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T技师上岗证CT技师上岗证试题题解

CT技师上岗证CT技师上岗证试题题解

举报
开通vip

CT技师上岗证CT技师上岗证试题题解CT技术练习题及题解 1.国际通用CT的英文全称是: A.Computer Aided Tomography B. ComputerTnans—AxialTomography C.Computerized Tomography D.Computer Tomography E.Computerized Transverse Tomog—raphy 答:D 解:自CT问世以来,对其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称呼,如CT、CAT、CTT、CTAT等。后来,...

CT技师上岗证CT技师上岗证试题题解
CT技术练习题及题解 1.国际通用CT的英文全称是: A.Computer Aided Tomography B. ComputerTnans—AxialTomography C.Computerized Tomography D.Computer Tomography E.Computerized Transverse Tomog—raphy 答:D 解:自CT问世以来,对其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称呼,如CT、CAT、CTT、CTAT等。后来,国际统一采用的名称是ComputerTomography简称CT,系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2.CT扫描检查能够完成的内容包括: a.利用增强观察血管与病灶关系 b.显示平片无法显示出的软组织 c.对病灶进行长度、面积、体积测量 d.定位穿刺活检 e.骨矿含量测 A;A.a,b B.b,C, C.a,b,C D.b,C,d,e E. a~e全部 答:E 3.CT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A.空间分辨率高 B.密度分辨率高 C.曝光时间短 D.病变定位定性明确巳适合全身各部位检查 答;B 解:CT的空间分辨率尚不及平片,常规X线检查同样适合于全身各部位,曝光时间最短者(高频机)可控制到0.5ms,CT扫描尚未达到。CT检查与常规X线检查各有其局限性,定位、定性按其检查部位只能相对比较。但CT的密度分辨率较常规检查明显提高,高约20倍左右。 4.CT扫描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根本区别是: A.病人受线量的多少 B.可获得冠、矢状面图像巴空间分辨率高低 D.无层面外组织的重叠 E.显示范围大小 答:D 解:CT图像是真正断面图像,无层面外组织重叠,而常规体层图像是层面内影像与层面外未完全抹消的干扰影的重叠影像,无真实厚度。病人受线量的多少,无法比较,是由扫描层数多少决定的。其它选项,两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区别,但不是根本的区别。 5.下述指标中,CT低子平片摄影的是: A.空间分辨率 B.密度分辨率 C.灰度等级 D.最大密度 E.最小密度 答:A 解;CT是数字成像,其空间分辨率受重建矩阵的控制,它的极限分辨率尚未达到模拟照片的水平。目前,中档的CT机分辨率约为10LP/cm,高档达14LP/cm或以上。常规 X线摄影中,屏一胶系统摄影,空间分辨率可达7~10LP/mm,无屏单面乳剂膜胶片可高 6.不适宜做CT检查的脏器是: A.肺脏 B.肝脏 c. 脾脏 D.肾脏 E.小肠 答:E 解:小肠是空腔性脏器,腹内分布位置形态及其肠内容物变化较大,肠壁又薄,所扫层面结构无固定解剖形态。因此,CT对这种空腔性脏器检查诊断存在有很大局限性。检查效果尚不如消化道造影及其内窥镜检查。随着CT仿真内窥镜技术的问世,对肠管的检查有了新的突破。 7.简述CT的成像原理。 答:CT机是通过X线管环绕人体某一层面的扫描,测得该层面中点吸收X线的数据,然后利用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及图像重建原理,获得该层面的横断面或冠状面的图像。其工作过程: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由X线发生器产生X线,X线从X线管发出后先经准直器准直,以窄束的形式对人体的某一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照射。透过被照体的射线被探测器接收,并经探测器进行光电转换,而后通过模数转换器作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再交由计算机作图像重建。重建后的图像由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最后以不同的灰阶形式在监视器屏幕上显示或输送到多幅相机摄制成影片。 8.CT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答:一台完整的CT机,它必须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平时我们所讲述的CT机 的基本结构系指硬件结构。典型的CT设备,其硬件的基本结构包括有:①扫描机架系统; ②扫描检查床;⑧X线系统:④数据采集系统;⑤计算机和阵列处理机(AP);⑥操作台 及图像显示系统;⑦多幅照相机;⑧外围附属设备。 9.最早应用CT检查的部位是: A.四肢 B.脊柱 c. 头颅 D.胸部 E.腹部 答:C 解:在CT的研究过程中,Houndsheld和Ambrose一起,将一个人脑的标本作了扫描,于是发现,CT能把脑部的肿瘤组织和脑的灰、白质区分开来。第一代CT机的问世就是专门用于颅脑的扫描。1974年,美国George Town医学中心的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Ledley才设计出了全身CT扫描机,开始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10.目前,对胃肠道疾病检查最佳的方法是: A.普通X线摄影 B.钡餐造影 C. MRI扫描 D.CT扫描 E. 纤维内窥镜 答:E 解:普通X线摄影不能直接显示胃肠道解剖结构,MRI和CT对胃肠道检查有很大局限性,虽然当前出现了CT仿真内窥镜技术,仍不如纤维内窥镜观察要直观,更真实,且能直接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钡餐造影对胃肠道检查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方法,对于腔内细微结构的改变,纤维内窥镜更具有优势。 11.CT成像的依据是: A.横断面图像观察的特性 B.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C.探测器的模数转换功能 D.多幅照像成像原理 E. 多方位成像技术 答:B 解:CT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虽然它们都以X线作为能源,但两者的成像依据和成像方式截然不同。X线透视、摄影是以被照体的密度、厚度及原子序数的差异对X线的吸收不同为成像依据,透过X线射入荧屏或胶片直接成像。CT则是以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为成像依据,成像方式是数据重建。 12.对CT工作原理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利用锥束X线穿透受检部位 B.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直接成像 C.X线穿透被照体时,其强度呈指数关系衰减 D.A/D转换是将数字信号变为电流信号送至监视屏显示 E.计算机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 重建图像 答:C 解:CT扫描利用的是窄束X线,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后,其功能是将光 信号变为电信号,再输送给A/D转换器,A/D转换是一种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所以A、B、D、E的论述都是错误的,只有C正确,符合I=I。·e-ut关系式。 13.不属于CT机硬件结构的是: A.扫描机架 B.扫描检查床 C. X线发生系统 D.计算机系统 E. 自动洗片机 答:E 14.扫描时,探测器不动,只有球管旋转,属于哪代CT机? A.第一代CT机 B.第二代CT机 C.第三代CT机 D.第四代CT机 巳第五代CT机 答:D 解:第四代CT机的探测器是分布在360度的圆周上。扫描时,探测器固定不动,只有球管围绕病人作360‘的旋转。因此,探测器的使用数量最多。且扫描中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此种方式未被推广。 15.超高速CT扫描系指: A.螺旋CT扫描 B.动态序列扫描 C.电子束CT扫描 D.薄层夹层扫描 E. 快速连续进床扫描 答:C 16.CT机房设计与布局时可不考虑: A.CT机各部件功能的发挥 B.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C.充分利用有效空间 D.选择向阳房间 E.射线的防护 答:D 解:CT机房一般要求干净防尘,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干湿度,房间设计时多为密闭无窗,利用空调进行温度调整。所以房间选择不要求一定向阳。其余选项考虑是必要的。 17.CT机房安装空调,主要为了: A.病人和工作人员舒服 B.不设窗户,使射线屏蔽更安全 C. 设备贵重,保护机器 D.使计算机能正常工作 E. 不开窗户,避免灰尘进入 答:D 解:计算机要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中才能正常的工作。安装空调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机房进行温度控制。 18.CT机计算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 A.15‘~25℃ B.18‘~22℃ C.18‘~28'C D.16‘~24℃ E.18‘~26℃ 答:B 19.与X线吸收衰减系数无关的是, A.物质的厚度 B.物质的密度 C. 物质的原子序数 D.扫描的时间 E. 扫描所采用能量大小 答:D 解:当能量为正的单能射线穿过厚度为d的物体后,射线强度I。衰减为I。可记作I= I。e-ud。由此可见,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与X线的能量、物质的原子序数、厚度、密度有关,而与扫描时间长短无关。 20.人体组织CT值的比较,错误的是: A.骨密度>钙质 B.凝血>血液 C. 脑灰质>脑白质 D.脂肪>水 E.血液>水 答:D 解:水的CT值定标为0,而脂肪的CT值约为一100HU,是小于水的。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 21.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 B.骨 C. 水 D.脑组织 E. 血液 答:C 解:我们知道,水对X线的吸收系数为“致密骨为1.9~2.0,近于2.0;空气的吸收系数为0.0013,接近于0。在研究CT图像时总是论及吸收系数不甚方便,人们更关心 的是人体内务组织间的密度差异,而不是密度的绝对值。为此,Hounsfield定义了一个新的衰减系数的标度,将空气至致密骨之间的X线线性衰减系数的变化,划分为2000个单位。于是CT值的概念采用。即某物质的CT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差,再与水的衰减系数之比后乘以1000。按此计算,水的CT值正好定标为0。 22.与图像质量无关的CT机的技术性能指标 A.扫描时间 B.重建时间 C. 重建矩阵 D.探测器数目 E. 球管焦点 答:B 解:扫描时间长短,决定着动模糊大小;重建矩阵大小和探测器数目影响着象素大小,象素尺寸影响着空间分辨率;球管焦点在CT机中仍因几何投影的关系,影响着成像质量。只有重建时间与图像质量无关,它反映计算机的工作能力,决定处理速度。 23.决定CT机连续工作时间长短的机器性能指标是: A.磁盘容量 B.电源容量 C. X线管热容量 D.X线管焦点 E. 扫描时间 答:C 解:磁盘容量决定图像的存储量,电源容量决定CT机性能的发挥,只有在CT机供电容量足够的情况下,方可发挥其有效性能。球管焦点大,可提高X线管容量,扫描时间长产热多,这两点指标与CT机连续工作时间有一定关系。决定CT机连续工作时间长短的关键,在于球管热容量。球管热容量越大,连续工作时间越长。在球管热容量指标范围内,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 24.显示器所表现亮度信号的等级差别称: A.窗宽 B.窗位 C. 窗技术 D.CT值标度 E. 灰阶 答;E 25.人眼视觉的最大灰阶等级范围是: A.8级 B.16级 C.21级 D.32级 E.64级 答B 解:人的眼睛对密度差的识别能力是有限的。在X线诊断中,影片密度是以人眼的识别力来判断。一般讲,人眼对影像密度的识别范围在0.25—2.0之间。若将此密度范围分为16级,则每级之间的最小密度差约为0.1,再小就识别不出来了。 26.CT机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器件是: A.探测器 B.准直器 C.陈列处理机 D.A/D转换器 E.D/A转换器 答:D 解;A/D转换器,就是模拟/数字转换器,它的作用是将模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计算机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所以,A/D转换器是计算机输入的门户。 27.有关准直器的论述,错误的是: A.准直器窗口呈狭缝状态 B.准直器位于X线管窗口前端 C.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扫描层厚 D.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扫描层距 E. 准直器狭缝宽度决定线束宽度 答:D 解:扫描层距是由相邻两层间床进或床出的距离决定的,与准直器狭缝宽度无关。 28.CT用X线管的突出特点是: A.与常规X线管结构相同 B.外形尺寸比常规X线管大得多 C. 不使用固定阳极X线管 D.额定功率比常规X线管大 E. 只有单一小焦点 答:D 解:CT扫描所用曝光参数如kV、mA及扫描时间均大于常规X线检查,而且是多层 连续扫描。故X线管的额定功率比常规X线管要大。 29.将射线能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的装置是: A.滤过器 B.探测器 C.准直器 D.A/D转换器 E. 显示器 答:B 解:在CT成像装置中,所采用的辐射转换器件均为探测器。无论是气体探测器,还是固体探测器,它们的功能就是将接收到的射线能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再经放大和A/D转换,送人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 30.探测器的作用是: A.探测病人位置的准确性 B.探测扫描时有无散射线 C. 接收X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D.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E.将微弱的电流进行放大 答:C 31.对探测器性能要求,错误的论述是: A.对X射线能量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 B.对较大范围的射线强度具有良好的 反应能力及均匀性 C.工作性能稳定,有良好的再现性 D.残光少,且恢复常态的时间慢 E. 体积小,灵敏度高,少量射线照射, 能获得足够大信息强度 答;D 32.气体探测器主要采用: A.氮气 B.氢气 C.氖气 D.氩气 E.氙气 答:E 33.对准直器作用的论述,错误的是: A.大幅度减少散射线的干扰 B.决定扫描层的厚度 C. 减少患者的放射剂量 D.决定象素的大小 E. 提供图像质量 答:D 解:准直器的狭缝可以调节,狭缝的宽度决定着扫描的层厚,层厚即体素的深度。体素是一体积单元的略语,系指象素的长X宽X深度。而象素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元。也就是矩阵中的一个小方格。可见象素的大小与矩阵有关,而与准直器无关。准直器的调节可改变体素的深度。 34.CT滤过器作用的关键在于: A.吸收低能量X线 B.优化射线的能谱 C.减少病人的照射剂量 D.使射线能量分布均匀 E.变成近似单一的硬射线 答:A 解:题中所列五项内容均为滤过器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低能量X线。正因滤过器能吸收低能X线,才引深出其余四项作用。 35.有关CT成像过程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A.计算机只能接受数字量进行运算 B.计算机运算结果只能以数字量输出 C.凡是从时间到数值都连续变化的物 理量称模拟量 D.A/D和D/A转换器是计算机控制系 统中联系外界的重要部件 E.A/D转换实现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 的转换 答:E 36.阵列处理机的主要任务是: A.进行图像重建处理 B.控制和监视扫描过程 C.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分析 D.存储已重建完的图像 E. 采集扫描的原始数据 答:A 解:阵列处理机在CT机中,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接收由DAS或磁盘送来的数据,把数据排列成阵并进行高效处理,此过程就是进行图像重建,为陈列处理机的唯一的任务。 37.磁盘机的功能是: a.存贮采集来的扫描数据 b.存贮处理后的图像数据 c.存贮操作程序软件 d.存贮诊断软件 e.存贮CT机特性参数 A. a, C B. C, d C. a, c, d, e D. b, c, e E.a—e全部 答:E 解:磁盘机是CT机中极为重要的部件,上述五项功能皆由它实施。为提高扫描速度,它把从数据采集系统(DAS)收集来的扫描数据先贮存于它的缓冲区域,以完成一次完整的扫描。经处理后的数据,再存人磁盘的图像区域。CT机的整套操作程序软件、诊断软件以及整个CT机调整后的特性参数等,均保存在磁盘机内。 38.实现人机对话的系统是: A.扫描系统 B.图像处理系统 C.视频显示系统 D.电视组件系统 E. 软盘系统 答:C 解:CT操作时,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显示器中文字的显示进行应答,通过应答指令实现人机对话。 39.操作台无法实施的功能是: A.输入扫描参数 B.系统故障诊断 C. 修改病人数据 D.改变病人体位 E.控制扫描程序 答:D 解:如同常规摄影一样,病人的体位只能通过摆位来改变,键盘操作无法实施,它只能更改体位的注释,不能改变病人的真实体位。其余四项功能,均可通过键盘操作实施。 40.对多幅相机工作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 A.阴极射线管把视频信号变为图像信号 B‘图像信号在视频监视器屏幕上显示 C. 屏幕上的图像经透镜系统聚焦在胶片上曝光 D.多幅图像经一次曝光可全部完成 E.多幅相机的监视器与主机监视器同步 答:D 解:CRT型多幅相机的曝光是由透镜系统的快门开闭进行的,每照一幅图像,快门启动一次,镜头移动一个位置,再进行第二幅图像的曝光,设计多少个幅式,就相对移动多少个位置,快门启动多少次。所以说D是错误的,其余论述皆正确。 41.多幅相机与激光相机比较,两者共同之处: a.多幅式成像 b.照片为数字图像 c.照片为模拟图像 d.使用同类型的单乳剂胶片 e.照片通过水洗 A. a B. a, c C. a, d, e D. a, c, d, e E. a, b, d,e 答:A 解:首先搞清题干内容,CRT型相机为阴极射线管型,激光型相机则含有两大类,即干式激光打印机和湿式激光打印机,两者之中,又因采用的激光光源不同,分为氦氖激光打印机和红外激光打印机。无论是哪种类型机,它们所拍出的影像都为多幅式成像,此点是共同的,其余四项都有所不同。湿式激光成像为数字图像,而CRT型机的照片为模拟图像。它们使用的胶片虽然都属于单乳剂层胶片,但并不是同种类型,各有各自的光谱波长适宜范围,不能混用,干式打印胶片则是热敏胶片,直接打印成像,不须冲洗。 42.氦氖激光产生的激光波长为: A. 530nm B. 633nm C. 670nm D. 790nm E. 820nm 答:B 43.可以在红色安全灯下操作的胶片是: a.CT胶片 b.感绿胶片 c.感蓝胶片 d.氦氖激光片 e.红外激光片 A. a B. a,b C. a, b, C D. a, C, d, e E. b, d, e 答:C 解:氦氖激光片和红外激光片,它们的敏感光谱波长分别为633nm和830nm,均分布在红色光区域内。红色安全灯对它们来讲是不安全的,如同见可见光一样。CT片、感绿片和感蓝片对红光是不敏感的,是安全的。 44.CT影像形成与传递经过,正确的是: A.X线源一人体一准直器一检测器一 重建一A/D一显示 B.X线源一准直器一人体一准直器一 检测器一A/D一重建一显示 C. X线源一人体一准直器一A/D一检测器一重建一显示 D.X线源一准直器一人体一检测器一重建一A/D一显示 E. X线源一人体一准直器一检测器+A/D一显示 答:B 45.CT扫描成像基本步骤中不包括: A.产生X线 B.采集数据 C. 重建图像 D.显示图像 E. 图像后处理 答:E 46.滑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曝光 B.连续采集 C.单向连续旋转 · D.床面连续移动 E. 高压发生器连续旋转 答:C 解:滑环技术的主要特点,解决了X线球管单向连续旋转的问题。滑环方式根据传递电压的不同分为高压滑环和低压滑环。高压滑环方式只是球管连续旋转,高压发生器不转,低压滑环式,球管和高压发生器为组合式,一起旋转。由于滑环技术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螺旋CT。连续曝光,连续采集,床面连续移动,是螺旋CT的特点。 47.多项选题:哪些特点属于高 压滑环技术,哪些属于低压滑环? A.取消了球管启动、加速、减速、停止过程 B.电缆不再缠绕 C. 球管做单向连续旋转 D.依靠铜制滑环和碳刷接触馈电 E. 易产生高压噪声 答:A、B、C、D、E属高压滑环特点. A、B、C、D属低压滑环特点 解:高压滑环技术因滑环与碳刷接触传送的是高电压,故易产生高压噪声,除此之 外,其余特点高低压滑环都是共同的。 48.螺旋扫描,螺距为0.5,床速为5mm/s,层厚为: A. 2.5mm B. 5mm C. 10mm D. 15mm E. 20mm 答;C 49.同一床速扫同一范围,螺距等子2与螺距等子1时相比, 病人承受剂量的关系是: A.螺距2和螺距1相等 B.螺距2是螺距l的1.5倍 C. 螺距2是螺距1的2倍 D.螺距2是螺距1的0.75倍 E. 螺距2是螺距l的0.5倍 答:E 解:猛一看,该题难度比较大,仔细分析和计算一下也不难理解。前提是同一床速扫同一长度,只是螺距由2变为l。按照2—052题解方式可以推导出,螺距为2时的扫描层厚薄,螺距为1时,扫描层厚厚,恰好相差o.5倍,而扫描的层数是相等,在扫描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病人受线量当然也相差0.5倍。层厚薄,扫描狭缝窄,病人受线量少。但从影像信息角度分析,螺距大的,丢掉的信息会多。 50.螺旋CT技术中重建间隔的定义,正确的是: A.重建时采用的成像算法 B.被重建的相邻两横断面之间长轴方 向的距离 C. 两层面之间设置的参数 D.与螺旋扫描原始数据有关的螺距 E.相邻两层之间的一种加权参数。 答:B 解:重建间隔(reconstructioninterval)和螺距(helical pitch)是螺旋CT扫描技术中两个新的成像参数。重建间隔的定义是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横断面之间长轴方向的距离。与常规CT扫描中层间隔的概念不同。因为螺旋CT扫描是容积扫描,对原始数据的回顾性重建可采用任意间隔。 51.与检查效果密切相关的工作是: A.仔细阅读申请单 B.划价、交费 C. 预约、登记 D.编写索引 E.交待准备工作 答:E 解:根据申请单要求进行划价、交费、预约、登记、编写索引是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向患者交待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则关系到检查效果,不同部位的检查有不同的准备要求,只有按照要求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检查目的。 52.CT检查前,病人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是: A.申请单 、 B.预约登记卡 C.“病人需知”预约单 D.对家属的交待 E. 病人自己理解 答:C 解:CT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工作,应依据“病人需知”预约单的要求内容为准,口头交待及病人或家属的理解,均无法律依据,出现误解无法旁证,最终以“病人需知”单见证。 53.与产生伪影无关的准备工作 是: A.做好呼吸训练 B.不吃含金属药物 C.给予镇静剂 D.更衣、换鞋人机房 E.摘掉金属饰物 答:D 解:做好呼吸训练及给予镇静剂的目的,在于减少扫描时动伪影的产生。不吃含金属药物和摘掉金属饰物,以防放射状伪影出现。更衣,换鞋人机房,目的为保持扫描室内清洁干净,减少尘埃,这种准备工作与产生伪影无关。 54.为减少运动伪影产生,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耐心解释、消除病人顾虑和紧张悄 B.要好病人呼吸训练 c. 对不合作病人给予镇静或麻醉 D.缩短扫描时间 E. 采取固定措施 答:D 解:选项中所述的五项内容全部都是围绕减少运动伪影而采取的措施。其中以缩短扫描时间最为重要,一旦扫描时间能缩短到很小,即便病人处于运动状态,也会扫出静止的图像。如同快速拍照运行的飞机一样。 55.每日开机进行CT球管训练的目的在于: A.升高球管温度 B.启动旋转阳极 c. 防止阳极靶面龟裂 D.保护X线管,防止损坏 E.增加阴极电子 答:D 解:CT关机4小时以上,X线球管温度与室温相近,我们视为冷球管。开机后,立即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一般都在lOOkV以上,mA少则80,高者达300~400),瞬间会产生很大热量,此时,很容易损坏X线管,如阳极局部溶化,涨裂,进气或灯丝拉断等。为保护X线管,防止此类故障的发生,每日开机后,要进行球管加温训练,使球管的温度逐渐升高,以适应工作环境。在球管训练的同时,进行空气校准,修正探测器零点漂移现象,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有利于照片质量的稳定。 56.四肢扫描,区分图像左右的操作是: A.双侧对比摆位 B.包括临近关节 C. 采用连续扫描法 D.包含软组织 E. 输入注释标记 答:E 解:四肢多为对称性,从CT扫描的图像形态分析,很难区分左右,唯一区分的方法,就是根据扫描的体位及方位,按照实际情况准确的输入注释标记(R或L),以防左右弄错。 57.定位扫描属于扫描步骤中的: A.第一步 输入病人自然项目 B.第二步 摆体位 C. 第三步 确定扫描范围 D.第四步 做横断层扫描 E. 第五步 转贮影像数据 答:C 解:常规CT扫描操作大体分为5个步骤。第一步是输入病人自然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CT号等。第二步摆体位,根据扫描要求进行体位设计,再根据体位状态输入仰卧或俯卧,头先进或是足先进,左侧位或右侧位,进床或出床等指令,以保证图像左右标志无误。第三步确定扫描范围,为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先扫一张定位片(TOP片),从定位片上设计扫描范围、层数、倾角等。然后按其设计计划进行第四步的扫描,最后进行图像的存贮和处理。 58.不能在定位图像上确定: A.扫描起始线 B.扫描终止线 C. 扫描范围 D.扫描角度 E.扫描参数 答;E 59.不用扫定位片,直接摆体位定位闰描有何优缺点? 答:常规扫描定位应在定位片上设计,这样定位准确,角度可靠,范围适宜,目标明确。直接摆体位定位扫描显然达不到上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只是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判断。其优点是操作速度快,可节省时间,适宜对危重或不易合作的病人检查,以赢得时间。 60.与图像显示上下位置偏移有关的操作是: A.病人摆位左右偏移 B.扫描机架倾角过大 C.床面升降调节有误 D.床面进出调节有误 E. 扫描野选择有误 答:C 解:扫描后,监视器屏幕图像显示的位置上下偏移,说明定位不准确,造成的原因:①定位片定位有误;②床面升降调节有误;⑧病人摆位过高或过低;正常要求,被检部位的目标应摆在扫描野(90y)的中心,扫描野中心成像质量最佳,而周边稍差。所以摆位时应根据病人体型大小,调节床面高度,将扫描目标调至扫描野中心。扫描野中心图像应与屏幕显示中心一致。摆位时,由于床面升降调节不准,显示后的图像也就随之不准。为纠正这一缺陷。通过对图像的调整,将显示图像移到了屏幕中心,画面布局分配满意了,但与摆位准确所获图像比较是有差距的。 61.快速连续扫描和动态扫描两者概念一样吗? 答:两者概念不完全一样,相互间是有区别的。 快速连续扫描(fastcontinuescan):是指预先设计好扫描的起始位和终止位,以及预设好层厚、层距和扫描条件。输入一次扫描指令后,整个区域的扫描过程会自动逐层进行,扫描全部结束后,逐层面的图像再依次重建、显示。此法用于危重或不易配合的病人检查,以缩短检查时间。对于增强后扫描检查,更是十分有用。 动态扫描(dynamicscan):系指增强后,进行快速连续扫描的方式,为及时观察对比剂在血管或组织中的浓度变化。先按照快速连续扫描的方法设定出扫描程序,注射对比剂后,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扫描检查。动态扫描程序设定可有两种形式:一是单层面的连续扫描,以观察本层面内对比剂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二是不同层面的连续扫描,显示对比剂在不同部位的动态变化。 62.动态扫描技术论述错误的是: A.动态扫描应在增强后应用才有价值 B.动态扫描图象显示在全部扫描完毕后 C. 动态扫描系指短时间内连续扫描数层 D.动态扫描时患者不应停止呼吸 E. 动态扫描能观察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答;D 解:“动态”二字系指对比剂在血管、脏器或组织中的浓度变化,为保证扫描图像质量,减少呼吸运动所造成的移动伪影,即便是动态扫描,患者屏气呼吸也是必要的。 63.层厚、层间距为3~5mm的扫描称为: A.薄层扫描 B.超薄层扫描 C.重叠扫描 D.高分辨率扫描 E.夹层扫描 答:A 64.重叠扫描系指: A.层厚等于层间距 B.层厚大于层间距 C. 层厚小于层间距 D.层厚、层距随意变化 E.以上都是 答:B 解;只有层厚大于层间距时,两邻两层间才有重复显示的部分,此种情况才称之为重叠扫描。 65.曝光时,X线管和探测器不动,而床带动病人动,称其: A.常规扫描 B.定位扫描 C. 连续扫描 D.动态扫描 E.重叠扫描 答;B 解:无论是进行正位定位扫描还是侧位定位扫描,球管和探测器都要相对固定不动,床面带动病人移动。除此之外,进行其他各种扫描时,X线球管永远保持旋转状态(电子束CT例外)。 66.常规内耳超薄层扫,层厚和层间距范围为: A.1mm以下 B. 1~1.5mm C. 3~5mm D. 6~10mm E. 10mm以上 答:B 解:因内耳解剖范围小,结构复杂,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内耳扫描层厚、层间距选择为1—1.5mm最为理想。 67.高分辨率CT扫描必须要求做到: a.选择最小的扫描野(FOV) b.采用薄层或超薄层扫描 c.输入保留原始数据的指令 d.增加扫描条件 e.选用骨细节数学算法的过滤函数 A. a B. a, c C. b, c, d D. b, c, a, e E.a~e全部 答:D 解:高分辨率CT扫描可用于不同部位,如内耳、副鼻窦、肺部等,因扫描部位大小不一样,显示野根据扫描部位来调节。其余选项内容,高分辨率扫描时,必须要求做到,才能体现出高分辨率CT扫描的特点。 68.影响监视器荧屏图像质量的固有因素是: A.监视器的亮度调节 B.监视器对比度调节 C. 监视器的扫描行数 D.监视器的荧屏尺寸 E. 以上全是 答:C 解:荧屏图像质量可通过亮度和对比度的调节,加以改善。不同荧屏尺寸的大小,图像显示效果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与图像质量有关。但根本决定荧屏图像质量的因素是监视器的扫描线数,扫描线越多,图像越清晰。在扫描线相同的情况下,荧屏尺寸越小,图像越好。 69.与CT图像重建效果无关的因素是: A.保留原始数据 B.保持扫描层面的连续性 C. 保证扫描条件的一致性 D.保持重建时间的准确性 E.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算法重建 答:D 解:没有原始数据,CT图像就无法重建。CT图像重建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扫描层面的连续性和扫描条件的一致性。不连续扫描,重建图像中就会因信息丢失而造成的间断,扫描条件不一致,信息量会造成偏差。选用不同的重建算法,会获得不同的重建效果。而重建时间取决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及数据处理量的大小,它不影响图像重建效果。 70.不影响重组图像质量的因素: A.扫描层面的多少 B.扫描层面的薄厚 C.同一的层厚与间隔 D.同一的重建时间 E. 同序列的连续扫描 答:D 解:除2—073的题解外,重组图像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扫描层面的多少和厚薄,扫 描层面越薄、越多,重组效果越好。但前提是保持扫描的连续性,和五层面的间隔性。所 以说,重组图像必须是在同序列的连续扫描层面内进行。 71.关子重组图像的原理,正确的理解是: A.重组图像就是图像重建 B.用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得到显示数据矩阵 C.用计算机将各不同层面的象素重新排列的技术 D.重新组成三维的图像 E. 重新组成三维空间中任一平面的图像 答:C 解:重组图像和图像重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建是用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得到显示数据矩阵。重组是将已有的各层面中的有关的显示数据取出来,重新组合为新的层面的图像。重组的图像质量比不上直接重建的图像质量。 72.有关病变大小的测量方法,错误的论述是: A.无论病变形态如何,都以其长轴作为测量的长度 B.长的半圆形病灶,可分段测量长度后相加得出长径 C. 以长轴中心垂直的横径为宽度 D. 长X宽X层数X层厚为大致体积 E.各层面的面积叠加在一起得出精确的体积 答:E 解:选项E的论述是错误的。若想精确测得病灶体积,可利用软件功能,先勾画出每一层面上病灶的范围,计算出它精确的面积,然后乘以层厚,即为某层面中病灶的体积,再将各层面的体积相加,便能计算出整个灶病的体积。选项A.B.C.D所论述的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 73.有关CT摄片(拍片)的论述,错误的是: A.摄片是将荧屏图像信息通过多幅相机记录在胶片上的过程 B.一个病人全部CT图像,可通过一份照片来总结 C.CT影片质量好坏受冲洗加工因素影响 D.CT影片质量好坏受荧屏图像处理因素影响 E. CT摄片与普通X线摄片过程完全相同 答:E 解:CT摄片与普通X线摄片有本质的不同。普通X线摄影是直接透射成像,CT摄片则是将数字图像信号先经D/A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CRT型多幅相机内显示屏显示,再由相机镜头将其屏幕显示图像照到胶片上。还有一种利用激光打印机进行CT照片,它是将数字图像信号直接输入到激光打印机的激光调节器,控制激光强度打印在激光胶片上使胶片成像。曝光后胶片的冲洗过程都是一样的。 74.CT摄片与普通摄片相同之处: A.曝光方式 B.胶片使用 C. 冲洗过程 D.灰度调整 E. 幅式设计 答:C 75.下述CT拍片要求,哪项对诊断关系最大? A.拍片时,按照解剖顺序进行图像排列 B.拍片时,平扫与增强图像不要交叉 C. 拍片时,应将带有定位线的定位片拍人 D.拍片时,正确地选择窗宽、窗位 E. 拍片时,对放大、测量、重建的图像排列在后面 答:D 解:五个选项要求都是正确的。这些要求对医生读片、分析、诊断方便、有利,应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其中正确的选择窗宽、窗位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幅图像的质量,图像质量优劣又直接影响到诊断效果。 76.X线球管围绕人体腹背轴(前后轴)旋转的扫描方式称为: A.横断位扫描 B.冠状位扫描 C. 矢状位扫描 D.正位定位扫描 E.侧位定位扫描 答;B 解:只有冠状位扫描时,X线球管才围绕人体腹背轴(前后轴)旋转。这一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实施依靠摆体位和机架的倾斜协调完成。由于人体解剖结构和扫描孔径的限制,冠状位扫描只能局限于个别体位,如头部或骶尾部。 77.对增强扫描原理和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会不同 B.不同的病变性质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会不同 C.当两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加大时,图像对比增加 D.增强扫描会使组织密度、形态、大小显示更为突出 巳 增强扫描主要增加了组织间的天然对比 答:E 解:通过增强来增加人体组织间的对比称为人工对比。因此,选项E是错误的。 78.对CT专用术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A.扫描架的顶部向床面头侧所指方向倾倒称正角倾斜 B.X线球管围绕人体左右轴旋转扫描称矢状位扫描 C. 当扫描床面向床的头侧所指方向运行时称进床 D. 头先进与足先进是由病人躺的方向决定的 E.凡球管处于水平位的定位扫描称侧位定扫描,与体位无关 答:E 解:正位定位片和侧位定位片的确立,决定着正位定位扫描和侧位定位扫描的称呼。获取这两种定位片,应是由病人体位和球管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常规情况下,当病人仰卧或俯卧时,球管呈水平位时的扫描为侧位定位扫描。若病人处于侧卧时,此种状态下扫描亦为正位定位扫描。常见正位定位扫描状态为病人仰卧,球管垂直状态。 79.注入对比剂后,初期增强效果明显的,持续时间长的各是哪一个? A.肝脏 B.胆囊 C. 肾脏 D.胰腺 E.脾脏 答:初期增强效应比较明显的是C;增强效应持续存在时间较长的是C。 解:器官的增强效应与血流量有关。肝脏与肾脏的增强曲线相似。但肝脏初期的峰值不如肾脏高。因最初时肝脏的血流量明显低于肾脏,lOOg肝组织内每分钟血流量为80mL,而肾脏为400mL,因而肾脏初始增强效应比较明显。lOmin后,血管内对比剂减少或消失,而对比剂经肾小球过滤排泄聚集在肾小管内,所以增强效应持续时间长。 80.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最大的部位是; A.肾脏增强 B.肾上腺增强 C.颅脑增强 D.肝脏增强 E.腮腺增强 答:D 81.Z有关脏器组织增强形式与机理,错误的论述是: A. 对比剂进入血管和细胞外腔隙是组织增强的原因 B.血流量越大,脏器增强效应越明显 C. 当细胞间质内含碘量最高时,受检器官浓度最大 D. 异常组织的增强都是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E. 大血管增强必须在注入对比剂后立即扫描 答:D 解: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增强的时序差异和密度差别是鉴别诊断的依据。血管性病变和血管丰富的病变,注射对比剂后,明显增强,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异常组织的增强往往低周围正常组,此时表现为低密度影。笼统论述异常组织的增强都是低于周围正常组织是错误的。 82.血管内对比剂浓度高,且维持时间长的注射方法是: A.点滴灌注法 B.团注法 C. 滴注——大量快注法 D.大量快注——滴注法 E.多次大剂量急速注射法 答:E 83.CT造影增强应用最广的静脉注射法是: A.点滴灌注法 B.单次大量快速注射法 C.滴注一大量快注法 D.大量快注一滴注法 E. 多次大剂量急速注射法 答:B 84.多项单选题: A.氙气增强CT B.颅脑增强CT C. 关节造影CT D.肝脏增强CT E. 脊髓造影CT 1.注入对比剂后到扫描要求间隔时间最短的是? 2.注入对比剂后要求15min始扫描的是? 3.注入对比剂后到扫描延迟时间最长的是? 答:第1项是A,第2项是C,第3项是 E。 解:氙气增强CT扫描是用来测量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的部位、·大小进行确定的一种方法。病人边吸入医用氙气的同时边进行扫描。关节造影CT,对比剂注入关节腔后,先进行关节运动,待对比剂布满整个关节腔后,约15min时间,开始扫描。骨髓造影CT(CTM)经腰穿注入对比剂后,先行常规正、侧、斜位拍片,然后经过4~6小时之后,待对比剂浓度变淡,再行CT扫描,它的延迟时间最长。 85.有关CT检查防护的论述,错误的是: A.CT检查比较安全不等于没有损伤 B.生物效应是造成X线对人体损伤的根本 C. 随机和非随机效应均属辐射生物效应 D.随机效应存在着剂量的阈值 E. 重点防止非随机效应,限制随机效应 答:D 解:国际防护委员会规定,随机效应即生物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任何微小的剂量也有可能引起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但这种发生几率极小。 86.对病人防护无关的措施是: A.辐射实践正当化 B.检查最优化 C. 受检者指导水平 D.机房的固有防护 E.CT机的固有防护 答:D 解:病人扫描时,是在机房内进行,故机房的固有防护只能对工作人员起作用。而其余的四个选项内容,都是对病人的防护所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原则。 87.CT检查防护措施中,属子临床医生必须执行的是: A.关好铅防护门 B.让病人穿好防护用品 C.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D.扫描中的最优化 E. 受检者指导水平 答:C 解:放射科的检查申请单多为临床医师所开。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就是要求医生加强防护意识,作到合理检查,避免盲目和不必要的检查照射。其余防护措施,需要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当然,辐射实践的正当化的把关,也是从事放射医师不可推懈的责任。 88.不适宜做眼及眶部CT扫描的是: A.近视眼的病因诊断 B.眼部外伤 C. 眼眶内异物 D.眼的先天性疾病 E.眼球及眼眶的肿瘤 答:A 89.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应采用: A.增强扫描 B.平扫 C. 快速CT扫描 D.螺旋CT扫描 E. 动态扫描 答:B 90.不属颅脑平扫的适应症为: A.颅内出血 B.脑梗塞 C. 脑萎缩 D.脑血管畸形 E. 先天性无脑 答:D 解:颅内出血、脑梗塞、脑萎缩及先天性无脑,通过颅脑平扫,即能作出明确诊断, 而脑血管畸形,应通过颅脑增强CT扫描方能确诊。 91.颅脑扫描准备工作,哪项与图像质量无关? A.摘掉头上金属饰物 B.利用头颅固定设备 C. 做好碘过敏试验 D。采用药物镇静 E. 解除患者扫描恐惧心理 答:C 解:摘掉头上金属饰物,以防影产生。头颅固定,药物镇静,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取得配合,这些措施均为防止移动伪影产生,确保扫描图像质量。碘过敏试验仅是了解病人是否对碘过敏的一种试验方法,它与扫描图像质量无关。 93.脑肿瘤CT扫描,不能显示的是: A.肿瘤大小 B.肿瘤形态 C.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D.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 E. 肿瘤的位置 答:D 解: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可通过穿刺活检病理切片证实,CT图像无法显示,它只能显示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 94.代表听眶线的英文缩写是: A.EML B.OML C.RBL D.SML E.TBL 答:C 解:听眶线的英文缩写是RBL,表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联线。在头部摄影技术中,又称其为基础线。 95.对常规颅脑CT平扫技术的论述,错误的是: A.颅脑外伤CT平扫是首选的方法 B.扫描基线一般取听眦线 C. 扫描体位选择仰卧位头先进 D.常规采用连续扫描方式 E.层厚、层间距均为5mm 答:E 解:颅脑平扫,层厚、层间距的参数选择常规为10mm连续扫描,对后颅窝部位的观察可选用5mm。 95.观察蝶鞍时最佳的扫描方式为: A.横断扫描 B。横断扫描+矢状扫描 C。矢状扫描 D.横断扫描多方位重建 E. 冠状扫描 答:E 解:鞍区的垂体腺瘤较为多见。冠状面增强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肿瘤与鞍底、视交叉的关系。对于小于lcm的肿瘤,横断扫描多无阳性发现,冠状扫描可见垂体高度大于9mm,垂体柄移位,垂体上缘局限性凸出或垂体内异常密度影等微腺瘤征象。 96.对眼眶CT扫描图像显示的论述,错误的是: A.能清楚显示眶壁骨性结构 、 B.能清楚显示眶内软组织 C.能清楚显示眼球内部结构 D.能清楚显示眼内血管走行 E.能清楚显示眼内异物大小 答:D 解:因眼动脉很细,CT片上很难见到,更无法显示出血管的走行。即便增强扫描也是如此。 97. 必须要求闭眼扫描的是: A.视神经孔扫描 B.观察眶壁骨折 C. 观察球内细小异物 D.眶部毛细血管瘤 E.眶内球外肿瘤 答:C · 解:凡是观察眼球内病变,扫描时,必须要求闭眼扫描。闭眼扫描可保持眼球不动,减少移动模糊。尤其对于眼内细小异物,要求更为严格。 98.眼及眶部CT扫描最佳方式为: A.横扫+矢状扫 B.横扫+冠状扫 C. 横扫+薄层扫 D.横扫+增强 巳横扫+重叠扫 答:B 99.颞骨矢状扫描体位摆法中论述错误之处是: A.患者俯卧 B.头向一侧旋转枕于20’头架上 C. 矢状面前后对应点距床面等距 D.扫描架向头侧倾斜20‘,平行矢状面 E.球管围绕头颅前后轴旋转 答:E 解;头部CT扫描,只有球管围绕头颅的左右轴线旋转时,所扫出的平面才是矢状面。100.颞骨高分辨率CT重建后的图像主要特点: A.影像层次多 B.显示野变大 C. 信噪比低 D.边缘锐利 E.密度分辨率高 答:D 解: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重建一般采用骨细节的过滤函数算法,该算法损失了部分细节信息,增加了边缘的锐利度,降低了信噪比和密度分辨率,导致影像层次减少,空间分辨率相对提高,显示野的大小与重建算法无关。 101.后鼻孔闭锁,最佳检查方法是: A.副鼻窦瓦氏位 B.副鼻窦柯氏位 C. 副鼻窦侧位 D.副鼻窦正位体层 E. 副鼻窦横断CT扫描 答:E 解:后鼻孔闭锁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胚胎发育期,口鼻膜未能穿破,形成后鼻孔闭锁。可以是单侧或双侧,部分或全部,膜性的、软骨性的或骨性的。各种平片检查难以观察,副鼻窦横断CT扫描可清楚显示。 102.有关副鼻窦扫描范围的论述,错误的是: A.副鼻窦横断扫描从上齿槽开始向上连续扫完额窦 B.冠状面扫描,从外眦向后扫至颈前缘 C. 冠状面扫描,从颈前缘开始向前扫至额窦平面 D.冠状扫描基线COR应垂直听眶线 E. 横断扫描基线应以听眉线一致 答:E 解:副鼻窦横断扫描时,应以听眶线为扫描基线。 103.常规副鼻窦扫描参数选择,下述哪项错误: A.采用标准FOV B.层厚5mm C. 层距5mm D.了解薄的骨壁是否破坏可改用1.5~2.0mm薄层扫描 E.薄层扫描时要比常规扫描降低条件 答:E 解:凡对同一部位的扫描,从常规的层厚较大改变为薄层扫描。此时X线束变窄,透过人体的X线量减少,探测器所接收到的光子数减少。为保持原厚层扫描的图像质量,应适当增加扫描条件。 104.与鼻咽部前后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额窦 B.筛窦 C. 蝶窦 D,上颌窦 E。上门齿 答:D 解:这是由于解剖位置所决定的。从颌面部侧位像观察,上颌窦处于鼻咽部平面的最前部。 106.对鼻窦扫描基线的设定,哪项错误: A.进行上颌窦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下扫描 B.进行鼻咽部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下扫描 C. 进行蝶窦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下扫描 D.进行筛窦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上扫描 E. 进行额窦横断扫描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上扫描 答:C 解:蝶窦体表定位相当于听眉线的中点,即在听眶线的上方,进行蝶窦横断位扫描时, 应以听眶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 107.对咽部解剖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咽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上段共同交通的部分 B.咽部是由骨和软骨构成的管腔 C. 咽部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D.自颅底到软腭水平的一段为鼻咽 E.自软腭至舌骨水平的一段为口咽 答:B 解:咽部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上段共同交通部分,是一前后扁、上宽下窄漏斗型的由 横纹肌及粘膜等构成的管腔,全长约12.5cm。 108.喉部常规扫描时,要求病人: A.吸气后屏气扫描 B.呼气后屏气扫描 C. 平静呼吸状态扫描 D.发“依”情况下扫描 E. 鼓气状态下扫描 答:C 解:非特殊要求下,喉部常规CT扫描时,病人应处于平静呼吸状态。原因在于,气道通畅,声带处于外展状态。为重点显示喉室、梨状窝或声门下气管时,可采取相应的呼吸动作。发“依”音扫描,有助于显示声带麻痹。 108.与颅脑常规扫描比较,咽部扫描特有 注意事项 软件开发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电梯维保合同注意事项软件销售合同注意事项员工离职注意事项 是: A.头颅固定 B.摘掉头上金属饰物 C. 不合作者采用药物镇静 D.不作吞咽动作 E. 平静呼吸扫描 答:D 解:选项中的各项内容都是为了防止图像中伪影的产生采取的措施。不作吞咽动作对咽部扫描尤为重要,而对于颅脑扫描影响不大,是咽部扫描特有的一项要求。 109.喉部CT扫描体位,仰头目的在于: A。病人舒服 B.头不易动 C.便于定位 D。喉室打开 e. 防止下颌骨伪影 答:E 110.喉室轴扫描,无法确定声带走行时,扫描基线应与: A.中部颈椎间隙保持一致 b. 舌骨长轴平行 C. 颈部前缘皮肤面垂直 D.颈1~颈7两中点联线垂直 E.下颌骨下缘平行. 答:A 111.不适宜CT检查的颞颌关节疾病是: A.颞颌关节先天发育畸形 B.颞颌关节外伤 C. 颞颌关节肿瘤 D.颞颌关节炎症 E. 颞颌关节半月板损伤 答:E 112.显示颞颌关节内半月板最好的无创检查方法是: A.MRI检查 B.CT检查 C. 关节腔造影检查 D.曲面断层 E.开闭口位照像 答:A 解:颞颌关节内的半月板,在CT扫描图像中显示不良,曲面断层和开闭口位,只能显示骨性结构及关节腔,半月板显示不出。关节腔造影检查及MRI检查,均可清楚显示半月板。因造影使用的能源为X线,且进行穿刺方式注入对比剂,是一种有创有损的检查方法。MRI是无创无损检查法。 113.扫描必须包括上纵隔的疾病是: A.甲状腺结节 B.甲状腺囊肿 C.甲状旁腺瘤 D.弥漫性甲状腺肿 E. 巨大腺瘤样甲状腺肿 答:E 解:巨大腺瘤样甲状腺肿,漫延至胸骨后。因此,扫描时必须包括胸部上纵隔,常规甲状腺扫描是以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为起始线,向头方向逐层扫描,以扫完甲状腺为止。 114.胸部CT扫描时,病人最佳状态应是: A.深呼气后屏气扫描 B.深吸气后屏气扫描 C. 捏捂病人鼻口扫描 D.平静口式呼吸扫描 - E. 采用腹式呼吸扫描 答:B 解:深吸气后屏气扫描是胸部CT扫描的基本要求,深吸气后屏气,肺组织膨胀暴露多,同时增加天然对比度,病人易控制吸气程度,提高各层面组间的连贯性。 115.胸部扫描,病人确实屏气困难,最好的措施是: A.给病人做手式指令 B.捏捂病人鼻口 C.令患者口式呼吸 D.令患者腹式呼吸 E. 增大mA,减短曝光时间 答:E 解:胸部扫描病人屏气目的是为减少因呼吸造成的影像模糊。口式呼吸、腹式呼吸同样是使胸部处于呼吸状态,既然病人屏气困难,手式指令提示均无效。捏捂病人鼻口,强行控制呼吸,会收到一定效果。但病人往往因反射性抗拒,反而造成体动模糊。控制动模糊的最有效方法是缩短曝光时间。 116.甲状腺CT扫描时,病人呼吸状态要求应是: A.不要屏气 B.吸气后屏气 C. 呼气后屏气 D.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 E. 以上状态均可 答:D 解:甲状腺CT扫描,虽然扫描起始线是从胸部主动脉弓上缘开始,但观察的是甲状腺而不是肺组织,要求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即可。 117.胸部CT常规为仰卧位,需同时采用俯卧位的是: A.肺癌的分期诊断 B.观察肺内肿物形态 C. 测量肺内病变大小 D.了解胸水流动性 E.对肺弥漫性病变观察 答:D 解:胸水在胸腔内可随着人体体位的改变而流动,有时为了鉴别诊断,确定是否是胸水,是包裹性还是叶间积液等,可通过改变体位扫描协助确诊。 118.不需做胸部增强扫描的是: A.明确分辨纵隔结构时 B.确定大气管有无狭窄时 c. 区分纵隔肿物与大血管时 D.肿块合并肺不张时 E. 分析复杂的大血管畸形时 答:B 119.不属于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特点的是 A.HRCT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 B.HRCT与肺功能检查有更好的相关性 C.HRCT扫描层多、层薄、条件大 D.HRCT完全可替代常规CT E. HRCT扫描不需造影增强 答:D 解:肺部高分辨CT扫描有它的适应范围,能更好地显示肺内结节性疾病的形态学特征,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尤其对肺内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而对于胸腔积液或包裹性积液的鉴别诊断尚不如常规扫描,而且HRCT扫描是在损失掉一部分信息量的基础上突出细微结构的边缘。所以,肺部CT扫描以常规扫描为主, 必要时进行HRCT。 120.在肺HRCT扫描应必备条件中,哪一项与降低噪声有关? A.CT机固有空间分辨率0.5mm B.扫描层厚为1~1.5mm的薄层扫描 C. 图像重建使用高分辨率算法 D.应用512X512以上矩阵采集 E.使用高kV和高mas扫描 答:E 解:高分辨率CT扫描的特点易产生噪声,扫描层厚越薄噪声越多,为降低噪声,最有效措施是提高管电压和增大mas。 121.胸部CT扫描,肺窗选择是: A.W300~500、L30~50 B. W500~1 000、L一100~一200 C. Wl 000~2 000、L一200~一400 D. Wl 000~2 000、L一400~一500 E. W1 000~2 000、L一500一一800 答:E 122.胸部CT导向穿刺体位要求: A.仰卧正位 B.俯卧正位 C. 侧位 D.斜位 E. 任选适当体位 答:E 解:胸部CT导向穿刺,导向的目的是通过扫描确定穿刺针的方向、角度及到达病灶中心的长度。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穿刺针穿人的路径要求不一样,而且穿刺操作需要在扫描孔架范围中进行,为适应操作的方便,所以体位要求是任意选择的。 123.对胸部CT导向穿刺活检的论述,错误的是: A.利用目标扫描选择出最佳定位层面 B.穿刺活检的定位层面病变显示应最大、最清晰 C.穿刺时病人必须采取仰卧正位,保持不动 D.穿刺针穿入后,应于该层面扫描确认准确与否 E.穿刺针拔出,活检完毕,亦应继续扫几层 答:C 124.胸部CT导向穿刺与定位测量无关的是: A.进针深度 B.进针角度 C.进针路线 D.进针粗细 E.进针长度 答:D 125.CT导向穿刺活检拔针后扫描目的在子: A.观察病灶有无缩小 B.观察穿刺针眼有无闭合 C. 观察有无早期合并症 D.观察出血量的多少 E.观察穿刺层面是否标准 答:C 解:CT导向穿刺活检或治疗完毕后,不要马上让病人离去,应在CT休息室留观一段时间,离开CT室前,于穿刺平面再扫1~2层,目的在于观察有无早期合并症出现,如出血、气胸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措施治疗。 126.小盆腔内脏器扫描基线的确定,最正确的是: A.两髂前上棘连线 B.两髋臼凹连线 C. 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线 D.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 E. 两侧坐骨下缘连线 答:D 解: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相当于小盆腔的最低位,从此线向上扫描,盆腔内脏器即全部包括在扫描范围内。 127.脊柱横断扫描,对扫描线确定的描述,错误的是: A.扫描线及扫描计划的确定,从侧位定位像上设计。 B.进行椎体扫描时,扫描线应与椎体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一致 C. 进行椎间盘扫描时,扫描线应是相邻两椎体缘联线夹角的平分线 D. 椎体与椎间盘兼扫时,应根据脊柱曲度,分段确定 E. 脊柱扫描线确立后的扫描为连续扫描 答:E 解:脊柱因有其4个生理曲度,造成各椎体及椎间隙相互间的不平行,每扫描一个椎体或某一椎间隙,就要设计各自的扫描角度,分别设定,不能进行连续扫描。 128.常规CT扫描采取俯卧位的是: A.头颅轴扫 B.双膝轴扫 C. 双踝轴扫 D.双腕轴扫 E. 双髋轴扫 答:D 解:在五项选项中,除双腕轴扫外,其余四项在扫描体位中,常规都采取仰卧位。病人舒适,位置稳定。双腕相反,只有在俯卧位时,双上肢高举过头,平行前伸,才能达到舒适、稳定。 129.腹部的扫描应选用哪种过滤涵数?为什么? 答:应选用软组织数学演算法的过滤涵数。因为软组织数学演算法在图像处理上更强调密度的对比分辨,特别适于软组织的显示,通常用于对密度相差很近的组织观察。使图像显示柔和平滑。如对肝、胰、肾、淋巴结等部位的显示。 130.肝血管瘤的扫描特点是什么? 答:①常规平扫,发现肝内低密度病变区;②将扫描层面放在病变显示最大径的一层;⑧60%泛影葡胺或相应的进口对比剂经静脉注射,迅速推人做增强扫描;④立即进行快速连续扫描,直至病变区完全充盈与肝组织等密度或恢复至平扫时所见方可结束扫描。 131.临床疑肝左叶病变,轴位扫描显示不理想,应变换: A.冠状位 B.矢状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斜位 E.俯卧位或右侧卧位 答:E 解:采用俯卧或右侧位扫描,可以克服或减少肠内胀气或胃内容物对肝左叶及肝肿瘤影像的干扰,使其更清楚地显示。右侧卧位扫描,对胰头的观察亦是最佳体位。不仅使十二指肠襻得到充盈,还可使邻近肠管与胰腺的体尾部分开。 132.口服对比剂行胆囊CT扫描,下面论述错误的是: A.口服碘番酸对比剂1~2片 B. 对比剂提前14~16小时服下 C. 层厚、层间距为5mm行胆囊区连续扫描 D.采用软组织窗技术观察 E. 必要时变换体位扫描 答:D 解:口服对比剂进行胆囊CT与常规X线口服胆囊造影相似,对比剂均为碘番酸片剂,每片含碘5g。因CT密度分辨率高,故口服胆囊造影CT用量仅为常规对比剂量的1/3~ 1/6,约1~2片。同样要求提前14—16小时服药。扫描时采用层厚、层距5mm胆囊区域图像放大连续扫描。因口服对比剂胆囊密度明显增强,用软组织窗观察无法分辨胆囊内病变,必须将窗宽调至1 000~2 000,窗位调至100~200HU以上才能观察清楚。对鉴别胆囊内是结石或肿瘤,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行局部扫描。肿瘤位置一般恒定不变,结石可随体位变化而变位。 133.肾脏增强扫描对比剂需用多少?观察肾实质病变或肾盂病变扫描方法有何区别? 答:对临床怀疑肾占位性病变应行增强扫描时,需60%泛影葡胺40~60mL对比剂。 观察肾实质病变,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用60%泛影葡胺40—60mL经静脉快速注入后立即做快速连续扫描,抓住肾实质增强显示的最好时机。而如果观察肾盂病变,则在增强后,扫描稍迟2~5min待对比剂进入肾盂内再行扫描。 134.女性盆腔扫描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①检查前一天晚口服500~1 000mL的1.5%~2%碘水对比剂;②检查当日,扫 描前病人必须憋尿,使膀胱充盈;⑧对已婚女性扫描前须经阴道放置阴道OB拴或纱布填塞物,以便显示阴道和子宫颈的关系。 135.男性膀胱、前列腺扫描应做什么准备?扫描范围及层厚? 答:①扫描前病人大量饮水,使膀胱充盈,待膀胱胀满时进行扫描;②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下缘向上扫至髂骨嵴;③膀胱扫描层厚与层距10mm,前列腺扫描层厚与层距为5mm。 · 136.观察胰岛细胞瘤为什么必须增强CT扫描? 答: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是典型的血供丰富的肿瘤,该肿瘤多数小于2cm,且与胰腺密 度相近,CT平扫难以发现。采用静脉增强法扫描,因其供血丰富,注入对比剂后立即扫描,抓住血管动脉期充盈时机,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方法是,平扫后,行静脉快速注射,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注射完毕,立即扫描。层厚、层距为3~5mm连续扫完胰腺为止。 137.空间分辨率的定义是什么?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空间分辨率又称高对比分辨率。指 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影像中能显示的最 小细节,或指鉴别结构大小的能力。影响因素有检测器孔径的宽窄(孔径愈窄愈好),检测器之间的距离(距离愈小愈好),图像重建中采用的卷积滤波函数的形式,象素大小,(矩阵大;象素小,空间分辨率好)。噪声的大小等因素。 138.表示空间分辨率的单位是: a. Hu b. LP/cm C. mm d. ms e. mB A. a B. b,c C. a, b, C D. C, d, e E.a~e全部 答:B 解:CT空间分辨率的表示方法常用有两种,一是能分辨最小圆孔的直径(mm),另一是每cm长度内可分辨的线对数(LP/cm)。两种表示方法可以互相换算,即可分辨最小物体的直径(mm)。 139.决定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A.扫描方式 B.有效视野 C. 重建矩阵 D.显示矩阵 E.探测器数目 答:C 解:影响CT空间分辨率的因素很多,有机器设备本身固有的因素,如探测器的数目、 孔径、宽窄、间距,重建矩阵大小,褶积滤波函数、噪声等。也有人为的可变参数选择,如X线剂量大小,窗技术调节,矩阵格式选择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重建矩阵。重建矩阵越大,象素值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因空间分辨率大小约是象素宽度的1.5倍。 140.密度分辨率的定义是什么?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密度分辨率又称低对比分辨率,系指能够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是被检物的大小、X线剂量及噪声等。加大X线剂量,即增加检测器吸收的光子数,提高其信噪比,相对降低其噪声,被检物体几何尺寸愈大,密度分辨率愈佳。 141.有关CT噪声定义的解释,正确的是: A.检测器检测到光子数的不均匀性 B.各组织平均CT值的差异 C. 扫描均匀物质成像中,其象素CT值的标准偏差 D.水在各图像点上的CT值的差别 E. 影片中密度的不均匀性 答:C 解:CT噪声系指扫描均匀物质成像中,其像素CT值的标准偏差。在成像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造成CT值的偏差,所以说噪声受多因素多环节影响。 142.对噪声影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X线剂量,可减小噪声 b.X线剂量增加一倍,噪声减半 c.扫描层厚加厚,噪声减小 d.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噪声减小 e.骨算法较软组织算法噪声提高 A. a, b B. b, c, e C. a, c, d D. a, b, d, e E. a, C, d, e 答:E 解:检测器的灵敏度高或提高X线剂量,此时检测器所接受到的光子数相对提高,可降低光子噪声。但若想使噪声减少一半,则X线剂量需增加四倍。扫描厚度越薄时,产生的组织噪声也越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扫描厚度不易选择过薄,特殊部位需进行薄层扫描时,为保证图像质量,就需大量增加曝光条件。同样,骨算法虽然可以增加边缘效应,但噪声相对增加。 143.CT扫描参数中,对X线剂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X线剂量的大小是CT图像质量保证中的重要环节 B.增加X线剂量,可减少图像噪声 C. 扫层越薄,所需X线剂量越小 D.对内耳扫描,需采用比头颅平扫更大的X线剂量 E. 病人所受辐射量与扫描层数有关 答:C 144.CT图像伪影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 A. 图像中不正常的解剖影像 B.被检体以外物质影像的显示 C.被检体内不存在的假像 D.图像中密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像 E. 影片中图像的变形 答:C 解:伪影系指在扫描或信息处理过程中,由某一种或几种原因而出现的人体本身不存在的假像。其他四个选项的解释都是不正确的。 145.因探测器灵敏度不一致,采集系统故障造成的伪影形态为: A.移动条纹伪影 B.放射状伪影 C.模糊伪影 D.帽状伪影 E.环状伪影 答:E 解:移动条纹伪影均为扫描过程中,病人的移动所造成的。放射状伪影为致密结构所致。但都显得图像模糊,还有一种少见的模糊伪影是因重建图像中心与扫描旋转的中心重合时产生。帽状伪影极少见。环状伪影是常见的一种因探测器灵敏度不一致所造成的一种假像。每日工作中经常对探测器进行校准就是为了克服或减少环状伪影的产生。 146.放射状伪影多见于: A.病人的随意运动 B.病人的不随意运动 C. 病人体内外有高密度结构 D.采集系统故障 E. 图像重建故障 答:C 解:放射状伪影系由层面内突出的高密度组织结构投影造成的,是目前尚不能克服的一种伪影。如钡剂、碘剂、金属、引流管以及颅骨的两侧岩骨嵴、枕骨内粗隆,鸡冠,假牙等引起的条状、放射状伪影。 147.CT扫描常用的影像放大技术有几种?并列举出明显改善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放大技术。 答:几何放大、变域图像放大、宏观图像放大及内插图像放大。几何放大技术原理是适当地缩短X线管检测器阵列组件与被检物的距离,使得较小的被检物体在X线束的曝光下产生的信号,由相对较多的检测器收集,提高了图像质量及对小病变的检出效果。变域图像放大技术可将一个剖面图像的数据通过变域放大仅对感兴趣区部分重建放大,使较小区域的图像最大可用整个图像显示矩阵来显示,解决了分辨率受显示矩阵限制的问题。而且将图像中感兴趣区的中心置于图像显示矩阵的中心。宏观图像放大由于在硬件结构上,探测器相对于扫描中心位移了探测器宽度的1/4距离,所以,在图像重建阶段中插入一次额外的软件处理后,因而得到一个带有双份取样信息的交织剖面,相当于检测器的数目增加一倍。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148.关于容积效应的解释,哪个是错误的: 部分容积效应也是CT图像质量控制的重要参数 在扫描中凡小于层厚的病变,在其密度组织中较低密度的病灶,呈现出的CT值偏高 C.在低密度组织中较小的高密度病灶,CT值偏低 D.高档CT机不存在容积效应 E. 部分容积效应是CT扫描中不可避免的 答:D 解:CT图像为数字成像,数字图像是由象素点组成的,每一象素点中的数值为一平均值,即代表该象素相应单位体积内各组织CT值的平均数,它不能如实反映该单元内各种组织本身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决定这种CT值偏差的大小是计算机的量化精度——比特(bit)值。比特值大,量化精度高,灰阶级多,图像质量好。由于容积效应的存在,扫描中凡小于层厚的病变,其组织密度低于平均值时,呈现出的CT值比实际偏高,而高于平均值的组织表现出的CT值偏低。这种容积效应在任何档次的CT机中都会存在,不可避免。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当有一个高密度的物质,其中有一部分投入象素体积内。在这种情况下,造成投入象素中数据的不合理,引起影像中出现部分体积物体的条纹影,本身也是容积效应所致。 149.关于周围间隙现象的理解,哪个是正确的: A.周围间隙现象与部分容积效应产生的原因不相干 B.在同一层面上与其相垂直且密度不同的组织,其边缘CT值会出现误差 C. 相邻组织中密度高的边缘CT值大 D.相邻组织中密度低的边缘CT值小 E。周围间隙现象并不是CT图像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答:B 解:周围间隙现象亦是由于部分容积效应造成的。系指同一层面中,与层面垂直的且密度不同的两相邻组织,从图像中测其边缘部的CT值也不准确。密度高者其边缘CT值偏小,反之低者偏大,造成两者交界边缘不清,影响图像质量。通过薄层扫描,可以适当克服部分容积效应。 150.关子CT扫描层厚的理解,哪个是错误的: A.层厚是CT扫描技术选择的重要参数 B.层厚薄空间分辨率高 C. 层厚加大,密度分辨率低 D.层厚的选择,应根据扫描部位和病变大小决定 E. 层厚薄,病灶检出率高 答:C 解:同一部位的扫描,层厚选择越大,密度分辨率相对提高,薄者则降低,空间分辨率与其相反。 151.显示野不变,矩阵缩小一半和显示野增加一倍,矩阵不变,其象素大小: A.前者较后者大 B.后者较前者大 C. 两者相等 D.前者是后者两倍 E. 后者是前者两倍 答:C 解:根据重建象素大小的计算公式:Pixel=DFOV/MATRX可以求得证明。当显示野为64mm,矩阵为512 X 512时,象素值为0.25mm;显示野64不变,矩阵缩半256×256,此时象素值为0.25mm;显示野增加一倍为128mm,矩阵保持512X512,求得象素值为0.25mm;可见两者相等。 152.显示野、矩阵、象素值三者关系的论述,哪个不妥? A.显示野不变,矩阵加大,象素值变小 B.显示野不变,矩阵加大,图像分辨率提高 C.显示野不变,矩阵加大,图像重建时间长 D.矩阵不变,加大显示野,提高图像清晰度 E. 矩阵不变,象素值减半,显示野面积缩小4倍 答:D 解;矩阵不变,加大显示野,象素值必然随着加大,象素值大小直接影响空间分辨率,象素值越大,空间分辨率下降,显然,D项的论述不妥。 153.有关过滤函数的演算选择,哪项不妥? A.一般扫描选择标准数学演算 B.肝胆胰选择软组织数学演算 C. 内耳选择骨细节数学演算 D.肺结节性病变HRCT选择软组织数学演算 E.颅脑扫描选择标准数学演算 答;D 解:常规肺部扫描均选用标准过滤函数的数学演算方法。但行肺部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时,为突出肺内结节性、弥漫性病变的显示率,增强其边缘效果,提高空间分辨能力,故选择骨细节过滤函数的数学演算方法。 154.CT图像的动态显示范围较大,是因为: A。CT设备精密度高 B.CT使用的是激光胶片 C. CT使用的KVP高 D.CT可以采用多种成像算法 E. CT图像可以作窗宽窗位调节 答:E 解:CT图像的动态显示范围是指对人体组织CT值显示范围的能力,人体组织CT值的范围划分为一1 000到十1 000,有2 000个分度,而人的眼睛仅能分辨16个灰阶,若能将2 000个灰度级都要观察到,必须分段显示。这项任务是通过窗宽、窗位的调节完成的。过滤函数算法的选择,只是改变象素的重建数据。窗宽窗位调节的是灰度级差。 155.关于窗宽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窗宽决定显示CT值的范围 B.窗宽加大,图像中组织密度对比提高 C. 组织的CT值大于窗宽规定范围时呈现白色 D. 窗宽除以16等于每个灰阶包含的CT值 E. 调节窗宽可改变图像中的密度差 答:B 156.窗技术包括什么?各对图像有什么影响? 答:窗技术是根据诊断需要,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的调节装置,它包括窗宽、窗位的选择。窗宽主要影响图像的对比度,窗宽调窄显示的CT值范围窄,每个灰阶代表的CT 值幅度小、图像的层次少,但图像对比度强。反之,窗宽加宽,则每级灰阶代表的CT值幅 度大,对比度差。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窗位调低,图像的亮度高,图像呈白色,而窗位调高,图像的亮度低,图像呈黑色。 157.窗宽窗位均选为100,则CT值的显示范围是: A.50~一50 B.一50~一150 C 50~150 D.100~200 E.150~一150 答:C 解:窗宽、窗位选定后,CT值的显示范围可通过计算公式M一W/2~M+W/2求得。将题干选定的数值代人公式即为100一100/2~100+100/2,则CT值的显示范围为+50~ +150。 158.有关窗口技术的理解,哪个不妥: A.利用窗技术,将人体组织2 000个分度的范围,调整到人眼所能认别的16个灰阶中 B.窗位是指窗宽上限、下限CT值的平均数 C.窗位、窗中心是指一个概念 D.为显示不同组织影像,应在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范围调整 E.窗口技术的调整目的,是为了拍摄出一张对比良好的照片 答:E 解:窗技术调整的目的是为把感兴趣区的组织结构清晰地显出来,而不是单纯为提高影像的对比度。 159.关于CT扫描图像重建技术的理解,哪个不妥: A.CT扫描图像重建是通过过滤函数的计算来完成的 B.过滤函数是CT机内设定的算法,操作者不可选择 C. 根据观察不同组织的对比和诊断需选择不同的过滤函数 D. 适当的过滤函数的选择可提高图像质量 E. 过滤函数影响图像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 答:B 160.下列哪项不属于图像后处理技术? A.多组CT值测量 B.图像局部放大 C. 改变窗宽 D.图像反转 E. 矢状重建 答:A 解:多组CT值测量应属于CT的测量技术,CT测量包括CT值测量、病变大小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等,这些测量并不改变图像的性质,图像后处理技术是使图像发生量的变化。 PAGE 19
本文档为【CT技师上岗证CT技师上岗证试题题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56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6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医学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