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技能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233

教师技能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233

举报
开通vip

教师技能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233 单元一 探究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研究 一、探究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的探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无论是在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接受培养与训练,从而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 二、认识探究性学习   最早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请看课例: 课例为《和朋友一起玩》 教学...

教师技能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233
单元一 探究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研究 一、探究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的探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无论是在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接受培养与训练,从而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 二、认识探究性学习   最早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请看课例: 课例为《和朋友一起玩》 教学片段              哈尔滨市复华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郝金凤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愿意带着朋友们去江边放风筝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朋友们一起玩”!(边说边贴课题) 二、开展活动,经历探索过程 1 、想办法取脚印 (课件:江边放风筝图片、沙滩脚印图、四种物体上下跳动,印出四种平面图形) 想一想,怎样才能取到它们的小脚印呢? 2 、动手操作取脚印 选择一位最喜欢的朋友,把它的小脚印取下来 ! ( 学生动手操作 ) 3 、分类展示脚印 师将四个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 请一生把取到的小脚印贴到黑板上 ! 贴之前,好好想一想,你的小脚印贴在哪比较合适呢? 你为什么把小脚印贴在这了呢? ( 师板书:长方形,并根据学生情况相机写出其它三咱图形的名称 ) 你画的小脚印叫什么名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指名部分学生将取到的脚印分类贴到相应的图形下面。 4 、帮小脚印找主人 师生对答儿歌:我是正方形,我是谁的小脚印? 我是正方体,你是我的小脚印。 小脚印哪里来? 小脚印这里来 ! 生生对答儿歌: ( 其它三咱图形 ) 细心的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几种图形? 评课:( 刘艳慧 老师 )   《和朋友们一起玩》一课,老师创设了“和朋友们到江边放风筝”的探究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以及动手操作、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整节课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的过程。 教师在课的伊始没有直接给出几种平面图形,而是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体验“面在体上”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用哪些方法可以取到这几种物体的小脚印,也就是四种平面图形,然后自己动手取脚印,并将图形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图形下面。这个过程,教师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进行猜想和假设,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知识的认识,并培养了探究的能力。   上面的课例会给我们一些启发,那么什么是探究性教学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探究性学习 可以定义为:“探究性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有六个学习培养目标: ( 1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 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 4 )学会分享与合作; ( 5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 6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探究性学习有五个特点: 1 .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都是开放的) 2 .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3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 4 .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 5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任务驱动   其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是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确定课题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课题的成人化和学院化。孩子们有很多的想法是我们成人想象不到的,关键在于他在做的过程中能否找出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这是有价值的。 三、探究教学   探究性学习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   教师的探究教学,从宏观而言须要做以下三方面工作:探究教学设计、探究教学组织、探究教学评价。 教学课例:《平面图形交易会》字幕稿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片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量、画、剪几何图形,去感知几何图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对平面图形各部分各称的认识和理解,巩固平面图形的画法;在探究式学习中掌握方法并形成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动手、交往的能力,合理利用空间的能力及判断预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量、画、剪几何图形,去感知几何图形知识的综合运用,探究出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体验到合作的重要。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纸张制作出更多的平面图形。 教学用具:课件。分值卡。 学生用具:彩纸、剪刀、格尺、铅笔、半圆模具。 教学片断设计: 第一轮交易 1 .读要求。 2 .提出问题。(少工具) 3 .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制作。(计时 6 分钟) 5 .统计得分情况(运用估算、简算知识) 6 .谈感受:说说你都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7 .检验处统计员说市场分析和建议。 评课:   《平面图形交易会》这节课根据学生和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不同地位、作用、探究内容、探究阶段以及学生不同学习意义的建构,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辅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探究。   《交易会》初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工具不全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愿望,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介绍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同时在小组合作过后,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成功的体验或失败的教训?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总结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并通过鼓励、反馈等行为,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师指导探究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情感体验者,是评价的主体。   小组合作探究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倾向,还要考虑学生个性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使小组合作互动增值,互补高效。其次,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自觉承担相应的任务,明确分工,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在小组探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探究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会油然而生,本节课中,小组中有画的、有剪的、有换分的,亲密合作,最终才能取得高分。再次,教师适时组织小组成员围绕探究课题的新进展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在群策群力中感受团体合力,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最后,教师将评价的重心由过去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合作达标,确立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 (一)探究教学设计 1 .探究教学目标设计   探究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为探究性学习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探究教学目标既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归宿。探究教学设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合理、有效、适当的探究教学目标。 2 .探究教学活动设计 (1)引入探究课题设计 (2)合作小组设计 (3)恰当地启发指导调控设计 (4)反馈交流活动设计 3 .探究教学设计原则 (1)问题激发性原则。 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或通过教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情境体验性原则。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真实的探究性学习情境。 (3)探究实践性原则 。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实验、收集资料、表达交流等,亲自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4)开放自主性原则。 通过探究主题的实用性、活动的趣味性、评价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5)合作互补性原则。 探究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互助协作。 (6)量力尝试性原则。 就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中,所设计的探究课题要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探究活动的障碍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的目标过易或过难都影响探究的效果。探究目标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是经过学生努力尝试能够达到的探究目标。 (7)评价发展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多侧面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时,既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二)探究教学评价 1 .探究教学评价原则 (1)过程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激励性原则。 教学课例:《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片段实录 评课:   这个教学片段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这个教学片段,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认识到同一只昆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学生根据给出的一组图片,分小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去称呼这些昆虫。   这就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从而建构起新知的过程。   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以探究活动的状态和成果为依据,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作出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即让学生把研究成果:“给昆虫的不同的称呼写”在黑板上,大家一起来评价反馈:你喜欢哪个昆虫的称呼,为什么?这样评价的目的,促进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健康开展。 在探究评价中,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体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的结果以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等,都是难得的评价点。 四、探究教学能力 (一)影响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因素 1 .教师探究教学的内驱力 教师是否从内心接受探究式教学方式、是否主动积极地接受有关探究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是否心甘情愿研究探究式教学等,将是影响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 2 .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 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影响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教师要自如地实施探究教学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 ( 1 )学科知识 ( 2 )科学本质的知识 ( 3 )教育文化背景知识 ( 4 )教育策略性知识 3 .有关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专业素养 探究式教学教师专业素养包括: ( 1 )乐于探究式教学,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探究教学对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意义。 ( 2 )了解探究的过程,能有效组织和指导探究性学习活动。 ( 3 )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 4 )善于创造探究性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共同参与探究活动。 ( 5 )了解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知识水平和现在的技能。 ( 6 )了解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原有的概念、认识潜能、发育状况、身体素质、情感发展和行为动机。 ( 7 )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一道制定探究活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以使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 8 )尊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不同观点、表示的不同态度和持有的不同价值观念。 ( 9 )用发展、激励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见。 (二)目前教师亟须提高的探究教学能力要素 教师要加强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众多探究教学能力中,我们认为 目前教师亟须提高的探究教学能力为以下四种能力: 1 .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 2 .指导与启发学生探究活动能力 3 .组织与调控学生探究活动能力 4 .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抓住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的核心理念,深入理解探究式学习方式,切实转变原来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把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讲 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单元二 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培养与训练   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探究信息能力,是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的一个专业性技能,它是指导学生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基础,是教师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的必备条件。它包括教师自身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搜集信息任务的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信息过程中细节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素包括: 1、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   主要指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2、巧妙设计搜集信息任务的能力 3、细心制定搜集计划的能力 4、选择和提供恰当搜集范围的能力 学生搜集信息将面对大量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而且这些材料不是随意选择的,它们必须与搜集任务存在某种关系或联系。 5、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教学课例:《书的世界》 下面是设计的全文,其中刷红的部分位录像呈现的内容。 建立班级图书角       ——《书的世界》教学设计(二)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 刘彩凤 内容分析   《书的世界》是北师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开放单元,教材编者设计了参观图书馆、逛书店、借阅图书、介绍图书、分类整理书架等一系列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书的知识,了解获得书的途径,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交际。这种设计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总体设计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我们的教学条件,我对本单元的总体设计是组织两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达到并拓展教学目标。第一项活动——走进书的世界,在了解获取书的途径、观察封面等活动中识字、写字,用两课时完成;第二项活动——构建书的世界,通过师生合作共建班级图书角的活动,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为学生提供识字、分类、口语交际、参与管理、自由写话、自主评改的实践平台,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活动环节 一、课前参与:   学生准备一本自己最想推荐给同学的书;老师准备好书架,书架里分四类摆放一些书:科学知识类、名著经典类、学习辅导类、休闲娱乐类。 二、课上活动: (一)回顾导入,提出任务: 1、同学们,不久前冬冬带着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十分精彩的世界,还记得那里吗?让我们再一起去看看(课件:从图书馆到书店到各种书籍的图片)。 2、冬冬带我们走进了哪里啊?(师生板书:书的世界) 3、走进书的世界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呢?(生自由发言)所以我们说(课件: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4、今天我们一起在我们的教室里建立一个书的世界,好不好?(课件:建立班级图书角)(指名读) (二)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带来的书。 1、课前,老师请每个同学为我们的图书角准备了一本你最喜欢的图书,带来了吗?快给大家介绍介绍自己带来的书。(简短介绍书名。) 2、都想介绍自己的书,先跟同桌说说吧。注意:重点说清楚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为什么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让同桌听了也喜欢上你这本书。(同桌介绍) 3、谁喜欢上同桌的书了?推荐同桌来介绍介绍。(指名介绍,感兴趣的同学提问)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意识。交流中拓展识字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摆放图书,感悟分类方法。 1、听了你们的介绍,真希望马上就读到大家带来的这些书!那我们现在就把这些书收上来,摆在小书架上,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书的世界! 2、等一等!老师发现你们带来的书内容丰富多彩,外形大小不一,要是随便摆到书架上,会不会给以后看书带来麻烦呢?我们定一个摆放标准(课件:查找方便,整齐美观。)(指名读。) 3、你有什么办法达到这个标准?(板书分类摆放) 4、看看丁丁的分类方法,适合用来给我们班级的书架分类吗?(课件:丁丁的分类方法方法)。   1)默读,想一想丁丁是怎样分类整理自己的书架的?   2)讨论,我们能用这种方法分类整理我们班级的书架吗? 5、我们还得自己想办法分类!老师课前已经在我们的书架上分类摆放了一些书籍,观察观察,老师是怎么分类的?请四名同学分别从四层书架中拿出三本书,利用实物展台让全班学生一起读书名,判断属于哪一类。(读书名的过程中交流识字途径和方法。) 6、老师已经把每一层书属于哪一类写出来了,就放在书架上,快拿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学生揭示书架上的卡片,卡片一面大字书写类别名称,一面书写一句话:休闲娱乐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名著经典类——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科学知识类——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学习辅导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现在请你想一想,你带来的书应该放在哪一层? (1)先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解决难以判定类别的问题。) (2)指名一小组汇报,分类清楚的即可放入小书架。 (3)哪组同学分类时遇到了问题?(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附:课堂实录 生:我们的季松达同学带来了一本书,名字叫《机器岛》。这里面讲的都是故事,我们认为应该放在故事名著类,季松达却不同意。 生:我看过这本书。故事里面讲的都是机器岛的一些科学知识,所以我认为应该放在科学知识类。 师:噢,大家快来帮帮忙。 生 1 :我认为这本书既可以放到故事类,也可以放到科学知识类。因为喜欢科学知识的同学在科学知识类里看到这本书,会很高兴,因为这里的科学知识很多;喜欢故事书的同学,在故事类里找到这本书,也会很满意,因为这本书里故事很多。 师:同意吗? (4)现在再看看你们小组的图书,看看还有没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问题了,就按照不同种类,放到小书架里来吧。 [ 设计意图:给图书分类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本次活动并不要求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分。因此,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讨论、选择、判断中感悟简单的分类方法,不仅锻炼了思维与表达,也拓展了识字量。尤其是交流了识字方法。 ] (四)自由写话,自主评改。 1、请这四位同学为我们摆放图书、整理书架;同学们,我们自己的书的世界就要诞生了,你们想没想过怎样走进这个书的世界呢? 2、你们有这么多话要说,不如我们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把话写清楚,不会写的字想办法用拼音代替或者画个符号来表示。写好了反复读一读,看看写清楚明白了没有。(生自由写话,师巡视选择典型作品准备全班交流、评改。) 3、(实物展台全班交流、评价修改两份作品)第一份:请 ** 读一读他写的话,大家注意看、认真听,等她读完了评一评。(引导学生从内容、语句、用词、书写几个方面来评、改。)第二份: ** 写的话中有个符号,看看我们能读懂吗?(指名读,本人判断。) 4、有没有和他们写的不一样的?(请书写出色、适合张贴的同学展示。学生评价后激情宣布)我们把他的作品贴在图书角好不好? 5、把你们写好的话,根同桌交换读一读,发现问题改一改,改好了也重新抄写贴到图书角来!(生自主修改、抄写后张贴。) 6、看着你们写的话把我们班的图书角打扮得这么漂亮,这是你们自己建立起来的书的世界!老师为这个小小的书的世界写了一句话 [ 课件出示: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 ] (学生自己试着读,指名读)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喜欢这句话(齐读)。 7、结束语:在书海中阅读冲浪,在书香中快乐成长,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幸福和有意义呀! [ 设计意图: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从一二年级开始培养。我们的语文课上如果能经常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自主评改的写话练习,并且通过互相交流、张贴等方式激发写话兴趣,就为今后写好段、篇打下了基础。 ] 评课:   刘彩凤 老师设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建立班级图书角》,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理念中,关于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则。   课例中设计的是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书的世界》的一部分。《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单元,教材编者设计了参观图书馆、逛书店、借阅图书、介绍图书、分类整理书架等一系列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书的知识,比如分类、获得书的途径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交际。教材的这种设计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班级的教学条件,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大胆合理的重组与开发,总体设计是组织两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项活动是走进书的世界,设计了课前布置学生与家长逛一次书店、去图书馆借一次书,带回你了解到的有关书的新知识;课上通过带领学生交流这些新知识,在了解获取书的途径、观察图书封面等活动中识字、写字;第二项活动是师生合作共建班级图书角,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引导组织学生探究图书分类的方法、参与班级图书角的创建和管理,从而为学生提供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自由写话、自主评改的实践平台,在探究实践中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这些活动的设计,符合教材的编写理念,切合教材的目标要求,却远远超出了教材所呈现出的有限内容,设计出活生生、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了有教师教学个性的课程资源。 二、培养与训练的过程与方法 (一)要开展主题性教学研究的培训   主题性教学研究活动一要做到全员参与,二要紧密结合课改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从问题入手,让每一位教师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主要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小课题的研究。 (二)要以“研究课 " 案例为切入点进行反思式培训   参与教研活动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者要把握好时机,选准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作为反思点,组织教师集中力量进行剖析,最终对研究小主题有新的认识。   我们可以将反思过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及执教者、听课者写课后反思、案例或教育故事四个过程。 (三)要进行行为跟踪,实施全程反思的跟踪培训   培训过程中,培训者不能仅仅把制定主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组织研究课反思当作培训全过程,还要有目标、有层次地逐渐推进教师对小主题的研究,要不断地指导研究方法,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教师小主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培训者要跟踪,调整,引导,直至帮助教师完成研究过程。 三、情境训练 (一)要有明确的搜集目标   学生在搜集大量与探究主题有关的资料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资料,让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按内容分类、筛选,分析其内在联系,发现问题,确立子课题。 (二)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报刊进行资料的搜集   利用图书报刊搜集信息资料就是采用“文献”搜集法。探究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文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利用是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及其他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1、文献资料的分类   按信息被加工的程度,可将文献资料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等三类。目录、题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是由一次文献提炼而来的,而综述和述评文献则是对二次文献和一次文献进行加工和筛选等而获得的。要真正看到原作者的思想,还是必须去翻阅原始文献,即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包括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等。 2、搜集与加工文献资料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一般而言,探究活动的前期工作之一,就是查阅和研究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查找资料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明确探究课题的地位 (2)提供已有的研究信息通过资料的查找,可以了解到在这一领域中已做过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就,还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关键何在,从而使学生的课题探究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 (3)提供如何进行研究的信息通过资料的查找,可以了解到本领域研究的一些基本事实和思想,以及其他研究者在本问题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提供修改意见搜集的资料有可能会对学生的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使研究更为完善有效。 (5)酝酿出新的课题通过搜集和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一定大为开阔。学生会惊讶,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就会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3 、怎样快速有效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为有效进行文献的查找,可以按照下列所示的过程进行: 分析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选择检索方法——查找信息线索——索取原始文献——获得检索结果 4 、怎样搜集、分析文献资料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同时,应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记录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写批语、做记号、作摘录、写提要、做札记、写综述等等。 (三)怎样利用网络搜集信息 教学课例:《走近数据 聚焦九五》 请看课例:   《走近数据 聚焦九五》一课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课,是以《现代小学数学》第九册的“百分率应用题”和第十册“统计图”为主要知识支撑,以“数据‘九五'”这个网页为学习资源和活动依托,借助“因特尔单元计划”教学模式,力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网络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和训练量,将分散学习的个体融合成研究学习的团体,学生在互相协作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从而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训练目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协调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计算分析,感知祖国在“九五”期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节课是分三部分进行的。   第一部分,是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九五”期间的各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信息,并且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利用统计表、统计图等数学知识去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教师在这基础上对学生们搜集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再次的梳理加工,并且将学生搜集的信息发布在一个可供学生自由交流的平台上,这就是利用学生搜集来的数据信息制成了一个网站——数据“九五”网。 第二部分,就是课堂实践部分。   这个网页分别整理了 “国民经济、金融贸易、教育事业、人民生活、旅游行业、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建筑行业”这几个方面在九五期间发展的数据信息。学生可以任意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   到底那一个行业发展速度快呢,学生就想会到用百分数进行比较。   于是,学生按小组进行统计,学生们进入各自的网页,看到这里的一个链接,进行后,可以利用这个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进行统计,学生统计无误后,按这个表单提交键,他们统计的结果就自动生成在数据库中去。然后,学生们就可以在这在汇总表中,看到各组统计的结果。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我国九五期间各行业的发展是成普遍增长的趋势的。   这节课的第三部分,我则利用这个网站的交互功能,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   在网站的首页我们看到了这三个链接,学生们可以在“编一编”里,利用搜集的数据去编写一些百分率应用题。做出答案后,按“提交”键,所编的百分率应用题就会自动生成在题库里了!然后在“做一做”中去试做一下,自己编写的应用题!选中一题之后,点击它,就出现一个做题栏。学生们就可以按要求进行做题了。每组学生合作作对一题加一分,做错题不加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编写的习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学生们根据在网页上的数据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由编写出来的,每一道习题都是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学生有权选择习题进行练习,有权去挑战其它小组同学编写的习题,在微机的智能判断下看到自己小组的动态成绩统计图呈上升趋势时,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学习的热情也就空前高涨。   选取贴近教学的、能引起孩子兴趣的网络搜集信息任务,分工明确,所用技术符合孩子年级特点都能提高网络搜集信息效率。 (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称为活动教学,它有别于接受性的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在思维上的独创性和在活动中的愉悦感。儿童生来是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自己做试验,自己在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物,从而获得有用的经验。 (五)指导学生科学地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   首先,初步删除重复无用的信息,其次,对信息资料进行梳理归类,最后,进行信息资料资源共享。 单元三 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研究 (一)对教师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理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具备研究素质的教师的指导。教师首先应当自己去研究,试图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尤其是要提高自身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的相关能力,再在学生探究性学习中承担研究方法指导者的角色,给学生及时必要的方法指导和建议。 (二)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能力要素   包括启发与指导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目标的能力;启发与指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的能力;启发与指导学生设计恰当探究问题的能力;启发与指导学生进入探究情境的能力;启发与指导学生营造和维持探究的积极心理氛围的能力及启发与指导学生评价探究进程及结果的能力。 (三)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的方法 请看课例: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片段) 科学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林森 教学目的: 1. 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形式,交流获得岩石的亲身经历。 2. 在课堂中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 , 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 通过科学学习,孩子们会对岩石产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能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内容: 观察岩石 给岩石分类质疑( 这块岩石属于 哪一类 ?)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观察岩石 1 、让我们交换一下彼此的发现,最关键的是要看一看他汇报的观察方法和你采用的方法是不是相同的。 2 、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那你说说我们怎么知道了关于岩石的这么多的信息。 1 、学生汇报方法:摸、听、看、猜 2 、学生各抒己见看到了岩石的特征 给岩石分类 1 、看来我们的观察方法越多,我们知道和了解得就越详细, 每一块都不同,它们能不能分分类类呢,你们想怎样分? 1 、学生汇报:按照颜色 按照花纹 按照轻重我们首先选了一个中间的石头作为标准,比它轻的分为一组,比它重的分为一组。 这块岩石属于 哪一类 ? 1 、有没有一些岩石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如 不同的类别? 2 、看看我们刚才观察到岩石的特征,和我们的分类标准,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1、岩石分类结果交流。 2、分类的方法就是我们的分类标准 评课: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启发与指导至关重要。《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一课是以观察研究岩石作为起点,在本课中,学生将自已原有对岩石的认知进行交流,并运用各种方法探究 “ 我的岩石 ” 。教师较好地体现了如何集中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时候允许学生探究他们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以及如何抓住机会发展探究技能培养探究情趣。   学习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科学的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孩子提出:对于特殊的岩石,我们该把它分为哪一类呢?这样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其实掌握探究的方法很重要,而分类的结果如何,并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孩子们对岩石产生了更大的研究兴趣,能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我们完全可以假设,当孩子们在野外捡到一块岩石时,他再也不会看过后就随便地扔掉,他们会想起在以前观察的岩石活动,于是他们会通过用手摸、用小刀刻等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也许还会把岩石带回家,把它分类放好。这是我们所期望的,并且通过科学探究完全可以达到的。   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自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性实验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它是在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条件下,让学生去体验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经历。 开展探究性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什么呢? 请看教师论坛。(郭永军、魏亚波、尹鸿展、 曲颖 老师) 第 1 个发言: 郭永军 1 :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有关开展探究性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实验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现实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看到实验对科学理论的检验作用,忽视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理论的探索过程,把实验仅看作是附属于理论、服务于理论的手段和工具,并认为教学时进行实验,只是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不是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与学习相伴而行。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一些教师教学时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甚至一味强调条件的限制,取消实验。这种认识与行为极不利于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应当消除。 第 2 个发言: 魏亚波 1 :   我同意郭老师的观点,我认为正确处理电脑模拟实验与动手实验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尽管电脑模拟实验有许多动手实验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教学中仍不能完全取代动手实验。因为动手实验的某些作用,诸如以非语言方式向学生传递的有关科学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念及行为标准等,是电脑模拟实验所不能获得的。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那一件件融入了人类智慧的实验装置,都在无声地传递着某种科学思想,透过它可以看到科学进化的实验、仪器设备背景,寻觅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足迹,领会实验设计者匠心独具的巧妙方法、用心良苦的教学思想。再如,教学实验现象也将教师与学生本身吸引到实验上来,师生全神贯注地操作实验,被实验现象所吸引,特别是为实验的成功、挫折而惊喜、焦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高度统一起来。 第 3 个发言: 曲颖 1 : 对,我们既要注重实验的结果,又重视实验的过程才行。   传统实验教学过分重视取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轻视实验的过程,以致很少给学生思考机会以解决实验中所产生的问题。探究性实验要求教师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答案的机会。关于这个问题,施瓦布曾指出,要把传统的教条式实验变成探究式实验,须要做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实验应放在科学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对教学起引导作用,而不是放在教学之后,起证明作用。另一个是变实验的演示功能为其他两个功能:一个是展示探究的过程,另一个是给学生机会,诱导学生从事“微型”但又是典型的探究活动,而这样的实验指南不应该像传统的教师手册那样,告诉学生做什么及期望什么结果。施瓦布所说的探究性实验的第二种转变,实际上只有在探究活动时重视实验过程才会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实验时,改变过去那种要求学生照着书本上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填写数据的做法。而应当真正让学生围绕问题,大胆进行实验探索。 第 4 个发言: 尹鸿展 1 :   我认为我们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认识实验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正确处理电脑模拟实验与动手实验的关系(3)既注重实验的结果,又重视实验过程(4)实验材料的结构要合理采用设计恰当的实验材料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条件。(后接郭永军 2 )   也就是说,探究性实验教学材料要做到既能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激发探究的兴趣,又能引起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 5 个发言: 郭永军 2 :   尹老师说得很对,我认为,在设计实验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到教的需要,还应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能满足他们实现自我愿望的要求,能在有趣之中引起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驱使他们开展积极的心智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 6 个发言: 尹鸿展 2 :   对,我们要认识到实验材料既是学生能够支配的,又具有恰当的支配难度,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学习的情境中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为选择和设计材料的重要依据之一,使他们能调动起自己的全部知识、能力、技巧去探究和解决新问题。 第 7 个发言: 魏亚波 2 :   但是积极背景的再现不是为了再次体现原有的经历,而是为了“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正如布鲁纳所指出的那样,“向儿童提供挑战性的但是合适的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智力发展”。 第 8 个发言: 曲颖 2   因此在设计实验材料时,既应是学生能够独立支配的,但又不是根据以前的经验去模仿完成的,学生必须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自觉调节探究行为,去跳一跳摘“苹果”。 二、培养与训练的过程与方法 (一)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前的思考 (二)深入探究,讨论交流 (三)挖掘内涵,课外探究 ( 四 ) 成果汇报展示 教师训练活动过程有四个阶段: 1、自修反思阶段(目的是学习内化,提升理念) 2、合作探究阶段 ( 目的是转变教学行为 ) 3、交流分享阶段 ( 目的是实现互动提高 ) 4、展示评价阶段 ( 目的是搭设成长平台 )   随着教学的发展,学生探究的逐渐深入,教师应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学习,减少指导的分量,增加探究活动中自主发现的分量。 第三讲 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单元四 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培养与训练 一、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研究 (一)对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的理解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对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定位和作用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组织与调控作用的必要和重要性。 教师的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营造积极的问题环境,鼓励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 .及时发现探究障碍,精心研究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3 .合理分组,精心分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 4 .组织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指导学生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二)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的功能 1 .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控制探究进程,促使探究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主张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3 .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在自主的、开放的、合作的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往往不能适当进行探究性学习,怎么办?有的学生很可能在探究过程中偏离了方向;有的学生则因为童心未泯,觉得有些活动好玩儿,就忘记了自己探究的主题,导致真正的探究任务没有完成;也有的学生只顾看别人的热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有的学生小组分工不协调,导致探究不能正常进行……所有这些意想到和意想不到的,都需要教师去组织,管理,调控。 (三)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要素 1 .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的设计能力 2 .对探究活动的观察与判断力 3 .教学组织安排能力 4 .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 (四)几种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1 .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1)教师组织与调控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2)组织与调控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假设相对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假设和猜想来说,学生对经历实践探究过程更感兴趣。 (3)组织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2 .以查阅资料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要求教师能结合当地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能够利用的信息资源,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在学生无法自我获取资料的地区,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自己掌握的资料,并同时介绍获取信息的方法。 3 .以调查访问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它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等探究活动从广阔的社会中得到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调查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机关干部、工人农民,也可以是路上的行人、自己的亲朋好友,每一次调查要视具体的课题内容和要求来确定。 4 .以交流讨论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教师在组织与调控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时,要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流,找出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虚心向别人学习,在交流中学习,思考,成长。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交流讨论的进展情况,做到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能有所收获,又不浪费时间,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二、情境训练 (一) 联系生活实际,营造探究氛围 (二)善于捕捉热点信息,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课例: 寻根之旅 寻根之旅   寻根之旅是以当前的连战和宋楚瑜两位台湾政要相继访问大陆作为引子,使孩子们在学习当中能自动自发的升华出对祖国的眷恋,对祖国统一的期待。 一、回顾———   小学生对连 宋二位 先生的大陆之行,只是看看热闹,一般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我们现在提倡培养孩子的个性思维,同时也提倡让孩子走出书本,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们不应该旨在象牙塔中研究生活,他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所以,这一部分有三个目标: 1 、使学生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关心时事的学生能在别人的回顾中获得一些时事方面的知识; 2 、反思自己对两位先生的大陆之行感兴趣在那里,进而引发思考,获得探究的动力; 3 、根据自己的初步认识理 解两位 先生大陆之行的意义。任何事情都是最先有疑问来激发的,因此,在回顾与反思中,孩子们会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进而不断地把这种认识深化下去,最终在思考与讨论中获得独立质疑解疑的训练,促进独立质疑解疑能力的形成。 二、讨论———   有了观点就闭门造车自然不行,必须集思广益才能有所收获。这一部分,我应该引导孩子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 、连战和宋楚瑜为什么不选择那么多中国的大城市,却偏偏选择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西安,意义何在? 2 、他们在寻根,这根是什么,为什么要寻?这两个问题,涵盖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讨论,学生对教学内容应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两位先生的言谈举止和身体表情,来揣摩他们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和黄帝陵时的心情,进一步了 解两位 先生寻根之旅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情感因素以及政治因素。通过讨论,学生应该明确两位先生不是来大陆旅游观光,而是在追寻中华民族的血缘和根本,进而得出同时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无论台湾人还是大陆人,大家都是中国人着一种新命题。 三、汇报———   孩子们经过讨论必然会有表达的欲望,此时让学生表达自己小组刚刚的讨论结果,既是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更是在训练学生们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断地把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融合到自己的结果当中进行表达,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 评课:   这节课,教师抓住了一个时事热点问题:连 宋两位 先生的西安之行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交流,使得原本政治色彩浓郁的问题变得富有情趣。教师立足于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这一基础,扶助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角度探究开去,谈到了古城西安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谈到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将本来离学生生活很遥远的台海关系,放到了西安这一处有着浓烈文化气息的地方展开,在学生们的自我探究中,化难为易,巧妙的时事与寻根相结合。这节课还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控制与指导始终围绕教学主线。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探究任务的完成,为了探究学习的不断开展,教师要及时洞察,不停地作出各种决断。此外,教师还要面对的难题是,既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有趣的题目作更深层次的探讨,又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移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 (三)夯实教师专业基础,提高学生探究效率 (四)立体思维,搭建探究活动组织与调控平台 (五)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的探究课堂教学 单元五 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学习过程相互交织,贯穿始终,它是探究学习持续良性运作的保证。因此,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突破口。 一、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能力研究 (一)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评价能力要素 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2 .教师要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体系 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注意事项: (1)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具有发展性探究性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化为内在的需要。 (2)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具有开放性 (3)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4)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具有民主性 (二)培养与训练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能力 1 .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评价的先进理念 2 .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培训 3 .培训教师掌握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4 .培训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行为反思。 5 .案例分析,交流研讨 (三)探究学习评价的实施培训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1)探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 ① 知识与技能 ② 过程与方法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① 关于学习档案袋与成长记录袋   教师在引导学生及家长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时,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对于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档案袋的目录及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一些学困生,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往往比较差,这样的档案袋的目录及要求就要低一些,而对于其他“智能”要求,要多一些。 ② 关于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情境中完成制定的任务,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它不但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情况,还可以对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作出评价和诊断。 一般说来,表现性评价比较适于实验教学评价和学习诊断。 二、情境训练 (一)探究教学中教师激励学生的语言评价的训练 (二)探究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训练 教学课例: 探究性学习录像课教学设计 探究性学习录像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由 room 引发的各个房间 bedroom 、 bathroom 、 living room、dining room 以及表达在某个房间做什么事的句子 教学目标:   让学生根据以知的单词 room 探究出与之相关的单词,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单词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Review : Word“ room ” Do you know other words with “ room ” 引出新知: bedroom. (由旧知探究出新知,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2 .Learn new words: bedroom 引出句子: What are you doing in the bedroom? I'm sleeping in the bedroom The second words: bathroom. 放在句子里: What are you doing in the bathroom? I'm washing my face in the bathroom. (教师运用多种评价语言: wonderful , great , good , 等) 用同样的方法来训练 I'm watching TV in the living room I'm eating in the dining room Ask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 make a right sentence. 3.Review: (黑板上将四句话分成八个短语卡片,请学生到前面来拼,然后组成句子,说出来) 学生拼对了,领着其他的同学读一读。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Hey,Hey,Great! ” 学生拼错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给他鼓励直到他拼读正确。 老师在说错的情况下,学生给予纠正,师生达到一个互相纠正的目的,做到教学相长 评课:   本教学片段教师讲授 room 时,让学生根据知道的与房间有关的单词经过探索找出规律,掌握与之有关的更多的词汇,并将词汇应用到句子中,使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学有用的英语,但在学生自主探究拼读句子时有一名学生将短语的位置弄反了,教师不是将他置之不理,而是采取积极的评价手段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这里,该学生既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也得到了同学们的鼓励和赞赏,让他从胆怯到自信,也让他从此对英语充满了兴趣,他觉得英语课上他可以获得成就感,相信我们宽容一点、多等待一点,每一个学生都会是最优秀的! 老师们不要吝惜你们的鼓励和赞赏,给更多孩子更多的肯定,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快快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孩子们的闪光之处吧,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就在你的眼前! (三)对知识与技能评价方法的训练   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教师最好通过多角度的习题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既能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这部分评价时要注意习题的开放性。 教学课例:《买东西的学问》 教学内容: 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社会第一册 活动目标: 1 .向学生进行不乱花钱、不攀比的教育。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怎样买东西。 3 .让学生在交流中知道怎样讲究实用,讲究节俭。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小组汇报,介绍研究主题   学生分析、评论与买东西相关的一则热点新闻。这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后,分别汇报自己组的观点、认识,所以首先向全班亮出本小组的研究主题。 二、阐述观点,知道如何买东西   由于这则新闻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充分展示了各自己的认识、看法,并且介绍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做法,给全班同学以启迪。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方式使全班学生认识到买东西不能乱花钱,不可随意攀比;要讲究实用,注意节俭;也要根据家里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给课堂教学赋予了时代色彩,让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三、讲究节俭,怎样花钱更有意义   “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追求时尚、美丽,也是提倡的,但盲目花钱、随便浪费却是不应该的。如果我们把这些钱都省下来,可以做什么呢?”通过教师的小结为学生整理思路的同时给予了明确的引导,同时使用课件展示了课前一位家长帮学生们算的一笔账,让学生受到情感上的触动,同时也受到有益的启发和引导,知道钱可以怎样花才更有意义。 评课:   在这部分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入了几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新闻,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分析新闻、评论实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教师运用自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表达欲望更加强烈,简洁的概括也让学生以关键词的方式把知识点一一记忆下来,让学生的思想、认识都得到提高。   新课程中,面对课堂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教师有时也很难把握教学,但教师做到了对学生间的争议重过程而不重结果,不做权威的评价,让学生去互评,允许学生的答案是多元的、开放的,为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解放头脑、解放手脚,真正的想己所想,说己所说。 如,这个片断中学生对是否购买品牌书包各有见解,教师没有急于肯定或是否定,而是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在交流、争论中道理越辩越明,让学生知道节俭、时尚在新时代中所蕴含的新意,让课程与时俱进。同时 在评价这一过程中,老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必不可缺,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除了横向对比,也懂得纵向对比,多发现、多肯定“闪光之处”。教师的评价观、教师的评价行为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评价指向。 教师论坛(李玉倩、郭广成、孙桂萍、霍艳、周丹、 滕亮 老师。) 李玉倩:   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我们在对其支持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一些误解。有以下几个误区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其一:完全探究,探究唯一。   我们随手翻开教材不难发现,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这一举措一方面说明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假象,认为: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在教学中探究才是唯一的方法,从而在认识上形成“探究”万能论思想,在实践中走上“探究”唯一化道路。      其实人类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发现式”和“体验式”三种,这三种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同时存在,互为补充。例如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更多地需要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如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 为了改变以前中小学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学生死记硬背、疲于应付考试的现状,需要将探究式学习恰当地引入课堂中。 孙桂萍:   说到探究式学习,它并不是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探究式学习是以模拟科学探究建构知识,培养情感,训练技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并获得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究的过程是曲折的、坎坷的,探究的结果有成功的,但更多的是失败或者出乎意料的。探究式学习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主动地亲历探究过程,因而其探究就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所以,在同样的时间和相同的学习资源的条件下,学生探究的程度可能不一致,探究的结论也会有差别,甚至有的探究活动不会得到教师和教科书所需要的结论,但这是否就能把探究活动归结为失败呢?   事实上,不成功的探究更可以成为学习的素材,分析不成功的原因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对照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探究活动同样也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它既可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能进行面对失败的情感教育。 既能起到纠正错误的目的,又能认识到科学探究并不是一帆风顺。 周丹:   对,我们要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并不都是成功的,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探究式教学,探究的过程大多都包含: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提出猜想或假设、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推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些过程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完整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明确具备这六个阶段,也并不是这些阶段的顺序一成不变。而有些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有一定的优越性,课课要探究、事事要探究,按部就班地执行这六个阶段,在课堂气氛的烘托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及在学生的体验性上却毫无建树。可以这样说,一些课堂上所谓的探究式教学,仅仅是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改革而改革,使探究走向模式化和程序化的误区,脱离了探究式学习的根本。所以,我们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时,关键还是看教学活动的本身应该采取哪些步骤,这具 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样 才能优势互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滕亮:  刚刚 周丹 老师说到了探究过于模式化,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探究只能连续,不可间断”的问题。我们常常在听课的时候,看到老师们在一节课上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小组探究——意见整合——形成结论——实践应用”的步骤进行以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但是,小学现在每节课的时间是 40 分钟,中学的课堂时间也不过 45 分钟,为了追赶时间,老师们不得不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而放弃了更为重要的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体验性。   鉴于在目前情形下,解决的对策有两种:一是把几个课时合并到一起来完成探究活动;二是把探究课分段设计,放弃它的连续性。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查阅图书馆资料或者进行课外调查研究等等在课堂现场无法完成的任务,后一种方法就大有用武之地,就可以留给学生独立的探究时间和空间,然后在下一次课堂上与本次探究活动接起来。这里,既要考虑到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每一次学习活动探究得比较彻底;又要注意到探究活动的阶段性,在每一阶段内其活动必须连续,但在两个阶段之间可以适当地暂停。连续性是阶段性的基础,分阶段又是为了整个活动的连续性,两者相辅相成。   既然探究的过程可以分段,那么探究的场所也就不一定是唯一的了,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图书馆、网络教室,甚至是工厂、农田或是家里的厨房等等。这样更能发挥探究主体的主体性和体现探究活动的体验性。 李玉倩:   说到探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又会出现一个新的误区:严格控制探究进程。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员,更应当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以往我们经常看到: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其实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提问效果,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了解探究性提问的基本要求之一——问在有疑之处。   就拿古诗教学来说吧,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和家长们就已经教他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但他们往往只会背,却不懂意思。课堂上问多了就会琐碎,不问学生不理解诗意,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这就体现了“问在有疑处”。其实课堂上看似耽误时间的“东拉西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不是问在学生有疑之处,而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探究效果。 霍艳:   刚才几位老师谈到的是探究式学习的五个误区,还有一个就是有些教师认为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学到很少的知识。其实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可以获得大量知识的 . 我们都知道人能够按照本质不同的两种学习模式来学习复杂的知识,一种是外显学习 , 另一种是内隐学习 . 学生在查阅资料或者在讨论交流时,会获取大量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 , 这种知识的获得就是觉察不到的内隐学习 .   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明白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探究的过程,物理学家劳厄说得更透彻:“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换言之,当学生具有了探究学习的能力后,他们不用花很多时间去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科技进步,不必花费自己毕生精力去记忆和操练;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获取,也知道在哪里去获取。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去参与、体验和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 郭广成:   正如前面几位老师说地那样,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仅仅凭借个人的睿智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误区那就是“对组间交流重视不足”!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分工和合作,达到学习要求。在学习活动的始终,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是一直存在着的,而且相当有效。但是当学习活动进行到总结阶段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往往选择形成正确结论的小组进行汇报,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导过多,组间交流要么缺乏,要么流于形式,又回到教师的“一言堂”。缺少对具有特定教育价值小组活动的剖析、讨论和总结,学生很少从其他小组学到经验或者汲取教训。这样,就失去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好机会,也使每个小组之间缺少横向联系。   所以,在探究活动中,发掘每个合作小组的教育素材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组间交流使各学习小组间取长补短,真正使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让成功者有成就感,让不成功者有所思考,让大家都能体会到合作的好处。   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探究式教学也是如此。希望教师们把握探究式教学的真谛,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教学课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说课部分 :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选自教科班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这部分教材共 3 页,分 4 个部分。即:第一部分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第二部分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第三部分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最后是思考和讨论。我根据这四部分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和考虑材料的结构性问题,将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并分成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 :观察观察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等在水中的沉浮,解决判断沉浮标准及如何进行观察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 观察马铃薯、回形针、泡沫塑料、蜡烛头、牙签这五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得学生的经验与事实产生矛盾,从而引起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发现并提出了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究竟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没有关系 ? 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 第三个环节,即 利用四个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实验。得出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的结论。 第四个环节是 :引导学生将上述探究的方法迁移到另一项探究活动当中,自己设计出了:轻重一样,大小与沉浮的关系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成的喜悦。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三个: 第一个目标是: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下一课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奠定基础。 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探究的思想品质。在研究过程中形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新课程强调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本课时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一放一收、先扶后放的方法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一放:是指放手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来探究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什么样的关系,只有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观察、讨论、交流、探究的时间,学生才能探索出沉浮的奥秘;一收是指:每次学生完成实验后将用过的实验材料收回来,重新发给另一组实验材料,收的目的是防止用过的材料干扰下一个环节的研究效果; 先扶是指:在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轻重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帮扶工作;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控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的实验。这一放一收、先扶后放的组织形式,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说课教师: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杨玉胜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杨玉胜 第一个环节,明确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两种方法。 老师:同学们,在你们的面前有个小盒子,盒子里有几样物体,让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 学生:有木块、面巾纸、石头,还有啤酒盖。 老师: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中试一试,看看同学门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做实验。反复做。 老师:下面我们要来汇报一下,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木块放入水中,它在水面上是漂着的。 老师:我们把木块在水面上漂着的现象成为浮。谁在接着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我还发现石头是落入水底了。 老师: 你是说石头放入水中,是沉入水底的,我们说这种现象叫沉。谁来接着汇报你的发现? 学生:我发现面巾纸开始的时候,是在水面上浮着,过了一会,它就一点点地沉如入水地。 学生:我知道,是因为水把面巾纸浸湿了,面巾纸才沉入水底的。 老师:老师表扬这两名同学,他们不但观察的时候,非常认真细致,而且还能边观察边思考。下面,谁来接着汇报你的发现。 学生1 :我们组的啤酒放到水中,它沉入水底了。 学生2 :我们组的啤酒盖放在水面上,它是浮着的。 学生3 :我们组的啤酒开始的时候是浮在水面上的,碰一下就会沉下去,如果重新把它放在水面上,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老师:嗯,很好,我相信这三位同学的发言已经很具有代表性,是否还有其他的情况? 学生:没有了。 老师:那好,同学们再做一做这个实验,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瓶盖在什么情况下是浮在水面上的,什么情况下是沉入水底的? 学生:做实验。 老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新发现? 学生1 :啤酒盖放水面上的话,瓶盖是浮的。 学生2 :如果把瓶盖放入水底的话,它就是沉的。 老师3 :你们的发言我已经听懂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观察啤酒盖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啤酒盖放在水面上,让它仰在那儿。那么啤酒盖就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我把啤酒盖放在水中或者反过来放进去,就是沉入水底。 老师:因为我们观察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第二个环节,激化学生原认知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老师:同学们,想不想更多地观察一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异口同声地)想! 老师:好,老师这里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先请各组组长到老师这儿领回去。个组组长先要组织组内的同学学习一下记录单的相关内容。学习清楚了,先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各组长到老师处领取材料,每个小组一个托盘,内装马铃薯、回形针、泡沫塑料、蜡烛头、牙签和探究学习记录单。然后各组学习记录单上的内容。) 老师:哪一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小组学习的结果。 小组1 :我们小组预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并用箭头标明学生的推测情况。) 小组2 :我们小组预测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 小组3 :我们小组预测蜡烛在水中是浮。 小组4 :我们小组预测回形针在水中是沉。 小组5 :我们小组预测牙签在水中是浮。 老师: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黑板上所呈现出的预测的结果,你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提出来,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1 :我认为马铃薯是浮的,因为大的浮,小的沉。(老师用箭头标出学生的不同看法,并相应板书:大的浮,小的沉。) 学生2 :我认为回形针是浮的,因为轻的浮,重的沉。(老师用箭头标出学生的不同看法,并相应板书:轻的浮,重的沉。) 老师:现在,五种材料在水中是沉还还是浮,出现了不同的预测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谁推测的更准确呢? 学生: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 老师:那,好吧,就让我们到实验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做实验,并完成记录单上的内容。 老师:请刚才预测准确的同学举一下手,老师想看看都有谁预测准确。 学生:举手。 老师:老师表扬你们,由于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是个有心的孩子,经常留意生活的各种现象。老师更要表扬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因为老师在你们的身上,看到的诚实。你们能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科学家们,保持着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工作,明天,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老师:下面,哪个小组来把你们的发现汇报一下? 学生:我们推测正确的物体是:泡沫塑料、牙签、马铃薯;我们推测错误的物体是蜡烛、回形针。我们认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有关。 (教师相机将板书进行调整。) 老师:嗯,他们组认为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这是他们组的实验结果,其他小组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学生1 :我们组认为物体的沉浮还与大小有关,大的浮,小的沉。 学生2 :老师,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组的看法,请大家看马铃薯和泡沫塑料都是大的,可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而泡沫塑料在水中确是浮的。 学生3 :老师,我们组不同意沉浮和物体的轻重有关系的看法,请大家牙签和回形针都是轻的,可是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而牙签确是浮的。 老师:同学们这么一说,把老师搞糊涂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大小和轻重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学生:(好象有关系,也好象没有关系。) 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在一个 60 米 的比赛中,有老人有小孩,有男生还有女生,你们说,把这些人放到一个组里比赛,行不行? 学生:不行,不公平。应该一样。 老师:对, 60 米 比赛的参赛队员要有一定的要求,要么都是男生,要么都是女生,而且年龄上要差不多。我们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大小、轻重的关系时,也要有个要求,就是不能将大小、轻重都不同的物体放到一起去研究。那你们小组内商量一下,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大小或轻重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深入。 教师:下面,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小组的想法。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应该选择一些大小一样,而轻重不同的物体来进行研究。 老师:老师明白了,他们小组的意思是选择一些体积的大小一样,而轻重不同的物体来进行实验,来验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大小有关系吗? 老师:老师这里刚好为同学们准备了符合这一组提出实验方法的四个柱体,请各组组长到前面来取材料。 学生:组长取材料。 老师:把这四个柱体,放入水中,认真观察,仔细地想一想,物体的沉浮与无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将四个柱体,放入水中进行实验。 老师:好,请同学们来汇报你的发现。 学生:我们发现最重的铁柱完全沉下去,第二重的铝柱也沉下去,塑料柱和木柱是浮在水面上。 老师:他们组观察得真仔细。你们也发现这样的现象了吗? 学生:是的。 老师:仔细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什么关呢? 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大小相同的圆柱,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教师:相应板书。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的沉浮是和轻重是有关系的。那么,你们还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他的体积的大小的关系吗? 学生:我想利用一些重量相同而体积不同的物体,来做实验。 老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组正方体。这些正方体呢,他们的重量相同而体积大小不同。请你们把这些正方体放入水中,认真观察一下,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了?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老师,我觉得这几个正方体的大小不是一样的? 老师:老师要表扬这名同学,他观察得多仔细呀,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那,谁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验证一下这几个正方体的重量是否相同呢? 学生:老师,我们可以利用天平称来称一称。 老师: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利用天平这个仪器来验证物体的重量。好,你就来做这个验证实验吧! 学生:到前面,利用太平来验证三个正方体的重量是否相同。 老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这三个正方体的重量是 学生:一样重的。 老师:好继续做实验吧。 学生:接着做实验。 老师:好,谁来说说这次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老师。我们发现大的正方体是浮在在水面上的,小的正方体是沉如水底的,而中的正方体也是浮在水面上的。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了:当轻重是相同的时候,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四、思考和讨论 老师:同学们,我们做了这么多实验,现在,我们知道了当物体的重量一样的时候,它的大小决定在水中的沉浮,大的容易 学生:浮。 老师:小的容易 学生:沉。 老师:当物体在大小相同的时候,它的轻重决定在水中的沉浮,重的物体容易 学生:沉。 老师:轻的物体容易 学生:浮。 老师:所以我们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他的轻重、大小是有关的。 老师:什么样的物体更容易沉?什么样的物体更容易浮呢? 学生:大的、轻的容易浮,小的、重的容易沉。 老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瓶子,你们能利用今天学习的这些道理,让这些小瓶子具有神奇的魔力,可以沉入水底,也可以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能! 老师:好,老师相信你们,这个小小的具有神奇魔力的小瓶子一定会在你们的手中诞生的。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课部分: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一节很平实也很成功的探究课。一节成功的探究课的一个重要的观察、评价的标准,是看学生的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带着问题,有思考的进行探究。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间去,真正体现着面向全体。   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可见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之所以活动具有吸引力,除了探究“沉与浮”这些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将有思考的探究的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   课的开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观察活动 —— 观察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等在水中的沉浮,明确了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和判断沉浮的标准。之后,让学生再去观察身边更多的物体沉浮的情况。并提出了更高的、进一步的要求。即: “ 先推测一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再把它们放在水中观察。 ”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预想是科学观察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在根据经验进行推测与事实产生矛盾时,才能引起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了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究竟与什么有关系 ?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即有关系又没有关系。对于这样的结论,大多学生感到疑惑,但又不知从何说起,这时,老师出示四个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实验。最后,得出了: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的结论。   当学生已经有上述探究的经历后,教师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出了:物体的轻重一样,探究大小与沉浮的关系的实验。   在这三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自做实验,经历着“发现 — 否定 — 再发现 — 再否定”的有意义的思维生长的过程,学生们不断的修正、不断的讨论、实验、交流、合作、探究,把自己不明白或模糊不清的问题弄清楚了。课堂气氛热烈,体现出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另外,这节课还有几个特点, 那就是 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对本课的教学内涵和科学内涵理解、把握到位,课上得很有节奏,也很平实。   第二点,老师课前的预设很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天平称,和用于探究沉浮规律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第三点,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态度和质疑精神。如:在教学中的第二个环节,表扬了那些猜错但又十分诚实的同学,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当然了,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说,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是不是一个 60 米 的赛跑的例子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了,并能设计出一个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呢?这也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   但总得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探究课。 评课教师: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学科教研员 滕家瑛     单元一 探究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研究 一、探究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的探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无论是在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接受培养与训练,从而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 二、认识探究性学习   最早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那么什么是探究性教学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探究性学习 可以定义为:“探究性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有六个学习培养目标: ( 1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 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 4 )学会分享与合作; ( 5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 6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探究性学习有五个特点: 1 .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都是开放的) 2 .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3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 4 .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 5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任务驱动   其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是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确定课题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课题的成人化和学院化。孩子们有很多的想法是我们成人想象不到的,关键在于他在做的过程中能否找出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这是有价值的。 三、探究教学   探究性学习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   教师的探究教学,从宏观而言须要做以下三方面工作:探究教学设计、探究教学组织、探究教学评价。 (一)探究教学设计 1 .探究教学目标设计   探究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为探究性学习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探究教学目标既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归宿。探究教学设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合理、有效、适当的探究教学目标。 2 .探究教学活动设计 (1)引入探究课题设计 (2)合作小组设计 (3)恰当地启发指导调控设计 (4)反馈交流活动设计 3 .探究教学设计原则 (1)问题激发性原则。 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或通过教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情境体验性原则。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真实的探究性学习情境。 (3)探究实践性原则 。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实验、收集资料、表达交流等,亲自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4)开放自主性原则。 通过探究主题的实用性、活动的趣味性、评价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5)合作互补性原则。 探究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互助协作。 (6)量力尝试性原则。 就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中,所设计的探究课题要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探究活动的障碍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的目标过易或过难都影响探究的效果。探究目标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是经过学生努力尝试能够达到的探究目标。 (7)评价发展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多侧面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时,既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二)探究教学评价 1 .探究教学评价原则 (1)过程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激励性原则。 四、探究教学能力 (一)影响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因素 1 .教师探究教学的内驱力 教师是否从内心接受探究式教学方式、是否主动积极地接受有关探究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是否心甘情愿研究探究式教学等,将是影响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 2 .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 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影响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教师要自如地实施探究教学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 ( 1 )学科知识 ( 2 )科学本质的知识 ( 3 )教育文化背景知识 ( 4 )教育策略性知识 3 .有关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专业素养 探究式教学教师专业素养包括: ( 1 )乐于探究式教学,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探究教学对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意义。 ( 2 )了解探究的过程,能有效组织和指导探究性学习活动。 ( 3 )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 4 )善于创造探究性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共同参与探究活动。 ( 5 )了解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知识水平和现在的技能。 ( 6 )了解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原有的概念、认识潜能、发育状况、身体素质、情感发展和行为动机。 ( 7 )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一道制定探究活动计划,以使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 8 )尊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不同观点、表示的不同态度和持有的不同价值观念。 ( 9 )用发展、激励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见。 (二)目前教师亟须提高的探究教学能力要素 教师要加强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众多探究教学能力中,我们认为 目前教师亟须提高的探究教学能力为以下四种能力: 1 .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 2 .指导与启发学生探究活动能力 3 .组织与调控学生探究活动能力 4 .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抓住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的核心理念,深入理解探究式学习方式,切实转变原来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把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单元二 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培养与训练 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探究信息能力,是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的一个专业性技能,它是指导学生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基础,是教师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的必备条件。它包括教师自身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搜集信息任务的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信息过程中细节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素包括: 1、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   主要指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2、巧妙设计搜集信息任务的能力 3、细心制定搜集计划的能力 4、选择和提供恰当搜集范围的能力 学生搜集信息将面对大量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不是随意选择的,它们必须与搜集任务存在某种关系或联系。 5、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二、培养与训练的过程与方法 (一)要开展主题性教学研究的培训   主题性教学研究活动一要做到全员参与,二要紧密结合课改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从问题入手,让每一位教师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主要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小课题的研究。 (二)要以“研究课 " 案例为切入点进行反思式培训   参与教研活动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者要把握好时机,选准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作为反思点,组织教师集中力量进行剖析,最终对研究小主题有新的认识。   我们可以将反思过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及执教者、听课者写课后反思、案例或教育故事四个过程。 (三)要进行行为跟踪,实施全程反思的跟踪培训   培训过程中,培训者不能仅仅把制定主题方案、组织研究课反思当作培训全过程,还要有目标、有层次地逐渐推进教师对小主题的研究,要不断地指导研究方法,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教师小主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培训者要跟踪,调整,引导,直至帮助教师完成研究过程。 三、情境训练 (一)要有明确的搜集目标   学生在搜集大量与探究主题有关的资料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资料,让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按内容分类、筛选,分析其内在联系,发现问题,确立子课题。 (二)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报刊进行资料的搜集   利用图书报刊搜集信息资料就是采用“文献”搜集法。探究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文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利用是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及其他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1、文献资料的分类   按信息被加工的程度,可将文献资料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等三类。目录、题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是由一次文献提炼而来的,而综述和述评文献则是对二次文献和一次文献进行加工和筛选等而获得的。要真正看到原作者的思想,还是必须去翻阅原始文献,即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包括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等。 2、搜集与加工文献资料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一般而言,探究活动的前期工作之一,就是查阅和研究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查找资料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明确探究课题的地位 (2)提供已有的研究信息通过资料的查找,可以了解到在这一领域中已做过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就,还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关键何在,从而使学生的课题探究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 (3)提供如何进行研究的信息通过资料的查找,可以了解到本领域研究的一些基本事实和思想,以及其他研究者在本问题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提供修改意见搜集的资料有可能会对学生的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使研究更为完善有效。 (5)酝酿出新的课题通过搜集和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一定大为开阔。学生会惊讶,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就会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3 、怎样快速有效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为有效进行文献的查找,可以按照下列所示的过程进行: 分析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选择检索方法——查找信息线索——索取原始文献——获得检索结果 4 、怎样搜集、分析文献资料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同时,应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记录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写批语、做记号、作摘录、写提要、做札记、写综述等等。 (三)怎样利用网络搜集信息 (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称为活动教学,它有别于接受性的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在思维上的独创性和在活动中的愉悦感。儿童生来是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自己做试验,自己在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物,从而获得有用的经验。 (五)指导学生科学地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   首先,初步删除重复无用的信息,其次,对信息资料进行梳理归类,最后,进行信息资料资源共享。 单元三 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研究 (一)对教师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理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具备研究素质的教师的指导。教师首先应当自己去研究,试图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尤其是要提高自身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的相关能力,再在学生探究性学习中承担研究方法指导者的角色,给学生及时必要的方法指导和建议。 (二)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能力要素   包括启发与指导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目标的能力;启发与指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的能力;启发与指导学生设计恰当探究问题的能力;启发与指导学生进入探究情境的能力;启发与指导学生营造和维持探究的积极心理氛围的能力及启发与指导学生评价探究进程及结果的能力。 (三)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的方法 二、培养与训练的过程与方法 (一)启发与指导学生探究活动前的思考 (二)深入探究,讨论交流 (三)挖掘内涵,课外探究 ( 四 ) 成果汇报展示 教师训练活动过程有四个阶段: 1、自修反思阶段(目的是学习内化,提升理念) 2、合作探究阶段 ( 目的是转变教学行为 ) 3、交流分享阶段 ( 目的是实现互动提高 ) 4、展示评价阶段 ( 目的是搭设成长平台 )   随着教学的发展,学生探究的逐渐深入,教师应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学习,减少指导的分量,增加探究活动中自主发现的分量。 单元四 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培养与训练 一、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研究 (一)对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的理解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对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定位和作用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组织与调控作用的必要和重要性。 教师的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营造积极的问题环境,鼓励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 .及时发现探究障碍,精心研究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3 .合理分组,精心分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 4 .组织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指导学生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二)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的功能 1 .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控制探究进程,促使探究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主张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3 .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在自主的、开放的、合作的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往往不能适当进行探究性学习,怎么办?有的学生很可能在探究过程中偏离了方向;有的学生则因为童心未泯,觉得有些活动好玩儿,就忘记了自己探究的主题,导致真正的探究任务没有完成;也有的学生只顾看别人的热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有的学生小组分工不协调,导致探究不能正常进行……所有这些意想到和意想不到的,都需要教师去组织,管理,调控。 (三)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要素 1 .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的设计能力 2 .对探究活动的观察与判断力 3 .教学组织安排能力 4 .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 (四)几种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1 .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1)教师组织与调控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2)组织与调控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假设相对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假设和猜想来说,学生对经历实践探究过程更感兴趣。 (3)组织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2 .以查阅资料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要求教师能结合当地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能够利用的信息资源,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在学生无法自我获取资料的地区,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自己掌握的资料,并同时介绍获取信息的方法。 3 .以调查访问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它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等探究活动从广阔的社会中得到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调查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机关干部、工人农民,也可以是路上的行人、自己的亲朋好友,每一次调查要视具体的课题内容和要求来确定。 4 .以交流讨论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教师在组织与调控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时,要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流,找出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虚心向别人学习,在交流中学习,思考,成长。同时,教师要细心观察交流讨论的进展情况,做到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能有所收获,又不浪费时间,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二、情境训练 (一) 联系生活实际,营造探究氛围 (二)善于捕捉热点信息,激发探究兴趣 (三)夯实教师专业基础,提高学生探究效率 (四)立体思维,搭建探究活动组织与调控平台 (五)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的探究课堂教学 单元五 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学习过程相互交织,贯穿始终,它是探究学习持续良性运作的保证。因此,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突破口。 一、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能力研究 (一)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评价能力要素 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2 .教师要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体系 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注意事项: (1)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具有发展性探究性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化为内在的需要。 (2)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具有开放性 (3)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4)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具有民主性 (二)培养与训练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能力 1 .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评价的先进理念 2 .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培训 3 .培训教师掌握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4 .培训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行为反思。 5 .案例分析,交流研讨 (三)探究学习评价的实施培训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1)探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 ① 知识与技能 ② 过程与方法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① 关于学习档案袋与成长记录袋   教师在引导学生及家长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时,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对于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档案袋的目录及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一些学困生,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往往比较差,这样的档案袋的目录及要求就要低一些,而对于其他“智能”要求,要多一些。 ② 关于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情境中完成制定的任务,同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它不但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情况,还可以对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作出评价和诊断。 一般说来,表现性评价比较适于实验教学评价和学习诊断。 二、情境训练 (一)探究教学中教师激励学生的语言评价的训练 (二)探究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训练 (三)对知识与技能评价方法的训练   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教师最好通过多角度的习题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既能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这部分评价时要注意习题的开放性。
本文档为【教师技能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23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4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