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心整理)南老呼吸法门精要

(精心整理)南老呼吸法门精要

举报
开通vip

(精心整理)南老呼吸法门精要《呼吸法门精要》-整理南老师的口述文字看起来真熬人啊,试着整理了一篇。佛教、佛学、佛法: 我一生走的路线是研究佛修行的方法,因为那是解决人的生死问题。学佛法要提问题,要怀疑的,要求证的。如果听了就相信,那是宗教,不是佛法。佛法是科学的,要追问的,追问这个问题的究竟,并且要亲自试验求证。释迦教的长寿法门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有两个法门最重要,一个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一个是不净观白骨观。现在南传的小乘佛教,统统修这两个法门。南传的小乘佛教是不承认大乘的,更反对什么密宗啊,禅宗啊,华严啊,天台啊,净土啊,都反对,认为那都是后期...

(精心整理)南老呼吸法门精要
《呼吸法门精要》-整理南老师的口述文字看起来真熬人啊,试着整理了一篇。佛教、佛学、佛法: 我一生走的路线是研究佛修行的方法,因为那是解决人的生死问题。学佛法要提问题,要怀疑的,要求证的。如果听了就相信,那是宗教,不是佛法。佛法是科学的,要追问的,追问这个问题的究竟,并且要亲自试验求证。释迦教的长寿法门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有两个法门最重要,一个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一个是不净观白骨观。现在南传的小乘佛教,统统修这两个法门。南传的小乘佛教是不承认大乘的,更反对什么密宗啊,禅宗啊,华严啊,天台啊,净土啊,都反对,认为那都是后期的佛学。 释迦牟尼教你修持走呼吸的路线,安那般那就是一呼一吸。所以我在《如何修证佛法》上面提到过,你们没有注意啊,释迦牟尼佛吩咐四个弟子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我们没有见到,是据说。我也信这四个人真的活着;一个是迦叶尊者,禅宗的第一位祖师,第二个是佛的儿子罗罗,第三个是君屠钵叹,第四个是宾头尊者。此人原是印度一位宰相的儿子,因为他现了神通,犯了佛的规矩,佛就骂:叫你不要现神通,罚你留形住世,不死。所以长寿是留在这个世界上受罪的。这四位,在佛法中是特别明显的,称留形住世的尊者。 用什么方法得以留形住世呢?就是修安那般那,就是呼吸法门。 回过来看《大藏经》,你们当然没有全部研究过。佛自己在雪山修苦行六年,几乎不吃东西,六年哦!他当时只有二十几岁。六年来每天等于只吃一颗青枣,像我们北方青的红枣一样,二三十岁就变成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一样,枯瘦如柴,比我现在当然还要瘦,只有皮包骨了。修行道地经的故事佛叫我们先修出入息,再修到明心见性、成佛,证阿罗汉果,连带身体也变化了,叫做即身成就。这是个秘密。所以我告诉大家,像我这一生,不敢说世界上这些统统学过了,但几乎差不多学遍了。回过头来一看,原来这许多的法门,都是从佛所讲的变出来的。大家都被这些花样骗住了!其实就是修出入息。所以最近这几年,我叫你们看三国以后,也就是东西晋这个阶段所翻译的佛经,除《般舟三昧经》、《安般守意经》以外,还有讲修行很重要的一本《修行道地经》。这本经是当时最初步比较具体的翻译,可是我当年看《大藏经》的时候,把它忽略过去了,所以后来非常忏悔。因为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读多了,有的时候会被文字困住,佛传的安那般那这个《修行道地经》,是三国的时候翻译过来的,道家非常注意。道家讲练气,在西晋、东晋最为流行,是把佛家跟道家两个方法融合起来,所以那二三百年之间,出的神仙特别多。所以不要认为鼻子的气脉不重要。 早晨起来,双鼻通的人绝对健康,有一边不通身体就有问题,对男女、饮食就要注意守戒了。尤其要学会单鼻呼吸,右鼻的呼吸进来,从右脉下去,管大肠系统。左鼻的呼吸管荷尔蒙(内分泌),或者男女精的那个系统。尤其是左边,以中国来讲,左边是阳,右边是阴。还不止如此,你两鼻气脉通了以后,如果去买房子时,到一个环境,进入房子内,一闻有怪味、怪气,就知道风水不好,有点邪门的,这个房子就不安。 心气配合为一的时候,你才懂中医所讲的十二经脉的变化,身体内部的变化,以及一切的变化。那时才懂得修行之路,所以对于气的认识非常重要。安那般那中文简称出入息,也就是出息、入息。翻译的时候说出入息,而不是出入气,为什么呢?不知道 释迦牟尼教导弟子们即身成就、证果位的修持方法,是先由修出入息入手。我们给它下一个注解,是先修有为法;就是从现有生命的生理方面人手去修的。 在修学的物理方面讲,这是修风大,就是宇宙的能量变成气变成风。这个风是无形无相的,风的体是什么样子,你不知道。在《庄子•齐物论》中,描写宇宙天地的大气,碰到小孔有小声,大孔有大声,描写得太闹热了。这个不是风的相貌哦,庄子讲的就是这个气。所以第一篇《逍遥游》就是讲气化,宇宙物理的变化,《齐物论》也告诉你这个气的重要。 生命是靠这一口气,喉咙这里三寸,气不进来就死了;进来不呼出去也死了。这个生命是那么脆弱、短暂,就在这个呼吸往来之间。 在八识里头,这个呼吸是什么作用呢?这叫“根本依”,因缘里头的根本依。你问一般讲唯识的,什么叫根本依?他会说“那是习气”,把根本依当成理论上的观念了;他不晓得就是这个气来的,这个气叫做根本依。习气是根本依的后面的“种子依”,那就是你的个性了,前生业力带来的习气叫种子依。所以我们活着有这一口气的生命,在死亡以前是根本依在这里。而这个气呢?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上看到是身体内部一股气,鼻子这里最明显,其实不只是鼻子,我们全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在呼吸。尤其身体上有九个洞,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耳朵,一个嘴巴,脸上有七个,下面小便大便,九个洞都在呼吸。不过呼吸主体的作用在鼻子,像烟囱一样,两个烟囱在呼吸。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说我们身体内部的风,这个气流,是“善行而数变”五个字。身体内部这个气不仅流动而且数变,人为什么会中风呢?风碰到那个骨节时,地大这一部分温度不够了,或者骨节疏松,这个气一到这里,咻!打中了,动不了啦。风善行而数变,风与它物相合会结块,变成实体的了;所以说有些人身体里长瘤啊,也有关系。 譬如说有时候打起坐来身体发痒,痒得不得了,我就给他吃中药的消风散加白芷,把风打开。一吃就不痒了。为什么痒?因为风在里头动,酸痛也是风在那里作怪,看你用什么药。 风就是气,所以佛叫我们修安那般那,修风大,修呼吸气,直接可以达到三禅天的境界;然后配合了念头清净,就到四禅。四禅是合念清净,我讲了半天很吃力,还是听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的提倡,教大家修安那般那吧。 佛叫你修安那般那,教你怎么样从修出入息入手,把这个生命改变过来,即身成就。也就是用这个肉体的身,直接可以成佛。最后无修无证,成功了,如如不动,就是洞山祖师悟道的最后一句话“方得契如如”。这个修法的发展很广,所有密法、道家,尤其是道家修神仙的,修长生不老法门的,统统是从安那般那来的。这个安那般那同生死有关,所以修风大,在中国变成道家的修气脉。像打通任督二脉,打通奇经八脉,乃至修守窍,或者守丹田,都是从修呼吸法门演变出来的。 行阴,就是动力在转,这个动的力量是什么?就是风大,就是一股气在生命这里转。这股生命的力量,就是动能,是行阴。 所以修行修行,告诉你这个行就是动力在变化,能量在变化。这个气就是能量,在胎中七天一个变化,然后第一个七天生出来第一条督脉,就是背脊骨这里慢慢生起来的。当然生起来是没有骨头的,是软的。所以我们的医书《黄帝内经》说风“善行而数变”,它变出来了,这股气是由背脊骨这里变出来了。修气脉讲做工夫,就是这个地方。中脉也慢慢地开始长出来了。 所以我们打坐修行,是从修四大的“风大观”进入。风大和这个身体有密切的关联,我们从娘胎开始,一直到现在,很明显容易感觉到的是“风大”,呼吸往来就是“风大”的生灭作用。当“风大”停止作用,呼吸停止往来,四大也就没有了。“风大”和“空大”是比较密切的一组,“风大”一散就空了。 呼吸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佛学的生灭法,有生就有灭,有灭就有生,一来一往,也叫如来如去,好像来过。其实呼吸进来有停留在里面吗?没有,不可能。不停留在里面吗?也不可能,这就是呼吸。注意 《达摩禅经》有秘密告诉我们,就是大阿罗汉的修行经验,这个一呼一吸叫“长养气”,保养用的,也就是安那般那。 总之,安那般那以修风大观为基本,因为风大这个气,就是唯识学所讲的八识的“根本依”,是八个识所根本依止的。这个生命就是一口气,如果不从根本依上去解决,就得不了定。物理世界的生起,也是风轮先起的,研究《楞严经》就知道;念头一动,气就跟着动,四大作用跟进,各种感受、念头、境界跟着来。反过来,你念头真的止了,专一了,就会转化四大业报之身。 修安那般那是先转化你的四大,由风大、由气来转变你的地水火风,转变习气,每一个细胞神经都转了;因为这个业报之身转了,超越了欲界天所有境界,才可以得到禅定。这是简单明了告诉你们一个大原则,所以叫你们好好修安那般那,从修小乘禅观人手。 这是佛学讲修证之路的一个科学系统,同生命科学连起来,是一个根本的道理。如果这个不懂,昕有学佛都是白搞的,所有打坐也是白坐的,不管你学密宗、禅宗,学什么宗都没有用。  法门:现在讲到修出入息的法门,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出入息。除了佛说的这个出入息以外,还有哪个祖师也说过呢?是老子。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实际上这个龠是笛子,里面空的,气一进来就发出声音。风箱也叫橐龠,以前打铁的火炉,旁边有个风箱,一拉一送,唧噗唧噗,那个风就动了,把火吹了起来。老子告诉我们,整个的宇宙空间及生命,是一生一灭,一来一去的呼吸系统。 道家修炼太极拳,老子也告诉你修呼吸最好,修到什么境界呢?修到“抟气致柔,能婴儿”。尤其打太极拳,大家都晓得用他这一句话,实际上工夫都没有到。 佛传你修安那般那出入息的法门,可以成仙,长生不老。“抟气”是修练这个出入息,“致柔”是把这一身的细胞、骨头统统都变成非常柔软。不管你是否一百岁才开始修,只要工夫到了,整个的身体同婴儿一样,就是由这个一出一入的气,把它修成这样的。 刚出生的婴儿“阿”的一声哭,气一进一出,在一百天内,就是不哭很静的时候,好像没有呼吸了,这时婴儿的呼吸不在鼻子,是肚子下面丹田自然在动。 现在你们看到鼻子呼吸很简单,但是都有所不同。学过瑜珈,学过密宗,学过禅,呼吸都有不同,左边的气和右边的气又不同。早晨睡醒右鼻很通,左边不大通,身体有一点问题了;如果再加上呼吸困难,更有问题,自己就要知道了。岂止这个,连下面放的屁,都有左边右边的气不同,你以为放屁那么容易吗?自己体会体会,这个生命不是那么简单的,此其一。 第二,两鼻孔的气,在真的工夫到这里时,得定了,呼吸不动了,鼻子不呼吸了,但鼻子的根根在呼吸;最后来到脑子在呼吸。工夫到了这里,那你差不多了。所以学佛叫止观,得止,很宁静;得定了以后,自己内在的智慧,看内部的身体,慢慢地观察,就是止观,这都是有为法。道家同密宗把这个修法归纳为一句话,叫“内照形躯”四个字。所以中国修神仙的丹经《参同契》,也提到“内照形躯”。当时佛经还没有传过来,中国已经有了这种说法。 再回头说,原来密宗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都是安那般那出入息发展出来的一切一切。譬如密宗的花教——萨迦派的瑜珈,有一个人最崇拜这个瑜珈,此人也是我的学生,我就顺便捡一个法本给他,他常带在身上,有时拿出来问我问题。我说这是萨迦派的,四个阶段,也是瑜珈修法。 所以好多年前,我在海外、在台湾,看到大陆流行气功,我又难过又好笑。我说中国的文化如果讲修炼,第一步练武功,第二步是气功,第三步是内功,比气功要高一层了,第四步是道功,第五步是禅功。我说现在中国怎么一齐搞气功?气是什么东西啊?都把一呼一吸当成了气;一呼一吸是气,但属于风大的作用。天台宗的数息观教你数息,现在禅宗也学天台宗,只讲数息,打起坐来就在那里数出入息,计算这个数字,学了一辈子就搞这个。 如果达到了得定,止息,不呼也不吸,那个就是真息。佛告诉你的,呼吸往来叫“长养气”,是保养用的,等到止息,不呼也不吸,鼻子、身体,都没有呼吸了,定住了,那个止息是止了“报身气”,那是生命的根本。你能把握住了那个,可以祛病延年,活久一点。---------------------------------------------------------------------------------------------------- 说六妙门:讲到修行的方法及理论,现在先说一股流行的六妙门:数息、随息、止息、观、还、净。后世的说法有些解释岔开了,和原始小乘佛经《阿含经》所讲的有差别。说到六妙门,现在日本及全世界流行的禅宗,做工夫还在六妙门上转,还在那里数息,工夫到达随息的都很少。 佛法里头讲修行的,是由有为法入手开始修,这是讲学理上的话。什么是有为法?就是由现实的这个生命,由物理世界,生理方面,开始着手修出入息的方法。这是释迦牟尼佛之后传到中国来的。这个流行了一两千年的六妙门,究竟有多少人用这个法门修持得了成就?在我一生的经验,我非常感慨地告诉大家,几乎没有看到过一个。乃至现在流行在全世界,尤其是日本的禅宗曹洞宗也是一样。 这个六妙门,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并没有专讲。谁讲的呢?是我们的大师兄们五百罗汉,是他们从修持的经验提出来的方法。我们研究发现,佛也曾讲过出入息法门,只不过没有讲那么多,因为当年时代不同嘛。我常常笑你们学佛都晓得拜菩萨,没有人去拜罗汉,罗汉才值得拜呢!罗汉是什么呢?就是三皈依的皈依僧。这些罗汉僧,部是出家有成就的。苏东坡专拜罗汉,拜得最厉害,他很懂。罗汉就是圣僧,出了家得道的和尚,也叫圣贤僧,我们中文倒过来叫贤圣僧。 《达摩禅经》里提到过一点六妙门的方法,不是主要法门;当时传下来,没有详细分类,只是提了一下。为什么?这是问题了。现在找根源,佛在小乘经典,《阿含经》里提到“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这是他老人家当时传给弟子们的,不过只讲“长短冷暖”而已。 六妙门是修色身转化,是对父母所生这个肉体生命,一个非常初步的转化方法。但是我很感叹,流传到现在一两千年,真修实证做实验达到的,万难取一,一万个人里头没有一个。 修行为什么要先改变自己的色身呢?《楞严经》中佛最后的吩咐要记住哦!“生因识有”,我们生命投胎来的时候,十二因缘里无明缘行,行缘识,是心意识精神跟物质结合,也就是跟地水火风空五大结合才有了身体。第二句话“灭从色除”,色就是地水火风空,物理、物质、生理上的。你要修行上路,把生命恢复到成佛的境界,就要从肉体上来转变。 下面“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佛学的道理你们都懂了,这些道理要靠顿悟,一下子明白了;明白了以后“乘悟并销”。刚才一位同学讲,阿弥陀佛空的嘛。他好像理都懂了,实际上一点用部没有。下面两句“事非顿除”,工夫是一步一步来的,事就是工夫,不是你道理懂了色身就可以空,你空得了吗?所以不是一懂就达到的。“因次第尽”,是一步一步修下来的,色身也是要一步一步的修持才能转变。 关于六妙门的数息,有个秘诀的,佛告诉你直正修道是数出息,注意出息。 修涅檗是注意出息,出息怎么数呢?当你的气进来再出去的时候,你要把所有的一切,连生命,一切烦恼,一切病痛,一切东西,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今天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生瘤啊,生癌啊,让它一齐跟着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你如果这样数息,马上身体就轻松了,先试一分钟再告诉你们。 这不是理论,自己试试看,不一定盘腿,任何姿势都可以。呼吸本来有的嘛。你注意出息,思想跟着呼吸自然走,一切烦恼痛苦,一切病痛,一切的业障,呼出去就没有了。呼出去再进来的那个是干净的,到你里面又变脏了,氧气进来变碳气,接着碳气再呼出去,一切病痛也没有了。所以要注意数出息,不是入息。  把思想意识拉住修行打坐,为什么管你的气呢?叫你先认识自己出入息,一进一出,要你把心跟呼吸配合。就是把向外驰求那个心,像野马一样向外乱跑的心,用自己生命这个气,风大,当做一条绳子,把乱跑的心拉回来,与气配合在一起。 怎么拉呢?你当然不会拉,所以告诉你先要“数”,先数自己的呼吸,气一进一出数一、数二……其实这个时候三个心在用。你知道“数”是心的投影,那个心跟气配合为一,就是一个心在用了;旁边还有一个影子(心)在看自己数对了没有,两个了,都是自己变的;后面还有个监察的作用哦! 道家懂了释迦牟尼佛修出入息的法门,就有个比喻叫“降龙伏虎”,要把这个思想、那个思想拴住。思想就像飞鸟一样,乱跑的,你自己做不了主。思想来不知所从来,去不知所从去;如果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就被你拉回来了。 道家说阴阳配合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媒婆叫“黄婆”,媒婆就是“意”;是你那个意识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但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来有往来嘛。意识只注意这个呼吸,思想就与呼吸结合在一起不乱跑了,方法很简单。 如何数息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佛就告诉你“数”。怎么数呢?你知道呼吸出去,你注意它出去了,又进来了。一进一出叫一息,你数一;再来一进一出,数二;再来一进一出,数三;记这个数字。如果呼吸一进一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到十以后,还有个方法,不数下去了,再呼吸一进一出数九,再一进一出倒回来数八。如果呼吸一进一出数到三,中间想到别的了,不算数,重新来过。如果数到六,又有别的思想岔过来,不算数,再从一数起,这叫数息的法门。 可是你们想想看,我们的呼吸本来天生一进一出,本来有的,对不对?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作用,感觉到自己有没有注意呼吸。哎唷!不对了,又乱想了,有这个作用对不对?这一心就有三个作用。所以我们普通骂人不要“三心二意”,三个心二个意,你看我们生命多么闹热啊。三心二意合起来就有五个哦,五心归一,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松,呼吸到哪里你不要管,但你会感觉到的。如果思想跟这个呼吸到胃部了,或到别处了,也是妄想,因为心跟息没有配合为一。 如果呼吸进来,好像下不去,只到肺部,或者是哪里难过,会有很多的问题,我们慢慢再讨论,先了解这样叫数息,一共有六个要点。数息第一步,随息第二步,第三步止息,第四步观,没有讲观息。止、观、还、净,其实应该说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净息。可是他把下面这几个息字拿掉了,这就出了问题。 数和随数息的目标再讲一遍,你打起坐来数息一二三,为什么用数呢?能数的是心念,呼吸不管你数不数它,同它没有关系,不过借用这个呼吸把心念拉回来,跟呼吸配合。 第二步是随息。你已经知道呼吸进来,呼吸出去,进来知道进来,出去知道出去,旁边那些思想妄念一概不要理。等于禅宗祖师的一句话“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只要心念专一,旁边的杂念思想一概不理。你专一了吗?专一了就随息,气进来心念知道它进来,你管它到哪里呢!但是你会有感觉的。 当这个气进来,庄子说:“至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气一进来,一直灌到脚底心。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像我们呼吸时,没有感觉到身体有呼吸,但是脚心脚趾气就到了,四肢都到了。气长命就长嘛,气短命就短了,这叫随息,相随来也。不要用心的,有一些杂念妄想一概不理,那个杂念妄想你已经知道了嘛!知道了它就已经跑开了,所以你只管这个息就是了。这是六妙门第二个随息。今天再把秘密告诉你们,修六妙门数息时,我常常叫你们不要数了你直接随息就可以了。 止息的状态如何是止息呢?你看人鼻子的呼吸一进一出,到了宁静专一时,呼吸也不动了,好像没有呼吸了,这就是止息。 到了止息的时候,你的心境也自然特别宁静了。好,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于是不知不觉地就会去注意感觉了;但是你不要注意感觉!气本来空的嘛!如果你觉得太充满,或者用鼻子,或者用嘴巴,把它呼出去;一概把它放掉,空了,身体也不管了。气充满了,念头也止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就很大了。 夜里睡觉凡是打呼的,呼吸很粗的,他没有睡好;虽然睡着了,其实脑子在做梦。真正睡眠睡好的,你觉得他一点呼吸都没有,一点都听不见,大概有一分钟,那个时候才是真睡着了,这就叫止息。所以人的脑筋真的宁静到极点,往来的呼吸好像停止了,那叫止息;出入息的中间有这个止息的阶段。 照科学的研究,一个人夜里睡六个钟头或八个钟头,其实没有真正在睡,是左右脑分区在休息,里头还在思想。所以每个人可以说都在做梦,可是醒了却忘掉了。研究唯识你就懂了,真正睡着那一刹那,无梦无想,是真正止息,那个睡眠不会超过一刻钟的。所以打坐修定的人,做到身心宁静,止息一刻钟或半个钟头,你一天精神用不完,那就是真正的充电了。 但是一出一人中间很短暂,你分不清楚,中间那个宁静的阶段是很快速的。拿机械物理来比喻,就像发动机嘎啦嘎啦在转,你听到第一声到第二声中间有个空档,是非常快速的刹那;在呼吸一出一入中间,有一段刹那之间的,就是真息。 道家有个女神仙,是宋朝开国大元帅曹彬的孙女,她出家得道,叫曹文逸仙姑。她有一篇修道的歌,可以跟永嘉大师的《证道歌》相提并论,叫做《灵源大道歌》。其中讲到生命根本的一句话,非常好,就是“命蒂原来在真息”。这个生命的根蒂,就在一出一入之间的那个止息的阶段。这个一出一入间的真息,就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所在。 六字诀:修六妙门止观,有个六字口诀很重要:呵、嘘、呼、吹、嘻、咽,究竟是从佛家来的,或者是道家来的,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弄清楚。这是讲学问知识。用处呢?非常有用,这六个字发音效力很不寻常。 “呵”的发音,喉咙没有声音,当你修安那般那呼吸法的时候,如果感觉自己心脏胸口这里难过,就用“呵”字。这个声音从心脏这里呵……把这一口气呵完了,嘴巴一闭,气自然回转来。你呵几次,胸口心脏这里气打开了,病也出去了。 “嘘”字的发音是“河威”合起来,这是与肝有关的音。 “呼”是脾胃有问题,消化不良用呼字,嘴巴发音的形态,你看呼怎么发音。 “吹”字是肾部,腰这里难过,气走不通,用吹字发音,不是念出声音来,这个嘴巴如吹箫,吹笛子,一口气把腰间肾脏所有毛病吹完。吹到最后没有了,嘴巴一闭,自然呼吸。一两次以后这里就松开了。 “嘻”字是什么发音?我们人高兴时怎么笑啊?嘻嘻,嘻嘻,就是嘻这个发音,把前面三焦都打开了。 “啊”是用广东话发音、闽南话发音也可以,西啊,斯啊差不多,嘴巴拉开,是与肺部有关的。这六个字发音非常重要,所以属于安那般那出入息的法门。 你们很少看到真正的丛林,在中国的大庙子,像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或者常州天宁寺,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真正的丛林建筑,就是表示修行的方法。你一进到山门里头,前面的殿有哼哈二将,那个“哼”是用鼻子呼气,“哈”是用嘴巴哈气。为什么一进丛林,最先看到哼哈两个神将昵?就是安那般那,是呼吸作用。哼哈二将这个殿过了,再进去是四大天王,代表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也可以说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中间有一个大肚子的弥勒菩萨,哈哈大笑,也可以嘻嘻大笑,人生难得开口一笑,所有的气都通了,对不对?大丛林修好了,统统把修行方法在形象上告诉了我们。 弥勒菩萨后面才是韦驮护法菩萨,再进去大殿上是释迦牟尼佛,法报化三身坐在那里。再转过大殿,背后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以后入世,再来苦海里救度众生。大殿释迦牟尼佛边上两排是十八罗汉,或者是四大菩萨,都是配套的。真正大丛林,用偶像来告诉人修行的方法,修行的路线都很清楚。 观还净“观”,什么叫“观”呢?止息以后,你知道自己呼吸宁静了,虽然没有完全定住,很久才呼吸一次,你也知道了,不管了,这个时候是观。你那个所谓知道,已经是观了,不要另外再有个观。你知道自己这个样子,不就是在观了吗?然后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你观察到,自己这个气到胸口怎么下不去昵?背上这里很难过啊!这就是观,你看到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看到自己背痛腰酸,好像肝这里很难过,是不是生了什么东西了?你的怀疑都来了。但是不要理它,你这个时候最好故意提起来,不是鼻子了,要点是在难过的地方,把它定住不动。 “还”,是要按前面这样修行,然后工夫到了,好像鼻子呼吸一切都停止了,身体内部都完全变化了,变化回还到哪里去啊?你看六妙门书上转向大乘般若空的方向走了,空观啊,假观啊,把人家带向那一路走了。明明六妙门是小乘的修法,是工夫耶,回还到哪里呢?应该回到不呼不吸,就是老子讲的“如婴儿乎”,回到在娘胎里那个婴儿的呼吸状态,应该“还”到那里去才对。 “净”,然后呼吸也清净了,杂念也清净了。杂念清净了以后就没有思想了吗?错。因为你脑子已经知道了,这就是观,不是用眼睛去看,是“心”观耶!就是意识知道。然后还、净,杂念妄想少了,心气专一了,先定在那里,身心转变就非常快。然后身体内部充满,气就发胀了,是应该这样的“还”啊!如果一天到晚勾腰驼背又昏沉,那就不对了。今天的话是第一步的第一步,你们到了这一步,精神来了,不想睡了,起初你们坐在那里身体动来动去,因为身体的气不充满;你到这一步,气充满了,不动如山了。可是你会发现一个现象,血压高,头发胀,睡不着了,所以一步有一步的境界,一步有它一步的对治方法。懂了,进步就很快,但是,一般的修止修观,修安那般那的呼吸往来,把鼻子的呼吸下意识地向下引导,就引到下面去了。然后又专注在意识上,感觉上,同鼻子一点都没有关联了。鼻子到喉咙这里是自然的呼吸,不是你用意去练习出来的,千万注意。但是,你必须要身心端容正坐,把“身见”先丢掉。佛叫你们念十个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休息、念身、念死。我说你们要弄明白,佛把“死”放在最后一个,其实一上座就把自己当做死了,这个肉体摆在这里不动,然后你直接进入安那般那,一下就到了,你还管这个身体干什么! 六妙门的问题:小止观六妙门,是智者大师从《修行道地经》及《达摩禅经》抽出来的一个修行方法。天台宗创宗比禅宗晚一点点,差不多同一个时候,两方面分开的。智者大师自己修持有成就,把这个方法写出来以后,小止观这个法门就在天下流通了。到现在为止,小止观已由小乘变成大乘了。我一点都不客气地批评,这可是误尽了修行人,使得走六妙门小止观修法的人,没有一个走通的,也没有一个修成就的。 我好大胆啊!只有我敢对玄奘法师翻译的唯识,及这个智者大师公然批评,统统把他一手扫了,批评了。所以我说你们看天台宗,两三代之间只有两三个人成功。后来的永嘉大师是先修天台宗的,但是他开悟是走禅宗的路线。他悟道以后再请六祖印证,他写的《永嘉禅宗集》,完全脱开了天台宗的办法。他很了不起,所以禅宗真正了不起的弟子是永嘉大师,可以说他是第一人。 我说这个六妙门的问题,智者大师有错吗?没有错。他是大慈悲,他整理出来修安那般那的方法,做为修定入门,但马上却转到大乘去了。因为他怕一般光修安那般那出入息的人,修啊修啊有神通了,变成外道;有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乃至空中可以飞起来的神足通。五通一来,般若智慧受障碍了,不会大彻大悟了。因此他一转就转到大乘,变成三止三观。可是从他这个以后,修行人能成就的就少了。 现在六妙门千万不能碰了,我为什么写了一本《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的书呢?就是破那些执著六妙门的,破执著“因是子静坐法”的,破那个“冈田静坐法”的,因为一般人都走错路了,我是一番慈悲心写那本书的。 现在我讲的更破六妙门。六妙门是对的,只不过他用错了,你把六妙门拿来对照看看就知道了。所以现在走遍天下的禅宗,乃至打起坐来,问他们在干什么?都是在修止观,修数息观,就在那里打坐。不止他们哦!古人很多落在这里。有些大名人,你翻开他的诗集看看,苏东坡、陆放翁、自居易,他们都是学禅学道的。陆放翁的诗“一坐数千息”,打起坐来自己数这个一呼一吸,每次上座数几千个息,等于念咒子念了几千遍。你查陆放翁的诗,我看了就笑,陆放翁在学会计啊,有什么用!好,现在再告诉你们六妙门,慢慢来。 为什么用这六个方法昵?其实六妙门只有一个门,原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你的风大。我们生命都是气嘛,这个气详细讲很多,先讲六妙门。你们打起坐来,思想到处飞,收不拢来。思想为什么不能清净呢?你自己身体那个冷气机电风扇没有关掉;也就是说,你的呼吸在动,呼吸动思想就动。换句话说,思想动呼吸就动,“心…‘息”两个没有连在一起。 我们中国人有句骂人的话,“没有出息”,这是道家的话,说你呼吸不对,没有出息,闷住在那里变成笨笨的,要有出息才对。什么人没有出息呢?这句话好毒啊,只有死人才没有出息,因为死人没有呼吸往来了嘛。所以这个息有这样重要。 现在告诉你们,打起坐来思想为什么不能宁静,念头不能清净呢?因为呼吸往来,风动,行阴。呼吸为什么往来?因为你思想没有宁静。你说这两个哪个为主,哪个为附带的呢?其实两个平等,天秤一样。你如果呼吸宁静了,思想也宁静了,这个天秤平稳了,不是心先还是气先的问题。 六妙门的“数”、“随”不算什么了不起,是个修持入门的方法而已,全部的佛法重点在修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 所以到永嘉禅师手里,他由天台人手转到禅宗,结论有三点:法身、般若、解脱。成佛有三个身,法身:是本体,不生不灭,不空不有的,永恒的,明心见性以后,自己工夫证到了,就是法身成就。化身:十方一切诸佛及我们一切六道众生,都是法身的化身。报身:譬如释迦牟尼佛这一生,他这个肉体是报身,应报而来应众生的需要。所以佛以一大事因缘出世是应化身,为度化众生而来的。 这本《达摩禅经》的达摩,不是禅宗那个达摩祖师。达摩两个字是总称,是总论的意思,等于写博士论文,综合了一切祖师们修持的经验学问的意思。佛陀跋陀罗在中国译出来这本经,也成功了,他的徒弟慧持法师,曾给你们介绍过的,在树洞里坐了七百年的那位,他们师徒两人和达摩祖师,都是同门的。 这本书你不读百遍千遍,看不出来深意。我每次读这种书,有时候当小说一样翻,虽然形式很随便,内心是无比恭敬地在求,佛啊!你总要告诉我一个消息吧!终于看出来了,《达摩禅经》有消息,秘密都在里头。 ----------------------------------------------------------------------------------------------------最好的修持方法讲到禅定、般若的修证,由“风大观”进到六妙门,六妙门是原则,是个初步的入门,没有什么了不起,重点在十六特胜。十六特胜的方法,概括了六妙门,但是六妙门不足以概括十六特胜。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阿难等等,一直到达摩祖师这个系统。他们修持实证的经验,是根据《大毗婆沙论》等等。但是在经典上,实际的修证方法还是没有说清楚。印度的瑜珈,是练气修心的方法。瑜珈和佛法的存在差不多是同一个时候,瑜珈有身瑜珈、心瑜珈。 真正的修持法门是“十六特胜”,有十六条原则,是特别又特别的方法,秘密又秘密的方法,好得没有再好的方法,佛学称作“特胜”。 十六特胜: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尽。十六、观弃合。 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呼吸进来知道,出去知道。佛学经常讲“六根门头”,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大多在头部。呼吸进来,你注意“知息入”,头部这里的呼吸打通了。呼吸从鼻子里进来,你知道嘛,出去也知道嘛,其他都不要管。 气进来,你“知息入”,喉咙以下都不要管了。到达了“知息长,知息短”,气一充满,你整个身体也端正了,不呼不吸,止息也来了,就那么简单;半天一天就可以做到了。念头自然清净专一,身心立刻转变,头也不会昏沉了,很容易定住。 三、“知息长短”,随时随地对自己呼吸的一进一出,晓得长短。怎么叫知息长,知息短呢?要观察你自己,呼吸的感觉,知息长短,你静下来当场测验对风寒燥热的感受,就知道自己健康不健康了。知息长短,主要在这一个“知”上,不在息上,你要搞清楚主体在“知”,知性。这个知性在身体每一个细胞,内外都普遍的,不一定在脑子里,而是无所不在的。 四、“知息遍身”,密宗的三脉七轮,中医的十二经脉,都是直接从身体的内部感觉知道的。遍身就是息到哪里都很清楚。是没有妄想哦!如果有了妄想,用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任何妄想起来,都把它丢开,不要妨碍知性,知性则存在。要一边做工夫,注意呼吸,一边也知道自己妄想来了,你不要管那个妄想,只管这个息。工夫做到知息遍身这一步,你的变化,用道家讲的四个字“祛病延年”,一切病都好了。你要知息遍身,晓得息到达每一个细胞,就比较可以长寿,慢一点老。到知息遍身这个境界,就是道家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了。 五是“除诸身行”,身上气充满,身体都变化了,变空灵了,整个身体柔软了,内部五脏六腑统统变了。拿现在西医讲的话,中枢神经的系统变了,连带前面道家叫任脉的自律神经系统都变了。比如自己晓得肝不好的,那个时候肝也好了。胃不好的,胃也好了。或者女性乳房像有乳瘤一样,慢慢就化了,自己晓得化了。到达除诸身行这个时候,修密宗的三脉七轮的气脉打通了,生活习惯已经变了,就是你们听惯了的一句话,“精满不思淫”,男女的淫欲观念没有了,没有压力了,不喜欢了,当然勉强可以。这时的男女有性关系时,等于《楞严经》上讲的“于横陈时,味同嚼蜡”。佛把做爱两个字非常文学地形容为“横陈”,做爱像两个人运动,做瑜珈一样,没有性欲的观念了;“味同嚼蜡”,没有什么味道了。 六、“受喜”,可是还没有受乐。乐从脑起,每一个细胞,都很“爽快”,舒服极了。为什么不是喜受、乐受呢?受是受阴,特别着重于感觉,触受,得喜、得乐,你普通打坐偶然有一下,不要把普通打坐的喜乐触受,当成那个受喜境界,那还远得很呢,程度差别太大了。 七、“受乐”,进入初禅就受喜及“受乐”了。初禅是什么呢?正式的禅定来了,昨天讲过,“心一境性,离生喜乐”。这个时候你杂念一切清净了。“离”这个字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这时才晓得我的知性跟身体感受是分开的,气息和四大也可以分开。第二个意义,才晓得这个时候,如果我这一口气不来死掉了,马上可以跳出来,到另外一个生命境界。所以佛经形容这个生命,自己这个灵魂离开身体如“鸟之出笼”,舒服得很。就像关在笼中的鸟被放出来了,超越肉体物质的障碍。所以说是“离生喜乐”,喜是心理的,乐是四大变化,这就接近了初禅。 如果你修到初禅,配合上心理,你的脾气、个性、毛病都改变了,就是现在走了,会生色界初禅天,那不是其他宗教讲天堂的天,比那个高多了。初禅天是色界天,已经跳出了欲界,欲界众生都有性欲的关系,色界没有欲了,一切的欲望都清净了。 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你说到了初禅天,像这个时候叫得定了,进入初禅了,还是第一步哦!那前面的工夫难道都不是禅定吗?那是什么呢?前面也是得定,叫什么定?有三四个名称。我们普通打坐是“欲界定”,是欲界的五趣(天、人、畜生、饿鬼、地狱)都可以做到的,偶然静一下很舒服。还有“未到定”,还达不到定的一种境界。有些是“中间定”,好像不动,又好像动,属于中间的。还有“近似定”,接近相似了。所以你们打坐修行也在修定,没有错。真到了除诸身行,离生喜乐,受喜、受乐的时候才进入初禅。不过,静定来了仍是小乘的定境,再配合《俱舍论》心理行为转变,思想转变,智慧都打开了,也许这一生就可以证到罗汉果,也许哦! 八、“受诸心行”,前面到除诸身行这五步统统在气脉里转,对不对?受诸心行这里转了,转到心的境界了,懂了没有?跟身体四大关系少了,跟地水火风的关系变了,感觉感受不同了。受诸心行是由初禅进到二禅境界,由“离生喜乐”初禅,到第二禅“定生喜乐”这个心念境界。当你达到受诸心行时,就不同了,感受到二禅的定生喜乐。 九、“心作喜”,前面不是受喜受乐吗?这里的这个喜同那个喜不同吗?不同。前面那个受喜受乐还带有物质的、感觉的状态;这个是心境的状态,境界完全不同。为什么叫心作喜呢?是心意识在作意,唯识叫做作意,就是“定生喜乐”了,所以心作喜。 十、“心作摄”,心作喜还容易懂,心作摄就难懂了,尽虚空大地归之于一。经典上讲,一毛端可以容纳大海,心细如发,一念万年,万年一念,都是心的境界。《易经》上也讲“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看不见了。也就是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心作摄,定生喜乐,进入二禅。 十一、“心作解脱”,这个时候就真的解脱了,一切烦恼根根清净了,二禅进到了三禅。心作解脱是证到三禅境界。 现在讲十六特胜,过了一大半了,初禅、二禅、三禅,快到四禅舍念清净了。心作喜,心怍摄,心作解脱,修行的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由修戒作人开始,修定修慧,得解脱,解脱欲界的束缚了。共产党把解脱改一改叫“解放”,修行到真解脱,真解放了,也真见到自性得到大自由、大自在了。不过,解脱以后还要解脱知见。 你们注意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四个,然后就不管知不知了。“知”当然仍在那里,它没有动过啊。除诸身行以后受喜、受乐、受诸心行,没有知不知了,走到心行路线去了,对不对?再进一层心作喜,完全在心了,不管身了。再下去心作摄、心作解脱,清清楚楚都告诉你,到禅定境界,就是心了。佛法不是分“心、意、识”三层吗?前面第六识属于心,第六意识分别思想的根根在第七识的意,识就是第八识。 十二、“观无常”,也不是知,也不是心,也不是身,都不是。观无常,观一切无常,观慧,完全是智慧的境界。后面这几个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尽、观弃合,并不是到后面才用哦;有智慧的人,一开始知息入、知息出,已经观无常、观出散了。尤其更要注意的是,知道息出入,息不要抓回来,安那般那一进一出是生灭法,我们的念也不要抓回。一切众生习性都要抓。诸法无常,不永恒,都在变化。我们大家由婴儿,到现在都五六十岁了,有做婆婆妈妈的,做奶奶公公的,每个都无常。世问一切无常,修行打坐也无常,刚才坐得好好的,都没有了。如梦如幻都过去了,所以是“观无常”。 修行的方法不过是一根拐杖,不要被拐杖困住了,坐轮椅不要被轮椅困住了,诸法无常,观无常。所以从安那般那开始,出入息一进一出是无常嘛!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切皆无常,一切皆苦,一切是空的,一切是无我的。无常、空、无我是三法印,学佛的基本。你用这个方法修行,不要被方法困住了。否则就把无常当成有常了,那就错了。所以不是到十二步才开始观,是你一开始人手就在观无常了。慧跟定配合来修,先有这个智慧再来谈佛学,再来讨论。 十三、“观出散”,有人被气困住了,就观出散,把平常的一切不适丢开,放之于虚空。不管气到哪里,你有个气,就被困住了,没有观无常,没有智慧去破它,没有观出散。你身体有病,乃至衰老,要死,用观出散都把它散出去,丢开了,一切皆空,死也空嘛,老也空,病也是空,出散。所以佛有一个偈子,吩咐修行的,“诸行无常”,一切作为、一切行为,不是永恒的,都是无常,都会变去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来一往,呼吸一样,一进一出都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不呼不吸绝对的清净,呼吸也静止了,寂灭为乐。有智慧的人一看这个偈子,工夫也到了,理也到了,还讨论个什么啊!还有讨论就已经在生灭中了。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所以叫你观无常,这是慧观,不是眼睛去看,是智慧解脱,观出散。观离欲观灭尽观弃舍 十四、“观离欲”,跳出欲界,这个世界都是自己的贪嚷痴欲望,一切都解脱了,什么都没有,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其实你做官做生意也是这个道理,应该赚的赚,赚来是属于你的;不应该赚的,赚了一千亿、几万亿又怎么样?最后还是别人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你应该做的做了,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 十五、“观灭尽”,什么是灭尽啊?注意哦!什么都没有了,灭哪两样昵?灭受,灭想。受想两个灭掉了,没有了,思想清净了,没有杂念妄想,没有什么讨论,没有分别了,也没有感觉了,知觉也空了,寂灭清净。大阿罗汉进入灭尽定,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个定,绝对清净涅檗。不管密宗也好,禅宗也好,什么宗也好,到这里证得灭尽定,得阿罗汉果位。万法一切皆是空的,都没有用。灭尽,拿什么灭?由你知性开始到智慧成就,灭了一切妄想,灭了一切知觉感觉,都空了。观灭尽,得灭尽定,大阿罗汉果位得灭尽定是究竟了吗?没有。 十六、“观弃合”,这是最后一个,还是要丢掉。得道,得什么道?没有道,连道也丢掉。我成佛了,谁成佛了?没有人成佛。自己认为有道、有学问、有成就,已经是狗屁了。最后观弃舍,一切放下。 前面的“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我们假定这五个是一组,然后是“受喜、受乐、受诸心行、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这六个又是一组。这都是言语、文字上这样表达,做起工夫来,一念之间连着的,没有这样分开。可是后面这五个“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尽(受想皆灭)、观弃舍”,又是一组。 十六特胜前面五个一组,后面五个一组,中间六个一组。后面这一组没有讲唯物或唯心,没有讲与身体四大的关系,也没有讲与心念的关系,都没有提,而是单独成立。换句话说,你初步用功,开始腿盘上座,呼吸进去“知息人”,你已经是“观无常”了,因为念念之间这个息是靠不住的,来去无常的。所以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尽、观弃合,这是智慧啦!观是慧学。 中间的六个心法和前面的五个,属于止观之学,偏重于止,由观得止是定学。后面“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尽、观弃合”这五个是慧学,由止而观。念念之间随时有观;不是说“知息入、知息出”还没有做到,后面这些观就都不管了,那你就错了。修行第一步求“止”与“观”,当下就是。所以把十六特胜这样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清楚,大家就容易明白了。 为什么要你们修这个十六特胜,走这个路线,做这个工夫呢?因为不管你学佛、修道家,学任何法门,一切修行就是我常提的:见地(理解)、工夫(定)、行愿(作人做事),缺一不可。 ----------------------------------------------------------------------------------------------------十种一切入:我们讲修安那般那,讲了六妙门的方法,还是很粗浅的一步;也讲了重要的十六特胜法门,但是佛经有一个你必须要懂的,就是“十一切入”。关于这个十一切入,小乘说得很清楚,但是佛学家是讲理论的,对这些工夫方面的事并不注意。你们讲修行,要修安那般那,必须要清楚了解十一切人。千万不要念成“十一、切入”,那就错了。十是有十个精神物理的功能,心物一元的,一切处所,任何地方,它都会透进去穿过来的,所以叫十一切入。这是什么东西呢?就是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 青、黄、赤、白是色相。现在天黑了,你离开讲堂看看天空,这个天空是什么颜色?普通来讲,认为夜里是黑的,你错了,你没有科学的眼睛,不懂光学。夜里不是黑的啊!是青的,深青的,没有一个真正的黑存在,就是太空里的黑洞也是深青色。 赤是红色的。这个里头要研究色了,你们大家在中学里读过,颜色分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到极深就变成青黑了。你注意哦!没有黑,没有白,怪吧!把所有东西集中在一起变黑了,变白了。黑白两个是另外哦!红色久了就变橙色,再变一变就变黄色,慢慢在变化,这是属于化学了。 所以十一切入,青黄赤白四种色,怎么变出来的?是地、水、火、风、空五种物理作用的变化。最后这个“识”,是心理精神的,这个不属于物理的,这样懂了吧!我们这些同学有的也讲哲学佛学的,就是这个“识”。其他青、黄、赤、自、地、水、火、风、空,都是唯物的。 注意!这十种是一切入,你在这里打坐,你的身心内外,整个宇宙,一切都穿透进来了,都穿透你的身心,所以叫十种一切人。乃至钢板,乃至太空舱,什么都挡不住的,一切处都透入。譬如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建筑有墙壁,你说挡得住吗?没有,地水火风空照样透过来。所以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衰老?是受物理的侵蚀变化,都透进来了。甚至你在这里打坐,做起工夫来有境界,都是在受这个物理的影响注意的。实际上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到除诸身行时,身体的障碍是疫、痛、胀、麻、痒等等,这是生理上四大变化而来的。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了,是因为你安静了,用《大学》里的话就是达到这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的境界。这是偏重于身体方面四大或五大(地水火风空)的变化来说的。 瑜珈和密宗前面说过,佛的呼吸法门发展演变有秘密的修法,印度瑜珈也是一种修法,在初步开始修行都有关系。 印度瑜珈修法每天要清洁九窍:脸上七个洞,下面大小便两个洞,都要清理的。譬如大家住在都市,空气污染,每天都要清洗鼻孔。学瑜珈不但洗鼻孔,同时还要洗脑。有些同学跟着我学到了,有些同学不敢试。用完全干净的冷水,鼻子吸进来,嘴巴"噗"喷出去。洗脑、洗鼻子,要很干净的水。开始一两次你觉得脑很痛,实际上脑神经很多脏东西,三四次以后舒服得很。这是洗鼻子,洗脑的方法。甚至后来练好成为硬工夫了,也可以用牛奶洗,喝下去,一股气从鼻子里冲出来,但是一般不用牛奶,用清水。 到了西藏,密宗把十六特胜变成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不管你哪一个,真修密宗的话,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修成功了,最后走的时候,这个肉体变成虹光之身,化成一道光就没有了,整个肉体不必火化的。譬如我们这个时代,五十年前在西藏,还有两个喇嘛是这样化成光走的,这是中国在西藏带兵的队长亲自看到的。这就是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的成就。 密宗修气的方法和十六特胜出入息,其实是一样的,像我们在西藏和黄教、红教、花教、白教都接触过的,所以才了解。因为白教的贡葛师父,我们还交换过很多资料、方法,晓得这一套理论是印度的瑜珈,被密宗采用了;不过现在很多都不存在了,因此修密宗的行者,要修到这样的工夫是很难做到的。 境行果:譬如你进禅堂打坐修安般法门,不过是开始练习,要修到行住坐卧都在这个境界里,那是光明清净的,这才达到学佛的境界,而你每天的境、行、果如何,也都是很明显的。做一分的工夫有一分的收获,做两分的工夫有两分的收获,一步一步都有它的境、行、果。 我们读书也好,写字也好,求学也好,做任何工夫也好,都有它的境、行、果。但是这三个字用之世间法上,并不妥当;因为真正的境、行、果是实证的、实修的,所以十六特胜是要实证实修。实修实证以后,你的气质会改变,使你的身体,不会常在病中,至少是减轻病痛。自己晓得业力很重,业病那么重,解脱不了,就要忏悔;所以先要你修准提法,念咒子,先修忏悔,先培养功德等等。 如果修行没有境界我们修个什么呢?你写毛笔字也好,读书也好,每天有进步,那就是一个境界。 学佛那么多年,打坐那么久,境也没有,工夫也没有,境、行、果什么都谈不上,那是没有用的。 譬如《达摩禅经》中,十六特胜里有一段,我曾经告诉你们说,这一段等你们到了那个境界,我再告诉你们。乃至他们几个出家的,我都这样对他们讲。这一段我不讲的原因是因为你们没有这个境界。譬如修止修定,修安那般那,到“除诸身行”的时候,《达摩禅经》告诉你一句话“流光参然下”,你身心和法界的光明合一了,那是境界,必定的境界。那时你坐在这里一身内外是光,是哪一种光呢?这问题深得很,那太多了,佛经上描述青色青光,黄色黄光……那是你的功力了。  什么是境界?譬如你呼吸进来,念头专一了,像有人今天感觉有点进步,他说:我今天做到每个呼吸进来出去我都清楚。这是他今天的境界。我说:你这个才是进步:因为他平常都是在忙,思想散乱,他真专一了,那就是他的境界,他自己会有感觉的。到你工夫深了,譬如知息人,你觉得自己呼吸跟天地虚空相往来,自己觉得吸进来直到脚底心,到头顶。也就是孟子讲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和庄子讲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都不是空话,都是有它的境界的。 譬如讲修行,你真做到除诸身行以后,心作喜、心作摄,十六特胜只要达到止、观这个境界,你自己就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和外界的光明合一,一片光明,是真的有这个境界,不是没有境界。没有境界修行干什么?譬如你们在这里打坐,盘腿半个钟头,舒服啊,痛啊,就有感觉嘛!这个就是你的境界,境界一定来的。或者觉得身上舒服多了,舒服也是个境界,痛苦也是个境界。疫、痛、胀、麻、痒也都是境界,你一定有感受的境界。 你们研究《达摩禅经》的,曾来问过这一段,我当时说:以后再说。所以今天才告诉你,不是不把秘密告诉你,是因为你们统统没有到,没有经验过。这就是工夫,就是境了,真正的境“流光参然下”,在密宗叫做“灌顶”,这个时候是佛菩萨真正给你灌顶下来,从上面的虚空整个灌下来,好像淋浴从顶上淋下来一样,清凉自在,这就是境、行、果。所以修行要注意“境”、“行”,跟你的工夫配合,最后证“果”。所以修道最后证罗汉果、菩萨果,直到成佛,绝对不是空洞的。再说气止息息 佛告诉你,修安那般那首先要认识生、命的气,大原则分三种:“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 第一种长养气,这是中文的翻译,就是使人活着、成长,就像是植物的肥料、动物的饮食一样,保养你,使你身体有生命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四个字,就是安那般那;死亡的细胞从毛孔排出去了,新的细胞生长,其实就是安那般那;这属于长养气,我们的一呼一吸就属于长养气。 关于长养气,这是个大科学,长养气里头又分四层:风、喘、气、息。 先讲“风”,风是基本的原则,中国讲风就是气流的气,在人体内变成呼吸了。人的呼吸是第一位的,所以风是第一位。 一般呼吸叫“喘”,喘气的喘,有一种呼吸道不好的病叫哮喘病。一般人身体部不健康,也有轻微的哮喘,呼吸只到喉咙,或到肺的表层为止。呼吸有声音的,尤其、睡眠的时候,感冒鼻塞时,那个声音更粗了,这属于喘。喘是外风和身体内部的风,互相矛盾阻碍,互相争斗,为了打通气的管道而发生的。 这是讲长养气的阶段,喘属于风大的作用。长养气是生命的功能,同地球的大气层连带的。所以,假使超过高空,在大气层以外,这个气就变化了,那个是真空,所以太空人要受训练的。假使不带氧气到太空,超过大气层外面,只有得了四禅定的人也许没有关系,也许哦!因为不需要长养气了。 长养气的第三步是“气”,气的阶段不喘了,譬如修定的人,静坐坐得好,好像感觉鼻子没有呼吸,或
本文档为【(精心整理)南老呼吸法门精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7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3-25
浏览量: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