族分布图。小组合作:选择不同民族,判读其分布省区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方,也会有其他民族分布。★过渡:少数民族虽然人口数量少,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媒体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直接总结:我国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三、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民族的构成、分布等内容,同时也了解了一些民族风情。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维护。携起手来,让我们一起建设美好的家园。五、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中国的地形》教案第1课时山脉纵横交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掌握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和走向。★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中国主要分布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山脉分布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教学难点】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名山图片。二、新课学习(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二)南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的部分山脉。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南北走向。(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西侧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长白山、武夷山;东侧的台湾山脉。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阿尔泰山、祁连山。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西北——东南走向。(五)弧形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喜马拉雅山脉。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弧形。(六)位于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交界处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提问:找出山脉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学生回答:祁连山:甘肃省和青海省;太行山:河北省和山西省;武夷山:福建省和江西省;南岭:广东省和湖南省。绘图填图:引导学生在空白行政区划图上用铅笔画出这四个山脉的位置并填写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多媒体展示:连接所有山脉。提问:我国山脉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纵横交织。绘图填图:引导学生在空白行政区划图上用铅笔画出所有山脉的位置。四、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掌握了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即“三横、三竖、三撇、两捺、一弧形”,为我们伟大祖国的雄伟壮阔感到骄傲和自豪。六、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中国的地形》教案第2课时地形复杂多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说出我国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2)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过程与方法能在地形图上识别我国的主要地形,提高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我国五种地形的特点。(2)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我国的主要地形。【教学难点】读中国地形图。【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承转过渡: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二、新课学习(一)四大高原★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颜色显示青藏高原位置、青藏高原风光。讲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颜色显示内蒙古高原位置、内蒙古高原风光。讲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内蒙古草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奶源地。★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颜色显示黄土高原位置、黄土高原风光。讲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多媒体展示:云贵高原梯田。引导:引导学生回答云贵高原梯田的形成与云贵高原的地形有关。总结:四大高原的景观特点:青藏高原——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草原肥美;黄土高原——黄土最多,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梯田景观。(二)四大盆地承转过渡:在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盆地,其中四大盆地最为著名。★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塔里木盆地位置、景观图。讲解: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内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准噶尔盆地位置、景观图。讲解: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北侧,盆地内绿洲具有相当规模。★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柴达木盆地位置、景观图。讲解: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海拔最高的盆地。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四川盆地位置、景观图。讲解: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侧,有“天府之国”之称。(三)三大平原★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三大平原的位置、景观图、主要河流。讲解: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首都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它们依山连海,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冲积平原带。★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东北平原的位置、景观图。讲解:我国东部平原多是由河流所携带泥沙不断堆积而成的。东北平原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据测算,黑土的养分比华北平原的褐土要高3~5倍。在沼泽地若能采取排水措施,它可变成良好的耕地。我国在此已建成一批机械化的农场。昔日“光长野草不长粮”的“北大荒”已变成了富饶的“北大仓”。★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华北平原的位置、景观图、主要河流。提问:塑造华北平原的主要是哪条河流?学生回答:黄河、淮河、海河。教师总结:黄河含沙量为世界之冠,是塑造华北平的主力。★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景观图。讲解:长江中下游平原较前两个平原都小,但却是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的繁荣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三大丘陵★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三大丘陵位置。讲解:我国的丘陵很多,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分布相当广泛,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总结过渡:我国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垦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人民提供更为充足、丰富的农产品。(五)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经济★多媒体展示:山区图。提问: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但山区发展经济也具有优势条件,比如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山区的河流可以发电等等。山区发展经济还具有哪些优势条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可以提供木材。此外,山区从山脚到山顶的气候可能变化很大,水热条件多样,可以在选择合适的地方种植药材等。★多媒体展示:山区灾害。讲解:山区生态脆弱,要注重保护,合理开发。四、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掌握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分布和景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较大的国家。山区有经济发展的优势,但山区的生态也很脆弱,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注重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六、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中国的地形》教案第3课时地势西高东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通过读图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提高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指的是地表的形态,还有一个概念与地形相关,那就是地势。什么是地势呢?地势指的是地表高低起伏变化的总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那么,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二、新课学习(一)地势西高东低★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读图观察,讨论以下问。小组合作:1.这是一张什么类型的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2.请你读图分析一下,我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说说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多媒体展示的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它主要是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区域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在图中,我国西南部棕黄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所以,我国的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概括地说,就是西高东低。(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承转过渡:我国地势的总特点就是西高东低。如何能更好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呢?这就要用到以前我们学过的另一种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多媒体展示:沿32°N纬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和简略图。活动:试试自己用折线在纸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提问:观察这幅简略图,说说我国地势的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就像奥运会获奖的运动员一样,第一名站在高一点的台阶上,最高处就是第一阶梯。(二)三大阶梯承转过渡: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结合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说说每一级阶梯上分别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相邻两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呢?★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势三阶梯示意图中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填出三级阶梯的名称,同时标注界限上的主要山脉。总结:我国地势三阶梯,西部高来东部低,昆仑祁连横断山,一二阶梯站两边,三在大太巫雪东。承转过渡:了解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接下来我们继续来了解各级阶梯内部的状况。★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沿32°N剖面)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我国三级阶梯概况表。引导: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沿32°N剖面)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说出总结我国三级阶梯概况,并完成下表。表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平均海拔(米)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云贵高原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三)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承转过渡: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呢?小组合作:(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温馨提示:流向、水能)。(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温馨提示:不利和有利)①气候组回答: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提问:从地势的角度分析中国降水量大于400mm区域为什么比较广?假如中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对中国气候造成什么影响?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可以深入内陆,降水多。如果地势东高西低,会阻断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可能使得我国出现大范围的沙漠。②河流组回答: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河流在高低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西高东低的地势教师实验演示:一个同学手拿风车,放在脸盆上方,另一同学用茶杯从脸盆舀水倒向风车,使其转动。现象一:倒水时,靠近风车,风车可能根本不动。现象二:拉开一定距离后,再倒水,风车开始转动。现象三:距离越远倒水,风车转速越快。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联系水电站的原理,河流水能大的原因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要有丰富的水量,二是要落差大。③交通组回答: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我国内地与沿海的联系。教师归纳小结: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古诗有云“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许多大型水电站都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四、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掌握了我国地势特征及影响、三级阶梯的界限及界限上的主要山脉、界限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等,认识到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我们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六、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气候复杂多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的特点和温度带的地区分布。(2)阅读等温线图。【教学难点】阅读等温线图。【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春节照片。教师:同是春节期间,南北方的气温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我们来试着从本节课中寻找答案。二、新课学习(一)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多媒体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读取数值。①引导学生在1月气温分布图上,从数值的变化归纳出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小。②结合太阳光照图和季风图,初步分析原因。(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同时,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部分和突变部分。①引导学生找到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下来。(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方向延伸。)②进一步结合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0℃等温线穿过的地形区、河流,观察发生变化的地方,思考变化原因。(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说明等温线的分布和纬度位置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地形的影响。)(3)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①在1月气温分布图上,把图分成东、西两部分,引导学生先观察出东部地区的等温线疏密,而后对比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等温线相对东部要稠密,说明气温的空间差异要大)②引导学生结合地形分析原因。(西部多高原、山地,气温垂直变化大)(4)阅读气温极端数值。在1月气温分布图上,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通过计算气温差值说明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教师总结: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二)中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多媒体展示: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小组讨论:与1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相比,①7月等温线数值有何特点?②7月等温线延伸方向是什么?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③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④7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学生回答:7月等温线数值大多大于20℃,数值变化仍是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的弯曲,这与地形有关。相对1月等温线,7月等温线更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冬季小,此时最南最北的气温差值也相对较小。教师总结:中国冬季南北气温都较高。(三)温度带分布承转过渡: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进行了温度带的划分。1.温度带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观察六个温度带的具体分布位置,找到从南向北温度带分布的规律。(从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此外,还有高原气候区)(2)结合行政区图、地形图进一步明确温度带的分布。(3)读温度带的分界依据。(活动积温)(4)读特殊纬线和特殊地界线。(北回归线:穿过热带和亚热带;秦岭——淮河一线: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大致重合。)★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小组讨论:①中国的五个温度带与地球上“五带”的区别。②“中国温度带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致吗?学生回答:中国五个温度带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地球上“五带”的进一步细分。“中国温度带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基本一致2.温度带分布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各温度带水果、民居建筑、作物熟制等。小组讨论: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差异。引导学生回答。四、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学会了等温线地图的阅读,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以及温度带分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我国面积广阔,南北气温差异大,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协调发展。六、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气候复杂多样(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1)我国年降水量的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2)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教学难点】阅读年等降水量图。【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我们知道了我国冬、夏季节的气温差异,那么,中国气候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降水量是否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进行学习。二、新课学习(一)我国降水量的分布1.空间分布★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读取数值。引导学生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从数值的变化归纳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②结合季风图,初步分析原因。(东南邻近夏季风的源地,降水较多)(2)在图中描出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800毫米:华北平原;400毫米: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200毫米:内蒙古高原、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3)找出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台湾火烧寮最多,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最少)教师总结: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年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2.时间分布★多媒体展示: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柱状图。小组讨论:比较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学生回答:中国年降水集中在夏季。教师总结:中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二)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承转过渡: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而根据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1.干湿地区的分布★多媒体展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观察四个干湿地区的具体分布位置,找到从东南向西北干湿地区分布的规律。(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2)描出干湿地区的分界线,结合年降水量图,看一看这些分界线分别于哪些年降水量线大体一致。(湿润与半湿润:800毫米年降水量;半湿润与半干旱:400毫米年降水量;半干旱与干旱:200毫米年降水量)(3)读图分析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大致重合)2.干湿地区的分布和植被、生产生活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各干湿地区植被、民居建筑、农业生产方式。小组讨论:不同的干湿地区,植被与农业生产的差异。引导学生回答。(三)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承转过渡:通过对中国气温和降水量特点的学习,可以知道我国地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候复杂多样。★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观察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具体位置,找到从南向北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从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还有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高原气候)(2)描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看一看它与哪些重要地理事物分布大致吻合。(秦岭——淮河一线)教师总结: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多媒体展示:不同气候带的植被、民居建筑、农业生产。教师总结: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生物资源丰富、农业类型多样、地域文化多样,对中国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四、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学会了等降水量地图的阅读,了解了我国年降水量的差异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干湿地区分布与植被、生产生活的关系。我国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使人和环境协调发展。六、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教案第3课时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2)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3)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2)我国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诗引入: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所造成的。那么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二、新课学习(一)季风气候显著★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读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上,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讲解: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不在季风区。(2)在图中描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3)引导学生读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提问: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为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不同。提问:①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还是冬季风带来的?为什么?②为什么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海洋水汽,使我国夏季湿热多雨。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陆,水汽少,因而较为干冷。承转过渡:我国南、北方的降水有何差异?为什么?★多媒体展示:中国雨带推移图。讲解:每年4月开始,我国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降水多。提问: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夏季风。承转过渡:夏季风对中国的降水有重要影响。那么,如果夏季风发生异常,会造成什么危害?★多媒体展示:中国夏季风和雨带进退异常图。讲解: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提问:季风异常会造成灾害,但是季风气候也是一种宝贵的气候资源。阅读“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思考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有利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41的活动1。★多媒体展示:齐齐哈尔与巴黎气温比较数据。提问: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阅读教材后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陆性特征明显。(二)多特殊天气承转过渡:我们学习了夏季风异常造成的危害,那么,冬季风异常会造成哪些危害?1.寒潮★多媒体展示:寒潮警报的相关新闻。讲解:寒潮的定义和危害。★多媒体展示: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1)寒潮与季风有什么关系?(冬季风异常,导致寒潮)(2)寒潮的发源地是哪里?为什么这些地区会成为寒潮的发源地?(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严寒,无高大山脉阻挡)(3)我国哪些地方受寒潮的影响较小?为什么?(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高)2.梅雨承转过渡:特殊天气并不一定会造成危害,比如梅雨适度的话,就不能称为气象灾害。那么,什么是“梅雨”呢?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3.台风和沙尘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台风和沙尘暴的的天气特征。(三)多气象灾害承转过渡: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思考我国气象灾害类型有哪些?在中国主要分布地区是哪里?主要危害是什么?引导学生填表:气象灾害类型中国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洪涝东部平原威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干旱西北和东部季风区农业减产寒潮长江以南地区农作物冻害、牲畜冻饿梅雨江淮地区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农业收成台风东南沿海地区引发山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沙尘暴广大内陆地区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抗灾减灾的措施。教师总结:①国家层面:完善预警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②社会层面:保护环境;③个人层面:掌握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方法。四、课堂练习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理解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一气候特征,了解了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我们要注重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形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六、作业布置学练优课后巩固提升。【板书设计】《中国的河流》教案第1课时外流区为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1)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2)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空间识记。【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中国的河流众多,那么怎么归类认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新课学习(一)外流区与内流区★多媒体展示:外流河和内流河示意图。讲解: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多媒体展示:流域示意图。讲解: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提问:内流区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承转过渡:中国的河流众多,哪些是外流河?哪些是内流河?★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图。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读取主要外流河及其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注意讲解:淮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借助京杭大运河,注入长江入海)(2)依据图例,读取主要的内流河。★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读取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范围。教师使用表格总结: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2)依据图例,读取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并结合中国干湿地区划分、降水量分布图、季风区图,分析河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媒体展示:水文特征的概念。讲解: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有无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1)外流河水文共同特征及成因引导学生填表:夏季外流河水文特征及成因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水位上涨/下降汛期/枯水期结冰期有/无成因冬季外流河水文特征及成因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水位上涨/下降汛期/枯水期结冰期有/无成因★多媒体展示: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汛期图。小组讨论:中国外流河的汛期是哪几个月份?与夏季风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松花江有两个汛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我国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也会有短暂的汛期。(2)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成因★多媒体展示: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填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流
本文档为【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地理
上传时间:2021-10-20
浏览量: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