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10月修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10月修订)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10月修订)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 我与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教学重点: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展现小明的一天”的图片:思考:通过小明一天的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10月修订)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 我与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教学重点: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展现小明的一天”的图片:思考: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过渡: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与社会》,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感受社会生活1.展示图片:    思考:(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1)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2)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阅读教材P3~4“探究与分享”。思考: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提示:示例:暑假里,我通过参加夏令营活动,提高了自立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通过参加“保护绿色家园”“社会公益宣传”等活动,学会了如何交往、如何做人,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使自身的价值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得到实现。教师总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探究二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展示图片:社会关系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多媒体出示教材P5“探究与分享”。我是消费者 我是大哥哥思考:(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提示:(1)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坐标中,以不同的人为参照,我们自然就拥有了不同的身份。(2)示例:向未曾谋面的亲戚介绍自己:表叔(表婶),您好!我是您的侄子小明,是某某的儿子。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叔叔(阿姨),您好!我爸是某某,我是他的儿子小明。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叔叔(阿姨),您好!我是某某的同班同学,我叫小明。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老师,您好!我是八年级(1)班学生小明。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阅读教材P6“拓展空间”。思考:(1)在社会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2)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3)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示:(1)根据自身实际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2)出生后,由于血缘关系,我们同父母产生了联系;上学后,由于业缘关系,我们与老师、同学产生了联系;由于地缘关系(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我们还会与同乡、邻居以及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产生联系。(3)父母给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长,让我尽享家的温暖和幸福;老师教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同学让我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公交车司机为我出行提供了方便;银行职员认真工作、热情服务,方便了我的生活;等等。(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见课件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方法,构建了开放的课堂,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增强对社会化的认识;热爱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能力目标:提高对个人成长的认知能力,主动投身社会,自觉亲近社会。知识目标:知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了解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具体要求或做法。教学重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做法。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提示:都是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教师过渡:图片中的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太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在社会中成长》。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展示材料: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一只大狼后发现了两个“狼孩”,取名卡玛拉和阿玛拉。阿玛拉不到2岁就死了。8岁的卡玛拉生活习性与狼一样,不会讲话,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经过7年的教育,才学会45个词,勉强地学会几句话。可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却不幸去世。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提示:材料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实践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2.展示图片:,图1   ,图2 ,图3  ,图4思考:(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1)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有利于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展示图片:    思考:(1)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得哪些东西。(2)谈一谈,我们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提示:(1)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得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等。(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教师总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探究二 养成亲社会行为1.展示材料: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支月英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思考:(1)分析山村教师支月英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支月英老师的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支月英老师学习?学生讨论回答。提示:(1)奉献社会、关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互相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近社会的表现,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2.展示图片:思考:结合图片和自己参与过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提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见课件本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会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在教学上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网络,树立遵守网络规则的责任意识,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能力目标:辨析网络信息的真伪,提高媒介素养,善用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与正向价值。知识目标:知道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懂得合理利用网络的要求。教学重点: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教学难点:网络是把双刃剑。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思考:观察图片,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过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今天我们来学习《网络改变世界》,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展示材料:“云端”诊疗 跨越山水“多亏有了远程会诊,老人在家门口就把骨折治好了。”家住贵州武陵山区腹地的石阡县村民蔡林讲起前段时间父亲的治病经历时说。当地医院将病历、影像资料等上传到远程医疗系统,与来自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骨科专家视频会诊,成功进行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应用网络做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2.展示图片:,书信  ,固定电话,台式电脑(互联网)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思考:(1)请对比几种通信方式的特点,说说有什么不同。(2)通信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书信传递用时较长;电话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通讯方便快捷;电脑可以视频聊天,增进感情交流;手机相对于电脑,是移动的互联网。(2)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总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展示图片:思考:你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通过网络购买过哪些商品?购物的过程还顺利吗?感觉如何?学生讨论回答。提示:提醒学生在享受移动支付的便捷的同时,注意个人的信息保密、资金安全,强化安全意识。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探究二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展示图片:,图1 新媒体 ,图2 电子商务思考:上述图片体现了网络与经济的什么关系?提示:互联网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教师总结:有人说21世纪是信息经济,而信息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们在利用网络创造财富。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2.阅读教材P12~13“探究与分享”。思考:政府开通这样的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提示:有利于政府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履行法定职责,更好地服务人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3.阅读教材P13“探究与分享”。思考:根据你的经验,物联网还有哪些常见的应用?学生讨论回答。提示:物联网用途广泛,除了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农业生产等,还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作监测等。4.阅读教材P14“阅读感悟”。思考:网络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提示: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探究三 网络是把双刃剑1.展示图片:思考:(1)图片分别表现了网络的哪些现象?(2)除了图片展示的情形外,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形?提示:(1)图片分别说明了网络不良信息、利用网络犯罪、沉迷网络、网络诈骗的现象。(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2.展示图片:思考:这些沉迷手机的现象有哪些危害?学生讨论回答。提示: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3.展示图片: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提示:信息泄露。教师总结: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见课件本节课内容大多问题都比较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讲授中能够较好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教材,联系生活。不足之处是个别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处理不到位。第二框 合理利用网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要传播正能量,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传播网络正能量。教学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教学难点: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短视频App设“青少年模式”通过给短视频App设置“青少年模式”,孩子每天观看超过40分钟后,需要家长输入独立密码才能继续使用。这种“青少年模式”,正是国家网信办指导“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手机上尝试开启“青少年模式”后,短视频App会自动跳转到青少年专属内容,向青少年推送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内容,包括精选课程、音乐、书法、绘画、手工、美育等教育类益智性内容,以及展示祖国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生产劳动、感人故事、传统文化等寓教于乐的精品内容。“青少年模式”是对我们上网的一个指引。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合理利用网络》。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阅读教材P17“运用你的经验”。思考:(1)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回答。提示:(1)奶奶和爸爸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奶奶的观点只看到了网络的弊,否认了网络的利。相反,爸爸的观点只看到了网络的利,忽视了网络的弊。(2)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阅读教材P17“探究与分享”。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右图中的问题?网络还给你带来哪些困扰?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提示:遇到过。网络还给我带来过短信诈骗、网络谣言、垃圾短信、骚扰短信等困扰。教师总结: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3.展示图片: 思考:(1)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阅读教材P19“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怎么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2)如果你是小林,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提示:(1)这种做法不对。这不仅违背道德,甚至触犯了法律,我们应坚决抵制。(2)不会。因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总结: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探究二 传播网络正能量1.展示材料:2021年3月4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好网民看两会”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网站集中推送优秀融媒体产品,传递两会好声音。活动还在相关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搭建了“中国好网民”“好网民看两会”“微看两会”等话题,邀请网友参与互动。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启动以来,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已超2.7亿次。思考: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于我们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提示: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师总结: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2.阅读教材P20“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谈谈你的感受。提示:公益活动:通过轻松筹网络平台为绝症患者捐款;心连心艺术活动下基层等。感受:参加这些公益活动,有利于树立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社会;等等。教师总结: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见课件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加深对网络的了解,从而学会“信息节食”,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框 维护秩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社会秩序意识和社会规则意识。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来维护秩序。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理解社会秩序的作用;知道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明白社会规则的作用。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教学难点:维护秩序靠规则。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在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课;在售票厅,人们自觉排队购票;在阅览室,大家安静地看书。思考:以上不同情境分别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社会生活有秩序,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来维护。今天我们来学习《维护秩序》。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社会生活有秩序1.展示图片:,人们排队进行安检 ,工人在纺纱车间工作,各行其道 ,创建“安静”病区思考:(1)什么是社会秩序?(2)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提示:(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以上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2.阅读教材P23“探究与分享”。思考:(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之间的矛盾。(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教师总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3.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思考:“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提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探究二 维护秩序靠规则1.阅读教材P24“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提示:(1)银行的“一米线”、学校规定、交通法规、各个行业领域的规定等。(2)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教师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2.多媒体出示教材P25上面的“相关链接”。“一米线”的提醒“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思考:如何理解“一米线”等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提示:这些社会规则既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个人安全,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3.阅读材料P25下面的“相关链接”。思考:(1)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动车组列车为什么要全列禁烟?为何不设吸烟车厢?(2)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提示:(1)从技术上分析:列车全封闭,烟雾会随着空调系统传遍整个车厢;从经济上分析:单设抽烟车厢,成本会增加,最终把成本分摊到票价里面,会损害不吸烟乘客的利益;从安全上分析:列车布满易燃物品,有火灾重大隐患。(2)是强制性的。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见课件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内容及实际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即可,不应作为本节课强调的内容。第二框 遵守规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教学难点:维护社会规则。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2020年9月以来,河南周口出现了一群以大叔大妈为主的“健走队”,每天早上6点钟左右便集体列队上街,大喊大叫,敲锣打鼓,大声放音乐。无独有偶,在地铁站同样出现了集体跳“广场舞”的队伍。思考:“健走队”和“广场舞”是遵守规则的行为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过渡:遵守规则需要我们的自觉。如果不能遵守规则,对规则没有认同感和敬畏感。那么,规则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规则就会形同虚设。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遵守规则》。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1.阅读教材P27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提示: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教师总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阅读教材P27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思考: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提示:这两位乘客为了等到同伴上车而阻止火车启动,损害了整列火车上乘客的利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权利基础上的,因此受到处罚。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探究二 自觉遵守规则1.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提示:(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人生有许多机会,面临许多诱惑,面对诱惑不动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2)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守住小节,也能保住大节。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教师补充: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也就是说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展示图片:中国式过马路:靠规则不如靠自己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观点二: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观点三: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分组讨论:这三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交通规则?提示:这三种观点都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只靠外在约束,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探究三 维护与改进规则1.展示图片:思考:(1)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行为吗?(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你有什么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提示:(1)随地吐痰,在喷泉池里洗手等。(2)①请相关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他们。②我会告诉他们正确做法。教师总结:维护社会规则,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还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只有人人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遵守规则,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使规则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利益。2.阅读教材P31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提示:示例: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又如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对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九个罪名的刑罚规定作出调整,取消死刑。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就需要被改进或者废除。3.阅读教材P31“拓展空间”。思考:(1)明确网购“后悔权”,有什么积极意义?(2)“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给你怎样的启发?(3)针对网店店主所说的现象,你认为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规则?提示:(1)①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的信心。③促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实现双赢,促使消费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等等。(2)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3)应该对“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则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不适用退货的商品范围和商品完好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引导消费者正确行使“后悔权”,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减小“七天无理由退货”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教师总结: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见课件本节课学习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本节内容涉及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比较多,每个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题教材的“探究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在维护规则部分,应适当安排学生表演规劝他人遵守规则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明白与人沟通要讲究技巧。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框 尊重他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力目标: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做法。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原因。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思考:材料中你赞同鲁迅先生还是他的妻子的做法?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述: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美德。尊重他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尊重他人》。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1.展示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思考:(1)两组漫画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2)两组漫画中的人物行为给你何种感受?提示:(1)第一组漫画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第二组漫画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2)尊重他人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称赞;不尊重他人则是粗俗鄙下、缺乏修养的表现,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总结: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阅读教材P33“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营业员和其他购物者对你的尊重,就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2)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帮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尊敬、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虽然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但尊重更可以唤起被尊重者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3.展示材料:一个小女孩上公交车后一直埋头做物理作业,看见一老人上车,小女孩主动让座却被婉拒。老人给出的理由让人感动:“孩子在写作业,更要紧,我们无所谓。”思考:你如何看待小女孩与老人的举动?提示:小女孩和老人的行为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这种尊重让人温暖。教师总结: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探究二 尊重从我做起1.阅读教材P34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提示:情境一:我会帮助小萌解决问题后,再去参观美术馆。理由:去美术馆的时间是自己定的,晚去一会儿没关系。既然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的帮助,可以先给她讲了以后再去。这是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情境二:我会停止看足球比赛,与同学一起商量写演讲稿的事。理由:撰写演讲稿是集体的事,当个人的事与集体的事发生冲突时,要将集体的事放在第一位,同时这也是尊重同学的表现。情境三:我会认真听舅舅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理由: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阅读教材P35“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提示:赞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自立自强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向他们学习有利于我们进步,尊敬他们是值得的。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不能轻视、歧视他们。从这个角度看,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这四种看法都是有道理的。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要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3.阅读教材P36“阅读感悟”。思考:杜甫为什么会允许老妇人打枣?提示:老妇人无儿无女,生活得很艰难,不得已才到草堂前打枣。杜甫允许老妇人打枣是尊重老妇人,懂得换位思考的表现。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4.展示材料:有一只羊和一只骆驼是好朋友,他们一个高,一个矮。有一天它们一起去公园里玩,说着说着就谈起是个子高好还是个子矮好的问题。骆驼说;“当然是高好,你看,再高的树叶我也能够得着。”说完,它一抬头就吃了一口树叶,羊伸长脖子却怎么也够不到一片树叶。羊不服气,走到公园的一个栅栏门口,羊一拱身子就进去了,一边吃里面的青草一边说:“还是矮好吧,你看,这里的草多嫩啊。”骆驼趴下身子,使劲往里钻,也没能够吃到里面的青草。它们互相不服气,后来一起找到了老牛评理。思考:(1)你认为老牛会怎么说?(2)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提示:(1)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好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做好事情。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见课件尊重承接第三课的内容,是对第三课内容的具体分析,是社会规则中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事例比较接近学生生活,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多采用辨析法、判断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这些知识不仅关系个人还关系集体、社会、国家,不仅关系到现在还关系到未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框 以礼待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知识目标: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意义。教学难点:文明有礼的做法。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2020年2月22日,3岁小男孩出院时,与护士长鞠躬致谢,护士长随即向小男孩鞠躬致意。1900年左右,时任广济医院院长的英国人梅藤更查房时,面对小患者的鞠躬致谢,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生也深深鞠躬回礼。思考:上述两个场景表明了什么?教师过渡: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礼待人》。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待人礼为先1.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思考:年轻人哪个方面做得不好?他悟出了什么?提示:语言不文明。他悟出了为人处世要讲文明,有礼貌。教师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思考:(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提示:(1)不合适的地方: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3.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2)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提示:(1)示例:不文明行为:乱停车辆、乱放杂物占用公共空间、私搭乱建、噪音扰民、垃圾随地扔、破坏社区公共设施、宠物随地大小便、高空抛物、乱贴小广告、行车不减速等。影响:小区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会伤害邻里感情,高空抛物、私占楼道堆积杂物等行为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明有礼;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团结友好,敬老爱幼,亲如一家;小区车辆管理规范;居民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创建活动;小区秩序良好;人人做到讲究卫生,自觉将垃圾放在指定地点;人人具有环保意识,小区环境整洁优美;等等。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4.展示材料:材料一 在南宁举办的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观众的文明观赛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在高低杠项目比赛中,某位外国选手两次在同一动作上掉杠。为了鼓励她,现场观众都鼓起掌来,最终,该选手顺利完成了所有动作。在场的运动员、教练员都认为,观众的掌声体现了包容和热情,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材料二 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思考:(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2)读完材料二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分组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提示:(1)文明有礼体现了国家的形象。观众鼓掌,是为了鼓励运动员,也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不仅是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也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2)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探究二 做文明有礼的人1.阅读教材P39“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提示:杨时和游酢尊敬老师,是文明有礼的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恭,要以情感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和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教师总结: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多媒体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衣领大敞。③在食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对于这些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提示: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举止得体。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教师总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见课件本节课的两个话题探究,让学生在协作探讨中既能感受到文明有礼的价值,又能明确践行文明有礼的正确行为。教学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并帮助学生明确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动做文明有礼之人的意识以及他们内心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教育价值的内化。第三框 诚实守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诚信意识,做文明诚信的人;热爱国家,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能力目标:自觉践行诚信,做文明诚信的人,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知识目标:知道诚信的重要性或意义;懂得践行诚信的具体要求。教学重点:诚信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践行诚信的做法。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思考: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过渡: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实守信》。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诚信无价1.展示材料:暑假里,小童帮妈妈卖西瓜。有个老板模样的人到小童的瓜摊前问:“你的西瓜甜不甜?”小童如实地说:“叔叔,这西瓜不太甜,今年夏天阴雨天多,日照少,导致本地西瓜都不太甜。”听了小童的回答,周围的人都惊呆了。有的人嘲笑说:“王婆卖瓜还自卖自夸呢,哪有说自家的瓜不甜的?真傻!”听了小童的回答,老板模样的人很感动,拍着小童的肩膀说:“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你的瓜我全买了。”思考:(1)“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给人什么感觉?(2)小童的实话实说体现他具有哪一美德?你对这一美德了解多少?提示:(1)不诚信、不厚道、欺骗他人。(2)诚实守信。诚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2.阅读教材P42“探究与分享”。思考:(1)从上面的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与同学分享。提示:(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2)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回答。3.阅读教材P4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以上案例,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提示:企业诚信经营,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有利于带来持久的效益。教师总结: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4.展示材料: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推出了一档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面对记者突如其来的提问,许多人坦言:“家风就是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诚信不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许多家庭不断传承的理念。诚信重要无可非议,但诚实守信的美德会对家庭带来何种影响?身边的诸多诚信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恪守诚信美德的传统给家庭带来了经久的名望和声誉。材料二 没有一种文明建立在谎言之上,没有一项事业能在言而无信的环境下获得成功。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已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工具、一种生产力,具有真金白银般的价值。“信义兄弟”孙东林诚信做人,如今事业飞速发展;“油条哥”刘洪安因诚信获得30万元信用贷款;马虎坚守诚信,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做起,如今已成为公司总经理……好人有好报,诚信不吃亏。诚信带来的,不仅是内心的宁静,更有事业的勃兴,社会的进步。思考:(1)诚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如果人人讲诚信,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提示:(1)诚信美德是家风理念,为“家族”加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美德是“真金白银”。(2)人人讲诚信,能够增进社会互信,促进社会和谐;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教师总结: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探究二 践行诚信1.展示材料:明朝刘基在他的《郁离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商过河时因触礁翻船,他在水中大声呼喊救命,并许诺说:“谁能救我,我就给他100两金子!”一个渔夫救他上岸,他却只给了渔夫8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讲信用,商人则训斥渔夫贪婪。后来,这个富商坐船时又掉到水里了,他还像上次那样喊:“谁能救我,我就给他100两金子!”碰巧上次救他的渔夫也在岸边,他对周围的人说:“这个人言而无信!”人们听了渔夫的话,都没有去救那个商人,结果商人就被水淹死了。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档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10月修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doc
大小:22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数学
上传时间:2021-10-06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