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举报
开通vip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神经解剖学复习题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1)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极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因新鲜标本色泽暗灰,称灰质;分布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为皮质。(2)白质:在中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新鲜标本呈白色,而称白质。(3)神经核:在中枢内,皮质以外,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细胞团或柱,称为神经核。(4)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为神经节。(5)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6)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7)...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
神经解剖学复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1)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极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因新鲜标本色泽暗灰,称灰质;分布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为皮质。(2)白质:在中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新鲜标本呈白色,而称白质。(3)神经核:在中枢内,皮质以外,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细胞团或柱,称为神经核。(4)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为神经节。(5)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6)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7)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关节和骨骼肌),管理它们的感觉及运动。(8)内脏神经: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二、简答:1.神经系统按位置是怎样区分的?中枢系统:脑、脊髓按位置和功能周围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系统按分布对象是怎样区分的?中枢部脑躯体神经系统脊髓周围部躯体感觉神经按分布对象躯体运动神经中枢部:脑、脊髓内脏神经系统内脏感觉神经周围部: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第二章神经组织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尼氏体:光镜下碱性染料可将神经元内的嗜染质染成深蓝的颗粒或块状。2、运动终板:脊髓前脚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长轴突接近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裸露的轴突反复分支,各分支末端形成纽扣样膨大,并与骨骼肌纤维形成突触连接,此链接区呈椭圆形隆起,称运动终板。3、GolgiI型神经元:高尔基I型神经元,轴突较长,其轴突可以延伸到胞体范围以外的区域,从脑的一部分延伸到另一部分,这些神经元又称为投射神经元。4、Schwann细胞:雪旺细胞,又称为神经膜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的卫星细胞,扁平、呈薄筒状包绕周围神经轴突,形成周围神经的髓鞘。二.叙述电镜下典型神经元胞体的结构。(P7)其形态有圆形、梭形和锥形等,大小不一,直径小者3-15um不等,大着可达100um以上,神经元胞体的超微结构与其他细胞大致相似,包括神经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三.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区别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P11)树突轴突从胞体发出,一条或多条发自轴丘,只有一条表面有侧棘或小突表面光滑有尼氏体无尼氏体微管显著神经细丝显著主要接收信息主要传递神经冲动和神经信息四.简述化学突触的结构。(P17)电镜下观察,突触膜有增厚的致密物质,突触间隙较宽(15-30nm),属于开放型的突触间隙。化学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内含有很多储存递质的突触囊泡。五.轴突被切断后,神经元(包括轴突)可发生哪些变化?(P18)※(1)胞体变化:神经元胞体出现肿胀,细胞核移向边缘,尼氏体破坏溶解,此变化从中央向周围扩散。此时胶质色浅,两周后大刀高峰,以后逐渐恢复。电镜下,胞体内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排列松散以至消失;高尔基体复合体、线粒体以及溶酶体也出现不同变化。(2)神经纤维变化:轴突被切断12小时后神经纤维即出现显著变化。顺应性变性:神经纤维的远侧端因为与胞体失去了联系出现轴突肿胀,不就分裂为碎片,崩裂成颗粒,被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吸收,最后消失。逆行性变性:当轴突被切断后,神经纤维的近侧端也发生溃变,其胞突肿大,崩裂成颗粒,被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和清除。六.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和功能。(P21、22、23)(1)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结构:胞体最大(9~10µm),核染色最浅(HE)、数量最多。传统:支架、支持作用;损伤后修复(胶质瘢痕);形成血脑屏障。功能:近年来:参与神经递质的代谢、分泌,信息传递,调节神经元活维持神经元周围的离子平衡;参与神经免疫调节等。(2)少突胶质细胞:形态结构:细胞体较星形细胞小,6~8µm,突起少,3~4支,突起分支少,胞质少,核染色比星形胶质细胞深。功能:形成髓鞘。摄取GABA;损伤时参与吞噬;抑制神经元生长等。(3)小胶质细胞:形态结构:最小,4µm。光镜下胞体呈扁长椭圆形或多角形,较小;细胞质较少,常以胞体长轴的两端伸出两个较长突起;无血管足,胞核小,呈椭圆形或三角形,染色较深。功能:属于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吞噬作用。第三章神经系统的发生复习题简述神经管发育。(P23)三胚层形成——胚胎第3周,形成了由内、中、外三个胚层的盘状结构,称三胚层胚盘。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形——外胚层在脊索的引导下沿中轴首先增厚,形成鞋底样的神经板。不久,神经板的外侧边缘部分增生成变厚形成神经褶,中央凹陷的纵沟为神经沟。神经管形成——第4周(第3周末)由于神经板的细胞增殖,神经沟加深,神经褶更加隆起,最后左右神经褶在中线相互靠近,第4周时愈合形成神经管2.简述脑的发育。(P27)(1)外形的发育:神经管头段(第四周)脑泡前脑泡(管腔)中脑泡(管腔)菱脑泡(管腔)头端尾端头端尾端左、右端脑后脑末脑第五周大脑半球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延髓(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2)内部结构发育:a、端脑和小脑的套层大部分迁至表面,形成大脑或小脑皮质;少部分聚成团,形成神经核。b、中脑、后脑和末脑中的套层细胞多聚集成细胞团或柱,形成神经核。翼板中的神经核多为感觉中继核,基板中的神经核多为运动核。第四章脊髓和脊神经一、名词解释(1)闰绍(renshaw)细胞(P33):是前角内分布的一些小型的中间神经元,其接受α神经元轴突的返回侧支,发出的轴突又终止于同一个α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具有抑制作用,故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2)马尾(P32):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根仍然从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以致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围绕脊髓圆锥和终丝几乎垂直下行,形成马尾状,总称为马尾。(3)白质前连合(P35):灰质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4)脊髓休克(P40):当脊髓突然完全截断后,使脑和脊髓的高级中枢中断了联系,不仅使灶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而且在急性期出现病灶平面以下肌张力降低,躯体反射消失,内脏反射也不存在,即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无尿、尿潴留、无病理反射等,处于无反应状态,称为脊髓休克。(5)脊膜支(P42):是一支极小的支,在脊神经分为前支和后支之前发出,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回,入椎管。在椎管内,各脊膜支又分为较大的升支和较小的降支,并相互吻合形成脊膜前丛和脊膜后丛,分布于脊髓被膜、椎骨、椎间盘、纤维环、韧带、骨膜、血管壁。二、简答题1、脊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如何?(1)外形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与上肢的神经支配有关腰骶膨大L2—S3:与下肢的神经支配有关前正中裂表面6条沟和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发出脊神经前根后外侧沟:发出脊神经后根脊髓圆锥和终丝脊髓圆锥:腰骶膨大(L2--S3)向下急剧缩小的一个圆锥形末端,称为脊髓圆锥。终丝:连于脊髓圆锥下端延续为细丝样结构称,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有稳定脊髓的作用,已无神经组织。(2)内部结构灰质:中央管周围,呈“H”形,由神经细胞的胞体及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构成。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是纵行排列的纤维束。中央管:脊髓中心部,纵贯脊髓全长,向下达脊髓圆锥处,扩大称为终室,内含脑脊液。成人此管长闭塞。2、试述下列传导束的起始、行程和功能。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皮质脊髓束;起始行程功能薄束、楔束同侧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薄束由下半身(T5以下)来的纤维组成,楔束由上半身(T4以上)来的纤维组成。沿脊髓后索上行,止于延髓内的薄束核和楔束核传导身体同侧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脊髓丘脑束起于脊髓灰质=1\*ROMAN\*MERGEFORMATI和=4\*ROMAN\*MERGEFORMATIV~=7\*ROMAN\*MERGEFORMATVII层纤维经白质前连合在上一节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当上行至脑干下部时,脊髓丘脑前束加入内侧丘系,而脊髓丘脑侧束纤维形成脊髓丘束继续上行,二者止于丘脑前束传导皮肤的粗触觉;侧束传导皮肤的痛觉和温度觉及皮肤的触觉。脊髓小脑束后束主要起于同侧板层Ⅶ的胸核,前束主要起自腰骶膨大节段Ⅴ-Ⅶ板层的外侧部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角脚终于小脑皮质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和触压觉信息至小脑。后束的信息可能与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前束传导的信息则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有关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对侧大脑皮质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支配颈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骨骼肌运动皮质脊髓前束大脑皮质大部分止于对侧的、少部分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支配上肢肌和颈肌皮质脊髓前外侧束大脑皮质止于同侧的颈髓和腰骶前角细胞3、通过检查患者的感觉障碍现象怎样知道是脊神经、后根、后索和白质前连合损伤?(1)脊神经受损:支配部位运动及感觉障碍,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运动、反射及植物神经(血管运动、分泌及营养)障碍,①同侧节段性软瘫:肌张力减低、肌肉萎缩、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电刺激和肌电图有异常变化,并伴有损害神经所支配部位的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可出现缺失症状(可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及本体感觉减退或消失)、刺激症状(表现疼痛、感觉异常、幻肢痛、对冷及热觉的反应异常等,以疼痛多见)或同时存在;③反射障碍,损害脊神经所支配的反射消失或减弱;④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引起汗液分泌障碍(多汗或少汗)、立毛(立毛反射可以消失)、血管运动及营养障碍;皮肤改变等(皮肤温度增高或减低,色泽苍白或紫绀,水肿或皮下组织萎缩、角化过度,色素沉着或脱色及发生溃疡;毛发脱落或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生长,指甲色泽降低或变暗、脆弱,以及手指末段指节可变弯曲。)(2)脊神经后根损伤:可出现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觉及精细触觉的障碍,同侧分布区的节段性痛温觉障碍;(3)一侧后索的薄束或楔束损伤:可引起损伤平面以下的同侧肢体意识性本体觉及精细触觉的障碍;(4)白质前连合损伤:产生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和本体觉存在。4、脊髓主要节断(高颈髓、颈膨大、胸髓、腰膨大、脊髓圆锥和马尾)横贯性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原因?高颈位(C1-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中枢性瘫痪;膈肌瘫痪;括约肌障碍(尿、便失禁);四肢和躯干多无汗;常见于:环枕部畸形、外伤和炎症等颈膨大(C5-T2):两上肢呈周围性瘫痪;下肢呈中枢性瘫痪;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C8-T1节断侧角受损可产生;Horner综合症(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括约肌障碍(尿、便失禁)胸髓(T3-12):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受损节断有束带感;两下肢中枢性瘫痪及括约肌障碍。腰膨大(L1—S2):上肢不受影响,两下肢软瘫;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受损节断有束带感;括约肌障碍(尿便失禁,还有其它内脏机能紊乱症状);脊髓圆锥(S3-5、尾节):无下肢瘫痪及锥体束症;马鞍区感觉障碍;膀胱反射中枢破坏:尿潴留;性反射中枢破坏:阳痿。马尾: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根痛明显;大小便功能出现较晚。类似腰膨大和脊髓圆锥联合病变。但马尾行程长,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损伤原因:外伤性损伤:脊髓震荡,脊髓挫伤与出血,脊髓断裂,脊髓受压等。非外伤性损伤:炎症,继发性缺血,异特卡压,继发性水肿等。5、简述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的分支。组成位置分支颈丛C1~4的前支胸锁乳突肌上部深方皮支:①枕小神经、②耳大神经、③颈横神经、④锁骨上神经;2)肌支(混合支):①膈神经、②颈襻、③颈交通支臂丛C5-8,T1前支的一部分经颈根部、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锁骨之后进入腋窝。以锁骨为界分为锁骨上部和锁骨下部。锁骨上部分支多为多的肌支,锁骨下部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再发出分支胸长神经(C5-C8)肩胛上神经(C5-C7)胸外侧神经(C5-C7)胸内侧神经(C8-T1)胸背神经(C6-8)肌皮神经(C5-7)正中神经(C6-T1)尺神经(C8-T1)桡神经(C5-T1)腋神经臂内侧皮神经(C8-T1)前臂内侧皮神经(C8-T1)腰丛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L4前支的一部分腰大肌的深方髂腹下神经(T12-L1)髂腹股沟神经(L1)股外侧皮神经(L2-3)生殖股神经(L1-2)股神经(L2-4)(6)闭孔神经(L2~4)骶丛L4前支的一部分、L5、S1-5、Co神经的前支盆腔内,骶骨及梨状肌前面臀上神经(L4、5,S1)臀下神经(L5,S1、S2)股后皮神经(S1-3)阴部神经(S2-4)坐骨神经(L4-5,S1-3):包括胫神经和腓总神经6、简述下列临床症状的原因:马蹄内翻足、钩状足、垂腕、爪形手、猿掌畸形。腓总神经损伤: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不能伸趾,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走路时,呈“跨阈步态”。胫神经损伤: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和足内翻。由于小腿前、外肌群的牵拉,足呈背屈外翻状态,出现“钩状足”桡神经在肱骨中段骨折时受损伤:不能伸腕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功能减弱;抬前臂时,出现“垂腕”症尺神经如在尺神经沟处受损: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各指不能内收外展,无名指与小指的远节不能屈曲。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掌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伸,环指与小指的指骨间关节屈曲,成“爪状手”。正中神经损伤: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示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作对掌运动;鱼际肌萎缩,手掌变平坦,呈“猿掌”第五章脑和脑神经一、名词解释1.三叉丘系:起自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的纤维,越边至对侧上行,组成三叉丘系,紧随内侧丘系上行,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皮肤、粘膜及牙齿的痛、温、触觉。2.内囊(p103):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在大脑半球的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型,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3.纹状体(P100):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71296.htm"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壳核和尾状核通过大量条纹状细胞桥互相连接,所以得名纹状体。根据发生的早晚可分为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指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旧纹状体指苍白球,纹状体属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37407.htm"锥体外系的结构,与骨骼肌的活动有关。4.下颌下神经节[P114]:位于下颌腺与舌神经之间,与舌神经相连,由副交感根,交感根,感觉根三种根纤维组成。5.后丘脑:位于丘脑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包括接受来自下丘的听觉纤维,发出纤维至颞叶听觉中枢的内侧膝状体和接受视束的传入,发出纤维至枕叶视觉中枢的外侧膝状体两部分,属特异性中继核团。6.小脑岛(p79):即小脑小球,小脑皮质的颗粒层含大量密集的颗粒细胞和少量的高尔基Ⅱ型细胞,颗粒层细胞是兴奋性中枢神经元,其树突接受苔藓纤维的传入,轴突进入分子层形成平行纤维,苔藓纤维(小脑皮质传入纤维之一)的终末形成花样膨大的终扣称为玫瑰结。以玫瑰结为中心,周围有颗粒细胞树突及高尔基Ⅱ型细胞的轴突终末等与之形成突触,表面包以胶质囊,便构成小脑小球,即小脑岛,是苔藓纤维和小脑皮质之间的突触连接形式。7.边缘系统(p104):是从法国解剖学家Broca(1878年)提出的边缘叶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相当恒定的弯曲脑回(胼胝体上下回、扣带回、海马旁回等),位于大脑和脑干相接处。现在一般认为边缘系统由大脑皮质的边缘叶及其有密切联系的皮质下结构共同组成。红核(p67):位于中脑上丘平面,黑质的背内侧,为一对卵圆形的核团,新鲜时因富有血管略呈粉色。红核由小细胞部和大细胞部组成。9.薄束核(p66):非脑神经核,位于延髓背侧面下部的薄束结节的深面,接受来自脊髓上行的薄束的纤维,薄束位于脊髓正中沟的两侧,来自同侧T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在T4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是传导T4以下躯干和下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的中继站。10.连合纤维(p102):为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横行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二、问答题1.简述舌下神经起始核团、纤维成分及损伤出现的症状。舌下神经为运动性神经,主要由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组成。起于舌下神经核,在椎体和橄榄之间出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在颈内动、静脉之间下降,在下颌角平面,弓形向前至舌,支配全部舌内肌和大部分的舌外肌。一侧舌下神经损伤,出现同侧舌肌萎缩、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缩舌时舌尖偏向健侧。2.简述大脑皮层的分层及细胞构筑。(1)分子层(切线层):细胞少(水平细胞和星状细胞),含来自深层密集的纤(2)外颗粒层(无纤维层):细胞:密集颗粒细胞、小锥体细胞;有髓纤维少。(3)外锥体层(纹上层):此层厚,大量的锥体细胞(浅层为中型,深层为大型),树突进分子层,轴突进髓质形成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4)内颗粒层(外纹层):含大量的星状细胞,少量的小锥体细胞;纤维来自丘脑的特异性传入纤维。(5)内锥体层(内纹层):大量的中、大型锥体细胞(Betz),轴突进入髓质形成投射纤维,少数形成连合纤维。(6)多形层(纹下层):梭形细胞、星状细胞、马蹄诺蒂(Martinotti)细胞3.简述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的部位及特点。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是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最高中枢。其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特点有:①、交叉性支配。一侧运动中枢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②倒置性支配,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倒;③、投射区的大小与形体大小无关,取决于运动功能的重要性、复杂精细程度;④、除发出纤维外,还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等发来的纤维。4.试述黑质的位置、纤维联系及临床意义位置黑质:位于中脑脚底和被盖之间,分为①致密部:位于背侧,大细胞,含黑色素,为多巴胺能神经元。②网状部:位于腹侧,小细胞,大多含铁质。纤维联系它的传入f:主要来自纹状体、额叶运动区、底丘脑和中脑被盖。传出f:主要至纹状体、丘脑。临床意义黑质与纹状体之间有往返纤维:起自纹状体的纤维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分布于黑质;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的多巴胺可通过黑质-纹状体纤维释放至纹状体。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黑质和纹状体通路神经元变性,使纹状体多巴胺水平下降,丘脑向运动皮质发放的兴奋性冲动减少,导致振颤麻痹或帕金森病。黑质致密部还参与中脑对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投射。因此黑质是锥体外系的重要中继站,是参与基底核调节随意运动的关键结构。5.脑干有哪些一般躯体运动神经核?有何作用?①动眼神经核:位于上丘水平,中央灰质腹侧,内侧纵束的背侧。有成对的外侧核和夹于中间尾侧1/3的中央尾侧核组成。外侧核支配同侧下、内直肌,下斜肌,对侧的上直肌;中央核支配双侧提上睑肌。②滑车神经核:位于下丘水平,发纤维于前髓帆内左右交叉,支配对侧上斜肌。③展神经核:位于面神经丘的深面,核内还有核间神经元,发纤维至支配对侧内直肌的动眼神经亚核,使一侧的外直肌与另一侧的内直肌在水平方向作同向协调运动。④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内,发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同侧的全部舌内肌和舌外肌。6.新小脑的组成、功能和损伤表现如何?新小脑(大脑小脑)由小脑半球外侧部以及相关的齿状核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经小脑中脚进入,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脑皮质,经小脑上脚传出,参与协调、配合随意运动(力量、方向、范围等)。损伤表现:肌张力降低,共济失调,四肢精确运动的协调运动障碍。如:①意向性震颤或运动震颤:随意运动时肢体震颤,安静时震颤减轻或消失,指鼻不准;②辨距过度:辨距不良,随意运动动作过度;③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障碍:字迹不规则,字体偏大;④轮替不能7.延髓内有何交叉?各由何组成?(1)锥体交叉:在椎体下方,大部分(70~80%)椎体束纤维在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进入脊髓外侧索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20~30%)未交叉的纤维进入脊髓前索,形成皮质脊髓前束。(2)内侧丘系交叉: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传导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绕中央管的腹外侧、呈弓形进行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椎体束的后方转而上行为内侧丘系。(3)三叉丘系交叉: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传导头面部感觉的二级纤维越边,交叉到对侧,为三叉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而上行,形成三叉丘系,将头面部的一半感觉传向感觉中枢。(4)外侧丘系交叉:由窝神经的腹、背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于脑桥下部被盖和基地之间越边,穿过纵行的内侧丘系,左右交叉,称为外侧丘系交叉,交叉纤维于脑桥被盖和基底之间形成一纺锤形的结构,叫做斜方体;斜方体的纤维穿过内侧丘系后转而上行,为外侧丘系。作业题一脑和脊髓的白质内有哪些纤维越过中线行至对侧,这些交叉纤维起源于何处?传导什么性质的信号?内侧丘系:起于脊髓后索的薄束,楔束,上升至延髓后,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纤维绕过中央灰质呈弓形,并在中央管的腹侧中线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转折上,行于脑桥及中脑的被盖部,形成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白质前联合:脊髓腰骶段第Ⅴ—Ⅶ层外侧部发出的第二级纤维,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形成脊髓小脑前束,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脊髓后角的灰质第=1\*ROMANI、=4\*ROMANIV、=5\*ROMANV、=7\*ROMANVII层发出的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压觉。椎体交叉:起源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皮质脊髓束锥体细胞,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部、脑桥基底部,至延髓上部,形成锥体,在锥体下端,约3/4的纤维交叉到对侧,形成锥体交叉,传导运动信号和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三叉丘系交叉: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视交叉:视神经纤维起源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形成视交叉,经视束,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其中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直接进入同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进入对侧视束。其传导视觉冲动。斜方体:视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双极神经元)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经内耳道,内耳门,在延髓和脑桥交界处入脑,止于蜗神经核,蜗神经核发出的2级纤维,大部分越过中线,在脑桥背、腹部之间交叉,穿过内侧丘系形成斜方体;其传导听觉冲动。(提示:内侧丘系交叉、白质前连合、锥体交叉、三叉丘系交叉、视交叉、斜方体,等)作业题二一、名词解释1、白交通支:起自脊髓侧角细胞发出的节前纤维离开脊神经进入交感干神经节的通路,只见于全部胸神经和上三对腰神经与交感干神经神经节之间,因为纤维有髓鞘,呈白色,故称白交通支。2、海德氏带: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临床上将这些体表发生感觉过敏以及骨骼肌反射,血管舒缩,汗腺分泌异常等障碍的部分称为海氏带。二、问答题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有哪些主要的区别?神经系统功能特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位脊髓胸、腰节段的侧角(中间外侧核)脑干、脊髓骶段的骶副交感核周围神经节位置椎旁节和椎前节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节前、后神经元比例一个节前神经元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节前神经元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分布范围广泛。胸、腹腔脏器,头颈各器官,全身血管和皮肤局限。大部分的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无副交感神经支配对同一器官的支配作用兴奋时:机体代谢加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支气管扩张,瞳孔开大,消化活动受抑制兴奋时: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收缩,瞳孔缩小,消化活动增强2、心丛和肺丛各位于何处?两丛的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各在何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和肺的功能产生何种影响?心丛由两侧颈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颈上、中、下神经、胸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胸心神经及迷走神经心支共同组成,分为心浅丛和心深丛,心浅丛位于主动脉弓的下方,心深丛位于气管杈的前面,两丛互相交织。心丛内有心神经节,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发自迷走神经背核)在此交换神经元。心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发自脊髓胸1~5节段侧角的交感神经元。心丛的分支能组成心房丛和左、右冠状动脉丛,随动脉的分支分布于心肌。心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跳加快,心室收缩力加强,冠状动脉扩张;心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心室收缩力减弱,冠状血管收缩。肺丛位于于肺根前、后方与心丛互相连续,丛内有小的神经节为迷走神经节后神经元。肺丛由迷走神经支气管支(发自迷走神经背核)和交感干的胸2-5节的分支组成,其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胸2-6节段的侧角内。肺丛也有心丛的分支另入,其分支随支气管和肺的血管的分支入肺。肺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支气管扩张,抑制腺体分泌,肺血管收缩;肺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支气管收缩,促进腺体分泌。3、盆丛位于何处?其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各各来源于何处?盆丛即为下腹下丛,是上腹下丛延续到盆腔的部分,位于直肠的两侧,此丛伴随髂内动脉分支组成直肠丛、精索丛、输尿管丛、前列腺丛、子宫阴道丛分布于盆腔各脏器。交感节前神经元来自于腰骶部交感干的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前神经元来源于第2~4骶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作业三1、什么是脑屏障?脑屏障可有哪几种类型?各类脑屏障分几层,起屏障作用的是什么结构?许多物质很容易透过脑、脊髓以外区域的毛细胞血管壁到达周围组织,但组织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透过脑的毛细血管壁到达脑(或选择性通过),这就是脑屏障。脑屏障包括: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脑屏障三种类型一、血—脑屏障血液与脑、脊髓之间一种选择性阻止某些物质通过的屏障。结构:①毛细血管内皮无孔,内皮间为紧密连接,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②内皮外有一层连续的电子密度均匀的基膜。③基膜外有由胶质细胞足板形成的胶质膜。起屏障作用的是:这三层组成的复合体,不仅有机械阻挡作用,而且其极性分布的电荷、酶系统和免疫反应也参与屏障机制。二、血-脑脊液屏障,位于脉络丛处,是血液与脑脊液之间一种选择性阻止某些物质通过的屏障,结构: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脉络丛细胞组成。起屏障作用的是:毛细血管内皮的窗孔,脉络上皮细胞之间的闭锁小带(紧密连接)是其主要结构。水、气体等物质可以从血液自由进入脑脊液,但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三、脑脊液-脑屏障,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与脑组织之间。其结构基础是:①管膜上皮或软脑膜和②软膜下胶质膜。起屏障作用的是:1.室管膜上皮之间的缝隙连接(不能有效阻止大分子通过),2.软脑膜;其屏障作用低。整体来看,脑脊液-脑屏障作用小,脑脊液与脑组织成份大致相同。2、什么是海绵窦?海绵窦有哪些交通?海绵窦位于垂体窝两侧,左、右借横支相连,是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窦内被许多纤维小梁隔成许多小腔,形似海绵,因而得名。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紧贴窦的外侧壁。海绵窦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十分广泛。向前:经眼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因此,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和血栓形成,累及窦内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向后:经岩上窦、岩下窦与乙状窦、横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经基底静脉丛与直窦和边缘窦相交通。向上:经大脑中静脉及其与上矢状窦的交通与上矢状窦相交通;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
本文档为【神经解剖学复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医药类考试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