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集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集1

举报
开通vip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集1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集1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集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集1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从本条“标准”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3)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4)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知识结构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活动】根据课本P6——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板书)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板书)【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教师总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已超过1250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所有天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第二课时2、太阳系和地月系(板书)【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②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哪两类?与太阳比其质量和体积有何特点?能否自身发光?③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教师总结】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约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行星包括了九大行星和成千上万颗的小行星两大类,质量和体积比太阳要小得多,本身不发光。而地月系则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小组活动】根据课本P8——图1—3及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①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是哪九颗?请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序。②九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有何共同特征?③请正确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④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教师总结】九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些是扁长的椭圆轨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板书)【讲解】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学生阅读】课本P10的阅读材料,明确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小组活动】课本P11活动1,思考、讨论并回答:①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②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并对此答案作出解释。③请从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④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述理由。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教师总结】①日地距离适中,使温度介于0~100℃之间,水呈液态状态;地球大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大气。②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③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④因火星与地球在距日距离、公转周期等方面与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会存在生命物质。【学生课外活动】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四、板书提纲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太阳系和地月系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从容说课承接上节太阳系内容的教学,本节包括“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两部分内容。“为地球提供能量”中给出四幅直观图片,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因为每个学生对太阳的影响都有亲身体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是导致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学会三维图表分析和地理比较。“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教学中,可以用具体的某地某时太阳活动影响短波通讯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投影展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再带领学生认识黑子和耀斑这些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并强调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最后再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相关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学会分析表达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3.参与探究活动,利用图表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维空间分布图的判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教具准备书本插图、太阳能量来源录像、课件、投影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请大家看投影,填写有关内容(投影)天体系统的级别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位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什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太阳)很好,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板书)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下面请大家看教材P8的四幅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合作探究)生:(讨论,多个学生回答及补充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师:刚才几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投影)太阳环状热量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地理辐射天体传递水体运动洋流环境(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师:其次,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板书)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一是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例如,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家之一。在一些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还用太阳能发电,看上了电视。师:太阳这么巨大的能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大家看书P9“阅读”部分——太阳能量的来源。生:(读书)师:哪一位同学能讲一讲太阳能量是从哪儿来的?生: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聚变,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师:说的很好!下面大家看一段录像,了解太阳的核聚变反应。师:太阳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表面温度6000K,从表面向中心,温度越来越高,中心区约有1600万℃、3000亿个气压,它的成分是H和He,因此太阳能够发生核聚变反应,太阳是消耗了质量,放出了巨大的热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9的“活动”要求,一起参与探索,看谁先看懂并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合作探究)这个活动中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更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先让学生理解页脚处的“生物量”的概念,然后使学生明确横、纵、竖坐标的含义,再引导学生一看某个月份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二看某个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最后归纳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探究解决下列问题: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4.推测和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5.自然景观是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推测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生:(观察,讨论,回答5个问题)师:(总结讲解)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3.问题1和2的结论有相关性。因为低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情况下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4.略5.略师:(过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麻烦。例如,xx年10月23~11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日本的一颗通信卫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那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投影)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师:同学们看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外部结构分为哪几层?生:分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师: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分别位于太阳大气层的什么位置呢?请3位同学看图回答。生:(3位学生分别回答)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呈玫瑰色;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师:很好。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就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板书)有哪些呢?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射电等的变化,我们这里主要介绍黑子和耀斑。(投影)太阳黑子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投影)太阳耀斑一次大耀斑的变化过程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耀斑活动的周期大约也是11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方法引导)[练习一]根据所学内容填表(表内“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以下空白待填)(投影)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黑子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斑点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为11年光球耀斑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的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的显示色球太阳风(简单介绍)日冕师:(过渡)太阳活动改变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因此,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了解这些影响。(板书)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师:大家看教材P11第2、3段内容,看看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生:扰动地球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师:很好!主要是这三大影响:(1)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例如,1989年3月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15次突然中断,24次全部中断。(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着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另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等。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作好准备,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太阳辐射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师:用我们刚学的知识,看书P12“活动”,回答问题。探究课题:降水量和黑子的相关性。探究内容:此图表示了北半球三个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黑子的相关性。(1)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2)从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如果将两种曲线叠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探究结果:辩论、小论文,班级展评。师:(1)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呈波状起伏的状态,但变化幅度在不同纬度不完全相同,同一个纬度在不同的年代也不尽相同;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2)太阳黑子相对数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呈波状起伏的状态,太阳黑子有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变幅相差不大;太阳黑子相对数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3)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在不同的纬度和地点,它们分别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归纳: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虽未查明,但从统计材料分析,二者肯定是有联系的。例如,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至今还没有整理出比较确切可靠并可以利用的统计规律,在理论工作上进展也不大。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唐伟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生分析:学生在升上高中之前有一年时间没有进行地理学习,就算在初一、初二年级,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把地理看成是一个“次科”而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很多地理基础知识已经遗忘。如何唤起他们的记忆和兴趣,是高一地理教学中迫待解决的问题。这一节的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怎样在学生现有水平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使他们能较好地理解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本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7~9年级的地理课中也有地球运动的内容,因此,高中地理要处理好与它的区别和衔接问题。教材分析: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15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1.14中的“三颗恒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在讲授计算方法之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进行教学,如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亲友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乘坐国际航班到达目的地要“倒时差”等,一方面提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差异,可以从180°经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并结合例子来说明。至于“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在本章不必涉及,留待第二章学习。黄赤交角”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掌握它的概念:“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度26分,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度33分,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度。“三个基本不变”是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度26分;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两个变”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黄赤交角在确定太阳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等方面的意义,结合第20页的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对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应充分利用图像、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归纳其变化规律,重点是掌握两分两至日的情况,但切忌忽略过程而只是死记结论。最后明确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理解其实质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大小、强弱的关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课程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的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本模块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标准”以“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从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也有人为强调人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单分出一个“智慧圈”,这样就共有五大圈层。从微观层面上讲(如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并且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说出”(要求较低),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也有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可见,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2)教学重点       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教学目标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       通过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的组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4)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二、知识结构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特征,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熟悉我们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先一起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阅读、分析】《认识地球内部结构》①什么是地震波?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读图、分析】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0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这个两个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总结】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读书、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②组成: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含量较多的8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其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③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板书)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读书、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1、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一般把xx~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2、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3、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活动】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四、板书提纲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3、三大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2、水圈3、生物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二)难点: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矿物、岩石标本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二)学生准备: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食盐晶体、小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子图片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6-8人一组),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答略)〖教师〗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板书〗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展示课件〗图片:①建筑工人在盖高楼②农民在田地里收割水稻③杨利伟在太空中遨游④劈波斩浪的油轮〖教师〗上面这些图片所展示的人类活动哪些是在陆地进行的?说明陆地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答略)〖教师〗陆地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和主要活动场所,人类自起源以来就居住、生活在陆地环境中,与陆地环境之间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即使现在,人类在迎接海洋时代、太空时代的到来,但陆地仍然是人类的唯一依托,人类对陆地环境施加的影响也是最明显、最强烈。地壳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那么,地壳到底由什么组成的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板书)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师生互动〗师:在初三的化学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生:(化学元素)师:我们的地壳也不例外,它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共有90多种。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矿物。(一)矿物(板书)师:我们通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已经知道,同种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称其为什么?生:(单质)师: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什么?生:(化合物)。地球上的矿物中也有元素的两种结合情况,即单质和化合物。这说明了无论是什么矿物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 师:玻璃和盐的化学成分分别是什么?生:(玻璃由二氧化硅,盐由钠和氯组成)师:不同的化学成份形成了不同的矿物,相同的化学成份能否形成不同的矿物?生:(石墨和金刚石同是“C”-碳,形成了不同的矿物)师: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矿物标本,思考:你通过什么方法区别这些矿物?请各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看法。生:(形态、光泽、硬度、密度等)师:(总结学生回答)我们区别矿物主要从结晶形状(如块状、六棱柱、片状等)、透明度、颜色、光泽(金属、玻璃、油脂等)、密度、态度和条痕等进行。请同学们对矿物标本进行识别后,每组完成下表中任选三种矿物的属性:(解释各种物理属性的特点)〖学生活动〗(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随时帮助学生,要求学生分工协作)矿物名称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条痕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石膏〖师生互动〗师:(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上面我们区别矿物的各种指标,都是根据矿物的什么属性进行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理)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矿物的情况,请同学们将其归纳其概念。生:矿物是具有确定的化学成份、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师:目前地球上确认的天然矿物已经超过了3000多种,是不是每种矿物都能开采利用呢?同学们看看桌面上的岩石标本中都含有矿物,它们是不是都具有开采价值?生:(有的具备、有的不具备)。师: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起来,具有开采价值的我们称其为矿产(板书)。[注意“产”指的是生产,也就是矿物富集达到生产的最低要求]。往往用品位表示矿产的富集程度。不同的矿产品位要求的是不同的,如铁矿在30%以下一般不开采,而铜矿在15%以上就相当好了。师: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具有气、液和固态,矿物也不例外。象煤、铁、铜、铝等属于固态,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矿物属于固态,其中数量大、分布广的是石英。请举出属于液态和气态的矿物。生:(石油、水银――液态,天然气――气态)。师:这是从物态上进行划分的,但通常我们用的是另外的分类方法。请同学们阅读P30页“阅读”,回答下列矿物属于什么类型:赤铁矿、方铅矿、石英、长石。生:(金属矿、非金属矿)师:金属矿中又可分为哪些类型?非金属矿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生: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类矿物。师:地球上的矿物有些是单独存在的,但大部分都是有几种矿物集合在一起,这种集合体我们称其为什么呢?生:岩石。(二)岩石(板书)〖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岩石,并说明在石材店里的名称,你的家里是否有岩石,它主要用在什么方面?你了解的岩石有哪些用途?〖师生互动〗师:同学们已经感觉到了岩石的多种用途,但并不是所有的岩石都具备这些功能,这与岩石的属性有关,而岩石的属性与其成因又是密切相关的。根据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板书)。它们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家仔细观看视频《岩石的成因》看完后每小组完成下面的表格。〖播放录相带〗(在播放视频时,教师给每小组发一张问题表)〖课后小结〗(略)名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成因特征--------代表性岩石及用途1.请同学们将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地壳之间的关系填在下面的关联图中2.将下列矿物与岩石的对应关系与直线连接起来石 英  长 石  云 母   方解石石灰岩    花岗岩3.将下面的岩石与变质后形成的变质岩用直线连接起来        石灰岩  页岩  〖布置活动〗家庭装修选择岩石的技巧或如何区别各种石材?参考网站:http://www.stonebuy.com/(​http:​/​​/​www.stonebuy.com​/​​)(中国石材网)第二课时〖学生活动〗请学生讲述家庭装修时如何选择石材三、岩石的转化地质循环(板书)〖点击课件〗三、岩石的转化地质循环(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地理事物的发展观念:三类岩石间相互转化)教师讲述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岩浆的关系,并用图表表示出来(多媒体同步显示)〖教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岩浆岩经过变质也可以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随地壳的隆起,突出地表,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岩浆岩沉积岩上变变风化升熔质质侵蚀冷融作作搬运凝熔融用用沉积岩浆变质岩熔融作用〖教师〗同学们阅读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就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常说的地质循环。〖提问〗同学们阅读课文33页的第四段,思考地质循环发生在哪里?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阅读回答〖教师〗在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通过识别和分析,了解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征。同学们要重视岩石的成因、特征。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各类岩石并非稳固不变,而是有着相互的转化。而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这一节的重点。导入本章内容导入陆地环境与地壳使学生从关键词上理解和掌握矿物的概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践操作和分工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明确矿产概念简单介绍矿物的分类导入岩石内容将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岩石成因的内容比较抽象,用直观的方法演示,也可做成动画课件演示。另是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按组发放表是希望学生在讨论中完成。我国天然装饰石材的命名方法我国目前已探明自然界的石材品种有1000多种,它们被广泛用于建筑、装饰装修、雕刻、工艺品领域。其中已成规模的品种有大理石400多种,花岗石200多种,板石30多种。像大理石有红、黑、绿、黄、白、蓝、紫、杂色、彩色等多种颜色。大理石中的颜色是由于岩石中含有微量金属、非金属的缘故。如含三氧化二铁的大理石呈红色,含褐铁矿的呈黄色,含锰呈棕色,含铜、铬呈绿色,含碳则呈黑色或灰色,同时含有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大理石就会呈现五颜六色,含较纯的方解石多就成了雪白色。花岗石也有色彩斑斓颜色,这和花岗石中含矿物有关,含钾长石呈红色,含斜长石呈白色,含云母多了呈黑色,含石英多了则呈浅灰色⋯⋯同样,如果几种矿物混合存在一种矿体,就会出现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均匀混合在一起的色泽,石材的色彩很是好看。在这绚丽多彩的石材世界里,究竟怎样对它们命名呢?长期以来,我国和世界石材界形成了几种约定俗成的命名方法。(1)地名加颜色即石材产地加颜色。如印度红、卡拉拉白(意大利)、莱阳绿、天山蓝、石棉红。(2)形象命名即以石材颜色、花纹的特征比喻出自然界里的实物形象。如金碧辉煌、雪花、碧波、螺丝转、木纹、浪花、虎皮。(3)形象加颜色命名以石材花纹具有的实物形象加上颜色命名,如艾叶青、琥珀红、松香红、黄金玉、绿金玉、玛瑙红。(4)人名(官职)加颜色命名以名人或官职加上颜色组成。如关羽红、贵妃红、状元红、将军红、关帝红。(5)动植物加颜色以动植物的名字加上该动植物本身颜色来命名。如芝麻白、孔雀绿、菊花红、菊花白。……当然还有其他约定俗成的命名方法。另外,为了出口和普查资源的需要,国家还对我国石材进行了统一编号工作,它是对我国天然石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编号,但实际工作中真正使用规范的编号并不多,只是在工程图纸和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文件中使用。怎样选择大理石大理石装饰材料有天然大理石和人工大理石两类。天然大理石质地坚硬、颜色变化多样、深浅不一、有多种光泽,故形成独特的天然美。人造大理石比天然大理石重量轻、强度高、厚度薄、耐腐蚀、抗污染、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制成弧形、曲面等,施工方便。但在色泽和纹理上不及天然大理石美丽、自然柔合。为此,在选择大理石装饰材料时,应充分考虑自己装饰的整体效果,如墙面、柱面、地面等不同部位;以及大理石磨光板有美丽多姿的花纹,如似轻云飞渡的云彩花纹,似天然图画的彩色纹理。大理石还被广泛地用于高档卫生间、洗手间的洗漱台面和各种家具的台面。在选择大理石装饰料时,还应对大理石的表面是否平整,棱角有无缺陷,有无裂纹、划痕,有无砂眼,色调是否纯正等方面进行筛选。慧眼巧识花岗石产品质量饰面石材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上不可替代的、走俏的装饰材料,花岗石石材因其材质坚硬,花色艳丽多样,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目前石材市场上花岗石石材品种繁多,五颜六色,可谓是令人眼花缭乱。加上人们对花岗石石材二次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染色、打蜡等借以改善花岗石花色以及提高抛光光泽度的方法也正在为不少的石材生产商所利用。这些经过二次加工的石材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它们会逐渐褪色、失去光泽等,达不到人们所追求的装饰效果。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不懂得一些花岗石石材质量评估的方法,难免就会上当受骗。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介绍一些花岗石石材质量评价的简单方法,帮助人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选购饰面石材时能够分辨真伪优劣。1.色线、色斑的鉴别花岗石石材中的色线、色斑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或在后期的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些矿物的局部富集或被其它矿物所包裹而形成的,在花岗石石材中表现为条带状或结核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以及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石英在岩石中多形成石英脉,在石材中主要以白色的条带状出现,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在石材中则由不同的成因而形成条带状或结核状。色线、色斑除在极少的情况下可以构成某些特殊的图案而被人们所利用外,在石材中因其与石材的花色不同而成为缺陷,如果在装饰中使用带色线、色斑的石材,会严重影响装饰效果,同时由于色线、色斑的矿物组成与石材的主要矿物组成不同,会在色线、色斑的两侧或周围形成应力集中的区域,石材在这些地方容易产生裂纹或破碎。暗色矿物黑云母所形成的色线、色斑在石材磨抛加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片状结构根本无法产生光面而凸凹不平。所以,在石材的质量评价中色线、色斑是首先需要提出的,而且也是最易根据以上特征鉴别的。2.花岗石石材的分级花岗石石材的荒料分别取于岩石岩体的不同位置,在岩体不同位置的岩石由于所经受的各种物质作用的强弱不同,岩石在成岩后发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以风化作用为例,在岩体的边缘区域或表面的岩石所遭受的风化作用最强,从而岩石风化现象严重,使结构变得疏松,这样的石材磨抛加工较困难,加工出的石材颜色不鲜艳,且抗折、抗压强度较低;在岩体内或中心的岩石风化作用较弱,岩石的矿物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岩石新鲜,结构致密,颜色鲜艳。一般来讲,同一种花岗石石材根据石材荒料的品位可分为若干个等级,如将军红就根据荒料的来源不同分为A、B、C等不同的等级。相同品种的花岗石不同的等级之间石材的质量和价格相差非常悬殊,所以,石材的分级在石材选购中十分重要。区别不同等级的石材最有效的办法是比较,单独观察同一等级的石材很难看出其优劣来,但是把不同等级的石材放到一起就很容易区分出孰优孰劣。故当你确定选购某一种花岗石石材后,更多比较几家同种的石材,看看该种石材有没有分级,选购材质较新鲜、颜色较鲜艳、结构较致密的等级。3.磨抛质量的评价饰面石材的光泽度是评价石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光泽度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折射率的大小,另一方面与石材表面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同一种花岗石石材其矿物组成是一定的,表面越光滑,凹凸缺陷越少,石材的光泽度就越高。石材表面的微观结构是由磨抛加工的质量决定的。所以,在选购花岗石石材时,对石材磨抛质量的辨别至关重要。如果不掌握一些技巧,对磨抛质量的辨别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在我们肉眼看来所有的饰面石材的表面都光亮如镜。然而实际经过磨削抛光加工后的饰面石材表面无论看起来多么光骨,经高倍显微镜放大后其表现的微观结构都是粗糙不平的,有时甚至存在较大的缺陷。4.石材表面是否打蜡的辨别在一些小型的石材加工厂,他们为了节省成本,而又要使自己的石材达到高光泽度,便一方面减少石材的磨抛加工工序,缩短加工时间,另一方面在石材抛光加工结束后在石材的表面打上薄薄的一层石蜡,这样就可以把石材表面的一些凹坑和条痕等覆盖,增加了石材表面的光洁度,从而提高石材的光泽度。然而这样经过打蜡的石材在使用中很快就会露出加工粗糙的原貌,影响其装饰效果。那么如何辨别这种经过打蜡的花岗石石材呢?可以通过手摸,打过蜡的石材表面有一种油腻感,另外我们可以点燃一根火柴放在石材表面烘烤,打蜡的石材表面则会有小滴的石蜡油出现。4.染色石材的分辨在饰面石材中,石材的花色是决定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追求好的价格,一些科研单位和石材加工商几年前就开始研究石材的染色技术,目前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经过染色的石材板材,而且有的技术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其中尤以花风石石材品种最多。但是,这种染色的饰面石材大部分是没有经过耐久性实验的,通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千踏万磨,或多或少都会褪去一定的颜色,失去当初的装饰效果。所以,市场上染色石材还是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分辨这种染色石材的方法主要是仔细观察,由于花岗石石材多是由几种矿物构成的,矿物与矿物之间往往有明显的缝隙,在这种缝隙中很容易造成颜料的富集,如果在矿物之间发现了这种富集的颜料,那必是染色的石材。观察石材板材的侧面,不管花岗石石材的花色如何,天然未染色石材的侧面一般为白色,而经过染色的花岗石石材的侧面多呈现所用颜料的颜色。另外,染色石材的颜色总显得不太自然,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由于花岗石石材品种繁多,各种石材的岩体成因、矿物组成各不相同,很难逐类将花岗石石材都提出质量评价的标准。然而通过对石材磨抛加工的质量及市场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评价和鉴别的方法,对于指导人们如何选购花岗石石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辨别饰面石材五招  一观,即肉眼观察石材的表面结构。一般说来,均匀的细料结构石材具有细腻的质感,为石材之佳品;粗粒及不等粒结构的石材外观效果较差,机械力学性能也不均匀,质量稍差。另外,天然石材中由于地质作用的影响,常在中间产生一些细微裂隙,石材最易沿这些部位发生破裂,应注意剔除。至于缺棱少角更是影响美观,选择时尤应注意。  二量,即量石材的尺寸规格,以免影响拼接,或造成拼接后的图案、花纹、线条变形,影响装饰效果。  三听,即听石材的敲击声音。一般而言,质量好石材敲击声清脆悦耳,若石材内部存在微小裂隙或因风化导致颗粒间的接触变松,则敲击声粗哑。  四试,即用简单的试验方法来检验石材质量好坏。在石材的背面滴上一小滴墨水,如墨水很快四处分散浸出,即表示石材内部颗粒较松或存在微小裂隙,石材质量不好;若墨水滴在原处不动,则说明石材致密质地好。五刷,最好用涂上有机溶剂(如天那水)的白色抹布去抹洗石材表面,如果抹布上沾有石材的颜色,那么石材上的颜色就有可能是人工漂染的。〖教师〗三大类岩石就构成了地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但是这三类岩石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三、岩石的转化地质循环(板书)〖点击课件〗三、岩石的转化地质循环(设计思路: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地理事物的发展观念:三类岩石间相互转化)教师讲述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岩浆的关系,并用图表表示出来(多媒体同步显示)〖教师〗从前面所学的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不难看出,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岩浆岩经过变质也可以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随地壳的隆起,突出地表,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岩浆岩沉积岩上变变风化升熔质质侵蚀冷融作作搬运凝熔融用用沉积岩浆变质岩熔融作用〖教师〗同学们阅读这张图,我们会发现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就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常说的地质循环。〖
本文档为【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集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1-02-26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