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2).ppt-[兼容模式]

2-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2).ppt-[兼容模式]

举报
开通vip

2-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2).ppt-[兼容模式]2013/10/91第二节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二章中药药效学第一节中药的基本作用第三节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第四节中药的不良反应第五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与中药功效的关系疾病第一节中药的基本作用正邪相争阴阳平衡破坏中药扶正祛邪调节平衡一、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补充物质及能量不足采用提高机体防病和抗病能力的各种措施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扶正补益药扶正功能驱除体内的致病因子祛邪风寒表证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风、寒、暑、湿、燥、火&rdqu...

2-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2).ppt-[兼容模式]
2013/10/91第二节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二章中药药效学第一节中药的基本作用第三节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第四节中药的不良反应第五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与中药功效的关系疾病第一节中药的基本作用正邪相争阴阳平衡破坏中药扶正祛邪调节平衡一、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补充物质及能量不足采用提高机体防病和抗病能力的各种措施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扶正补益药扶正功能驱除体内的致病因子祛邪风寒表证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风、寒、暑、湿、燥、火”病毒、细菌等引起的疾病初始阶段麻黄汤发汗解表抗菌、抗病毒二、调节平衡即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的协调平衡利用药性之偏,调节人体阴阳之偏,从而达到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阳热亢盛的实热病症知母寒性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功能、抑制Na+-K+-ATP酶活性,使产热减少,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等作用而缓解或消除上述病症。偏盛即为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过剩有余,可采用“损其有余”的原则损其偏盛热者寒之调整阴阳的方法:寒者热之阴寒内盛的实寒病症温热药人参、附子、干姜等增强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促进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基础代谢率。2013/10/92偏衰即为阴或阳相对不足,可采用“补其不足”的原则补其偏衰阴虚不能治阳的虚热症六味地黄丸缓解低热、烦躁失眠、心率加快等滋阴补阳阳虚不能治阴的虚寒证,即“阳虚”鹿茸、淫羊藿、冬虫夏草等促进性腺功能,表现为雄激素样或雌激素样作用中药药性理论第二节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这是中药的属性,也是中药与西药的最大区别四性(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和无毒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学理论的核心与主要特色。是中药作用性质及特征的集中概括,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一、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四性寒凉热温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即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虚热、滋阴等功效的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即有祛寒、温里、助阳等功效的药物。中医临床“治热以寒”“治寒以热”治则阴阳²此外,还有平性药物,是指寒热界限不明显、性质比较平和的一类药物,但这些药物在实际用药治疗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偏寒偏热的不同情况,并未超出四气的范围,不是绝对的平性,因此,仍称中药的“四气”而不是“五气”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状态改变温热药麝香麻黄五味子中枢兴奋寒凉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知母、柴胡、葛根黄芩、栀子、苦参钩藤、羚羊角中枢抑制解热镇静抗惊厥中枢兴奋热证病人精神振奋语言声粗高热惊厥中枢兴奋寒凉药治疗后寒证病人精神倦怠声不高亢安静中枢抑制温热药治疗后症状改善热证模型动物寒证模型动物中枢抑制电刺激后痛阈值惊厥阈电刺激后痛阈值惊厥阈寒凉药如龙胆草、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等温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等2013/10/93热证模型动物中枢兴奋寒证模型动物(中枢抑制)NADA5-HT温热药治疗后NADA5-HT脑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活性NA5-HT酪氨酸—①—多巴—②—DA—③—NA①酪氨酸羟化酶(限速酶)②多巴脱羧酶③β-羟化酶中枢兴奋寒凉药如知母、石膏等如附子、生姜等如附子、生姜等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病人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咯痰黄稠寒证病人形寒肢冷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咯痰稀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外周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主要支配心脏、平滑肌和腺体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热证病人寒证病人热证病人: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原则,可分别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治疗。寒证病人: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中药四性对植物神经的递质、受体以及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的功能亢进。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的功能偏高。热证阴虚证病人:寒证阳虚证病人:寒凉药和滋阴药温热药和助阳药cAMPcGMPcAMP/cGMP趋于正常cAMP/cGMP趋于正常甲硫氧嘧啶造成小鼠“甲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造成甲亢3.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垂体-性腺鹿茸、肉苁蓉、人参、何首乌、当归附子、肉桂、紫河车、黄芪、何首乌、人参附子、补骨脂、淫羊藿、冬虫夏草、刺五加、海马寒凉药则抑制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寒证动物注射ACTH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达峰时间延迟注射LRH血液孕酮含量达峰时间延迟温热药治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或性腺2013/10/94寒证动物温热药治疗后地塞米松血浆皮质酮含量子宫细胞浆中雌激素受体含量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细胞膜钠泵活性而纠正热症(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Na+-K+-ATP酶是基础代谢下产生热能的主要酶,改变此酶的活性,不但可以通过Na+、K+在细胞内外的运转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同时调节机体的产热。红细胞钠泵是整个细胞膜钠泵的组成部分,故阴虚、阳虚也可能对红细胞钠泵产生影响。甲亢阴虚证大鼠甲低阳虚证家兔产热温热药(如温肾助阳复方)纠正上述症状寒凉药(龟甲)水分蒸发丢失饮水量尿量血浆粘度能量消耗产热体温纠正上述症状寒证阳虚证基础代谢偏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比正常人降低32.39%,其ATP分解减少温热药(附片、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等)钠泵活性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寒凉药(生地黄、知母、黄连、黄柏、大黄、栀子等)5.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常有发热、疼痛等症状,一般属于热证,需寒凉药(清热药、辛凉解表药)为主的方药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草药中,以寒凉性的清热解毒药所占的比例最大。寒凉药多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与抗感染相关的药理作用。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辛凉解表药:菊花、柴胡、葛根、薄荷、桑叶如穿心莲、鱼腥草、野菊花、金银花、黄连、牡丹皮如喜树、野百合、鸭胆子、三尖杉、长春花等二、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中药的五味是味道与功效的概括和总结。如酸味药包括了酸碱性完全对立的两类药:五味:酸、苦、咸、甘、辛阴阳酸味药呈酸性的物质为有机酸呈碱性的物质主要是鞣质功能一致“酸敛收涩”2013/10/951.辛味药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主要分布于芳香化湿药(厚朴、广藿香、苍术、佩兰、砂仁)、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樟脑、蟾酥)、温里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和理气药中。功效:具有辛香走窜之性,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如:生姜可以散寒,木香可以行气,红花可以行血等。中药的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葛根味辛,与其口尝的味道(味甘,性平,有发散风寒和解热生津的作用)并不相符,但由于葛根具有解表散邪的作用,与辛味的能散、能行有关,故把葛根归于辛味药。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2.酸味药(酸涩药)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鞣质。具有止泻、止血、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等多种作用成分:功效:如:五味子能收敛止汗,乌梅能敛肺止咳,五倍子能涩肠止泻等。3.甘味药成分: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功效:补益强壮、缓急止痛绝大多数的消食药、补益药和养心安神药为甘味药,甘味药在利水药、止血药和收涩药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4.苦味药成分:苦寒药以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功效:能清、能燥、能泻,多有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等作用。绝大多数的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为苦味药。如:大黄能泻火通便,杏仁能降气平喘,黄连可以泻火,苍术可以燥湿,知母、黄柏可以滋阴降火等5.咸味药成分:主要含有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功效:具有化痰、软坚、温补肾阳的功效。主要分布在化痰药(海藻、昆布、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和温肾壮阳药(鹿茸、海马、蛤蚧、紫河车)中,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材。如:芒硝能泻下通便燥结,牡蛎能软坚、消散痰核等。软坚散结:指用软坚药物治疗痰浊瘀血等结聚有形病证的方法。软坚,意为使坚硬之物软化。软坚药物味多咸。2013/10/96中药的升降沉浮是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1、向上向外的作用称为升浮升浮药具有升阳、举陷、解表、祛风、散寒、开窍、催吐、温里等功效2、向下向内的作用称为沉降沉降药具有潜阳、降逆、止咳、平喘、收敛、固涩、清热、泻火、渗湿、通下等功效阳阴三、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味、气升浮药:辛、甘,温、热,如:麻黄、升麻、黄芪等;沉降药:苦、酸、咸,寒、凉,如:大黄、芒硝、山楂等;药材质地的轻重升浮药: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沉降药:种子、果实、矿物、贝壳,代赭石等;加工炮制的影响升浮:酒炒能升、姜汁炒能散,生制能升;沉降:醋炒能收敛、盐水炒能下行,熟制能降;由于中药的升降沉浮的性能,可利用其参与和纠正失调的脏腑功能,或因势利导,逐邪外出,治疗疾病。提高兔、犬在体或离体子宫平滑肌张力。去掉升麻、柴胡则作用减弱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引起的子宫脱垂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柴胡、升麻、陈皮、炙甘草)兴奋子宫平滑肌“归”指药物作用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部位“经”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归经就是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中药的归经是从功效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后总结出来的。四、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中药的归经是药物的作用所及或药物效应的定向与定位。桔梗治疗咳嗽气喘的肺经病归肺经天麻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肝经黄连泻心火、除心烦归心经大黄治疗实热、便秘归大肠经具有止咳作用的杏仁等18味中药,祛痰作用的桔梗等23味中药,和具有平喘作用的麻黄等13味中药入肺经率分别为100%、100%和96%。1.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对429种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归经的分析,二者存在着明显的规律联系。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肝脏肺主呼吸、肺为贮痰之器具有泻下作用的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牵牛子等18种中药入大肠经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其他411种中药如大肠经率(10.5%)。大肠为传导之腑如具有抗惊厥作用的钩藤、天麻、羚羊角、地龙、牛黄、全蝎、蜈蚣等22种中药均入肝经,入肝经率达100%,显著高于不具有抗惊厥作用中药入肝经率(42.9%)。2013/10/97对23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与中药归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4种中药归经所属的脏腑与其有效成分分布最多的脏腑基本一致和大致相符,符合率达61%。分析32种中药与其体内过程的关系,药动学的总体情况、吸收、分布、排泄等各个环节,都与药物的归经相关。2.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如用14C鱼腥草静脉注射给小鼠,发现该成分绝大部分由呼吸道排出。•3H-川芎嗪被肝脏摄取率最高。鱼腥草归肺经川芎归肝、胆经对180多种中药的微量元素与归经的关系分析,归肝经的中药富含Fe、Zn、Cu、Mn,而肝脏是这些微量元素富集的地方,并对造血、肝脏保护、视力起着较大作用。微量元素的“归经”假说:微量元素是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归经的中药物质基础之一。6种中药(五味子、鱼腥草、汉防己、天麻、桔梗、延胡索)对动物不同组织脏器中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不同:环核苷酸含量变化显著的脏器与各药的归经有相近性。微量元素含量、环核苷酸水平、受体学说与归经的关系与环核苷酸的关系:许多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环核苷酸含量发挥作用如细辛归心经,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β-受体激动剂样的广泛药理效应,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与受体学说的关系:中药与相应受体有较大的亲和力,是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中药归经就是药物选择性作用于不同受体的结果。易结合临床、疗效强、毒性低中药复方由两味及两味以上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及配伍理论而组成的方剂。第三节中药复方药理研究²1.阐明复方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用现代药理学方法阐明复方的作用、作用机制,有利于中药复方应用的推广。桂枝汤减轻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症状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诠释该方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效张仲景《伤寒论》桂枝(君)芍药(臣)生姜(佐)大枣(佐)甘草(佐、使)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芍药,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²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从现代分析,营气即营养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²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行脉外,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肌表、皮毛,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作用。2013/10/98黄连解毒汤抗菌、抗病毒、镇静、解热、抗炎等作用泻火解毒四逆汤强心、抗休克、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为该方治疗亡阳证提供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反证了亡阳证的现代科学内涵症状:汗冷,味淡,四肢厥冷,舌白润,脉浮数而空,或微细欲绝,肌冷,气微,不渴,喜热饮。即阴阳即将离决,安危系于倾刻的危重证。其中以冷汗不止,四肢厥逆为亡阳证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核心症状。²不少经典方、验方、确有疗效,但其中有些药味过多,有些含有紧缺、有毒或禁用药材,使其推广应用遇到困难,更难以通过现代化工业生产推向国际市场。对这类复方常需通过精简,或以其他药味替代原方中的紧缺、有毒、禁用药材以组成新方。新方的组成是否合理应经受药理和临床的验证。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黄芩、雄黄栀子、朱砂、冰片、麝香珍珠、蜂蜜)清开灵(胆酸、猪去氧胆酸水牛角粉、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栀子、板蓝根等)苏合香丸(苏合香、安息香冰片、犀角、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荜拨、白术、诃子肉、朱砂)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乳香青木香、冰片、麝香、檀香朱砂)苏冰滴丸(苏合香脂、冰片)2改造老方、创制新方²中医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创造,形成了许多有效的经验方。要将这类复方开发成现代剂型的新药,为了确保其有效、安全和质量可控,必须按《药品注册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进行一系列规范研究。临床前药理研究须为临床验证提供有説服力的药效与毒理数据。中药复方新药药理研究的方法以整方研究为主,必要时还需提供拆方研究的资料。3开发现代复方制剂²复方中各味药物间既有互相配合,又有互相制约,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因此,对复方组成原则和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阐明方中各药在疗效中所起的作用,对指导临床处方用药,研制复方新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君药臣药四逆汤附子干姜强心作用不强强心作用不强相须强心作用增强,附子毒性降低4揭示复方配伍关系²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探讨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药理效应之间的关系是中药复方研究的一种新趋势。芍药甘草汤甘草酸芍药苷阻滞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当归龙荟丸化学成分靛玉红抗白血病作用5探索药效物质基础²1.整体研究法²整体研究适用于阐明复方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验证新方药效及新药的临床前药理研究等。新药临床前实验室,复方的组成、剂量的配比均应与临床实际应用情况一致。动物实验使用的剂量一般可参考临床有效剂量并按人与动物体表面积折算法确定。药理实验指标应根据主治(病或证),参照其功效,针对性的选择两种或多种试验方法。所选动物除正常动物外,还要制备相应的病理动物模型,尤其是选用动物“证”的模型以更好的验证复方的整体作用和疗效,为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中药复方新药研制都需要提供临床前整方药效实验资料,但是整方研究难以揭示复方中各药所引起的作用及其配伍规律。整体研究法在遵守原方配伍、剂量配比的基础上,将复方药物经一定方法制备成制剂后,作为一个整体用于研究的方法。2013/10/99药对研究的主要方法(1)药物配伍前后药效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2)剂量配比研究镇痛作用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川乌与白芍川乌与防己药对在方剂中两位药物相对固定,经常成对使用的配伍形式,是复方最小的的组方单位,具有复方的基本主治功能。2.药对研究²黄芪与当归配伍的药对研究以3种不同用药比例组(黄芪:当归以5:1、1:2和1:1配对),从器官、组织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对其作用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黄芪与当归不同比例配伍,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剂量配比研究揭示两药发挥最佳作用的用量比例²3.拆方研究法拆方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优点: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方中各药有没有作用和作用大小。缺点:难以分析方中各药的相互作用、配伍规律和合理的用药剂量。把复方拆至单味药,研究每一味中药及整方的药理作用,从中找出起主要作用药物及各单味药物在复方中的地位。单味药研究法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采用撤药分析法,分别将全方中君药黄芩、臣药芍药、佐药甘草和使药大枣减去,并与全方进行药理作用比较,结果显示撤除君药黄芩药效下降最明显,说明黄芩在全方中起主导作用。在全方药效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的基础上,分别从方中撤出1味或1组药物后进行实验,用以判断撤出的药味对全方功效影响的大小。撤方分析研究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中药复方中的组成药物按功效或性味进行分组,以探讨药物组间关系及组方理论。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大于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三补三泻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滋肾补脾,山茱萸和山药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补中有泻”:即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或称“三开”,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²该法常将方中每味药物作为一个因子,以给不给药,或给多大剂量药等作为该因子的水平,从而构成不同因子(药味)和水平(剂量)组合的多种复方,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组合药效的差异,推断各药在全方中的地位与最佳用药剂量。按正交设计表,将一个复方中的的药物和剂量按一定规律设置,以最少的实验次数,求得最佳的实验结果,是目前中药药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正交设计研究法2013/10/910²采用均匀设计研究法对补阳还五汤进行了优选和分析,将组方中六味药物的用量视为6个因素,分为6个水平,按表U6组成6个不同药物配比处方,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中活血化瘀药物用量上的选择合理。均匀设计研究法将数论和多元统计相结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适用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研究。析因分析法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不同治法或君、臣、佐、使的关系,或按药物性味的不同,或按“药对”关系进行拆方。半夏泻心汤辛味药(半夏干姜)苦味药(黄芩黄连)甘味药(人参甘草、大枣)23析因分析设计法辛开苦降甘调²模糊数学中聚类分析对复方配伍进行解析,通常可对复方中作用不同的药物或成分进行分类,以探讨复方的组方规律或有效物质。²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吴茱萸汤组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为探明方中起镇痛、止吐作用的有效成分提供了依据。4.其他研究法²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些研究为阐明复方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探明方中各药的作用,精简复方,修正用药剂量,创制新方,研制复方新药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复方研究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中药配伍的奥秘无穷,复方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还很多。由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作用涉及的环节非常广泛,如何识别、分离复方中的效应物质及阐明其作用机制至今仍然是中药复方研究所面对的棘手问题,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所在。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析技术、生物效应检测技术的发展,相信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将会被逐步阐明,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毒性是中药的最基本的药性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用之得当可发挥治疗作用,否则会产生不良反应。中药性味标注的“大毒”、“小毒”表示该药具有一定的毒性,用之不当则会中毒。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上品中品下品《神农本草经》三品第四节中药的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三致反应一、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伴随治疗作用同时出现,一般危害不大,大多可自行恢复危害原因药物的作用广泛选择性低举例麻黄平喘:中枢兴奋延胡索止痛:中枢抑制2013/10/911二、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毒性一般后果比较严重,有时较难恢复危害举例列入国务院“毒性药品管理品种”,受《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约束的中药有28种反映药物安全性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马钱子(番木鳖碱)、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细辛(黄樟醚)、生天南星、黄药子(黄药子萜A、B、C)、苦豆子等。2、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蟾酥(脂蟾毒配基,强心)、罗布麻叶、万年青、黄花夹竹桃、北五加皮等。3、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白果、商陆等.六神丸含有蟾酥,小儿慎服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黄芩、芒硝、柴胡、茵陈、黄连、苦参、青蒿、秦艽、生大黄、生地黄、番泻叶、芫花、常山等。大黄、芒硝—排毒养颜?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对肾脏有毒性的中药有:斑蝥、木通、马兜铃、粉防己、延胡索以及钩藤中所含的钩藤碱等。含马兜铃酸中药安全性研究6、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等。三、变态反应少数人对某些中药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变态反应药热、皮疹、哮喘、黏膜水肿,甚至休克表现原因中药中的大分子动、植物蛋白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变应原,其他分子量较大的成分可能称为抗原或半抗原举例鸦胆子、威灵仙、天花粉、地龙、牛黄、冰片、僵蚕、蜈蚣中成药如注射剂如双黄连、复方丹参、葛根素、清开灵、刺五加等鱼腥草注射液广泛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疗效较好。其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为主,尤其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如有肌注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及静滴引起过敏性休克3例的报道;其次还有心绞痛、心动过速、呼吸道梗阻、低热、皮疹、喉头水肿、癫痫大发作、黄疸、胸痛、背痛等不良反应。鱼腥草注射液的过敏反应§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等,对防止过敏反应十分必要§在用药后尤其在用药初期应密切观察,对皮肤瘙痒、胸闷、恶心等轻度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避免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最好避免高浓度的一次性静滴给药§应尽量减少几种药物同瓶混合输注§注意药物质量也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一种重要措施。鱼腥草素注射液过敏原因:灭菌不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8月25日发出《关于对吉林诺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参多糖注射液”等产品采取控制措施的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和销售•吉林诺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参多糖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肿节风注射液”、“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吉林巴里莫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天麻素注射液”•广东本和堂科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苦碟子注射液”等6种药品,并由生产企业收回市场上流通的上述药品。国家药监局叫停6种注射液若服用可能危害人体2013/10/912四、三致(致畸胎、致突变、致癌)某些中药可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或者引起细胞突变或癌变三致半夏“孕妇服能损胎”致畸致突变致癌雷公藤、槟榔、款冬花、石菖蒲、广防己等石菖蒲所含细辛脑,细辛中所含的黄樟醚、细辛脑等被公认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五、中药传统“十八反”“十九畏”的毒理学研究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八反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九畏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甘草与甘遂在煎煮过程中,甘草皂苷与甘遂中的萜类毒性成分形成分子复合物,增加了后者的溶出率,是合用的毒性成分增加。二者1:1配伍对动物的脏器组织产生明显毒性如流血、炎症等,强于单味药。验证“十八反”、“十九畏”的论据人参与五灵脂、官桂与赤石脂给小鼠剂量达到人用量的104倍未发现明显毒性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合用与“十八反”、“十九畏”相矛盾的论据Ø十八反、十九畏伍用并非绝对禁忌,但也不是绝对安全。Ø不能以个别的反、畏配伍研究结果对传统的配伍禁忌做出结论性判断Ø涉及十八反、十九畏的临床药物配伍必须十分谨慎。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宜使用,以确保安全。科学认识“十八反”、“十九畏”自1952年至今在专业杂志上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文章近1000余篇,病历近4000余例。产生毒副反应的中药渉及460多个品种,其中单味药239种,中成药和制剂221种(1、2、4)。因服用单味药死亡的229例,中成药28例,中药注射中药30例(2),实际死亡例数远不止此。摒弃“中药的药性平和、服用安全、不会中毒”“纯中药制剂决无毒副作用”的错误观念中药的安全性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涉及有药物品种复杂、用药有误、临床使用不当、药不对证、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等等中药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临床医生辨证基础上合理使用。1、生物碱类含这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毒,先产生异常兴奋后抑制,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并发其他脏器的变性坏死;中枢神经中毒,可能引起视丘、中脑、延脑、脊髓的病理改变;呼吸中枢中毒可引起呼吸麻痹窒息。此类中药非常多:•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洋金花•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化学成分与中药毒性2013/10/9132、苷类含苷类此类化合物中的苷元具有毒性。大致可分为4种。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减慢。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导致心脏中毒及停搏。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苷类,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立即死亡。如白果所含银杏酸和银杏酚,还有苦杏仁、桃仁、木薯、瓜蒂等;含皂苷类的毒性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如木通、黄药子、商陆等;含黄酮苷的毒性多因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芫花、广豆根等。3、含毒蛋白类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呕吐、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如望江南子、苍耳子、蓖麻子等。4、含萜及内酯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可由门脉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体温变化。如艾叶、马桑等。5、含金属类有强腐蚀与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如含汞类药水银、轻粉、朱砂;含铅类药密陀僧、铅粉;含砷类药砒霜、雄黄、代赭石等。第五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与中药功效的关系人参皂苷、蛋白质、肽类、糖类、挥发油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物质代谢中药,尤其复方,其化学成分复杂,活性成分往往并不单一。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不同的靶点,是导致中药药理作用的主要原因一、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1、作用的多效性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多数中药尤其是粗制剂的有效剂量的范围往往比较窄,量效关系很难表现。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可能是其不规则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活性成分作用与不同靶点或系统,呈现的效应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会互相协同,超出一定范围又互相制约。3.某些作用的双向性:同一中药,既可抑制亢进的机体功能,又可兴奋低下的功能,即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与所用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如人参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抑制中枢,既有升压作用又有降压作用。麝香子宫平滑肌痉挛—舒张子宫平滑肌舒张—加强收缩当归拮抗戊巴比妥钠所致中枢抑制拮抗戊四唑、苯丙胺的中枢兴奋醒脑开窍镇静安神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大多中药起效较慢,有些需要经多次给药。中药作用表现温和,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起效较慢的中药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2日,第3日给药1次,即连续给药5次,可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2013/10/914二、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1、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具有相关性往往一致,但二者之间还存在差异性。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吻合麻黄桂枝柴胡葛根薄荷•扩张体表血管•促进汗腺分泌•解热镇痛•抗病原微生物祛风解表通过现代研究发现了某些与传统中药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如葛根性味甘凉,具有消热祛火,透疹止泻,补阳解肌,生津消渴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扩血管、改善心肌血氧供应,以及改善脑循环等心脑血管作用,古籍中未有明确的相关记载。中药药理研究结果未能证实与某些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如辛温解表药的发汗作用。2、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存在差异性。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大黄脾虚证模型“证”的动物模型氢化可的松肾阳虚证模型冷水浸泡加肾上腺素肝郁气滞证模型补充: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问题:目前,中药药理研究所用的动物模型均为西药研究所用的动物模型,其作用途径为单靶点。•由于中药作用的多效性、复杂性、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某些成分的双向调节作用等,•中药的药理作用还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这些复杂的特点使得中药从整体到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都很难全面地研究。证的实质还未得到揭示时,要做到与证的研究结合尚存在困难。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对每一类药中的分类药的对比研究不够,如: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平肝息风药---------平肝潜阳药同类药之间药理作用的异同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中药的功效临床经验药理作用功效是临床用药经验的高度总结药理作用是对功效的再认识2013/10/915中医的痰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的痰液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的各种病证心--------心悸、神昏、癫狂、失眠四肢------麻木、疼痛咽喉------梗噎目前只重视对呼吸道祛痰作用的研究,而对呼吸道外由“痰浊”引起的证的作用研究很少²由于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概念、理论、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补充、修正和完善。²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重新评价中药的某些基本作用也同样重要。如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利水渗湿药的利尿作用等。如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利水渗湿药的利尿作用等。6.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应在中药原药材、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不同层次上进行,才能接近中药理论,全面而合理地说明中药功效产生的作用机理。5.中药毒性研究通过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研究,以形成对中药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本文档为【2-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2).ppt-[兼容模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潮起潮落
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多次被评为地级优秀教师
格式:pdf
大小:70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4-0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