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举报
开通vip

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济南村庄布点规划131规划背景与总则....26.1镇村等级结构...216.2镇村规模结构...23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237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27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277.2村庄迁并与整合...277.3村庄布点规划...29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357.5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35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68.1规划原则与标准...368.2行政办公设施...378.3商业服务设施...378.4教育设施...378.5医疗设施...378.6文化体育设...

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济南村庄布点规划131规划背景与总则....26.1镇村等级结构...216.2镇村规模结构...23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237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27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277.2村庄迁并与整合...277.3村庄布点规划...297.4村庄规划建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357.5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35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68.1规划原则与标准...368.2行政办公设施...378.3商业服务设施...378.4教育设施...378.5医疗设施...378.6文化体育设施...389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419.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41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419.3排水工程规划...429.4电力工程规划...429.5通信工程规划...429.6燃气工程规划...429.7供热工程规划...439.8防洪规划...439.9消防规划...439.10环境卫生规划...439.11防灾规划...449.12环境保护规划...4410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4610.1近期建设重点...4610.2政策措施...47仲宫镇位居南部山区显要位置,与济南市主城区联系紧密,山区村庄农民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诸多村庄正在寻求各种发展途径,努力改善原有生活状况,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为仲宫的长远发展储备足够的能量。(4)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示范效应作为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镇之一,仲宫镇具有诸多先发优势和内在潜力。在发挥试点带动作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仲宫镇域村庄的健康发展。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1997年)(4)《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2005年)(5)《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6)《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7)《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8)《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东片区)(9)《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年)(10)《仲宫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11)《仲宫镇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12)仲宫镇有关领导、行政部门对有关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的要求和计划(13)国家、省、市有关村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等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镇区现状人口约17000人,现状建设用地2.69平方公里。居住用地1.47平方公里,占54.93%,人均129.12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0.66平方公里,占24.6%,人均57.8平方米;工业用地0.17平方公里,占6.4%,人均15.8平方米。受地形限制,现状建设比较分散,主要沿路发展,居住、商贸用地比例较大,房地产建设项目质量较好。镇区商贸格局初步形成,已形成镇区宏福路、龙山路、西郭综合集贸市场、国际风情街四个大型商贸区。教育、医疗卫生、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基本齐全。2.2.2村庄建设现状(1)现状①农村发展状况仲宫镇镇域总人口10.6万人,其中村庄人口89906人。人口密度411人/平方公里,低于全省555人/平方公里的平均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全镇住宅电话普及率75%,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99%。单位耕地面积承载人口0.65人/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据调查,仲宫镇农村各产业产值在全镇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外出务工经商收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级经济缺乏主导产业。农家乐旅游方兴未艾,目前,全镇农家乐业户达到168家。②村庄布局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村庄主要沿道路、山谷、河流分布。大部分村庄布局散乱,用地粗放,土地浪费,人均用地指标偏高,一般村庄人均建设用地都达200平方米每人以上,建筑质量较差。部分沿风景旅游区周边地段村庄自发开发,缺少规划引导,建设水平较低。山上村庄与河边路边村庄布局和建设差异较大,大部分村庄呈带形发展。③公共服务设施镇域现有小学20所,中学3所,其中,小学分别由6年制、4年制、2年制等。中学分别位于仲宫镇驻地和高而、锦绣川办事处,除自然村外大部分村庄都设有幼儿园。三分之一村庄设有卫生所,辖区内历城一中、历城区医院、历城区博物馆等区直单位大力发展,使镇驻地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但公共服务设施总体供给不足,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集贸市场缺乏。镇域范围缺少相应的文化、文娱活动、体育设施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医院、卫生设施条件差,服务质量低。④道路交通仲宫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103线、327线、518线贯穿其中,省城绕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成为南部山区名符其实的交通枢纽。先后三年投资近7800万元,整修新建了全镇58条、186公里通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网络格局;投资200万元完成了103线8公里的亮灯工程;投资220万元,整修了镇驻地龙山路;投资1300万元用于“三化一建”;24个创建村公硬化村内水泥、柏油路面21万余平方米;现状基本实现村村通。道路以水泥硬化路面为主。⑤市政公用设施村民均使用自备井,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该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在建成11万伏变电站基础上,积极进行了电网改造,初步完成了“双电源”工程;2005年我镇投资道路广场建设资金就达3700万元,路灯安装投资128万元、环卫设施投资10万余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在103线两侧安装路灯270余盏,与镇驻地内已安装的路灯交相辉映,各文明生态创建村也积极亮化村庄,在主要街巷路口安装路灯几十盏不等,使每个山村都亮起来。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各村在硬化路面之前,完善了本村的排水设施。镇驻地排水管网逐步完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逐年提高。⑥建筑质量和村容村貌随着“打工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他们在河边、路边、山边建起了一栋栋楼房,“一建五改”工作在这些农户中率先实行,使各地的村容村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村庄卫生状况有所好转。新建垃圾点49个,公厕6个,对道路两侧、交接点进行绿化美化,粉刷面积3.6万平方米,种植36类绿化苗木24万余株。全面改善该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村庄环境总体水平较差,家庭卫生间以自家旱厕为主,农田垃圾以作为生活燃料为主,生活污水排放以直接倒入户外水沟为主。⑦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范围持续扩大,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2000年的月人均208元、60元提高到230元、70元。2005年成立了劳动保障所,累计转移劳动力达12400人。(2)主要特征①镇域北部、省道327沿线密集,南部、东部地区松散从村庄总体布局看,镇域北部以及省道327沿线村庄数量较多,空间距离较近,部分村庄人口规模偏小。在镇域南部、东部地势较陡地段,村庄分布密度较低,相互之间空间距离较远,联系松散。②沿主干道、山谷、河流分布发展镇域范围现有三分之二村庄位于省道103、省道327、省道518沿线,其余村庄大多沿水库、河流周边以及山谷分布。③村庄用地多呈带状发展受具体地形条件限制,大部分村庄用地沿山峪、道路呈带状发展蔓延,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也不便于基础设施的建设。④中等规模村庄数量较多镇域村庄人口规模相对接近,人均村庄人口规模为约700人,大部分村庄界于600-1000人之间,规模适度。⑤行政村所辖自然村较少相对于其它乡镇而言,仲宫镇自然村数量较少,行政村与村庄位置基本一一对应,自然村数量仅为30个。2.2.3存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①村庄公共设施不完善,村庄环境普遍较差仲宫镇域村庄建设较分散,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防灾减灾。村庄环境普遍较差,村庄面貌缺乏特色和活力,直接影响了城镇的投资环境和村庄的综合实力。②村庄生产、生活污染严重,破环环境南部山区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垃圾,仲宫镇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项目以及生产生活设施都缺少环境影响评估,不同程度地污染周边的生态环境,降低了南部山区的旅游品质,尤其是2大水库周边的影响更为严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③村庄分区松散、村庄间的协作和联系不紧密村镇体系中除了镇驻地、基层村之间的竖向联系外,基层村与周边村庄之间,以及村庄之间的横向协作却很少,没有围绕中心镇驻地形成联系密切、分工协作明确、整体优势突出的镇村体系。④村庄同位竞争严重,缺乏有序引导目前村庄自发开发较多,缺少区域统筹,形成村庄同位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体优势的发挥,需要从镇域全局的层面,协调好村庄之间的关系和定位。⑤村庄发展粗放,个体开发水平低下以农家乐旅游、林果种植为代表的村庄发展模式,大多停留在低层次开发的阶段,缺少市场竞争力,会导致整个仲宫发展定位的降低。⑥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包括乡镇合并后遗留的隐形障碍在内,部分干群对于行政建制的合并持消极态度,一定程度影响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建设。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1)人口资源全镇农业人口89906人中劳动力为43767人,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但劳动力素质不高。(2)土地资源全镇土地总面积25600公顷(384000亩),其中林地和耕地分别为58.6%和17.9%,其次为园地,占11.9%,建设用地占7.3%,未利用土地占1.7%。土地资源相对匮乏。(3)旅游资源仲宫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享有“一城山色,两湖荡漾,三川锦绣,四季常青”的美誉。该镇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建成了卧虎山国际滑雪场、金象山滑雪场、红山生态园、红叶谷、锦云川乐园、锦阳川门牙景区、波罗峪休闲度假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4)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有矿泉水,装饰雕刻用的竹叶状灰岩、汉白玉大理石、木鱼石、珍珠绿花岗岩和铁矿石等,目前已在积极开发利用之中。矿产资源比较丰富。(5)水资源境内有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八大岭水库等济南市重要水源地,水资源丰富。(6)林业资源境内有多种林木种类,林业资源丰富。(7)环境发展条件现状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已遭遇浅度破坏。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625.5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23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2005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2527元,二产总产值45858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346元,实现固定资产总投资93216元。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22527元,增长16%;第二产业45858元,增长20%;第三产业43446元,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625.5元,增长23%。人均收入达4550元。2005年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216元,投资额增长18%。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着重引进了一批大型商贸和旅游休闲项目,主要有卧虎山白鹤生态旅游度假湾、日升旅游度假区、木槿花度假村、刘家三川旅游度假区、裕民燃气公司等大型项目,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镇实际利用内资达3.9亿元,增长26.1%,市外资金2.3亿元,增长100%,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增长25%,出口创汇350万美元,增长54%。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仲宫镇全镇共有村庄129个,镇域人口10.6万人,其中村庄人口8.9万人,平均每村689人。村庄密度0.5个/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11人/平方公里。分析仲宫镇城镇人口的变化,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城镇化进程将会加快,村庄人口流向主要包括济南市区、仲宫镇区2个地区,同时,仲宫镇区也必定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员流入,预计近期村庄人口流入济南市区和镇区人口相对较少,远期将有大量的村庄人口流入城镇。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采用多因子评价法对镇域范围所有村庄进行综合评价。即先选取对村镇发展影响较大的发展条件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包括人口规模、经济状况、旅游资源、林地资源、区位及交通条件、设施条件等。并按影响程度排列,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根据评价模型得出村镇的综合评价值,然后进行村庄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对村镇发展条件的潜力与优劣作出总体评价与判断,以作为村庄迁并和确定中心村的依据。经多因子综合评价,确定不同类别村庄,一类村庄为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较好村庄,二类村庄为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一般村庄,三类村庄为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较差村庄。一类村庄有东泉泸、东崖、井北、朱家、刘家、锦绣川、门牙、邢家、南高等。二类村庄有张家、马家、贾家、稻池等。三类村庄有许家坡、太平庄、槐家峪等。村庄现状情况统计表 村名 总人口数(人) 耕地总量(亩) 人均耕地(亩/人) 经济总收入(万元) 人均纯收入(元) 劳动力 仲南村 2221 435 0.20 26229 5800 1375 仲北村 2017 150 0.07 27267 5800 1206 西郭 1768 480 0.27 20104 5800 995 西崖 487 75 0.15 1973 5200 207 郑家 635 75 0.12 3453 5200 382 东许 949 105 0.11 3288 5200 480 西许 792 75 0.09 3256 5200 414 东刘 693 232.5 0.34 1095 5583 320 南刘 401 2215 0.06 707 5583 262 北刘 485 195 0.40 724 5583 267 韩家 359 172.5 0.48 362 5583 238 泉子峪 495 450 0.91 739 5200 200 太平庄 64 120 1.88 43 3550 23 门牙 3123 1365 0.44 9081.8 4635 1600 小并渡口 514 255 0.50 3588 4635 320 并西 743 405 0.55 2018.9 4635 425 并东 463 270 0.58 1413.1 4635 265 东罗园 488 375 0.77 1345.5 4635 315 西罗园 619 345 0.56 2063.1 4635 420 张家 935 795 0.85 1861.6 4635 523 尹家店 631 600 0.95 1816.1 4635 400 北道沟 773 750 0.97 1632.8 4635 420 贾家 229 270 1.18 529.1 4635 156 南道沟 288 105 0.36 673.4 4635 165 马家 477 225 0.53 1023.1 4635 212 刘家 2112 1002 0.47 11619 5232 1056 稻池 1078 453 0.42 4329 5209 534 东路 742 208.5 0.28 6221 5242 370 西路 620 288 0.46 4727 5242 310 邱家 846 348 0.41 6055 5213 420 南杨家 540 228 0.42 5573 5240 270 于家洼 868 298.5 0.34 4246 5230 430 东郭 1554 492 0.32 7878 5220 780 钱家 737 352.5 0.48 3684 4400 480 李家 391 318 0.81 587 4400 240 东董家 224 111 0.50 800 4400 150 北杨家 401 219 0.55 3800 4400 260 双井 685 426 0.62 1800 4400 450 天井 220 8.8 0.04 300 4400 160 王南 626 258 0.41 1300 4400 380 王北 358 210 0.59 1060 4800 260 凤凰岭 1129 573 0.51 5090 4800 700 凤凰村 478 309 0.65 3556 4800 300 许家坡 113 73.5 0.65 300 4800 80 东泉泸 2825 1905 0.67 17188 5267 1600 西泉泸 1258 600 0.48 7227 5048 785 河圈 1160 660 0.57 7060 5216 955 北井 860 405 0.47 3182 5200 560 上坡 1048 495 0.47 8847 5200 750 黄路线 1493 810 0.54 9050 5200 975 付上 728 315 0.43 2557 5200 455 付下 487 255 0.52 1695 5100 255 土屋 797 541.5 0.68 5391 5144 415 南庄 608 484.5 0.80 4207 5148 336 二仙 3069 1093.5 0.36 18042 5138 1610 店子 807 159 0.20 6096 5155 435 北侯 1110 633 0.57 8103 5144 630 南侯 1016 517.5 0.51 7163 5157 465 支家岭 540 336 0.62 4931 5148 272 朱家 2151 1545 0.72 11940 4855 1210 左而 2097 1320 0.63 11501 4855 1122 杨而 761 180 0.24 4677 4855 413 西董家 773 210 0.27 4512 4855 432 崔家 999 405 0.41 5747 4855 603 穆家 1060 1095 1.03 5562 4983 1054 先锋 590 645 1.09 2018 4761 588 东老泉 660 705 1.07 2083 4300 658 西平坊 123 45 0.37 371 4188 122 东平坊 190 90 0.47 860 3801 189 王府 241 300 1.24 819 4220 240 营而 856 405 0.47 10164 5305 855 北草沟 237 180 0.76 1094 4160 236 西老泉 335 600 1.79 1184 5065 334 南草沟 225 150 0.67 962 2571 224 东商 850 537 0.63 605 3665 680 西商 813 367 0.45 625 4111 645 廒而 665 396 0.6 581 3547 574 大泉 856 624 0.73 486 3237 599 艾家 334 75 0.22 310 3973 268 付泉峪 104 76 0.73 94 3603 78 牛泉村 496 270 0.54 330 3541 346 团瓢 487 223 0.46 345 3327 320 后沟 405 198 0.49 310 3397 259 黄崖 696 243 0.35 524 3657 488 杨家洼 775 375 0.48 485 3336 516 大佛 527 165 0.31 360 3450 354 道沟 257 176 0.68 230 3264 178 北崖 236 147 0.62 130 3348 150 东崖 523 361 0.69 186 3309 327 老庄 306 135 0.44 256 3334 221 九曲 607 291 0.48 320 3383 431 云河 781 561 0.72 425 3383 521 白云 558 255 0.46 535 3413 400 槐家峪 93 40 0.43 220 3523 63 西南峪 916 570 0.62 498 3478 662 车川 280 210 0.75 162 3523 196 北坡 582 340 0.58 340 3473 320 毛家峪 252 180 0.71 130 3348 181 黄钱峪 669 330 0.49 520 3625 492 凉水泉 216 139 0.64 127 3409 160 石门 278 300 1.08 256 3527 230 金刚 475 388 0.82 230 3363 337 潘家 670 683 1.02 255 3363 516 井南 988 750 0.76 508 3307 700 井北 887 675 0.76 516 3249 684 仁里 249 300 1.20 197 3153 160 北峪 359 285 0.79 203 3252 295 槲瞳 721 510 0.71 460 3254 548 十八盘 691 615 0.89 390 3172 556 小佛 521 335.9 0.6 184 3375 210 北高村 1386 1617.1 1.17 19.02 2309 1160 孙家崖村 962 542.6 0.57 5.93 2204 710 南高村 2154 1637.8 0.76 66.87 2015 1050 东邱村 303 242.8 0.81 36.44 2376 180 南邱村 380 305.0 0.81 9.30 2158 220 西邱村 319 276.3 0.87 7.4 1975 198 北邱村 836 784.6 0.94 0.8 2057 560 高家庄村 205 180.8 0.89 1.52 2146 190 出泉沟村 1940 1803.7 0.93 30.98 2113 1270 核桃园村 1356 1028.0 0.76 40.78 2212 810 石灰沟村 305 203.7 0.67 10.61 1836 180 花坦村 364 111.8 0.31 1.00 2033 200 陈家村 198 110.6 0.56 10.72 1919 120 菜峪沟村 104 58.9 0.57 10.83 2019 69 十八盘村 107 46.1 0.43 2.9 2336 45 汤家村 1240 1067.3 0.86 2613 992 西沟村 730 664.4 0.91 0.3 2510 570 东沟村 773 561 0.73 13.95 2360 580 邢家村 686 673.7 0.99 3.61 2507 2803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1)关于南部山区南部山区是济南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地下水补给区、地表水水源地,地区良好的山林植被调节和改善着城市的大气环境;同时南部山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名胜古迹,为风景旅游区和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保护的重点区域,是济南市的“后花园”、城市的绿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与发展南部山区是市区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图3—1因此,《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为以生态功能为主导、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区,从而达到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维持区域整体生态平衡、为城市持续性发展提供生态支持、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强化和完善城市特色和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总体目标。加强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搬迁区内污染设施、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治理水土流失和流域污染;控制区内城镇合理的发展规模和开发建设强度,建设生态型市镇,并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合;积极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整合风景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统筹管理;完善区内交通与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于南部山区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的定位依据。(2)关于仲宫镇仲宫位于省道103沿线,距离主城区较近,与中心城有较好的交通联系。《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将仲宫镇定位为现代化商贸型综合市镇,以发展商贸物流、农家乐特色旅游和林果、蔬菜、水产等生态观光农业为主。 图3—2市镇建设用地避开卧虎山水库一级保护区,以向北扩展为主。南部依托现状驻地建设完善商贸、旅游服务设施,北部建设以办公、文化、教育为主的公共服务区和科技研发区,中部和东部为生活居住区。规划市镇人口约8万人,建设用地约8.5平方公里。——关于仲宫镇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镇村统筹发展依据。(3)关于空间资源分区管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重点生态保护防治区包括地下水水源涵养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黄河防洪行洪区及河流水域。地下水水源涵养保护区范围为济南泉域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和白泉泉域地下水直接补给区的一部分,位于南部山区北半部;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为饮用水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等的直接汇水区域。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绿化;禁止所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关于空间资源分区管制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水源地保护发展与周边村庄迁并的依据。(4)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南部山区农村人口逐步向中心城和市镇转移,控制其人口总量。对现有人口在30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基层村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对位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行洪区、滞洪区、或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的村庄,进行搬迁、合并;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其它村庄以整治、改造为主,改善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迁村并点和村庄建设的依据。3.2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1)仲宫镇发展功能定位仲宫镇是南部山区(东片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以发展商贸物流、科研开发、旅游休闲为主的现代化商贸型综合市镇。(2)仲宫镇人口与用地规模仲宫镇城镇人口在2010年将达到40000人左右,2020年达80000人。仲宫镇镇区城镇建设用地2020年达到866.84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8.3平方米。(3)空间资源分区管制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的直接汇水区域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绿化。禁止所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4)仲宫镇镇区用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避开卧虎山水库一级保护区,以向北扩展为主。南部依托现状驻地建设完善商贸、旅游服务设施,北部建设以办公、文化、教育为主的公共服务区和科技研发区,中部和东部为生活居住区。(5)仲宫镇农村居民点建设对现有的300人以下的规模小、发展条件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积聚。对水源保护区、行洪区、滞洪区和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的村庄,进行搬迁、合并。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6)仲宫镇村镇体系规划规模体系:镇区——8万人。大于等于2000人:东泉泸、锦绣川水库居民安置点等18个村庄、居民点;1000-2000人:丘村、张家庄、稻池、西泉泸、上坡、西南峪等11个村庄;500-1000人:东崖、邢家庄、陈家等30个村庄;小于500人:贾家庄、天井峪、高家庄等16个村庄。职能体系:仲宫镇区是仲宫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镇人口的主要居住地,重点发展商业、文化娱乐、社会服务设施等为城镇居民生活服务和为旅游服务的产业和设施;重点村庄:朱家庄、左而庄、邢家庄、丘村、门牙庄、刘家庄、锦绣川、凤凰岭、陈家庄、东泉泸、井北、南高12个村庄;一般村庄:分为旅游服务型和农林生产型两类,共63个村庄。(7)仲宫镇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城市主干道间距为1000米左右,次干道间距为400米-600米左右。3.3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1)村庄迁并与空间布点分析现状各村发展条件,依据村庄迁并整合原则,对不同区位、不同规模、不同设施配置的村庄进行迁并整合。总计撤并水源地保护迁并行政村型20个、规模弱小迁并行政村型2个、规模弱小迁并自然村型5个、多村整合行政村型30个、迁并人口总计10549人,迁并行政村总计22个,村庄迁并率为17.0%。其中,水源地保护迁并型20个行政村合并迁移人口10373人,卧虎山水库周边村庄人口为7407人,村庄迁移去向为仲宫镇驻地,另锦绣川水库周边人口为2966人,村庄迁移去向为锦绣川办事处所在地;规模弱小迁并2个行政村型,合并迁移人口176人,村庄迁移去向为毗邻泉子峪村。(2)村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按照镇驻地——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体系,统筹考虑中心村数量与布局,发挥中心村带动作用;同时结合原有村庄规模基础,科学预测规划期内村庄人口规模,形成合理等级结构。其中,中心村12个,基层村71个,共计83个(迁并整合村庄46个)。1级村庄6个,2级村庄22个,3级村庄35个,4级村庄20个。4城乡统筹发展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4.1.1发展目标(1)镇域目标结合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为中心:强化农业立镇,突出三产强镇,抓住市场兴镇。2010年经济社会达到全省上游水平,2020年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把仲宫镇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合理、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镇。(2)镇区目标充分利用镇域资源,把仲宫镇建成三产结构合理,城镇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4.1.2镇村统筹发展策略(1)生态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农业与旅游业,严格控制工业和房地产业发展。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为目标,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将任何经济社会活动的环境效应纳入成本,以实现生态经济复合效益为目标,优化城镇功能和发展方式。居民点建立在环境承载力基础上的居民点规模与居民点体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筑与环境相结合,乡土文化与绿色节能相结合。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使用,污水资源化、污水达标排放与零污染排放,生态恢复与重建。(2)区位提升战略依据中心地理论,在合理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一个区域中心隆起。仲宫镇的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具备成为区域中心的充分条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挖掘仲宫区位优势潜力,承接济南市产业转移,构建南部山区中心市镇;(3)城镇牵动战略城镇化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功能越强大,积聚辐射经济要素的空间地域越宽广,区域经济越发展对城镇规模扩大的支撑力越强。因此,仲宫要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仲宫要以镇区为中心,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努力使镇区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城镇。抓好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集镇的积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中心村为支撑的城镇化体系和星罗棋布的城镇网络。(4)农业优化战略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优势经济”,特色就是优势。仲宫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生态条件,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农业资源、农副产品,实施“特色农业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使粮经比达到适度比例。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和食用菌生产。三是引导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从特色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中逐步培育未来的特色产业。四是抓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在有效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企业化发展,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以产品深加工促进增收,以效益和质量提升巩固仲宫传统优势,为仲宫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径。(5)科教兴镇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正视严重收缩型人口的长远影响和生源数量的急剧减少,围绕并校工作核心,积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重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小学、初中名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要依托科教振兴;科教事业的不断进步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周边地区的极化作用,仲宫大量的人才、科技流失,面对此尴尬局面,仲宫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抓好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加大科技进步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工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要有选择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6)循环经济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4.2.1重要资源分布仲宫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享有“一城山色,两湖荡漾,三川锦绣,四季常青”的美誉。现有卧虎山国际滑雪场、金象山滑雪场、红山生态园、红叶谷、锦云川乐园、锦阳川门牙景区、波罗峪休闲度假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座落在北道沟等村庄。同时,卧虎山白鹤度假湾、大泉山水庄园、锦云生态园等一批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正在建设,门牙景区正在努力建设精品景区。此外仲宫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终军请缨报国而扬名,也是秦琼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兴的旅游景区以及连续举办了15届的历城区春季赏花会,使仲宫生态旅游日渐厚重。4.2.2限制建设分区管制(1)禁止建设区分为基本农田区、水源涵养保护区,重要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严禁进行村镇建设、采矿、挖土挖沙等一切非农活动,严格禁止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任何建设活动。主要包括坡度大于25度区域、水域、有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地下水重点渗漏带等。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的直接汇水区域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绿化。禁止所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禁止建设用地94.2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36.8%。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200人/平方公里,禁止除科学研究和森林防火需要外的一切建设活动。(2)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坡度在15度至25度区域、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耕地、疏林地等。限制建设地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措施。限制建设用地141.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55.2%。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300人/平方公里。分为沟谷居民点分布区、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保护区、一般农田用地区、山林果园绿化区、重要生态廊道区。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优化现状用地;允许小规模建设项目;旅游项目及设施的建设,应当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建设,防止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与影响;鼓励各种农业设施的建设,促进各类中、低产田及其它一般农田向基本农田转化,提高其产出、产量和农业经营水平;加强山林保护和植树绿化,扩大森林郁闭度,改善大气环境,保持水土,禁止在该区进行破坏山林绿化的建设活动;以生态绿化和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应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地形地貌;禁止建设污染水质的工业生产设施,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对区内生态旅游场所,严格控制旅游容量(3)适宜建设区主要包括坡度小于15度区域、建成区和未利用土地等。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适宜建设区15.5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6.1%。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1000人/平方公里,为镇村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市规划和城镇规划的执行力度,各级城镇的规划建设必须严格控制在城镇建设区范围之内,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4.3.1商贸服务产业区含镇驻地和左而、刘家峪、韩家、付上等行政村。以镇驻地为核心,利用靠近103国道、基础较好的优势,发挥仲宫镇作为南部山区(东片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以发展商贸物流、科研开发、旅游休闲产业为主,加速第三产业的升级提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配套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农、工、贸、牧、旅游服务五业并举。4.3.2生态农业产业区含北井、上井、钱家等行政村,该片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突出中心村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片区发展。4.3.3旅游休闲产业区以红叶谷风景区、锦绣川水库风景区为核心,积极发展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旅游发展为带动,形成生态旅游开发区。4.3.4林果种植产业区含仁里、十八盘等行政村,该片区以特色林果种植为核心,以林果加工为发展重点,突出中心村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片区发展。4.3.5旅游度假产业区含北道沟、门牙行政村,以门牙风景区、卧虎山滑雪场等资源景点为依托,以旅游业与生态观光农业为重点,建立休闲旅游区与农业观光区。4.3.6观光农业产业区含孙家崖、出泉沟、花坦等17个行政村。以油桃、肥桃、苹果鲜果带和果品加工为主体,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以南高、核桃园、邢家等为增长点,增加科技含量引进新品种,建成特色水果生产基地。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4.4.1济南市区城镇化战略规划期内济南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人口规模的发展预测和城镇规模的确定,应与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相适应,从资源承载力出发,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及不确定因素,采取多种预测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趋势,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形成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2020年济南市区户籍人口将由2005年的348万人增至45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05年的302万人增至380万人左右。2020年济南市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2万人增至100万人左右,计入城镇总人口规模。2020年济南市区总人口将达到55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为480万人左右。4.4.2镇域镇村人口空间转移村庄是最不稳定的人居点类型。因受外界城市的强大影响,其人口总体上外流应属必然,这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致富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农村实际人口容量主要为常驻农村地区的、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及其家属、子女等。村庄人口流向主要包括济南市区、仲宫镇区2个地区,同时,仲宫镇区也必定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员流入,预计近期村庄人口流入济南市区和镇区人口相对较少,远期将有大量的村庄人口流入城镇。对镇驻地及每村人口现状、近年变动情况和城乡进一步的划分进行分析,预测镇村人口空间转移。分析结论为:现状乡村人口中将有60%左右“留”在农村,有10%左右被动纳入镇区,有20-30%主动转移仲宫镇区。同时,仲宫作为南部山区中心镇,必将吸纳周边的人口流入,近期年均流入人口将达到1000左右,远期年均流入人口将达到2000-3000人。5发展定位与规模5.1发展定位仲宫镇处于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的中部,是南部山区东部市镇组群中心镇和南部山区(东片区)的经济中心,是以发展商贸物流、科研开发、旅游休闲为主的现代化商贸型综合市镇。5.2发展规模5.2.1总规模仲宫镇域现状人口1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万人,村庄人口总量为8.9万人。根据仲宫历年自然增长率分析,确定规划自然增长率为4‰,结合机械增长因素,预测规划期末仲宫镇域总人口为15万人,仲宫镇城镇人口约8万人,村庄人口总量约为7万人。具体预测过程如下: 现状农村人口(8.9万人) 迁并转移至镇区(1.4万人) 剩余农村人口(7.5万人) 自发转移至镇区(35%)(2.85万人) 镇驻地人口(1.7万人) 机械增长-从仲宫镇外转移至仲宫镇区(2万人)(2.25万人) 仲宫镇区自然增长(0.05万人)(2.25万人) 剩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后为(9.85万人) 滞留农村人口(65%)(7万人)INCLUDEPICTURE"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MERGEFORMAT\dINCLUDEPICTURE"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MERGEFORMAT\d5.2.2镇区发展与规模仲宫镇城镇人口在2010年将达到4万人左右,2020年达8万人。仲宫镇城镇建设用地2020年达到85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6.3平方米。城镇建设用地避开卧虎山水库一级保护区,以向北扩展为主。南部依托现状驻地建设完善商贸、旅游服务设施,北部建设以办公、文化、教育为主的公共服务区和科技研发区,中部和东部为生活居住区。5.2.3村庄规模预测至2020年村庄人口总量约为7万人,现状村庄建设用地约为2083.46公顷,预测村庄规划总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159公顷,节约用地924公顷。现状村庄人均建设用地179.8平方米,规划村庄人均建设用地166平方米。新建村庄严格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控制,不得超过80平方米/人。5.3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26.7%,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3.3%。 仲宫镇 南控确定 济南市域 山东省 中国 现状(2006年) 16% 58% 55% 45% 2020年 53% 42.6% 75%以上 65%-70% 55%-60%备: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4%,我国年均增长0.6-0.8%,预计仲宫年均增长3%左右。6镇村体系结构6.1镇村等级结构6.1.1中心村确定原则(1)现状基础中心村选择首先考虑现状基础条件较好,在周边村庄中已经具备一定带动能力的村庄,如有较好的集市、服务基础的行政村,能够更好地进行后续建设。(2)人口规模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可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具有中等以上的人口规模可以吸引周边村庄人口的积聚。(3)区位交通中心村的选择还应考虑一定的交通区位条件,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联系,包括与镇驻地、基层村之间。(4)经济基础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村庄发展的条件,中心村的选择应该参考各村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5)区域平衡对于镇域范围,应该兼顾区域平衡,考虑不同区域的增长点,统筹各片区的均衡发展,保证中心村的合理服务范围半径。6.1.2镇村等级结构规划按照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体系,统筹考虑中心村数量与布局,发挥中心村带动作用;同时结合原有村庄规模基础,科学预测规划期内村庄人口规模,形成合理等级结构。其中,中心镇1个,中心村12个,基层村67个,共计79个(迁并整合村庄50个)。村庄等级规模结构表 村名 1级(大于2000人) 2级(1000—2000) 3级(500--1000) 4级(500人以下) 中心村 东泉泸 ● 东崖 ● 井北 ● 朱家 ● 刘家 ● 门牙 ● 锦绣川 ● 邢家 ● 南高 ● 出泉沟 ● 丘村 ● 陈家 ● 基层村基层村基层村 西郭 ● 仲南 仲北 ● 并东 ● ● 并西 ● 西罗园 ● 张家 ● 尹家店 ● 北道沟 ● 马家 ● 稻池 ● 东路 ● 西路 ● 邱家 ● 南杨家 ● 于家洼 ● 东郭 ● 钱家 ● 北杨家 ● 双井 ● 天井 ● 凤凰岭 ● 凤凰村 ● 西泉泸 ● 北井 ● 上坡 ● 黄路线 ● 付上 ● 土屋 ● 南庄 ● 二仙 ● 左而 ● 杨而 ● 凉水泉 ● 西董家 ● 毛家峪 ● 崔家 ● 汤家村 ● 东沟村 ● 北高村 ● 孙家崖村 ● 核桃园村 ● 石灰沟村 ● 花坦村 ● 菜峪沟村 ● 十八盘村 ● 西商 ● 廒而 ● 大泉 ● 团瓢 ● 黄崖 ● 杨家洼 ● 大佛 ● 道沟 ● 西南峪 ● 车川 ● 北坡 ● 金刚纂 ● 潘家 ● 仁里 ● 槲檀 ● 北峪 ● 十八盘 ● 小佛 ●6.2镇村规模结构6.2.1基本判断未来仲宫镇的发展,以良好区位交通条件为基础、依托南部山区,伴随区域中心城镇地位的逐步确立,以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将持续吸纳农村人口的不断迁入。理性分析仲宫镇城镇人口的变化,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城镇化进程将会加快,村庄人口流向主要包括济南市区、仲宫镇区2个地区,同时,仲宫镇区也必定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员流入,预计近期村庄人口流入济南市区和镇区人口相对较少,远期将有大量的村庄人口流入城镇。6.2.2镇村总量规模预测仲宫镇域现状人口1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万人,村庄人口总量为8.9万人。根据仲宫历年自然增长率分析,确定规划自然增长率为5‰,预测规划期末仲宫镇域总人口为15万人,仲宫镇城镇人口约8万人,村庄人口总量约为7万人。现状村庄建设用地约为2083.46公顷,预测村庄规划总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159公顷,节约用地924.46公顷。6.2.3镇村规模结构规划规划确定4个等级村庄规模,其中1级人口规模:2000人以上;2级人口规模:1000—2000人;3级人口规模:500—1000人;4级人口规模:500人以下。1级村庄7个,2级村庄22个,3级村庄30个,4级村庄20个。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仲宫镇在南部山区的定位:作为济南市“后花园”的仲宫镇,应围绕生态做足文章,正确处理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两者关系的前提下,打造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统一的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为主体的都市农业和“农家乐”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6.3.1村庄产业发展分类标准与依据依据仲宫镇在济南市区位以及在南部山区的定位,根据各村庄现有产业基础,确定如下三类产业发展类型作为各村庄参照发展的导引。(1)商贸服务型对位于仲宫镇驻地以及高而、锦绣川办事处周边村庄,应结合镇驻地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发展商贸服务。(2)生态农业型对原有农业基础较好,区域优势不强的村庄应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为主体。(3)旅游服务型对位于重要景区周边以及现有旅游资源和基础的村庄应积极发展旅游服务、“农家乐”等不同形式的第三产业。6.3.2村庄产业发展导向各村庄产业发展导向列表如下: 村名 商贸服务型 生态农业型 旅游服务型 东泉泸 ● ● 东崖 ● ● 仲南 ● 仲北 ● 井北 ● ● 朱家 ● ● 刘家 ● ● 锦绣川 ● ● 门牙 ● ● 邢家 ● ● 南高 ● ● 出泉沟 ● 丘村 ● 陈家 ● ● 西郭 ● ● 韩家 ● 并东 ● ● 并西 ● ● 西罗园 ● 张家 ● 尹家店 ● ● 北道沟 ● ● 马家 ● 稻池 ● 东路 ● 西路 ● 邱家 ● 南杨家 ● 于家洼 ● 东郭 ● 钱家 ● 东董家 ● 北杨家 ● 双井 ● ● 天井峪 ● 凤凰岭 ● 凤凰村 ● 西泉泸 ● 北井 ● 上坡 ● 黄路线 ● 付上 ● 土屋 ● 南庄 ● 刘家峪 ● 二仙 ● 支家岭 ● ● 左而 ● 杨而 ● ● 西董家 ● 崔家 ● ● 汤家村 ● ● 东沟村 ● 北高村 ● ● 孙家崖村 ● ● 核桃园村 ● 石灰沟村 ● 西商 ● ● 廒而 ● ● 大泉 ● ● 艾家 ● ● 团瓢 ● ● 黄崖 ● 杨家洼 ● 大佛 ● ● 道沟 ● 老庄 ● ● 西南峪 ● 凉水泉 ● 毛家峪 ● 车川 ● 北坡 ● 金刚纂 ● 潘家 ● 仁里 ● 北峪 ● 槲檀 ● 十八盘 ● 小佛 ● ●7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迁村并点,即村镇的迁备注:涉及现状行政村30个,整合主体行政村12个。7.2.5城镇化扩展整合行政村型 现状行政村名 人口(人) 整合主体 整合原因 店子 807 镇驻地 城镇化扩展 北侯 1110 南侯 1016 东刘 693 南刘 401 北刘 485 太平庄 64 许家坡 113 支家岭 540 泉子峪 495 韩家 359 西崖 487 备注:涉及现状行政村12个,涉及人口4553人。7.3村庄布点规划现状129个行政村,其中规划合并村19个,规划撤消村3个,规划迁移村22个,经规划整理后,村庄行政村为95个,其中中心村12个、基层村67个。规划村庄人口总量依据劳动力转移法,结合规划期末城镇化水平确定。各村庄人口采用区域分配法进行预测,根据区域生产力和镇村体系结构预测各村庄人口规模,总体而言,至规划期末,中心村和发展条件较好村庄人口增长,一般村庄人口增长较慢或相对下降。具体步骤如下:1、依据《济南市区(中心城外)镇村人口规模总量控制研究》,分别确定规划期末本镇人口总量、城镇人口、村庄人口总量。2、确定规划期末村庄人口总体变化系数,即规划期末村庄人口总量与现状村庄人口总量(不包括规划合并入乡镇驻地村庄)之比。3、进行各村庄人口初步估算,即现状村庄人口数与规划期末村庄人口总体变化系数之积,合并村庄人口为各需合并村庄人口总和。4、进行二次调节,确定各村庄规划人口数。以初步估算人口为基础,对中心村和现状评价中发展条件较好村庄分别乘以相应的调节系数,一般为1.2至1.5,对基层村则相应缩减人口规模,调节系数一般为0.8左右。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确定依据《济南市区(中心城外)村庄建设用地标准研究》,分新建型、改造型、整治型三类确定用地标准。新建型村庄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相关规定执行;改造型村庄按照近、远期分布实施,近期按照低于人均150平方米控制,远期按照新建型标准执行;整治型村庄不得突破现状建设用地规模,人均指标大于200平方米的应调至200平方米以内。具体步骤如下:1、依据村庄发展基础、村民意愿、村庄区位和建设条件,确定村庄建设类型。2、分析各村庄建设用地组成部分,新建部分严格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控制,改造、整治部分按照《济南市区(中心城外)村庄建设用地标准研究》控制,结合人口规模计算各部分用地面积。3、合计各部分建设用地,预测各村村庄建设用地总量。村庄布点规划表 村名 现状人口(人) 现状村庄用地(公顷) 规划类型 空间策略 规划村庄人口(人) 规划村庄用地(公顷) 村庄名称 村庄等级 仲南村 2221 16.88 控制发展村 1600 12 仲南村 基层村 仲北村 2017 134.1 控制发展村 1500 30 仲北村 基层村 西郭 1768 40.5 控制发展村 1200 24 西郭 基层村 西崖 487 24.6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 西崖 - 郑家 635 21.2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 郑家 - 东许 949 20.6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 东许 - 西许 792 18.1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 西许 - 东刘 693 120.5 规划合并村 合并为刘家峪 1300 26 刘家峪 基层村 南刘 401 规划合并村 北刘 485 规划合并村 韩家 359 16.9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 韩家 - 泉子峪 495 12.7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 泉子峪 - 太平庄 64 1.5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 太平庄 - 门牙 3123 52.8 鼓励发展村 3500 63 门牙 中心村 小并渡口 514 7.7 规划撤销村 - - 并西 743 10.3 控制发展村 600 10.5 并西 基层村 并东 130 9.4 控制发展村 100 9.5 并东 基层村 西罗园 619 11.4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西罗园 1000 18 西罗园 基层村 东罗园 488 4.6 规划合并村 张家 935 17.4 控制发展村 800 15 张家 基层村 尹家店 631 9.1 控制发展村 500 7 尹家店 基层村 北道沟 773 14.5 控制发展村 600 11 北道沟 基层村 贾家 229 5.4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马家 800 16 马家 基层村 南道沟 288 3.8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马家 马家 477 12.9 规划合并村 刘家 2112 22.5 鼓励发展村 2500 27 刘家 中心村 稻池 1078 9.1 控制发展村 900 8 稻池 基层村 东路 742 5.2 控制发展村 600 4 东路 基层村 西路 620 6.8 控制发展村 500 6 西路 基层村 邱家 846 7.7 控制发展村 600 6 邱家 基层村 南杨家 540 5.8 控制发展村 400 4 南杨家 基层村 于家洼 868 7.7 控制发展村 700 6 于家洼 基层村 东郭 1554 15.2 控制发展村 1200 12 东郭 基层村 钱家 737 12.7 规划合并村 1000 17 钱家 基层村 李家 391 5.8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钱家 东董家 224 4.2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钱家 双井 685 18.7 控制发展村 500 10 双井 基层村 天井 220 8.8 控制发展村 200 4 天井 基层村 王南 626 13.1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北杨 1200 24 北杨 基层村 王北 358 7.8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北杨 北杨家 401 8.9 规划合并村 凤凰村 478 12.1 控制发展村 400 8 凤凰村 基层村 凤凰岭 1129 20 控制发展村 1000 20 凤凰岭 基层村 许家坡 113 3.3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许家坡 - 东泉泸 2825 56.3 规划合并村 3600 57 东泉泸 中心村 河圈 1160 37.7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东泉泸 西泉泸 1258 23 控制发展村 1000 18 西泉泸 基层村 北井 860 17.5 控制发展村 600 12 北井 基层村 上坡 1048 23.5 控制发展村 700 12 上坡 基层村 黄路线 1493 24.7 控制发展村 1200 20 黄路线 基层村 付上 728 20.7 规划合并村 1000 20 付上 基层村 付下 487 13.5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付上 土屋 797 14 控制发展村 500 10 土屋 基层村 南庄 608 12.8 控制发展村 500 10 南庄 基层村 二仙 3069 53.2 控制发展村 2500 48 二仙 基层村 店子 807 19.2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 北侯 1110 15.2 规划合并村 南侯 1016 18.3 规划合并村 支家岭 540 10.2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镇区 - 支家岭 - 朱家 2151 29.7 控制发展村 2100 32 朱家 中心村 左而 2097 21.9 控制发展村 1700 18 左而 基层村 杨而 761 14.1 控制发展村 600 11 杨而 基层村 西董家 773 9.1 控制发展村 600 7 西董家 基层村 崔家 999 8.9 控制发展村 800 7 崔家 基层村 穆家 1060 26.2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穆家 - 先锋 590 20.8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先锋 - 东老泉 660 22.1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东老泉 - 西平坊 123 1.1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西平坊 - 东平坊 190 4.1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东平坊 - 王府 241 10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王府 - 营而 856 25.1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营而 - 北草沟 237 7.4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北草沟 - 西老泉 335 14.3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西老泉 - 南草沟 225 10.4 规划迁移村 迁至镇驻地 - - 南草沟 - 东商 850 14.15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西商 1300 21 西商 基层村 西商 813 12.87 规划合并村 富家峪 104 2.13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西商 廒而 665 7.93 控制发展村 600 7 廒而 基层村 大泉 856 22.87 控制发展村 600 12 大泉 基层村 牛泉村 496 7.52 控制发展村 400 6 牛家村 基层村 团瓢 487 4.92 规划合并村 1000 10 团瓢 基层村 后沟 405 5.66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团瓢 艾家 334 5.87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团瓢 黄崖 696 14.17 控制发展村 600 10 黄崖 基层村 杨家洼 775 12.47 控制发展村 600 10 杨家洼 基层村 大佛 527 13.16 控制发展村 500 10 大佛 基层村 道沟 257 7.4 控制发展村 200 4 道沟 基层村 北崖 236 3.92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东崖 600 10 东崖 中心村 东崖 523 13.06 规划合并村 老庄 306 7.01 鼓励发展村 300 6 老庄 基层村 九曲 607 13.74 规划迁移村 迁至锦绣川 2400 25 锦绣川 中心村 云河 781 14.97 规划迁移村 迁至锦绣川 白云 558 12.82 规划迁移村 迁至锦绣川 槐家峪 93 1.94 规划迁移村 迁至锦绣川 黄钱峪 669 10.94 规划迁移村 迁至锦绣川 石门 278 4.37 规划迁移村 迁至锦绣川 车川 262 14.53 控制发展村 200 4 车川 基层村 凉水泉 216 7.29 控制发展村 200 2 凉水泉 基层村 毛家峪 252 3.31 控制发展村 200 2 毛家峪 基层村 北坡 582 13.75 控制发展村 500 10 北坡 基层村 西南峪 662 20.64 控制发展村 500 10 西南峪 基层村 金刚 475 2.56 控制发展村 300 6 金刚 基层村 潘家 670 14.77 控制发展村 400 8 潘家 基层村 井南 988 13.23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井北 1600 32 井北 中心村 井北 887 19.96 规划合并村 仁里 249 5.03 控制发展村 200 4 仁里 基层村 北峪 359 8.48 控制发展村 300 6 北峪 基层村 槲瞳 721 17.78 控制发展村 600 12 槲瞳 基层村 十八盘 691 11.78 控制发展村 500 12 十八盘 基层村 小佛 521 10.68 控制发展村 300 8 小佛 基层村 北高村 1386 33.3 控制发展村 1100 22 北高村 基层村 孙家崖村 962 20.2 控制发展村 700 16 孙家崖村 基层村 南高村 2015 48.9 控制发展村 2000 26 南高村 中心村 东邱村 303 7.7 规划合并村 合并为邱村 1800 34 邱村 中心村 南邱村 380 10.1 规划合并村 西邱村 319 10.2 规划合并村 北邱村 836 19 规划合并村 高家庄村 205 4.8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核桃园 1300 26 核桃园村 基层村 核桃园村 1356 32.1 规划合并村 出泉沟村 1940 42.2 控制发展村 1900 36 出泉沟村 中心村 石灰沟村 305 12.1 控制发展村 300 6 石灰沟村 基层村 陈家村 198 6.2 控制发展村 300 6 陈家村 中心村 花坦村 364 8.3 控制发展村 300 6 花坦村 基层村 菜峪沟村 104 4.6 控制发展村 100 2 菜峪沟村 基层村 十八盘村 107 6.4 控制发展村 100 2 十八盘村 基层村 汤家村 1240 28.6 规划合并村 合并入汤家村 1000 20 汤家村 基层村 西沟村 730 11.8 规划合并村 东沟村 773 15.9 控制发展村 600 12 东沟村 基层村 邢家村 686 16.1 鼓励发展村 1000 20 邢家村 中心村 合计 96072 2083.46 70000 1159 注:村庄规划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作为村庄规划编制的参考依据,具体规模应根据村庄实际情况,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土部门确定。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村民宅基地标准按《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执行。新建宅基地面积限额:(一)城市郊区及乡镇所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66平方米;(二)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村庄建设在盐碱地、荒滩地上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6平方米;(三)山地丘陵区,村址在平原地上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33平方米;在山坡薄地上的,每户面积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6平方米。人均耕地面积666平方米以下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可低于前款规定限额。住宅建筑面积每户不宜超过250平方米。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米,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5米。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基础条件,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林地布置绿化;绿地建设重点为集中绿地和庭院绿化,集中绿地宜结合村口与公共中心适当布置活动场地、桌椅、儿童活动设施、健身设施等,庭院绿化宜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花卉草木或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宜沿村庄外围建设环村林;绿化配置可选择经济作物和观赏果林,即满足生态要求,又符合农村特点、提高经济收入。7.5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对仲宫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仅在于保护单个的文物古迹,也要保护古迹及历史街区周围的环境和历史氛围。仲宫镇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通过城镇格局、街坊肌理、河街空间、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河街设施和古树名木等来体现,对此我们制定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使历史文化资源能得以延续应用,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划定标准,仲宫镇共有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黄花山造像、太甲山摩崖造像和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旧址。保护范围为已经公布批准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本身和其组成部分的四至界线;建设控制地带指为了保护文物本身的风貌和环境完整性、安全性所必须控制的周围地段。古树、名木、古井和古庙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环境和历史,是重要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自然风光、自然资源、建筑形式是村庄历史文脉的延续,是特色村庄保护的核心内容。为保护和保持村庄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特划定特色村9个:朱家、北道沟、邢家、门牙、艾家、杨而、小佛、东郭和东沟。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8.1规划原则与标准8.1.1规划原则(1)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由于镇域范围内村镇数量较多、规模大小不一,所处地位及层次等都不同,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每个村镇都自成系统配置和建设齐全、成套的社会设施,更要有计划地配置和福利性的社会设施,更要有计划地配置和合理分布,既要做到方便、适应村镇分散的特点,又要集中布局尽量达到充分利用、经营管理合理的目的。(2)与现状基础相结合村镇社会设施的配置和布局,要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和现有社会设施的分布状况,从实际出发,避免社会设施项目求全偏大,重复建设,而一些居民点生活必需的社会设施,必须依照先行原则。也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社会设施,逐步改造建设,不断完善、节约投资。(3)与村镇体系布局相结合结合村镇体系布局,某些对社会设施项目进行适当的撤并,如学校等。新增社会设施应安排在有发展前途的村镇,对某些发展条件差、缺乏发展前途的村庄,原则上不再新设社会设施项目。8.1.2规划标准公共设施应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新型农村保障制体系的要求配置。公益性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文体科技、教育机构、医疗卫生等。济南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统筹全市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图书)、体育、社会保障等等公益性公共设施,应按照标准或高于标准执行。农村公益性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设施类别 设施名称 <500人 500-1000人 >1000人 行政管理 村委会 ◆ ◆ ◆ 教育 幼托 ◇ ◇ ◆ 小学 - ◇ ◇ 初中 - - ◇ 文化 文化活动站(室) ◇ ◇ ◆ 老年活动室 - ◇ ◆ 医疗 门诊所 ◇ ◇ ◆ 计生站 - ◇ ◇ 体育 室内体育活动室 ◇ ◇ ◇ 健身场地 ◇ ◆ ◆注:◆为必须配置,◇为建议配置,-为不需配置。公益性设施面积标准 公共建筑项目 建筑面积(平方米) 服务人口(人) 备注 1.村(居)委会 200-500 管辖范围内人口 2.幼儿园、托儿所 600-1800 所在村庄人口 2-6班 3.文化站(室) 200-800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4.老年活动室 100-200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5.卫生所、计生站 50-100 可设在村委会内 6.运动场地 600-2000(用地面积)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7.公用礼堂 600-1000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室)建在一起 8.文化宣传栏 长度>10米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室)建在一起,或设在村口、绿地内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商业服务性设施包括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日用百货、食品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理发店、盈利性娱乐场所、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点等)和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场地。商业服务设施建设规模表 人口规模(人) <500 500-1000 >1000 设施建筑面积(平方米) >200 >400 >6008.2行政办公设施行政办公,主要以村委会为主体的村级办公场所;全镇各村均设置村委会,共计79个。8.3商业服务设施商业金融,主要以商业配套为主的经营性服务用地;镇区商贸设施规划,对原有商贸设施进行整合、扩建,同时结合周边用地增加新的商贸设施用地;对于村庄内部的商贸设施布局规划主要依据村镇体系规划,在中心村分别布置集中的商贸设施,此外在每个基层村至少设置一个商品零售部。仲宫镇域共设置集贸市场13处,分别为:镇驻地、东泉泸、东崖、井北、朱家、刘家、锦绣川、门牙、邢家、南高、出泉沟、丘村、陈家。8.4教育设施教育设施,主要包括中学、小学、幼托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等设施;小学设置考虑合理的走读半径,以2公里为宜。初中按照每4万人设立一所,原有初中已基本满足需求,需要进行合并和改造现有设施。按照每个中心村设立一所小学的标准调整和优化现有小学布局,适当合并基础较差的学校。规划保留的村庄按照每500-1000人设置一所托儿所、幼儿园,500人以下的村庄可以联合办学或者幼儿就近入学。此外,结合镇区主导产业的规划,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广泛吸纳城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村适龄劳动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仲宫镇域共设置中学4所,位于镇驻地(30班)、锦绣川(24班)、南高(12班)、汤家(12班);设置小学17所,分别为:镇驻地(12班)、东泉泸(6班)、朱家(6班)、刘家(6班)、锦绣川(6班)、门牙(6班)、邢家(6班)、南高(6班)、出泉沟(6班)、丘村(6班)、并东(6班)、北道沟(6班)、二仙(6班)、汤家(6班)、核桃园(6班)、菜峪沟(6班)、锦绣川安置点(12班);设置幼儿园59所。8.5医疗设施医疗卫生,主要包括计生站和卫生站;立足实际,加强流域内镇区中心卫生院的建设,扩大原有规模,完善设施,提高救治能力。规划中心村与部分人口大于500人的基层村设置卫生站。其中中心村按300~500平方米/所的标准配置,基层村按200~300平方米/所的标准进行配置。仲宫镇域设置卫生站的村庄为54个。8.6文化体育设施文化娱乐,主要包括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站,以及文化大院;体育用地,主要包括室内体育活动室和室外健身活动室。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街为依托,以中心村为重点,发展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积极推进基层文体设施建设。镇驻地结合总体规划进行布置集中的场馆与场地,是镇域内最为集中和完善的文体设施。村庄内部的文体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中心村,在中心村建设健身场地,配置合适的活动器械,同时结合村庄绿化建设形成公共活动与交流空间,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仲宫镇域设置文化活动站的村庄为57个。详见下表。 等级 村名 集贸市场 商业配套设施 幼托 小学 中学 文化活动站 医疗服务设施 中心镇 仲宫镇区 ● ● ● ● ● ● ● 中心村 东泉泸 ● ● ● ● ● 东崖 ● ● ● ● ● 井北 ● ● ● ● ● 朱家 ● ● ● ● ● ● 刘家 ● ● ● ● ● ● 锦绣川 ● ● ● ● ● ● ● 门牙 ● ● ● ● ● ● 邢家 ● ● ● ● ● ● 南高 ● ● ● ● ● ● ● 出泉沟 ● ● ● ● ● ● 丘村 ● ● ● ● ● ● 陈家 ● ● ● ● ● 基层村基层村 西郭 ● 仲南 ● 仲北 ● 并东 ● ● ● 并西 ● ● ● 西罗园 ● ● ● ● 张家 ● ● ● ● 尹家店 ● ● ● ● 北道沟 ● ● ● ● ● 马家 ● ● ● ● 稻池 ● ● ● ● 东路家 ● ● ● ● 西路家 ● ● ● ● 邱家 ● ● ● ● 南杨家 ● ● ● ● 于家洼 ● ● ● ● 东郭 ● ● ● ● 钱家 ● ● ● ● 东董家 ● ● ● ● 北杨家 ● ● ● ● 双井 ● ● ● ● 天井峪 ● 凤凰岭 ● ● ● ● 凤凰村 ● 西泉泸 ● ● ● 北井 ● ● ● ● 上坡 ● ● ● ● 黄路线 ● ● ● ● 付上 ● ● ● ● 土屋 ● ● ● ● 南庄 ● ● ● ● 二仙 ● ● ● ● ● 左而 ● ● ● ● 杨而 ● ● ● ● 西董家 ● ● ● ● 崔家 ● ● ● ● 汤家村 ● ● ● ● ● ● 东沟村 ● ● ● ● 北高村 ● ● ● ● 孙家崖村 ● ● ● ● 核桃园村 ● ● ● ● 石灰沟村 ● 花坦村 ● 菜峪沟村 ● ● 十八盘村 ● 西商 ● ● ● ● 廒而 ● 大泉 ● ● 艾家 ● ● 团瓢 ● ● 黄崖 杨家洼 ● ● ● ● 大佛 ● 道沟 ● 老庄 ● 毛家峪 ● 凉水泉 ● 西南峪 ● ● ● ● 车川 ● ● ● ● 北坡 ● 金刚纂 ● 潘家 ● ● ● ● 仁里 ● 北峪 ● 槲檀 ● 十八盘 ● ● ● 小佛 ● 9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9.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9.1.1、道路网规划站,规模160吨/日。中心村及一般村规划按照服务半径1-2平方公里规划小型垃圾转运站。9.10.3、粪便收集与处理规划将乡仲宫镇的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如下:交通噪声一是从声源控制,包括农用车和拖拉机等机动车禁用高音喇叭,规划城镇区禁鸣喇叭,逐步淘汰老、旧农用车;二是结合道路规划和改造,建设林木绿化隔声带,严格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工业企业噪声污染以边界噪声达到排放标准为目标,采用隔声、消声、吸声、减震以及采用低噪声设备等技术手段,确保工业企业边界噪声达标排放。对噪声超标的工业企业进行强力改造或处罚。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在居民生活区、文教区、医疗区附近及其它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夜间禁止施工。加强对辖区内餐饮商业、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杜绝噪声扰民问题。加强市场的管理力度,防止交通堵塞,建设大棚式或封闭式市场,商业区内行人与机动车道分离。9.12.4、固体废弃物规划(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近期实现容器化、密闭化收集,在主要居民区、商业区设置多功能垃圾箱。远期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垃圾再生资源化水平。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量少、堆放分散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制定法规,制止生活垃圾乱倒乱放现象。(2)工业固体废物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工作,进一步提高铬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加快新型建材推广步伐、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进技术进步,加大粉煤灰建材资源化程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原材料精度,实施精料、精煤措施,加强过程控制,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强化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理处置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3)农业废弃物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农村户用沼气。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农牧业的秸秆、废物废料发展农村沼气,争取到2010年全市农村有35%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10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10.1近期建设重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以及社会力量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1)村庄迁并整合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迁并:①撤销人口小于300人的村庄。②合并位于现状镇区或镇区边缘的村庄。③整合现状建设连成片的村庄。④迁移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村庄。(2)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①教育设施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继续完善原有中学的设施和规模。结合农村布点规划,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适当合并基础薄弱的学校,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发展寄宿制学校。所有规划保留村庄应按照每1000人设置一所托儿所、幼儿园的标准完善托幼设施。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培养农业人才。②医疗设施继续完善原有卫生院的设施,提高救治能力,在现状村卫生室的基础上建设卫生站,1000人以上的村庄争取每村建设一卫生站,1000人以下的村庄建设卫生室。③文体设施到2010年,逐步建成由影剧院、图书馆(藏书2万册)、文艺活动室、农民文化科技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筹文体活动一体的镇街综合文体站。到2010年,80%的农村居民点建成高标准的文体大院,每个农村居民点都有不同规模的文体大院,每个农村居实施“体育下乡、篮球乒乓球进村”工程,在中心村建设以水泥篮球场为主的健身场地,安装配备适合农村特点民点都有不同规模的文体活动场所。鼓励发展家庭文化建设,全镇至少发展100-150个家庭文化建设带动户。的健身设施;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0.25平方米。(3)基础设施建设①道路建设三级以上公路、汽车专用道路不应穿越村庄,现有高等级道路穿越村庄的应逐步改造搬迁至道路一侧。继续巩固“村村通”道路建设成果,逐步增加路网密度,提高道路质量和等级,改善交通设施,逐步形成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村庄道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三级。路面必须硬化。道路两侧设置排水设施。道路宽度:主要道路——路面宽度10-14米,红线宽度14-18米。次要道路——路面宽度6-8米,红线宽度10米。宅间道路——路面宽度3.5米。②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至2010年,供水到户普及率达90%,村庄设排水沟、管,排水通畅,路面无明显积水,污水处理率达70%;人均综合用电指标达2000度/年,电话普及率达30部/百人,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在已实施有线电话“村村通”的基础上,到2010年底完成村网改造工程,使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质量达到与城区相同标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在各镇街宽带网已开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重点村建设,建立起覆盖面积较广的农村信息网络系统。(4)村庄整治内容①公益性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建设,道路路面硬化、道路排水、路灯及交通标志,停车场(库),自行车(摩托车)棚等。增建或整治村委会、村民休闲社交活动室内外场所。整治托儿所、幼儿园,促进农村九年普教设施集中规模发展。设置邮政、储蓄、电报、传真等业务的代理点。设置医治轻微疾病、开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卫生室或便民诊所。增设或整治商店或超市、便利店。②环境卫生设施生活污水排水沟渠或排水管网及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医疗废弃物的收集、清运及处理设施。非水冲式公共厕所(公共旱厕)、禽畜饲养场的环境卫生与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③防灾减灾设施和措施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蓄水池、山体和坡地的护坡及挡土墙等。防御风灾的防护林带及其它防风减灾措施。原有农房墙体、楼面、顶棚的防火措施,消防通道、房屋间的防火间距等。公共设施用房的危房改造和抗震加固等。④环境面貌治理家庭散养或集中饲养的禽畜,应单独设置用地,做到人畜分离,确保人居环境卫生。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清除。“门前三包”公约,街巷清扫保洁责任的落实。村庄内传统民居、祠堂和庙宇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村庄主要出入口、街道、公共活动场地、公用水塘和公共绿地等环境面貌的整治。10.2政策措施(1)履行规划审批程序,切实保障规划法定作用本规划须履行审查审批程序,成果包括市区镇村体系规划文本、附图和附件,附件包括仲宫、遥墙、万德等18个镇镇村体系规划说明书和附图。规划经市级规划审批机构审批后,由市、区、镇(乡、办事处)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维护该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市区镇村体系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2)完善规划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据《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需加强对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指导及规划管理,完善规划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规划设计要求、乡村建设项目审查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制度,确保符合《济南市区镇村体系规划》的乡镇、村庄建设项目有效实施。(3)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镇村土地统筹集约利用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镇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镇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规范流转、置换、周转,确保农民利益分配,以村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核心,适度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土地有效流转,使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集约出的村庄建设用地可以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备用,镇村统筹使用,解决好贡献用地农民的就业安排、经济补偿、村民安置等问题。(4)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市、区两级财政扶持和资金投入,实现城市带动、辐射镇村。首先,市区两级政府主导,各类设施建设延伸至中心村,建设完善次要镇村以上等级道路;其次,积极实施村庄迁并补偿、生态补偿等政策,列支财政,对处于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生态功能区以及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等须强制性迁并的村庄拨付专项补偿资金;另外,政府应投入资金加强乡村地区的生态恢复、环境保护、灾害治理等。(5)大力加强规划宣传,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部门应统一思想、广泛宣传,全面认识城乡统筹规划的重要性,结合规划展览、媒体公示、网上咨询、“规划下乡”等不同形式的规划宣传,了解《济南市区镇村体系规划》,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市区干群了解规划、关心规划、维护规划,为实施规划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本文档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a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格式:doc
大小:86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11-17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