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23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23张)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23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及其实例——碳循环1.对物质循环的理解C、H、O、N无机环境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_________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又叫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元素(2)循环的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3)循环过程:无机环境↔__________。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群落(4)特点1)_______。全球性反复2)循环流动,物质可被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23张)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及其实例——碳循环1.对物质循环的理解C、H、O、N无机环境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_________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又叫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元素(2)循环的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3)循环过程:无机环境↔__________。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群落(4)特点1)_______。全球性反复2)循环流动,物质可被_____利用。2.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2)过程(见图5-3-1)图5-3-1(3)温室效应CO2碳循环1)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___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_______的平衡。极地和高山冰川2)危害:加快_________________的融化,导致_________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海平面 【探究与学习】在2012年3月26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加入“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低碳节能环保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指标和方向,请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碳分别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1)无机环境中:__________、碳酸盐等。 (2)生物群落中:__________。 (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4)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__________。有机物单向流动循环各营养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⑤_____ (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⑥_____【探究与学习】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载体动力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1.对物质循环的概念的理解 (1)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具体形态的物质。(2)物质循环所指的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流动。2.碳循环传递的过程(1)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注:碳循环在无机环境与生产者之间是双向的,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连接无机环境与群落的桥梁。 【例1】若甲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丁代表无机环境。图中能正确代表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变式训练1】从碳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A.食物中的碳B.B.大气中CO2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B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背景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数量是极其繁多的,这些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可以将其他生物的遗体或粪便分解掉。2.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探究过程 案例1 案例2 实验假设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设计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对照组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 实验现象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的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加入碘液 A1 不变蓝 B1 变蓝 加入斐林试剂 A2 产生砖红色沉淀 B2 不变色 结论分析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此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要求①作为探究试验,对照组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②实验组要进行灭菌处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例2】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对照组的土壤应设计()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作高温灭菌处理C.排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理化性质的改变 【名师点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答案】A【答案】B※温室效应1.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1)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 (2)森林、草原等植被被大面积的破坏,如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毁林开荒,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大大降低了植被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温室效应的影响(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和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使一些沿海城市和地区面临灭顶之灾。 (2)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3.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1)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风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来源)。(2)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温室气体的去路)。1.(2012年河南焦作期末统考)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可以自给自足 B.根瘤菌可以固氮,和绿色植物一样属于生产者 C.碳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传递时,可以没有能量参与 D.不是只有绿色植物可以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解析】除绿色植物外,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化能合成作用,使CO2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D 2.(2012年山东临沂期末统考)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以下关于“低碳”和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B.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生物圈碳循环失衡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向“原料—产品—原料一产品”模式转化,有助于减少废料处理的能量消耗,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本文档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23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蜡烛会挥发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3-29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