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伏发电项目监理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光伏发电项目监理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举报
开通vip

光伏发电项目监理质量通病控制措施PAGE5×××20MWp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20MWp光伏发电项目监理项目部二零一六年三月×××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审批页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制:年月日×××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目录页目录TOC\o"1-2"\h\uHYPERLINK\l_Toc17850一、编制目的PAGEREF_Toc178501HYPERLINK\l_Toc29543二、编制依据PAGEREF_Toc295431HYPERLINK\l_Toc8111三、质量通...

光伏发电项目监理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PAGE5×××20MWp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20MWp光伏发电项目监理项目部二零一六年三月×××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审批页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制:年月日×××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目录页目录TOC\o"1-2"\h\uHYPERLINK\l_Toc17850一、编制目的PAGEREF_Toc178501HYPERLINK\l_Toc29543二、编制依据PAGEREF_Toc295431HYPERLINK\l_Toc8111三、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PAGEREF_Toc81112HYPERLINK\l_Toc170531.成立检查机构PAGEREF_Toc170532HYPERLINK\l_Toc193152.职责PAGEREF_Toc193152HYPERLINK\l_Toc24899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程序PAGEREF_Toc248993HYPERLINK\l_Toc162074.质量通病防治检查实施措施PAGEREF_Toc162073HYPERLINK\l_Toc30055四、质量通病防治措施PAGEREF_Toc300555×××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PAGE\*MERGEFORMAT1×××20MWp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本工程施工质量,克服开关站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特编制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基建质量[2010]19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光伏发电部分)》(电建质监[2011]92号);《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2012);《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2012);《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4);《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10—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183-20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2002);《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技术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4-201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8-20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90-2014);3.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3.1成立检查机构在整个工程监理范围内为确保施工单位各项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得以有效地落实,充分治理本工程各项质量通病,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监理部特成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机构。(机构详见下图)总监理程师×××土建监理工程师×××电气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理工程师×××档案信息管理员×××3.2职责3.2.1总监1)项目总监为整个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实施的总负责。2)建立健全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使项目部监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工程各项质量通病,并掌握《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3)审查施工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编制的完整性和针对性,是否满足本工程要求。4)负责对监理“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进行审批。5)在分部工程验收时,组织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验收。3.2.2机构组员1)在监理师的组织下编制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2)负责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对质量通病防治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及检验批验收中的判定工作,对不符合项及时提出整改,并追踪闭环。3)对重要部位的通病防治及检验情况及时反馈给监理工程师。4)对本专业工程进行经常行日常检查。5)及时向监理师汇报本专业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的相关情况。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程序3.3.1实施准备阶段1)加强监理部内部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使项目部监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工程各项质量通病,并掌握《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2)按照业主项目部下发的《×××20MWp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编制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并组织监理部人员学习,使得全员熟悉掌握通病防治及控制措施。3)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3.2施工阶段1)在含各质量通病的分项工程施工前,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及工艺流程操作。2)各分部工程完成后,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本分部工程各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3.3.3单位工程验收阶段在单位工程验收时,监理项目部在设计、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的基础上,对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情况进行核查汇总,编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3.4质量通病防治检查实施措施3.4.1检查措施在质量通病防治实施过程当中,遇到困难或技术上处理不妥时,及时把有关的信息反馈给项目部管理领导小组。检查方式:1)对重点、关键部位加强日常检查,发现不符合项应采取措施及时提出整改;2)对各单位工程的各分部工程进行阶段性专项检查。3)对防治记录、检查记录及表式的检查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措施应反映通病防治的内容;②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有质量通病防治内容的,应进行明确而具体的交底;③分部工程竣工验收时提供质量通病检验项目检查记录;④质量通病防治记录表和总结中记录真实、准确。预防和纠正措施:凡是在检查中确定为不符合“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规定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都属于必须整改的问题,监理部检查后出具“监理工程师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单”,由施工单位负责整改落实,监理部追踪实现闭环管理。×××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控制措施PAGE\*MERGEFORMAT24.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序号质量通病现象原因分析预控措施1土建工程1.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质量通病防治1.现浇板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1.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优化配合比设计,适当减小水灰比。2.减水剂使用不当。2.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3.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未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3.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不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4.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合理,未按规范要求施工。4.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双层双向钢筋,应设置钢筋撑脚,钢筋撑脚纵横间距不大于500mm,应交叉分布,并对上下层钢筋作有效固定。5.现浇板中的线管布置没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埋设。5.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6.在混凝土终凝前未进行二次压抹。6.现浇板浇筑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7.现浇板浇筑后,养护、保温不得当。7.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性能。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8.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8.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9.现浇板的板底未采用免粉刷措施。9.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10.模板支撑未经过计算,未按规范要求拆模。10.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平整度及光洁度。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11.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未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11.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12.混凝土浇筑时,在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未铺设临时活动跳板,使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形。12.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形,并配备专人及时检查调整。13.未对悬臂构件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13.工程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时,应对悬臂构件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1.2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防治1.砌筑砂浆采用的原材料不合格。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山砂、石粉和混合粉。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2.砖的龄期过短。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宜小于45d,至少不应小于28d。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3.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控制不当。3.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与其他块材混砌。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不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未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留一定的空隙。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补砌挤紧,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嵌填密实;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嵌填密实。6.抹灰时间过早。6.砌体结构宜在砌筑完成后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7.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7.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梁底插筋应采用预埋留置。8.在墙体上埋设交叉管道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未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未加贴满足抗震要求的镀锌钢丝网片等材料。8.严禁在墙体上埋设交叉管道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满足抗震要求的镀锌钢丝网片等材料。1.3楼地面渗漏质量通病防治1.采用的原材料不合格。1.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2.在楼地面上任意凿洞。套管未采用钢管并未设置止水环。2.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严禁任意凿洞。套管应采用钢管并设置止水环,应高出结构层面80mm。预留洞口的形状为上大下小。3.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未做毛化处理。3.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经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4.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未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掺胶水泥浆作粘结层。4.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掺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进行,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防水层。5.防水层施工前未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小于300mm。5.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6.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6.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应比相邻地面低5mm。7.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基层未清扫、冲洗干净,并与下一层结合不牢固,有空鼓、裂纹。7.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基层应清扫、冲洗干净,并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8.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未进行24h蓄水试验。8.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mm~30mm,不渗、不漏为合格。9.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未进行刮糙。9.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10.室内外回填土未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实。10.室内外回填土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实,分层见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1.4外墙渗漏质量通病防治1.外墙抹灰砂含泥量超标,水泥未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1.外墙抹灰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水泥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2.抹灰粉刷前未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清除干净,并未提前1d洒水湿润。2.抹灰粉刷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清除干净,并提前1d洒水湿润。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空鼓、裂纹。3.墙面抹灰砂浆未抹平、压实。3.墙面抹灰砂浆要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聚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4.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未按规范要求施工。4.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接缝应留置在楼层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5.外墙涂料在使用前,未进行抽样检测。5.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6.外墙施工时,留置多余洞眼。6.外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不得留置多余洞眼。外墙脚手孔应使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分次塞实成活,并在洞口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7.混凝土基层未采用人工凿毛;轻质砌块基层未采用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来增强基层黏结力。7.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轻质砌块基层应采用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来增强基层黏结力。抹灰基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8.当抹灰层总厚度≥35mm时,未采用挂大孔镀锌钢丝网片的措施。8.当抹灰层总厚度≥35mm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镀锌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他基层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抹灰层总厚度超过50mm时,加强措施应由设计单位确认。9.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未按规范要求施工。9.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0.外墙抹灰未分层进行。10.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控制在6~8mm;面层宜为7~10mm,但不应超过10mm。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7d。室外气温低于5℃时,不宜进行外墙粉刷。11.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过厚。11.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12.雨篷等部位排水坡度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排水坡度过小。12.雨篷等部位必须粉出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粉成圆角;滴水线宽度应为10~20mm,厚度不小于12mm,且应粉成鹰嘴式。13.外墙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前未对墙面抹灰基层进行淋水试验。13.外墙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前应对墙面抹灰基层进行淋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14.外墙面砖铺贴粘前未进行排版。面砖粘结不牢固,有空鼓、勾缝不密实。14.外墙面砖铺贴粘前应进行排版,避免采用小于1/2边长的块料。面砖应粘结牢固,无空鼓、勾缝密实。应将勾缝处理作为重点: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勾缝剂勾缝,勾缝应密实。二次勾缝采用5mm直径圆形抹缝工具来回拉至缝面光滑,表面擦抹整洁,并及时洒水养护。1.5门窗渗漏质量通病防治1.门窗安装前未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未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预留5—8mm间隙。3.门窗安装未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门窗拼接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4.门窗洞口未清理干净。4.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5.门窗框外侧未留打胶槽口。5.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6mm深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内窗台应较外窗台10mm,外窗底框下沿与窗台间应留有10mm的槽口。6.打胶面未清理干净。6.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7.窗扇的开启形式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7.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易于维修清洗;当采用外开窗时,窗扇固定的措施应可靠。组合窗中拼缝应采用专用密封材料进行防水处理。8.全玻璃门未选用安全玻璃,并未设防撞提示标识。8.全玻璃门应选用安全玻璃,并应设防撞提示标识。1.6屋面渗漏质量通病防治1.未编制施工方案或未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1.屋面防水工程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资质。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2.出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座、屋顶风机口等在防水层施工时未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2.出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座、屋顶风机口等在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水层上打孔、开洞。3.埋入屋面现浇板的穿线管及接线盒等物件未固定在模板上。3.埋入屋面现浇板的穿线管及接线盒等物件应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现浇板内预埋物保持在现浇板的下部,使板内线盒、线管上有足够高度的混凝土层,并在接线盒上面配置钢筋网片,确保盒、管上面的混凝土不开裂。4.穿透屋面现浇板的预埋管未设止水环。屋面现浇板下吊灯、吊顶等器具的安装固定未采取预埋。4.穿透屋面现浇板的预埋管必须设有止水环。屋面现浇板下吊灯、吊顶等器具的安装固定应采取预埋,不得事后剔凿或采用膨胀螺栓。5.屋面隔气层、防水层施工前,基层未清理干净。5.屋面隔气层、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保温层、防水层不得在雨、雪天及(五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施工。6.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未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基层的含水率6.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含水率。(1)屋面水落口、空调室外机底座、出屋面管道、屋顶风机口等,在与刚性防水层交接处施工时未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7.屋面防水层施工与伸出屋面结构的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屋面水落口、空调室外机底座、出屋面管道、屋顶风机口等,在与刚性防水层交接处留20×2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层处理;(2)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未抹成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锥台。(2)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成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锥台。(1)钢筋网片未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8.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2)钢筋网片放置位置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2)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抹压时不应在表面加浆或撒干水泥。(3)分格缝设置不合理并未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3)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燥后清理干净,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涂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口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4)混凝土养护时间未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4)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9.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未进行蓄水试验或淋水试验。9.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试验或淋水试验。10.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加装空调室外机、屋顶风机等设备时,支架直接放置在屋面上。10.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加装空调室外机、屋顶风机、太阳能等设备时,支架不能直接放置在屋面上,必须安装垫片,防止其破坏屋面防水层。1.7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1.所用材料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1.以钢管为立杆时壁厚不小于2mm;木制扶手一般用硬杂木加工,含水率不得大于12%。弯头材料同扶手料。2.进场的钢管材、木制扶手胡乱堆放造成表面损坏或变形。2.进场的钢管材、木制扶手堆放时应有垫木,防止表面损坏或变形。3.栏杆加工、规格、尺寸、造型不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焊接不牢固。3.栏杆加工、规格、尺寸、造型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实际尺寸编号。安装焊接必须牢固。栏杆的竖杆应与预埋件可靠焊接。4.栏杆、扶手施工时未做好成品防护,造成焊接火花烧坏地面石材。4.栏杆扶手安装时,若地面石材已安装完毕,扶手施工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焊接火花烧坏地面石材。5.木扶手安装完毕后,未刷底漆,且未加包裹。室内楼梯木扶手栏杆与地面接触未做防水处理。5.木扶手安装完毕后,宜刷一道底漆,且应加包裹,以免撞击损坏和受潮变色。玻璃栏板及钢扶手应加以保护,防止损坏。室内楼梯木扶手栏杆与地面接触应做好防水处理。6.室外台阶与建筑物墙面结合处未设变形缝。6.室外台阶与建筑物墙面结合处应设变形缝。7.室外金属栏杆接地施工不规范。7.室外金属栏杆接地应简洁美观。1.8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1.钢构支架装卸时,未进行成品防护。1.钢构支架采用专用吊带进行装卸,严禁碰撞损伤。2.构件进场时未进行严格检查。2.对进场构件进行严格检查,按照规范及供货技术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要求检查构件出厂保证资料是否完善、齐全、规范。构件表面观感、外径、长度、弯曲度不满足要求的拒绝接收。3.钢梁组装时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3.钢梁组装时按照钢梁设计预拱值进行地面组装。4.螺栓孔采用气割加工。4.安装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加工。1.9主变、无功补偿装置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1.减水剂使用不当。1.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2.混凝土外露部分未严格按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施工。2.外露部分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次粉刷或贴面砖。3.基础浇筑时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浇筑。3.基础施工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禁止留设垂直施工缝,未经设计认可,不得留设水平施工缝。4.砼运输过程中,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4.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5.设备预埋螺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控制不当。5.设备预埋螺栓宜与基础整体浇筑,如采取二次浇筑应采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6.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未派专人对预埋铁件进行跟踪测量及监护。6.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应开孔并二次振捣,防止空鼓。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7.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未进行温控计算确定其保温、保湿或降温措施。7.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进行温控计算确定其保温、保湿或降温措施,并应设置测温孔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使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无设计要求时,温差不超过25℃。8.构支架吊装完毕后,杯口及管内二次灌浆不密实,管内混凝土浇筑高度达不到规范及设计要求。8.构支架吊装完毕后,杯口及管内二次灌浆应浇筑密实并保证管内混凝土浇筑高度。9.保护帽混凝土浇筑前,未对保护帽顶面以上钢构支架500mm范围内进行保护。9.保护帽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保护帽顶面以上钢构支架500mm范围内进行保护。1.10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1.混凝土电缆沟未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1.混凝土电缆沟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2.电缆沟施工前未进行计算,造成电缆沟盖板合模不规范。2.电缆沟施工前应精确计算电缆沟长度与盖板合模,并保证过水槽位置上为整块盖板。3.沟壁两侧未同时浇筑。沟壁倒角处混凝土未二次振捣。3.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对沟壁倒角处混凝土应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出现气泡。4.伸缩缝施工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4.伸缩缝与电缆沟垂直,应全断开、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填缝要求饱满,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密封处理应美观。5.电缆沟回填土前,未进行伸缩缝嵌缝处理。5.电缆沟回填土前,应进行伸缩缝嵌缝处理,并经检验合格。。6.与电缆沟过路段、建筑物连接处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变形缝。6.与电缆沟过路段、建筑物连接处应设变形缝。7.盖板预制及安装时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7.盖板不得有裂缝及变形现象,与电缆沟采用柔性连接(固定橡胶条或预埋橡胶钉),保证盖板平整、稳定。电缆沟端头处不得有探头(局部悬空)盖板。8.镀锌扁铁焊接工艺差。8.镀锌扁铁焊接应保证不变形,扁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扁铁宽度,三面围焊,焊接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1.11道路及散水裂缝质量通病防治1.土料使用表面耕植土、淤泥、冻土或夹有冻块的土;土料未过筛,粒径过大。1.土料须采用就地挖出的含有机质小于5%的粘性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使用表面耕植土、淤泥、冻土或夹有冻块的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15mm。2.基槽(坑)未清除松土、表层耕植土。2.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不得有表层耕植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3.路基回填未分段分层进行夯实。3.路基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夯打或碾压遍数,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地基的压实系数,经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4.基层施工未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4.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搅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要加强路堤边部碾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5.混凝土道路路面未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5.混凝土道路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筑完成。6.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不当。6.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施工。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7.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电缆沟两侧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变形缝。7.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电缆沟两侧应设变形缝。8.道路面层未采取抗滑、耐磨措施。8.道路面层宜采用抗滑、耐磨措施。9.收面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9.收面时不得任意在路面上走动,面层应一次成活,采用原浆收面,禁止加浆或撒干水泥收面。10.路面混凝土养护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10.与电气安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道路浇筑时间,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终凝后及时开始养护,养护期为14d,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11.胀缝施工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11.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填缝前,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两侧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面层。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12.道路坡度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12.道路坡度正确,防止积水。二电气安装工程2.1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1.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1.充油(气)设备渗漏主要发生在法兰连接处。安装前应详细检查密封圈材质及法兰面平整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螺栓紧固力矩应满足厂家说明书要求。2.电(气)焊时为做好隔离措施。2.在设备支柱上配置隔离开关机构箱支架时,电(气)焊不得造成设备支柱及机构箱污染。为防止垂直拉杆脱扣,隔离开关垂直及水平拉杆连接处夹紧部位应可靠紧固。3.在槽钢或角钢上采用螺栓固定设备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3.在槽钢或角钢上采用螺栓固定设备时,槽钢及角钢内侧应穿入与螺栓规格相同的楔形方平垫,不得使用圆平垫。4.结合滤波器到电压互感器(CVT)的连线未采用绝缘导线连接。4.结合滤波器到电压互感器(CVT)的连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连接。5.充油设备套管使用硬导线连接时,套管端子受力。5.充油设备套管使用硬导线连接时,套管端子不得受力。6.焊接工艺差。6.加强母线桥支架、槽钢、角钢、钢管等焊接项验收,以保证几何尺寸的正确、焊缝工艺美观。7.电气设备联接部件间销针的开口角度过小。7.电气设备联接部件间销针的开口角度不得小于60°8.户外软导线压接线夹口向上安装时,在线夹底部未打泄水孔。8.户外软导线压接线夹口向上安装时,应在线夹底部打直径不超过φ8mm的泄水孔,以防冬季寒冷地区积水结冰冻裂线夹。9.母线和导线安装时,未精确测量档距。9.母线和导线安装时,应精确测量档距,并考虑挂线金具的长度和允许偏差,以确保其各相导线的弧度一致。10.短导线压接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10.短导线压接时,将导线插入线夹内距底部10mm,用夹具在线夹入口处将导线夹紧,从管口处向线夹底部顺序压接,以避免出现导线隆起现象。11.软母线线夹压接后,未检查线夹的弯曲程度。11.软母线线夹压接后,应检查线夹的弯曲程度,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得有裂纹。2.2屏、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1.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1.屏、柜安装要牢固可靠,主控制屏、继电保护屏和自动装置屏等应采用螺栓固定,不得与基础型钢焊死。安装后端子箱立面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2.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2.电缆较多的屏柜接地母线的长度及其接地螺孔宜适当增加,以保证一个接地螺栓上安装不超过2个接地线鼻的要求。3.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3.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应接地或接零。2.3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1.电缆管切割后,管口未进行钝化处理。电缆管焊接工艺质量差。1.电缆管切割后,管口必须进行钝化处理,以防损伤电缆,也可在管口上加装软塑料套。电缆管的焊接要保证焊缝观感工艺。二次电缆穿管敷设时电缆不应外露。2.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2.敷设进入端子箱、汇控柜及机构箱电缆管时,应根据保护管实际尺寸进行开孔,不应开孔过大或拆除箱底板。3.进入机构箱的电缆管,其埋入地下水平段下方的回填土未夯实。3.进入机构箱的电缆管,其埋入地下水平段下方的回填土必须夯实,避免因地面下沉造成电缆管受力,带动机构箱下沉。4.固定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未按规范要求施工。4.固定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由里向外穿,以免划伤电缆。5.电缆沟十交叉字口及拐弯处电缆支架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5.电缆沟十交叉字口及拐弯处电缆支架间距大于800mm时应增加电缆支架,防止电缆下坠。转角处应增加绑扎点,确保电缆平顺一致、美观、无交叉。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00mm以上。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要规范、统一。6.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6.不同截面线芯不得插接在同一端子内,相同截面线芯压接在同一端子内的数量不应超过两芯。插入式接线线芯割剥不应过长或过短,防止紧固后铜导线外裸或紧固在绝缘层上造成接触不良。线芯握圈连接时,线圈内径应与固定螺栓外径匹配,握圈方向与螺栓拧紧方向一致;两芯接在同一端子上时,两芯中间必须加装平垫片。7.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7.端子箱内二次接线电缆头应高出屏(箱)底部100~150mm8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8.电缆割剥时不得损伤电缆线芯绝缘层;屏蔽层与4mm多股软铜线连接引出接地要牢固可靠,采用焊接时不得烫伤电缆线芯绝缘层。9技术交底不到位。9.电流互感器的N接地点应单独、直接接地,防止不接地或在端子箱和保护屏处两点接地;防止差动保护多组CT的N串接后于一点接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线应套端子头,标明绕组名称,不同绕组的接地线不得接在同一接地点。10.监控、通讯自动化及计量屏柜内的电缆、光缆安装,与保护控制屏柜接线工艺不一致。10.监控、通讯自动化及计量屏柜内的电缆、光缆安装,应与保护控制屏柜接线工艺一致,排列整齐有序,电缆编号挂牌整齐美观。11.控制台内部的电源线、网络连线、视频线、数据线等未使用电缆槽盒统一布放。11.控制台内部的电源线、网络连线、视频线、数据线等应使用电缆槽盒统一布放并规范整理,以保证工艺美观。2.4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通病防治1.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1.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以免造成扁钢表面损伤、锈蚀。2.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未紧贴设备支柱。2.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否则应采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等措施使其贴合紧密。3.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未压专用线鼻子。3.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应压专用线鼻子,并加装热缩套,铜与其他材质导体连接时接触面应搪锡,防止氧化腐蚀。4.镀锌扁钢弯曲时未采用冷弯工艺。4.镀锌扁钢弯曲时宜采用冷弯工艺。5.站内所有爬梯未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安装在钢构架上的爬梯未采用专用的接地线与主网可靠连接。5.站内所有爬梯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安装在钢构架上的爬梯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与主网可靠连接。6构支架接地引下线未设置便于测量的断开点。6构支架接地引下线应设置便于测量的断开点。五家渠京能六师北塔山牧场一期20MWp光伏发电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4.2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控措施4.2.1线路复测通病防治1)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2)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治丢失和移动,中心桩采用混凝土浇筑进行保护。其顶面应有杆塔号、线路方向、四腿方位等标识。3)线路途径山区时,必须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时对地距离。4.2.2基础分坑、开挖通病的防治1)特殊地质条件时(如流沙、泥水、河滩、山地等)应在开挖前,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2)基坑开挖完成后,现场监理应及时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坑深误差应控制在+100mm~-50mm范围内,防止出现超深或浅挖现象。3)对于岩石开挖基础,严禁采用放大炮方式进行爆破,宜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进行,避免破环原地质结构。4)基础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当出现雨雪天气后,要把坑内积水(雪)和稀泥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浇制。4.2.3基础位移、扭转的通病防治1)基础坑开挖之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确认桩位正确。2)基础坑开挖前要设置准确的辅助桩位,保证各个基础腿的方位。3)基础支模完成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保证其准确性。4.2.4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1)施工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进料质量。砂、石、水泥应取得有关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进入冬季施工时,应根据规范要求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2)基础试快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基本相同,等效养护龄期到达时,应及时送检进行压力试验并出具报告。3)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断面尺寸误差超标的现象;模板接缝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振捣时出现跑浆、漏浆现象。4)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振捣,现场质量检查人员要随时观察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情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宜过短,振捣要适度,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现象。5)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两米,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以防混凝土离析。6)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同心度超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7)混凝土凝固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高差进行测量,保证立柱顶面的相对高度误差不超出5mm。斜柱、斜面式基础要严格控制基础面坡度和斜面平整度,不得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二次抹面。4.2.5接地埋深不够的防治1)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钢筋时出现弯曲的情况,应留出深度富裕量。2)接地钢筋敷设时,现场监理要进行监督检查,接地网钢筋要边压平边回填,要保证埋深,回填土要符合规范要求。3)杆塔接地装置安装时接地板与杆塔连接处应紧密,引下线应紧贴塔身与保护帽顺畅引下,保证工艺美观。5.2.6基面整理不规范的防治1)回填时坑口的地面上应筑防沉层,基础验收时防沉层厚度应有300mm~500mm,其宽度不小于坑口宽度。2)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3)清理现场时应恢复现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4.2.7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等通病的防治1)对超长塔料的运输,汽车要安装专用运输架,防止运输中出现塔材变形情况。塔材装卸时,要采用吊装带进行,严禁采用钢丝绳直接进行装卸。2)现场监理应对进场的塔材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并对塔材镀锌质量进行检验,必要时还要对塔材的材质进行复检。3)铁塔组立时,抱杆下拉线的设置宜采用吊装带,当采用钢丝绳时,要对被绑扎的部位进行保护。4)塔材起吊时,要合理选定吊点的位置,对绑扎吊点处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保护。5)地面转向滑车严禁直接利用塔腿或基础立柱代替地锚使用,应采用专用地锚。6)分片吊装时,对于过宽、过长交叉铁必须采取补强措施,以防变形。7)提升抱杆前须将组装好塔段的螺栓全部紧固,防止受力后出现变形。8)铁塔组装过程中发生构件连接不上时,要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严禁强行组装造成构件变形。9)构件弯曲变形控制在1/1000内;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出1/750。4.2.8螺栓匹配不统一的防治1)材料站按设计图纸核对螺栓等级、规格和数量后发放。2)杆塔组立现场,施工队应对螺栓采用有标识分类,防止因螺栓混放造成使用时不匹配。3)对因特殊原因临时代用的螺栓要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换。4.2.9螺栓紧固通病的防治1)螺栓紧固时应严格责任制,实行质量跟踪制度。2)螺母平面必须与构件连接紧密,交叉铁所用垫片要与间隙相匹配,使用垫片时不得超过2个;脚钉备母外侧螺丝不得漏扣,确保脚钉紧扣。4.2.10导线磨损的防治1)按跨越架(物)条件计算放线张力,张力机出口张力应始终满足施工规定,减少导线与跨越架(物)摩擦,防止损伤导线。2)放线时线轴架应呈扇形布置,使线轴出线对正张力机进线导向轮,防止导线与线轴边沿相磨,换线轴时,注意线头、线尾不与张力机、线轴架的硬、锐部件接触。3)回盘余线时,若连接网套被盘进线轴,应在连接网套和其他导线间垫一层隔离物。张力机前、后的压线和更换线轴时地面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禁止导线直接与地面接触。4)完成牵张放线作业,各子导线临锚后,宜使子导线弧度相互错位,防止子导线鞭击。5)卡线器不得在导线上滑动,与钢丝绳相连处应套橡胶管。6)导线展放时对导线局部着地处,应采取保护措施,并设专人进行监护。4.2.11子导线超差通病的防治1)放线滑车应采用滚动轴承滑轮,使用前要进行检查保养,保证转动灵活,消除其对弧垂、子导线的影响。2)耐张塔平衡挂线时划印及断线位置应标示清楚、准确。3)避免在较恶劣的天气紧线。4.2.12压接管弯曲的防治1)压接管压接后应检查弯曲度,不得超过2%L(L为压接管长度)。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如有裂纹,应割断重接。经过滑车的直线管必须使用护套(直线管与护套型号应匹配)进行保护。2)放线段施工中,当压接管通过滑车时,护线人员应提前通知牵引机减速,张力机提高放线张力。3)对于超过30度的转角塔、垂直档距较大、相邻档高差大的直线塔,要合理设置双放线滑车。4.2.13附件安装通病的防治1)附件安装时严格责任制,实行质量跟踪制度。2)防振锤、间隔棒安装应做到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工艺美观。3)开口销不得漏装,不得出现半边开口和开口角度不够60度的现象。4)铝包带的缠绕应紧密,并与导线外层铝股绞制方向一致。露出线夹但不超出10mm,其端头回绕于线夹内压住。4.2.14线路防护通病的防治1)设计、运行单位应给出杆塔标牌的固定位置、螺栓的规格。2)线路杆塔号牌、标示牌、警示牌安装要牢固、规范,要面向道路或人员活动方向。3)杆塔基础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护坡,靠近季节性河流和容易冲刷的杆塔基础,要完善基础保护设施。
本文档为【光伏发电项目监理质量通病控制措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42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车骑将军9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2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22-08-31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