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藏人文地理06第3期

西藏人文地理06第3期

举报
开通vip

西藏人文地理06第3期西藏人文地理藏北行色藏北行色2004年第一次开车进藏时虽只走了林芝、山南一线,但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将与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下毕生的情缘。随后一年的城市生活,那份寻回的真情与感悟已渐渐为世俗所冲淡,但那份西藏情结却丝毫没有被磨灭。当年留下的遗憾再次呼唤着我:藏北、阿里、古格......草原上的车辙2005年9月12日,一辆越野车,两个摄影包,我跟另外四位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者从天津出发,经过山西、西安、成都、若尔盖、甘肃、青海,9月24日再次进入西藏。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暂时不进拉萨,选择沿大北线(即安多-班戈-尼玛-改...

西藏人文地理06第3期
西藏人文地理藏北行色藏北行色2004年第一次开车进藏时虽只走了林芝、山南一线,但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将与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下毕生的情缘。随后一年的城市生活,那份寻回的真情与感悟已渐渐为世俗所冲淡,但那份西藏情结却丝毫没有被磨灭。当年留下的遗憾再次呼唤着我:藏北、阿里、古格......草原上的车辙2005年9月12日,一辆越野车,两个摄影包,我跟另外四位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者从天津出发,经过山西、西安、成都、若尔盖、甘肃、青海,9月24日再次进入西藏。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暂时不进拉萨,选择沿大北线(即安多-班戈-尼玛-改则-革吉-阿里)穿越藏北,再由南线(札达-仲巴-拉孜-定日-珠峰-尼泊尔-日喀则)折返拉萨。说实话,开一辆行驶了近30万公里的车穿越藏北,我们当时不是没有考虑到危险和困难,但这片神奇土地的诱惑力使我们忽略了一切。9月25日清晨,我们从安多县城出发,在咨询了当地司机以后,决定放弃安多-班戈县这140公里的路线。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继续沿青藏公路前行99公里再右转班戈桥至班戈县(333公里)。拐入班戈桥,我们才体会到路途的艰难,真是“大坑套小坑、新坑套老坑”,并且全是泥泞的土路,颠簸程度可想而知,但一路上风光迷人。再向前行,道路变宽,但实际上那根本不是普遍概念上的路,而是穿行在辽阔草原和高原湖泊之间的几道车辙,我们的车子就是在这样的路上纵横驰骋!遭遇沼泽在发现一片美丽的湖泊的时候,我们一心想开到湖边拍摄,得意忘形间便偏离了主路,车刚停下来就陷入了沼泽,四驱第一次失灵。没办法,只有将车上的东西卸载,车上带的折叠铁锨派上了用场。挖开了车道,在轮子下垫上石块和纸夹子,挂上四驱,费了老大的劲才脱险。然后是迷路,将近一个小时才回归正路。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来到了梦幻般的巴木错(当地人叫班错),迷幻的色彩变换很快。太阳落山后我们抓紧时间收拾行装赶路,谁知这时巴木错湖的回光返照又出现了!手忙脚乱地再次拿出相机,还是来不及拍胶片,非常遗憾。收拾好行装,天已漆黑,几个人全傻眼了:前面是一段沙石路,纵横交错的车辙若隐若现,跟本找不到大路。此时才记起当地司机的警告:千万不要在天黑赶路,否则必然迷路或陷车!这时,我们离班戈县至少还有60公里,开着车瞎转,总算找到一个藏民的村落。在打听好方向后,壮着胆子继续前行,但刚开出不久又告迷路。突然感觉不对时,再挂四驱已经晚了,车子第二次陷入了更深的沼泽。因为开出村庄不久,许多藏民都闻讯赶来帮忙,拿来了板子、石头和铁锨,甚至有村民开拖拉机往外拽。可是车还是在不断地下陷,越陷越深,车下还不断有水冒出,车身底盘的后半截已低于地表,如果等到天亮,可能整车都会陷进去。于是大家决定请一位名叫小毛的藏民开摩托车去找附近的东风大卡车来救援。在近一个小时的等待中,车身继续下陷,只能拿木板和石头不停地填在车轮下面延缓车身的下陷。等大卡车到了,开始用的是我们自带的钢丝拖绳,但一拉就断(以后再也不买便宜货了),最后还是用大卡车自备的拖绳才勉强拖出。此时已是深夜12点多了。继续赶路是没指望了,只能住在小毛家。小毛的家人都很热情,帮我们拖车后,还没顾上吃饭就忙着给我煮酥油茶,并拿出油饼招待我们。这时候,我们才感到头痛难忍,呼吸急促,一看海拔表才知道:4900多米!这一天也同时创造了出发以来车子的最高油耗:26升/百公里!摄影是沟通的桥梁第二天天不亮,我们便又回到巴木错湖边拍日出。小毛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们,他当过兵,是村里(班戈县北拉镇二村)唯一能说汉语的藏民。没有他,我们昨晚和藏民根本无法沟通。为了表示感谢,我跟小毛说,请昨天帮助过我们的藏民过来,我为他们每人拍一张照片表示感谢。由于我去年来过一次西藏,发现很多藏区的牧民们都没有拍过照片,对我们的照相机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这次专门借了一台可以即时成像的相机。这里的村民们很少拍照,听到这个消息村里就象过节一样,人人穿上了最好的衣服,戴上了最好的饰品和藏刀。在拍照前,我们的交流全靠小毛的翻译,大部分人都非常的拘谨。可是等我将拍好的照片送到他们的手上后,他们的情绪明显被调动起来,可以用手势等身体语言主动与我们进行交流了。可惜我们的时间不多,又要出发了。离开村子的时候,回头看着为我们送行的人群,不禁被藏族人的朴实和热情感动。一路上的路况基本和昨天一样,开车一再小心翼翼,最后还是迷了路。不过我们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先找到制高点,然后寻找路上的车辙,不一会儿就发现有一辆大货车开过来。货车司机是那曲的藏族人,他不但很热情地为我们指了路,而且还担心我们迷路,开的很慢在前面引路。我心里没底,索性就跟在这辆大货车后面慢慢前行,至少能保证不迷路。黄昏来临之时,道路左侧的色林错景色越发灿烂。我们很想停车拍照,可是怕天黑后再次迷路,只得忍痛放弃拍摄,老老实实跟在大货车后继续赶路。终于在晚上十一点赶到了尼玛县境内的西德,住宿在藏民开的小旅馆。海拔4700多米。从西德出发,只160多公里就能到达尼玛县。路况虽然有所好转,不至于迷路,但依然是跋山涉水。沿途的景色跟前几天大不一样,草原已不复存在,虽然满目荒凉,却很容易见到成群结队的藏羚羊。体验藏北生活傍晚到达尼玛县城,发现尼玛县的国营加油站非常有特色。这是一个土坯围成的小院,院内散乱堆放着油罐和油桶,加油时将油桶打开先用自制的木制标尺测量桶内的油量,再把皮管子插入汽车油箱,然后用摇把手动加油,最后再测量一次桶内剩油来确定加油数量。听当地人讲,尼玛县的一草一木都来自援藏工程,小学和中学的规模异常浩大。出了尼玛县城后,我们的车在横宽近七、八公里的路面上飞奔,想往哪开就往哪开,充分享受了一把恣意驰骋的快感。一路上藏羚羊、野驴随处可见,甚至还看到了狐狸,曾经有一队(大概有70-80只)野驴从我们车前五十米的地方横向飞奔而过,壮观的情景使我们甚至忘了按快门。周围的景致依然是那么荒凉,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感受到了苍凉和无助,下车在瑟瑟秋风中伫立了很久才默默离开。西藏再次给了我思考的动机,不管这思考的结果会是什么,我知道我又认识了很多。至改则县的路有一部分相当难走,经过十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在天黑前到达,车上的人和行装全是黄土。但这要比下雨好,如果下雨的话,不但车速会很慢,还有可能陷入沼泽,三百六十公里的路程是不可能一天到达的。和尼玛县一样,改则县最好的宾馆也没有热水洗澡,要洗的话只能去街上的公共浴室,10元/位。这里的东西和食品贵的离谱(一份新疆大盘鸡要150元,鱼香肉丝40元/份)。阿里,我来了!中午十二点多我们从改则出发,路面好了很多,但都是沙石路,比较颠簸和费胎。刚行驶二百公里,排气管又断裂了,我们只好在一个小村里买了铁丝和钳子,将车停在天然的修车地沟上,用铁丝勉强固定住。接下来一路还算顺利,只是过了革吉县后,横过一条宽约二十多米的河流时让大伙又捏了一把冷汗。那时天色将黑,河道很深,水流很急,中间用大石垫起来并用两排标杆引路,挂上低速四驱走到中间的时候差点熄火(此时排气管已断为几节,车头下方就有一个断口,如果熄火,水倒灌到发动机里后果可想而知)。通过后,同车的五人都不禁大声欢呼!回头一望,景色还不错,便突发奇想:回头再走个来回,让同行者拍下来。差点没被大家踹下车去,只得悻悻作罢。当天晚上,经过九个半小时的跋涉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几年来,我不知道在地图上多少次搜索过它、在梦里多少次梦到它。我的耳边已完全听不到排气管断裂后汽车刺耳的轰鸣声,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心跳和脉搏,一切都显得出奇的沉静。这里是这次西藏之行的终点,也是探索神秘阿里的起点,这种感觉也不知道今后要多少次回忆起.......进城找到住处后已是深夜。很幸运,大家吃到了一顿饺子。给妻子打电话报了平安后,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探寻古格10月1日,国庆节,默默地唱了一遍国歌后,我们告别了狮泉河,开始向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进发。第一站是札达。出阿里后有一段约八十公里的柏油路,非常好走,然后就要翻越两座海拔5300米以上的高山。山路非常窄而且陡削,有一个超过四十五度的陡坡,车子爬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动力不足,又不能掉头,只能慢慢倒退回去,改走其他的路绕行。山顶的气温低于摄氏零度,风很大。但五人早已适应了高原,一点不适也没有。虽然高处不胜寒,但不来到这里又怎能领略这如画的景色?离札达县还有三十多公里时,便进入了著名的札达土林。看着这千奇百怪、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奇观,不禁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札达县城很小,海拔只有不到3800米(这是自安多出发以来第一次住在海拔4000米以下)。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前往古格。七点多的天还是漆黑一片,因为不认识路,我们转悠了有将近一小时,才来到向往已久的古格王朝遗址。门票每人105元。遗址就象一座迷宫似的,里面的佛像和壁画分别具有藏传佛教、苯教的风格,可惜大部分已经毁坏。幸存的壁画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色彩依然艳丽丰富。风尘中登斯楼,满眼断壁残垣,心里说不清是感叹还是惘然,有种俱往矣的味道。神山圣湖10月3日,清晨告别神秘的古格、札达土林和托林寺,我们继续向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进发。道路比起前几天好走了很多(最起码有路),但大部分还是搓板路,而且尘土非常大。神山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在西藏众多的神山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佛教和印度教的传说中,它是全世界的中心。可是我看到的神山给我的感觉却比较一般,看上去除了山顶的十字标记以外没什么感觉。看到境内外这么多朝圣者从四面八方赶到此地转山膜拜,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太浅薄,此时此刻还没有资格触摸到它的精髓。从神山向前几公里是巴噶,再向南十三公里就到了即乌寺,寺的下面就是玛旁雍错,藏族人心目中的圣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水主要源于融化的冰雪。在古老的传说中,圣湖水能够洗净心灵中的烦恼和污垢,可以消灾祛病。湖水被整片整片的红色水草包围着,夕阳西沉后,霞光返照下的湖面微波荡漾,越发使人浮想连翩。住宿在圣湖边的藏族旅馆,旅馆没有炉火,除了酥油茶以外不提供任何食品,住宿条件较差,每人三十元。据说这已经是湖边最好的旅馆了。为了寻找制高点拍摄圣湖日出,第二天清晨,我们把车开到了圣湖周边的荒山上。由于圣湖和巴噶镇都没有加油站,为了补充油料,我们只能继续向南八十公里,去普兰县加油(中途又一次更换轮胎),不过普兰的木碗和主要由尼泊尔、印度商人经营的国际贸易中心也确实吸引着我们。这一路还有一段小插曲:到普兰县后由于道路不熟悉,竟然直楞楞地冲着中尼边境开去,被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厉声喝止勒令返回。普兰国际贸易中心大概是世界上最艰苦朴素的“国际贸易中心”了,一间间土坯房里住着尼泊尔和印度商人,卖的都是本国的廉价产品。不过旁边新建的市场还比较干净,我买了一百多元的东西,包括印度香烟和坚果。普兰以出产木碗而闻名,但市场上见到的木碗大多做工粗糙而且价格昂贵。在日落前,我们又返回圣湖边拍日落。这次选择了在圣湖旁边的鬼湖(拉昂错)为前景拍摄神山,可是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错误的:鬼湖名副其实,阴风怒号,凄冷异常;反观一丘之隔的圣湖则是夕阳灿烂,风光无限。即乌寺坐落在圣湖旁边的一座小山上,可同时观赏神山和圣湖。看着寺前码放整齐的玛尼石,又有多少人能够读的懂这六字真言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玄机呢?就在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神山圣湖时,我在想: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她,也不知道何时我才能看懂她、读懂她......艰难的旅程下一个目标便是珠峰。从巴噶出发要经过仲巴、萨嘎、拉孜和定日,一路上全是搓板路,速度越慢越难忍受,我们充分领略了"三跳"的感觉(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五脏在肚子里跳)。后来我们看到藏族司机把车在同样的路上开的飞快,开始不理解,在试着把车也开到时速每小时六、七十公里后,惊喜地发现颠簸的感觉几乎没有了。晚上十点,我们到达仲巴县,只有县政府招待所可以住宿。从仲巴到萨嘎的沿途,意想不到的荒凉,其程度甚至超过了改则至狮泉河一线。到萨嘎县时,汽油消耗怠尽,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中石油的加油站。加油站的前门没人,我只好绕到后面的侧门找人。一只不算小的藏獒本来懒洋洋地躺在院子里晒太阳,在我们找到人后正要出门时,这只藏獒突然不声不响蹿出来,照着我的小腿就是一口!然后人立起来向我猛扑,幸亏主人及时喝止,我才未被咬到第二口!好在我穿的很厚,挽起裤腿一看,小腿上只轻微地擦破些皮,未见血。从萨嘎到拉孜的路已经相对非常好走了,但颠簸了8000多公里的两条后胎和备胎已经不堪重负了,半路爆胎。我们早就想把两条后胎换掉,可一般县城都没有,好不容易找到有卖新胎的,一问价钱吓一跳,无奈中,只得加装了内胎,等到拉萨再换了。由于交通不便,这一带汽油也是相当的贵。漫长的一夜10月8日,从萨迦寺出来后,我们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到定日县,误以为要先到定结县,结果半道迷路,好不容易到定结县后,一问才知道走了正相反的路,无奈只得退回来。此时车内五人不同程度地出现腹泻(可能是中午大家在车上分吃了一个萝卜的原因),于大哥、猎影者已开始发高烧,到定日要穿过一大段沙漠,当时天已将黑,风很大,车辙几乎全被流沙覆盖,又一次迷路。天黑前,我们才走出沙漠地带。晚上九点半,天已很黑了。路很窄很颠簸,一会沿着悬崖一会沿着河边,当时离定日县大约还有三十公里,突然一声巨响,车子一歪就再也不能动了。下车一看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左后轮不见了!六个固定轮胎的螺栓折了一个,另两个折了一半,其他三个也扭曲变形,螺母只剩下一个了,车轮滚翻在车的右侧五、六米远!此时的于大哥和猎影者因腹泻和发高烧已在车里动弹不得,我只得带着两位女将拿千斤顶将车顶起。好歹将轮胎上好,又从右后胎卸下两个螺母拧在左后胎上(前轮的不敢卸啊)。这样本应六只螺母的轮胎变成右后轮四个、左后轮三个,以不到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匍匐前行,想坚持到定日县城再修车。就这样提心吊胆地翻过了一座山,在离定日还有二十二公里处的措果乡附近(天亮后才知道),突然听到后面的于大哥一声惊呼:“车轱辘!”紧接着又是咣当一声,汽车再次跌倒,我从驾驶室的位置眼见着左后胎从我的眼前向山下滚去!提着灯到十几米深的山坡下找轮子,山下就是一条大河。我们真是庆幸,如果是在刚才狭窄的上山路上轮胎脱落的话,就没处找了。在漆黑和泥泞中寻找了二十多分钟,终于找到了轮胎。但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如何将一个越野车的硕大轮子推上十几米高的山坡可是个大问题!我和两位女将连滚带爬地顶着大风,好歹还是将轮子弄了上去。这次不仅螺栓变形,螺母丢失,连刹车片都摔变了形,轮胎再也装不上去了。手机没信号,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用千斤顶把车顶起来。操作过程中,我的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又被钢圈重重地砸到,肿的比拇指还粗,半天动弹不得!五个病秧子只能在荒郊野外度过这漫长的一夜了,当时温度已是零下,开窗户冷,不开窗憋闷,遍地是成群的野狗,还要频繁地解决腹泻问题,真是难忘的一夜!不过塞翁失马,没有这一夜的煎熬,也就不会在早晨醒来时,拍到措果乡动人的日出了。天亮后,本想等过路的车子将我们带到县城找修理工,但等到十点多,却连一辆车都没见到!无奈中,我只好让两位女将照顾病号,自己徒步向前走去,转过一个山弯才发现前面三公里左右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镇子――措果乡。在镇上找到电话求救,一个多小时后,从定日开来的救援车赶到,先接走了病号,又拉来了修理工。下午四点,车和人员就安全到达了定日的珠峰宾馆。晚上躺下后,腰部奇痛难忍,象要折了一般,估计是修车时扭伤了腰椎,而且胃口也跟着较劲,在忍受剧痛中度过一宿。早晨疼痛有增无减,为了我,大家只得放弃了去绒布寺的打算。定日县医院比较简陋,无法拍片子,经检查初步确诊为腰椎软组织挫伤,必须卧床静养。医院药品有限,只开了一瓶正红花油,其他几人一起忙活着为我揉背、热敷。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老式热水袋帮了大忙,一个垫在腰部、一个放在胃部。早晨起来居然感觉基本痊愈了!两天的历险经历,害的我们在定日耽搁了三天,但总算是有惊无险。归心似箭从定日再度出发,我忍着疼痛,去了珠峰,甚至徒步四公里去看了冰塔林;然后去尼泊尔、樟木感受那甚至有点儿炎热的阳光;在日喀则、拉萨、江孜的柏油路上飞奔,去感受熙来攘往的人群;美丽的羊湖和那木措;青藏公路上,第四次经过海拔5321米的唐古拉山口,漫天的白雪......在小女儿一声声的“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的召唤下,我想我是有点儿归心似箭了。2005年10月29日傍晚,我回到了我日常生活着的城市――天津,这里的夕阳被遮遮掩掩的太多,全没有了西藏的辽阔与大气,但这毕竟是我的城市。推开家门,看着张开双臂跳跃着向我扑来的小女儿,看着妻子为我做好的一桌子饭菜,突然一种感觉由然而生:我这一生,活的值!本次旅行行程共历时48天,行程15640公里,体重减少6公斤。西藏人文地理藏马鸡藏马鸡马鸡属(Crossoptilon)为鸡形目(Galliformes)的中国特产属之一,包括4个种:白马鸡(C.crossoptilon)、藏马鸡(C.harmani)、蓝马鸡(C.auritum)和褐马鸡(C.mantchuricum)。其中白马鸡和藏马鸡为比较原始的种群。藏马鸡是世界珍贵鸟类,国外已经绝迹,只有中国西藏还有大量留存。它的分布局限于喜马拉雅山东北麓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主要分布于昌都、林芝地区和那曲东部地区。藏马鸡因产于西藏高原而得名,自1881年定名以来,其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它是白马鸡和蓝马鸡的混交型,应该列入蓝马鸡的同物异名;还有学者认为藏马鸡是白马鸡的一个亚种。藏马鸡在某些形态、生态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与白马鸡较大的相似性,但是其蓝色体羽明显区别于白马鸡的各个亚种。所以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主张是依照其特化的体色将藏马鸡作为一个独立物种。成年藏马鸡一般体长约80厘米,头顶绒为黑色,外观总体形态(尤其羽色)与蓝马鸡很相似,但腹部和前颈中央均为白色。颈项上的白色横带较宽,上背较暗,下背较淡。藏马鸡的耳羽簇并不显著地突出于头顶上,眼圈就像小学生用圆规画成的两个鲜红的太阳,耳毛特长、而且耸起,模样十分奇特惹眼。它们的头和脚为橘红色,尾巴是深蓝色,有金属光泽,因尾羽松散下垂时像马尾,故称马鸡。藏马鸡的食性非常有趣,幼马鸡吃“荤”,以金龟子、蚂蚁、蜈蚣等昆虫为主;成年马鸡改吃“素”,以嫩树叶、花蕾、草籽等为主,偶尔也飞进农田,啄食青稞和小麦。藏马鸡在每年5月份陆续进入产蛋期,大多成对分散在山里,只在早晨和傍晚时分出窝采食,晚上栖息在水源附近固定的高大树木上。为了躲避天敌,它们的窝设置位置相当隐蔽。藏马鸡的孵化期一般为24天,由于每一对藏马鸡都有各自的领地,所以窝与窝之间通常相距几公里。藏马鸡的孵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最早出窝的一窝雏鸡,不但它们的父母喂养,同时还由另外一些成年和亚成年体的藏马鸡协助喂养。随着其它窝雏鸡的孵出,一部分成年藏马鸡转去帮助其它的父母抚养雏鸡。文:邓高峰摄影:赵超西藏人文地理我的兄弟更桑我的兄弟更桑多年以后,每当我接到更桑打来的电话,我总会感到饥饿。回想我们在大峡谷那段出生入死的日子,也总是满怀歉意。当年,我的饥饿是自找的,可是更桑陪着我在那令人恐惧的大峡谷饥寒交迫,又是为了什么呢?我至今也想不透。我只知道,能拥有那样一段珍贵记忆,是我的大幸,对我的人生相当重要。现在,更桑依旧穿行在藏东南那奇妙的大森林中,惟一不同的是,那时候他做背夫,现在挖虫草、砍柴火,其实都是在打短工。而我还游荡在人群中,干这忙那,一切依旧。每次放下电话,总感觉时光仿佛停止了流动,一切似乎就发生在昨天,许多细节历历在目。最初的相识说来已然颇为遥远。1998年9月8日,我参加了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从源头杰马央宗冰川漂流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的派乡后,无法继续漂流,只好改为徒步。因为所带的粮食不足,我们必须撤走一半的人,于是分成两组,一组按原计划顺江而行,另一组退回派乡,翻多雄拉雪山直接进入墨脱。我是退回派乡的一组。在派乡,由于经费有限,寻找背夫非常困难,可是藏族小伙更桑却找上门来。我开玩笑似的出了个有点离谱的低价,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上路后,我就发现更桑有一个让我汗颜的好习惯:一路上,更桑总是走在前面,他不厌其烦地将山道上有可能挡道的石头踢开,以利后来者行走。大点的,脚踢不动,他就会停下来用手去搬。在通往墨脱的艰险的山道上,行李从肩上放下再背上,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让我对他的好感中甚至有了尊敬的成分。上路的第一天,因为我的习惯是边走边拍照,不知不觉就落在了最后。更桑随大队人马先到拉格,放下行李就返身来接我。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这时我们相识也不到二十个小时,没说过几句话,他这么做似乎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善良。那天晚上七点多,我和更桑才赶到拉格的鸡毛小店。经过几天的行程,我们在墨脱再次分队,我和更桑两人一组,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旅途。单独行动的第一天在我和更桑单独行动的第一天,他就病倒了。这天下午,更桑越走越慢,问他怎么了,他指指胸口表情痛苦。他只懂几句最简单的汉话,而我只会讲打招呼的几句简单藏语,我俩比划了半天也没弄清楚他到底哪里病了。走到天黑,我们也没找到水,渴得要命,也只好就地宿营。更桑看起来病得不轻,一说宿营,马上就地一躺,嘴里还直哼哼。我让他躺着别动,独自搭好帐篷,把他弄进去躺好,所有杂七杂八的东西也都收进帐篷放好。然后我打着电筒继续向前,希望能找到水。天越来越黑,走了十多分钟,只听见风声,没有热烈期盼的潺潺水声。回到帐篷后,我躺在地上,肚子咕咕叫,口干舌燥,心情沉重。翻出压缩饼干,喊更桑,他哼了一声说什么都不想吃。我吃掉一大块压缩饼干后,胃是舒服多了,但嗓子眼却干得好象喉咙一动就在剧烈摩擦。想到今天刚单独行动,更桑就病了,前无援手后无救兵,真有个三长两短,该如何是好?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我的肚子也疼了起来,这让我心情大为舒畅。这起码证明,更桑的病与我们中午吃的罐头和方便面有关。更桑的病因找到了,这就好办了,找出消炎药和两片痢特灵,二人用口水咽下。黑暗中不时传来更桑的呻吟声,我却没有一点办法帮他。一种深深的悲哀压得我脑子乱极了。峡谷里的和煦阳光昏昏沉沉的一夜,无梦。一觉醒来,蓝天白云,极棒的天气。好天气带来好兆头,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更桑钻出帐篷时,也精神抖擞,完全恢复了状态。饥渴促使我们急急赶路。第二天,我们很快就到了朱村。也许是男人们都去修路了,村里人对我们这两个外来者表现出了漠然的平淡。村庄不大,只有十来户人家,散落在陡直的山坡上,远远看去,山上的人就住在山下人家的头顶。没有人对我们的到来表示好奇,甚至没有人来打招呼。前行又是高得令人望而生畏的陡坡,我们逆江而上,走在地图标明的沿江之路上,但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在翻山,真正能看到江面的时间不到十分之一。每天就这样上上下下,我和更桑不止一次发牢骚:这鬼地方,我们走的路只算上升的总高度也有好几座珠穆朗玛峰了吧?一路上,除了早晚两顿饭(或者是吃干粮)的时间,剩下的全是走路。更桑说,他这辈子再也不会来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们通常是早上起来收拾好帐篷先走路,早饭(或者叫午饭)常常在下午两、三点。这时,和煦的阳光照在脸上,舒服得让人懒洋洋的。脚下林木遮挡着的目不可及的谷底,是咆哮的雅鲁藏布江,涛声穿过谷中朵朵棉花云,清晰入耳。此时此刻,在大峡谷的绿色气息中刚饱餐了一肚子大米稀饭的我竟有一种醉酒的感觉,于是干脆拿出防潮垫躺下睡觉,顺便把早上收拾时朝露未干的帐篷拿出来晾晒,以减轻重量。一路上很累,也很舒服,很快就过了旁辛、宗荣,夜以继日地翻山越岭。离开墨脱的第五天,我们就走过了加热萨乡,速度比预计的还要快一些。回想起来,其实一路上塌方、泥石流不断,时时毁坏路面,危险其实无处不在。只是我和更桑对这些早已麻木,也别无选择,只有向前。我们独行的第六天,得到发现大瀑布的消息,于是决定去看瀑布。但这个决定竟使我和更桑开始了十多天的艰难路途。患难真情翻越各布拉山才使我开始真正尝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凶险。走在各布拉山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回想从派乡翻越多雄拉进入墨脱,和从墨脱到甘代的那些极端难走、即使藏族同胞也认为不可思议的险途,这时都成了阳关大道。从巴玉村打听到去藏布巴东大瀑布的道路后,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请向导,我俩只好按照村民的描述,摸索着去寻找。开始的几天,路上都在下雨,山路很不好走,而且我们携带的食品也日渐减少,连压缩饼干都快没有了。更桑曾几次对食物的短缺表示担心,他说,去不了就不去了吧,回巴玉。我说:不行,这是我的工作,要去。他就没有再言语。沿途,更桑多次沿沟下去探路,虽然我有丰富的徒步长江和神农架找“野人”的经验,但和在山区长大的更桑比起来却是远远不足。在与山脊平行的山路走到了尽头后,开始顺一条泥石流沟直行而下。这条泥石流沟甚至比鲁古到巴玉的那段瀑布路更陡,几乎就是90度。最糟糕的是,这条在这个枯水季节干涸的瀑布、或说泥石流沟,除了大石头就是小石头,没有任何树枝荒草之类的东西可以攀抓。看来得改攀岩了。没有过多考虑,也没时间犹豫,我们小心翼翼地顺沟而下,不时需要手脚并用。我不断喊“稍稍的”(我和更桑创造的语言,意思为小心、慢慢的之类的意思),与其说是提醒更桑,不如说是安慰自己。走了不远,更桑脚下一滑,踩飞一块大石头。我看着那块脸盆大的石头象一只足球似的乒乒乓乓飞了下去,声音回荡了好久,空气中竟顿时有了一股火药味。幸好,更桑另一只脚和双手都抓稳了一块非人力可以撼动的更大的石头,安然无恙。走这样的路需要精神和肉体都高度集中,很快,我的前胸和后背就都是汗了。更桑!快躲开!走着走着,我的脑子稍一走神,脚下突然一虚,一块篮球大的石头飞向我脚下十几米外的更桑。我忙大声喊叫,更桑也许是听到了我的喊叫也许是听到了石头的撞击声,本能地往左边一闪。我眼睁睁地看大石头从更桑脑袋右边顶多十厘米的地方呼啸而过――我找了一处稳固的大石头坐下,觉得心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如果更桑闪向右边,如果石头不是从更桑的头部高度而是从肩部腰部飞过,那……真是老天保佑。泥石流沟总算走完了,我们转入一片松林,循着树上的刀痕摸索着继续前进。两个人没有一句话。这样的丛林之路表面上看起来比泥石流沟好走多了,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林木掩盖了的危险,其实比看得见的危险更可怕――在这样布满腐殖质和荒草的丛林里面行走,动作要领是每一脚都要试探着前进,先虚着脚探踏实了,再放下身体重心,每一步都马虎不得,稍许的松懈都可能产生惨重的后果。现在我们是生死兄弟就在看到瀑布的十多分钟前,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崖边一堆茂盛的荒草骗过了我的眼睛,稍不留神,我脚下一空,一个后滚翻,头朝下,飞下山崖。我还记得我头朝下飞的时候,左手本能地抓住了一个树枝或者别的什么,缓冲了一下,身子正了过来,屁股正好卡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我的右手一直攥着刀,挥了挥刀,右胳膊能动。我又甩了甩左胳膊,也没事。我正在检查双腿的时候,更桑过来了,一把抓过刀再不给我。他在我的下方,目睹了我摔跤的全过程。更桑说,我手中的那把刀,差点把我自己的脸砍成两半。从那天起,更桑就一直不再让我拿那把一米长刀了。在这之前,我一直用刀清除路上的障碍,并每隔几米就在树上砍出自己的印记,以免归途走错。看到瀑布的时候,我并没有期待中的那份悸动,胳膊腿都扎扎得疼,心情恶劣得直想哭。因为那一跤不但弄得我浑身都疼,还摔坏了我随身带的相机。两台相机中,一台打不开后盖的就先不去管它了;另一台我反复检查,看起来似乎一切正常,可是再顶级再专业的相机都是娇贵的,都经不住这么摔。最让人担心的是,这表面看起来一切正常的相机,真有了什么看不出来的内伤,以后拍出的照片都是“朦胧派”,那可如何是好?宿营时,我们发现粮食严重不足,而天又一直都在下雨。我们是不是有可能走不出去了呢?悲观的情绪开始弥漫。看看身边的更桑,我不禁满腔歉意。刚进大峡谷的时候,他是我的背夫,可是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现在,我们是生死兄弟。自从感觉到食物短缺以后,他就拒绝食用压缩饼干和方便面,只吃糌粑,理由是不好吃,吃不惯……可在食物充足时,他对这两样食物从没有表示过反感。更桑还先于我戒了烟,理由是他没有烟瘾。我们绝对不能这样劈擦了!这天,所谓的晚餐就是一桶开水,更桑坚持让我吃了最后一袋方便面,还要分我一半他的糌粑。我用军刀把那块两个烟盒大小的腊肉切下一半,坚持让他烤着吃。虽然腊肉的哈喇味这时早已不再令人讨厌,但我坚持没动。更桑见我脸上有了笑容,嘴里开始絮絮叨叨地抱怨:这地方,意思思不好……真真的,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地方……更桑说这天他去打水,第一次使用了我们的绳子,就这样,桶还是差点让激流冲跑了。他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让人害怕的地方……更桑再次夸起了他的家乡,坚持说,这地方不好,不好不好……说起来,更桑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少年时他离开怒江边的西藏左贡县,辗转到日喀则作了苯教和尚,再后来有一天,和尚不作了,要遍游西藏各地。用他的话说,现在西藏地方多多都跑了……更桑那天话也要比平常多,反反复复说:这个地方不好,不好嘛……然后,他突然问我:你,“老婆”有不有?我和更桑不可避免地要谈论一些男人之间的话题,我知道,更桑其实比较喜欢汉族的女孩子。他这天很是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皎洁(这兄弟一直不能准确发出我名字的准确读音),你“老婆”都没有,这样劈擦(藏语,死了、完蛋了的意思)了不好嘛!没有意思嘛。这样的地方不要来了嘛!不好嘛……更桑还说:你爸爸妈妈有,我爸爸妈妈有,我们俩这样劈擦了真的不好嘛!没有意思嘛……我们两个好好的快快回去嘛――我第一次发自内心地点头称是。睡吧……佛陀会保佑我们的那天,由于我们在走泥石沟前精简过一次背包,所以俩人只有一个垫子、一个睡袋,只能一人一半扯着睡,用我的毛衣当枕头,各想心事。更桑说:睡吧……我们两个,好人么,佛陀会保佑我们的。这时,摔坏相机的不快和可能走不出去的恐惧都渐渐离我远去了,随之而来的,竟是一些温暖的滋味,觉得这是一件很温馨的事情。进入墨脱以来,和很多兄弟一样,我越来越感觉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保护着我们,我相信我们不会有事的,紧要关头,我们总是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一切都不会那么糟糕吧……我想着想着,很快就睡着了。真是好运。第二天,找到一个好角度拍摄这个瀑布时,还看到了另一个大瀑布。阳光丝丝缕缕照亮了大瀑布,有了光就有了一切,我只要按快门就行了……现在想来,那是我在大峡谷度过的最愉快、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虽然,从后来冲洗出的照片来看,有哥们说,大瀑布没有你吹得那么壮观、那么神呀?我只好说:这只有放大了看,放到一间屋子那么大可能差不多吧,因为周围的参照物,连石头都是房子大的,照片都缩小了,自然看不出什么效果。放大吧,放大了也许可以感受得到……不亲身抵达那个地方,你无法感受到这一切,你无法体验那份愉悦……那种幸福我无法言表。我们出来了!回程的时候,再过那几条泥石流沟,我有了经验:让更桑前行,我断后,拉开十米距离。更桑上到左边,我就转右;更桑向右,我就蹦左。实在不得不在同一垂直方向,就尽量侧身,避免可能踩下的飞石。途中,老天仿佛故意和我开玩笑,头顶的雪山露出过好几次芳容,可惜我一直腾不出手来拍照。等找到能站住脚的地方可以动相机了,雪山却又钻进了云里……恐惧和饥渴都变成了动力,精神的高度紧张战胜了生理需要。现在想来,那段归途可谓神速,下午六点多,我们就爬到了最后一条泥石流沟的顶端,这意味着不用再担心飞石砸脑袋了,可以不怕脚下滑坠了,可以不用手脚并用,可以胡思乱想了,可以口渴就喝水了……坐在泥石流沟顶端,我拧开水壶和更桑痛饮,我们分食了最后一点糌粑,感到心满意足。莫大的幸福洋溢心头。真好啊,出来了,我们出来了,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随后,老天又给我们一份奖赏,在返回营地的路上,云又开又散,对面的雪山在黄昏的阳光里时隐时现并不断变换色彩……又是平生难得一见的美景。兄弟!别趴下!次日下山,更桑的脸色很是不好,当巴玉村遥遥在望时,更桑干脆以长跪的姿势趴地休息,一动不动。其实我也累极了,但总不能都倒下。那么,我就得挺住。我没话找话,和更桑东拉西扯地瞎聊,更桑始终四肢着地,我讲半天,他才哼一声。从扎曲下山到江边,路在帕龙藏布江边分成二条:江上的吊桥通向门中村,然后通向绒扎大瀑布沿江而上的大道通往排龙――排龙就在川藏公路边上,公路之类的象征现代文明的东西构成了另一张网,顺着这张网很快就能到达我的家乡。那阵子,我对家的渴望前所未有的强烈到几乎难以忍受的程度。在去往绒扎大瀑布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些当地人,全靠更桑用藏语跟他们打探道路。更桑应该说是个好翻译,虽然还不能理解我的全部意思,但是他跟村民的交流和侃价却是我根本无法进行的。在门中村的人家借宿一晚后,我们依旧雇不起向导,只能继续靠自己探路。出门一看,很好的晴天,天上云彩泛着橙色的光,白雾从林中缓缓飘过木屋,远处的雪山时时露出在绿色的山头中,真是绝佳的景色。举目仰望,满目苍绿,这是一种真正的绿色。视线所及,纯净绿色的上面,是雪白的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雪峰。那时我便感叹:只有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你才能体味到真正的纯净的绿色。相比而言,我以前所见过的绿色都掺杂了太多的杂质,只能说是一种灰绿。插满经幡的山顶我和更桑蚂蚁上树般继续向渐次升高的山头爬去……据后来公布的最新数据,大峡谷的极值深度达6009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呀!我熟悉的长江三峡的极值深度是800米,金沙江虎跳峡3000米,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也只有2133米……这一带,正是大峡谷地形变化最为剧烈的地方。离开村子不久,我们就爬到一个插满经幡的山顶。站定喘息,发现了几棵挂满橙黄“梨子”的大树,捡起树下落了一地的果实,尝了一口,又涩又酸,腮帮子都快掉了。我们互相开玩笑说对方弱智:要是能吃,还不早被别人抢光了。后来我查书,那“梨子”大约是藏木瓜,饿极了其实是可以抵挡一下的,只是没有坚强意志是无论如何咽不下去的。路一直是很陡的上坡,好在我和更桑已经习惯了这样无休无止的爬山了。从门中村走的时候我和更桑只带了一条睡袋,把更桑的军用棉被、帐篷外罩等等一些似乎可以不用的东西都留在了借宿的人家,所以这天晚上睡觉时,又是一人扯着睡袋的一边,每人总有半个身子露在外面。更桑很快入眠,大森林也寂静下来,我却浮想联翩,想起家中的许多平常细节都倍感温馨。我翻来覆去地瞎折腾,更桑自然也没睡好。早上起来他对我说,他做梦了,梦见我俩在美丽的日喀则,爸爸妈妈都有,水多多有了,我们都一口气喝了四、五壶水……我闻言心里升起阵阵愧疚。我这么冒险、吃苦、受煎熬是为了满足我那贪婪的好奇心和虚荣心,更桑他这是何苦呢?他完全没有必要为了那点可怜的工钱一定要陪我走完这条有先死之忧的路,受这缺水少食的苦呀!就像他说的,要不是朋友,才不会来……甚至,这时候,他身上的钱也已经差不多被我花光了。严格来说,这时我已身无分文,花的是他的钱,更桑是我的债主……更令我愧疚的是,在这种境况下,他仍然保持着那令我尊敬的随时清除道路障碍的良好习惯,那是他骨子里的东西。当时、现在和以后,我都认为,那次一个多月的大峡谷徒步,更桑给予我的要比我给他的多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不要自甘堕落,努力去做一个善良的好人的信心。把生命系在荒草与树枝之上大峡谷徒步的这些日子,更桑一直极少摔跤。说老实话,更桑的体力和走山路的能力都比我强,但这天他却走得踉踉跄跄,这只能是和营养跟不上有关。早上起来,我也明显感觉到腰、腿以及胳膊都酸酸得疼。虽然走得踉踉跄跄,但我们的速度并不算慢,下午两点半我们就爬上了山口,谷底传来的轰鸣声使我们兴奋起来,那是我们熟悉的雅鲁藏布江的鸣唱,这意味着,我们也许再不用向上攀爬了,绒扎大瀑布应该就在我们脚下。路上遇到门中村的猎人,从他们中请了一个向导。上路后,才发现去大瀑布的路恰好和我们昨天走的错路方向相反。从营地倒回去向上走不短的一段路后,再从一处草丛里向右――没人指引根本看不出路会在这里。在向导的指引下,走过草丛、山溪和山洞,路又变得直上直下,只是没有泥石流沟的危险,而且还有荒草和树枝可以攀援。“把生命系在荒草与树枝之上。”我一直念叨这句话,想着日后一定要把这句话写进我的文章里,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经过一个极险的路段,陡直的坡上能抓的只有荒草。只有拼命抠住草根,才能防止下坠。我庆幸自己骨瘦如柴,要是胖子,没准能把草根都扣掉。有一条几百米高、两三米宽的瀑布从山顶直泄而下,一直在右侧伴随着我们。待到我们下完陡直崖壁才发现,这陡直崖壁的底部就是山顶飞瀑下的河床。河床里布满乱石,水深没膝。江边照例布满巨大无比的石头,在大石上爬行,滑溜溜的无处可抓,我告诫自己越到最后越要小心。这时,阳光慢慢从上游流淌下来,河面上波光闪闪。兄弟,扎西德勒!离开绒扎大瀑布,我们终于返回到八一镇。我找朋友借到钱后,先付了更桑的民工费,偿还欠债,然后买了次日一大早开往拉萨的车票。接下来的事就是要请更桑好好吃一顿。在一家小餐馆,我正在点菜,更桑却不见了。等半天才知道,刚拿到工钱的他,竟然给我买告别的礼物去了。礼物如下:压缩饼干若干、川曲酒一瓶、啤酒两瓶……我很感动又有点莫名的伤感。这一路上,更桑竟然以为我最喜欢吃的东西是压缩饼干。可能是因为路上我一直舍不得吃,每次留到最后的食物都是压缩饼干吧。唉!他哪里知道,野外生活多一点的人都有体会,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谁愿意吃压缩饼干的。我却没有什么东西送他,清点行李,只好把手电筒、圆珠笔之类的,和除了身上穿的以外的脏衣服都送了他。那顿饭总共花了四十八元,更桑抢着付帐,他说,现在,我的钱比你多嘛……我感动得鼻子直酸,几乎是粗暴地坚持由我结账。第二天早上六点的车,四点钟听见有车响,更桑就一骨碌爬起来下到院子里去看。他怕我睡过了,误车。他知道我误不起车也不能误车。这一夜,他没怎么睡。更桑送我上车,依依惜别,我们很自然地行了个藏式贴面礼。我看到他的眼角有泪光在闪动。车开了,我的泪也流了出来。这是我在那一年惟一一次流泪。回湖北后的一天,突然接到更桑从遥远的西藏林芝打过来的电话,他挂念我回到湖北家中是否一切安好?更桑汉语很糟,我藏语说不了几句。我们握着电话,满肚子话却说不出来,急了半天,急得泪水都涌出眼眶,也只能说清楚扎西德勒,然后就再也说不清什么了……后来更桑还给我写过两封信,前一封他是用藏文写的,再找人翻译了给我;后一封,他大约没有找到人翻译,干脆寄给我的就是藏文。藏文我自然看不懂,但我觉得我能看到那我看不懂的文字中的意思……西藏人文地理吉几吉几大威德怖畏金刚,梵名阎曼达嘎,藏语称“吉几”,意为降阎魔尊,又有怖畏金刚、阎罗敌、六足尊明王、牛明王等称谓,是藏传佛教密乘无上瑜伽中的主要本尊神,在藏密中被视为文殊菩萨的教令轮身忿怒相。按密宗义理,五方如来可显化为五菩萨,而五菩萨又可以显化为忿怒威猛的五明王。大威德金刚即为阿弥陀佛化显之五大明王之一。藏传佛教绘画中最令人震憾、的题材正是这些原始神灵、苯教神灵、佛教神灵中的忿怒身,这些神灵造型大多是动态夸张、表情激愤、神态威猛、孔武有力,呈多头、多眼、多手、多足的各类明王、金刚、护法、佛母、明妃像,或是呈张牙舞爪的牛头马面变化身像等。在这些造像中还有许多是男女身相互拥抱的,即俗欢喜佛,佛学上称之为“双修法”或“双运乐空”,是象征“悲智和合”的造型。藏传佛教密宗教法云:“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也就是说大威德金刚的“威”表现在以凶暴威猛力慑伏一切恶鬼魔障。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使众生从无明中解脱出来则是,故曰大威德金刚。藏传佛教密乘各派均修其法,尤为格鲁派(黄教)所尊崇。常见的大威德金刚的造像主要有两种,没有拥妃的单身像叫“吉几巴卧”,拥妃的双身像叫“吉几哈松”。单身大威德像为三面、六足、六臂、蓝身色、裸身、乘一头大白牛。双身大威德像为九首,九面上各具三目,金刚全身裸露呈,蓝色,九头中间一头是水牛形,面目狰狞,呈恐怖、忿怒至极像。其余各头造型、色彩、表情各异,或黑或白、或忿怒或勇猛。九头之上为如来型阿弥陀佛像,象征他是阿弥陀佛化显而来。在造像中也常以无量寿佛象征本尊佛阿弥陀佛的化身。头上有粗大的二锐角,水牛鼻上翻,血盆大口,卷舌、獠牙、露齿、戚额,目似刀剑,须眉似火。头戴五骷髅冠,赤发上冲;以五十颗鲜人首为项饰,黑蛇为络腋,以骨轮骨饰等为庄严;有三十四臂,诸手,各持铃、杵、刀、剑、弓、箭、瓶、索子、钩、戟、伞、盖、骷髅等兵器,成扇形分列身两侧,以不同的寓意表示慈悲、智慧、勇猛、精进、坚固等不同教理内涵。中央主臂拥明妃,左手执钺刀,右手捧盈血颅骨嘎巴拉碗。最上二手执象皮披风之脚。16条腿,呈右屈左伸,一足踏象征八天王的走兽:分别是水牛、黄牛、鹿、蛇、狗、绵羊、狐狸;一足踏象征八位明妃的乌禽:鹫、枭、鹦鹉、鹰、鹊、鸡、雁等。金刚像背饰一圈红色火焰纹光,更强化了大威德金刚的威猛法力。画面顶部天界有众多神佛护持,画面下部有身饰烈焰背光的众护法神祗护卫,全画色彩对比强烈鲜明、神圣典雅,喻意深刻。此幅大威德金刚唐卡的造型、色彩、持器等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大威德以理念的象征、理智的暗寓,集中文殊菩萨的智慧、观世音菩萨的理德、金刚手菩萨的摧伏魔怪的威力,以实现扶正压邪,弘扬佛法大德的教寓。文/康・格桑益西
本文档为【西藏人文地理06第3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4.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440
暂无简介~
格式:txt
大小:33KB
软件:记事本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8-11-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