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第8章 人的生殖与发育 NO:001--002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命的形成,了解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和感恩父母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1、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第8章 人的生殖与发育 NO:001--002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命的形成,了解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和感恩父母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1、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第二课时:学习胚胎发育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 (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 (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 (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 (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 (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 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第1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男性生殖系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的结构和功能 前列腺: 分泌黏液 阴茎: 精子的排出的通道 卵巢: 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受精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的结构和功能 阴道: 月经排出的通道 二、受精过程: 1、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 2、节育方式:结扎 三、胚胎发育: 卵子 受精 发育 分娩 受精卵 胎儿 婴儿 精子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NO:003 第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3、举例说出青春期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 教学重点: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 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点 教学难点:1、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征 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1、 引入: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共有多少个时期? 二、学生活动: 1、讨论:请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想一想,说一说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2、活动: (1)学生4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另外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可参考照片背面的年龄,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2)将家中长辈各时期照片拿出来交流,分析成年期又分为哪几个阶段? 3、讨论: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4、观察图8—8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试着从图中说出自己获得 哪些信息? 5、学生观察表8—1,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有哪些特征属于男女的第二性征? 6、讨论:当你首次出现月经或遗精时,是否告诉父母?你父母是什么态度?你 是什么感觉? 7、讨论:你将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 8、讨论:青春期我们在饮食卫生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在穿着打扮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教师活动: 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你想知道的? 五、练习:课本11页 自我评价 1、2、3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2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婴儿期(0~1岁) 幼儿期(2~6岁) 一、人的生长发育 童年期(7~11岁) 青春期(12~23岁) 青年期(24~39岁) 成年期(24岁以上) 中年期 (40~59岁) 老年期 (60岁以上) 二、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 2、 青春期卫生 NO:004 第3节 人体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说出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举例说明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什么系统完成的?该系统由什么组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二、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3、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人体全身骨骼模型,请学生介绍这模型有哪些骨骼?哪些肌肉?这些骨骼和肌肉属于哪些系统?该系统有什么功能? 学生:观察模型说出骨骼和肌肉的名称,相互讨论说出运动系统的功能 活动:请一学生上黑板前做快速下蹲的表演,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个 讨论:表演的同学运动后有什么变化?看到这些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系统? 人体各个系统有什么功能?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积极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当你吃鱼时,不小心被一小根鱼骨卡住了,家人叫你赶快喝醋,你认为这种方法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讨论猜测 实验:学生4人一组做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1、一个烧杯里装食醋,另一个烧杯装10%的稀盐酸,分别把相同大小的鱼骨放进烧杯,观察现象,10分钟后取出,漂洗后,用手触摸,看能否打结。 2、用镊子夹起一根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观察颜色变化,用镊子轻 轻敲打煅烧后的骨。 教师:请各组代表说出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各组代表积极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1、鱼骨放在醋中没有变软,而放在盐酸中却变软了,当被鱼骨卡住喉咙,喝醋行吗?应怎样处理?该实验说明了骨骼含有什么物质? 2、鱼骨能够煅烧,说明骨骼里含有什么物质? 3、这些物质使骨骼有什么样的特性? 学生互相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今天大家表现很不错,让我们为取得成功而鼓掌 4、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课本16页 自我评价 1、2、3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3节 人体概述 一、人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的功能 消化系统:消化、吸收 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运进氧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 人体系统 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 内分泌系统:具调节功能 生殖系统:生殖 神经系统:具调节功能 二、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 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有弹性 (能够煅烧) 骨的成分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 (能够溶解在稀盐酸中) 第9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NO:005 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见下表)。 编号 食物名称 主要营养成分 生产原料 产地 最终来源 1 2 3 4 5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 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 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生:结合第21、22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师:食物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 · 探究食物中含有无机盐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小组互评实验结果 学生举例说出各种无机盐的作用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会导致的疾病 四、师生共同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你有哪些收获,你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回忆并答出营养成分的种类,主要食物来源及主要功能,并互相补充。   (师适时质疑) 五、自我评价:课本24页 1、2、3、4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1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蛋白质 2、淀粉 人体供能物质 3、脂肪 4、水 5、无机盐 6、维生素 NO:006--007 第2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消化吸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媒介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消化系统图片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角色扮演 活动—小品表演 进行角色扮演、观看、细听 引导讨论 小品和课文内容 讨论、交流、表达 引导实验观察: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实验活动 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表达 点拨、指导阅读 课本内容 带着问题阅读 问题讨论 问题 分析、解析、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板书 归纳表达、理顺知识 引导实验:观察小肠结构 实验活动 实验、观察、讨论、交流 设置问题,拓展知识 问题 交流表达 引导课堂反思 问题 交流表达 布置课堂小测验 测验 完成小测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食物究竟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作为导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究的愿望;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让学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再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环节。 2.新课学习根据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理解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3.知识应用和知识拓展:教师提出“你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的疾病?”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积累知识,并时刻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健康。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察鸡小肠,学生用手摸、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这是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 4、课堂小结、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胃(吸收水,酒精) 消化道 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 1、消化系统 脂肪酸、氨基酸) 的组成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 (分泌胆汁) 消化腺 胰腺 (分泌胰液) 胃腺 (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 (分泌肠液) 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脂肪 甘油、脂肪酸 NO:008 第3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明白什么是合理膳食并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 能力目标:1、有兴趣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原与其他同学交流,尝试设计表格 2、有兴趣参与课堂调查活动,并小组协作将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情感目标: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习表达孝心 教学重点: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参与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难点: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方法:调查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人太胖太瘦都说明这个人的营养状况不太好,那什么样的体重才是比较标准的呢 讨论、交流、表达 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交流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 参与讨论,交流,表达 让学生关注并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三)过度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课堂调查 学生发言,讨论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依据 让学生明白饮食卫生的科学道理,体现教学来自生活,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素养 (四)营养学专家对合理膳食的建议 提问: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说说自己的看法 讲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有知识 学生发言,谈谈对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理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再给出营养专家的建议,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怎样才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今天我们当家”——为家人设计一日食谱 描述父母的辛劳和同学们的幸福生活,安排学生讨论如何为家人设计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 小组讨论,设计一日食谱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完成一日食谱的设计并付之实施(课后) 通过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以“今天我当家”为主题的设计食谱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 (六)关注食品安全 引导学生注意食品安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当地食品的安全性 小组设计调查表,分工合作,并在课堂上交流(课后)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懂得如何鉴别食品的安全性,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七)课堂反思、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通过反思与小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 (八)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 对知识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 第4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1、 膳食指南: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2、 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 (每天300克~500克)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分别是400克~500克 100克~20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235克~200克) 第四层:奶、豆类(分别是100克 50克)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三、食品安全: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NO:009--010 第1节 血液和血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教学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血液的组成; 第二课时:血型和输血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问:在我们人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什么? 讨论,交流,进入课题 观察血液的组成 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成分 观察教师的操作,注意发现问题,学习实验的规范操作 血液中血浆及血细胞的组成 观察量筒内分层现象,注意颜色及所占体积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师讲解、巡视、指导 实验:观察血涂片 红细胞的正常值,血液为什么是红色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和图10—2人的血细胞 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颜色和数目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观察血小板的形状 贫血的概念 如何对待补铁的问题? 阅读补充资料讨论交流 了解发炎 讲解什么是发炎 学习白细胞的作用和正常值 血小板与凝血 巡回演示比较 观察血块周围的液体和使用抗凝剂的血液有什么不同 认识化验单,知道血常规检测内容 展示几张化验单,分发给学生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化验单上几项指标的不同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输血和血型 如果你医生,面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你如何抢救? 讨论,交流 输血原则 巡视并适时指导 分组活动,模拟“血型鉴定” 我过无偿献血制度 讲解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查找有关无偿献血资料(课逅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讨论,交流 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 血液和血型 运载血细胞 血浆(功能) 运输养料和废物 防御保卫 1、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2、输血和血型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NO:011--013 第二节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血管类型及功能; 第二课时:学习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第三课时:学习血液循环过程及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 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学生体验】:学生4人一组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x k b 1 .c o m 【讨论】:为什么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高? 【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   学生开始活动,按课本提示进行,5分钟后大屏幕展示:动画“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   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   学生小组讨论:血流速度快,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逐渐汇 合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   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实际是由头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头部流向尾部,实际是由尾部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   教师质疑: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1.实验材料   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筷一根。   2.实验方法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方法是,取少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6~10分钟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拌,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可以供做实验用。再将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   (1)把制得的氧气通入血液中,可观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气泡生成,紧接着血液呈现出鲜红色。(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进去的少量氧气结合生成为氧合血红蛋白。含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是鲜红的。)   (2)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结果我们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量筒中的血液里后,血液瞬间变成了暗红色了。(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入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含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血液呈暗红色。) 通过上面两个演示实验,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   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生: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时与氧气结合,而使血液变得鲜红,这样的血叫做动脉血;在氧气浓度低时与氧气分离,而使血液变得暗红,这样的血叫做静脉血。 【质疑】:1、什么叫血压?什么叫舒张压?什么叫收缩压? 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 2、什么叫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些什么? 【交流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后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应用和自我评价:课本51页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血液循环 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心脏的位置:胸腔 形状:倒置的梨   心脏的结构:有个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心脏的四个腔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 四个腔的壁薄厚各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 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 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房室瓣开口向心室方向。动脉瓣开口向动脉方向 心脏的功能:象一台水泵,使血液在提内不听地循环 二、心率和脉搏: 1、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安静状态下成年人:75次/分) 2、 脉搏:动脉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1、 人体的血液循环: 1、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 (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 —→肺静脉—→左心房(动脉血) 3、动脉血: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 4、静脉血:含氧气少,颜色暗红 5、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6、收缩压:心室收缩,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12~18.7kPa) 7、舒张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到最低值 (8~12kPa) 8、高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 NO:014--015 第3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教学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第二课时: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气体是怎么进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 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生:呼吸系统。 活动:师生深吸气 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 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  生:讨论、交流、思考、表达  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生: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师:我们先来认识肺,请看课本54页图10—13 肺的结构示意图  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教师板书: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   生:尝试吞咽和呼吸。(结论是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   师:有的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易发生什么状况?你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吗? 生:爸爸妈妈不让大声谈笑,我有过类似的经历,结果呛着了, 引起剧烈地咳嗽。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思考、讨论。   师生交流: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所以我们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请大家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的“鼻”和“气管”部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的思考题,看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   生:(阅读。)   展示思考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2.在灰尘较多的地方停留久了,鼻腔前部的鼻毛及黏液中都粘有许多灰尘。这说明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作用?   3.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我们相比鼻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4.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嗓子非常干,为什么平时用鼻呼吸时,没有这种现象?   5.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6.根据以上问题,你认为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畅通外,还有哪些作用?   7.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8.你知道哪些呼吸系统疾病?你认为应如何预防?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交流 (第二课时): 问:观察肺的结构图讨论: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什么?(生答: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没有肌肉呢?(生答:没有。)既然没有肌肉,肺泡能不能主动地扩大?(生答:不能。)   出示:一只未吹的气球。   师:就像这个气球一样,气球自己能不能从外面主动地吸入气体,把自己吹大呢?请一学生来吹一下,吹大后,再把气放掉。(生答:不能。)那到底是什么外部力量让肺泡扩大的呢?   学生体验:请每位同学把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先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仔细体验自己的胸廓的变化。 师:请大家思考:外界气体到底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呢?动力是什么? 师: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胸廓(模型)(胸廓由胸骨、肋骨、脊柱的胸段、肋间肌和膈肌组成)。现在请同学们把手放在胸部两侧的肋骨上,深吸气,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深呼气,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结论:深吸气时肋骨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时,肋骨向里运动,胸廓缩小。    师: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思考)呼吸运动是怎样完成的?为什么通过呼吸运动会实现肺的通气呢? 生:讨论,交流,表达 师生交流: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体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所以说,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肺通气。 师:如果要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用什么表示呢? 生:肺活量 实验探究:学生4人一组,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三)、学生谈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感想或触动? (四)、自我评价 1、2、3 www .Xkb1.coM 板书设计: 第4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1、呼吸系统 (呼吸道不仅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而且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 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内 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NO:016 第5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人体吸收的空气是怎样在体内进行交换呢? (二)学习新课: 探究实验: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探究,最后全班交流实验结果,相互评价各小组探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中的创新之处 讨论: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讨论,交流 师:氧气被吸入肺泡内以后接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经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外的毛细血管里。   师:(启发思考)氧气为什么会由肺泡交换到血液中?交换的方式怎样?(教师拿出一 瓶空气清新剂喷洒了几下)大家闻到香气了吗?教室后排的同学呢?   生:点点头。   师:这就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或者说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气体扩散现象? 师: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小组讨论气体交换的方向和结果。 生:观察课本图10—7,分组讨论。交流: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结果,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师:氧气进入血液后,是怎样被血液运输的吗?  生:与血红蛋白相结合。  师:对,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板书:氧合血红蛋白);大部分二氧化碳则在血浆中运输。这些氧气最终会被运到哪里去呢? 生:组织细胞。因为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够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师:在组织细胞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又要进行气体交换,我们称为组织气体交换。同肺泡气体交换一样,组织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师生交流: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氧气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经过组织气体交换,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三)学生谈收获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在知识、能力和等方面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四)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人体内的交换: 1、肺泡 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氧气 肺泡 毛细血管 二氧化碳 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 氧气 NO:017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2、 说出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1) 引入:问题情境引入 (2) 探究:人体能量的供给 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交流课本表10—5和10—6的相关资料,计算自己 每日能量供给情况,并重新设计“一日食谱” (3) 实践:测量体温 学生4人一组,有温度计测量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 讨论: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 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要使用体温计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 (四)师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六)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3、 人体能量的供给 1、 人体能量的供给: 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 体温:(用温度计测量) 1、体温测量的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2、发热: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升高,即为发热 第11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NO:018 第1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学生观察图11—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讨论个部分的功能   (三)、.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四)、.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1—3,讨论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这样,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 讨论,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反思   (七)、.练习、反馈、矫正:   在新授课结束后,通过课后自我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通过课堂小测验进行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 第1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泌尿系统的组成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二、肾脏: 1、 位置: 位于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左右个一个 2、 结构: 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小球 肾小体 分布在皮质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NO:019--020 第2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体废物排出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教学难点:1、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2、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尿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人体废物的排出及排出后的处理 教学设计: (一)、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排出哪些废物?   生:人体每天要排出尿液、大便、汗水等废物。   师: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一下尿液都有什么特征? (二)、学习新课: 1、讨论探究:尿液的形成 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公为1~1.5L。这是为什么? 生:4人一组阅读表11—1 讨论: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师:请个小组汇报所得的结果 师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回忆肾的结构与功能 生:讨论,回忆肾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图11—4说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讨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师生交流: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排泄是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讨论: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 师生交流: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学生归纳总结:尿液在肾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无机盐和水。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就有尿意,应及时排尿。 师:讲解:二氧化碳通过肺排出体外时,还带走少量的水。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导管把汗液排到皮肤表面。汗液的主要成妥是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讨论: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有哪些? 师生交流: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是大肠和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课堂小结:尿液的形成和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 第二课时 ) 2、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师:人体排出的尿液和粪便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不至于污染环境。 小组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 小组交流:人粪尿处理不当,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P74) 本节小结: 尿液的形成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本章小结:P76 1、 各样的废物:尿液、汗液、粪便等,必须用及时地排出体外。 2、   排出废物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排泄和排遗 3、 、  尿液和粪便等废物排到环境中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不至于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变废为宝。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2、 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3、 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 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4、 人体废物 (1)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 排出的方式 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 过程。如人体排便 5、 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肺和皮肤 6、 人体排遗的主要器官:大肠和肛门 二、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1、 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2、 人粪尿要经过发酵之后再做肥料 第12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NO:021 第1节 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2、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3、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能力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介绍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 2、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3、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4、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完成“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1) 引入: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要禁止服用兴奋剂?(学生讨论,交流) 师: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激素。 激素调节主要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二)新课学习: 1、 引导学生观察图12—1说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 2、 讨论探究: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功能 3、 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添加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先发育为青蛙? 4、阅读讨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师:同学们知道呆小症、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病症的病因吗?    生:读课文、讨论、表达(呆小症的病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亢病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病因是成年时甲状腺激素 不足)。   师:对,这几种病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甲状腺激素是什么部位产生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什么呢?   生: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食用的盐是加碘的,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加碘吗 生:讨论、表达[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我国大部分地区饮食里缺少碘,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患地方性甲状腺肿,食盐加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师:对。地方性饮食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你们知道碘盐的正确使用方法吗? 生:讨论,表达,交流 师:预防碘缺乏病除食用碘盐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还可以食用海带等海生植物。 5、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新课标 第一网  师:讲述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相关内容。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不少糖尿病患者跟胰岛素的分泌有关,你们知道有什么关系吗?   生:阅读相关内容,讨论、表达[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师:对。导读胰岛素功能。 活动:布置学生课后对糖尿病发病率进行调查   师: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介绍:1965年9月,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开创了人类合成蛋白质的先例,在生物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6、简单介绍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三)、讨论、表达 1、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   2、糖尿病是否都需要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四)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第1节 激素调节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 (内分泌腺之首)            异常症:侏儒症 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异常症:呆小症 甲亢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胸腺 内分泌腺 肾上腺 胰岛 :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异常症:糖尿病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NO:022--023 第二节 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 1、 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 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 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二)新课学习:1、脑和脊髓 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 1、神经元 讨论:神经元的分类 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 (2)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 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课时 ) 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 (P88)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 (三)自我评价 1、2、3、4 3、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2节 神经调节 一、脊髓和脑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白质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 1、反射 非条件反射 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第三节 感知信息 教学目标: 1、 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 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 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 4、 养成良好的用眼、用耳习惯 教学重点: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3、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4、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教学难点: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探究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探究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展示秀丽的山水风光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师: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平时我们经常照照镜子。但是,当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镜子中的眼睛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外面有眼睑、睫毛,里面有眼球,还有肌肉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同学们所提到的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师:展示眼球模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观察这个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按照书中实验的方法一步一步来完成。 生:通过观察拆卸和组装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并分析、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哪一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各个组的同学纷纷踊跃登场,按照模型的顺序介绍眼睛的结构。(眼球分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眼球壁又分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外膜包括前面的角膜和后面的巩膜。中膜包括前部的虹膜、稍后部的睫状体、后部的脉络膜。内膜是视网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如何形成? 生:讨论,分析,交流。 师:如果对于一个正常的眼球来说,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有些人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不注意用眼卫生,遗传等因素造成了眼部的一些疾病,近视和远视就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课前我要求同学们调查你所接触的环境中患近视眼的情况,不知同学们调查的怎么样了,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都认真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增大,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如何进行矫正呢? ( 选择一至两名患有近视或远视的同学谈感想) 生: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1、教师演示:耳的结构(挂图或模型)   2、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或模型,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3、分组互助学习: 组内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4、全班互助学习: 每小组依次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为了调动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可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答对1题小组加10分,看哪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最多、准确率最高。同时为了鼓励小组提出问题,凡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加20 5、分组完成拼图游戏:教师分发“耳的结构”拼图,讲清游戏规则。按拼图的快慢顺序分别给小组加不同的分数。先拼起的小组优先观察“耳的结构”模型,看完后依次往后传。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6、活动:进行听力测试  7、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并复习已学内容,并进行对比,找出规律,为学生学习、理解“听觉的形成”这一重点、难点打下基础。 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8、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用简短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全体学生共同评出优胜者,并给优胜者所在的小组加分 师生交流: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9、皮肤的感觉功能:探究:手皮肤的触压觉 学生4人一组,尝试提出有关手皮肤感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师:讨论:每个同学手皮肤的感觉敏感部位完全相同吗? 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会,交流看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有什么感想?今后如何去做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激发了学生珍惜健康的美好情感。 (四)自我评价 1、2、3、4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感知信息 角膜:聚光作用 外层 一、眼与视觉: 巩膜:       1、 眼球的结构 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 和功能 中层 睫状体         脉络膜(富含血管)   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1)、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2)、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二、耳和听觉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 :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内侧) 1、耳的结构 中耳 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 和功能 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 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 内耳 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 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 半规管 的变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三、皮肤感觉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第1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二)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第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 即2050年的人口数量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师: 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1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1、 酸雨 2、 臭氧层空洞 3、 温室效应 4、 水污染 5、 噪声污染 6、 农药、化肥污染 7、 生活垃圾 第二节 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教学目标: (1) 知识:1、说出生物圈与人的关系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2) 能力: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行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能力,撰写 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关于调查报告关于XX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关于大米市场调查报告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的综合实践能力 (3) 情感:1、认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 关注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2、 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发,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你有何想法和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置疑 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活动:评价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行为、习惯或愿望填写调查表 给学生划分小组,引导并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 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 参与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些无意识的小活动可能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 探究活动 讨论 探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的设计 讨论: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处理?你能为此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布置探究方案,巡视和指导各组活动并参与各组设计 活动汇报 将探究,调查结果在课堂上交流,总结 参与学生交流活动 课堂小结 交流,表达 提示,归纳,补充 练习,小测验 完成练习,小测验,巩固知识 布置练习,小测验 板书设计: 第2节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一、人类的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人类生存发展依赖生物圈,影响生物圈 二、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x k b 1.c o m PAGE 1
本文档为【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豆浆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16
浏览量: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