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设计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设计

举报
开通vip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 (二)能力目标 2、掌握例证的论证方法。 3、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4、能够运用这一艺术规律,去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的含蓄之美,并能在生活及学习中主动运用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课堂准备: 播放音乐《鳟鱼》五重奏 一导入新课 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中的通感》,首先来回顾一下预习作业,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梁思成的情况? 梁思成(1901-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艺术创造中“重复与变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 (二)能力目标 2、掌握例证的论证方法。 3、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4、能够运用这一艺术规律,去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的含蓄之美,并能在生活及学习中主动运用作者揭示的艺术规律。 课堂准备: 播放音乐《鳟鱼》五重奏 一导入新课 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中的通感》,首先来回顾一下预习作业,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梁思成的情况? 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的长子,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作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参与设计了人民大会堂,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他多年来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他被称为“古建筑的保护神”。著有《梁思成文集》。 二解题 下面我们来看题目, 通感:原指一种修辞方法,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感觉之间的互通,在这里指这三者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那么这三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千篇一律的意思是:本义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千变万化的意思是:形容变化极多。 这两个词是矛盾的,那么作者把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 三论点揭示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在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入散漫凌乱。 这句话是全文的论点所在,它告诉我们,重复与变化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那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后,是如何来证明“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共同特点呢? 四欣赏音乐——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结合文章内容(第3段),思考: 重复的是什么“鳟鱼(乐)”主题; 变化的是什么 层出不穷的变奏(水波)。   五欣赏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不仅音乐中如此,绘画也是如此,请同学朗读第6段,思考: 重复的是:树木、船只、房屋,瓦垄; 变化的是: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   这种重复性运用更加突出的是李公麟的《放牧图》,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像一首乐曲,但重复中又有变化,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山坡和树是画的背景,如同乐曲中的伴奏。 这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板书)在音乐与绘画中的运用,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下,作者列举了哪些建筑方面的实例,来体现这一关系的? 六自由朗读课文9——15段,完成表格: 段落 例 子 特 点 第9段 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 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第10、11段 北京的明清故宫 前三殿、后三殿,廊、庑、楼、门 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时间与空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第12段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与北京故宫相同) 第13段 颐和园的长廊 无尽的重复,千篇一律之尤者 第14段 回廊墙上的花窗 各具一格,千变万化       归纳共同之处:一切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建筑,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既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下面我们来出示几座建筑物, 是以形象的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吗?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 这些建筑物美不美?——美!美在哪里?——体现了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那我们的校园美不美?——美!(不美也肯定是不丑的)。那它美在哪里?是否也体现了这种重复与变化的规律呢? 这是老师随手拍的, 七探究质疑: 1、 有人认为,虽然本文的副标题写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但文章重点是谈建筑,谈音乐和绘画也是为了谈建筑,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谈音乐和绘画确是为了谈建筑,文章倒数第二段里写到“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了前文的音乐和绘画,那么“手卷”和“乐曲”的说法就失去了依托,同时我们从本文的写作目的来看,作者是就当时的城市建筑存在的问题来写这篇文章的(16段)) 2、 各种艺术门类是相通的,语言艺术也要讲究“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诗词歌赋就不要说了,即如议论文也要做到这样才能算是好文章,试结合本文加以分析,文章是如何做到“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的? (文章一直在重复的是什么——主题(论点),变化的是什么——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例证),然而这些例证却一直在服务于主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辩证统一的关系问题。罗丹说: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这篇文章中,梁思成实际上是给了我们一双慧眼,同学们要运用这双慧眼,去发现美,感受美;也要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创作出主题鲜明(重复),材料丰富(变化)的美的文章。 作业布置: A:分析第一单元中的《黍离》是如何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艺术规律的。 B: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城市风貌,运用课文介绍的观点和知识,写一篇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谈谈你对所居住城市建筑的评价或意见。
本文档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9-02-04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