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举报
开通vip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ICSf:P××备案号:T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DTD/T××××—××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规范Regulationonbaselinesurveyingforlandconsolidationprojects(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TD/T××××—2016目次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ICSf:P××备案号:T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DTD/T××××—××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规范Regulationonbaselinesurveyingforlandconsolidationprojects(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TD/T××××—2016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总则...........................................................................................................................................................25调查要求...................................................................................................................................................25.1一般规定........................................................................................................................................25.2调查范围........................................................................................................................................35.3调查方法........................................................................................................................................35.4调查精度........................................................................................................................................35.5调查程序........................................................................................................................................36调查准备..................................................................................................................................................36.1组织准备........................................................................................................................................36.2物资准备........................................................................................................................................46.3技术准备........................................................................................................................................46.4调查方案编制................................................................................................................................47现状调查..................................................................................................................................................47.1自然资源调查................................................................................................................................47.2社会经济调查................................................................................................................................57.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67.4基础设施调查................................................................................................................................78专项调查..................................................................................................................................................78.1土地整治潜力调查........................................................................................................................78.2土地整治权属调查........................................................................................................................88.3公众参与调查................................................................................................................................89调查成果内容与成果检查.......................................................................................................................9ITD/T××××—20169.1调查成果内容................................................................................................................................99.2成果检查........................................................................................................................................99.3成果备案........................................................................................................................................9附录A(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方案编写提纲............................................................10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资源及其利用调查一般要求.........................................................................11附录C(资料性附录)自然资源调查表................................................................................................15附录D(资料性附录)社会经济调查表................................................................................................17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18附录F(资料性附录)现状水利设施调查表.........................................................................................21附录G(资料性附录)现状交通设施调查表........................................................................................25附录H(资料性附录)现状电力设施调查表........................................................................................26附录I(资料性附录)现状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调查表......................................................27附录J(资料性附录)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调查表..............................................................................28附录K(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项目公众参与调查方法....................................................................29附录L(资料性附录)公众整治意愿问卷调查表.................................................................................30附录M(资料性附录)公众参与调查表................................................................................................32附录N(资料性附录)基层部门公众参与调查表................................................................................34附录O(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报告编写提纲............................................................35参考文献....................................................................................................................................................36IITD/T××××—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为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工作有序开展,推进基础调查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调查成果的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树印杨晓艳陈原田玉福金晓斌龚时宏陈子雄李晨陈艳林李少帅赵庆利吕婧周寅康项晓敏张彦群范业婷王建东本标准参加人员: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IIITD/T××××—2016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的目的、任务、内容、工作程序、主要调查方法和成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等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成果编制中的基础调查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34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8405-2012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DL/T5388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Z/T009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LY/T1814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NY/T1121土壤检测SL/T196水文调查规范SL429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TD/T1007-200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7-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1040-2013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baselinesurveyingforlandconsolidationprojects以土地整治项目区及其所在区域为对象,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查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土地权属、公众参与等影响项目建设的因素,全面、客观地收集、汇总相关基础信息,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支撑而进行的调查活动。1TD/T××××—20163.2土地整治项目现状调查surveyoncurrentstatusoflandconsolidationprojects为查明土地整治项目区及其所在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情况等所开展的调查活动。3.3土地整治项目专项调查surveyonspecialpurposesoflandconsolidationprojects为查明土地整治项目区及其所在区域内的土地整治潜力、土地权属、公众参与等状况所开展的调查活动。3.4实物调查surveyonphysicalobjects对调查范围内人口、土地、房屋,以及可测量的灌溉与排水设施、田间道路设施、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设施等实物的数量、质量和权属等内容的调查。3.5主要实物调查精度accuracyofsurveyonmajorphysicalobjects同一阶段采用同样方法所取得的实物调查数与抽样调查数相比的允许误差。3.6土地整治潜力调查potentialinvestigationoflandconsolidationprojects对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可实现的土地整治潜力进行的调查。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调查等。4总则4.1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以下简称基础调查)是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基础调查,查清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基础设施状况,摸清土地整治潜力、土地权属和公众参与等情况,为项目选址、规划设计、预算编制、项目评价等提供基础信息。4.2基础调查应根据项目类型及所处设计阶段,合理确定调查范围与深度,科学组织调查工作,采取有效的调查方法,全面收集相关基础资料,查明各项实物指标,规范调查成果。4.3基础调查的工作程序应包括调查方案编制、调查实施、调查成果汇总和调查成果备案。4.4基础调查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调查图件。应对调查成果的内容、数据精度进行检验,按相关要求编制调查附表,绘制调查图件,提交调查报告。5调查要求5.1一般规定5.1.1基础调查包括现状调查和专项调查。其中,现状调查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基础设施调查,专项调查包括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土地整治权属调查和公众参与调查。5.1.2基础调查工作应在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项目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代表共同参与下进行。2TD/T××××—20165.1.3调查方案中应明确调查基期和调查起止时间,在截止时间之后的变化情况不应计入本次调查统计。5.1.4基础调查数据可以采用数值、文字、影像、图件等形式,调查数值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5.1.5实物指标调查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标准的规定。5.2调查范围5.2.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调查范围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应全面收集该区域内与土地整治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获取必要的基本信息。5.2.2规划设计阶段的调查范围以项目区为重点,应依据项目规划设计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项目区开展实地调查,查明所需的实物指标及补充信息。5.3调查方法5.3.1调查方法根据调查方式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根据调查对象可分为分区调查、村镇调查和农户调查;根据数据来源可分为资料收集、踏勘测量、遥感调查、采样测试、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等。5.3.2宜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对数据对象、调查范围和数据质量的要求,组合使用调查方法。当调查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测算法。5.3.3对摘录获取的资料,应核查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计量单位的规范性等,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或异常值,应进行校正或剔除。5.4调查精度5.4.1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实物调查精度误差应不超过±20%,规划设计阶段调查精度误差应不超过±10%。若规划设计阶段主要调查成果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比出入超过10%,应进行对比分析并说明原因。5.4.2地物调查精度要求:全面调查的比例尺应不低于1:10000,重点调查的比例尺应不低于1:2000;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比例尺应不低于1:5000,重点整理、复垦和开发区调查的比例尺应不低于1:2000。调查成果综合制图的比例尺应不低于1:10000。5.5调查程序5.5.1调查准备阶段。内容包括确定调查组织方式、明确调查范围和调查内容、制定技术路线和编制调查方案。5.5.2现状调查阶段。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查清项目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情况,完成调查统计。5.5.3专项调查阶段。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采取分区调查、重点调查等实地调查方法,开展土地整治潜力、土地权属调整、公众参与等调查。5.5.4调查成果整编阶段。完成调查资料与调查数据的整理,绘制调查图件,开展调查成果检查,提交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成果备案。6调查准备6.1组织准备6.1.1确定基础调查技术承担单位,组建调查队伍。6.1.2调查队伍应由具备调查经验的土地、测绘、农业、水利、水土保持、林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3TD/T××××—20166.2物资准备6.2.1收集、整理和调查有关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地质、水利、交通、气象、农林牧等方面的资料和图件,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6.2.2收集、整理项目所在地的国土资源、农业、水利、交通、电力、林业、环保等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及各类涉农建设项目资料,重点收集已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资料。6.2.3调查单位应配备调查所需的仪器、工具和设备。6.3技术准备6.3.1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调查目的、任务与要求,明确调查的范围和深度,确定调查内容,选定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路线,安排调查计划。6.3.2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调查开展前进行技术培训与试点工作,规范调查程序,统一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等。6.4调查方案编制6.4.1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调查任务、工作部署、技术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预期成果等。调查方案可参考附录A编制。6.4.2调查方案应报业主单位备案。7现状调查7.1自然资源调查7.1.1调查内容1)地形地貌。包括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坡向、相对高差等。地形复杂地区应结合微地貌单元进行分区,分区调查地形变化特点、微地貌形态分布等特征。2)气象。包括年均日照时数、年均气温、气温极端值、活动积温(包括≥0℃积温和≥10℃积温)、相对湿度、无霜期、多年平均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光热条件;年均降水量、年均蒸发量、最大暴雨量等特征值,有风害区域需调查主导风向、各月最大风力等。3)土壤。包括土壤类型、质地、结构、分布状况、pH值、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和耕作层厚度等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含量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4)水文与水文地质。包括主要河流流域面积、径流量及流向、水质、含沙量、洪水特征、可供水量、水位、灌溉面积等;湖泊、塘坝的总蓄水量、可供水量、灌溉面积、水位、水质等;水库总库容、有效库容、灌溉面积、水位、水质等;调查地下水类型、分布、含水层岩性、赋存条件、动静水位、水质、补给量、可开采量、灌溉面积等现状利用情况。5)工程地质。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岩体风化情况等地质条件,以及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软性土等特殊土质的分布和性质等。6)生态。包括植被的主要类型、数量、分布,动物资源,以及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状况等。7)自然灾害。包括自然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及其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等。8)其他。包括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可采量、开采和运输条件;客土来源、质地、取土条件和运输距离;工厂排污、历史遗留等环境污染情况等。7.1.2调查方法1)地形地貌—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与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项目区比4TD/T××××—2016例尺不低于1:10000的地形图及近期遥感影像资料。—规划设计阶段:采用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查成果,对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在实测地形图的基础上,形成平原区比例尺不低于1:5000,丘陵区比例尺不低于1:2000的项目区现状图。其中地形测绘应按照GB/T12343的规定执行。2)气象—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获取项目区近2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分区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查所得的主要气象特征值。3)土壤—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与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项目区土壤普查资料。—规划设计阶段: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采样测试,对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查成果进行复核。具体要求按NY/T1121的相关规定执行。4)水文与水文地质—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与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项目区综合水文地质、水土资源规划与开发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等资料。—规划设计阶段:结合现有规划和技术资料,采用重点调查方式,对与项目区灌排相联系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文与水文地质状况进行调查。具体要求按SL/T196等规定执行。必要时,可进行补充勘探,地质勘探应符合GB50487的规定。水资源调查宜参照附录B的要求进行。5)工程地质—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与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项目区综合工程地质资料,对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情况进行重点调查。—规划设计阶段: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工程建设区进行调查。具体要求按DZ/T0097的规定执行。6)生态—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采用全面调查与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项目区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重要生态廊道、湿地等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状况资料。—规划设计阶段:采用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对重点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获取相关生态信息。具体要求按GB/T26424、LY/T1814的规定执行。7)自然灾害—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和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项目区历史及近20年的自然灾害情况。—规划设计阶段:采取重点调查方式,对自然灾害易发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等进行调查。8)其他—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和分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资料等。—规划设计阶段:根据项目需求,对重点地区进行补充调查。具体要求按DL/T5388的规定执行。按附录C的样式编制自然资源调查表。7.2社会经济调查7.2.1调查内容5TD/T××××—20161)行政区划。包括项目区的四至范围、经纬度坐标(采用西安80坐标系)等位置信息,项目区所涉及行政区(县、乡、村)的名称和个数;说明所在行政区是否涉及区划调整,以及相应调整的时间、范围和内容等。2)人口情况。包括项目区内乡(镇)、行政村及自然村数量,所涉及的总人口数、总户数、农业人口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等。3)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农民收入来源、地方产业发展情况等。4)村镇发展情况。包括城镇化水平、中心村镇分布、居民点分布形态、村庄基础设施状况、人均居住面积、农村社会保障情况等。5)农业发展情况。包括项目区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农作物种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养殖业发展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粮食生产成本等。6)农村环境与社会风貌情况。包括主要人文景观、特色民风民俗、农村生活环境、历史文化古建及乡土特色建筑等。7.2.2调查方法1)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和分区调查的方式,利用县、乡(镇)统计资料,结合现有规划和技术资料,对项目区相关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成果应能满足进行相关内容现状分析的要求。2)规划设计阶段,主要通过村镇调查、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等方式,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复核,对重点区域进行补充调查,调查成果应能满足对相关内容进行预测分析的要求。按附录D的样式编制社会经济调查表。7.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7.3.1调查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各类土地的面积和位置。2)耕地质量现状。包括耕地质量等别和土壤环境质量状况。3)耕地利用情况,包括作物种类、种植结构、耕作制度、耕地复种指数、单产水平、机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中低产田面积、耕地撂荒情况及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4)待整治建设用地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面积、硬化区域以及硬化深度、建筑物现状、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等。7.3.2调查方法1)土地利用现状—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按照GB/T21010和TD/T1014的要求,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年度土地变更数据和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资料,统计各类用地现状面积。—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分区调查,以行政村为调查单位,按照TD/T1017的要求,查清项目区内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分布,分析耕地规模化和集中连片程度。按附录E的样式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2)耕地质量现状—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的方式,获取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等基础资料。相关调查成果应能满足耕地质量分析评价的要求。—规划设计阶段:对现有资料缺乏或数据无法满足应用要求的耕地图斑,按照GB/T28405、GB/T28407、TD/T1007等技术要求进行补充调查。相关调查成果应能满足耕地适宜性评价的要求。3)耕地利用状况—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的方式,获取项目区耕地利用状况资料。6TD/T××××—2016相关调查成果应能满足耕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要求。—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分区调查,对重点区域进行村镇调查和农户调查,相关调查成果应能满足进行耕地利用效益分析与改良潜力评价的要求。4)待整治建设用地情况—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的方式,获取待整治建设用地资料。相关调查成果应能满足进行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析的要求。—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分区调查,对重点区域进行村镇调查和农户调查,相关调查成果应能满足确定相应整治措施的要求。7.4基础设施调查7.4.1调查内容1)水利设施。包括现状地表水水源工程的类型、等级、数量、供水能力、完好程度和利用状况;现状机井的分布、数量、涌水量、水质、动静水位、井深、机电配套情况、完好程度和利用状况;现状骨干渠(沟、管)道的类型、等级、数量、分布、设计流量、特征水位、完好程度和利用状况;现状渠(沟、管)系建筑物的位置、类型、主要结构尺寸、完好程度和利用状况;现状田间灌排设施的控制面积、数量、完好程度和运行状况等。有排涝、降渍要求时,应调查项目区外围排水出口或承泄区及骨干设施情况。调查水源工程、骨干灌排设施、渠(沟、管)系建筑物、田间灌排设施的在建情况。2)交通设施。包括项目区内及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交通设施情况,包括道路的类别、等级、数量、分布、路面结构和利用状况等。3)电力通讯设施。包括项目区内及周边变电站的位置、规模、容量和相关输配电线路走向,以及配电、用电设备的数量、容量、分布、运营方式和地下管网线、光缆的布设情况等。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包括项目区及周边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的分布、类型、数量和运行情况等。5)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情况。包括建设区内已建和在建的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和其他涉农建设项目的情况。7.4.2调查方法1)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通过资料收集等方法,以全面调查和分区调查的方式,结合现有统计、规划和相关技术资料,对项目区及其周边主要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设施和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情况等进行调查。相关调查成果应能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区现状基础设施进行分析的要求。2)规划设计阶段:采用重点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复核,对重点区域进行补充调查。相关调查成果应能满足确定项目区工程布局,以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规划设计的要求。按附录F~J的样式编制现状水利设施调查表、现状交通设施调查表、现状电力设施调查表、现状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调查表和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调查表。8专项调查8.1土地整治潜力调查8.1.1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1)结合已有成果,调查项目区坡度等级、地块规模、沟渠、田坎、农村道路、坑塘、坟地、零星地类的数量和分布。2)通过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在项目区内选取若干小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测算出可增加耕地面积7TD/T××××—2016和增加耕地系数,以及耕地产能增加量和农业生产成本节约水平。8.1.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1)采用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的方式,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拆村并点等情况,分析可增加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的数量及分布。2)对重点区域,以行政村为单位,调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3)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及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聚集程度较低的自然村进行重点调查,调查闲置、废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数量和分布。8.1.3土地复垦潜力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按图斑对损毁地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损毁程度、损毁类型,以及损毁地块的位置、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或系数,可复垦为其他农用地面积及其他限制性因素等。8.1.4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按图斑对各类宜耕后备资源(主要包括荒草地、滩涂、沙地、盐碱地、裸地等)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后备资源的位置、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或系数,可开发为其他农用地面积及其他限制性因素等。如涉及滩涂、林地等应征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8.2土地整治权属调查8.2.1土地权属现状调查1)应根据最新年度土地调查、土地确权登记等地籍资料,查清项目区内各地类的权属状况。2)调查内容包括拟开展土地整治范围内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权利类型等。3)已经确定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及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可直接使用。权属不清的,宜以行政村为单位,根据地籍数据和权属证明材料,核实相应宗地的土地权属性质、权利状况和宗地范围。8.2.2土地流转意愿调查1)应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结合相关资料,对项目区农民就整治后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调查。2)调查内容包括土地流转的地类、面积、主要方式,以及农户流转意愿、流转后的经营方式、成效等。8.2.3土地权属调整意愿调查1)应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对涉及权属调整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2)调查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整的意愿、调整的方式,以及青苗、房屋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方式等。8.3公众参与调查8.3.1公众参与调查以项目所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为调查对象。8.3.2公众参与调查应实行公告制度,宜通过多种方式,主动调查公众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意愿,拓宽公众参与的内容,明确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及对应的项目建设要求。8.3.3调查内容包括:1)调查公众对整治方向和规划设计目标的意见;2)调查公众对土地整治工程布局和建设标准的意见;3)调查公众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的意见;4)调查公众对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和后期管护利用的意愿。8.3.4调查可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式,宜采取座谈会、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公众参与调查方法见附录K,公众整治意愿调查问卷、公众参与调查表、土地整治项目意见征求表8TD/T××××—2016按附录L~N的样式编制。9调查成果内容与成果检查9.1调查成果内容9.1.1通过基础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调查图件等调查成果,汇总相应附件。9.1.2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概况、调查实施情况、调查成果结论和项目实施建议等主要内容。9.1.3调查图件包括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现状基础设施布局图等,具体要求按TD/T1040的规定执行。9.1.4调查附件包括通过调查形成的项目区现状数据台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台账、基础设施台账、土地权属台账、社会经济台账等成果表册。调查报告编写及内容要求按附录O的规定执行。9.2成果检查9.2.1基础调查技术承担单位应对调查成果进行自检,对调查成果进行数据检查,并提出分析结论。9.2.2数据检查包括数据内部检查和外部一致性检查1)数据内部检查。检查数据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检查内容包括数据搜集的内容、范围、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及数据间的逻辑关系等。2)外部一致性检查。核对不同年份基础数据的动态一致性,与相关部门有关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同类基础数据在不同专业门类、专业序列和不同设计阶段的一致性。9.3成果备案9.3.1调查报告和调查图件应由项目立项主管部门备案,并归档保管。9.3.2调查附件及调查记录、调绘航片、计算数据、影像、录音、图件等原始资料,应整理装订成册,由业主单位备案。9TD/T××××—2016附录A(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调查方案编写提纲A.1基本情况A.1.1简要说明所调查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的名称、类型、规模,地理位置、界限范围等。A.1.2简述此项调查任务的来源、基本任务要求及工作起止时间。A.1.3简述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A.2技术方法A.2.1说明此次调查的技术路线,概述相应的调查范围、调查内容和主要调查方法。A.2.2说明此次调查的精度要求(含所服务的设计阶段和图件比例尺)及需着重解决的问题。A.3工作部署A.3.1说明调查准备工作情况,包括已收集的资料和图件、所具备的技术装备条件等。A.3.2提出调查工作方案,说明调查计划、实施步骤、经费预算、时间安排及计划实物工作量。A.4组织管理说明调查人员构成、分工及管理协调体系(或组织机构)、工期组织与成果检查措施、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等。A.5预期成果说明拟通过调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文字、图件、附件等,对调查成果编制提出具体技术要求。A.6附件A.6.1调查工作底图A.6.2调查人员名单10TD/T××××—2016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资源及其利用调查一般要求B.1调查内容和方法B.1.1调查内容水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与质量,调查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可利用量、质量评价等相关内容。B.1.2调查方法水资源调查水文资料系列应根据水文资料积累情况,并考虑系列代表性的要求,尽可能采用1956年以来至今的同步期水文系列作为水资源调查的基本依据。B.2降水蒸发B.2.1资料选取应采用雨量观测站观测并经过整编和审查的资料进行降水量调查。蒸发资料系列长度的选定可与降水系列一致,也可根据实际资料条件选定。B.2.2干旱指数计算干旱指数是表征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采用蒸发能力与降水量之比计算。B.3水资源量调查与评价B.3.1地表水资源量1)资料选取应采用与降水量相同的同步期径流系列作为地表水资源量分析计算的依据。2)单站径流的分析计算对于已不能代表天然状况的和因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径流系列应进行一致性分析。选取主要径流控制站,计算水文站天然年径流量特征值分析水文站天然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3)分区地表水资源计算以大江大河一级支流控制站和中等河流控制站作为骨干站点,计算各水资源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系列,再利用小河径流站或水文比拟法将水资源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系列划分为所属行政区系列。4)出入境水量计算应选取国界附近及沿海的水文站,根据实测径流资料,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历年实际流入国境水量、流出国境水量、流入国际界河水量和入海水量,并分析变化趋势。B.3.2地下水资源量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应采用调查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多年平均值。1)水文地质 参数 转速和进给参数表a氧化沟运行参数高温蒸汽处理医疗废物pid参数自整定算法口腔医院集中消毒供应 地下水资源量调查涉及的计算参数主要包括给水度、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渠系渗漏补给系数、渠灌田间入渗补给系数、井灌回归补给系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弹性释水系数、越流系数和稳渗率等。2)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地下水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库塘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给量、侧向补给量、井灌回归量及越流补给量。各项补给量之和为地下水总补给量。11TD/T××××—20163)地下水排泄量计算地下水排泄量是指调查区的含水层在一定时段内通过各种途径排泄的水量。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泉水溢出量、侧向排泄量、越流排泄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等,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量。4)地下水均衡计算及其资源量调查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同时计算地下水排泄量和地下水蓄变量,并应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B.3.3水资源总量1)资料选取水资源总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2)计算方法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公式如下:W=Rs+Up=R+Up-Rg式中:W——水资源总量,m3;3Rs——地表径流量(河川径流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m;3Up——降水入渗补给量,m;R——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m3;3Rg——河川基流量,m。B.4水资源可利用量调查B.4.1地表水可利用量地表水可利用量是以项目所在县(区)为单元,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中可供河道外开发利用的最大水量(按不重复水量计)。不同类型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见表B.1。表B.1不同类型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河道内基本生态汛期难以利用地表水资源类型用水量比例(%)水量比例(%)可利用量比例(%)北方10~1525~4045~60大江大河南方20~3050~6020~30北方10~1540~4535~50独流入海河流南方20~3045~5025~30西北干旱区40~5050~60内陆河青藏高原区>80<20中小河流北方10~1540~6030~50(支流)南方65~7525~35B.4.2地下水可开采量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确定方法有实际开采量调查法、可开采系数法、多年调节计算法和类比法等。深层承压水允许开采量主要包括侧向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以及弹性释水量和弱透水层压缩释水量。12TD/T××××—2016B.4.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不同区域水资源可利用率可参考表B.2。表B.2不同区域水资源可利用率单位:%水资源紧缺水资源较紧缺水资源不紧缺区域调控能力强调控能力较强调控能力差北方50~604020~30南方4020~3015~20西北内陆河50~554015~20B.5水资源质量调查B.5.1地表水资源质量调查和评价水资源质量调查评价应根据调查对象确定所需的监测资料和调查数据。当调查、收集的水质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补充监测和调查。地表水水质评价应包括地表水水质类别调查、湖库富营养调查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调查。B.5.2地下水资源质量调查和评价地下水质量调查内容应包括:—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调查;—分质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污染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采用GB/T14848的有关规定执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包括单井评价和区域评价。—单井评价:根据监测井的主要评价因子,依据有关的水质标准,确定各因子的水质类别,选择其中最差类别作为该井的水质类别。—区域评价:采用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相一致的评价单元,进行地下水质量的评价,做到地下水水质与水量的统一分区。B.6需水量调查B.6.1需水量主要包括项目区内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需水量。应分别对项目区内的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等的需水量进行调查和计算。B.6.2灌溉需水量应根据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进行计算,灌溉定额应根据当地或条件相近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参见表B.3。在需要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区域,计算灌溉需水量时还应考虑淋洗盐分的合理用水量。13TD/T××××—2016表B.3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型式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水稻灌区旱作物灌区大型灌区≥0.50≥0.55≥0.95≥0.90渠灌中型灌区≥0.60≥0.65≥0.95≥0.90小型灌区≥0.70≥0.75≥0.95≥0.90井灌区(渠)≥0.80≥0.90管道输水≥0.95喷灌区≥0.80微喷灌区≥0.85滴灌区≥0.90注:1、井渠结合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根据井、渠用水量加权平均,并按GB/T50363的规定方法计算。B.6.3生活需水量计算参照SL429进行。B.6.4工业需水量计算宜以定额法为主要方法,按每万元产值取水量计算。B.6.5生态需水量可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确定。B.6.6其他用水量按照相关要求计算。B.7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包括水资源禀赋条件和演变趋势等分析评价。在各项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水资源禀赋条件是指水资源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状态下,水资源的数量、天然水化学状况和水生态状况,以及其时空分布的特点、特征与规律。水资源演变情势综合分析是在降水量、蒸发量、水资源量等要素演变情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各要素变化的不确定性分析,演变情势所造成影响的敏感性分析,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风险性分析等。水资源综合评价内容应包括: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分析、评价区水资源条件综合分析和分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分析。14TD/T××××—2016附录C(资料性附录)自然资源调查表表C.1自然资源调查表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其他类型指标单位片区1片区2…平均高程m平均坡度°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微地貌形态……年均气温℃极端极高气温℃气温极低气温℃年均降水量mm年均日照时数h无霜期天气象活动≥0℃积温℃积温≥10℃积温℃年均蒸发量mm主导风向最大冻土层深度mm……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cm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水资源总量万m3地表水资源量万m3水文与水文地下水资源量万m3地质水资源可开采量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万m315TD/T××××—2016表C.1自然资源调查表(续)类型指标单位片区1片区2…水文与水文地下水埋深m地质……地质构造工程地质……自然植被覆盖率%生态人工植被覆盖率%……旱灾成灾面积hm2洪涝成灾面积hm2□风蚀自然灾害水土侵蚀方式□水蚀流失侵蚀模数t/(km2·a)……天然3储量m建筑其他3材料可采量m……调查人:调查时间:检查人:检查时间:注:1
本文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arnaya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0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0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7-09
浏览量: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