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培训资料

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培训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培训资料目录TOC\o"1-3"\u第1章背景及需求PAGEREF_Toc422855879\h11.1建设背景PAGEREF_Toc422855880\h11.2需求分析PAGEREF_Toc422855881\h11.3设计目标PAGEREF_Toc422855882\h3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PAGEREF_Toc422855883\h52.1设计思路PAGEREF_Toc422855884\h52.2拓扑结构PAGEREF_Toc422855885\h52.3设计原则PA...

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培训资料
目录TOC\o"1-3"\u第1章背景及需求PAGEREF_Toc422855879\h11.1建设背景PAGEREF_Toc422855880\h11.2需求分析PAGEREF_Toc422855881\h11.3设计目标PAGEREF_Toc422855882\h3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PAGEREF_Toc422855883\h52.1设计思路PAGEREF_Toc422855884\h52.2拓扑结构PAGEREF_Toc422855885\h52.3设计原则PAGEREF_Toc422855886\h62.4设计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PAGEREF_Toc422855887\h72.5特色优势PAGEREF_Toc422855888\h8第3章系统详细设计PAGEREF_Toc422855889\h103.1视频监控系统PAGEREF_Toc422855890\h103.1.1设计思路PAGEREF_Toc422855891\h103.1.2拓扑结构PAGEREF_Toc422855892\h103.1.3前端设计PAGEREF_Toc422855893\h113.1.4传输设计PAGEREF_Toc422855894\h143.1.5监控中心设计PAGEREF_Toc422855895\h163.1.6智能技术应用PAGEREF_Toc422855896\h233.2综合报警系统PAGEREF_Toc422855897\h303.2.1设计思路PAGEREF_Toc422855898\h313.2.2拓扑结构PAGEREF_Toc422855899\h313.2.3前端设计PAGEREF_Toc422855900\h323.2.4传输设计PAGEREF_Toc422855901\h323.2.5接警中心设计PAGEREF_Toc422855902\h333.2.6系统功能PAGEREF_Toc422855903\h333.3智能一卡通系统PAGEREF_Toc422855904\h343.3.1门禁管理系统PAGEREF_Toc422855905\h353.3.2梯控管理系统PAGEREF_Toc422855906\h413.3.3考勤管理系统PAGEREF_Toc422855907\h443.3.4在线巡查系统PAGEREF_Toc422855908\h463.3.5消费管理系统PAGEREF_Toc422855909\h483.3.6人员通道系统PAGEREF_Toc422855910\h513.3.7访客管理系统PAGEREF_Toc422855911\h533.4停车场管理系统PAGEREF_Toc422855912\h563.4.1设计思路PAGEREF_Toc422855913\h563.4.2拓扑结构PAGEREF_Toc422855914\h573.4.3出入口管理系统PAGEREF_Toc422855915\h583.4.4诱导和寻车系统PAGEREF_Toc422855916\h61第4章综合管理平台PAGEREF_Toc422855917\h654.1平台架构设计PAGEREF_Toc422855918\h654.2平台功能介绍PAGEREF_Toc422855919\h674.2.1综合管理功能PAGEREF_Toc422855920\h674.2.2业务应用功能PAGEREF_Toc422855921\h70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背景及需求建设背景根据xxx的实际需求和实地情况,结合海康威视现代化、先进的安防技术,以及作为视频监控行业及应用的龙头企业对未来安防系统在xxx运用的把握,为xxx设计一套高水准、高质量、切合实际、结构合理、升级扩展能力强大的大楼安保系统,实现视频监控、综合报警、门禁管理、梯控管理、在线巡查、消费管理、访客管理、停车场管理等业务的统一管控,从而加强xxx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加油站安全管理机构环境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人员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益,提高xxx的安全防范水平,为创造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现代化xxx发挥积极的作用。xxx大楼安保系统作为整个xxx的重要安全防范措施,要求系统在技术上先进、成熟;在性能上稳定、可靠;在使用和管理上便捷、高效;同时考虑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开放性以满足系统的升级、扩展和兼容等方面的要求。需求分析xxx大楼安保系统要求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规定区域范围内警戒可能发生的入侵或出逃行为,在大楼外周界与大楼内关键区域设置报警设备,对发生的报警信息及时捕获并记录相关录像;采用车辆管理系统对车辆进出与车位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实现xxx大楼智能一卡通应用,包括门禁管理、梯控管理、在线巡查、消费管理、访客管理等子系统应用与统一管理,满足xxx大楼的实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需求,为xxx用户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日常环境,为xxx大楼管理人员提供高效、优质的技术手段以有效地进行大楼的综合管理。结合xxx大楼的实际情况,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等相关规范内容,对xxx大楼安保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如下:xxx大楼安保系统应该由若干个相关子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组成。相关子系统应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综合报警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梯控管理子系统、在线巡查子系统、消费管理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等,将这些子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实现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报警联动。xxx视频监控需要覆盖整个大楼和周边区域,要求监控点覆盖范围大,图像清晰度要求高。xxx监控等级要求高,当有事件发生时,需要清楚、快速地看清人员活动及变化情况,对突发现场要求快速响应和定位,因而需要视频监控具有很高的实时性。xxx大楼安保系统应能对敏感地区及目标实施智能监控预警,对于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准确地处理。当发生突发性事件时,系统能从大量的摄像头中迅速找到最佳的监控点位(摄像头),同时在电子地图上弹出实时图像,对事件现场进行观察,对目标进行跟踪和锁定,从而为应急处置提供最为直观的视频信息,并根据设定好的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最佳的处置。当上级xxx部门需要实时了解和掌握xxx及周边情况时,需要调用视频录像资料。因此,xxx综合管理平台应是一个标准、开放的平台,允许多系统对接以提供视频图像资源的共享,满足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要求,并能提供稳定的实时视频预览、历史图像下载和授权访问控制等服务。不同功能的安防子系统,通过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集成,以满足xxx大楼的实用功能,确保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生成优化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保障各安防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系统应对火灾、非法侵入、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等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突发事件,提供长效的应急辅助机制。xxx大楼安保系统的设计,应贯彻国家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针政策,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可靠、适用的设备,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xxx大楼安保系统的设计应集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具有可扩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设计目标结合国内外安全防范工程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围绕xxx大楼安保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本方案需要达成的设计目标如下:同屏监视、统一管理凭借海康威视在大楼安保及安防领域的独特技术和专业经验,融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软件系统集成技术、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将视频、报警、门禁、访客、梯控、巡查、停车等业务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下,通过标准的界面为客户提供一个开放、集成、高效、灵活可扩展的智能建筑安防综合管理应用,借助于海康威视综合管理平台iVMS-8360强大的集成能力及开放式架构,使客户获得更便捷的操作、更透彻的感知、更高效的管理与更智能的决策支持,从而实现高效的安全管理和持续运营,满足同一个屏幕监视与管理的用户需求。立体防护、安全保障遵循“系统的防护级别需与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等两个安防管理的两大基本原则,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高度集成管理的综合安全防范管理体系。根据xxx大楼建筑形态及功能区域划分,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安防监控系统按防护等级及目标可划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大楼外周界、大楼主要出入口,部署周界监控+智能行为分析,部分关键区域采用鱼球联动技术对周界大场景进行智能研判与严密监视,同时结合报警系统,实现视频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联动。第二道防线:大楼外围的中心道路、大楼的主要出入口、车库入口及停车场,通过设高清监控点,使监控覆盖范围更广、监控效果更加理想,并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建设原则,使监控布局更加合理,防范更加严密,采用停车场出入口控制系统对合法车辆进行识别、认证并放行。第三道防线:大楼内各区域,主要包含楼梯口、电梯口、走廊、办公室、机房等区域,部署高清半球、高清枪机等不同形态的摄像机来实现相应区域内的监控,设置严密的出入口控制策略对人员的出入进行限制与管理。在重点防护区域将设置更为严格的访问控制与安全策略,例如采用指静脉生物识别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人脸分析技术、多重身份识别技术等组合技术策略对建筑物内部重点防护单元进行密切监视与管理。通过上述三道防线的设置,做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痕”,实施全天候、全方位24小时监控,以实现xxx大楼及周边区域的安全管理。事件管理、分析预警在针对xxx大楼的综合安防管理整体设计和建设中,着重突出“事件管理为核心”的理念。基于强大的综合管理平台iVMS-8360,将事件管理生命周期融入系统的业务流程,从部署规划过程直到事件总结报告阶段,使客户能够在这种动态的周期过程中能够持续改进事件和应急情况的预防能力、监控水平以及应急预案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规划过程通过对用户内部不同使用部门之间对安全的关注点之间的协调、优化,从应用需求出发,对不同使用部门所关注的不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归纳,并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制定出清晰的数据采集和数据集成机制,并基于智能预警分析技术对可能的威胁和紧急事件进行预警,以评估各种可能的影响,据此对部署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更好地体现客户在安全方面的关注。系统总体设计设计思路从系统层面上来讲,目前在大型建筑或园区安全防范建设领域的各个安防子系统中,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智能一卡通、停车场管理等各种系统,在其系统内部的建设上都已经较为成熟,在这一部分面对的主要任务是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或设备,如高清化视频设备、智能分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应用。这些子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的数据采集源,基于这些子系统,在整体系统的层面上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使这些子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源之间产生彼此的关联性?只有增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才能为最终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基于此,海康威视以综合管理平台iVMS-8360为核心的xxx大楼安保系统解决方案改变了以往对安防系统的简单定义。以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的xxx大楼安保系统解决方案,融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软件系统集成技术、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将视频、报警、门禁、访客、梯控、巡查、停车场管理等业务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下,通过标准的界面为客户提供一个开放、集成、高效、灵活可扩展的良好体验,以帮助用户获得更便捷的操作、更透彻的感知、更高效的管理与更智能的决策支持,从而实现xxx大楼安保系统的高效管理和安全运营。拓扑结构xxx大楼安保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报警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其中智能一卡通系统包括门禁管理、梯控管理、在线巡查、消费管理、访客管理等业务子系统,系统设计还需考虑各子系统间联动控制的实现。xxx大楼安保系统拓扑结构图如下所示:图SEQ图\*ARABIC1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设计原则xxx大楼安保系统要求在设计中采用先进、集成、安全、可靠的技术,同时考虑功能需求的变化和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整个系统性能具有开放性、标准化、可扩展、性价比高,以此确保系统建成为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经济合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综合安防系统。实用性安全预警是系统建设的目的,如果脱离开实际使用目的而只是简单堆砌一些安全防范技术,无异于空中楼阁。大楼安保系统设计的实用性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仔细理解基础上。安全性系统设计时考虑多级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等多种方法组合防护,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安全等级设计,最大程度地保护整个大楼安保系统的安全。集成性本方案所设计的大楼安保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不同产品之间的标准接口,满足各系统之间的联动、系统集成需要,设计以符合国际标准、国际流行标准为原则。先进性在网络架构和系统关键技术指标上,要采用世界主流,国内领先的技术。在保证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存储、管理技术,使其发挥最佳的集成效果,保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系统整体处于先进水准。规范性控制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编解码协议、接口协议、视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以满足在扩充及更换部分设备时的通用性及可替换性。可靠性采用成熟、稳定和通用的技术和设备,不一味地追求设备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考虑系统设备的适用性与方案的可靠性,关键部分应采用一体化硬件解决方案、有备份、冗余措施,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开放性、可扩展性近年来,安防系统的技术发展非常快,因此今天的安防系统必须适应明天的发展,可以迅速扩展,同时保护已有投资。系统需要兼顾目前的安全防范需求和今后较长时期的安全防范技术发展需要,即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缩放性。设计标准xxx大楼安保系统的规划设计严格遵循国家有关部门政策法规,系统涉及的标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下表所示的文件规定的标准: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5《视频安防监控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6《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5-20078《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9《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10《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1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12《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13《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56814《商用建筑布线系统管道及空间位置标准》EIA/TIA-5691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16《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1180-201418《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2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22…………特色优势相对于传统模式的各子系统离散控制状态,综合管理平台对大楼安保系统的架构及业务操作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基于高带宽标准网络传输、后端数据整合的模式,xxx大楼安保系统正在突破众多行业瓶颈,即将引领安防行业新的革命。系统具有以下特色优势:高清监控、立体防护系统通过在xxx整个大楼及周界部署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等设备,并对应绑定监控与报警的联动,实现园区无死角、高清监控,以便发生事件时,能快速定位、清晰的看清现场状况、人员活动及变化细节,不仅保障事件的高效处理,同时也保证了固化证据的有效性,立体化xxx防护措施。数据共享、统一界面系统将所有用户数据进行归总并统一维护,经平台一次性录入用户数据,各安防子系统调用时可保持用户数据一致。统一界面即简化操作流程,统一界面风格与操控逻辑,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业务流程,在提高业务管理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员培训与物业管理的时间成本。优化联动、智能管理综合管理平台由于对多个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对所有设备状态进行在线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在平台内部共享并可随时调用与控制,通过预先设定不同的联动策略,可方便的实现各项系统联动功能。而且除了通过跨系统联动实现业务优化管理外,有更多的自动化管理方式可供用户选择。基于系统数据的整合,通过后期软件编制可实现如预案处理、协同合作、远程监管等方便有效的业务管理方式。丰富接入、灵活定制系统提供各类设备接入网关,如视频接入网关、门禁接入网关,负责各类设备的接入和控制。平台可接入各类第三方设备,由于各厂家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不尽一致,此举防止平台因设备缺陷出现致命错误;同时设备接入网关屏蔽了各类硬件设备的差异,提供统一的控制和数据交互接口,极大简化了平台定制开发。综合管理平台经过统一规划,采用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常用服务组件为上层应用提供调用接口,可以方便迅速地实现复杂的系统定制需求。系统详细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作为整个xxx大楼安保系统的重点,对xxx的安全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通过xxx网络对xxx大楼外主要出入口及通道、进出楼栋的主要出入口、大楼大厅、各楼层电梯厅、电梯轿厢、楼梯口、走廊、重点机房、停车库的主要车道、电梯前厅及轿箱等场景进行监视,监视图像传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整个xxx大楼进行实时图像的监控和记录,使监控中心人员充分了解xxx大楼内外的人员活动情况和动态。设计思路视频监控系统采用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高清采集、高清编码、高清传输、高清存储、高清显示;系统基于IP网络传输技术,提供视频质量诊断等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全网调度、管理及智能化应用,为用户提供一套“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满足用户在视频图像业务应用中日益迫切的需求。拓扑结构视频监控系统从逻辑上可分为前端部分、传输网络、监控中心三部分内容,视频存储、视频解码拼控和大屏显示等内容在监控中心部分进行设计。前端部分:前端支持多种类型的摄像机接入,包括网络高清摄像机、数字高清摄像机、同轴高清摄像机等,本系统设计采用网络摄像机,通过局域网实现视频图像的传输和存储。对于有音频采集需求的场景,可通过部署拾音器,经音频线接入网络摄像机或硬盘录像机,进行音频编码后接入网络进行传输、存储。传输网络部分:传输主要是对前端接入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网络进行设计,前端摄像机直接通过以太网线或通过光纤收发器进行光电转换后接入到接入交换机,再通过接入交换机将网络信号汇聚到中心的核心交换机,监控中心的接入交换机负责客户端和存储解码设备等的接入。监控中心部分:监控中心采用综合应用管理一体机对视音频图像进行存储,解决数据落地问题;同时通过综合应用管理一体机可完成视频的解码、拼接;监控中心部署LCD大屏用来将视频进行上墙显示等。系统可将全有前端摄像机统一接入到综合应用管理一体机,实现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的切换控制系统和统一的显示系统,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统一配置和管理。图SEQ图\*ARABIC2视频监控系统拓扑结构图前端设计视频监控前端系统可根据不同场景的具体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前端监控产品,既能满足路面固定点、路面可控点、出入口、室内等常规场景的监控需求,又能满足制高点、大场景的远距离、大范围和大视场的特殊场景的监控需求。海康威视高清摄像机,通过其全新的硬件平台和最优的算法,提供最高效的处理能力和最丰富的功能应用,旨在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图像效果、更丰富的监控价值、更便捷的操作管理和更完善的维护体系。监控点位的选择根据建筑设计标准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要求,xxx的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监控摄像机点位主要设计在xxx大楼外周界及主要通道、大楼外的出入口、进出楼栋的出入口、大楼大厅、各楼层电梯厅、电梯轿厢、楼梯口、走廊、重要机房、进出停车场主要通道等区域。不同的场景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摄像机。不同场景摄像机选型参考如下:序号位置清晰度选型要点1大楼外周界及主要通道130万像素红外、防水、透雾、大范围2大楼外出入口、进出楼栋的出入口200万像素红外、防水、宽动态、自动跟踪3大厅、电梯厅200万像素大范围4电梯轿厢130万像素红外、防水、小型吸顶装5楼梯口、走廊200万像素走廊模式6重要机房、室内场景200万像素低照度、半球7进出停车场主要通道200万像素红外、强光抑制前端配套设施支架及立杆监控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立杆安装、抱箍安装、壁挂安装以及吊杆安装等方式。其中抱箍、壁挂支架以及吊杆支架有成套产品,根据现场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即可。室内摄像机的安装固定,根据摄像机型号和现场情况可采用壁装、吊装及角装等多种形式的安装支架,安装高度不低于2.5m。安装在室外的摄像机,当可借助大楼附着安装时,选用相应的安装支架来安装;若无合适的大楼供附着安装,则需要选用视频监控专用立杆,安装高度应不低于3.5m。室外机箱室外摄像机的供电、信号等需要在室外进行汇集,需用专用的防水箱进行端接。端接箱内部安装架的设计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位置,同时具有防雨、防尘、防高温、防盗等功能。不便于在立杆上部安装设备箱的,在地面设置设备机柜,其设计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执行,同时应具有防尘、防雨、防破坏等功能。补光设备在摄像监控中,为了使夜间得到正常的监控图像,可选择采用一定的补光措施。补光灯的光源通常有LED、金卤灯、高压钠、白炽灯、氙气灯(HID)等。防雷接地对前端供电和控制部分,需要采取有效的避雷接地措施,充分保障前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前端监控的防雷接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直击雷防护在直击雷非防护区的每个视频监控点均配置预放电避雷针,安装于监控点立杆顶部。提前预放电避雷针利用雷云电场周围电场强度向针尖发射高压脉冲特性,提前一定的时间引导雷电放电,不至于使局部雷云电荷积累形成过大的雷击强度,降低监控点雷击接闪强度和电子设备雷击电磁脉冲强度,提高了室外监控点的保护裕度。供电设施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电源防雷系统主要是防止雷电波通过电源对前端设备造成危害。为避免高电压经过避雷器对地泄放后的残压或因更大的雷电流在击毁避雷器后继续毁坏后续设备,以及防止线缆遭受二次感应,本系统对前端室外防水箱220V电源进线以及室外防水箱到摄像机的低压电源线路进行避雷接地。220V电源进线避雷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0KV,接地线缆建议不小于6mm2。均压等电位连接技术等电位连接是将正常不带电(或不带信息)的、未接地或未良好接地的设备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构架、金属管线与接地系统作电气连接,防止在这此物件上由于感应雷电高压或接地装置上雷电入地高电位的传递造成对设备内部绝缘、电缆芯线的反击。监控点设备(含电源避雷器、控制信号避雷器)宜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实现等电位连接,独立接地电阻小于10Ω。前端供电系统设备建议采用集中供电,电源质量建议满足下列要求:稳态电压偏移不大于±2%;稳态频率偏移不大于±0.2Hz;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5%。传输设备及线缆前端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整个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要选择实用、合理、经济的传输方式。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方式,本方案前端系统以高清网络摄像机为主,大部分为网络传输方式,但是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应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网络双绞线传输从前端摄像机到接入交换机距离不超过100m的情况下,使用网络双绞线(下面简称网线)来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线缆和设备价格便宜。图SEQ图\*ARABIC3前端网线传输示意图光缆传输从前端摄像机到接入交换机距离超过100m的使用光缆来传输,通过光纤收发器将电信号转成光纤信号进行传输,如下图所示:图SEQ图\*ARABIC4前端光纤传输示意图传输设计网络的整体设计不仅关系到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还涉及到未来网络系统如何有效地与新技术接轨以及系统的平滑升级等问题。本系统立足于满足高清视频接入、转发、存储、解码等需求,同时选择适合的有发展前途的网络技术,充分满足未来五年监控系统业务的需求。因此首先对监控系统网络的建网思路做一个整体规划,监控网络系统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采用新一代、主流网络技术来设计监控网络,新一代网络技术往往能提供更高的性能,而且有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便于维护。传统的设计方法是按核心层、接入层分级设计,但是随着网络管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网络设计向扁平型方向发展。监控网络需要按照模块化、结构化的原则设计,便于今后扩充和升级。针对网络的安全隐患,系统应通过多种安全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传输要求网络传输协议要求系统网络层应支持IP协议,传输层应支持TCP和UDP协议。媒体传输协议要求视音频流在基于IP的网络上传输时应支持RTP/RTCP协议;视音频流的数据封装格式应符合标准要求。信息传输延迟时间当信息(包括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经由IP网络传输时,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应满足要求: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监控中心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2s。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4s。网络传输带宽联网系统网络带宽设计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互联、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网络传输质量联网系统IP网络的传输质量(如传输时延、包丢失率、包误差率、虚假包率等)应符合如下要求: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丢包率上限值为1×10-3;包误差率上限值为1×10-4。传输链路监控传输网络系统主要作用是接入各类监控资源,为中心管理平台的各项应用提供基础保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各类用户。核心层核心层主要设备是核心交换机,作为整个网络的大脑,核心交换机的配置性能较高。目前核心交换机一般都具备双电源、双引擎,故核心交换机一般不采用双核心交换机部署方式,但是对与核心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及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接入层前端视频资源接入前端网络采用独立的IP地址网段,完成对前端多只监控设备的互联。前端视频资源通过IP传输网络接入监控中心或者数据机房进行汇聚。前端网络接入目前采用点对点光纤接入的方式。接入层需对存储设备的网络接入提供支撑,确保存储设备网络环境安全可靠。用户接入对于用户端接入交换机部分,需要增加相应的用户接入交换机,提供用户上网服务。监控中心部署接入交换机,通过万兆/千兆光纤链路接入到传输网络中。保证监控中心解码器及客户端的正常适用。传输带宽考虑到网络传输过程及其它应用的开销,链路的可用带宽理论值为链路带宽的80%左右,为保障视频图像的高质量传输,带宽使用时建议采用轻载设计,轻载带宽上限控制在链路带宽的50%以内。核心层交换机到接入交换机的网络采用光模块来传输,带宽需达到千兆以上,原有带宽未达到要求的,增加带宽;传输设备如光纤收发器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带宽建议达到百兆;传输设备如光纤收发器之间的传输带宽建议达到百兆;结合项目实际需求,网络带宽规划可做相应调整。监控中心设计监控中心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存储系统、解码拼控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等,本方案中推出的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一体机集集中存储、平台管理、解码拼控、智能分析于一身,具有高性价比、存储稳定、独立解码、自带智能的优势,本节主要介绍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一体机和大屏显示系统。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一体机存储系统设计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一体机采用双主板、双系统架构,ARM板管理存储和解码,X86板可当作一台独立的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平台和存储相互独立,存储稳定可靠。相比于友商的一块X86板同时控制存储和平台,易引发X86板故障时存储和平台都不能正常工作,具有绝对的优势。该一体机支持128路或256路高清视频接入,具有16盘位和24盘位两种类型。实际项目中,在设计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一体机台数和硬盘数量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可参考“短板优先”的设计原则。“短板优先”是指在具体项目需求中,在部署设备数量尽量少的前提下,首先分析接入路数(接入带宽)和存储容量哪个是主要限制项。假设接入路数为“短板”,以接入路数来优先计算,假设接入带宽为短板,应以最大带宽所能容纳的最大接入路数来计算;对于存储需求很大,接入路数要求不高的情况,可先计算总的存储容量,再计算每台设备最大存储容量,以此计算出需要的设备台数。存储空间计算在计算存储空间时需先计算出所有路数存储一定的时间所需的存储总空间,用总路数乘以每路码流大小,再乘以总的存储时间即可算出总的存储空间,在计算过程中保持单位的一致性。下表为分别按照1路每天存储24小时、摄像机按照720P、1080P的分辨率存储不同天数所需的存储空间表,如下表:序号分辨率码流大小1天存储空间(TB)7天存储空间(TB)15天存储空间(TB)30天存储空间(TB)1720P2Mbps0.02060.14420.30900.618021080P4Mbps0.04120.28840.61801.2360解码拼控设计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一体机自带解码板,具有独立解码器的功能,支持解码上墙、大屏拼接等功能,且单机最大可支持16个HDMI输出接口,最大支持44路1080p高清解码,以及3*4的大屏拼接控制能力。其独立解码的功能,相比友商的无解码功能的一体机,具有性价比高、集成度高的较大优势。显示系统设计大屏显示系统不仅包含用来视频图像显示的大屏显示部分,还包括解码控制等产品,本章重点介绍大屏显示子系统中的大屏显示部分,其中以介绍LCD大屏为主。LCD大屏介绍LCD是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的简称,它利用了液晶的电光效应,通过电路控制液晶单元的透射率及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6523.htm"\t"_blank"反射率,从而产生不同灰度层次及丰富色彩的靓丽图像。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态下呈液态,但是它的分子排列却和固体晶体一样非常规则,因此取名液晶,它的另一个特殊性质在于,如果给液晶施加一个电场,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这时如果给它配合偏振光片,它就具有阴止光线通过的作用(在不施加电场时,光线可以顺利透过),如果再配合彩色滤光片,改变加给液晶电压大小,就能改变某一颜色透光量的多少。液晶层中的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在玻璃板与液晶材料之间是透明的电极,电极分为行和列,在行与列的交叉点上,通过改变电压而改变液晶的旋光状态,液晶材料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个小光阀。在液晶材料周边是控制电路部分和驱动电路部分。当液晶显示器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目前,LCD液晶显示单元常用的尺寸有46寸、47寸、55寸、60寸等,它可以根据客户需要任意拼接,采用背光源发光,物理分辩率可以轻易达到高清标准,液晶屏功耗小,发热量低,且运行稳定,维护成本低。LCD大屏单元组成的拼接墙具有低功耗、重量轻、寿命长、无辐射、安装方便快捷、占用空间较小等优点。LCD大屏亮点高亮度常规电视、电脑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亮度值介于250~300cd/m²之间,海康威视液晶拼接屏的亮度值介于450~800cd/m²之间。高亮度保证了画面显示质量,可以更加真实反映出信号源的画面质量。高对比度海康威视液晶拼接屏的对比度高达2000:1~4500:1。高对比度可以更有效的凸显画面本身的层次感,画面过度更显细腻,有助于观看者有效捕捉到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快速响应真正8ms响应时间,有效消除画面的拖尾现象,画面更加流畅,更佳的适应高速动态画面显示。超宽视角水平、垂直178°的超宽视角,站在任意角度观看视觉效果均保持良好。卓越的显示性能在组成超大拼接大屏幕墙时显示效果尤佳,有利于用户处于各个角度看到一致的图像效果。超窄边结构海康威视液晶拼接屏双边综合拼缝仅为5.3—6.7mm。DCDI技术海康威视液晶显示单元采用高端图像处理芯片,可实现移动画面边缘并且可调节每个像素周边应该插入的像素点,即DCDi(DirectionalCorrelationalDeinterlacing)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做到每个场景中的所有像素点总是和周围的像素点相统一,即使是在图像边缘的像素点的填充上也能做到合二为一从而消除图像边缘的条文或锯齿状的东西。超窄边结构TrueLife™真色增强技术海康威视采用高端显示芯片来加强图像高频的质量,利用其TrueLife™Enhancement技术来识别图像的细节转换,如皮肤细纹,斑点或头发。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画面看起来更清晰更生动。避免了传统的peakingfilter技术所带来的躁点、锯齿、干扰等问题。动态自适应降噪技术海康威视采用的高端显示芯片利用动态自适应降噪技术来减少躁点,同时又不产生污点,真实的还原了图像原有的面貌。串色抑制技术串色抑制(Crosscolorsuppression)利用动态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器技术来有选择性的对静态画面进行短暂滤波,并利用图像存储技术对被要求存储的色度进行存储。使用此技术后,在颜色交错变化的场景:如平铺的屋顶,交叉图案的衣服,树叶场景等,不再出现多余的杂色。LCD大屏效果LCD大屏效果展示图如下:图SEQ图\*ARABIC5LCD大屏效果展示示例图1图SEQ图\*ARABIC6LCD大屏效果展示示例图2注:效果图仅供参考智能技术应用视频质量诊断视频质量诊断技术采用计算机视觉算法,通过对前端设备传回的码流进行解码以及图像质量评估,对视频图像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智能分析、判断和预警,采用轮巡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前端设备进行多种视频故障检测,如清晰度异常(图像模糊),亮度异常(过亮、过暗),偏色,噪声干扰(雪花、条状、滚屏),画面冻结,以及信号丢失等。信号丢失诊断由于前端设备损坏或者传输环节故障引起的信号丢失现象,包括单色画面,叠加OSD画面等人造画面。图像模糊诊断由于聚焦不当、镜头灰尘、镜头涂抹、镜头有雾、异物遮挡等导致的图像画面不清晰。亮度异常诊断由于摄像机增益异常、曝光不当、光照条件异常等各种原因引起画面过亮、过暗、闪烁等故障。图像偏色诊断由于视频线路接触不良、信号干扰等原因造成的视频画面发生色偏,甚至某种颜色缺失。视频雪花诊断由于视频传感器出现问题等因素引起的雪花点干扰。条纹干扰诊断由于收到干扰后引起的视频图像出现移动条纹、脉冲强烈条纹和叠加性条纹。画面冻结诊断由于传输系统故障导致的画面冻结的故障,一般表现为画面静止不动,包括时标OSD部分不动。云台失控诊断由于机械故障或者安装不当的原因,导致云台不能转动,或者转动的方向与控制方向不一致。对比度低诊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对比度异常。场景突变诊断由于镜头遮挡引起的场景突变。SMART智能检测海康威视SMARTIPC系列产品,包括网络高清枪机、网络高清筒机和网络高清半球,在传统IPC只具有移动侦测、遮挡报警的基础上,新增了区域入侵、跨界入侵、进入区域、离开区域、物品遗留、物品拿取、徘徊、非法停车、快速移动、人员聚集、音频异常等智能检测功能,并结合SMARTNVR和综合管理平台,可实现异常报警、行为检索、视频后检索、视频摘要、浓缩播放等功能。区域入侵当目标在设置的检测区域范围内停留(包括静止和移动)超过设定时间时,系统会自动产生报警。跨界入侵当目标越过设置的警戒面时,系统会自动产生报警。可区分穿越警戒面的方向,可区分单向报警(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或双向报警。进入区域当目标从设置的检测区域外进入检测区域内时,系统会自动产生报警。离开区域当目标从设置的检测区域内离开检测区域时,系统会自动产生报警。物品遗留当目标遗留在设置的检测区域内超过设定的时间时,系统会自动报警。物品拿取当目标离开在设置的检测区域内超过设定的时间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徘徊侦测当目标在设置的检测区域逗留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时,系统会自动产生报警。非法停车当目标停留在设置的检测区域内累计的时间超过设定的占比时,系统会自动产生报警。快速移动当目标在设置的检测区域内帧间运动位移较明显时,系统会自动产生报警。人员聚集当目标在设置的检测区域内累计的占比超过设定的占比时,系统会自动报警。音频异常系统可对接入摄像机的拾音设备的音频信号的声强进行实施检测,包括音频中断、音频声强突升、音频声强突降等。当发生上述报警时,在监控中心可通过多种多媒体联动方式引起监控人员注意,并帮助监控人员迅速定位报警地点及原因,快速做出反应。监控中心可提供如下报警提示:报警点电子地图联动:在电子地图中反应出报警方位,帮助监控人员迅速定位报警地点;报警实时图像弹出:及时在屏幕上弹出报警图像,帮助监控人员了解报警事件;语音报警:用语音的方式读出通道名称,报警名称。自动跟踪监控智能自动跟踪球机主要应用于大楼的周界防范和大楼的出入口跟踪,利用高速DSP芯片对图像进行差分计算,可自动识别视觉范围内物体运动的方向,并自动控制云台对移动物体进行追踪。再辅以自动变焦镜头,目标物体在进入智能跟踪球机视线范围内直至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物体所有动作将以特写的形式清晰地传往监控中心。在实际使用中,当目标进入球机的用户设置的检测区域并触发行为分析规则,系统自动产生报警,球机放大并持续跟踪报警目标。监控关键帧效果如下图所示:综合报警系统xxx大楼是犯罪嫌疑人出入较为频繁的场所,为了确保办案人员人身安全、保障大楼内重要资料及财产安全、预防紧急事件的发生,部署综合报警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大楼内外,根据不同点位的重要程度、风险等级和现场条件部署信号探测器,在监控中心部署报警主机和管理平台,从而在第一时间收集报警信息,及时上报监控中心并进行相应联动,从而保障xxx大楼内外的安全。设计思路综合报警系统的设计以满足xxx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报警主机为核心,用红外对射探测器作为大楼外周界防范措施,形成第一道防线;用双鉴探测器、紧急按钮作为重要办公室的防范;用双鉴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紧急按钮等设备作为仓库防范的手段。报警主机通过检察专网接入大楼安保监控中心。拓扑结构综合报警系统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图SEQ图\*ARABIC7综合报警系统拓扑结构图从结构上来讲,xxx大楼安保综合报警系统可以分为前端、传输网和接警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前端包括各类探测传感器、报警主机;传输网络可以是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无线信道(CDMA/GSM)、Internet网络等;接警中心由客户端、服务器及报警管理服务模块等组成。前端设计前端报警探测器的点位分布直接影响着整个xxx大楼的安全,不同于视频监控设备,报警产品在安防系统中起着前期防范的作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以便在第一时间使相关的人员获知意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安全防范的作用。报警探测器点位的具体分布建议如下表所示:报警点位报警需求大楼外周界主要防范外来人员的翻墙入侵、越界出逃,可用红外对射或电子光栅防范,红外对射光束数量和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大楼出入口主要防范进出大楼的人员,可配置红外幕帘探测器和门磁开关,如有玻璃门窗,可配置玻璃破碎探测器。楼层顶部主要防范来自楼层顶部入侵的人员,按功能强弱可选择激光探测器或者双鉴探测器来防范。电梯主要用于被困人员的紧急求救,一般配置紧急按钮。一二层门窗、阳台主要防范低层的室外人员入侵,一般配置幕帘探测器和玻璃破碎探测器。室内通道主要防范室内通道等固定环境的人员入侵,可配置吸顶式三鉴探测器或双鉴探测器,同时,在通道汇聚点需配置烟感探测器,用以防止火灾等突发情况。监控中心主要防范监控中心的人员入侵,一般配置吸顶式三鉴探测器或双鉴探测器,并配有紧急按钮,用以紧急情况下的手动报警,同时辅以声光警号等发出警示。地下停车库主要应对突发情况(火灾等)的报警,可配置烟感探测器和紧急按钮。室内区域主要监控重要办公室、库房等室内重点区域,一般采用吸顶探测器和幕帘探测器,并辅以烟感和紧急按钮等作为紧急报警。楼梯前室/楼梯主要针对火灾等突发事件,一般配置烟感探测器等来防范。传输设计在报警系统中,报警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关系到整个报警系统的稳定性和报警信息上传的及时性,因此需要选择合理、高效、经济的传输方式。目前,海康威视提供的报警系统解决方案中,报警系统的拓扑可以采用总线型方式和网络型方式两种。总线型方式该类布线方式适用于大楼周界报警部分,一般大楼的周界范围都比较大,围绕周界的报警探测器都比较分散。这时候就比较适合选择总线式报警主机,通过走总线的方式,将所有前端的探测器通过地址扩展模块接入到主机端,报警主机再通过网络上报大楼接警中心。网络型方式该类布线方式适用于楼层的报警部分,由于楼层分布不规则,且楼层与楼层之间的距离不一,但每栋楼层内的探测器分布却较为集中。因此,采用网络型报警小主机就非常合适。通过网络小主机的汇总,将独栋楼的探测器先做汇聚,然后以网络传输的方式,将每栋楼层的探测器信号全都传送至大楼接警中心,从而达到统一控制的目的。接警中心设计大楼接警中心是整个大楼综合报警系统的信息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接收检察专网内所有报警主机的各类状态报告和警情报告;对前端设备遥控编程;监测本系统和通信线路工作状况。接警中心的设备功能、组织形式、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因此常把它比作整个大楼联网报警的大脑和心脏。接警中心设备通常有:客户端、管理软件和其他打印、传真辅助设备组成。前端报警发生后,iVMS-8360综合管理平台按照视频复核系统的应用设置,视频会自动弹出,通过报警和视频系统的有机结合,通过视频来监控现场情况,这样接警人员就可以迅速准确的确定是否是真实警情,并第一时间对所发生的警情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处警资源。还能为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及用户提供可靠的视频物证也有着重要意义。平时无报警联动时,中心平台也可主动预览、回放前端用户现场图像。系统功能接处警功能接处警终端可以按每个单元组为一机双屏结构设计。其中一屏为接处警台及视频复核台,一屏为防区地图。接处警系统界面上集成了接警、处警信息界面,提供了直观、方便、快捷、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既能显示当前报警信息资料、处警预案,又能显示最近数十条既往报警条目,并对报警受理状态加以明显标识分为报警中、已处理、报警停止等,接警员根据标识处理。在接处警界面上,接警员还能方便地进行报警信息查询、统计、编辑、修改、打印等操作。布防和撤防系统可由管理人员手动进行布撤防,也可通过定义时间窗自动对系统进行布撤防;可通过报警键盘进行布撤防,也可通过平台软件进行布撤防。在布防时,若有前端报警采集设备触发报警时,系统会立即报警并执行相关联动操作;在撤防时,即使触发了前端报警采集设备,系统也不会报警。布防后的延时如果布防时,操作人员尚未退出探测区域,报警控制器能够自动延时一段时间,等操作人员离开后布防才生效,这是报警控制器的外出布防延时功能。防破坏功能如果有人对线路和设备进行破坏,报警主机会发出报警。线路短路或断路、非法撬开等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引起报警主机报警。报警联动功能在布防状态,系统一旦探测到报警信号,立即通过联动触发器触发现场声光报警,将报警信号发送给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在收到报警信号之后,按照预先的编程设置,启动对应的摄像机或驱动摄像机进行自动跟踪监控,在特定的报警监视器组上显示与报警有关的视频图像。同时,系统还可联动报警视频备份录像、大屏显示报警信息、电子地图定位报警点、监控中心语音播报报警信息、短邮发送等。集中管理功能系统可对报警事件进行日志记录,包括时间、防区、操作人员等,并可按时间进行汇总、查询、分类、打印等。智能一卡通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是通过一张卡实现门禁、梯控、考勤、在线巡查、消费、访客管理等多项应用。这张卡,可以作为xxx工作人员的内部“身份证”,实现权限管理和身份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不仅方便用户应用、解放人员管理的压力,而且可达到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情况下保障系统足够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xxx内部管理的效率。门禁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是针对xxx大楼出入口、重要办公室、设备机房等重要部位的通行门,以及主要的通道口进行出入监视和控制。门禁管理系统采用TCP/IP网络化门禁系统,提高门禁系统信号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为门禁的安全管理提供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设计思路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网络与监控中心设备组成。前端设备由门禁读卡器、电控锁、开门按钮及门禁控制主机等组成。主要负责采集与判断人员身份信息与通道进出权限,结合电锁控制对授权人员放行。传输网络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包括门边设备与门禁控制主机之间,以及控制器与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通讯。监控中心负责系统配置与信息管理,实时显示系统状态等,主要由管理服务器与管理平台组成。拓扑结构门禁管理系统拓扑结构图如下:图SEQ图\*ARABIC8门禁管理系统拓扑结构图前端设计大楼门禁点设计主要考虑受控区域的进出权限控制,结合大楼的环境特点与实际应用需求,通过对进出通道设置门禁设备,限定不同人员的出入权限,并对人员进出信息进行记录查询等。在针对不同受控区域进行门禁点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按需确定受控区域门禁点设计应首先确定受控区域与控制需求,例如楼内区域往往需要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需要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门禁点;管理机房一般只允许机房工作人员进出,需要在机房门设置门禁点等;全面的点位设置对于需要进行通行权限控制的区域,应全面考虑该区域的进出通道,对所有可能进入该受控区域的出入口设置门禁点。配合门禁控制逻辑门禁点配置需要与系统控制逻辑相对应,如单向控制只需在进门或出门处设置门禁点,双向门禁控制则需要在进出两边均设置门禁点。大楼常见的门禁控制以单向控制居多。在门禁点设计的过程中,应同时考虑门禁与其它系统的联动,确定各门禁点的联动属性。便携的识别方式门禁点通过门禁读卡器或生物识别仪对进出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门禁点设置时应根据区域特点与受控区域的安全级别,同时考虑便携性需求,选择不同的识别方式,如单纯的刷卡认证、密码认证、指纹认证、指静脉认证或多种认证方式相结合等。合理经济的门禁点汇聚方式门禁点需要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通讯,因此各门禁点与监控中心之间需要建设通讯线路。基于节省线材与施工的考虑,门禁点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将多个点位进行汇聚。在门禁点位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门禁控制主机的上下行通讯方式以及单台控制器接入门禁点数量等,选择较为合理、经济的汇聚方式。传输设计门禁管理系统的网络传输设计为:门禁控制主机下行RS485总线或weigand通讯方式,接入门禁读卡器或生物识别仪;通过多芯信号线接入门状态信息、开门按钮信号、报警输入信号等;通过多芯信号线输出门锁开关控制信号与报警联动信号等;通过RS485方式将多个控制主机相连,至监控中心通过通过TCP/IP通讯转换器接入监控中心以太网;管理客户端通过标准网络线接入机房以太网;管理客户端通过USB线接入发卡器。监控中心设计监控中心主要
本文档为【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培训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腐朽的灵魂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7-07
浏览量:4